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1篇
• •
• • • • •
•
•
• • • • • • •
• 第七章
存货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盘盈的存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应当冲减当期( C )。
A.制造费用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4月购入A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万元,该批A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2万元。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 A )万元。
A.302
B.300
C.353
D.299 3.甲公司2004年末库存A原材料账面余额为800万元,A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W产品,预计W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000万元,生产W产成品还需发生除A原材料以外的成本为100万元,预计为销售W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50万元。W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60%,合同价格总额为550万元。A原材料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为A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B )万元。
A.20
B.12
C.-8
D.0 4.下列各项支出中,一般纳税企业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是(A
)。 A.购入存货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C.购买存货而发生的运输费用
D.购买存货而支付的进口关税 5.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存货短缺,应计入有关存货采购成本的是( A )。 A.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B.供货单位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
C.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
D.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 6.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意外灾害毁损库存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40 000元,收回残料价值2000元。保险公司赔偿11 200元。该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率为17%。该批毁损原材料造成的非常损失净额为(D
)元。
A.32 200
B.32 020
C.32 000 D.26 800 (33600) 7.甲公司与乙公司在2007年11月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8年4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3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设备10台。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设备成本为392万元,数量为14台,甲公司销售A设备的销售税费为0.12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的销售税费为0.1万元/台。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市场销售价格为28万元/台,计算甲公司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 B )万元。 A.0
B.0.4
C.18.8
D.18.4 8.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BC
)。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9.2008年10月5日,北方公司与西方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1月10日,北方公司应按每台3万元的价格向西方公司提供A商品30台。2008年12月31日,北方公司A商品的单位成本为2.4万元,数量为20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48万元。2008年12月31日,A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8万元,若销售A商品时每台的销售费用为0.5万元。在上述情况下,2008年12月31日结存的20台A商品的账面价值为(A
)万元。
A.48
B.46
C.6
D.50 • 10.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A
)万元。 • A.85
B.89
C.100
D.105 • 11.2008年12月26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3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62万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乙产品6台。2008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乙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乙产品6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144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52万元。将C材料加工成乙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23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2008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D
)万元。 • A.144
B.152
C.372
D.142
• 12.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某项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06年末,成本5625万元,可变现净值5175万元;2007年末,成本6750万元,可变现净值6075万元;2008年末,成本7200万元,可变现净值6975万元。该公司2008年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D
)万元。
A.225
B.-225
C.450
D.-450
• 13.A公司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A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60 000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3 000元(不含增值税)。该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同类物资在B公司目前的销售价格为90 000元。A公司收回材料后将直接对外销售。假设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该材料A公司已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 A )元。
A.63 000
B.57 778
C.72 000
D.59 340 • 14.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A )万元。
A.18
5 B.189
C.100
D.105
• 15.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该公司2008年12月1日A种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千克,账面实际成本为30 000元;12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千克,每千克单价为140元(不含税,下同);12月10日发出材料350千克;12月15日又购进该材料500千克,每千克单价为150元;12月19日发出材料300千克,12月27日发出材料100千克。若2008年12月初“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科目的贷方余额为500元,2008年末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每千克210元,则该公司2008年12月31日A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B )元。
A.17 500
B.28100
C.42 000
D.75 200
• 16.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5年9月26日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公司于2006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 • • • 台,每台1.5万元。2005年12月31日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3000台,单位成本1.4万元。2005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则2005年12月31日笔记本电脑的账面价值为(
C)万元。 A.18250
B.18700
C.18200
D.17750 17.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存货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相一致的方法有( B
)。
A.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B.个别认定法
C.移动加权平均法
D.先进先出法 18.以下不属于企业存货范围的是(
A)。
A.工程物资
B.产成品
C.在产品
D.原材料
19.某商业企业采用零售价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2006年10月初存货成本为450万元,售价总额为675万元;本月购入存货成本为2250万元,相应的售价总额为27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2250万元,该企业本月销售成本为( B )万元。 A.9000
B.1800
C.450
D.2175 • 20.某批发商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对存货计价,第一季度的针织品实际毛利率30%,5月1日该存货成本18000万元,5月购入该存货成本42000万元,销售商品收入45000万元,销售退回与折让合计4500万元,则5月末该存货结存成本为( A )万元。
A.31650
B.28500
C.19500
D.33000 • 21.某纳税企业于07年4月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452.5公斤,支付购买价款4525万元,另外发生保险费84万元,装卸费116万元,该农产品入库前合理损耗2.5公斤,则该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为( A )万元。 A.4725
B.4641
C.4609
D.4700
• 22. 企业发出存货时不得采用的成本计价方法是( A )。
A.后进先出法
B.个别计价法
C.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
D.先进先出法
• 23.存货入账价值的计量基础应采用(
B
)。 • A.重置成本
B.历史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D.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
• 25.企业接受捐赠一批存货,该项接受捐赠的利得应当计入(
B
)。 • A.其他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 26.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应记入(
B
)。 • 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
• C.其他业务成本
D.营业外支出
• 27.企业出租周转材料收取的押金,因承租方逾期未退回周转材料而予以没收,对该项没收押金的会计处理是(
C
)。 • A.冲减管理费用
B.冲减财务费用
• C.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D.作为营业外收入
• 28.某企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超支的3%,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 000元,实际成本为(
C
)。
• A.19 400元
B.20 000元
C.20 600元
D.21 000元
• 29.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B
)万元。 • A.502.5 B.570
C.630
D.697.5
•
30、某企业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某年年末,结存存货计划成本50 000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2 000元。该企业本年度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C
)元。 • A.42 000
B.44 000
C.46 000
D.50 000
•
31、某企业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某年年末,结存存货计划成本80 000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5 000元。该企业本年度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A
)元。 • A.65 000
B.70 000
C.75 000
D.80 000 • 3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价值应当是D )。 • A.账面成本
B.公允价值
• C.可变现净值
D.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较低者
• 33.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下,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来确定当期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应(
D
)。 • A.按存货类别进行计价
B.应分别情况处理
• C.按全部存货比较
D.按个别存货项目比较
• 34.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变动的是(
A )
• 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B.已确认销售收入但尚未发出商品
• C.已收到材料但尚未收到发票账单
D.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 35.在物价变动时,选择(
B )可使库存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于市场价格。 • A.计划成本法
B.先进先出法
• C.个别计价法
D.加权平均法
• 36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进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C
)元。 •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 37.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6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D)元。 • A.30000 B.30333 C.32040 D.33000 •
二、多项选择题:
• 1.计算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从预计售价中扣除的项目有( BCD )。
A.存货的账面成本
B.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
• C.出售前进一步加工的加工费用
D.相关税费
E.出售前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 2.发出包装物结转其成本或摊销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应计入的项目有(ACD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
E.主营业务成本 • 3.对下列存货盘亏或损毁事项进行处理时,企业应计入或冲减管理费用的有( BD) 。
A.由于盘盈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B.由于收发计量原因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C.由于定额内损耗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D.由于盘盈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收益
• E.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损毁净损失
• 4.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BCE )。 A.入库后的管理费用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C.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益
