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改进范文(精选5篇)
配方改进 第1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粮雪花粉, 山东中粮鲁德食品有限公司;大公雪花粉, 内蒙古大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丰雪花粉, 讷河市天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品牌面粉随机编号为B1、B2和B3;矿泉水,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谷朊粉, 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食盐和碱均为市售食品级产品;市售冷鲜面, 购自超市。
1.2 仪器设备
压面机, 永康市海鸥电器有限公司;揉面机, 河北邢台华茂机械厂;压片机, 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切条机, 新乡市黄氏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物性仪 (stable micro systems texture analyzer, 英国) , TA-XT plus, 英国;案式弹簧度盘秤, 广东香山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商品冷鲜面的制作工艺流程
面粉+盐 (碱、谷朊粉) 矿泉水和面熟化压片切条真空包装冷却成品
1.3.2 商品冷鲜面制作方法
准确秤取500g面粉于揉面机中, 加入矿泉水, 揉面6min左右, 用保鲜膜将其包裹熟化30min, 将熟化后的面团放入压片机中, 调节辊距, 反复进行压片, 直至形成厚薄均匀、组织细密和表面光滑的面片。面片经过切条机切成截面2.0mm1.5mm的面条, 装入保鲜袋, 冷藏6h, 备用。
1.4 试验因子设计与优化
以3种雪花粉为基础原料, 通过评定面条感官指标并进行冷鲜面的质构品质分析 (TPA) , 对影响冷鲜面品质的水、盐、碱和谷朊粉添加量及熟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选取代表性面粉B1为基料, 对添加物进行响应面优化。
1.4.1 单因素试验
进行冷鲜面质构分析和面条感官品质评价。首先测试面粉中加入水;然后按每100g面粉中加入40m L水为基础, 测试不同的熟化时间;再按30min熟化时间分别测试添加不同水平的食盐、碱和谷朊粉。制作冷鲜面, 煮沸成可食的面条。因素和水平设计见表1。
1.4.2 响应面设计
对添加物参照四因素响应面设计, 进行面条感官品质评价, 筛选优质配方组合, 设计方案见表2。
1.5 优化冷鲜面与商品冷鲜面的比较
取因子试验优化后制作的冷鲜面1份, 与市售3个厂家同样式的商品冷鲜面进行双盲试验比较, 测试冷鲜面TPA硬度、回复力和面条感官评定指标。
1.6 冷鲜面与面条的品质评定
1.6.1 面条感官品质评定
取冷鲜面, 放入沸水中, 煮8min, 捞出面条, 放在冷水中浸泡10min, 淋水3min, 分别放在品评盘中等待感官评价。感光评价人员组成:评价小组由10人 (包括食品专业教师4、研究生4、厨师1、食品企业管理人员1) 组成, 对评价结果取中值, 按表3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感官评定。
1.6.2 冷鲜面质构品质评定
本试验采用P/36R铝制圆柱形探头对样品进行质构特性的TPA试验。每次取3根面条竖直且水平的放置于载物台上, 面条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间隔。对每个试样做10次平行试验, 采用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 求平均值的方法。参数设置:Part Mode:P/36R;Pre-Test Speed:1.00mm/s;Test Speed:2.00mm/s;Post-Test Speed:2.00mm/s;Strain:75%;Time:5s;Trigger Force:5.00g。
1.7 数据处理
响应面试验数据采用Design-Expert.V8.0.6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物及熟化时间对冷鲜面质构品质的影响
由图1可知:水分含量和熟化时间增加使冷鲜面硬度降低;谷朊粉添加量增加则冷鲜面硬度提高;碱和盐的相应曲线变化平缓, 冷鲜面的硬度没有发生改变。
由图2可知:水分在3水平 (40m L) 时冷鲜面回复力最大, 谷朊粉2水平 (2.00g) 时回复力最大;熟化时间越长, 回复力越低;其他因素作用曲线平缓或不稳定。
2.2 添加物及熟化时间对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
各因子添加量对煮熟后的面条的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3。经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 可初步确定每100g面粉中适宜添加:水40m L, 盐2.00g, 碱0.20g~0.25g, 谷朊粉2.00g;综合确定熟化时间30min。3种品牌面粉感官品质表现呈现一致性, 可选取其中1种 (中粮) 作延续试验的代表性基料。
2.3 响应面优化设计制作面条的感官评价结果
响应面优化设计4种添加物的水平, 制作面条的感官评价结果见表4。
通过响应面分析, 各试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可得到一个回归方程:
感官评分=+95.00+6.25A+1.75B+2.92C+3.92D-4.00AB-2.25AC-3.00AD+5.75BC-2.50BD+2.25CD-6.08A2-8.58B2-7.08C2-4.83D2
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见表5。
通过表5和图4数据分析, 得出各因子最佳添加量为:水40m L/100g、碱0.20g/100g、食盐1.79g/100g和谷朊粉1.84g/100g。
注:*示差异显著 (P<0.05) , **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2.4 优化冷鲜面与商品冷鲜面的比较结果
