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网络范文(精选11篇)
PC网络 第1篇
在人人网的平台上, 用户可以相互交流, 分享信息和自创内容, 玩在线游戏, 听音乐、购物, 并享受一系列其它增值服务等。
在轻松方便地享有这些服务的同时, 如同所有网站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用户账户被盗用的隐患始终存在。在本次合作中, 飞天诚信基于英特尔R IPT技术的方案, 为人人网用户使用各类在线服务提供保护, 在支持英特尔IPT技术的超极本等PC终端上, 客户端软件生成动态口令, 结合个人账户和登录密码, 双因子校验, 进行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 确保用户账户安全、轻松地享受网络生活。
作为第二代智能英特尔R酷睿TM处理器及后续平台的特色科技, 英特尔IPT技术通过基于硬件平台的保护技术, 而提高电脑访问互联网业务的安全性。
第二代智能英特尔R酷睿TM处理器是英特尔历史上最畅销的一款产品, 迄今为止, 该产品的市场出货量已达上亿件。同时英特尔IPT技术也支持第三代英特尔R酷睿TM平台的超极本及博锐TM平台, 未来更有计划支持所有笔记本, PC甚至其他移动平台, 因此, 英特尔IPT技术将服务于基数庞大并日益快速增多的用户群。
人人公司副总裁黄晶就本次合作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与英特尔、飞天诚信合作, 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英特尔IPT技术的互联网公司。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 人人网已经拥有1.47亿的激活用户。这些用户, 都在用真实的身份与线下的好友进行沟通和互动。因此, 用户的账号安全和支付安全一直是人人公司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此次合作是我们率先为用户做出的一个有力承诺, 得益于最先进的IPT技术, 用户可以安心享受丰富的在线生活。”
英特尔PC客户端服务部总经理乔治谭格瑞 (George Thangadurai) 认为:“打造一个安全的电脑上网环境, 是我们及产业界一直以来的信念和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 这次, 我们与人人网、飞天诚信的合作就是这一信念的实践。英特尔R IPT技术支持超极本等终端平台, 通过飞天诚信这样的软件合作伙伴提供完整方案, 可将人们手中支持IPT技术的电脑变成可靠的上网终端平台。
提供了保护数以亿计在线账户及在线交易安全的最佳途径。IPT的OTP方案提供双因子认证方式来保护用户在线帐户, 而受保护的交易内容显示技术 (PTD) 技术则确保受保护的信息及用户输入无法被任何第三方恶意软件截取, 从而有效保障交易安全。这一切, 都服务于让我们每个人的网络生活更加安全的共同目标!”
飞天诚信总经理李伟则表示:“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安全, 而账户信息的安全则是安全防护的第一关。
PC网络 第2篇
从现在的截图来看,我们还不能看出有什么地方改进了,一些内核的支持也只能拿到软件才能告诉各位,现在我们来看它的截图吧:
图1 输入新建虚拟机名称
图2 选择系统类型,看来已支持Vista
图3 成功建立一个虚拟机原始模型
图4 看看配置方面需要如何设置
图5 Vista开始安装
图6 继续安装
图7 显示Virtual PC标示,这是在虚拟机内装Vista
图8 看看配置
PC网络 第3篇
3月21日,锐捷网络在其北京体验中心向媒体发布了“云课堂”产品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技术EST(Enhanced Stream Transmission)保证了能以极低资源交付高性能的虚拟桌面,只要学生接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云课堂主机。方案中的核心设备每台RG-RCD6000“云课堂”主机可提供60个云教学桌面系统。学生终端RG-Rain100(RG-Rain200一体机)采用经过优化的外置构架,使用低功耗和高运算能力的处理器、小型本地闪存和精简版操作系统等特别配置。锐捷网络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方案是锐捷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行业的第一款落地产品,是锐捷2014年度最重要的产品。” 锐捷网络“云课堂”产品线总监尹德琨介绍,“云课堂”是在“天使客户”一线“泡”出来的产品。在与教育客户深入接触中,尹德琨和同事发现很多PC机教室教学场景单一,有的居然只安装了Windows XP软件系统。想升级计算机软件,简直是一种折磨。更为普遍的是,PC教室繁多的应用导致运行慢,学生行为的不可控引起硬件的损耗高。而一个几十台PC运行的嘈杂环境里的使用体验可想而知。“正被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的用户成为我们的‘天使客户。从2013年2月至今,我们共同经历了产品的最初构思到最终的成型。” “云课堂”主要由以下产品构成:RG-RCD6000主机、RG-Rain100终端(RG-Rain200一体机)、RG-RCC Center集中管理平台和RG-ClassManager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据了解,“云课堂”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管理简单:用户配置一套RG-RCC Center即可管理校内所有主机。RG-RCC Center是主机集中管理软件,可监控云主机,同步教学镜像。10间教室的软件更新可在1小时内完成,一次镜像更新软件,可同步到全校云主机;“云课堂”支持多种教学操作环境,并能快速切换;“云课堂”终端嵌入式系统无易损零件,可免维护;RG-RCD6000主机、RG-RCC Center提供全图形化管理界面,用户无需特殊技能便可轻松掌控“云课堂”。
教学高效:教学管理软件透明化技术,防止教学管理系统被关闭或卸载,学生行为可被教师监控及管理,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实时教学镜像切换技术,瞬间完成整个教室环境切换,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环境的选择和教学课程设计;多级Cache技术,从打开服务器到进入虚机时间为90秒,软件启动比PC快50%以上,学生终端启动30秒内完成。常用教学软件启动、运行速度比PC机提升200%,使师生可以更快速进入教学环境;同时支持60路1080P视频并发播放,有更优的上课体验。成本低:无需系统分区和同传等繁琐设置,每间“云课堂”部署时间比传统PC机教室节省3小时以上;普通教室即可改造为“云课堂”,无需强电改造和网络重规划;初始投资更合理。更节能:“云课堂”终端每台能耗仅20瓦,远低于PC机;单用户功耗低于45W,低发热量;静音设计,无噪音;主机和终端使用寿命比PC延长20%。近年来,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等原因,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行业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云课堂”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打造的新一代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锐捷认为,此次“云课堂”的推出是从企业和技术的角度定义了当下计算机教室的最新标准。而对于疲软的PC机销售渠道来说,“云课堂”产品方案无疑为其带来新的市场兴奋点和利润空间。据介绍,目前“云课堂”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而锐捷仍在大密度的在全国举办不同场次的推介活动,期望更多的用户能更早了解到这一最新产品,而尹德琨也俨然成为锐捷当前“最红”的产品经理。
