正文内容
拍摄运动画面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拍摄运动画面范文(精选6篇)

拍摄运动画面 第1篇

我们在看电视节目时,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电视摄像记者拍摄到的画面违背了电视摄像的基本原则, 让人看了很杂乱, 视觉感受不舒服。下面, 笔者将电视画面构图和运动画面拍摄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及如何进行纠正进行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二、电视画面构图应注意的问题及纠正的措施

(一) 画面没有水平线和垂直线, 画面不稳定

有些记者在现场拍摄出来的画面没有水平线和垂直线, 左右摇摆, 上下晃动, 画面的主体人物或建筑物向一侧倾斜, 这种东倒西歪的镜头非常难看, 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摄像记者嫌麻烦不带三角架;2.有些记者习惯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人的肩膀一般是15度的倾斜面, 而不是平行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出的画面是不平稳的, 向左或向右倾斜。因此, 我们提倡无论是采访大小新闻都要带上三角架, 长时间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自然就会避免肩扛拍摄出现画面不平稳的“毛病”。

(二) 人物构图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中心点。有些记者在拍摄人物专访时, 为了创新, 将画面构图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或斜面构图拍摄, 想给人物背景留出一定空间。这种情况下, 被采访对象的目光基本都向右, 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的画框, 使空白处的景物留在了人物的背后, 背景画面与人物的目光成相反方向, 观众看到的画面是采访对象在面壁思过, 而不是在与记者或观众交流。

如果在构图时, 人物的目光面向一侧时, 要注意调整采访对象位置或移动机位, 尽量将画面的空白处景物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 或是让出像记者站在空白处形成“过肩镜头”, 再适当穿插一些“反打画面”, 把中心点的三分之二时间留给采访对象, 突出画面的主题。

2.平行线与背景线上下间距不够。有些记者在拍摄人物时, 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 经常把背景中的横线放在人物的胸部以上的位置, 造成横线“切胸”, 或是“切头”的画面。

有效避免的方法是, 改变机位的高度, 一般是把横线放在人物胸部以下, 最好是移除画面, 如果将背景横线放在胸部以上的任何位置都不舒服。

3.人物与取景器平行线重叠。在拍摄中电视画面的人物背景是不可缺少的, 也是画面语言的一部分。有的记者在拍摄人物时, 将人物的头部上沿紧顶着取景器的上框, 人物的脚紧贴着画框的下方, 镜头挤得过满, 使人物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没有景深的效果, 让观众看到的是一幅挂起来的画像, 缺少立体感, 因此, 记者在拍摄全景时, 要给画面主体留有一定的背景空间, 让“活”画面动起来。

(三) 全景画面不全, 缺东少西

1.全景运用不当。构图完整是对摄像记者的基本要求, 有的记者在拍摄全景时, 主体内容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记者在拍会议现场全景时, 特别是会议较长时, 想用会标做空画面使用, 却将完整的会标拍成两头各缺几个字;有的会场人物不是半张脸就是半个额头;有的在拍建筑物时本应该是全景, 却是缺东少西, 物体不完整, 全景不全。

全景拍摄的不全, 与近景和特写镜头只表达人或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需要反映人或物的整体性时, 如果“缺胳膊少腿”, 就不能称其为全景。记者在拍摄全景时必须要注意主体的外轮廓线, 置景于内, 略留空间, 避免影响画面的完整性。

2.主次不兼顾, 画面不完整。我们在看电视时, 经常在屏幕上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会主席台上坐着一排领导, 画面最两侧的人是半个身子, 甚至是出现半张脸。这种情况是记者在运用中景和近景镜头时, 只顾正位的主要领导, 忽略次位上的人物, 特别是“两会”报道, 往往会因此引来不必要的批评。

为了避免顾此失彼, 记者要在构图过程中, 适当安排主要人物单切画面, 或是俩俩一组, 按次序形成一组镜头, 然后, 再调好聚焦拍一个稍远一点、人物小一点的全景, 经后期合理剪接就会很完美。

