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基础第2天课堂笔记(精选3篇)
PS基础第2天课堂笔记 第1篇
Photoshop基础
一、复习
PS用途
公司:美国Adobe PS界面
界面主要区域:属性栏(选项栏)、工具箱、菜单栏、浮动面板、绘图区 首选项常规:ctrl+k,编辑菜单 访问菜单栏的快捷键:alt 工具箱:
1、鼠标直接点击。
2、快捷键,字母。
3、按住alt键点击工具。浮动面板:复位基本功能 PS基础操作 打开:ctrl+O 新建:ctrl+N 导入图片:直接拖拽、置入 存储:ctrl+S 存储为:shift+ctrl+S
文件格式:psd格式、jpg、png、bmp、gif。
移动工具 快捷键:v 功能:移动图层、形状、参考线、选区内的像素等。移动复制:alt 水平垂直对齐:shift 跨文件复制:直接拖拽到另一个文件。自由变换:ctrl+T 对齐:必须在移动工具下,选中所有需要对齐的图层
撤销
还原最近的操作:ctrl+Z 后退一步:alt+ctrl+Z 前进一步:shift+ctrl+Z
颜色、拾色器
前景色和背景色:前黑背白
恢复默认:D 互换前景色和背景色:X
调出拾色器调色:点击前景色或者背景色
色彩三原色:rgb
填充前景色:alt+delete 填充背景色:ctrl+delete 选区
功能:填充颜色、改变位置、改变大小、删除、复制、抠图等提供的条件。矩形选区:M 正方形:shift 起点为中心:alt 椭圆选区:M 单行、单列选区:1像素的选区 取消选区:ctrl+D
变换选区:选择→变换选区
选区修改:边界、平滑、扩展、收缩、羽化
选区运算:新选区、添加到选区shift、从选区中减去alt、交叉shift+alt 图层 新建图层:
以当前层为基准,向当前层上建立图层
直接点击新建图层按钮 会出现命名对话框ctrl+shift+N 不会出现命名对话框c+s+a+N
以当前层为基准,向当前层下建立图层
按住ctrl点击新建按钮
删除图层:
直接点击垃圾箱 delete 拖拽图层到垃圾箱
按住alt键点垃圾箱 复制图层:
复制当前图层:ctrl+J 剪切为新图层:shift+ctrl+ J 当前层:蓝色显示区域 图层合并组:ctrl+G
二、不规则选区
套索工具组
快捷键:L 套索工具:
功能:形成不规则的选区。
操作方式:鼠标点击不放,直接画所需要的选区。多边形套索工具:
功能:形成不规则的选区。一般适用边缘比较平滑。
操作方式:用鼠标连续点击。沿着我们图形边缘。如果做错,用delete删除点。
反向:让选区反选。快捷键:ctrl+shift+I 磁性套索工具:
功能:可以自动区分我们的前景和背景的图案。应用于背景部分比较单一。操作方式:鼠标先点击一下,鼠标拖动,会有点自动吸附到边缘。
快速选择工具组:
快捷键:W 魔棒工具:
功能:可以选择颜色比较单一的区域。操作的时候:只要在区域内点击就可以。
容差:0-255,数值越小允许的相似颜色越少。
快速选择工具:
功能:不需要背景单一,你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区域。
操作方式:鼠标按下拖动,可以连续加选,想要哪个区域就拖动到哪里。笔触大小控制:快捷键【、】左右中括号。
图层样式
打开方法:双击图层面板里面的对应图层后面即可打开。
投影制作,需要进入图层样式进行设置。
智能对象
将文件转为只能对象,自由变换时扩大缩小,文件不失真。方法:右键点击图层,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
从智能对象转换成普通图层方法:右键点击图层,选择,删格化图层。
三、裁剪工具
裁剪工具:
快捷键:C 裁剪工具:
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裁剪掉不需要的部分。矩形的裁剪区域,得到新图片。拉直:可以帮我们调整整个文件的方向。透视剪裁工具:
功能:将一些透视效果的图,给我们裁切成平面的矩形的图。方法:
1、先画一个矩形,把四个顶点对应移动到你要裁切区域的四个顶点。
2、直接在需要裁切的顶点,四个角打点画出一个矩形的透视区域。
四、画笔、文字、橡皮擦
1.画笔
铅笔工具:B 边缘比较锋利,不柔和,不太常用。直接按住左键拖动。画笔工具:B 选项属性
笔刷:
2.橡皮擦 快捷键:E 跟画笔用法相同。
3.文字
快捷键:T 横排文字工具、直排文字工具:
在属性栏控制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类型等等属性。或者在字符面板(窗口→字符)。输入单行文字:直接鼠标点击。
输入一段文字:用鼠标左键拖出一个文本框。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最终得到是文字类型的选区,后面参照选区的操作。
文字输入完之后,确定:ctrl+enter。或者选择任意其他工具。
五、图层合并
1、合并图层:ctrl+E。
合并选中的图层。向上合并,合并的选中的最上面的图层。
有分组的,把组里面的所有图层合并。
2、合并可见图层:shift+ctrl+E 向下合并。合并到可见的最下面的图层。
3、盖印可见图层:shift+ctrl+alt+E 将可见的图层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层,原来图层不受影响。
六、自由变换
快捷键:ctrl+T 扭曲:按住ctrl 斜切:ctrl+alt鼠标移动 透视:shift+ctrl+alt 对角斜切:shift+ctrl 对图层直接进行下面的操作,可以既复制图层又进行变换。