由表6可知:试验制作的优化冷鲜面的硬度与市售的商品冷鲜面的硬度比较不是最好的, 但与最好的相差无几, 优化的冷鲜面回复力则是最好的。从面条评分上看, 优化冷鲜面的面条评分最高。
3 讨论
3.1 因素选择
选用不同品牌的面粉制作冷鲜面, 虽然整体的质构检测指标和煮熟后面条的感官指标有差异, 但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试验因子对产品影响的效应曲线是相同的。故本试验可选用其中一个品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因素优化试验。
水量、谷朊粉、盐和碱, 以及熟化时间都会影响冷鲜面和煮熟后的面条的质量和感官好坏, 并且这些添加物都属于常用食物加工组分, 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盐和碱既有改善口味的作用, 又有利于延长产品保藏期。工业生产冷鲜面在不影响工艺流程前提下以熟化时间最短为优先选择, 试验表明:30min熟化时间能够满足后续工艺或试验要求。
3.2 质构品质分析
添加适量的水, 淀粉颗粒分散, 分子间距变大, 导致硬度减小。熟化时间延长可促进水分子充分溶入淀粉颗粒及谷朊粉分子之间, 降低颗粒表面间的相互作用, 使硬度减小。少量的盐和碱可溶于水中, 增加水分子极性及其对面粉分子的作用, 但不利于颗粒水膜的形成, 因而对冷鲜面的硬度不产生明显影响, 表现为硬度曲线平缓。谷朊粉中含蛋白质及部分多糖, 分子表面极性强, 具备特有的空间结构, 可形成淀粉蛋白质蛋白质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还能起到支撑作用。随谷朊粉添加量增加, 冷鲜面的硬度变大。
回复力指标反应面粉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和分子间固有的排列变形和回复能力。添加少量水分时, 在外力作用下, 会产生排列的强制变形, 当水分子渗入进来时就会为增加变形的回复能力产生媒介作用, 添加过多的水分, 则过度扩散, 不利于排列回复。而盐在这其中没有作用的基础。添加少量的碱, 由于碱中较强的Na+, CO32-作用, 导致OH-的活性变化, 可能对面粉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干扰, 导致回复力曲线不规则变化。谷朊粉中多糖、蛋白质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也有利于冷鲜面内部的分子排列分布, 但谷朊粉添加量过多, 产生冷鲜面的分子间重新排列、固定, 使回复力下降。
3.3 感官品质
常见感官指标分析基本涉及到表观、硬度、弹性和黏性等。面条的感官指标受面粉本身的物理性状影响。例如, 硬度和回复力大都会使韧性增加, 口感连续性增强, 得分提高, 但是降低了黏性和产品表观性状。另一方面, 盐、碱和谷朊粉等分子会对味觉器官产生作用, 影响整体的口感, 因而, 少量添加盐、碱, 可改善面条口感, 过多则产生不利影响。
3.4 优化效应
冷鲜面制备方法, 既有传统经验的传承, 又有新型原料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 商品生产需要工艺更加精确化。水、盐、碱和谷朊粉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经数据优化分析, 得出各因子最佳添加量为100g面粉中添加水40m L、碱0.20g、食盐1.79g和谷朊粉1.84g。但由于实际操作存在误差和实际条件不确定性, 因此食盐可近似为1.8g, 谷朊粉近似为1.8g。
4 结论
本试验测试冷鲜面质构品质和面条感官指标,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 并与商品面条比较, 筛选得到一种优化冷鲜面制作配方:每100g面粉中添加水40m L、碱0.2g、谷朊粉1.8g和食盐1.8g, 并采用熟化时间30min。
参考文献
[1]程晓梅, 程兰萍.蔼面条品质改良剂的应用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 (6) :75-78.
[2]刘建军, 何中虎, 赵振东, 等.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 (2) :81-84.
[3]蒋志红, 吴莹.面条类食品的现状和发展[J].粮食与油脂, 2003 (增刊) :16-19.
[4]Baik B.K., Lee M.R..Effects of starch amylase content of wheat on textural properties of white salted noodles[J].Cereal Chem, 2003, 80 (3) :304-309.
[5]赵延伟, 吕振磊.面条的质构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 2011, 27 (4) :25-28.
[6]王灵昭, 陆启玉, 袁传光.用质构仪评价面条质地品质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3, 24 (3) :29-33.
[7]李光磊, 曾洁, 刘青燕.手工面条品质影响因素研究[J].食品科技, 2009, 34 (2) :149-153.
[8]李梦琴, 张剑, 冯志强, 等.面条品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J].麦类作物报, 2007, 74 (2) :625-629.
[9]Mettle E., Seibel W..Effects of emulsifiers and hydroeolloids in whole wheat bread quality: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tudy[J].Cereal Chemistry, 1993, 70 (4) :373-377.
[10]Edwards N.M., Blliaderis C.G., Dexter J.E..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wheat pasta and pasta containing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95, 60 (6) :1321-1324.