PC网络 第4篇
关键词:数控,网络,制造
0 前 言
数控系统网络化宏观上来讲能给制造业提供以下有利条件[1,2]:①制造环境内部的网络化,实现制造过程的集成;②制造环境与整个制造企业的网络化,实现制造环境与企业中工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维护等各子系统的集成,以及机床操作工人通过网络查询技术资料和寻求帮助的功能;③企业与企业间的网络化,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组合与优化利用,实现异地制造、远程诊断。
高效的CNC网络通讯功能远远不止快速传递数据及信息,它还可以实现CNC机床的远程诊断等功能。一个技术人员,通过调制解调器与通讯软件,即使身在机床生产厂家的办公室,也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对遥远的CNC机床进行实时问题诊断,及时作出决定,并直接发出指令进行调整。完成这一切操作都无需该技术人员亲临工作现场[3]。
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网络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1 数控系统网络功能简述
就1台具体数控机床而言,其网络功能具体应该包括:
(1) 加工技术文件下载。可包括三维模型、工程图、工艺单、加工单、NC程序、刀具文件等。
(2) 任务调度分配。对生产任务进行分解、调度、安排及下达。
(3) 设备、作业监控。实时监测各设备工作状态、加工状态、加工过程、动态运行情况。
(4) 作业情况统计。可统计各设备的任务工时进度、数量进度。
(5) 汇报报表。可实时上传车间生产动态情况及每日工作报表。
(6)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基本状态、操作人员、维修情况等日常管理工作。
在基于PC机和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基础上,笔者扩展了网络功能。该系统网络监控软件分为2个部分:①服务器端的主监控程序;②客户端的网络服务子功能模块。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机床和管理服务器相互之间互通信息,管理人员通过监控软件向若干个指定的机床操作人员下达工作任务,派发加工单,整理检修、调度等生产数据,并可以实时监视各台机床的运行,即时地和操作人员交流零件加工情况。操作人员则可以在客户端(本地机床数控系统上的网络服务界面)及时汇报加工情况,接收上级指示。
服务器端主监控界面窗口菜单,如图1所示。
发送消息窗口中列表显示网络系统中所有被监控的机床,可以具体选择要发送的对象,也可以选择群发;发送后,被呼叫客户端会自动弹出一个消息窗口,显示主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对话历史记录查询可以供管理者查看与每台机床对话的历史信息,便于整理工作日志,总结管理经验。
通过使用查询菜单栏可以查询任务单和加工单,可以查询任务单和加工单数据库里的各零件名称及它们的加工数量、下达日期和完工日期。
通过设备管理菜单栏可以查询各机床的详细资料和故障情况信息。机床的编号、型号、名称、生产厂家、功率、购入日期、价格以及故障记录和检修记录等都可以从这里通过访问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查询。
加工情况栏列有机床加工表、进度表、柱状图这3个子菜单。加工表列出了机床编号、加工零件和数量、机床计划工作时间、己完成数量和交货期;进度表列出零件名称、工序号、加工数量、下达日期、交货期、完成数量、半成品数、废品数,并算出废品率;柱状图用柱状图表方式很直观地列出了各零件的计划完成量、已完成量、半成品量和废品数量。
添加数据栏允许用户添加生产任务、作业调度和机床检修数据。生产任务的每条记录包括:零件名称、生产数量、任务下达日期和交货日期;作业调度的每条记录包括:机床代号、零件名称、加工数量、工序号、下达日期和交货日期;机床检修数据记录包括:检修日期、机床编号、检修种类、检修内容、操作者。每个数据操作窗口中都设有数据库常用的操作按钮,可以很方便地添加、删除和刷新数据库里的各数据表。
打开浏览栏,可以对零件图和加工程序进行浏览。
2 网络功能的具体实现
2.1 网络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Access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种很有效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与其他数据库软件相比,其理解和使用都更为简单。因此,本系统采用Access建立本地数据库,利用Visual Basic的数据管理组件进行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
Access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数据对象,即表、查询、窗体、报表、Web页和宏,还为建立表、索引、查询和表的关联提供了很好的可视化设计界面。本数据库中主要数据对象就是最常用的表。
启动Access,新建数据库,在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和保存路径,弹出数据库窗口,选择数据对象表,然后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系统中所建立的表包括:班时记录表、停机故障表、故障停机历史记录表、加工零件表、调度表、下达任务表、加工工艺表、检修信息表、机床资料数据表、产品统计表、工作状态表。各表中的数据互相关联,共同构成网络制造系统总的信息仓库。
下面仅就较复杂的一个表加工工艺表来说明Access中表的创建:
(1) 确定表中每条记录的字段。加工工艺表中包含以下字段:项目号、工序号、加工机床、零件名、工序内容、加工材料、准备工时、辅助工时、加工工时、零件尺寸、设计部门、设计人、设计时间。
(2) 使用设计器创建新表。在设计窗口中有3栏: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说明。首先在表中填入各字段名:项目号、工序号、加工机床,并选择其数据类型(有文本、数据、日期、货币、自动编号等多种),字段说明可选,用来在状态栏显示该字段说明信息。
(3) 各字段定义好后,退出表单设计窗口,输入表单名称,存储该表,至此一个没有记录的空表就建立了。然后在数据库窗口打开刚建立的表单,在对应的字段中按照规定的数据类型填入各条记录的数值。
2.2 Data数据库控件
Data控件是Visual Basic用来建立和进行数据库访问的标准控件,它用自己的Database和Recordset对象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因为Data控件通过使用微软的Jet数据库引擎来实现数据访问,与Access所用的数据库引擎相同,使用它可以访问很多标准的数据库格式,如:Access、dBASE、FoxPro、Btrieve、Paradox和Excel等,还可以访问和操作远程的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数据库,诸如SQL Server以及Oracle。
使用Data控件对数据库的访问过程如下:
(1) 在工程窗体上添加一个数据库控件,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2) 设置Data控件的Connect属性,指定控件所要连接数据库的格式,系统使用Access数据库,所以Connect属性选择Access。