E.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 5.A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产品(属于应税消费品,且为非金银首饰)。A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一定会增加收回委托加工材料实际成本的有( ABC)。 A.负担的运杂费
B.支付的加工费
C.实耗材料成本
• D.支付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E.加工后的保管费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生产领用且构成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制造费用
B.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
C.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D.生产领用且构成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生产成本
E.出租或出借的包装物因不能使用而报废时回收的残料,应作为当月包装物摊销 • 7.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有(
ACD )。
A.销售材料时结转其成本
B.出借包装物的摊销成本
C.随同产品出售而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
D.出租包装物的摊销成本
•
E.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
• 8.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ABDE
)。
A.非正常消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B.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 D.已验收入库原材料发生的仓储费用
E.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
• 9. 期末存货成本高估,可能会引起( ABD
)。 • A.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低估
B.所得税费用增加 • C.所得税费用减少
D.本期利润高估 • 10. 下列项目属于存货的有( ABC
)。
• A.低值易耗品
B.原材料
C.包装物 D.工程物资
E.特种储备物资
• 11.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AC
)。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C.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 D.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 12下列项目中,应确认为购货企业存货的有( CD )。 • A.购销双方已签协议约定,但尚未办理商品购买手续 • B.销售方已确认销售,但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商品
• C. 未收到销售方结算发票,但已运抵购货方验收入库的商品 • D.购货方已付款购进,但尚在运输途中的商品
• 13.如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影响到(
ACDE
)。
• A.资产总额
B.负债总额
C.企业损益 D.应纳税所得额
E.所有者权益总额 • 14. 企业领用的下列周转材料中,应将周转材料成本计入销售费用的有( CE
)。 • A.生产部门领用的周转材料
B.管理部门领用的周转材料 • C.专设销售机构领用的周转材料
D.出租的周转材料 • E.出借的周转材料
• 15.企业购进货物发生的下列相关税金中,应计入取得资产成本的有(
B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签订购买原材料合同时交纳的印花税
B.进口商品支付的消费税
C.进口商品支付的关税
D.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E.一般纳税企业购进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16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BDE
)。 A.进口商品支付的关税不能计入所购商品成本
B.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C.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缴纳的增值税,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D.随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它业务成本
E.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7. 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有(
ABCD
)。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存货陈旧过时
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18. 表现存货可变现净值为零的迹象有( BCD
)。
A.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迹象 B.已发霉变质的存货
C.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D.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19. 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CD
)。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B.存货采购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C.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D.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20. 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 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21.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C
)。 A.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B.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C.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市场销售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三、判断题
1企业的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2.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如果用于出售的材料存在销售合同约定,应按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
3.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 • 4.企业持有的各类存货,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
• 5.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后的金额。( )
• 6.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在实务操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 7 盘盈的存货应按其历史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 8.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为使存货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 )
• 9.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均属于期间费用。( ) • 10.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
• 11.企业已完成销售手续单购买方在月末尚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
)
• 12.如果购入存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企业所购入的存货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金额入账。(√
)
• 13.如果高估期末存货的价值,则会引起本期收益的高估;如果低估期末存货的价值,则会引起本期收益的低估。(√
)
• 14.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实际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 √ )
• 15.企业发出存货如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时,会使库存存货的价值接近市场价格。(√
)
• 16.如果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反映。(√
)
• 17.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影响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多少,不会影响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
• 18.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库存商品时,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商品进销差价率。(
)
• 19.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 • 20.已发出或委托代销的商品,均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
• 21.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当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减值,但材料发生减值,则材料期末应按可变现净值计算计量。(
) • 22.因非常损失盘亏的存货,再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 )
• 23销售材料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 24.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计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
) • 25.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包括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 √
) •
四、业务核算题
• 1.甲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商品售价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随销售同时结转。2007年3月1日,W商品账面余额为230万元。2007年3月发生的有关采购与销售业务如下: • (1)3月3日,从A公司采购W商品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0万元,增值税为13.6万元。W商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借:库存商品 8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
贷:应付账款
93.6万元 • (2)3月8日,向B公司销售W商品一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50万元增值税为25.5万元,该批W商品实际成本为12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
借:应收账款
175.5万元
•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万元
贷:库存商品
120万元
• (3)销售给B公司的部分W商品由于存在质量问题,3月20日B公司要求退回3月8日所购W商品的50%,经过协商,甲上市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按规定向B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生的销售退回允许扣减当期的增值税税额,该批退回的W商品已验收入库。 •
借:应收账款
175.5万元
•
贷:主营业务收入
75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60万元
贷:库存商品
60万元
• (4)3月31日,经过减值测试,W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 • W商品的账面余额=230+ 80-120+60=250 •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万元 •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万元 •
• 要求:(1)编制甲上市公司上述(1)、(2)、(3)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 (2)计算甲上市公司2007年3月31日W商品的账面余额。
• (3)计算甲上市公司2007年3月31日W商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
• 2.ABC公司4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3 000元。4月份,购进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7000元,计划成本为230 000元;本月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 000元,其中,生产领用235 000元,车间一般消耗12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 000元。
• 要求:做出ABC公司发出原材料的有关会计处理。 • 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 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 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
235000
制造费用
1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原材料
250 000 • 材料成本差异率=(-3 000+17000)/(50 000+230 000)100%=5% • 借:生产成本
2350005%=11750 •
制造费用
120005%=600 •
管理费用
30005%=150 •
贷:原材料
250 0005%=12500 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50 000+230 000-- 250 000+(14000-12500)=31500 •
• 3.佳美公司委托D公司加工商品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5000件,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7月28日,发出一批材料,计划成本为3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3%; • (2)8月20日,支付商品加工费6000元,支付应当交纳的消费税33000元,该商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消费税可抵扣,甲公司和D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使用增值税率为17%;
• (3)9月4日,用银行寻款支付上述商品往返运杂费500元;
• (4)9月5日,上述商品5000件(每件计划成本65元)加工完毕,公司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 要求:编制甲公司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支付加工费、支付有关税费、委托加工物资收回等业务的会计分录。
(1)借:委托加工物资
3000000(1-3%)=291000
贷:原材料
3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90000
(2) 借:委托加工物资
6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 贷:银行存款
40020
(3)借:委托加工物资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4)借: 库存商品(原材料)500065=325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97500
材料成本差异
27500 • 4.ABC公司从宇通公司赊购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5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00元。根据购货合同约定,赊购期限为30天,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采用总价法核算。
• 要求:作出下列情况下ABC公司赊购原材料的有关会计处理。 • 赊购原材料.