配方改进 第2篇
刹车片(汽车制动蹄块)材料配方类别
一、石棉配方(ASBESTOS FORMULA)
二、无石棉/有机配方(NON-ASBESTOS FORMULA=ASBESTOS FREE FORMULA=AF=ORGANIC FORMULA)
三、钢棉配方(STEEL FIBER FORMULA)
四、钢棉无石棉配方(STEEL FIBER,NON-ASBESTOS FORMULA)
五、复合纤维无石棉配方(COMPOSITION FIBER,ASBESTOS FREE)
六、无石棉非金属复合纤维配方(ASBESTOS FREE,COMPOSITION FIBER,NON-METAL FORMULA)
七、半金属配方(SM=SEMI-METALLIC)
八、陶瓷配方(CERAMIC FORMULA)
按材料的不同刹车片一般可分为石棉型、半金属型、NAO型(即无石棉有机物型)刹车片等三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像其它制动系统的部件一样,刹车片本身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传统制造工艺中,在刹车片上使用的摩擦材料是由多种粘合剂或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并在其中添入纤维以提高其强度,起加固作用。刹车片生产厂家在关于使用材料的公布上特别是新配方上往往是守口如瓶的,当然,一些成分配料如:云母、硅石、橡胶碎片等是公开的。而刹车片制动的最终效果、抗磨损能力、抗温能力及其它性能将取决于不同成分间的相对比例。以下就简单谈一谈几种不同材质的刹车片。石棉型刹车片
从最初开始石棉就已经被用作刹车片的加固材料,由于石棉纤维具有高强度和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可以满足刹车片及离合器盘和衬垫的要求。这种纤维具有较强的抗张能力,甚至可以同高级钢材相匹配,并且可以承受316℃的高温。更重要的是石棉相对廉价,它是从闪石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而此种矿石在很多国家已被大量发现。
在石棉型刹车片的成分比例中,石棉占到40-60%,但是人们现在发现多数石棉具有潜在的危害,石棉已被医学界证实是致癌物质,其针状的纤维很容易进入肺部并停留,造成剌激,最终可导致肺癌的发生,但这种病症潜伏期可长达15-30年,所以人们往往认识不到由石棉引发的危害。
只要石棉纤维被摩擦材料自身固定后将不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当石棉纤维伴随着制动摩擦形成制动尘埃而排放时,就可能成为一系列影响健康的根源。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OSHA)做出的测试,每进行一次常规性的摩擦试验,刹车片就会产生数百万之多的石棉纤维散发到空气中,而且这种纤维远远小于人的头发,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所以一次呼吸可能吸人成千上万的石棉纤维而人们却毫无察觉。同样,如果用空气管将制动鼓或制动部件中的制动尘埃吹走,也可以将无数石棉纤维吹到空气中,而这些尘埃,不但会影响工作技师的健康,同样也会对任何在场的其他人员造成健康损害。甚至一些极其简单的操作如:用锤子敲击制动鼓使其宽松,让内部制动尘埃出来,也可以产生大量石棉纤维飘到空气中。更让人担心的是:一旦纤维漂浮在空气中将持续数小时,然后它们会粘在衣服上、桌面上、工具上等一切你能想到的物体表面上。任何时候一但遇到搅动(如打扫卫生、走动、使用气动工具时产生空气流),它们又都将重新漂浮到空气当中。通常情况下,一旦这种材料进入到工作环境,它将在那里停留数月甚至几年之久,对在那里工作的人员甚至是客户造成潜在的健康影响。但是除了危害健康方面的因素外,石棉型刹车片还存在着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石棉是绝热的,其导热能力特别差,通常反复使用制动器会使热量在刹车片中堆积起来,刹车片变热后,它的制动性能就要发生改变,要产生同样的摩擦和制动力会需要更多的踩刹车次数,这种现象被称为“制动萎缩”,如果刹车片达到一定的热度,将导致制动失灵。
当车辆制造商和制动材料供应商决定发展新的更安全的石棉替代品时,新的摩擦材料几乎同时应运而生。这就是下面要谈到的“半金属”混合物型和无石棉有机物型(NAO)刹车片。
“半金属”混合物型刹车片
“半金属”混合物型刹车片(Semi-met)主要是采用粗糙的钢丝绒作为加固纤维和重要的混合物。从外观上(细的纤维和微粒)可以很方便地将石棉型和无石棉有机物型刹车片(NAO)区分开来,另外它们还具有一定的磁性。
钢丝绒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热性,这使得“半金属”混合物型刹车片同传统的石棉型刹车片有着不同的制动特性。例如:“半金属”刹车片内部金属含量较高而强度大,高金属含量同时也改变了刹车片的摩擦特性,通常是指“半金属”刹车片需要更高的制动压力来完成同样的制动效果。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中高金属含量同样也就意味着刹车片会引起较大的制动盘或制动鼓的表面磨损,同时会产生更大的噪音。“半金属”混合物型刹车片(Semi-met)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温控能力及较高的制动温度,同石棉型的传热性能差与制动盘、制动鼓的冷却能力差相比它们在刹车时帮助制动盘和制动鼓将热量从其表面上散发出去,热量被传递到制动钳及其组件上。当然如果这些热量处理不当也会产生问题,刹车液受热后温度会上升,如果温度达到一定水平,将导致制动萎缩和刹车液沸腾。这种热量同时对制动钳、活塞密封圈及回位弹簧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加快这些组件老化,这也是在制动维修时要重新装配制动钳及更换金属件的原因。
无石棉有机物型刹革材料{NAO)无石棉有机物型刹车材料主要使用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酷纤维酷或其它纤维(碳、陶瓷等)来作为加固材料,其性能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类型及其它添加混合物。
无石棉有机物刹车材料主要是作为石棉的替代晶而研制的,用于制动鼓或制动蹄,但是近期它们也正在开始被尝试用作前盘式刹车片的替代品。就性能而言,NAO型刹车片更接近石棉刹车片,而不是半金属刹车片。它不像半金属刹车片那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良好的高温可控性。
新型的NAO原材料与石棉刹车片相比有何不同?典型的石棉为基础的摩擦材料含有五到七种基础混合物,它们包括加固用石棉纤维、多种添加材料以及粘合剂等,如亚麻仁油、树脂、苯酣醒、树脂。相比较而言,NAO摩擦材料大约包含十七种不同的棍合物材料,因为去掉石棉不能等同于简单地更换一种替代品,而需要用一大批混合物来保证制动性能,使之持平或超过石棉摩擦块的制动效果。