(3) 设置DatabaseName属性,点开其属性栏,找到系统所用的Access数据库名“... /dbl.mdb”,则此属性自动设为该数据库名。
(4) 设置RecordSource属性,该属性指定数据源的名称及位置,用来确定要访问的数据内容,可以是数据表名、存储的查询名和SQL语句中的任何一种。这里只需指定DatabaseName完成连接数据库的工作,则该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和查询结果都列在RecordSource属性下拉列表中供选用。
(5) 在窗体上添加相应的绑定控件,如:CheckBox、PictureBox、Label、TextBox、ListBox、Image等。将这些绑定控件的DataSource设为窗体上指定的数据控件,设置绑定控件的DataField属性,将绑定控件与数据控件中的表及表中的字段对应起来。这样利用数据控件和绑定控件的配合使用,可以显示、浏览、增加、修改记录。
(6) 将绑定控件的DataChanged属性设为True(设为False禁止修改表中数据),然后运行表单,数据库中的数据即可在运行窗口上通过Data控件的操作按钮浏览、修改。
2.3 Winsock网络控件
WinSock是基于Windows的一种网络文件传输协议。应用程序通过调用Windows Sockets的API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Windows Sockets又利用下层的网络通信协议功能和操作系统调用实现实际的通信工作。应用程序与Windows Sockets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Visual Basic提供了Winsock控件,用于编写客户或服务器应用程序,而不必去了解TCP/IP的细节或调用低级的Winsock APIs,通过设置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以轻易连接到一台远程机器上,有效地完成双向通讯。
Winsock控件支持2种通讯协议:①面向连接的TCP/IP协议;②无连接的UDP (UserDatagram Protocol)协议。TCP协议能够保证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正确到达目的地,采用点到点连接,1个TCP连接需要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有1个IP地址和端口。本网络监控系统就是采用TCP数据传输协议。
使用TCP协议创建客户应用程序时,必须知道服务器计算机名或者IP地址(Winsock的RemoteHost属性),还要知道进行侦听的端口(RemotePort属性),然后调用Winsock的Connect方法;创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应设置一个侦听端口(LocalPort属性)并调用Listen方法。当客户计算机需要连接时就会发生ConnectionRequest事件,为了完成连接可调用ConnectionRequest事件内的Accept方法。建立连接后,任何一方计算机都可以收发数据,发送数据可调用SendData方法,当接收数据时会发生DataArrival事件,调用DataArrival事件内的GetData方法就可获取数据。
3 构筑开放式网络制造系统
在现代网络制造环境中,机床是网络环境下与CAD/CAM/CAPP/CAE工程设计系统、MRP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连接的一个有加工能力的结点,它要通过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系统等相关外部环境连接通讯,必须实现相互之间的双向通讯。管理信息计算机可以给任意一台数控机床发送加工指令,又可实时查看各台机床的加工程序、加工状态、加工时间、故障信号等,同时各台机床也可向信息管理计算机汇报情况,例如加工的情况与结果、合格品及废品的个数,以便管理信息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动态重构加工路线。工程设计计算机用CAD/LAPP/CAM技术生成CNC加工程序,通过网络传送到机床进行数控加工,实现无纸化制造[4,5,6,7]。
用开放式网络化数控系统构成的网络制造系统,如图3所示。
在图3中,网络化的数控系统是实现网络制造系统的基础,它是一个自主的数控系统,在接到一个加工任务后(一般是一个零件的加工代码)自身负责这个任务的整个过程(执行加工、信息统计、故障诊断等),不需要上位机干预,但是在服务器或其他数控系统调整加工任务或查询加工信息时,它能智能地作出反应。数控系统的联网功能通过标准的网络设备实现,支持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而不需要设计通讯用的专用接口部件。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集成和智能调度是本网络制造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整个系统包括3个层次:①车间内设备的集成;②制造企业内计算机通讯和资源的共享;③基于WWW的企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集成与共享。车间内网络数控系统用网线和集线器连接,它们之间关系平等,可以共享多种信息和各种软硬件资源,通过车间服务器有效地调动它们,使制造过程最优化。企业通过专门的服务器在Internet上发布相关的网页,给远程用户提供CAD/CAPP等技术支持,也可以对远程伙伴的网络数控系统分配任务,在网上实现加工任务的动态协调。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将数控机床联网,由中央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构成数控生产线,以及进一步配备适当的物流子系统组成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系统,是提高数控机床利用率和单件小批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可以预见,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先进制造技术将是制造业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网络制造尤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它不需要大的投入,产出则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丁跃浇,王松林.基于网络的数控制造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07,23(1):48-51.
[2]袁敏娟,曾云翔.数控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6,25(10):32-32,36.
[3]王治森,吴焱明,王纯贤.支持全球制造的智能化网络数控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2):1354-1357.
[4]白建华,程文锋,黄海峰.开放式CNC及现代网络制造[J].机械制造,2002,40(3):7-10.
[5]白建华,陆启建,杜玉湘,等.由开放式CNC构筑网络制造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8):1612-1614.
[6]NEWMAN S T,NASSEHI A.Universal manufacturing plat-form for CNC machining[J].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7,56(1):459-462.
