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片范文(精选9篇)
匹多莫德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我科就诊, 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1]的湿疹患者78例。排除标准:合并真菌、病毒感染;急性湿疹患者有大量渗出或糜烂;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患有免疫力明显下降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中男女各20例;年龄18~65 (37.5±8.5) 岁;病程1月~16年, 平均 (32.3±10.2) 月。对照组男18例, 女20例;年龄20~65 (28.25±9.0) 岁;病程1月~18年, 平均 (34.5±9.8) 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 (得肤宝, 丹麦利昂制药公司生产) , 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8mg, 每天1次, 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 进行疗效评价;再继续回访2组中痊愈患者1年, 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及继续回访期间禁食牛肉、鱼虾及辛辣食物。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 (EASI) 评分法标准[2], 临床表现分为四项:红斑、浸润/肥厚、瘙痒、苔藓化, 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0~3分, 即0=无,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分;靶皮损面积=靶皮损最大长度×最大宽度, 治疗前靶皮损面积均定为3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即为疾病积分。以积分值减少的百分数作为疗效指数来判定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消退, 症状消失, 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 症状明显消失, 疗效指数≥60%;好转:皮损有所消退, 症状有所消失, 疗效指数≥20%;无效:皮损无明显消退, 症状无明显消失甚至加重, 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率为37.5%, 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23.7%, 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积分
2组患者在红斑、浸润/肥厚、抓痕苔藓化、靶皮损面积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减少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复发情况
治疗组15例治愈1年内患者复发4例 (26.67%) , 其中在2个月后复发1例, 在4个月后复发1例, 在6个月后复发2例;对照组9例治愈1年内患者复发5例 (55.56%) , 其中在2个月后复发3例, 在4个月后复发1例, 在6个月后复发1例。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慢性湿疹临床表现主要是瘙痒, 表皮肥厚及苔藓样变。其病机复杂, 与Ⅰ、Ⅳ型变态反应、细菌或真菌感染、患者的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代谢等相关。其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用药, 也可使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还可采用可予光疗及生物免疫疗法包括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剂, 干扰素等, 但还是较易复发, 难以治愈[3]。
本结果发现以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联合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通过1年对2组中治愈患者的回访记录示, 治疗组的复发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治愈者复发的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晚;痊愈患者复发时临床症状积分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红斑、浸润/肥厚、抓痕苔藓化、靶皮损面积等症状积分有所减少, 病情较治疗前减轻, 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减少更明显;病情较对照组患者复发时病情明显减轻。其作用机理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是近年来治疗银屑病的一种新型复方外用制剂。钙泊三醇是维生素D3 (Vit D3) 活性代谢产物1, 25-羟维生素D3, 即骨化三醇的类似物;倍他米松是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作。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确切, 外用可明显改善皮损[4]。而匹多莫德分散片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 增加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 增加有丝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应答, 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降低的CD4+/CD8+比值升高至正常, 同时通过刺激IL-2和IFN-γ来促进细胞免疫反应, 从而调节机体紊乱的免疫功能, 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而到治疗的目的[5,6]。
综上所述, 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联合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慢性湿疹的治愈率, 减缓和减少慢性湿疹的复发, 减轻患者红斑、浸润/肥厚、抓痕苔藓化、靶皮损面积等症状, 疗效确切, 起效快,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詹淑霞, 林一平, 肖佐环, 等.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 27 (7) :516-517.
[2] 李晓鹏, 刘元林, 陈文辉, 等.匹多莫德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3) :78-79.
[3] 吴俊峰, 赵国荣, 柯邵鹏.匹多莫德分散片佐治麻疹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1) :1320-1321, 1325.
[4] 王雪, 翁燕荣.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 2012, 33 (12) :2187-2188.
[5] 王芳, 曹光玲, 戚世玲, 等.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4, 43 (3) :179-181.