NAO型刹车片的材料已经历了几次变革,现在的NAO材料在诸多方面已经有效地超过了石棉刹车片的性能,这主要是在抗摩性能及噪音等
刹车系统常见的六大故障原因
一、制动效果不良(刹车偏软)。汽车行驶中制动时,制动减速度小,制动距离长。通常是由于: 1.分泵或总泵渗油,不能保证足够的油压; 2.制动器有故障;
3.制动管路中渗入空气。液压制动系统产生制动效能不良的原因,一般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踏制动踏板时的软硬感觉、踏下制动踏板后的稳定性来判断。维持制动时,踏板的高度若缓慢下降,说明制动管路某处破裂、接头密闭不良、总泵或分泵活塞密封不良、回油阀及出油阀不良。可首先踏下制动踏板,观察有无制动液渗漏部位。若外部正常,则应检查分泵或总泵故障。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感,说明制动管路中渗入了空气。
二、制动突然失灵。汽车在行驶中,一脚或连续几脚制动,制动踏板均被踏到底,制动突然失灵。原因: 1.制动总泵或分泵漏油严重;
2.制动总泵或分泵活塞密封圈破损,或刹车油路中有过多的空气。如发生此情况,司机应迅速连续两脚刹车。发生制动失灵的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首先观察制动液罐中的制动液有无亏损,然后观察制动总泵、分泵、油管有无泄漏制动液处。
三、刹车跑偏。刹车时,方向跑偏,特别是没有装ABS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汽车,方向控制不了,其原因为刹车磨损不均,总泵一个活塞油封膨胀、一个分泵漏油所致。
四、刹车抖动。刹车时摆振,方向盘弹手。原因为刹车盘摆差超限,刹车钳变形,刹车片磨成锥形。发生此类情况必须进厂检修。
五、刹车吱吱响。一般为刹车盘、刹车片或制动鼓、蹄片磨损不平所致。
六、刹车不回。踏下制动踏板时感到既高又硬或没有自由行程,汽车起步困难或行驶费力。故障现象:踩刹车踏板,踏板不升高,无阻力。需判断制动液是否缺失;制动分泵、管路及接头处是否漏油;总泵、分泵零部件是否损坏。刹车蹄使用手册
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
制动蹄/片是机动车的主要安全部件,有效的制动不紧需要有优质的制动蹄/片,还必须有可靠的制动系统。为了您的安全,请注意了解制动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制动蹄(片)的安装使用要求,在此我们特别提醒您: 1.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您的生命安全,制动器的维修,制动蹄(片)的更换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并且应配备专用工具。
2.同一车轴上的制动蹄(片)必须同时更换,而且必须是同一种制动蹄(片),以保持左、右制动力的一致。
3.在装配制动器前,必须检查制动鼓(盘)和制动蹄(片),其表面不得有油污,不行有裂纹,沟槽等缺陷,否则将极大的影响制动效果的使用寿命。制动液如果达到规定的年限(两年),则应予以更换。4.制动器的拆卸和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该车型汽车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5.制动蹄(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并保持其外包装的完整。6.盘式制动器的保存期为五年,鼓式制动器的保存期为三年 盘式制动片的更换
1、当盘式制动片的摩擦层最薄处磨损至2.0-2.5mm,或磨损报警发出信号时,许更换新的制动片。在装配前应对制动片的外观进行检查,附件是否齐备,摩擦面是否清洁无油污,磨损报警卡簧的链接是否牢固,或磨损报警导线与制动片的粘接是否牢固。
2、检查制动盘,若单侧磨超过1mm,则应更换新的制动盘,制动盘的表面如果有严重的划伤、沟槽、波纹,则应进行磨削加工,制动盘表面跳动应不大于0.08mm.3、检查制动片能否与制动盘贴合,如果制动盘由于磨损而产生的凹槽使盘式制动片不能和制动盘摩擦完全贴合,则应将制动片的内外圆边缘倒角,否则会影响初始制动效果并产生噪音。
4、检查制动钳活塞的密封是否完好,是否有制动液泄露。必要时更换密封圈和防尘罩。制动片和制动盘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擦洗并晾干。
5、制动片的更换,必须严格按照车的维修手册所要求的 顺序进行。
6、盘式制动片更换完毕后必须检查制动效果,合格后防能上路行驶。
鼓式制动蹄的更换
1、检查鼓式制动蹄的磨损情况。对于粘接式制动蹄,磨损至2.0-3.0mm;对于铆接式制动蹄,铆钉头到摩擦片表面距离不低于0.5mm,则需要更换制动蹄。检查用于更换制动蹄的表面是否清洁,有无油污,粘接面是否严实,手刹车拉杆是否松紧适度。
2、制动鼓表面如有烧蚀、刮痕、凹凸不平,必须进行镗削加工。检查制动鼓内径和不圆度,若超过标准值所规定的上限,则应更换新制动鼓。
3、将制动片则靠在制动鼓圆面上,检查制动蹄和制动鼓内圆的贴合情况,若低于60%,则应打磨制动摩擦面。
4、检查制动器的各个附件,定位弹簧、上下回位弹簧、楔形调整板拉簧是否完好,自由长度是否合乎要求,若弹簧已拉伸,则应更换新弹簧。
5、严格按该型号汽车的维修指南所要求的操作顺序,进行制动蹄的更换。在手刹车拉杆的销钉处,手刹车推杆端支撑处,制动底板与制动蹄侧面接受的凸台处涂抹少量润滑脂(不可污染摩擦面),以保证制动蹄活动自如,回位正常。
6、调节器节制动间隙,使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7、鼓式制动蹄更换完毕后必须检查制动效果,合格后方能上路行驶。
常见制动失效原因分析
一,制动不灵
1,制动管路泄露,或储液罐内制动液不足。2,制动系统中有空气。
3,制动总泵或制动分泵活塞密封圈失效。4,制动总泵进油孔,补偿孔或通气孔堵塞。5,使用了劣质制动片。
6,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盘)贴面不够,或者制动间隙过大。7,使用了劣质的制动盘(盘)鼓,或制动盘(鼓)严重磨损。8,制动蹄(片)被油或制动液污染。
9,制动片浸水后制动力下降,(制动数次后能很快恢复)10,超载、超速,使制动器湿度过高。二,制动拖滞
1,制动总泵回位弹簧断裂或失效,或补偿孔堵塞 2,鼓式制动器弹簧折断或拉长,制动蹄无法回位
3,盘式制动器活塞密封圈损坏、或回位弹簧片失效,无法正常回位 4,制动片更换后未调整制动间隙;或盘式制动片的装配尺寸过紧 5,使用了劣质制动蹄(片)质受热膨胀或尺寸不合要求 6,手刹车回位不好 三,制动震颤
1,刹车鼓严重失圆或制动盘平面度严重超差 2,制动蹄片变形,摩擦片磨损或被油污染 3,制动鼓内有积垢,或盘式制动片被卡住 4,制动分泵补卡住 四,制动跑偏
1,轮胎压力,车轮轴承调节不当 2,一侧制动分泵内有空气
3,一侧制动蹄(片)被油污染,或两侧制动蹄(片)贴合面不一样 4,使用了不同性能的制动蹄(片)或制动蹄(片)尺寸不合要求 5,感载比例阀调节不当 五,制动噪音