PC网络 第5篇
创新者的蜜月
罗伯兹学的是电子工程。1970年代初,他对遍见于各大学的一种笨重机器——“电脑”产生了兴趣。他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有一部电脑,对于工程师和电子科技人员而言,可真是一件好事情。于是,刚三十出头的罗伯兹展开了后来他自言“近乎狂妄自大”的计划。未料,果然被他研究制造出来了人类第一部个人电脑,取名“牛郎星”,时为1975年。
于是,科技杂志《Popular Electronics》采访了他,发表了题为《世界首台微型电脑组件挑战商业电脑》的封面报道,激起了电子科技迷们的热议。当时,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比尔•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艾伦也甚感惊佩,都觉得如能追随罗伯兹研究,放弃哈佛学业也在所不惜,乃一起向罗伯兹毛遂自荐。
“牛郎星”是一部笨拙得没有软件的个人电脑,全赖后来盖茨与艾伦为它创造了基础软件,才算得上完整。当年罗伯兹要求毛遂自荐的他们,先显身手一看。两人遂一鼓作气,连续奋战八周,终于为“牛郎星”编写出了一种基本电脑语言,结果一试成功,这就是很有名的BASIC。罗伯兹曾回忆道:“我们的机器那天终于变成了一部有用的电脑,我为此高兴得头脑眩晕。那情景令人永远难忘。”
就这样,盖茨和艾伦辍了学,找到了人生首份正式工作,并成立了“微软”首间办公室,编写电脑语言。
创新者的决裂
然而他们三人合作的日子好景不长。才不过两年,罗伯兹就因为盖茨和艾伦出售BASIC而闹僵,并对簿公堂。在盖茨与艾伦看来,BASIC是他们开发的,拥有产权,为何不能出售?但从罗伯兹角度来看,没有那部“牛郎星”,何来BASIC?产权自该有他一份。没想到,1977年,官司打下来的结果,法庭把BASIC的权益判归盖茨和艾伦。这让罗伯兹既生气,又挫折,心灰意冷,意兴阑珊之余,决定卖掉“牛郎星”,退出江湖。
罗伯兹自此开始务农,并重新踏入了一个陌生领域——学医,后半辈子果然行医济世。盖茨后来承认此事害了罗伯兹,对他不公平,近年已跟他和好。
罗伯兹1986年取得医科学位,主治内科,一日为多达三十名病人诊症,但他对电脑仍未忘情,尤其对不断推陈出新的电脑新科技十分着迷。2010年三月下旬,盖茨去探病,罗伯兹在病榻上对盖茨说,他想要一部苹果iPad。可惜,他没能再多等三天就撒手人寰了。
真正的创新大道是不争
对于罗伯兹的去世,盖茨与艾伦深表哀悼,发表共同声明说:“爱德华愿意冒险一试我们——这两个早在电脑流行前便热爱电脑的小子——我们一直感激他。我们那未经测试的软件,首次在‘牛郎星’启动的那一天,是许多伟大事物之始。我们将永怀与爱德华工作的众多美好回忆。”艾伦还说:“爱德华是比尔和我人生中的首个老板,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
艾伦这句话对极了,盖茨跟他确实从罗伯兹那儿学到了许多。
回想当年,三人因电脑而合,也因电脑而分。分手,肇因于知识产权。其实,也许谁都没有错,有时连再完善的法律也未必整得清这等复杂关系。然而盖茨终于悟“道”了——悟出“产权”之道了。作为全球首富的他,早已决定将他几乎所有的财产奉献给社会,因为盖茨悟出了天下最大的产权,就是“无私”的大道理。
(本文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提高PC机运算速度探讨 第6篇
1 影响PC机运算速度的因素
影响PC机运算速度的因素很多, 从硬件软件的角度分析, 主要有四类问题。
1.1 硬件问题
影响PC机运算速度的硬件问题主要有:散热不良、灰尘过多、设备不匹配、内存条故障、硬盘故障、CPU超频、硬件资源冲突、内存容量不足、劣质零部件等等。
1.2 软件因素
CMOS设置不当、系统文件的误删除、初始化文件遭破坏、动态链接库文件 (、DLL) 丢失、硬盘剩余空间太、硬盘碎片多、BIOS升级失败、软件升级不当、滥用测试版软件、非法卸载软件、使用盗版软件、应用软件缺陷、启动的程序太多、非法操作、非正常关闭PC机、内存中冲突、病毒感染等等。
1.3 软、硬件不兼容问题
这个问题PC使用者比较普遍遇到, 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1.4 网络因素
由于网络运营商提供线路或者其设备本身问题导致上网速度下降甚至无法登陆Internet, 或者由于路由器, 交换机设备连接设置不当引起上网速度慢或者无法登陆Internet。
2 提高PC机运算速度的途径
简单了解影响PC机运算速度的因素以后, 对于解决PC机运算速度慢的问题就如同医生看病一样, 首先要查明病因, 找到病根, 对症治疗才能见成效。对于PC机绝对不像医生看病那么复杂, 只要善于动手、动脑一般都能查明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针对PC机常见问题简单介绍一些实用办法。
2.1 散热不良、灰尘过多问题
PC机电源、主板、硬盘、内存条在工作中由于经常通过大电流, 因而发热量也较大, 如果PC机放置不当造成散热不良往往会影响运算速度。电脑长期使用, 由于静电作用等原因会累积大量灰尘, 导致散热困难也容易引起运算速度下降, 甚至造成死机。这些不起眼的灰尘往往成为PC机故障的真正凶手。灰尘是电脑的隐形杀手, 堆积的灰尘妨碍了散热, 易于损坏元器件, 在潮湿天气还会造成电路短路现象。灰尘对计算机的机械部分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 PC机尽量放在干燥通风处并且定期给PC机清理灰尘显得格外重要。
2.2 内存条故障问题
PC机最容易出现问题硬件之一是内存条故障, 因为内存条接口触点多, 并且触点长期裸露, 很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影响PC机正常工作, 尤其是多条内存的PC机, 出现问题的概率更大。PC机故障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内存条接触不良问题。解决办法是拔掉电源线, 拆开机箱盖, 将内存条卸下来, 用橡皮在金手指上反复擦拭或者用酒精棉球擦拭并晾干, 然后安装到PC机上。
2.3 启动的程序太多问题
运行Msconfi g命令, 留下杀毒软件启动项, 其余跟随系统启动项可以全部停掉。或者使用360安全卫士, 点击“优化加速”, 选择“启动项”, 保留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 其余跟随系统启动项全部“禁止启动”。“计划任务”选项可以全部“禁止启动”, “自启动插件”选项可以全部“禁止启动”, “应用软件服务”选项保留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 其余跟随系统启动项全部“禁止启动”。“系统关键服务”选项下禁止率在90%以上的全部选项都可以选择“禁止启动”, 禁止率不足10%的选项尽量不要“禁止启动”。注意此选项涉及Windows系统关键服务, “禁止启动”不当会造成系统问题, 需要特别谨慎。
2.4 系统分区空间不足问题
PC磁盘一般采用蝶形磁盘, 在磁盘转速一定的情况下距离圆心 (转轴) 远的位置线速度大, 线速度大的位置读写数据的速度也相对快一些, PC机磁盘分区从磁盘外向内依次为C、D、E等分区, 这就是操作系统一般安装在C分区的原因。如果PC机系统分区空间过小, 就要对磁盘分区进行调整, 可以用应用软件对磁盘分区进行调整。
这里需要介绍的是Windows性能监视器。Windows性能监视器是一个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MMC) 管理单元, 提供用于分析系统性能的工具。仅从一个单独的控制台, 即可实时监视应用程序和硬件性能, 自定义要在日志中收集的数据, 定义警报和自动操作的阈值, 生成报告以及以各种方式查看过去的性能数据。Windows性能监视器组合了以前独立工具的功能, 包括性能日志和警报 (PLA) 、服务器性能审查程序 (SPA) 和系统监视器。它提供了自定义数据收集器集和事件跟踪会话的图表界面。Windows性能监视器使用数据收集器集执行数据收集和日志记录。启动Windows性能监视器的步骤是单击“开始”, 在“开始搜索”框中单击, 键入perfmon, 然后按Enter。