•
借:原材料 50 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
贷:应付账款 58 500 • 支付货款。(假定10天内支付货款假定20天内支付货款假定超过20天支付货款
• 10天内:借:应付账款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7500
财务费用
1000
•
20天内:借:应付账款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000
财务费用
500 • 超过20天:借:应付账款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
• 5.ABC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计划价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610元/千克。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BC公司2007年A材料的有关资料如下:
• (1)4月30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5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 000元,增值税额为51 000元,另发生运杂费及装卸费1840元(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 (2)5月10日,所购A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490千克,短缺10千克系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
• (3)由于该公司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导致上述A材料一直积压在库。A材料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47 500元和149 500元。 • 要求:(1)计算A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
(2)编制A材料采购入库、中期期末和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
借:材料采购 301 84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
贷:银行存款
352840 •
借:原材料
490610元=298900 •
材料成本差异
2940 •
贷:材料采购
301 840 • 材料成本=298900+ 2940= 301 840 • 材料成本差异 =2940 • 中期期末:借:资产减值损失(301 840-147 500)1543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4340 • 年末:借:存货跌价准备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
6、大华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7年9月26日大华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大华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2007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4 000台,单位成本1.41万元。2007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8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大华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
要求: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并列示计算过程。编制有关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
2007年有合同笔记本电脑的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5=14500 2007年笔记本电脑实际成本=1.4110000=14100 不计提减值
2007年有无合同笔记本电脑的可变现净值=(40001.3)-40000.05=5000 2007年笔记本电脑实际成本=1.414000=5640 2007末计提
• 借:资产减值损失6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40 2008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 •
借:应收账款 175500万元
•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41000万元
贷:库存商品
141000万元
2008年4月6日向销售笔记本电脑000台,每台1.2万元。 •
借:应收账款 140.4万元
•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万 125元
存货跌价准备
16(640/4000100)
贷:库存商品
141万元 •
7、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的原材料--A材料账面余额为88 000元,市价为75 000元,用于生产仪表80台。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下降,用该材料生产的仪表的每台市价由2 600元降至1 800元,但是,将A材料加工成仪表,尚需发生加工费用64 000元。估计发生销售费用和税金为4 000元。 • 要求:
• (1) 计算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
• (2)计算2006年12月31日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 (3)计算2006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编制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 • 2006年仪表的生产成本=88 000+ • 2006年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80080)-64000-4000=76000 • 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88 000-76000=12000 • 借:资产减值损失1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2000
(增加1)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进行成本总额30万元,售价总额46万元;本月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总额40万元,售价总额5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售价总额8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商场本月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多少万元。
售价成本率=(30+40)/(46+54)_=70% 已售商品成本=8070%=56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70-56)=14 或: 商品进销差价率=(16+14)/(46+54) 100%=30% 已售商品成本应负担的进销差价=8030%=24 月末结存商品成本=(100-80)-6=14
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修订 中级财务会计 案例教学 情景植入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承接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中间课程,是影响学生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关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统领和衔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专业学生最重视的学科。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2014年年初,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四项具体准则,新增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三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会计准则此次变化,“公允价值准则”成为最大亮点。
会计准则的颁布和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必然会带来影响,如何能够让学生对新会计准则修订和颁布的新知识更准确把握和理解,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新会计准则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要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颁布与修订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本文称“新会计准则”),自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此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继1992年实施“两则”“两制”,《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1年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以来的重大改革。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到会计计量中,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资产计量与确认、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非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当资产处置后可将减值准备结转,避免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和任意调节。
2014年1月7月,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增补,相继修订了职工薪酬等五项具体准则,颁布三项具体准则和一项准则解释。此次修订,主要变化体现为表(1)。
(二)新会计准则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产生了较大影响,会计要素核算更加规范、具体。颁布的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内容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账务处理均会产生影响,增加了教学难度。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本身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其中涉及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如何让学生更清晰、透彻地理解其本质和计量过程,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和职工薪酬准则都是《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资产和负债要素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师需要及时掌握最新准则变动情况,将准则变化最新的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中,及时传授给学生,势必增加备课的工作量。
新会计准则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和合并财务报表属于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相关知识点时,可以简单介绍会计准则修订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奠定基础。
此次新会计准则修订,财政部还颁布了关于合营安排和其他主体的权益披露,属于高级财务会计部分内容,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情况,自主学习。
三、新会计准则修订后课程教学中难点探究
(一)备课工作量大,新知识无法及时更新
我国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产生较大影响。基本准则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定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等方面统领会计核算最基本知识,具体准则中详细阐述了“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生物资产”“资产减值”和“石油天然气”等特定资产要素的核算,分别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利支付”等具体会计业务核算进行说明,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针对以上要素和账务处理讲授的详细和难易程度没有作出明确界定,金融资产中涉及“衍生金融工具”“非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等内容,需要教师掌握很多金融专业知识,无疑增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备课的工作量。2014年年初,新颁布一项准则解释,三项具体准则,修订四项具体准则,在很大幅度上完善了之前的新会计准则,但由于实施时间为2014年7月1日,修订中很多新会计知识不能够及时补充到现有《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教学内容存在时滞现象。
(二)知识点繁杂,课程讲授学时不足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最大特点是知识点繁多,国内高校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基本是按照工业企业六大会计要素阐述经济业务的具体核算,虽然整体思路比较清晰,核算环节完整,但每章节涉及的专业知识繁多,新会计准则对具体业务的核算规定细致繁琐。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衔接初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的中间环节,课时量较前两者相比不会有过多安排。国内高校一般教学周在16~18周左右,没有4~6学时浮动,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讲授清楚,并且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消化理解,这存在一定难度。
(三)课堂理论内容较多,缺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此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并未按规范教学流动开展,学生不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工业企业实际各个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导致实践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多,讲授课时原本紧张,教师往往能够把专业知识按照规定的课程安排讲授清楚,学生掌握准确是容易完成的任务。实践操作再增加到授课学时中,不仅增加了教学工作量,而且会压缩理论专业知识的讲授,从而使原有讲授学时更加紧张。
(四)辅助教材选择单一,教学方式需要完善
国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选用教材是以专业性强的财经类院校出版的教材为主,部分教材配有习题与案例指导以及PPT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有:配套习题答案不规范,部分答案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范作答;PPT制作内容简略,与教材内容基本相似,缺乏生动具体的解释说明,不能够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实际问题。
教师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程量安排紧张等原因,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方式不能够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教师一般以课堂提问、期中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督促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不重视实践操作环节。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很难进一步提升。
(五)考核方式陈旧,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很多高校期末考试往往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结合起来,根据三七或者四六比例权重综合计算学生最终课程成绩。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可以采用考核学生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期中测试、课堂笔记等方式进行。此种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待课程的认真程度,但存在一定弊端,采用大班集体授课的方式,教师很难客观准确对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存在偏差;期末试卷作为最终考核方式, 不能够全面说明学生对本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考核方式应当进一步完善。
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鼓励教师参与新会计准则修订后培训学习
高等院校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应当时刻关注新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将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将最新、实用的会计专业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学院管理机构,应当重视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提供会计专业教师参与新会计准则修订后的专业知识进修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将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还应当结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修订动态,对我国现行新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新会计准则具体规范的优缺点,可以考虑围绕新会计准则修订与实施作为研究方向,进行相关课题申报,为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量,补充实践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较多,重难点不容易把握,高校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应当考虑适当增加课程的教学课时量,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讲授,便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中级财务会计相关案例,学生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将会计模拟实验引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每学期的后几周集中开展实务操作。学生通过参与会计实务操作,体验企业实际进行账务处理的具体环节,有助于学生充分学习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处理的技能。
(三)根据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编写教材
高等院校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教授的学生特点,结合最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可以考虑成立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编写小组,专门针对本校教学编写一套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教材编写多参考国内各高校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结合,融入最新的会计准则修订内容,既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新会计准则修订的内容,也有利于本校学生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髓。同时,配合教材建立习题库和案例资料库,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在本校内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
尽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文献研讨等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将每章节主要重点和难点归纳成图表,最终形成章节相关联的逻辑分析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考虑将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用T型账户方式表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经济业务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加深会计核算重要性的理解。此外,可以将有密切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讲授,便于学生理解不同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如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核算、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进行债务重组时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对股利分派的核算等。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寻找适合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将繁杂琐碎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单元。教师授课时,应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师生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除了课堂出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和课堂笔记等方式外,可以借鉴不同专业考核方式,将对实务工作调查问卷采集、不同章节定期进行单元测验以及实务操作论文撰写等方式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避免期末“突击”学习,减轻学生期末复习压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新会计准则修订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对平时课后作业尽量设置一些发散性的题目,如金融资产分类的具体实例等,学生结合课题讲授,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后,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量化平时成绩,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试卷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方式,开卷部分考察学生对新会计准则修订背景、原因、实施情况以及理论基础等知识点,闭卷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具体会计核算,两者相互结合,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
(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提高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传授给学生系统、全面、准确的会计专业知识,有助于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专业问题。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同时与国内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参观,使学生切身体会真正的会计核算流程。增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
教育是立国之本,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更是影响国家的发展之源,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工作应当注重从以上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实用的教学方式,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来自德州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3(5):111112.