复制变换:ctrl+alt+T。按快键之后,并没有复制,只要移动就复制一层。重复上一步的复制变换:shift+ctrl+alt+T。
PS基础第2天课堂笔记 第2篇
1 该教材的长处
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该教材注重了适用性和实用性, 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 教材编写得简练, 通俗易懂。
1.1 根据实际, 合理安排章节顺序
该教材恢复了分九大系统讲解的常规, 并大胆地把神经系统安排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感官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章节之前。这样尽管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但其长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以往的教材把神经系统安排在最后讲解, 在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章节的神经调节时, 学生没有一点神经系统的知识, 学习时感到困难和迷茫。现在讲完神经系统后, 再讲各系统器官的神经调节, 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1.2 大胆取舍, 化繁为简
该教材从实用角度出发, 对某些章节大胆取舍, 删除了一些叙述冗长而缺少实际意义的内容。如讲到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时, 开门见山地指出:交感神经对胃肠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通常起抑制作用, 而副交感神经则起兴奋作用;讲到消化系统的体液调节时, 把4种胃肠道激素的主要作用直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
1.3 穿插趣味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该教材穿插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医学科普知识, 如“人的血管知多少?”“什么是人工肾?”“魔术般的实验”“吸烟对精子的影响”等, 尤其是在第十三章第224页的“神奇的土地”一段, 内容趣味性强, 将子宫内膜与植入、胚胎发育及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妙趣横生。这样的花絮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又从一个侧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4 附上教学大纲, 教者、学者目的明确
该教材的最后附上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上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大纲说明、教学建议等各项明白无误。特别是在教学大纲说明中对教学内容要求的3个认知层次清楚标明, 使师生有的放矢;在教学建议中从3个方面指导教师如何做、学生如何学, 真是别出心裁。
2 该教材的不足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 尽管该教材有许多独特、新颖的亮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在此举出几例, 与同仁共同探讨。不当之处, 敬请教材编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2.1 谈教材中同一个名词前后不统一, 引用数据不统一
在使用该教材过程中发现, 多处同一个名词前后不统一。如“大脑皮质”与“大脑皮层”的不统一随处可见 (见表1) 。
按理说这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大脑皮层是口语形式, 大脑皮质更规范一些。但以国家统编的规划教材来讲, 统一规范是必要的。
在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中, 发现有些激素的名称前后不统一, 正文与插图中也不统一等。如第203、204和205页中, 生长素、促黑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加压素等, 前后不统一, 正文与插图中不统一。
在第152页图8-12“十二指肠的微细结构”中“吸收细胞”与第163页图8-26“小肠绒毛”中指示的“柱状细胞”应前后统一或正文中予以说明, 否则学生会感觉迷惑。
在该教材中, 数据不统一的问题也有几处。如第5页表1-1中, 细胞内外Na+浓度比为1:10, K+浓度比为31:1;而在第45页描述为:细胞外Na+浓度为细胞内的12倍, 细胞内的K+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再如第156页倒数第8行有“成人每天分泌1 500~3 000 ml胰液”, 在第160页倒数第15行描述为“成人每日胰液的分泌量为1~2 L”, 学生到底该以哪一个为准去记忆呢?