1,制动盘(鼓)表面不规整
2,制动片与制动盘(鼓)表面贴合不好 3,使用了劣质制动蹄(片)
4,盘式制动片没有按规定装减震附件,或装配尺寸过松 5,鼓式制动蹄压紧弹簧松动或损坏 六,制动片使用寿命短 1,使用了劣质制动蹄(片)
2,车辆超载超速,制动强度大,制动温度高,造成过度磨损 3,制动盘(鼓)表面划伤,沟通未进行修整,刮伤制动蹄(片)4,制动拖滞现象未及纠正,制动蹄(片)持续接触摩擦 5,操作不当,过于频繁制动 七,制动盘(鼓)的划伤 1,使用了劣质的制动蹄(片)
2,制动蹄(片)过度使用,或磨损报警装置失效,致使蹄或金属背板刮伤制动盘(鼓)3,制动蹄铆钉露头,刮伤对偶
4,行驶路况差,砂石进入摩擦界面,划伤对偶。制动故障现象和原因很多,此处涉及的主要是与制动片相关的部分。为了您的安全,制动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要尽快送专业维修点检查。
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温度
摘 要:本文介绍了温度变化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实际检测要求。关键词:摩擦系数,温度,粘滑
1、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对两表面摩擦力的一种量度,它表征了材料的摩擦行为。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取决于薄膜表面的粘着性(表面张力和结晶度)、添加剂(爽滑剂、颜料等)、以及表面抛光。在进行以下操作工序时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摩擦系数,如当薄膜越过自由转辊、袋成型、产品缠绕膜、以及包装袋及其它容器的堆放。除了材料的内部可变因素能够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环境因素(如机器运转的速度、温度、静电积累、以及湿度)也能影响摩擦系数的试验结果。
2、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按照动力学的观点称作松弛。温度升高时,一方面可提高各运动单元的热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热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加,即高聚物内部的自由体积增加,这就增大了各运动单元活动空间,有利于分子运动,使松弛时间缩短,松弛过程加快。伴随着高聚物的松弛,它的热力学性质、粘弹性能和其它物理性质会发生急剧地改变。而材料的摩擦系数作为最常用的一项力学指标,同样也受到了温度升高的影响。一般来讲,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会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的大小因材料而异。
3、升温试验 为了验证温度变化对摩擦系数值的影响,笔者特地选择了几组有一定代表性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测定它们的摩擦系数。以下是其中 2 组试验的详细试验信息及结果: 试样: PC 膜、铝箔复合膜 试验设备: Labthink FPT-F1 摩擦系数 / 剥离试验机(可实现室温到 99.9℃之间的自控温)试验温度:室温~ 90.0℃ 试验数据: 表 1.PC 膜摩擦试验数据表 试验温度℃ 静摩擦系数 mean 1 动摩擦系数 mean 1 32.1 注 1 :试验数据为多组试验平均值。
:粘滑现象。表 2.铝箔复合膜摩擦试验数据表 试验温度℃ 静摩擦系数 mean 1 动摩擦系数 mean 1 29.6 0.314 0.239 46.2 0.355 0.277 74.3 0.343 2 0.253 2 89.5 0.429 2 0.241 2
注 1 :试验数据为多组试验平均值。
:粘滑现象。试验数据随温度升高的走势如图 1 所示。图 1.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的走势图 从图 1 可以看出试验温度的升高明显影响了材料的摩擦系数,但对于不同的试样,温度的影响效果不同;而且对于同一试样,随温度的上升,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很可能也不同于静摩擦系数。例如对于 PC 膜,静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但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的波动就很大,不过动摩擦系数的整体趋势也是增长的。对于铝箔复合膜,摩擦系数的增长趋势就不如 PC 膜,而且其动摩擦系数随温度的上升基本保持稳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进行 74℃以上的摩擦试验时,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粘滑现象,即滑动现象 是不平稳的、间歇性的。
4、实际要求 在实际包装过程中的摩擦力常常既是拖动力又是阻力,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摩擦系数的大小,使它在适当的范围内。自动包装用卷材,一般要求内层摩擦系数比较小,而外层摩擦系数适中。内层摩擦系数不能过小,否则有可能引起制袋成型时叠料不稳定而产生错边。外层摩擦系数太大会引起包装过程中阻力过大致使材料拉伸变形,太小可能又会引起拖动机构打滑造成电眼跟踪和切断定位不准。内层材料的开口剂和爽滑剂的含量以及薄膜的挺度、平滑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复合膜摩擦系数的大小。在研究材料的摩擦系数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如之前所述,温度不同会导致摩擦系数的显著变化,需要通过实际检测获得实测数据。某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可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明显的增长或减少,也可能保持了一定的数据稳定性。考虑到生产线的实际运转温度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在室温附近,因此不仅要测量包装材料在常温下的摩擦系数,还应考察在实际使用环境温度下的摩擦系数。要完成这项试验,可以改变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当所需温度与 室温相差不大时还是可取的),也可以借助检测设备的自控温功能,如 Labthink FPT-F1 就可以将试验温度控制在室温到 99.9℃之间,方便试验操作。车制动摩擦片的常见问题的分析!制动摩擦片摩擦系数高低对制动的影响? 制动摩擦片摩擦系数高低对制动的影响?