(四) 比例失调, 明暗混搭

1.上下比例不合理。有的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 有“头重脚轻”的习惯, 经常把人物或景物都放在画面的上半部分, 而下半部分空闲着没有内容。避免这样的缺点, 要求记者在构图时, 首先, 要选好主体对象在镜头中的位置。正常情况下, 主体的正上方要留的空位子比主体下方的位置稍大一点, 这样给观众的感觉会更好些。

2.光线交错, 图像斑驳。有的记者不注意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特别是人物附近物体阴影或反光作用对画面的影响。拍到的人物图像黑一块白一块, 有的甚至出现“阴阳脸”, 播出后不但采访对象不满意, 还会影响到节目的整体质量。记者在拍摄逆光或侧光镜头时, 一定要注意移动机位, 或是与采访对象商议调整位置, 如果商议不妥, 最好使用遮光板解决问题, 切莫图省事草率拍摄。

3.把人物放在杂乱的背景中。拍摄人物离不开背景, 在拍摄人物时, 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树枝或很乱的背景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人物头部恰巧与背景中的树枝在一条线上, 或是人物头部背景与旗杆、电线杆、塔吊等在一条竖线上, 这样, 拍出来的画面就是人物在杂草丛生中, 或是顶天立地, 让观众看起来匪夷所思。这时记者要多变换机位, 找好最恰当角度取景, 如果附近没有更理想的背景, 切莫应付了事, 一定要与采访对象沟通, 再寻它处。

三、拍摄运动画面应注意的问题及纠正的措施

1.“推、拉、摇、移”不到位, 画面抖动。为了避免画面抖动, 摄像记者要尽量使用自动变焦方式拍摄。如果必须使用手动变焦, 一定要匀速运动, 确保画面的稳定。

2.“摇、移”不到位, 起幅与落幅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其主要原因是摄像记者只考虑左右运动的位置, 方便操作, 根本没有明白两个画面连起来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人为的将两个独立, 互不相关的画面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 应分别拍摄, 没有必要使用摇移的手法。

3.起幅和落幅定时不够, 后期无法使用。个别摄像记者在使用运动拍摄技巧时, 没有起幅固定画面, 开机就使用“推、拉、摇、移”镜头, 或者是没有落幅固定画面, 运动镜头没到位就关机。使画面起、落幅不稳, 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 给后期制作带来很多麻烦。特别是在“两会”报道期间, 不可重复拍摄的镜头一旦缺少会造成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 起幅和落幅固定画面都要保持在3——5秒, 这是摄像记者使用“推、拉、摇、移”镜头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4.拍摄新闻时过多使用运动镜头, 到后期制作时使用率很低。拍摄新闻时, 记者要根据新闻现场主题表达的需要, 确定拍摄手法, 在有限的时间里, 要选取含有最多信息量的画面进行拍摄, 而不是去展示“全能”的拍摄技法。特别是电视新闻, 要求每一个图像的长度尽量短一些, 以便在短时间内容纳更多的画面数量, 丰富新闻的报道内容。如果运动镜头过多, 会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所以, 电视新闻尽量多采用短镜头。

5.运动镜头速度违背人的视觉习惯。少数摄像记者在使用运动镜头时, 速度过快, 让观众目不暇接, 看不清画面的内容;有的又太慢, 浪费时间。记者在使用运动画面时, 要让电视观众看得懂, 看得清, 基本上与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一至, 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这是对摄像记者使用运动镜头的基本要求。

6.拍摄主体在画面中晃动或出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除了取大景外, 还要时刻注意主体对象运动速度方面的变化, 随时提前改变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和位置, 以捕捉精准的画面。有的记者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远距离物体, 即使肩扛摄像机很稳也免不了晃动。另一种“跳轴”画面也经常出现在屏幕上, 特别是记者在拍摄一个运动物体时, 如果只拍到两个“跳轴”画面, 就会出现一个运动物体向左、右两个相反方向运动, 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摘要:电视新闻、专题片、栏目类节目中视频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 现场拍摄到的每一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组新闻或一部专题片和一档栏目的质量, 甚至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基于此, 重点研究电视画面构图和拍摄运动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能够为电视摄像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点亮画面:星芒拍摄技巧 第2篇