[2] 薛洪岩.《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设计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81-183.
[3] 熊永忠.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重庆科学学院学报,2014(3):159-164.
[4] 杨久利.支架式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报,2011(8):174-176.
[5] 李雨晴.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影响[J].财经界,2013(10 ):202.
[6] 齐灶娥,傅金平.“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307-308.
[7] 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47-249.
[8] 肖翔,王佳,杨程程.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1):59-64.
[9] 李芬.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9):76-79.
[10] 叶桂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沙盘模式教学情景设计与实践[J].商业会计,2009(10 ):53-54.
[11] 刘国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125-127.
[12] 祝华凤,许艳芳.浅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涂州学院学报.2013(6):119-120.
[13] 陈少勇.《中级财务会计》的五位一体教学方法[J].中国集团经济,2010(11):173.
[14] 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新会计.2012(8) :70-72.
[15] 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7).
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3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 1. 企业对于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换出库存商品且其公允价值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B. 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
2. 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2 0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7 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项投资对甲公司2007损益的影响金额为(D. 250 )万元。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 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月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本公司生产的500件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管理人员。该批产品的单件成本为1.2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在2007年因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D. 1 170 )万元。 4. 企业对境外经营的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应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是(C. 实收资本 )。
5. 2007年1月1日,甲企业取得专门借款2 000万元直接用于当日开工建造的厂房,2007年累计发生建造支出1 800万元。2008年1月1日,该企业又取得一般借款500万元,年利率为6%,当天发生建造支出300万元,以借入款项支付(甲企业无其他一般借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按季计算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008年第一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 A. 1.5 )万元。 6.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大型商品一套,合同规定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900万元,分三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假定在现销方式下,该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销售收入为( C. 810 )万元。
7. 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 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 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 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该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C. 0.53 )元。 8. 2007年3月31日,甲公司应付某金融机构一笔贷款100万元到期,因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当日,甲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减免甲公司债务的20%,其余部分延期两年支付,年利率为5%(相当于实际利率),利息按年支付。金融机构已为该项贷款计提了10万元呆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该项债务重组业务中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D. 20 )万元。
9. 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乙公司一台机器设备,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120万元。因M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甲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该产品,当日M产品库存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利润总额的影响为(D. 360 )万元。 10.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A. 收到的税费返还款
)。 11. 甲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6年,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为3 0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预算为2 0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为1 000万元。2006年,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为2 700万元,其中,1 95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75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2006年12月31日,甲单位结转预算结余资金后,“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的余额为(D. 300 )万元。
12. 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A. 144 )万元。
13. 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93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为2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B. 95 )万元。 14. 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A. 810 )万元。
15.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
16. 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有( ABCD )。 17.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CD )。 18. 下列各项中,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有(ABCD )。 19. 下列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D )。 20. 下列各项中,构成H公司关联方的有( ABCD )。
21.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 AC )。 22. 下列各项中,应作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列报的有( ABC )。 23. 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BD )。
24. 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D )。
25. 下列发生于报告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各事项中,应调整报告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有( BCD )。
三、判断题(本类题10小题)
26.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视情况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
27.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建造资产的累计支出金额未超过专门借款金额的,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扣除该期间与专门借款相关的收益后的金额,应当计入所建造资产成本。( √ ) 28. 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
29. 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在附注中披露与其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 )
30. 企业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取得专门借款支付的辅助费用,应在支付当期全部予以资本化。( )
31.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
32.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 )
33. 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报废清理费用,可作为弃置费用,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
34. 企业对于无法合理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将其成本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 )
35. 企业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 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答题纸第1页所附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参考答案: (1)
2007年末 2008年末 2009年末 2010年末 摊余成本 面值 8000 8000 8000 8000 利息调整 245 167.62 85.87 0 合计 7755 7832.38 7914.13 8000 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
437.38 441.75 445.87 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
77.38 81.75 85.87 应付利息
360 360 360 (2)债券发行:
借:银行存款 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 2008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 437.38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 应付利息 360 2010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445.8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 应付利息 360 2011年1月10日:
借: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面值 8000 贷:银行存款 8360 2. 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
①应收账款税法上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50005‰=25(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5000-25=4975(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975-4500=475(万元) ②预计负债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0(万元)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00(万元) ③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260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2600-2200=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0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2100万元
(2)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6000+475+400-200+400-2100=4975(万元) 2007年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475+400+400)33%=420.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641.75+693-420.75=1914(万元) (3)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41.75 试题点评:本题属于熟悉的内容,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只要能回忆相关CK网辅导课件,静心分析应该也会顺利拿到分。 本知识点在财考网模拟二计算题第2题、在线练习第十五章计算题第1题出现过;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凡要求编制会计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现一级科目)