2.5 软件安装过多问题
PC机并不是软件安装的越多越全越好。有些不常用的软件使用一两次后可能相当长时间也不会再次使用, 对于这类软件还是完成工作以后立即卸载, 即便下次再用, 下载安装也就可以使用了。长期不适用的软件卸载掉以后可以提高系统运算速度。如果不清楚PC机哪些软件不经常使用, 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进行检测, 运行360安全卫士, 点击“电脑体检”, 如果存在长期不用的软件360安全卫士都能检查出来, 并且给予清理建议, 用起来十分方便。
2.6 网络问题
网络影响PC上网速度问题比较复杂, 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面运营商提供网络带宽是固定的, 但是由于运营商网络也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网络业未必稳定, 解决办法也不尽相同。360安全卫士提供了“带宽测速器”功能, 可以使用该功能检测自己的网络带宽与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带宽是否相符, 如果不相符可以向运营商报修。
摘要:实际工作中由于PC不给力, 网络不畅通等原因造成PC启动时间长, 运算速度慢, 浏览网页难以打开的问题比比皆是, 如何提高PC机的运算速度问题值得探讨, 需要交流, 采取恰当办法提高PC机的运算速度。 (1) 影响PC机运算速度的因素; (2) 提高PC机运算速度的途径。
PC用IC将连年增长 第7篇
展望未来, 在笔记本电脑
增长的牵引下, 今后几年世界PC出货量还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预计2011年将增长12%, 达3.94亿台, 所用IC也将增长10%, 达892亿美元。该公司预测, 2009~2014年PC用IC将以年均10.8%的速度增长, 届时将达1012亿美元。PC是IC的最大用户, 以2010年为例, 其所用IC独占整个世界IC产值的31%, 大于汽车、手机、数字电视等产品, 因此, PC市场的走势对IC产业的影响比较大。
拜耳在华PC业务快速挺进 第8篇
作为拜耳战略的一部分, 拜耳将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产能为20万t/a的PC生产设施, 此外, 计划将该基地的现有生产设施产能扩大10万t/a至30万t/a。这是2010年底拜耳宣布在2016年前向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投资10亿欧元计划的一部分。
此外, 拜耳还将在中国西部建造全新的色彩效果与设计中心 (Color Competence and Design Center) , 位于重庆化学工业园区的这家新工厂将于2012年底竣工, 这将进一步扩展拜耳在上海和广州已有的中国区域网络。这些中心可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和技术支持, 包括配色、色彩开发和打样等, 这些服务对为客户提供快速、灵活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 拜耳材料科技还在纽瓦克 (美国) 、Filago (意大利) 、勒沃库森 (德国) 、麦普塔普特 (泰国) 和大诺伊达 (印度) 建有色彩效果与设计中心。这些中心和拜耳位于德国、日本的创新中心以及上海 (中国) 聚合物研发中心紧密联系构成拜耳的全球网络。
像组装PC一样做定制手机 第9篇
《通信世界》:为什么会想到做C2B?
答:青橙是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考虑进入C2B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各个模式都尝试过了, 最终在2012年双十一活动中与天猫的合作, 让我们感受到了C2B集合定制产品的优势。从消费者的反馈上来看, 他们会经常对产品提出各种新的需求, 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对于C2B这个概念本身, 并不是手机行业率先提出来的, 实际上电商、快速消费品等行业都有这样的概念, 包括家电也都在今年开始做C2B。此外, 我们认为, 2013年手机不会再追求硬件快速升级, 而平台会相对稳定下来。
《通信世界》:品牌问题如何解决?
答:首先, 要保证产品是一个主流的产品。因此, 在技术平台、硬件配置、软件的使用体验等方面都要保证其是一个高要求、重体验的产品。在这个前提下, 厂商应当提供高性价比的互联网销售渠道。第二, 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定制。第三, 满足一些差异人群的特殊需求。在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上, 厂商的产品设计没有那么细分, 而且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规模效益, 并不会对这些差异人群的需求加以考虑。
《通信世界》:可以定制什么?
答:青橙对整个手机的研发和制造进行了细分。接到单个消费者的订单后, 订单会汇总进入商城体系形成一个总的生产订单, 发往工厂后会拆分进入ERP系统、进入生产线。前面的工序依旧标准化的大生产, 打板等过程还是按照过去的模式生产, 但是是根据订单的数量进行生产。接下来, 进入组装检测线, 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定制部分的生产, 如屏幕、摄像头、外部器件, 以及及一些选择性预装的软件和消费者对配件的特殊需求, 甚至可以对桌面主题等进行修改。
《通信世界》:市场预测前景如何?
联想 再战“PC” 第10篇
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到“个人云”(Personal Cloud),在移动互联时代,联想对“PC”的执着依然可以延续。不过,同为PC,内涵却已经完全不同。
豪赌移动互联,联想能否重现个人电脑时代的辉煌?再战“PC”,联想重装上阵。
“过去,在WinTel架构主宰的PC(Personal Computer)领域里,我们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把硬件和软件组装到一起,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不同了。”11月29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意味深长地说。就在这一天,联想发布了移动互联的全新战略——联想“个人云”战略。
对这一战略的重视程度,从发布会当日阵容强大的联想“管理层受访团”可见一斑——“受访团”由杨元庆亲自带队,担纲联想移动互联及数字家庭业务掌门人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分坐两边,负责联想手机业务和平板电脑业务的管理团队则在两侧依次排开。
刘军认为,新战略的启动标志着联想完成了在移动互联领域硬件、软件、云端的全面布局,联想正在从“PC”转向另一个“PC”,即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转向“个人云”(Personal Cloud)。同为“PC”,内涵却完成不同,这可以看做是联想的第二次征程。
ID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联想PC出货量已经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
问鼎全球PC市场第一的宝座,对联想来说也许指日可待,然而,面对移动互联的爆发,面对产业格局重新洗牌、甚至重塑产业链的机会,联想应该怎么办?