星芒现象是由光的波粒二项性的特殊性质导致的,是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衍射、散射后形成的。星芒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光源一定是强点光源,或者是近似点光源;另一个是相机光圈结构,圆形光圈是不会产生星芒的。

在同样的环境中,星芒的效果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不想产生星芒,就调大光圈,提高快门速度,使用广角。如果需要星芒则反之。星芒的芒线长度主要取决于光圈和焦距,小光圈和长焦都能使星芒的芒线长度变长。星芒的出现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会使照片更加灿烂夺目,增添不少意境,比如逆光水面的波光粼粼效果,夜晚万家灯火的迷人,舞台效果等。星芒的长度也不能太长,否则极有可能喧宾夺主。如果可以改变光源,那么光源越接近点,则星芒现象越明显。

星芒之所以是六条,是因为6500的光圈是单组六片的,在单组光圈的情况下,光圈的片数直接决定了星芒的条数,因为日常消费机大都是6片页面,所以照片中的星芒也多呈正六边形,

也有少数相机是四片页面组成的光圈,那么产生的星芒必然是正四边形的。

而高档单反相机的光圈多是由多组光圈组成,其衍射要复杂的多,取决于光圈的排列和单组片数,因此往往能拍出8芒星,13芒星甚至16芒星。但是星芒越多,就越难出现,往往需要借助其它工具。光的衍射特性决定了星芒的条数必定是偶数出现的。

星芒镜的使用

星芒镜

使用星芒镜拍摄效果

星芒镜可以在夜景拍摄时使用大光圈来获得较佳的曝光,却可以得到小光圈拍摄时的灯光效果。使用的方法就是将星芒镜利用套筒装在镜头的前方,利用转动星芒镜来确定光芒发散的方向,此时进行拍摄,就可以得到漂亮的星芒效果。

画面更清晰拍摄更随性 第3篇

由于采用了新弹跳机构的内置闪光灯,DMC-GF2可避免因闪光灯与可换镜头之间距离短而导致的渐晕效应。通过采用触摸控制及全新的图解用户界面设计,DMC-GF2拥有简明易懂的操控功能。用户可通过触摸46万像素的LCD迅速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甚至还可通过触摸释放快门,一旦触摸锁定拍摄对象,即使拍摄对象出现移动,相机也会通过自动聚焦追踪功能对拍摄对象进行追踪聚焦。

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松下DMC-GF2拥有的维纳斯修正引擎FHD均拥有出色的高性能信号处理能力,利用先进降噪系统,即使在高感光度拍摄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因色差及分辨率衰减导致的渗色现象,捕捉清晰。自然均匀的画面。

高性能维纳斯修正引擎FHD的另一特点就是“智能分辨率技术”智能分辨率技术可自动识别画面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轮廓区域,纹理区域以及平滑区域,通过有效地增强轮廓区域,使边缘显得更加清晰,同时适当强调纹理区域,使其显得更加细腻入微。

DMC-GF2不仅是一部照相机,也是一部摄像机,它能以AVCHD(MPEG-4/H.264)格式录制60i或50i的1 920x1080全高清影像,或以60p/50p方式录制1280x720的高清影像。在音频录制方面,采用Dolby Digital Stereo Creator(杜比数字立体声制作)”的立体声麦克风录制高质量的音频可抑制大部分背景风声的噪音。

“富有表现力”、“乡愁怀旧”、“优雅上品”,“单色”、“动态艺术”以及“剪影”,再加上可手控设置色彩亮度、饱和度及对比度的“自定义”。模式,DMC-GF2共有8种预设模式可选。通过采用实时动态检视功能,可在拍摄之前确认这些设置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以便能更轻松地捕捉所追求的情趣氛围。DMC-GF2还有17种场景模式可选,这些模式大部分还可用于摄像,以便使用者在进入后期编辑之前就能创作效果生动令人惊叹的影像。

0.1秒世界最快的光速自动聚焦功能是松下LUMIX DMC-GH2最引以为傲的特性,快速的聚焦能够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拍摄对象。通过综合改进包括传感器以及图像处理引擎在内的关键组件,进一步提高了相机性能,可重现具有高分辨率、完美深浅度及高灵敏度的画面。

