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契约范本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在总结目前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黑盒子研究模式缺陷的基础上,从契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文章的研究为我国会计信息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契约;会计信息披露;黑盒子会计研究模式;基于契约过程会计研究模式
本文在对现有模式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契约分析,提出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信息实证研究模式,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 黑盒子的会计研究模式
蔡详等将会计实证研究划分为会计信息评价与会计信息编报和披露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编报和披露方面来讨论会计研究模式。就会计信息披露而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包括三大方面:规则(会计准则)、激励因素(经济动机)和制约因素(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应该是这三方面综合影响的一个结果。但目前以会计信息编报和披露为角度的实证研究,更多的是针对一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对于其他方面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不足。当然,基于单一方面的研究能够集中研究力量,细化研究设计,从而使得研究更加接近现实而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但由于会计信息质量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对其他因素以及相互影响因素的分析,很难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编报和披露包括会计准则差异研究和上市公司行为研究。基于会计准则影响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如众多AB股的研究,更多地偏重于差异是否存在、差异的变化、差异的组成等方面,而对差异解释研究不足,更多的是以“推论”的模式进行。利润的差异最终体现为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行为的综合结果,而上市公司行为受制于公司所面临的不同资本市场的经济动机、治理机制和市场管制等因素,缺乏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而简单地将差异结果归因于审计方面的差异,很难分析出事实掩盖下的本质。基于上市公司行为的研究也或多或少带有这样的问题。孙铮、王跃堂根据净资产利润率(ROE)的分布频率,按照市场监管政策将上市公司分为配股、微利、重亏和普通等几个区域,来推断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显然,这样的研究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陈小悦等采用在Jones模型中加入表示配股资格的虚拟变量的方法,来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操纵盈余的行为。从理论上分析,除了配股政策外,还有其他的经济动机和约束机制都会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应计产生影响,这种单纯加入单一检验变量的做法,可能会将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叠加到检验变量上,会对结论产生不良影响。李增泉在研究资产减值政策时,主要考虑动机因素,对约束因素考虑不足,并没有加入治理机制等一系列的控制变量。蔡祥、张海燕同样以上市公司的计提减值准备为研究对象,其模型中除了包括一般的控制变量,还包括代表治理机制的股权集中度变量,控制变量更为全面,但仍显单薄。
目前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即使在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后,研究也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因素一并加入回归模型中,然后分析各因素对上市公司的行为及其背后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而缺乏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换言之,目前的研究将规则、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三种因素对上市公司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视为一致,并且认为它们之间是独立而没有联系的。但基于理论和事实的分析,公司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产品,在这个系统中,规则、激励、约束等因素都对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规则规定了会计信息的一个大体范围,而激励和约束因素则在这个范围的基础上具体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它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非相同而没有联系。而目前研究普遍采用的黑盒子式的研究模式,缺乏对会计信息生成的整体过程分析,难以把握各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黑盒子式的会计研究模式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所有的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都是相同的,并且影响的作用时间也是一致的。在这种研究模式中,我们能够知道那些因素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但无法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黑盒子式的研究模式阻止了我们对研究结论的更深理解和以此为基础的政策建议的提出。黑盒子式的会计研究模式如图1所示。
二、 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
1. 整体逻辑的分析。如果没有可靠的机制保证契约的执行,签订契约并不能减少代理成本。而会计数据能够作为限制契约各方行为的基准,从而能够在契约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人们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亦即对会计的需求。在交易过程中,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交易各方就信息披露的内容、种类、格式和时间等达成一致,而披露方根据达成的协议披露会计信息后,信息不对称得到缓解,交易得以实现。虽然会计信息对交易契约的制定和执行有着重要作用,但会计信息本身(内容、质量等)却受制于交易各方达成的信息披露协议以及信息披露行为。在这样一个意义上,会计信息实质上也是契约的产物,是信息披露契约订立和执行的结果。
在资本市场中,由于会计信息公共产品特性、大集团行动逻辑等原因,所有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都采用由政府制定的相同的信息披露契约,表现为市场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和一系列信息披露监管政策。上市公司根据这一套统一的规则,向投资者披露信息。由于上市公司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基于披露的会计信息难以验证的考虑下,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背离信息披露契约,采取操纵会计信息甚至是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理性的投资者和其他外部人,预期到上市公司(内部人)可能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外部人会采取一系列的激励、监督、惩罚机制来约束上市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符合自己的要求。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这一套激励约束机制并不能保证完全发挥作用。那么当一个时期结束上市公司被证实存在有机会主义行为时,在第二个时期开始前外部人会与上市公司展开谈判,修订披露契约和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从而达到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而上市公司基于新的信息披露契约,采取另外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综上所述,以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的产生并非简单的由原始信息经过会计信息系统生成,而是遵循着“谈判——执行——约束——再谈判”的契约订立、执行、修订的过程。
与现行会计研究模式不同的,基于契约理论的会计研究模式更注重过程的分析,并在过程分析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放松会计信息生成过程“黑盒子”的研究假定,也许能够使得研究设计更加接近社会现实,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的整体逻辑上的表示如图2所示。
与黑盒子式的会计研究模式相比,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所体现的最大差别在于抛弃了会计信息披露过程是“黑盒子”的假设,通过具体细化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考察各种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根据上文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提供者根据会计契约而采取一系列信息披露行为的过程,因此,针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分析,必然离不开对信息提供者行为的分析。下文以信息提供者行为为核心,细化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完善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