2010年4月,在原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的振臂高呼下,联想雄心勃勃地进军移动互联,全面抗衡苹果。
一年以后,联想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联想用“个人云”战略告诉业界,联想拼的不只是勇气,更是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云服务的全面整合能力。联想的“个人云”,不仅承载了联想的未来,也承载了中国IT产业提升产业地位并整合新产业生态的历史使命。
从4英寸到10英寸 云终端全布局
“行业的变化为个人电脑带来了又一个革新的机会,个人电脑已不再只是含有键盘和屏幕的传统形态,还延展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丰富多彩的新形态。我们要立志成为全球个人互联终端领域的领导厂商,更加关注精致、人性化、时尚化的软、硬件设计;并将为不同产品提供定制化的关键应用,同时让终端之间易于分享和协同;我们还将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正如杨元庆所说,进入移动互联,首先要变革的是承载服务的终端设备,在此次“个人云”战略中,联想推出了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全新一代乐终端,将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本次推出的乐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乐Phone S2,以及5英寸、7英寸、10英寸屏幕的平板电脑乐Pad S2。联想还宣布,智能电视乐TV将于明年第一季度上市。从4英寸以下的智能手机,到5英寸~10英寸的平板电脑,以及未来的智能电视,联想移动互联的产品线可谓覆盖了云终端的全尺寸设备。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联想研究院就已经立项研发紧凑型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终端领域,联想2009年参与了中国移动的OMS研究计划,并推出了第一代OPhone——O1。2011年1月,联想针对移动互联战略做出了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目前,乐Pad已经跃居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第二位,在中国的Android平板电脑市场位居榜首;借助乐Phone A60、P70等明星产品,联想在中国市场掀起了智能手机普及风暴,智能手机的单月销量已突破10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联想乐商店的应用数量增长了13倍,下载量增加了10倍,并与1.2万家应用开发企业达成了合作。
此次,联想不仅推出了全尺寸的乐系列产品,更重新梳理了品牌。刘军宣布,“未来,乐终端产品将在全球使用统一的idea产品品牌,即智能手机ideaphone,平板电脑ideatab,智能电视ideatv。乐Phone和乐Pad等乐系列则将作为联想云终端在中国内地的名称。”
统一的不仅是品牌,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体验产品时发现,联想的移动互联终端产品有了统一的外观设计和标志性功能设计,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外观上看,此次发布的联想乐系列终端均以橘红色和银色为主色调;打开设备也不难看出,乐系列拥有一致的乐UI界面,不仅保留了经典的“四叶草”功能区,更增加了“方格”以快捷方式在桌面显示信息的功能。
据介绍,这是联想投入重金开发的乐Magic,用于优化客户体验。乐Magic包括三个部分——乐UI、原创核心应用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为乐设备所优化开发定制的核心精品应用。
在众多设备中,发布会上最抢眼的当属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跨界产品——拥有5英寸屏幕的乐Pad S2005,它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第一款“5英寸双核通讯口袋平板”。
“在联想内部,做手机的工程师叫它平板手机,做平板的工程师叫它手机平板,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我们看重的是用户的融合需求。”联想工作人员介绍,乐Pad S2005拥有主频达到1.2GHZ的高通双核处理器,内置1GB RAM内存,目前出场配置为原生的正版Android Gingerbread 2.3操作系统,可支持升级最新的Android 4.0系统。该机机身尺寸为152.1×81.7×9.95mm,重量为198g,作为手机和平板的跨界产品便于单手操作。
对比三星同期发布的5英寸双核平板手机Galaxy Note 的5999元指导价,乐Pad S2005在3000元以内的价格颇具优势,而且从功能和配置上看,乐Pad S2005也有不少亮点。用杨元庆的话说,“联想不会像竞争对手那样,让中国市场成为其新品发布的次级市场。”
从此PC 到彼PC
个人云拼服务
从“PC”(个人电脑)到“PC”(个人云),联想拼的不仅是终端,更重要的是有云服务的支撑。“个人电脑、通讯、电视等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变革,一个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用户未来将拥有多个智能终端,并渴求硬件、软件、云端整合的使用体验。”刘军表示,为此,联想推出了完整的“个人云”解决方案,通过硬件、软件、云端服务的一体化整合,彻底打破终端差异的束缚,将四屏终端与乐云服务融合,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个人信息管理、四屏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全面的社交网络支持。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享受到充满乐趣的互联网体验。
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联想提供了目前业界最大的“200G云空间”,全面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存储,并提供联系人数据时时备份服务。“200G的空间到底是什么概念?”刘军说,这意味着它可以轻松存储100部720P高清电影,或者是5万首mp3歌曲,或者5万张照片;如果只存联系人,则可以存下2000万条通讯录。只要注册了联想账号,用户就能够通过任意乐终端连接到乐云,对内容进行随意下载和修改。目前市面上,一个仅有8G空间的U盘价格接近百元,而这一拥有200G海量空间的“智能无线硬盘”,则完全是免费的。
自动同步功能则可让用户的信息管理更加便捷。当用户在任何一个联想终端上更新通讯录以后,乐云会将改动的部分自动同步到云端,并通过云端连接其他终端,同时完成更新,用户打开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获得最新的数据。
“尽管有些同步软件可以实现手机同步,但手机型号不同、软件版本不兼容,甚至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数据线接口等问题,还是让很多用户为之困扰。有了乐云,我们将告别塞满抽屉的各式数据线和各类操作复杂的同步软件,以最简化的操作让所有设备都智能地保持着最新状态。”刘军说。
在互联互通方面,联想实现了不同终端之间的“跨屏互访”,随时发现终端并读取数据。据介绍,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每个乐终端上绑定同一联想账号,只要终端能够接入网络,就能够相互发现并访问。以前想要在两台电脑之间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专业的IT知识和复杂的设定操作,现在通过乐云只需要简单几步就可以轻松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甚至是电视之间的互相访问。
互联互通的另一个特色功能,是不同设备间的任务迁移,它能让用户的使用体验连续一致。比如现在流行的游戏“捕鱼达人”,用户可能习惯在睡觉前用乐Pad玩一会,在等车或者等人的时候,也忍不住想要捕两条大鱼。这时,用户就可以使用更便于携带的乐Phone,而且不用从头开始,金币数、等级甚至是正在发射的激光炮都会保持完全一致。
不仅仅是游戏,乐终端上的视频也可以实现跨设备迁移,用户只需在任意设备打开视频连接,同步进程以后,就可以连续观看。不久以后,电子书、文档编辑等各式的应用,也都将实现迁移。
在社交网络方面,联想提供了“一键发布”功能,只需一个按键,用户就可以在乐终端上将图文、视频同时发布到多个主流社交网络平台。乐云还为喜欢分享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服务——对社交网络的全面支持。通过这个服务,用户能够享受到一键分享的全新社交体验,即随时把生活中的趣事和感动分享给所有好友,无论是视频、音乐、照片还是文字,都能够快速发布。
从商用到消费