制动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尤其是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需紧急制动时,摩擦系数过低就会出现制动不灵敏,而摩擦系数过高就会出现轮胎抱死现象,进而造成车辆甩尾和打滑,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按照国家标准,制动摩擦片的适宜工作温度为100~350℃。但许多劣质制动摩擦片在温度达到250℃时,其摩擦系数就会急剧下降,而此时制动就会完全失灵。一般来说,按照SAE标准,制动摩擦片生产厂商都会选用FF级额定系数,即摩擦额定系数为0.35~0.45。
制动摩擦片的寿命与硬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制动摩擦片的寿命与表面硬度并没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表面硬度高时,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的实际接触面积小,往往会影响使用寿命。而影响制动摩擦片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硬度、强度、摩擦材料的磨损性等。一般情况下,前制动摩擦片的寿命为3万km,后制动摩擦片的使用寿命为12万km。
制动时为什么会产生抖动现象?
往往是由于制动摩擦片或制动盘的变形造成的,这与制动摩擦片和制动盘的材质、加工精度及使用受热变形有关,其主要原因有制动盘厚薄不匀、制动鼓的圆度差、制动摩擦片的不均匀磨损,以及热变形和热斑0.285 0.244 45.5 0.336 0.212 62.0 0.387 0.319 74.1 0.435 2 0.322 2 87.5 0.433 2 0.300 2
等。
除此之外,制动卡钳的变形或安装不当,以及制动摩擦片的摩擦系数不稳定也会引起制动时抖动。另外,如果制动摩擦片在制动时产生的振动频率与悬挂系统产生共振时,也会产生抖动现象。涉水后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由于涉水后制动摩擦片/蹄与制动盘/鼓之间有一层水膜,减小了摩擦力,会影响制动效果,而且制动鼓内的水也不容易散出。对于盘式制动器来说,这种涉水对于制动效果带来的影响会低一些,因为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片接触面积小,而且是暴露在外,不会存留水滴。在车轮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制动盘片上的水滴会很快散失,只要涉水后猛踩几脚制动就会去除残留的水层。但对于鼓式制动器来说,在涉水后必须要边走边踩制动,即边踩油门边踩制动,连续几次后可将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水份蒸发掉,进而恢复制动效果。
为什么制动时会产生噪声?
制动时噪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悬挂系统相关部件的共振或相互干涉引起的。但也存在由于制动盘的材料使用不当或变形,制动摩擦片的硬度、孔隙率、摩擦特性和压缩特性不合格,制动摩擦片和制动盘受潮生锈(只需制动几次即可恢复),制动摩擦片配方中的金属丝太硬,制动摩擦片磨损程度报警,以及机械式制动摩擦片刮盘等原因引起的噪声或尖叫。
为什么新装的制动摩擦片有制动偏软的现象?
在更换新的制动摩擦片后可能会出现制动偏软的现象,其可能有原因有:制动摩擦片安装不符标准,制动盘表面有污染而未清洁,制动管路存在故障或制动液不足,制动液压缸内排气不彻底,制动盘过度磨损且表面不平整,以及制动摩擦片质量不合格。
为什么会出现制动迟滞现象?
出现制动迟滞的现象,可能原因有:制动器回位弹簧失灵,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间隙不当或装配尺寸过紧,制动摩擦片热膨胀性能不合格,以及驻车制动回位不良。
制动时冒烟是为什么?
制动摩擦片中含有20%左右的有机物,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分解并冒烟,并在摩擦片表面形成一层油状物质,影响制动效果。而发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在下坡时频繁制动,引起温度过高而冒烟;制动摩擦片的配方中有机物含量不合格,超标。
制动摩擦片的背板为何会脱落?
制动摩擦片的背板脱落有两种情况,一是背板与摩擦材料之间产生裂纹;二是摩擦材料自身产生裂纹。而可能的原因有:背板的前期处理工艺差,摩擦材料的稳定性差,压制工艺不合格,粘合剂质量差,使用温度过高,不正确的安装、撞击和敲打。
制动摩擦片内槽的作用?