2.2 粗心大意, 文不对题
在消化系统讲完营养物质吸收以后, 编者想用表格的形式概括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 (见教材第164页表8-3) , 但该表总结的内容却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管的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过程, 且表中口腔、胃、小肠的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应该隔开。再如第147页表8-1“消化管壁各层结构”, 这一表格安排得非常好, 简明扼要, 但遗憾的是名称一栏层次安排不够明晰。
2.3 缺乏协调, 内容重复
2.3.1 同一插图, 两次出现
第133页图7-5和第150页图8-7, 均为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图。若根据内容需要, 重复出现也不必大惊小怪, 但问题是应该在呼吸系统图上标明的“额窦、上鼻甲、上鼻道、中鼻甲、中鼻道、下鼻甲和下鼻道”在呼吸系统图上未作标注, 却出现在消化系统图上。
2.3.2 同一内容, 重复出现
该教材是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门学科综合而成的, 若能将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整合, 完全可以避免同一内容的重复出现。但这样的问题在该教材中却多次出现。如“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这句话分别出现在第154和155页。再如“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这一内容先出现在第98页第7行, 在第11行又有同样内容出现;在第十三章中, 男性和女性生殖腺的功能都有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
2.3.3 同一内容, 重复标注
在第163页图8-25“排便反射过程”中, “反射中枢”重复标注为“脊髓腰骶髓腰骶段”, 正确的标注应为“脊髓腰骶段或腰骶髓”。
2.4 图文不符, 频出错误
在第143页图7-20“二氧化碳的运输”中, 标注的CO2以不同形式运输的比例 (6%, 7%, 87%) 与正文 (5%, 7%, 88%) 不符。
在第203页图12-6“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中, 应该标注为“下丘脑与脑垂体的联系”更为准确。虽仅有一字之差, 但涉及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在第204页图12-7应该是“脑垂体激素与靶器官示意图”, 却标注成了“腺垂体激素与靶器官示意图”;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把图上神经垂体释放的两种激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误标为“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 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而把腺垂体分泌的7种激素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误标为“催产素”, 且该图中标注的激素名称又与正文不相一致。再吹毛求疵一些, 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 在生理情况下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图中指示的靶器官显然是血管, 而该激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是在机体大失血时显现的, 且图中标注的激素名称与正文名称不一致。
在第138页图7-17“胸膜腔负压的直接测量”中, “吸气”与“呼气”的标记与教学内容有冲突, 且图中给出的数值和单位均与正文不符。因为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带动肺扩大, 胸膜腔内负压 (绝对值) 增大;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带动肺回缩, 胸膜腔内负压 (绝对值) 减小。又一个“一字之差”, 状态完全相反。
在第152页图8-11“十二指肠与胰”中, 将“胆总管”标注在胰管分支上;与第1版《解剖生理学》同一图相比, 仅一条指示线的位置“差之毫厘”, 就张冠李戴了。
2.5 追求新颖, 列表出错