匹多莫德分散片说明书 第2篇
【英文名称】PidotimodDispersibleTablets
【拼音全码】PiDuoMoDeFenSanPian(WeiTian)
【主要成份】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主要成份为匹多莫德,化学名称:(R)-3-[(S)-(5-氧代-2-吡咯烷基)羰基]-四氢噻唑-4-羧酸。
分子式:C9H12N2O4S
分子量:244.26
【性状】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为类白色圆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为免疫增强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系感染和妇科感染。用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缩短病程,减轻发作的程度;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规格型号】0.4g*8s
【用法用量】将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溶于水中后服用或吞服。成人:急性期用药:开始两周,每次0.8g(2片),一日2次,随后减为每次0.8g(2片),一日1次,或遵医嘱。预防期用药:每次0.8g(2片),一日1次,连续用药60天或遵医嘱。儿童:急性期用药:开始二周,每次0.4g(1片),一日2次,随后减为每次0.4g(1片),一日1次,连续用药60天或遵医嘱。预防期用药:每次0.4g(1片),一日1次,连续用药60天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禁忌】对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高敏体质者慎用;妊娠三个月内妇女应慎用;因食物影响本药的吸收,所以,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应在两餐间服用。
【儿童用药】严格遵守儿童用药的用法与用量。
【老年患者用药】尚无系统临床研究资料。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未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方面的资料,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尚未有本药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资料及报道。
【药物过量】尚未有使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药物过量的报道,如遇药物过量,则需用常规方法如催吐、导泻、输液等促进过量药物排出。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口服免疫刺激剂,通过刺激和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起作用。毒理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连续52周灌服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200、400、800mg/kg/日,中、高剂量组雌性动物体重明显增加,8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大剂量的4.9倍)组动物尿pH值和尿蛋白增高,组织学检查可见高剂量组雄性动物颈淋巴结外皮层细胞增加,少数雌性动物胃、十二指肠膨大部分粘膜增生,可能与给药有关。大鼠连续4周灌服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12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大剂量的7.3倍)可引起少数动物腹泻、镇静、反应性降低、活动减少和甲状腺轻度增大,但无组织学改变。Beagle犬连续52周灌服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剂量达6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大剂量的12.2倍)时,偶见少数动物腹泻、肾脏重量增加、肾小管轻微扩张和间质纤维增生,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轻微增加。遗传毒性: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Ames试验、L5178Y细胞基因突变试验、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哺乳动物HelaS3细胞DNA损伤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雌、雄SD大鼠经口给予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剂量达60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大剂量的3.6倍),对生育力无影响,对F1、F2代仔鼠的生育力、躯体运动、行为和神经发育也无影响。致畸敏感期毒性:致畸敏感期雌性SD大鼠灌服剂量达600mg/kg/日时,未见致畸性;静注250、500和1000mg/kg/日时,母鼠的摄食量减少、体重增加减慢。中、高剂量组动物着床率下降,但对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无毒性反应剂量为250mg/kg/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日注射的12.2倍)。在新西兰兔致畸敏感期灌服剂量达300mg/kg/日、静注剂量达500mg/kg/日,均未见致畸性。围产期毒性:SD大鼠从妊娠每16天至产后第21天连续灌服剂量达600mg/kg/日,静注剂量达500mg/kg/日,对母鼠的一般状况、生育情况,F1代仔鼠的存活、生长发育等均无影响。
【药代动力学】匹多莫德分散片(唯田)口服生物利用度45%。半衰期约1.66h,血浆清除率5L/h,表现分布容积30L,重复给药不蓄积。人静脉注射后95%以原形药物形式由尿排泄。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包装;8片/板*1板/盒。
【有效期】18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718
【生产企业】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
匹多莫德片 第3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LC-10AT泵,岛津SPD-10A紫外检测器;HW-2000色谱工作站。
1.2 试药
匹多莫德对照品(批号:100588-200501,含量:10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匹多莫德对照品(批号:100588-200501,含量:100%,南京威尔曼药物研究所);磷酸二氢钠为分析醇;甲醇、异丙醇均为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1 mol/L Na H2PO4-甲醇-水(97∶2∶1)(磷酸调节p H至p H=2.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按匹多莫德计不低于3 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匹多莫德对照品适量(约25 mg),置25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移取1 ml置10 m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0.1 mg的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含匹多莫德约12.5 mg),置25 m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移取2 ml置10 m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0.1 mg的供试品溶液。
另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置25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约0.5 mg的有关物质检查的供试品溶液。精密移取供试品溶液1 ml,置100 m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约5μg有关物质检查的对照品溶液。