而DMC-GH2沿袭了DMC-G2卓越的操控性和广受好评的直观触摸操控拍摄功能,结合便于轻松观赏的自由旋转智能LCD以及新增的多重宽高比宽屏LVF(实时检视取景器),DMC-GH2拥有舒适的操控性,使用者可全神贯注地进行拍摄。

由于增添了可换镜头的种类,DMC GH2可以使用新款的单焦距镜头LUMlX G 14Mm/F2.5 ASPH(H-H014)、望远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100-300mm/F4.0-5.6/MEGAO.1.S(H-FSl00300)以及3D镜头LUMIX G12.5mm/F12(H-FT012),总计有11款镜头可供不同需求的摄影爱好者选择。

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 第4篇

突破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束缚, 创造性地运用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相当于使用汉语时运用特殊的修辞手段。近年来, 许多实用性的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摄像师所运用。对一些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进行详细的举例和分析, 旨在通过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普及, 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遵循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运用特殊技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 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电视摄像手法中的创造性运用。

1 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

遵循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 也就是遵循影视画面语言的语法, 大致相当于我们说话、写文章使用汉语时, 要遵循语法规范。世界著名的乌拉圭摄影家丹尼艾尔阿里洪在《电影语言的语法》一书中, 详细地阐述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至今还是我国电视应用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规范。

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角度的选择、机位的设置以及运动摄像的技巧等方面, 根据电视摄像基本规律的要求拍摄画面, 我们可以称之为“规范化摄像”。

“规范化摄像”要求我们在摄像时要避免一些摄像的常见病。例如, 构图的一般要求是画面中物体的水平线要保持水平, 忌讳水平线“七扭八歪”;拍摄画面时摄像机要稳定, 忌讳画面“摇摇晃晃”;运动摄像推拉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要大致符合人们视线移动的速度, 忌讳“急推急拉”;每一个画面的聚焦都要“实”, 避免画面虚化朦胧等等[1]。

2 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主要方式

电视摄像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运用一些特殊的摄像技巧, 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突破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束缚, 创造性地运用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相当于使用汉语时运用特殊的修辞手段。近年来, 许多实用性的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摄像师所运用。

下面列举几种运用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主要方式。

2.1 摇摇晃晃

突破画面要稳定、不能晃动的基本规律, 故意通过“摇摇晃晃”的特殊技巧, 再现特定的主体运动情景的真实, 营造紧张的情绪氛围。例如, 在案件侦破题材的专题节目和电视剧中, 拍摄公安干警追捕犯罪嫌疑人的画面, 摄像师可以一边奔跑一边拍摄, 虽然画面是摇摇晃晃的, 但观众会理解为是摄像师在奔跑中拍摄的, 反而会增强公安干警追捕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气氛。还有浙江卫视的娱乐节目《冲关我最棒》, 摄像师在拍摄参赛选手在河面上过滚木时, 故意让画面摇摇晃晃, 使节目的气氛更加搞笑, 更加热烈[2]。

2.2 急推急拉

突破画面运动速度要适应观众视觉移动速度的一般习惯, 故意通过“急推急拉”的特殊技巧, 加快画面运动的节奏, 营造急促火爆的气氛。例如, 拍摄文艺演出中的霹雳舞, 拍摄舞厅中青年们跳迪斯科, 配合急促火爆的音乐和舞蹈节奏, 采用急推急拉的拍摄手法, 画面中的舞蹈者忽大忽小, 给观众的感觉是忽远忽近, 画面与急促音乐节奏配合的效果更加密切。

2.3 虚虚实实

突破画面“聚焦要实”的基本要求, 通过“虚虚实实”的特殊拍摄技巧, 故意使画面恍恍惚惚, 模拟特定人物的眩晕状态和朦朦胧胧的回忆。例如, 电视剧《英雄》中的“关东山神枪第一”燕双鹰被土匪枪击成重伤之后, 竟一度失去了记忆, 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有时还是经常在脑海中闪过支离破碎的往事的回忆, 每当出现回忆的画面, 画面中的往事一会儿是虚的, 一会是实的, 把燕双鹰的眩晕状态和朦朦胧胧的回忆感觉展现得更加切合实际。