云战略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已经成为IT主流市场。按照移动应用分析网站Flurry的统计,2011年中国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和新应用需求迅猛增长,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应用市场,并有可能在2013年超过美国,占到全球需求量的23%。虽然中国目前还不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消费第一大国,但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设备商和服务商都把中国市场看成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三星和谷歌合作的搭载最新Android4.0的移动设备全球首发落地中国香港。而整合了硬件、软件和云服务的厂商们更是瞄准了中国市场。
不过,所有觊觎中国移动互联市场的厂商必须要明白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主流市场的中国,必将有本土化的需求,这不仅包括终端产品,还包括软件和服务,用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套用到中国,已不合时宜。作为中国本土企业,联想拥有的优势正在于深深扎根于“本土化”,而这种重视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做法也正是联想近年来能够在全球PC市场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在中国,移动云应用不仅有个人端需求,商用也是重要市场。很多国外厂商只是将国外的个人云服务照搬到中国,由于不了解中国用户,商用如今更是无从谈起,而联想的云战略则是覆盖了商用和消费两大领域。
前不久,联想刚刚在“2011联想商用技术发展论坛”上发布了联想移动互联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移动云计算配套专业终端产品和端到端解决方案上做出部署。专业的设备包括A系列、K系列、P系列及ThinkPad Tablet平板电脑、S系列智能手机,在虚拟技术等方面做了优化的R系列服务器,以及外接扫码器、外接控制线路等配件,还有即将发布的LVCC(Lenovo Virtual Cloud Client Solution)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方案。现在,联想移动互联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已在教育、保险、执法、物流等行业有成功应用。
无论商用还是消费,都需要应用软件,都需要开发者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与开发者合作,联想在11月30日举办了“2011年移动互联开发者大会”,公布了乐商店“开放、安全、本地和社交”的四大发展策略,并面向开发者推出了技术、资金、平台及增值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通过四大发展策略,联想将持续优化乐商店的应用开发平台。第一,坚持开放。联想乐商店将对所有Android终端用户及开发者开放,让他们能享受到乐商店的服务。同时,联想将与国内外应用平台厂商开放合作,共同为开发者推广应用、创造营收;第二,保证安全。乐商店将对开发者提交的应用进行高标准的审核测试,确保应用的正版、安全、高品质;第三,专注本地。为满足中国用户的本地化需求,乐商店大力打造了应用精品区,并采取将应用推送至终端等方式,让用户能够轻松获取;第四,增强社交。全新的3.0版乐商店提供了丰富的社交网络支持,用户可以在乐商店中与好友分享、推荐精彩应用,未来还将实现用户与开发者的互动交流。
乐商店将朝着跨终端应用商店的方向拓展。为此,联想将为开发者提供端到端的基础架构和开发平台,支持开发者将应用拓展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屏终端上,创造出跨屏的应用体验。而作为联想支持开发者创业成长的重要计划,“乐基金”将继续为开发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不仅包括创业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宣传推广、深度开发、上下游合作等增值服务。
PC12细胞相关分子研究近况 第11篇
1 Bcl-2
原癌基因Bcl-2, 也有称抗凋亡基因, 首先发现于滤泡B细胞淋巴瘤易位的免疫球蛋白位点上, 它可阻止正常发育中的由药物或生长因子丧失诱导的细胞凋亡[2]。Bcl-2基因定位于18q21, 大约长230kb, 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编码一个26kDa的线粒体膜蛋白。Bcl-2蛋白是一种膜整合蛋白, 存在于细胞中的线粒体、核膜、内质网膜上,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抑制细胞凋亡, 延长细胞寿命, 而不影响细胞周期和分化, 对于维持体内某些需长期生存的细胞如神经元、免疫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元模型PC12细胞的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3], 给予L-dopa处理后, PC12细胞的Bcl-2的表达量减少, 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一些药物正是作用于PC12细胞, 通过调节Bcl-2水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张积仁等[4]研究表明, 还原型辅酶Ⅰ (NADH) 可以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 上调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吴永青等[5]构建了高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Bcl-2, 并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获得了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克隆;并通过基因转染分析了其在PC1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经不同浓度顺铂处理后, 实验组细胞存活高于对照组,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证明Bcl-2能够拮抗顺铂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完成。
2 Bax
凋亡基因Bax是Oltvai等在人和小鼠B细胞中发现的一种与Bcl-2共沉淀的分子, 是Bcl-2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 与Bcl-2作用相反, 该分子不仅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且是凋亡途径中的关键环节。Bax蛋白促进凋亡的作用, 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发生。王润生等[6]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cDNA3 Baxα导入PC12细胞, 以6-羟基多巴胺 (6-OHDA) 诱导Baxα高表达PC12细胞的凋亡, 发现与亲代PC12细胞相比, Baxα高表达PC12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康静琼等[7]用谷氨酸处理转染Bax基因的PC12细胞也发现细胞凋亡增加, 二者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明转染Bax基因会引起PC12细胞易于凋亡, 而非转染Bax基因的PC12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也会伴有Bax基因及其产物高表达。研究表明[3,8], L-dopa和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Bax基因、蛋白含量均增加。
Bcl-2蛋白和Bax蛋白是Bcl-2家族中最主要的两个成员, 分别是凋亡的抑制和促进成分, 二者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当Bax同源二聚体形成, 便诱导细胞凋亡;随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 越来越多的Bax同源二聚体分开, 与Bcl-2形成比Bax-Bax更稳定的Bax-Bcl-2异源二聚体, 从而中和了Bax-Bax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内Bcl-2与Bax的比例调节了凋亡的发生。
神经系统许多疾病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 涉及一个基因表达的级联反应,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实现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药及其提取物, 还有一些复方制剂, 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 如赤芍总甙、银杏内酯、丹参酮等均能降低损伤细胞的凋亡数, 提高其存活率, 但是和Bcl-2、Bax基因、蛋白相关的研究尚未见到。从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角度来研究中药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有其可行性。