2.4 注射剂的有关物质测定
2.4.1 最低检测限
精密称取匹多莫德对照品10.80 mg置10 m量瓶中制成1 080μg/ml溶液,逐步稀释后分别进样20μl,当稀释成0.135μg/ml时信噪比为3∶1,得进样量为检测限,结果匹多莫德最低检测限为2.7 ng。
2.4.2 分离度试验
取注射用匹多莫德(批号:070208)适量分别加入酸、碱、氧化剂进行加速破坏,考察降解产物是否影响主成分测定。本品在酸、碱和氧化条件下产生了明显的降解且降解产物均与主峰分离良好[2]。色谱图见图1。
2.4.3 有关物质测定
取本品,加流动相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0.5 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加流动相稀释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仪器灵敏度,使主成分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10%~30%;再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记录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3倍,按不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样品(批号:070208)有关物质含量为0.32。样品的有关物质含量在1.0%以内。
(A.空白辅料;B.酸破坏样品;C.碱破坏样品;D.氧化破坏样品)(A.Blanck substance;B.Sample spoiled by acid;C.Sample spoiled by alkali;D.Sample spoiled to oxidize)
2.5 注射剂的含量测定
2.5.1 线性关系考察
取匹多莫德对照品约27.32 mg置10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贮备液。精密量取0.5、1.0、2.0、3.0、4.0、5.0、6.0、8.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制成供试液1、2、3、4、5、6、7、8,按浓度由低到高取上述各供试液及贮备液20μl注入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浓度[C/(mg·L)]为横坐标,峰面积(A/μVs)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2.204 3×103C+4.414 2×104(r=0.999 9),可见匹多莫德在0.273 2~4.371 2μg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3]。
2.5.2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注射用匹多莫德(批号:20070208)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摇匀,配制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0.1 mg的对照品溶液。于0、1、2、4、6、8、12 h时取20μ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匹多莫德峰面积基本保持一致,RSD=0.63%,结果表明本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4]。
2.5.3 中间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070208),由不同的操作者在不同的时间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测定,得平均标示百分含量为99.7%,RSD=0.37%(n=6),结果表明中间精密度良好。另取同一批号样品(批号:20070208)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平行测定3次,得平均标示百分含量为99.63%,RSD=0.80%(n=6),含量基本一致,重复性好。
2.5.4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匹多莫德原料适量按10倍处方量的80%、100%、120%浓度3个梯度3份分别加入研钵中,分别加入按10倍处方量空白辅料,研磨均匀,制成模拟制剂。精密称取模拟制剂适量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匹多莫德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成每毫升含匹多莫德0.1 mg的对照品溶液。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计算。结果见表1。
2.5.5 样品含量测定
取注射用匹多莫德制成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和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2.3”项下方法以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样品含量为99.7%。
3 讨论
匹多莫德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功能促进剂,为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注射用匹多莫德,适用于不便口服给药的患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且稳定性较好。
通过稳定性实验证明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通过分离度实验证明匹多莫德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较好;而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匹多莫德中的匹多莫德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等优点,故确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注射用匹多莫德的质量。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匹多莫德中匹多莫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mol/LNaH2PO4-甲醇-水(97∶2∶1)(磷酸调节pH至pH=2.5);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结果:匹多莫德在0.2732~4.37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8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匹多莫德中匹多莫德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效液相法,匹多莫德,注射用匹多莫德,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1.
[2]田新平,曾小峰.新型合成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1-114.
[3]杨莉萍,傅得兴.新型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4):300-304.
[4]安鲁凡,单世明,余书勤.匹多替莫[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10-111.
[5]尚海巍,孙英华,何仲贵.pH值对匹多莫徳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剂学杂志,2007,5(6):312-316.
[6]林冬杰.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42-43.
匹多莫德口服液说明书 第4篇
匹多莫德口服液,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应该密封,其有效期为36个月,建议患者用药前应该要了解清楚药品的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用药,那么,匹多莫德口服液可以长期服用吗?