制动摩擦片内槽的作用有排放气体,降低噪音并改变产品固有频率,排出磨屑,增强摩擦材料与背板的粘合程度。
鼓式刹车片和盘式刹车片各自的优缺点
鼓式刹车优点:
自刹作用:鼓式刹车有良好的自刹作用,由于刹车来令片外张,车轮旋转连带着外张的刹车鼓扭曲一个角度(当然不会大到让你很容易看得出来)刹车来令片外张力(刹车制动力)越大,则情形就越明显,因此,一般大型车辆还是使用鼓式刹车,除了成本较低外,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鼓刹,差别可能祗有大型采气动辅助,而小型车采真空辅助来帮助刹车。
成本较低:鼓式刹车制造技术层次较低,也是最先用于刹车系统,因此制造成本要比碟式刹车低。鼓式刹车缺点:由于鼓式刹车刹车来令片密封于刹车鼓内,造成刹车来令片磨损后的碎削无法散去,影响刹车鼓与来令片的接触面而影响刹车性能。
碟式刹车的优点:
由于刹车系统没有密封,因此刹车磨损的细削不到于沈积在刹车上,碟式刹车的离心力可以将一切水、灰尘等污染向外抛出,以维持一定的清洁。此外由于碟式刹车零件独立在外,要比鼓式刹车更易于维修。
碟式刹车的缺点:
碟式刹车除了成本较高,基本上皆优于鼓式刹车,不过光就这一点,便成了它致命伤,人都爱钱嘛,除非你非常富有,否则买东西基本上都是先以钱先做考量,您说是或不是?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象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这种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加速通风散热提高制动效率。反观鼓式制动器,由于散热性能差,在制动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制动蹄片和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当然,盘式制动器也有自己的缺陷。例如对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的制造要求较高,摩擦片的耗损量较大,成本贵,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积小,相对摩擦的工作面也较小,需要的制动液压高,必须要有助力装置的车辆才能使用,所以只能适用于轻型车上。而鼓式制动器成本相对低廉,比较经济。鼓刹有良好的自刹作用,由于刹车来令片外张,车轮旋转连带着外张的刹车鼓扭曲一个角度(当然不会大到让你很容易看得出来)刹车来令片外张力(刹车制动力)越大,则情形就越明显,因此,一般大型车辆还是使用鼓式刹车,除了成本较低外,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鼓刹,差别可能祗有大型采气动辅助,而小型车采真空辅助来帮助刹车。成本较低:鼓式刹车制造技术层次较低,也是最先用于刹车系统,因此制造成本要比碟式刹车低。
配方改进 第3篇
关键词:测土配方技术;生态环境;肥料;土壤测试;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1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97-1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功能,把有机肥料和一些氮钾等肥料合理分配的方法,这是一项很先进也是非常有技术性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处理肥料供肥和土壤需肥之间的矛盾,在处理矛盾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节省劳力。掌握好这一技术就能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这是一项新技术,一项新的技术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怎么让用户(也就是本篇文章所说的农民)丢弃以前所使用的技术来接受这一新技术,这就需要新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有些农民会由于根深蒂固的那种传统的思想作怪会反对甚至排斥这一新技术的使用。
第二点,有些测试土壤肥效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任何技术和方法都有革新改变的时候,当时代已经变迁发展,而所使用的技术还没有一点变化反而会给现在的操作带来一些不便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怎么革新方法了,旧的老的测试方法不仅仅分析肥效的速度慢,试剂的消耗非常大,土壤的一些成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旧的已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生态的保护,这将会很大程度拖累整项技术。另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技术,因为不断变化的土壤状况和作物数量以及种类的变化决定了这一技术必须紧跟“潮流”,有些农村科技站的测土配方技术还停留在几年之前的阶段,没有及时的学习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第三点,有些人永远是呆在实验室里的,在实验室里进行化验试验得出结论,然后就拿着试验结果去强自安装到一整片的土地上,有些田间试验也不能准确完整地给出结论,也就不能制定正确的作物施肥方案。
第四点,土壤便携式仪器是快速测试土壤养分的一种仪器,它能够向广大的农民快速宣传测土配方技术,但是一般不是很科学,它只是一种简单的仪器而已,而且测试出来的结果也只是个相对值,所以怎么合理更好的利用这一便携式仪器决定了农民的接受程度。
第五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一体化服务的跟进问题,这一新技术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显得十分新颖,也很复杂,说白了就是很专业化的一个技术性问题,一般的农村劳力很难有效地掌握好,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很少注意这一切所带来的诸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以至于有些地方虽然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但是原有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第六点,科技站技术人员力量的不足以及更新。一些科技小站的推广技术人员刚开始是很齐备的,也是很容易开展工作的,但是到后来就会出现一些辞职离职退休的情况,甚至会有借调的情况,这给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造成了科技站技术力量的断层局面,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肯定会下降,使得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不能很好快速的展开并实行,严重影响了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
2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点,这一项全新的技术需要推广工作人员耐心热情的讲解其中的利弊,要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这一技术的优势在哪,弊病有哪些,完全的开诚布公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然后再列举一些活生生的正面例子,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力量,从而愉快的接受这一项技术并且很好的配合工作人员的推广及实验工作。
第二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应该适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适合我国土壤情况的测土技术,及时更新测土配方技术,将跟踪调查的结果尽快解决,从而更加真实真切的测试出土壤供肥的能力,然后合理的调配肥料用量及种类。
第三点,一些企业应该更加深入到农村当中去,通过一种合作的途径来进行推广,譬如定期组织人员下乡进行指导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防范性解决,对于农民提出的一些问题耐心解答指导,确保测土配方技术能够完整的进入到每家每户,对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第四点,农村科技站启动资金以及运行资金不充足,给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没有这些资金,就很难将这些高水平的技术推广到基层去,所以应该跟上级请示更多的资金运转,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实处。
第五点,在整个过程中,科技站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地一体化服务,保证农民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的理解程度,对于不了解的知识主动查资料,而且要时刻注意这一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要注意到土壤状况的改变,如果因为施肥的不慎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尽快讨论出补救意见,完全落实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同时,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六点,我们应该建立一整套对这一人浮于事或者擅自离岗现象的惩罚制度,对于坚守岗位认真工作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而那些违背了规章制度没有很好执行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甚至是辞退,因为不好的现象往往会影响一整个团体,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推广力度。
结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本来是一项重要能给农户带来切实利益的技术,但是由于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这一技术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效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尽快尽力解决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淑辉.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2-123.
