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1篇
一、 学习单元导语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四组课文。请大家翻到课文62页,默读单元导语,划出重点内容。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交流:(1)是写动物的。补充:是一组名家笔下的动物(2)同一作家,同一动物。补充:课件(3)感受动物形象,比较不同的表达特点。补充:这将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 揭题
我们一起学习13.白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课题,看到这白鹅,大家会想到了一首什么诗,诵白鹅,补充:这是一只色彩鲜艳,姿态优雅的大白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只白鹅,那是一只陪了丰子恺三年多的一只大白鹅。家里的.丰子恺家的白鹅有着怎么样的特点,作者对它有着怎么样的情感.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三、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
头颈 (jǐng ) 厉(lì)声呵斥 厉声叫嚣(xiāo) 引吭(háng)大叫 狂吠(fèi) 步调从(cóng)容 净角(jué) 奢(shē)侈(chǐ) 一丝不苟(gǒu) 譬(pì)如 倘(tǎng)若 侍(shì)候 窥(kuī)伺(sì) 供(gōng)养不周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狂吠 从容 急促 大模大样 局促不安 净角 供养不周 侍候 窥伺 奢侈 譬如 倘若 一丝不苟(找出两对近义词) (找出一对反义词)
自由读----指读---齐读----去掉拼音的词语指读(同时初步理解词义)
四.轮读课文。注意一边听,一边感受作者笔下的白鹅的形象。
师:同学们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
刚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白鹅留给大家的印象. 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说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板书) 齐读二遍
五.学习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高傲是什么意思呢?(傲慢,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假如这个词语用在你身上你喜欢吗?那作者用在白鹅身上表达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喜欢还是讨厌呢?)为什么说是喜欢,等一下我们细细体会,先来带着喜欢的感情一起读一遍. 六.学习第二段
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呢?其实文中有一句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得到吗?指读第二段,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上节也是写鹅的高傲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知道吗? 七.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划出哪些词语写了了白鹅的高傲.
学生伸长脖子,左顾右盼,这是鹅的姿态的描写,动作演示.从这个姿态里你觉得鹅怎么样?说说你的理解.(胆子大,陌生的环境毫不拘束,把自己当作是这儿的主人.)(这么大胆的鹅,这样毫不拘束的鹅,这样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主人的鹅。作者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朗读指导:作者喜欢、欣赏、与惊奇) 朗读指导!读充分/
七、学习第三段。
默读课文,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白鹅的高傲,划出词语,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 (1)凡有必然甚至不亚于(任何时候都尽责)
(2)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自以为自己是长者,严肃地批评别人,把自己当成是高高在上的长者。声音洪亮,气势汹汹,令人害怕(听听鹅叫的声音)
(3) 厉声叫嚣 什么意思?嚣,古代的写法,从这个字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如此火大?出示句子。想象鹅在说什么?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伴! 读出来(同时指导凡是,必然)
(4)引吭大叫,什么意思?想象鹅伸长脖子对着篱笆外的人叫什么?外面 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一点儿! 喂,是狗吗?你这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朗读指导。(同时指导甚至,不亚于)
(5)齐读第三段
小结: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更看到了鹅看守门户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尽职,这样的高傲主人怎么会不喜欢呢?主人情不自禁地夸奖:“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导朗读.
八、学习第四段。
第四段作者说“鹅的步态更是傲慢”,请大家再默读第四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理解净角:花脸,脸谱浓重色彩,夸张的造型。性格豪爽,说话大声,比如霸王项羽、包公包拯、曹操、
净角出场:正冠、捋冉、甩袖。挺着肚子,踱着步子双手 叉着腰,一步一顿地走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威风凛凛,气势凌人神气十足,得意洋洋
根据刚才的描述,体会到了白鹅走路的样子了吗?朗读。
体会前后对比的妙处,感情朗读。(小心翼翼,胆点心惊,
补充:这儿还有一段话,也是描写白鹅走咱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细致,大家来看看是不是“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学生边读边用手掌模拟鹅的步态。)
像吗?同一个意思,这位俄国作家写得那么细致生动,而丰子恺只用了精炼的四个字净角出场。这就是不同作家不同的风格啊。风格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写出了白鹅走路的样子。)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鸡和鸭是什么样?鸡和鸭见到人时都匆忙逃跑,说明什么,而鹅呢(毫不相让,非。。。不。。。,竟)(它非常高傲,就像官一样) ( 它好像自己是老大)
师:你看这个鹅它不仅不怕人还咬人,谁能把它这种高傲劲读出来。(指名读)
师:真够狂傲,真够傲慢,
九、学习小结:
真霸道啊!这种霸道真让人觉得可爱,有趣啊!难怪丰子恺先生感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而鹅吃饭的高傲,则让我们发笑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好好感受鹅的吃相,体会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老爷形象,更感受作者心中对鹅的无尽的喜欢。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2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 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 热心 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3篇
裕展小学
胡晓英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 读 书(冰心)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4篇
EMBL和GenBank数据库格式的对比
EMBL
ID
DE
AC
SV
KW
OS
OC
RN
RA
RT
RL
RX
RC
RP
CC
DR
FH
FT
SQ
空格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5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能区分大、中、小。
材料准备:长短不同的绸带、扭扭棒、笔;幼儿操作练习册(苗p7)相应的粘纸。
【活动重点】比较区分长短
【活动难点】比较3样物体的长短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请你说出给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扭扭棒、笔)
二、比一比。
1、两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两根绸带说说哪根绸带长,哪根绸带短?(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2)请个别幼儿演示比较哪支笔长,哪支笔短?(讲讲自己比较的办法)
小结(重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可以用眼睛看,比一比。当(jy135幼儿教育 )看不出来时,可以将两样东西的一头对齐进行比较,这样也能知道哪个长,哪个短了。
2、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3支笔(讲讲理由)
(2)3根绸带的长短,(三根绸带一头对齐比较)
小结(难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用同样的方法,三样东西一起比:一头对齐,捏住,比出最短的,再比出最长的,就可以帮它们排队了。
三、排一排,贴一贴。
1、请你找到围巾、皮带、玩具、衣服等的粘纸,并和原来同类的物品比一比,帮他们排排队。
(引导幼儿先将一头对齐,再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按长短顺序进行排队粘贴)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
一样
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 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 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 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 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 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 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 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 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 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 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