匹多莫德口服液不建议长期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在使用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应用过普利莫的患者未有任何不良反应报道。对于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也是不建议长期使用的。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是一种口服液的药品,服用后的吸收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作用治疗疗效也较好,见效时间快,可以很好的缩短治疗的疗程,目前很多人在购买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的时候都对它的价格是很关注的,那么到底匹多莫德口服溶液价格是多少呢,目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在广州福冠堂新特药房就有售,价格是48.00元,市场售价:57.60元,商品规格:10ml:0.4g*6支/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464。
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服用注意事项: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味微苦,它的药理作用是刺激和调剂细胞介导,产生免疫作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在目前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妇科感染性疾病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关于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的服用一定要采用口服的方式,儿童急性期用药:每次0.4克,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共二周或遵医嘱;预防用药:每次0.4克,每日一次(早餐前),至少60天或遵医嘱;成人急性期用药:每次0.8克,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共二周或遵医嘱;预防用药:每次0.8克,每日一次(早餐前),至少60天或遵医嘱。 匹多莫德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匹多莫德的化学结构符合二肽的特征:二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合成的原料为L-半胱氨酸和L-焦谷氨酸,这些氨基酸都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所以普利莫(匹多莫德口服液)的特点之一是无毒性。匹多莫德口服液其急性及慢性毒性作用都非常低。动物实验狗以40-50倍最高治疗剂量口服给药6个月未见任何毒性反应。
匹多莫德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0例均为我科2005年5月~2008年6月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1]的患儿,男152例,女128例,年龄12个月~6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2岁每次1支,1次/d;>2岁一次1支,2次/d口服。对照组联用转移因子1日1支,即10 ml,记录治疗后患儿每天的症状、体征变化:体温、咳嗽、痰鸣音等。总疗程2~3个月。观察患儿从开始用药4周到直至停药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病情、病程及治疗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12个月内发病不超过4次;有效:发病次数减少,或发病病情减轻,疗程缩短;无效:发病次数、病程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1.7%和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患儿服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指小儿1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冬春两季易于发作。临床特征为反复感冒、久咳不愈、病程长、缠绵难愈等,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年龄与发病的关系从临床资料看,提示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机体抵抗力越差。RRI病因复杂[2],除与营养、饮食、年龄、气候、环境污染、遗传倾向、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变化等有关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也是引起小儿RRI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3],备受临床关注。匹多莫德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来减少发病的次数,减轻发病的程度和缩短病程[4,5,6]。本组结果显示,RRI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加用匹多莫德患儿在治疗急性期的感染如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的时间均较转移因子组明显缩短,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匹多莫德作为免疫促进剂,可有效地增强免疫水平低下患儿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力,它适合用作各种病菌感染的治疗辅佐剂,还可用于预防感染,更重要的是治疗难治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于反复哮喘发作合并感染的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呼吸道感染复发率降低对儿童患者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患儿反复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可以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反复感染的次数,可减少家庭经济在这方面的支出。
总之,匹多莫德用于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急性期治疗、缓解期预防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7],为口服剂型,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可明显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1.7%和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125/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104/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缓解、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关键词:匹多莫德,转移因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卢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7,42(10):7-9.
[2]蔡晓红,李昌崇.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41.
[3]张廷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4):198-200.
[4]徐小军,赵志刚,徐建中.匹多莫德(万适宁)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2):22.
[5]费云敏.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6,27(7):781.
[6]齐岩,孟丽红.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5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26(5):375-377.
匹多莫德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严重烧伤6 h内入264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 (BICU) 的重度烧伤患者30例 (TBSA 30%~50%) , 其中Ⅲ度烧伤小于10%, 无吸入性损伤, 性别不限, 年龄16~50岁, 排除原有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研究计划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的30例患者, 男25例, 女5例, 年龄16~50岁, 平均 (30.2±8.9) 岁;烧伤面积30%~50%, 平均 (40.3±7.2)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烧伤面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设计
入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各15例。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和相应支持治疗, 根据烧伤面积、体重, 按照三医大公式复苏补液, 其余烧伤治疗方法两组基本相同, 治疗组接受匹多莫德0.8 g, 2次/d, 口服;持续给药30 d。对照组未使用匹多莫德, 所有患者分别于烧伤后24 h内, 7、14, 21 d凌晨6 h留取空腹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临床愈合天数。