2. 基于行为的过程分析。因为会计信息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是一种性质有点特殊的产品,那么,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殊产品质量的分析,可以借用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产品生产函数如下形式:Q=f(C,L),其中Q表示产量,C表示资本要素,L表示劳动力要素。假设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投入一定,并且将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分析中,生产函数模型可以改写为:Q=f(a,?准),a表示在一定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前提下的人的行为,?准表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根据公式有以下推论:在生产要素投入一定的前提下,那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取决于生产者的行为和环境不确定因素。同样道理,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在其他条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是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行为和环境不确定因素。与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相比,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不多见,如发生火灾等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导致无法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或者披露不完全会计信息的事情发生概率非常小,在会计研究中并不将这部分因素纳入分析中。因此,基于会计信息供给方的考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会计信信息提供者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就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行为的研究。
根据对于人在社会中行为模式的分析,影响人类行为的首要因素是规则。为了维护社会平衡或者提高整体福利,人的行为并不是毫无约束的,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则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是指明文规定的,在一定范围内应遵守的,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如法律、制度、契约等;非正式规则是指大家约定俗成的,由个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习惯、风俗、礼仪等。规则限定了人们行为的范围,在一个相对广泛意义的层面上约束着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同样的,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信息提供者的行为同样也受到规则的约束,约束着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格式、质量等等。在此,会计规则体现为约束会计信息生成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约束会计信息披露的由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供给行为不可能脱离会计规则存在,那么以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构成的会计规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当规则确定后,如果信息是完备且对称分布的,人的行为可被直接观察,则人们会完全遵照规则来行动,此时规则得到实施,社会的总体效率最大化。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人的行为不能被直接观察,那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们的行为可能会存在偏差,偏差的大小与外界影响因素相关。根据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决策模型,人们在决定是否采取一种行为时,主要考虑的是收益成本约束。当行为带来的收益越高、成本越低时,人们越容易采取这一行为。那么,能够影响行动成本收益约束的因素,都能够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这里,可以将增加行动收益、降低行动成本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或者以经济动机表示;将增加行动成本、降低行动收益的因素称为约束因素,或以惩罚机制表示。相同道理,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也有激励因素和约束因素影响着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信息披露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激励因素主要包括能够引起供给方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一些事件,如传统实证会计三大假设、满足政府监管要求的披露动机、实行利益侵占的经济动机等等。约束因素则指能够控制供给方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一系列机制,如公司治理机制、外部治理环境等等。这两方面因素约束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如果某人按照自己的效用函数行动后,没有遵循既定规则而给其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其他人会通过一些措施对这个人进行惩罚,加大他的行为成本,使得他在下一次的行为中采取与规则一致的行为。如果这些措施有效,那么这种事后的惩罚(再约束)机制也能够影响行为。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如果披露方为了自身利益提供虚假的或者被操控的会计信息,事后被发现,那么,政府部门或者投资者会通过法律及其他手段来约束公司的披露行为,以保证在下一阶段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符合会计准则和披露政策的规定,从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事前约束机制主要通过增大行为成本影响当期行为决策,事后约束机制主要通过增大行为成本影响后续行为决策。
综上所述,信息披露整体过程分析表明,信息供给方在会计准则和披露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初步的信息筛选和生成,然后基于自身受到的激励因素和约束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行为决策,提供最终的会计信息,尔后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结果,考虑事后约束因素,调整下一时期的行为决策。结合上文分析,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应该由上文所分析的三个过程构成,其过程描述如图3所示。综上所述,大体上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步筛选、行为决策和行为评价三个过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包括规则、激励因素、约束因素、事后约束等。这些影响因素并非是同时作用以及具有相同的影响力,而是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的进程,遵循一定的环节来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在初步筛选阶段,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会计规则,即会计规则初步限定了会计信息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在行为决策阶段,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对信息提供者的行动成本收益约束产生影响的各种非契约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会计契约所限定的范围内,会计信息所能达到的质量和水平;在行为评价阶段,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一些事后的惩罚、监管机制,并且这些因素主要体现为对下一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上。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过程,仅仅将其视为黑盒子,会抹杀掉不同信息披露过程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差别,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是在具体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基础上,讨论各种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样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结论应该更为贴近现实情况。
三、 结论和讨论
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编报和披露角度实证研究的缺陷,从契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研究模式。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并非是一个黑盒子,包括初步筛选、行为决策和行为评价三个过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包括规则、激励因素、约束因素、事后约束等。这些影响因素并非是同时作用以及具有相同的影响力,而是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的进程,遵循一定的环节来发挥作用。因此,会计实证研究应当建立在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更为合理和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5(2).
2.黎文靖.基于契约过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信息权力视角的另一解释.中山大学博学位士论文,2006.
3.蒋义宏.净利润境内外审计差异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2,(7).
4.王立彦,刘军霞.上市公司境内外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执行偏差.经济研究,2003,(11).
5.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财经研究,1999,(4).
6.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7.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3(4).
8.蔡祥,张海燕.资产减值的计提、追溯与市场效应.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6(3).
作者简介:黎文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