3 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 和β淀粉水平蛋白 (Aβ)
AP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细胞上, 并具有膜受体蛋白样结构的跨膜糖蛋白, 目前许多证据表明, APP基因的点突变、代谢异常及过表达所引起的Aβ聚集, 是阿尔茨海默病 (AD) 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9]。有些药物正是通过作用于APP而起到治疗AD的目的。陈沙维等[10]用脂多糖 (LPS) 处理PC12细胞, 细胞生存率下降约25%, APP的表达和细胞内Aβ生成增加, 而调心方的含药血清能提高细胞模型的生存率, 降低APP的表达和细胞内Aβ生成, 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11]瑞典突变型APP基因转染能使PC12细胞体积增大, 形态变长, 微绒毛增多, 分泌Aβ增多, 细胞周期中G0和G1期细胞比例增多, 可作为AD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细胞模型。
4 生长相关蛋白 (GAP-43)
GAP-43在发育与再生期间在神经元生长锥中高水平表达, 因此, 被称作生长与塑型蛋白。何家全等[12]利用PC12细胞作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用分离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分别作用于培养的PC12细胞, 于不同作用时相点在观察PC12细胞突起变化的同时检测PC12细胞内GAP-43 mRNA的表达, 发现对照组PC12细胞GAP-43 mRNA 有较高的表达, 在给予少突胶质细胞处理后早期, 其表达水平即显著降低 (P<0.05) , 一直到处理后12h, 其表达水平仍无明显的回复。表明少突胶质细胞可能正是通过产生抑制性物质抑制神经元GAP-43的表达, 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轴突的再生。
5 JAKs和STAT
JAKs (Janus Kinase) 为一类分子量约130×10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 自1991年Wilks等发现以来, 由于其广泛的作用而得到大家的关注, 已知其家族有JAK1, JAK2和JAK3 3种。信号转导剂和转录激活剂 (STAT) 是近年才发现的一类新型的转录因子, 在哺乳动物至少发现了6种, 许多配体, 尤其是细胞因子, 能使STAT的酪氨酸磷酸化而被激活。JAKs和STATs一起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Wu等[13]研究发现, 神经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通过调节JAK/STAT的表达可以诱导PC12细胞突起的长出。何家全等[14]发现在正常情况下PC12细胞有少量的JAK2蛋白质和核酸的表达, 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碎片加入后, 在其细胞突起回缩的同时, 可调节PC12细胞JAK2基因的表达与激活, 这种表达与激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介导少突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6 热休克蛋白 (Hsp)
Hsp是指细胞受到热及其他有害因素作用后产生的一组蛋白质, 以保护其免受伤害, 这种反应就称为热休克反应。在培养细胞水平除热以外, 多种刺激如缺氧、糖缺失、pH的改变、重金属离子、细胞因子、细胞生长周期等都可引起热休克蛋白的表达[15]。吴炳义等[16]发现前脑递质谷氨酸能够诱导PC12细胞热休克蛋白mRNA的表达, 而Hsp70 mRNA的表达又和NMDA受体的激活直接相关。
7 硫氧还蛋白 (TRX)
硫氧还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低分子量蛋白质, 最初是作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辅酶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后来发现硫氧还蛋白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及各种肿瘤细胞也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17], 作为多效性细胞因子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谢振华等[18]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PC12细胞中提取总RNA, 经反转录PCR (RT-PCR) 扩增出硫氧还蛋白cDNA并克隆到PUC18质粒上。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大鼠硫氧还蛋白cDNA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质粒pQE30上, 质粒pQE30 TRX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高效表达。哺乳动物细胞质的硫氧还蛋白具有多重功能, 例如抗氧化应激, 在促进细胞生长同时, 也抑制细胞凋亡, 它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具有辅助细胞因子作用。硫氧还蛋白基因被敲除后, 导致小鼠在胚胎期死亡[19]。所有这些均表明硫氧还蛋白的重要作用。由于硫氧还蛋白无论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促进细胞生长, 抑制细胞凋亡, 且在PC12细胞中有较稳定的表达, 所以可考虑将TRX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来筛选针对TRX靶的有效药物, 用于促进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8 神经节苷脂 (GM1)
GM1是一类酸性鞘糖脂, 由鞘氨醇、脂肪酸及含唾液酸的糖链三部分组成, 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各组织的细胞膜上, 其中以神经系统含量最为丰富。众多研究表明, GM1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 不论在类型上还是在含量上均有显著的变化。一些研究报道[20]也显示, GM1能抑制神经细胞DNA的合成, 诱导神经细胞分化。黄山等[21]应用GM1合成抑制剂D-PDMP处理细胞, 导致细胞内源性GM1缺乏后, PC12细胞丧失了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性, 无明显突起产生, 表明内源性GM1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9 Caspase-3
Caspase即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与家族中其他成员一样, Caspase-3是以酶原形式合成的, 通过在毗邻天冬氨酸处切割形成p20和p12两个片段而活化, 目前认为Caspase-3作为一种下游Caspase直接或间接参与凋亡细胞的生化和结构改变。Kuida等[22]发现Caspase-3缺乏的小鼠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缺乏本该发生的大量细胞凋亡, 表明Caspase-3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Ochu等[23]研究显示, 一定浓度6-OHDA处理PC12细胞后, 细胞裂解物具有切割Caspase-3蛋白酶底物的活性, Caspase-3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Takai等[24]亦发现Caspase-3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6-OHDA 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凋亡调控基因Bcl-2亦可抑制6-OHDA 的细胞毒性。上述研究均提示Caspase 蛋白酶活化是6-OHDA 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关键机制之一。
10 p38
p38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家族成员, 依赖于酪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而激活, 参与细胞分裂分化等生理过程。有文献报道[25]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撤离神经生长因子会引起P38激酶的磷酸化而导致细胞的凋亡, 并认为p38激酶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成义等[26]用p38拮抗剂孵育细胞抑制p38激酶活性, 发现p38拮抗剂明显降低了Caspase-3活性并减少NO诱导的细胞死亡。从这些实验结果推测至少NO可以通过活化p38激酶而导致细胞凋亡并且p38激酶信号分子位于Caspase-3的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