1.3 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1) 外周血T细胞分离, 采用含二胺四乙酸二甲 (EDTA) 的无致热源试管 (湖北金杏公司) 收集血标本3 m L, 与同体积无菌等渗盐水混合均匀, 置于聚蔗糖-泛影葡胺液面上, 18~20℃、1500转离心20 min, 吸取第2层云雾状单个核细胞层, 离心洗涤后, 去除红细胞, 进一步分离纯化淋巴细胞; (2) 将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浓度用磷酸盐缓冲液 (PBS) 调整为1×106个/m L, 吸取100μL加入流式管内, 加入CD4+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20μL、CD8+别藻蓝素 (APC) 20μL, 避光混匀15 min后, 加入400μL PBS, 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荧光标记抗体、细胞溶解剂均和流式细胞仪均为美国BD Pharmingen公司产品) 。CD4+、CD8+细胞凋亡率检测:采用PBS将分离好单个核细胞浓度调整为1×106个/m L, 离心弃上清, 用0.1 m L结合缓冲液将细胞沉淀悬浮于流式管中, 加入CD4-FITC 20μL, CD8-APC 20μL, 膜联蛋白V5μL和7-氨基放线菌素D5μL, 避光孵育15 min, 加入结合缓冲液, 1 h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日本产Sysmex1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
两组烧伤后淋巴细胞前14天均呈下降趋势, 21 d、30 d时淋巴细胞数目呈上升趋势, 治疗组较对照组淋巴细胞波动较平缓, 24 h、3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14 d、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0 d时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D4+和CD8+及其相对值 (CD4+/CD8+) 在烧伤后1 d、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7 d、14 d、21 d CD4+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此时CD4+和CD8+的凋亡率也下降明显,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0 d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治愈时间
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 (28.8±3.2) d, 对照组为 (26.2±4.1) d, 治疗组较对照组短,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度烧伤患者的早期, 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的炎性介质, 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淋巴细胞参与非特异性自然免疫, 然而机体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炎症激活状态。随着病程的发展, 机体逐渐进入免疫抑制阶段, 因大面积烧伤致使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刺激无增殖反应并且细胞因子生成明显受到抑制, 表现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淋巴细胞处于克隆无反应状态。同时, 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的被清除或失活。凋亡是诱发T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4], 此时, 辅助性T细胞 (Th) 减少, 而抑制性T细胞 (Ts) 相对增多, CD4+/CD8+比例下降, 免疫功能缺陷, 进一步增加患者易感性, 这一阶段患者易发生脓毒症。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器官损伤、免疫失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脓毒症的预后有重要影响[5,6,7,8]。有研究表明, 脓毒症时患者除大量淋巴细胞凋亡外, 抗原呈递细胞也发生了凋亡, 从而使免疫细胞不能有效的克隆增殖, 虽然此时NK和巨噬细胞数量改变不大, 但是由于CD4+、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大量凋亡, NK和巨噬细胞缺乏有效地免疫刺激, 处于活性抑制状态, 因此机体不能对病原体产生有效地免疫应答[9]。笔者临床观察中也发现, 重度烧伤后淋巴细胞数目在7 d内持续下降, 14~30 d时才缓慢上升, 而淋巴细胞上升快的患者, 愈合速度较快。而淋巴细胞作为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 其凋亡失控, 可使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10]。这提示, 免疫调节治疗在是重度烧伤治疗中应处于中心地位。
匹多莫德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 均符合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9 (5.8±1.2) 岁;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10 (5.9±1.5) 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并加强对症支持疗法, 及时处理患者异常。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 (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30464) 口服治疗, 治疗第一个月给予10m L/次, 2次/d, 第二、三个月改为1次/d, 剂量不变, 共需维持治疗3个月。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患者临床气喘、咳嗽症状消失;有效: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患者临床气喘、咳嗽症状轻微发作小于2次;无效: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症状发作次数多于3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9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6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 P<0.05) 。
3 讨论
儿童期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炎症能增加气道反应性, 诱导发生可逆性气流受限现象, 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咳嗽、胸闷、喘息及气急等症状,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则可能会造成病程进展而发生重塑及狭窄的现象。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刺激以及遗传学背景, 机体内分泌、精神。免疫及神经因素等均与哮喘的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 免疫学机制的作用相对较明显, 细胞介导免疫及体液介导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作, 属于典型的变态反应。在炎性介质的影响下, 炎性细胞分泌处于亢进状态, 增加了气道反应性, 进而导致哮喘发作。
儿童毛细血管相对较丰富, 气管支气管黏膜娇嫩及相对狭窄, 软骨支撑作用相对有限, 而呼吸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不成熟, 极容易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匹多莫德属于人工合成的高纯度二肽, 是一种口服给药后能明确掌握其生物利用度的免疫调节剂, 其能有效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特异性免疫反应。该药物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增加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趋化效应、吞噬效应以及杀伤作用;其能在免疫反应中期对细胞免疫反应进行调节, 促使产生IL-2T及干扰素, 对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产生诱导作用, 促进有丝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现象, 升高免疫相对较低下的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的比值, 或促使其水平恢复正常;该药物在慢反应期通过对体液免疫的有效调节, 使得B淋巴细胞增殖, 同时有效促使机体抗体的产生。匹多莫德对细菌及病毒无直接活性抑制作用, 但其能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抑制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本研究中, 匹多莫德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7.5%, 这和赵丽珍[4]同主题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充分证实了匹多莫德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显著临床疗效, 值得应用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匹多莫德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匹多莫德,小儿,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黄又新, 宋群利, 彭俊杰, 等.中医药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9) :118-120.