第1版《解剖生理学》教材对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用列表的形式处理得很好, 简明扼要 (见第1版教材第67页) 。而第2版教材对此却存在失误 (第156页表8-2) :从表上看, 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必须经胆囊管才能到胆总管入十二指肠。众所周知, 在消化期间, 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可从肝总管直接到胆总管入十二指肠, 而不需要经过胆囊管。
2.6 详略不当, 过度介绍
第15页图“骨骼肌连续放大图”、第16页图1-25“神经细胞的形态”, 图确实很美、介绍很详细, 但与学时数相比而言, 有赘述之感。因为图中出现的内容教师不得不解释, 若做解释时间又不允许, 也不必要, 显得累赘。建议再版时删除不必要的内容。
在第212页胰岛的内容中, 正文介绍了胰岛的4种细胞, 但没有配相应的插图;在第156页关于胰腺的内容中, 对胰腺的组织结构做了粗略介绍, 且配有插图, 对“胰岛”有标注, 但未介绍胰岛的各种细胞。若能配以两部分内容兼顾的插图, 可能效果更好。
第180页表10-4“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内容不够精炼, 关于重吸收机制, 正文中没有详细解释, 重吸收特点表中介绍过于详细, 与正文有重复, 可以进一步简化。
2.7 印刷质量, 有待提高
与第1版教材相比, 该教材中插图的印刷质量勉勉强强。一张印刷质量好的插图给人以清晰明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以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但是若插图的印刷质量不好, 则效果大打折扣。如第86页图5-2“血液组成示意图”中试管上、下两部分的血浆与血细胞颜色相差无几, 不易分辨;第100页的几幅心脏插图墨迹过重, 不够清晰。
3 建议
(1) 同一教材中应保证做到:同一个名词前后应统一, 引用数据应统一, 图文标注应统一。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名词多、内容多的学科, 又是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一进校首先接触的就是这门课程, 教材应该传达统一而准确的信息, 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糊涂、混乱, 甚至是理解错误。
(2) 引用要扬弃而不应是一味照搬。教材编写可以直接引用其他教材中的插图, 但引用要科学, 不足之处应进行修改, 不科学之处应敢于纠正, 不应一味照搬。如第79页图4-42“皮质脊髓束传导路”中, 有箭头指向大脑皮质。这一指向是否会造成学生的误解:认为此传导路的信息是传向大脑皮质的?虽然大学本科教材中也是如此标注的, 但笔者认为这个箭头的指向是否可以去掉?再如第85页图5-1“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 曾在钟国隆主编的《生理学》教材中出现, 仔细推敲会发现, 这幅图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 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因此, 无论是教材的文字内容, 还是插图的选用或设计, 都应该能经得起反复推敲, 力求科学、准确、无误。
(3) 编者与主编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自己负责, 对教材负责, 对广大学生负责。主编更应仔细审查、严格把关、高度整合;既然是《解剖生理学》教材, 那么就应该是由解剖学教师编写的内容, 一定要请生理学教师把关, 反之亦然。建议再版时能仔细推敲, 反复斟酌, 力求做到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高度统一。
在短时间内出版一部教材的确有很大难度, 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但在教材出版的过程中编者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全国广大卫生职业教育的师生希望教材质量越来越高。
关键词:《解剖生理学基础》,教材,体会
参考文献
[1]王维智, 蒋劲涛.解剖生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第2天你们怎么道别…… 第3篇
和“他”的第一次,并非如我希望的那样。很多情况下它并不是在应该的地方。应该的时间,以及,和应该的人。看,这就是荷尔蒙,有时候它给死水无澜的生活带来惊喜和活力,有时候,它会制造一些意外的麻烦。如同陨石从天而降砸到你的屋顶。好了,假设你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和“他”有了第一次,那么,你该怎么办?