2.4 故意倾斜

突破画面拍摄“水平线要平”的基本要求, 通过“故意倾斜”的特殊拍摄技巧, 使画面的水平线出现倾斜甚至“倒立”, 营造特殊效果或模拟特定人物的特殊观察角度。例如浙江卫视2009年最后一天播出的《跨年喜洋洋》文艺晚会, 摄像师在拍摄火爆热烈的街舞时, 不但让画面来回倾斜, 甚至还把摄像机向右旋转360度后迅速回到原位, 使街舞的演员在画面中也旋转360度, 把街舞的气氛表现得更加活灵活现。还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一个情节:剧中的女主角、共产党员瞿霞在国民党的狱中受尽折磨, 出狱后病情较重, 而且一度情绪低落。当她意外地与恋人杨立青重逢后, 回忆二人热恋的往事时画面老是来回倾斜, 甚至有时回忆中的人物竟是“倒立”状态, 这种画面倾斜甚至“倒立”状态反而把瞿霞的病态和情绪低落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对画面拍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的客观把握

既然画面拍摄要遵循基本规律, 同时又可以运用特殊技巧, 那么, 哪些情况下必须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坚持“规范化摄像”, 哪些情况下可以运用摄像的“特殊技巧”呢?

拍摄以叙事为主的新闻节目和各类专题节目,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一般很少运用特殊技巧。例如画面中的水平线要平、画面不能晃动要稳定、运动画面的起幅和落幅的画面要准、运动的速度要均匀等等。试想, 如果拍摄以叙事为主的时政新闻和大多数专题节目, 你动不动就滥用摇摇晃晃、急推急拉、虚虚实实、故意倾斜的手法, 那是连观众都肯定会认为是不可以的。

拍摄抒情性较强的文艺节目、娱乐节目和电视剧, 当然也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但是在相当一些情况下, 却可以突破四平八稳的拍摄手法, 运用特殊技巧, 其目的是通过隐喻、模拟、夸张、双关等特殊手法的运用, 来尽可能地展现特殊情况下人物对事件情景的离奇感受, 引导观众充分调动想象力去理解画面所表现的特殊的情境, 从而大大地提高画面的表现力。

对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 需要我们正确、客观地把握。一般来说, 既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使画面的拍摄合乎画面语言的语法;还要充分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不断探索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要巧用而不能滥用, 使一个个画面更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广东省SDH数字微波电路是在原模拟微波电路的基础上升级改造的, 模拟微波电路存在站距长、频率利用率低和设备稳定性差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时,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采用了多种关键的技术手段, 以下一一阐述。

1关键技术

1.1数字调制方式

在长站距、长途接力微波传输中, 选用数字调制方式时要考虑兼顾抗衰落干扰和频率利用率两个方面。在SDH数字微波采用的常见数字调制方式有32QAM、64QAM、128QAM、256QAM和512QAM, 简单而言, 数字越小, 调制星座图中的各星座间隔疏, 抗干扰能力高, 但传输容量越小;数字越大, 调制星座图中的各星座间隔密, 抗干扰能力弱, 传输容量越高。针对我省数字微波电路的路由特点, 选用了64QAM调制方式, 即抗干扰能力符合长站距的选用标准, 容量又满足传输节目内容的需要。表1为ITU-R推荐采用的调制方式, 表中 (CC) 表示采用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 (XPIC) 实现的交叉极化同波道传送方式。

1.2纠错编码技术

纠错技术一般的情况下采用冗余度低和规模小的电路来实现纠错编码, 在有些场合也使用低比率的卷积码, 常见的编码有BCH码、双李氏码。目前, 编码调制技术主要在SDH数字微波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而纠错编码的核心技术是编码和调制的组合技术, 常见的编码