1. 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 (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X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专用设备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 4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Y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Z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购入,原价18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包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W的替代产品,产品W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2007年12月31,专利权X的公允价值为1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Y和设备Z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为62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2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来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W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末,各年末不存在与产品W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 单位:万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产品W销售收入 1 200 1 100 720 上年销售产品W产生应收账款将于本年收回 0 20 100 本年销售产品W产生应收账款将于下年收回 20 100 0 购买生产产品W的材料支付现金 600 550 460 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 180 160 140 其他现金支出 (包括支付的包装费) 100 160 120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公司认为5%是产品W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5%的复利现值系数 0.9524 0.907 0.8638 (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W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格见答题纸第9页,不需列出计算过程),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都是用于生产产品W的,无其他用途,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购成一个产销单位,属于一个资产组。
(2)2008年现金净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 2009年现金净流量=1100+20-100-550-160-160=150(万元) 2010年现金净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
现金净流量的现值=3000.9524+1500.907+1000.8638=508.15(万元) (3)包装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2-2=60(万元),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所以包装机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 (4)
专利权X 设备Y 设备Z 包装机H 资产组 账面价值 120 420 60 600 可收回金额
508.15 减值损失
91.85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20% 70% 10%
分摊减值损失 10 64.3 9.19 83.49 分摊后账面价值 110 355.7 50.81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8.36 二次分摊损失比例
87.5% 12.5%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7.32 1.04 8.36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10 71.62 10.23 91.85 (5)借:资产减值损失-专利权X 10 -设备Y 71.62 -设备Z 10.23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专利权X 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Y 71.62 -设备Z 10.23 2. 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7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2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4.2元)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①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9 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③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7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 9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项目 金额(2007年1月1日) 金额 (2007年12月31日) 实收资本 4 000 4 000 资本公积 2 000 2 000 盈余公积 1 000 1 090 未分配利润 2 000 2 810 合计 9 000 9 900 (2)2007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4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2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8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4.3万元。
②4月26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6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2007年利息收入23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23万元。
③6月29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6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720万元。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6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8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 (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物报表时,对于与抵消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 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 (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上述合并应该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为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所以应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0004.2=84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84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6400 (3)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属于控制,因此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等不影响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所以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400万元。 (4)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 贷:投资收益 720 (5)①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4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0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商誉 1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120 少数股东权益 1980 借:投资收益 720 少数股东损益 180 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②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720 贷:应收账款 72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6 贷:资产减值损失 36 借:预收账款 180 贷:预付账款 180 借:应付债券 62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623 借:投资收益 23 贷:财务费用 23 ③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800 贷:营业成本 800 借:营业成本 48 贷:存货 48 ④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720 贷:营业成本 600 固定资产-原价 120 借:固定资产 6 贷:管理费用 6 ⑤内部无形资产使用费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60 贷:管理费用 60
第二套
一、单选题
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A.超支5 )万元。 2.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的主要不同点是(C.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不同 )。
3.某企业207年3月31日,乙存货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加工该存货至完工产成品估计还将发生成本为2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为2万元,估计用该存货生产的产成品售价万110元。假定乙存货月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207年3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D.12 )万元。
4.某企业于206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目固定资产,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7该项目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D.80 )万元。
5.某企业207利润总额为315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50万元,实际分配并发放工资为230万元。假定该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企业207年所得税费用为( B.99 )万元。
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4.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A.27 7.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费用的,直接计入补偿当期的(B.营业外收入
)。
8.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000万元,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为(C.870 )万元。 9.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C.10600 )元。
10.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7年应交各种税金为:增值税350万元,消费税15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5万元,房产税10万元,车船使用税5万元,所得税250万元。上述各项税金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 B.15 )万元。
11.某企业207年2月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0万元,管理费用为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2万元,投资收益为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当月的营业利润为(D.23 )万元。
12.下列会计凭证,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D.职工出差的火车票 )。
13.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其成本应借记的科目是( B.发出商品 )。
14.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6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为购买方代垫运杂费为2万元,款项尚未收回。该企业确认的应收账款为(D.72.2 )万元。
15.下列交易或事项,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16.某上市公司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5元,支付手续费20万元,支付咨询费60万元。该公司发行普通股计入股本的金额为(A.1000 )万元。
17.某企业购入W上市公司股票180万股,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共支付款项2830万元,其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26万元。另外,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B.2704 )万元。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构成企业留存收益的有( BCD)
2.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有(AC ) 3.下列各项费用,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有(ABCD ) 4.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利润总额的有( ACD )
5.下列对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ACD )
6.下列各项,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ABC ) 7.下列各项,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有( ABCD ) 8.下列各项,构成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ABC )
9.企业销售商品交纳的下列各项税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有(ACD )
10.企业对使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额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计入(ABD ) 11.下列各项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的有(AC )
12.下列各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有(BCD ) 13.企业缴纳的下列税金,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CD ) 14.下列各项,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 ABCD )。
15.下列各项现金流出,属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BCD )。
三、判断题
16.企业发生毁损的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对 )
17.企业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方在月末尚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 错 )
18.企业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款项扣除其成本及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错 )
19.企业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且无法取得证明的,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 对 )
20.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即使以后期间价值得以回升,也不得转回。( 对 )
21.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库存商品时,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品进销差价率。(错 )
22.企业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且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 对 )