[2]张路秋.匹多莫德联合川芎嗪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3) :355-356.
[3]翟凤馨, 刘馨.匹多莫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 32 (2) :151-153.
匹多莫德片 第8篇
关键词:匹多莫德,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治疗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疾病的一种类型, 是目前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 其发生率会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 以病情反复发作为主要病理学特点[1]。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易出现反复感染症状, 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对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本次研究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1~10 d, 平均发病时间 (4.3±0.5) d;患儿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4.4±0.8) 岁;男性患儿25例, 女性患儿19例;治疗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1~12 d, 平均发病时间 (4.2±0.6) d;患儿年龄2~13岁, 平均年龄 (4.5±0.9) 岁;男性患儿24例, 女性患儿20例。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 (国药准字:H20003099) , 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10 mg/kg, 每天一次, 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 (国药准字:Z20050217) , 每次剂量将控制标准为0.5 m L/kg, 每天一次, 计划治疗一个星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口服匹多莫德颗粒 (国药准字:H20030225) , 每次0.4 g, 每天两次, 计划治疗一个月[3]。
1.3 观察指标
选择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治疗后呼吸道感染症状没有再次复发, 或偶尔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 但都能够不治而愈。显效:治疗后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 一年内发作次数在3次以内, 病情程度已经明显减轻, 如原来治疗过程中需要输液, 现在仅需要口服用药即可。有效:治疗后发病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减少, 一年的发作次数在5次以内, 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程度减轻。无效:服药之后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 或进一步加重[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当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 的形式表示, 并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
诊疗总有效率31 (7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 (90.8%) , 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 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案治疗后 (7.95±2.34) d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 该组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计划共计实施 (11.26±2.81) d治疗组患儿经匹多莫德治疗后 (5.12±1.07) d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 该组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计划共计实施 (7.80±1.68) 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案治疗后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为轻度恶心、腹泻、皮疹, 予停药、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治疗后消失, 发生率为3/44;治疗组患儿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为轻度皮疹, 予停药后消失, 发生率为2/44, 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匹多莫德是通过人工合成途径得到的一种高纯度二肽类物质, 其化学名为3-L-焦谷氨酰基-L-4-噻唑烷酸,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惟一的一种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之后能够确切指导其实际生物利用度的免疫调节剂类药物, 该药物本身并不具有抗菌的生物活性,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抗生素类药物结合, 可以使感染的症状表现和阳性体征得到显著改善, 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5]。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 匹多莫德尽管并不能够直接的发挥抗菌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 但通过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促进作用, 可以充分发挥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的作用。有临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匹多莫德可以对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趋化作用和杀伤作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IL-2和C-干扰素的产生速度明显加快, 对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过程进行诱导, 对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例进行有效调节;使血清中存在的Ig A、CD4+水平升高, 且对CD4+/CD8+比值进行有效调整, 说明匹多莫德主要具有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的功能显著提高的作用[6]。
匹多莫德作为多相广谱免疫促进剂类药物的一种, 可使机体免疫水平低下患儿的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显著提高, 在临床上不仅仅可以内用于对细菌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 也可以被用于对病毒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 不仅仅可以用于感染疾病的预防, 也可被应用于对急性感染发作进行控制, 更重要的是该药物对难治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 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的降低对儿童机体发育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方面可以使患儿反复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现状得到改善, 避免产生相应的耐药菌,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避免反复感染对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 将恶性循环阻断[7]。总之应用匹多莫德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且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口服剂型使用方便, 患儿的依从性良好, 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促进剂类药物,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治疗组患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8%, 明显高于单纯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70.5%,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匹多莫德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过程所发挥的增效作用。且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在 (5.12±1.07) d内彻底消失, 明显短于对照组 (7.95±2.34) d, 前者总用药时间仅 (7.80±1.68)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1.26±2.81) d。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匹多莫德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对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量进行控制, 防止出现耐药性, 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疾病的一种类型, 是目前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 其发生率会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 以病情反复发作为主要病理学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匹多莫德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进一步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防止产生耐药性, 且实际应用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低, 在今后临床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使更多患儿能够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 保证小儿的机体能够正常发育, 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各专业及专题学术交流概述[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40 (12) :140-141.