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文丨钟天锡

摘要:随着边远地区高山台站中央及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任务的增加, 信号源成为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模拟微波信号源套数不够, 卫星信号易受雷电、暴雨和日凌影响, 质量不高。我省近年改造了模拟微波为SDH数字微波, 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为紫金县电视调频转播台的安全播出提供了稳定可靠优质信号源。我省数字微波改造工程已竣工六年, 该工程从总体设计、系统考虑、设备选型和工程施工等方面, 实际运行证明都是成功的, 笔者主要阐述数字微波改造工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应用, 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SDH数字微波的改造工程;编码调制与纠错;频率复用;空间分集;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网管

参考文献

[1]乌拉圭, 丹尼艾尔, 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4。

运动镜头拍摄规律 第5篇

运动镜头虽然给影片带来新的空间和自由,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它也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武器。它会轻易的破坏幻觉。不恰当地使用运动镜头,很快就会造成干扰,他会影响影片的节奏,甚至和故事的含义发生矛盾。要获得成功的画面调度,不仅要知道如何去创造它,而且要知道调度的时机和目的。

基本准则:

1:当拍摄一个激烈的动作时,运动镜头可以从剧中人的角度表现,从而使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剧中人的强烈感受。

2: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主观手法,不大容易获得成功的镜头)

3:摇摄或移动摄影可以用来直接或是通过一个演员的眼睛来表现场景。(纪实风格,直接报导)

4:摇镜头或移动镜头可以在动作结尾时揭示出一种预料中的或意外的情况。

5:直接切入要比运动镜头快些,因为它立即转入一个新的视角。(避免摇移浪费大量时间表现无关紧要的东西)

6:摇移镜头可以跟着一个次要的人物,从一个兴趣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

7:镜头从一个兴趣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它的动作可以分三段,开始摄影机是静止的,中间是运动部分,最后摄影机重新停下来。(避免视觉的跳动)

8:摇移镜头经常结合起来去拍摄活动的人物或车辆。

9:跟着一个做重复性动作的对象移动或大范围的摇摄,其长度不限,可以根据剪辑的需要而定。

10:以摇移镜头接到一个有活动的人和物的静止镜头时,把对象保持在画面上的同一部位是有好处的。画面上的运动方向也要保持不变。

11:他、镜头的运动,不论是摇移,都可以有选择的删去多余的东西,并且可以在跟着主要运动时,在场景中引进新的人物,实物或背景。

12:摇移要有把握和准确。动作要得心应手。痉挛式的摇摄,或镜头的运动拿不定主意表现出业余的水平。

13: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观众不去注意镜头的运动。

14:当连续摇移时,摄影机要走简单的路线,让人物或车辆在画面范围内作各种复杂的运动。15:摇移的起幅,落幅,在构图上保持画面的平衡。

16:静态镜头的有效剪辑长度取决于镜头内的运动;而运动镜头的长度取决于摄影机运动的持续时间,过长或过短的运动都会妨碍故事的发展。

17:摇移经常用来重新平衡画面的构图。(这种摄影机的运动很慢,位置调整不大)18:把对象置于从背景放映或前景反映的摄影屏幕前可以得到运动的幻觉。

19:推拉镜头经常用来在整个镜头拍摄过程中保持固定的画面构图。

20:运动常常是假定性的。

镜头的运动任何时候都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很多要素是以拍电影为前提,我们的建筑动画也可以借鉴。

科普电视片中拍摄画面构图技巧探究 第6篇

一、摄影构图效果对于科普电视片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了解科学的需求逐渐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普电视片兴盛。科普电视片作为国家为人们普及简单科学知识的节目, 没有太多的剧情感, 其生命力的旺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摄影效果的好坏。因此, 摄影艺术一直都是科普电视片拍摄的重中之重, 也是电视片拍摄者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接下来就简单谈论一下摄影构图效果对于科普电视片拍摄的重要性:

首先, 科普电视片缺乏剧情感,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摄影艺术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摄影艺术讲究光影、色彩、构图以及人物声音情感等的和谐组合, 其摄影构图效果对于科普电视片的作用首先就在于, 它通过摄影艺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电视片勾住人们的视觉,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一部完备的科普电视片由画面、解说、文字以及背景音乐等组成, 而其中的画面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画面构图的协调、完美则会直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使人们愿意欣赏接受这种科学知识的传授, 从而加深人们对于科普电视片的印象, 督促人们在电视节目分节进行时, 依然能够耐心完整地将其看完。