23.企业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因未达账项存在差额时,应按照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银行存款日记账。(错 )
24.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若实际成本与原暂估价值存在差异的,应调整已计提折旧。( 错 )
2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及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 对 )
四、计算题
1.甲上市公司发生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1)207年1月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58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5%,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用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每股收入价8元。每股价格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5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7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每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存在差异)为18000万元。
(2)207年3月16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7,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4)208年2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7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 (5)208年3月12日,甲上市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7的现金股利。
(6)209年1月4日,甲上市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乙公司的股票,共取得价款52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及相关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2
应收股利
145
贷:银行存款
4647(580*8+7)
答案解析:因为企业享有的份额为4500,但付出的成本要大于应享有的份额,所以不调整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145
贷:应收股利145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25%=750
贷:投资收益
750 借:应收股利
116(0.2*5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6 借:银行存款
5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502
――损益调整 (750-116)=634
投资收益
64
2.甲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商品售价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随销售同时结转。207年3月1日,W商品账面余额为230万元。207年3月发生的有关采购与销售业务如下:
(1)3月3日,从A公司采购W商品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0万元,增值税为13.6万元。W商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2)3月8日,向B公司销售W商品一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50万元,增值税为25.5万元,该批W商品实际成本为12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3)销售给B公司的部分W商品由于存在质量问题,3月20日B公司要求退回3月8日所购W商品的50%,经过协商,甲上市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按规定向B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生的销售退回允许扣减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批退回的W商品已验收入库。
(4)3月31日,经过减值测试,W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 要求:
(1) 编制甲上市公司上述(1)、(2)、(3)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2) 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3月31日W商品的账面余额。
(3) 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3月31日W商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借:库存商品等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贷:应付账款
93.6 (2)借:应收账款
1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贷:库存商品
120 (3)借:主营业务收入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5
贷:应收账款
87.75 借:库存商品
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
(4)W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230+80-120+60=25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计提跌价准备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3.甲上市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与该项专利技术有关的资料如下:
(1)207年1月,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以银行存款支付的开发费用280万元,其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为150万元。207年7月1日,开发活动结束,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专利权,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
(2)该项专利权法律规定有效期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3)207年12月1日,将该项专利权转让,实际取得价款为160万元,应交营业税8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要求:
(1) 编制甲上市公司发生开发支出的会计分录。
(2) 编制甲上市公司转销费用化开发支出的会计分录。 (3) 编制甲上市公司形成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4) 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7月专利权摊销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5) 编制甲上市公司转让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涉及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30
――资本化支出
150
贷:银行存款280 (2)借:管理费用13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30 (3)借:无形资产
15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50
(4)借:管理费用
150/5*1/12=2.5 贷:累计摊销
2.5 (5)借:银行存款160
累计摊销
2.5*5=12.5(无形资产是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了。)
贷:无形资产15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8
营业外收入
14.5 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 )为基础。 A.永续盘存制 B.实地盘存制 C.收付实现制 D.权责发生制
2.商业汇票一经银行承兑,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承担的责任是( )。 A.债务责任立即消失 B.不确定
C.依然承担最终付款责任 D.视具体情况而定
3.一面额为2000元,年利率为7%,3个月到期的带息票据,企业已持有30天,如按6%的年贴现率进行贴现,则实得金额为( )。 A.2020.56 元 B.2017.78元 C.2014.65元 D.4500元
4.企业赊销一批货物,发票价20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20,5%货物因质量不符被退回,如果购货在折扣期内付款,则实收金额为( )。 A.2000元 B.1962元 C.980元 D.960元
5.存货的归属以( )为划分标准。 A.存放地点 B.所有权 C.经济用途 D.到达时间
6.企业对生产用材料因收发计量错误而产生的盘盈,在经批准后,应当( )。 A.冲减库存原材料价值
B.冲减生产成本 C、冲减产成品成本
D.冲减管理费用 7.溢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应将溢价部分计入( )。 A.“其他应付款”科目 B.“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C.“投资收益”科目 D.“其他应收款”科目
8.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发生的损益,应记入(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支 C.资本公积 D.其他业务收支 9.非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资料,如果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单位价值在( )以上,也应视同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A.500元 B.1000元 C.1500元 D.2000元
10.无形资产在使用期终结时( )。 A.有残值 B.无残值
C.有残值也有清理费用 D.有的有残值,有的无残值 二 多项选择题
1.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包括( )。 A.银行本票 B.银行汇票 C.银行承兑汇票 D.商业承兑汇票
2.商业汇票可以是以下几种形式( )。 A.商业承兑汇票 B.银行汇票 C.银行本票 D.银行承兑汇票 E.结算支票
3.存货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 )。 A.商品存货 B.包装物存货 C.在途存货 D.库存存货 E.委托加工存货
4.下列符合长期投资计价原则的有( )。 A.以无形资产投资,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价值计价 B.以固定资产投资,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价
C.购买债券投资,应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D.购买股票投资,无论何时都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计价。 5.固定资产增加入账的渠道有( )。 A.投资转入 B.外购 C.自行建造 D.盘盈 E.接受捐赠 F.经营性租入
6.企业无形资产转让方式有( ) A、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 C、转让无形资产成本
D、转让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E、无形资产残值价值转让
7.下列事项中( )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A.外购货物用于修建本企业职工宿舍 B.外购货物销售给批发商店 C.外购货物被洪水冲走
D.外购货物不合格退给供应商 E.外购货物盘亏
8.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负债的有( )。 A.应付债券 B.长期借款 C.长期应付款 D.应付股利 E.长期投资
9.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中不能记入“实收资本”科目的有( )。 A.资本溢价 B.股票溢价
C.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D.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10.企业营业利润的构成因素包括( )。 A.经营业务利润 B.其他业务利润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E.营业费用 F.营业外收入
三、判断题
1.企业不用等到出现经营成果时再编制会计报表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 )
2.某企业1月15日销售产品一批,应收账款为11万元,规定对方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已于1月26日付款,该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应为10.78万元。( ) 3.企业提取的用于集体福利的公益金,不应包括在“应付福利费”科目下。( ) 4.公司债如果折价发行,则其存续期间内债券的利息总额就是定期用现金支付的利息总额加上折价金额;公司债如溢价发行,则其存续期间内的利息总额为定期支付的利息现金减去溢价金额。( )
5.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应付税款法将所得税视为一项企业必须负担的费用,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所得税视为企业利润分配一种形式。( ) 6.在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中,都可签发商业汇票。( )
7.当企业选定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后就永远不能变更,这才符合一贯性原则。( ) 8.所有债券投资的溢价或折价都应按期进行摊销。( ) 9.因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在停用期间不应提折旧。( ) 10.企业提取盈余公积前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四、单项业务题
1.一张为期4个月、面值60000元、利率5%的带息应收票据到已到期,对方无力偿付。
2.某企业经营的商品实行售价核算,年末进行库存盘点,盘盈甲商品10件,原因待查。该商品单位进价450,单位售价为500元,请编制分录。
3.某企业一辆销售用运输卡车,价值10万元,使用寿命五年,预计净残值5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一年的折旧费。并编制计提折旧费用的分录。
4.某公司购入设备一台,9月10日开出一张面值200000元,年利率8%,6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请编制月末计息的分录。
5.A企业于2001年1月1日发行一批3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债券总面值1000000元,年利率10%,发行价格为1180000元,发行款项已存入银行。要求:编制发行债券时的分录
6.某公司动用公益金8万元购买职工浴室设备,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已交付使用。
7.甲公司销售本公司生产的香烟一批,价款48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45%,要求编制计提消费税的会计分录。
8.某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年5月份收回上年已核销的坏账损失18000元存入银行。
9.某零售企业为一般纳税人,8月6日从某工厂购进一批服装,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价款为25000元,增值税税率17%。该批服装的售价为32000元(不含税),款项以支票付讫,商品已由服装组验收入库。请编制购入相关分录。
10.A公司99年3月20日购入B公司面值10元的普通股票2000股,作为短期投资,市价为每股9.6元,另付佣金等各项费用共计120元。该股票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股利为每股0.80元。
要求:为A公司编制购入时分录。
五、综合题
1. 某企业2006的有关资料如下:
全年实现税前利润600万元;本发生的收支中,有购买国债本年确认利息收入20万元;税款滞纳金支出10万元;去年底投入使用的一台设备原价40万元,有效使用年限4年(期满无残值),税法规定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经查,年内已预交所得税120万元。年末董事会决定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将当年净利润的50%向投资者分配现金利润、下年2月初支付。 要求:
(1)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该企业2006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的纳税所得 额、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列示计算过程)。 (2)编制本年末列支所得税费用、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以及结转利润分配账户的会计分录。(“利润分配”账户要求列示明细账户)
2.D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的本期发生额300万元,“应收账款”期末比期初增加80万元,“应收票据”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
(2)“主营业务成本”的本期发生额250万元,“应付账款”期末比期初减少40万元,“存货”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
(3)本期发生与销售业务有关的费用8万元,均以存款支付。
(4)本期出售固定资产一项,收入现款38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原价5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
要求:逐笔分析上述业务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并编制调整分录。
3.某企业1997年1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为 110万元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20万元,票面利率 10%,债券到期还本付息;企业将筹资用于购建厂房,厂房于1999年年末竣工投入使用。 该企业按年计提债券利息和溢价摊销金额。(直线法摊销)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债券业务全部相关会计分录。
第三套题部分参考答案 分录题10.答:
借: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或短期投资)公司股票(成本) 32000 应收股利 1600 投资收益 120 贷:银行存款 33720 2000股16=32000+120=32120 2000股0、8=1600
五、综合题 1.参考答案:
(1)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4万元-税基30万元)X30%=18,000元 纳税所得额;600-20+10+6=596万元 应交所得税;59630%=178.8万元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78.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8 000元=177万元 (2) 年末应作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3) 第一,因年内已预交120万元,年末只需补交差额57万元。列支当年未交所得税5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57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 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580 000 第二,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本年净利润=600-177=423万元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23万元10%=423 000元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423万元50%=2 115 000元 1借:利润分配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2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2 115 000 贷:应付利润 2 115 000 第三,年末结转利润分配账户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538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应付利润 2 115 000 (注:本题并不要求编制结转所得税费用、结转本年净利润的会计分录。) 2题.参考答案:
(1)应收账款期末比期初增加80万元,应减少销售商品的现金流入80万元;应收票据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应增加销售商品的现金流入30万元,本笔业务表明C公司在销售商品的活动中收到现金250(即300–80+30)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2 500 000 应收账款
800 000 贷:主管业务收入
3 000 000 应收票据
300 000 (2)应付账款期末比期初减少40万元,应增加购进商品的现金流出40万元;存货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表明本期销售了上期购入的存货30万元,这并不涉及本期的现金流出,应减少本期的现金流出30万元。本笔业务中,C公司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为260(即250+40–30)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500 000 应付账款
400 000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支付现金
2 600 000 存货
300 000 (3)本笔业务中,发生现金支出8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
80 000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理––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80 000 (4)本笔业务因出售固定资产收到现金38万元,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380 000 累计折旧
200 000 贷:固定资产
500 000 营业外收入
80 000 3题参考答案
(1)97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2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 1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100 000 (2) 97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 90 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 000 贷:应付利息 110 000 (3) 98年末、99年末分录同上
(4)2000年末、2001年末分录
借:财务费用 90 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 000 贷:应付利息 110 000 (5)2002年1月1日还本付息时
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4篇
1、A公司2012年6月有关职工薪酬的业务如下:
(1)按照工资总额的标准分配工资费用,其中生产工人工资为10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万元,总部管理人员工资为30万元,专设销售部门人员工资为10万元,内部研究开发人员工资为4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已通过银行支付。 (2)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按照工资总额的10%、12%、2%和10.5%计提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银行存款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纳住房公积金。根据2011年实际发放的职工福利情况,公司预计2012年应承担职工福利费金额为工资总额的5%;按照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要求】(1)按用途为标志,分别计算计入各项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2)编制工资分配,支付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
(3)编制计提职工福利费、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会计分录。
2、乙公司为一家生产彩电的企业,共有职工100名,2012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5 000元的液晶彩电和外购的每台不含税价格为500元的微波炉,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7 000元,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购买微波炉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l00名职工中85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l5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要求】(1)编制该公司用液晶彩电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会计分录;
(2)编制该公司用微波炉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会计分录。
3、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并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9年末,除A原材料发生减值外,其他存货均未发生减值。该公司2009年12月31日部分账户余额资料如下:“原材料A材料”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账面余额为1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为15万元,该借方余额均可用下月的销项税额抵扣。该公司2010年1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从甲公司购入生产用的A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税款为85万元,货款已经支付。在购入材料过程中向铁路部门支付运费5万元(可按7%作为进项税额),A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
(2)用A材料对乙公司投资。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0万元,经协议,以作价60万元的A材料换取乙公司8%的股权。长江公司取得乙股权后,对乙公司无重大影响。有关资产转让及产权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假设该批原材料的计税价格也为60万元。(视同销售,取得股权按照A材料公允价值入账)
(3)接受丙企业委托,加工一批B产品,B产品系应税消费品。丙企业交来的原材料成本为38.1万元,该加工业务本期已完工,实际发生加工费用15万元(不含增值税)。这批B产品按照长江公司同类的B产品售价计算价值60万元。丙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款项的收付已经办妥。
(4)销售B产品一批,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00万元,实际成本为680万元,提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交购货方,货款尚未收到。该销售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5)本期建造厂房领用生产用A材料40万元,其购入时支付的增值税为6.8万元。该工程同时又领用本公司生产的应税消费品B产品,该产品实际成本为75万元,计税价格90为万元。 (6)收回委托加工的C材料一批并验收入库,C材料系消费税的应税物品。该委托加工材料系上月发出,发出原材料的成本为15.2万元。本期收回时以银行存款支付受托加工企业加工费2.8万元(不含增值税),同时支付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万元,但受托加工企业无与C材料同类的物品。收回委托加工的C材料用于生产应交消费税产品B产品。
(7)月末,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结转“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并于下月初上交。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长江公司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不考虑除增值税、消费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2)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额和应交消费税。
4、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 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于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1)编表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
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5篇
中级财务会计
(一)试题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程序与处理方法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它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C)。 A.相关性B.可靠性C.一致性D.及时性 2.自然灾害造成存货毁损,扣除可收回的保险赔款与存货残值后的净损失,应计入(A)。 A.营业外支出B.销售费用 C.其他业务戚本D.管理费用 3.对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商品销售,确认收入时应借记的账户是(B)。 A.银行存款B.应收票据 C.其他货币资金D.应收账款 4.下列账户中,可办理银行借款转存业务的是(C)。 A.基本存款账户B.临时存款账户 C.一般存款账户D.专项存款账户 5.固定资产本期多提折旧会使(D)。 A.期末资产增加B.本期利润增加 C.期末负债增加D.期未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00000元,调账前"坏账准备"账户有借方余额1000元,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提取坏账准备,则本年末应补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D)。 A.1000元C.2500元B.1500元D.3500元 7.固定资产原值10000元,预计净残值1000元,预计使用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第二年的折旧额应为(A)。 A.2400元C.1800元B.2000元D.1600元 8.2010年4月2日购入M公司20%的普通股计划长期持有。当年M公司实现税后利润180000元,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000元。如果采用成本法核算,本项投资当年应确认投资收益(D)。 A.180000元C.36000元B.100000元D.20000元 9.从深交所购入一批债券计划近期出售,对购入所发生的相关税费,正确的处理方法是(B)。 A.增加财务费用B.减少投资收益 C.增加投资成本D.减少营业外收入 10.企业(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进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另外支付运费1000元(税法规定运费的增值税扣除率为7%)。则该批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为(C)。 A.24400元C.20930元B.23400元D.20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可酌情给分) 11.下列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中,影响其清理净损益的有(ACDE) A.设备清理费用B.盘亏设备的净值 C.毁损设备的保险D.设备出售收入 E.报废设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12.下列各项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有(BCD) A.商誉B.商标C.专利权D.特许权 E.已按规定估价并单独入账的土地 13.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有(ABCD)
A.个别计价法B.先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D.移动加权平均法E.后进先出法 14.下列支出按规定可直接使用现金结算的有
(BC) A.支付设备购置款6000元 B.支付张一差旅费3000元 C.支付李明困难补助800元
D.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500元 E.支付采购材料款10000元 15.下列各项收入中,应确认为投资收益的有(ABE)