配方改进 第4篇
关键词:果园,测土配方施肥,问题,改进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十分有效的生产技术, 对于提高耕地质量, 保护农业环境, 促进果树、小麦等种植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 国家每年都要下拨一批专款, 大力支持推广这项技术。据笔者在生产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 虽然多数农技推广部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均较好, 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在推广果园测土配方施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和加速推广该项技术, 该文分析果园测土配方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供参考。
1 化验设备较滞后
化验设备属于硬件建设, 有些化验室地方窄小, 陈旧设备较多, 先进设备较少;有些化验仪器不配套, 用品和试剂等不足,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土壤化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 应在配方施肥资金较多和许可的前提下, 把硬件建设搞好, 多购置一些先进设备, 做到既能化验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大量元素, 又能化验中量和微量元素[1,2]。
2 技术培训不到位
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至关重要。有些部门对技术培训抓而不紧, 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举办次数少;二是参加培训的人数少;三是参训人员学习技术不深不透;四是多数村、组还是空白点。因此, 大多数果农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应用此项技术一知半解。据此, 建议从上到下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首先要培训好化验室的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 使其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3 采土取样不合理
有些技术人员和果农由于对采土取样技术掌握不够或者缺乏责任心, 导致采样不合格, 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采土少, 1个果园只选1~2个点;二是采土深度不够, 一般采0~10 cm深的表土较多, 所采土样不能代表整个果园的土壤。采土取样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第一关, 采下的土样必须具有代表性, 因此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认真采样, 绝不能马虎从事。在果园内一般树冠投影外缘施的肥较多, 所以养分含量高, 而树盘内和株间土壤养分含量较少, 树行间养分含量更少, 所以在采土取样时, 必须注意这些特殊位置。按照科学要求可以采取以对角线5点梅花采土取样法。采土深度一般应为0~40 cm。各点取0.5 kg, 然后5点土样混合, 取0.75~1.00 kg为宜。
4 化验计算不细致
有些化验技术人员, 由于思想、业务素质不高, 在化验和计算操作过程中, 有敷衍塞责和草率工作的现象。导致化验缺乏精确性, 无法将测土配方施肥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另外, 有些化验室测土工作效率太慢, 一般9月是果园施基肥的最佳时期, 果农都抓紧时间抢施, 而化验室的化验单出来后已经到10月中下旬, 测土配方施肥的化验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必须给化验室选派思想进步、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工作细心的技术人员开展化验工作, 也可建立奖惩长效机制。
5 缺乏配肥指导人员
当前农村劳动力多数是老人和妇女, 对施肥新技术不了解。市场上化肥种类不同, 肥料养分含量不同, 吸收利用率不同, 需要上级技术人员指导配肥。而有些县基层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测土配方施肥难以落实。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 需要在县乡 (镇) 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 以土壤养分化验通知单和各户备肥具体情况为前提, 确定出较高的计划产量水平, 实施以产定肥, 进行计算, 提出各户具体施肥方案。在方案中应做到有机和无机 (化肥) 相结合, 基肥和追肥相结合。这种做法可以增强指导性, 使各户达到合理配肥, 发挥肥料最大效应[3,4]。
6 试验示范不健全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 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小区试验田和面积较大的示范田, 缺乏有力的现实教育和典型引路。因此,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力度不大, 进度不快。建议各县以乡 (镇) 为单位, 由乡 (镇) 农技站牵头, 在一些科技力量较强大的村,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和示范田。试验田要设对比, 即应做到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无肥对照3个小区, 至少重复3次。在果实采收前, 可以组织广大果农进行参观和评估, 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以利于加速推广该技术, 从而不断提升配方施肥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李贤.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14) :153.
[2]孙钊, 高祥照.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状与建议[J].四川农场, 2011 (1) :34-36, 33.
[3]姜守军.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3) :60-61.
配方改进 第5篇
该管理办法第四条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申请,依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的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进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注册的审批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管理,该管理办法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工作。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许可受理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受理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审评工作。
不仅如此,对于配方注册申请人,管理办法也做了界定:应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而且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同一企业注册的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不得限定区域销售,不得为销售商专门定制生产”。
而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征求意见稿的“第十四条”,该条对于配方奶生产企业的配方注册给出两个方案:方案一要求: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方案二要求: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
与奶粉企业已经进行交流的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征求意见稿如果实施对企业影响很大,要求非常严,执行下来,基本上一个企业只能保留3-5个奶粉品牌。但他认为执行难度大,企业还在等具体消息。一知名奶粉企业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注册管理办法非常严格,如果提前几年实施,国内奶粉市场不会这么混乱。现在一刀切,给行业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新规,三元乳业奶粉事务负责人吴松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方案对三元奶粉影响不大,因为三元奶粉起步晚,品牌、配方系列没有那么复杂。管理办法对一些以海外奶源为主、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中资持有的品牌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品牌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定制很多的品牌或者配方系列。
黑龙江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则表示,征求意见稿要求很严,对国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对国内、国外生产企业一视同仁,不能要求国内企业只能有5个品牌,而国外的企业可以有好多个;不能只管国内的企业,而放任国外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