[2]章建富, 竺胜伟.匹多莫德辅治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1 (11) :986-987.
[3]吴瑞平, 胡亚美, 江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14-615.
[4]杨艳.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交流园地, 2011, 14 (36) :243.
[5]陈力, 林岚, 马杰.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3 (12) :125-127.
[6]范云英.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29 (2) :876-877.
[7]杨明生, 闰瑜.匹多莫德 (谱乐益) 辅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附50例临床分析)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10, 10 (12) :171-172.
匹多莫德片 第9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匹多莫德,小儿
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属于小儿常见病症, 本病的发病率约为20%, 起病原因在于患儿年龄较小, 身体发育尚不完全, 免疫系统尚不完整, 较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1]。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匹多莫德为免疫调节剂, 毒性作用少, 安全性高, 可用于治疗小儿呼吸体统反复感染[2]。由此, 本研究分析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0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27例, 女24例, 年龄2~8 (3.31±2.02) 岁;病程1周~2 (1.45±0.15) 年;研究组男28例, 女23例, 年龄2~7 (3.13±2.13) 岁;病程2周~2 (1.17±0.19) 年。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临床治疗, 其治疗措施主要有吸痰、改善肺部微循环、镇静以及解痉等, 并予以雾化吸入200μg布地奈德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30987, 20mg/瓶) , 2次/d, 连续用药3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匹多莫德片 (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718, 0.4g/片) 治疗, 0.4g/次, 2次/d, 服药2周后改为1次/d, 0.4g/次, 连续用药10周。
1.3 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相关评判标准, 判断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3]。显效:临症消失、且停药后未发生再次感染;有效:临症好转、且停药后发生再次感染次数减少;无效:临症未改善, 甚至加重, 停药后发生再次感染, 甚至次数增加;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记录患儿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 研究组总有效率这92.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症消退时间
研究组发热、肺部啰音、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2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且用药依从性良好。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特点, 容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还给患儿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为提升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针对匹多莫德治疗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51例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 该研究结果与杨静等[4]在相关研究中的结果相似, 可证实匹多莫德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良好效果。
针对呼吸感染病原菌未能明确的患儿, 临床上多选择采用广谱抗菌素治疗, 但传统治疗方案的效果欠佳。本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等临症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表明予以匹多莫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多数患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均存在免疫球蛋白部分丧失, 血清中Ig A、Ig G水平下降, 原发性T细胞功能紊乱, 由此推测小儿患此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5]。匹多莫德是人工合成的高纯度二肽, 本品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刺激调节剂, 其药理作用是通过对非特异性自然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进行刺激而产生效应。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匹多莫德不具有直接抗毒和抗病毒作用, 其在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中发挥出的抗菌和抗病作用, 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产生[6]。另外, 本品的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时间较长, 主要表现为可在1.8~2.0h内达到血清浓度达峰值, 生物利用度约为42%, 半衰期可达6~8h, 因而可有效降低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缩短患儿临症消退时间[7]。
本研究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2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这是因为匹多莫德治疗的急、慢性毒性作用较低, 且口服后被代谢分解, 经肾排除体外, 不会在患儿体内积蓄, 从而有效提升用药治疗的安全性。提示本品的安全性较高, 用药依从性良好, 可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但受到样本量、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未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 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论证。
综上所述, 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较高, 患儿用药依从性较好, 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药物。
参考文献
[1]张磊.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0) :130-131.
[2] 张宏继.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8) :51-52.
[3] 顾咏梅.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5) :54-55.
[4] 杨静, 李冠云.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使实用医药, 2014, 9 (6) :145-146.
[5] 夏雪祥.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挠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9) :64-65.
[6] 杨英.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4)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