其次, 科普电视片的摄影构图效果对于电视片的影响在于它将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使得人们能够在观看电视片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掌握住它要传递的知识。科普电视片通过对于画面的构建, 使人们享受到最为优美的风景, 了解大自然动植物的生存并赋予这些动植物以人的情感, 使人们不仅乐于观看还能够加深于自然科学的认识, 从而既陶冶了自身情操也加深对了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比如电视片《鸟的迁徙》, 其中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 鸟凌于水波的风景, 鸟儿栖息时的静谧, 以及大自然其他美丽风光的拍摄, 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的美好, 从而心生细腻的情感, 愿意去呵护鸟儿也愿意去保护自然环

二、科普电视片摄影构图的艺术技巧

一部完美的科普电视片尤为重视动与静的和谐, 并着力凸显色彩、光线的搭配, 还十分注重画面的层次感, 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画面构图密切相关。因此, 在拍摄科普电视片时必须充分发挥构图的技巧, 使科普电视片在最大程度上以视觉打动人心。接下来本文就谈论一下科普电视片拍摄的画面构图技巧:

1. 注重动与静的结合, 在运动中进行构图

在进行构图时, 对于画面造型中没有充分变化的静态元素以及画面结构变化明显的动态元素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运动中进行构图, 力求将动与静的结合构筑出最为完备的搭配。静则有静谧安详的情感, 动则具备灵动飘逸的变化, 静中可加入情感的细腻变动, 动中也有能深入心灵的宁静, 达到动与静的和谐变换。在拍摄时, 摄影师要充分运用推、拉、摇、移的摄影技法, 力求使拍摄画面达到平、准、稳、匀的效果, 将各个画面通过在运动中的构图完美的剪接在一起, 达到一种视觉浑然天成的触感。比如在拍摄大海时, 一定要充分将摄像机调动起来, 将海水的波动、平静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同时将飞翔的海燕、静止的礁石等穿插进来, 构成一种比较完整和谐的画面。

2. 选准拍摄的角度, 注意画面层次感

拍摄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画面的质感, 摄影师在进行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水平拍摄以及垂直拍摄等拍摄角度的转换, 一组镜头只用来拍摄一种事物, 绝不能勉强用来拍摄其他需要不同表现力的事物。这样不同拍摄角度拍摄出来的东西就会使观众产生一种极为妥当和顺滑的感觉, 从而使观众愿意继续观看。同时, 在构图时, 一定要注意切合摄影的立意, 分清主次, 突出层次感。摄影者在处理画面时, 要注意简洁明了, 干脆利索, 分清拍摄内容层次, 使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拍摄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拍摄者要切忌将整个拍摄过程拍摄成记流水账的模式, 各个部分的侧重绝不能平均分配, 要努力突出主题, 不能让观众摸不到头脑。

三、结语

摄影画面构图技巧是一部科普电视片的灵魂, 因此, 拍摄者必须充分运用拍摄的技法, 将画面完整立体明确地展现出来。除了上面所说的动静结合以及注重层次等拍摄方法, 拍摄者还可以充分发挥造型艺术的优势, 使画面呈现出流畅、活泼的感觉;或者充分使用线条, 勾勒出摄影的整体骨架, 让整个拍摄获得一种和谐感。总之, 在拍摄科普电视片时, 一定要充分注重画面构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岳振, 赵鑫.浅谈动画与实拍画面的结合技巧——从科普片《叶子到哪里去了》的创作谈起[J].现代电影技术, 2010 (03) [1]岳振, 赵鑫.浅谈动画与实拍画面的结合技巧——从科普片《叶子到哪里去了》的创作谈起[J].现代电影技术, 2010 (03)

[2]王孝锦.电视画面创作技巧在影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与特征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04) [2]王孝锦.电视画面创作技巧在影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与特征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04)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