场景1、他=相恋已久的男友
我早上醒来的时候,有些不太一样。在睁开眼前,身体已经率先“看见”了他。他的双手环腰抱住我,朝我耳边送来潮湿温暖的气息。我转身面向他。他显然还在熟睡,气息均匀深缓,睡得十分安稳满足,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昨天晚上的欢愉让他十分享用。
和他相恋三年,从大学到工作,到今天才看见他酣睡的样子。昨天是我们的第一次,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发生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发生。和预期的不太一样。作为新手,我们从各种渠道积累理论经验,虽然有些跌跌撞撞,有些慌忙生涩,但毕竟是经过三年恋爱期操练演习的同志。我们很好地有默契地完成了过渡。期间并没有出现他解不开我内衣或者我拿起高跟鞋自卫大喊流氓的意外事件。
坦白地说,对于过渡本身的愉悦其实还不及现在这样相拥而眠。赤裸的肌肤彼此贴合很暖和很舒服。很庆幸他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男人,没有口臭和脚癣。有点担心自己的样子。早上可不是我最佳状态的时候,有一种冲进盥洗室的冲动。刚刚动了动,就被他的手臂紧紧地箍住动弹不得。与此同时,男人发出近乎无赖的撒娇声。
好吧,我终于知道他原来一直在装睡。星期天的阳光照在床上,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好像透明一样。我忽然不再担心眼睛是不是浮肿,头发是不是凌乱。三年里,他早就见识比现在更丑的我。比如那次跑去神农架结果迷路。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三年里,三年后的再三年,很多很多的三年后,他醒来的早晨都应该有我
所以,他最好现在就习惯。
“你饿不饿?”我轻轻问他。
“唔。”又是不成言语的撒娇。又是紧紧抱着不肯松手。好吧,以后的日子很长。有的是时间让我表现我的厨艺,我的贤惠,至少是我愿意做饭的努力。但是现在,在我们的第一次后的第一个早晨,远离柴米油盐的现实,就这么睡着,就这么腻着,把一天睡成永远那么长。
场景2、他=相恋不久的男友
也许不上床会更好。可是刚好这个时候,我有点需要,他也有点需要,恰巧我们都还有点感情。于是,昨天晚上,我躺在了他的床上。床对我不太友好。可能因为我和它的主人交情不够深,或者和他有交情的女人有很多。对于他,我知道的并不多,也不算很少。作为认识才一个月的人来说,已经很多了。相识一个月,相爱一个月,我们,用术语来说就是迅速坠入爱河。
昨天晚上一开始和之前几次约会并没有什么不同。吃饭,聊天,在家看电影。大投影仪上的爱情故事轰轰烈烈。于是我们多喝了几杯,可能还与月亮引力的变化有关,我们做爱了。过程很美妙。我的新男友绝对是一个熟男。在床上,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男人。这话很有道理。我并不排斥他的身经百战,一方面可以好好享受,一方面只需要小心不做他的俘虏就好。
他睡得很独立,很熟。所以没花什么力气,我就迅速起身穿好衣服。在盥洗室尽可能把自己弄得清爽,同时最低限度使用他的物品,不得已用的按原样放好。也许原样不怎么整洁干净,可是那不会让他感到被冒犯被侵入或者说有被一个女人纠缠的可能。再说,我又不是他的保姆。今天是工作日,我得赶着把报表交给经理。因为没有准备过夜。所以没有什么私人物品需要收拾。不过检查一下没有坏处。在不惊醒他的前提下,洗掉昨天晚上用过的杯子和一部分与我有关的残渍。好了,现在我们该道别了。不吻他,不吵醒他,一个微笑就够。亲爱的,我有我的工作需要打拼。我喜欢你,可我还不属于你。
“第一次”的注意事项
不管你们是什么关系,无论你们相识多久,请一定记得,你们“第一次”的时候,你要清醒,你要心甘情愿。
无论何种原因你们上床了,请一定做好避孕。如果手边没有安全套,那么,事后紧急避孕药你一定要吃。
“第上次”是一个你们关系的里程碑,但不一定是催化剂或加速器。是否继续,完全取决于你们的感情状况。别被什么“女人的心跟着身体走”之类的言论迷惑。
场景3、他=上司或者同事,可以依次类推的其他人
世界上有比和陌生人做爱更糟糕的事。那就是和不该发生关系的熟人上床。
睡了五个小时。我躺在自己的床上,仍然感到天旋地转。身边并肩躺着的那个是我的上司。对一个40岁的闷骚男人而言。他最适合的地方应该是办公桌后面的那张皮椅。他最漂亮的时候是给我加薪或者提成的时候。昨天晚上公司年会,大家都喝多了。除了他。自然而然,他担当起企划组所有女生的护花使者。不管路途遥远又艰险,开车把我们一个个送回家。很不幸。我是最后一个。于是。他晚节不保。错不在他。都怪我的礼服太省布。
尽管我满心懊悔,可他却在旁边打鼾。真想把他直接丢到门口垃圾桶。最多外面再套一个垃圾袋。努力克制着愤怒,脑袋里飞速转着各种方法,能将这一错误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尽可能把这个人生的污秽控制到一定范围。首先我确信他用了避孕套,接着就是问题的核心部分:我该怎样让这个男人知道——我没有兴趣改变和这个男人上下属关系,有一点暧昧可以,但成为他的家庭成员还是算了。
他一定会为我的想法感到安心,但是如果表达方式欠缺伤害他自尊心的话,问题就难办了。留字条可能授人以柄,而且显得过于郑重。其实完全可以:
我悄悄用手机调好闹钟把睡神从我上司的大脑里赶走,一边假寐,一边透过眼缝看上司如何惊惶失措跌跌撞撞离开犯罪现场。等他一走。立刻找出昨天发给他的一份文件,稍作一些无关紧要的修改,外加几句附言,重新EMAIL给他。附言如下:
昨天谢谢你送我回家。我男朋友说我回家的时候醉得厉害。想必给你一路添了不少麻烦,十分感谢你的照顾。
场景4、他=陌生人
醒了一会儿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旁边陌生裸男还在大睡。据说这种时候女人总比男人先醒。真不公平。如果可以,我更想,一直睡到那个裸男慌张跑掉才醒。至少可以安慰自己什么都没发生。不过,先醒也有好处,就是所谓的主动权。动用主动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下寻找被用过弃掉的套套。蹑手蹑脚地裹上浴巾,到处找那个橡胶玩意。看到它,总归放心许多,至少不用去妇产科排队检查身体。和陌生人做爱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有的问题统统集中在生理层面。主动权的第二项。浴室冲淋。洗澡时,昨晚场景——重现。我确定昨晚这场体育运动完全是在友好和平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开展。真令人欣慰和庆幸。主动权第三项,很重要。收拾干净。不留任何私人物品。尤其是能提供个人讯息的。主动权第四项。离开。离开那个男人,离开那个房间,让你的生活彻底离开这个晚上,重新回到原来的轨迹上。
场景5、他=新婚丈夫
闺密说,我们是万里无一的一对,能在洞房花烛夜有洞房之实的一对。话里有一点嘲笑的意思,可是我不介意,只是害羞地垂下头。
昨天是我和他的第一次。我们各自的,也是彼此的第一次。我们的洞房布置得很漂亮。这样如果我们不好意思看着对方的时候就可以看那些装饰。可到后来。他就不愿意再看别的地方,伸手就解我的扣子。
他是好男人,很体贴。胳膊被我压了一个晚上也不动,就怕吵醒我。这样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他已经早早醒来,却还是让我枕着他的胳膊。他说只要我舒服就好。他又问我昨晚的事。问我疼不疼。我小声说有一点。不是要他担心,只想要他知道我为他疼。要他以后更心疼我。
我们说好一起起来。可我还是不喜欢被人看见身体,让他转过头,他就转过去,心想真是老实人。没想到等扣好扣子回头才发现原来他早已经回身肆无忌惮地看着,更没想到的是,我发现原来我并不讨厌他那样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