A.国债投资的利息收入B.出售股票投资的净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入D.活期存款的利息收入 E.购买公司债券按实际利率确认的利息收入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6.什么是证券投资?按投资目的分类包括哪些? 证券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1分) 按投资目的,证券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四种证券投资,每个1分) 17.简述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 我国对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
(1)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上不核算摊销,只需核算减值。(1分)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需要核算摊销。(1分) (2)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进行合理估计与确认。 (3)摊销方法多种,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
具体选择时,应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并一致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 (4)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
(5)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即达到预定用途)开始至终止确认时止。
四、单项业务题(本题33分) 对T公司2011年6月发生的下列部分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写出总账科目即可,每小题3分) 18.向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金额80000元从银行
存款户中转账支付。 借:其他货币资金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19.向运输部支付备用金50000元,由出纳员用现
金付讫。 借:其他应收款(或备用金)50000
贷:库存现金 50000 20.将一张不带息的应收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票据面值200000元,支付银行贴现利息4000元,余款已全部存入公司存款账户。
借:银行存款 196 000 财务费用 4 000 贷:应收票据 200 000 21.确认坏账损失120000元。 借:坏账准备 120 000 贷:应收账款 120 000
22.从外地购入甲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一批,价款85400元,增值税额14518元。货款尚未支付,材料未达。
借:材料采购 85 400 应交税费 14 518 贷:应付账款 99 918
23.上项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80000元。
借:原材料 8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5 400 贷:材料采购 85 400 24.购入设备一台同时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示价款150000元,增值税25500元,款项己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 150 000 应交税费 25 500 贷:银行存款 175 500
25.出售专利一项,售价150000元收妥并存入银行。该项专利成本200000元、累计摊销80000元,未计提减值。相关税费略。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累计摊销 80 000 贷:无形资产 200 000 营业外收入 30 000
26.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90 000 27.计提设备折旧100000元,其中生产车间设备折旧70000元、行政办公设备折旧30000元。
借:制造费用 70 000 管理费用 30 000 贷:累计折旧 100 000
28.投资性房地产(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期末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0000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000
五、计算题(本题10分。要求列示计算过程) 29.2010年1月3日H公司购入同日发行的总面值100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6%的债券一批,计划持有至到期,实际付款1056030元;该批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付息日为1月1日、7月1日。H公司于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结算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债券购入日实际利率为4%。
要求计算该项债券投资的下列指标: (1)购入债券的溢价; (2)半年的应收利息;
(3)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投资收益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
(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
(注意:①列示计算过程②金额以“元”为单位,并对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购入债券溢价=买价1 056 030 元-面值1 000 000 元=56 030 元(2 分)
(2) 半年应收利息= 债券面值1 000000 元 半年的票面利率3%=30 000 元(2 分)
(3) 第1期实际投资收益=1 056 030 元 半年的实际利率2%=21 120.6 元(2 分)
本期分摊溢价= 30 000元-21 120.6 元=8 879.4 元(2 分)
(4) 第1期末债券摊余成本=1 056 030 元-8 879.4 元=1 047 150.6 元(2 分)
或= 1 000 000 元+(56 030 元-8879.4 元)=1 047 150.6 元
评分标准:每个指标的计算过程与结果各1分。
六、综合题(本题12分)
30.2010年2月8日D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不含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000元,商品成本6万元;合同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
10、1/20、N/30。2月15日购货方按规定付款。不考虑其他税费,也不考虑增值税的现金折扣。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月15日D公司实收的货款总额; (2)如果购货方在2月24日付款,计算D公司实收的货款总额。
(3)编制D公司2月8日销售商品、2月15日收到货款的会计分录。
(1)2月15日D公司实收货款=价款100 000(1 - 2%)+增值税17 000
=115 000 元(2分)
(2) 2 月24日D公司实收货款= 价款100000(1-1%)+增值税17 000= 116 000 元(2 分)
(3) 有关会计分录: ① 2月8日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 17 000 (3 分〉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000
贷:库存商品 60 000 (2 分)
②2月15日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5 000 财务费用 2 000
贷:应收账款 117 000 (3 分〉 评分标准:
①每项指标的计算过程与结果各1分。
新中级财务会计范文第6篇
1. 以下( ABCD )项是邮件容器管理标准“四有四无”中“四无”标准。 A、无挪用 B、无污染 C、无积压 D、无损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属于邮政企业经营的业务包括( ABCD )。 A、邮件寄递 B、国内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 C、邮政汇兑 D、邮政储蓄
3. “零售报刊发单”是向零售单位封发零售报刊的记账凭证,也是各零售单位( CD )的依据。
A、进货 B、销货 C、点收到货 D、结算报刊款 4. 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 BD )。 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5. 以下选项中,( AC )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 A、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奉献发行,开拓创新 D、质量为本,确保时限
6.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 BCD )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7. “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 ABCD )。 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8. 下列选项中( AC )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 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9.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3”的包括( AD )省(自治区)。 A、江西 B、安徽 C、湖南 D、福建 10. 由于零售业务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所以其资金也就具有典型的商业性质。资金的过程应符合( AD )商业性的特点,符合商业经营的规律。
A、周转 B、流通 C、解缴 D、核算
11 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 BD )。 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12 市、县局零售业务员应做到“零售报刊定货单”、( ABC )与“零售报刊登记簿”相关款额相符。
A、零售报刊到货单 B、零售报刊款日报单
C、零售报刊月报单零售报刊退货单 D、零售报刊退货单
13 邮件容器管理标准“四有四无”中“四无”标准包括有以下( BCD )项。 A、无污染 B、无散失 C、无积压 D、无损毁 14. 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BCD )。 A、廉洁 B、协作 C、创新 D、为民
15. 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 BC )、方便。 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16.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17 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 ABCD )。 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18. 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 BD )基本制度。 A、预订预收 B、现金交易 C、账款核对 D、货款两清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 BCD )。 A、议价权 B、自主选择权 C、结社权 D、受教育权 20. 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B )”。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21. 接收局或邮件押运班接收总包邮件时凭( ABCD )完好作为交接验收的依据。 A、铅志 B、袋身 C、袋牌 D、袋绳
22 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 bd )基本制度。 A、预订预收 B、现金交易 C、账款核对 D、货款两清 23 按着装礼仪要求:穿着双排扣西服,不能将扣子( ABC )。 A、只扣上一粒 B、只扣下一粒 C、只扣上两粒 D、全部扣好 24. “零售报刊到货单”是( ABC )。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25. 邮发零售扩大加发报刊和特发零售报刊应分别设立相应“零售报刊登记簿”,( CD )报刊应分簿登记。
A、自销 B、批销 C、包销 D、代销
26. “委办零售报刊缴款单”既是掌握委办单位( AB )、退货、结余的依据,也是支付批销酬金的凭证。
A、进货 B、销货 C、定货 D、发货
2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 ACD )。 A、受教育权 B、议价权 C、监督权 D、受尊重权 28. 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 AC )。 A、交接验收 B、签章为凭 C、平衡合拢 D、点数签收 29. 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B )”。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30 邮政通信网由( ABCD )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31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 BCD )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32. 以下选项中,( AD )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 A、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尊重客户,热情服务 D、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33. 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 ABCD )。 A、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 B、办理特种零售发行 C、只零售 D、不订阅
34. 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 BD )。
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35. 下列选项中( ac )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 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36 报刊市场是( ACD )要素构成的。 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37. 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B )”。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38. “零售报刊到货单”是( AC )。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39. 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 ABC )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40. 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 ABC )及结算方式,逾期退货,称为代销。 A、报刊份数 B、销售期限 C、信息反馈 D、结算费率
41.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42. 邮政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邮政通信服务,具有( AC )两大性质。 A、服务性 B、商业性 C、公用性 D、竞争性
4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 BCD )。 A、议价权 B、安全权 C、知情权 D、求偿权
44. 零售报刊款日报单是正确反映每天零售报刊款( BC )情况的重要原始表单。 A、收货 B、存款 C、缴款 D、销售
45. 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 BC )、方便。 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46. 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 CD )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 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47.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0”的包括( bd )省(自治区)。 A、黑龙江 B、内蒙 C、新疆 D、河北
48. 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 ABC )“五清洁”。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49.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50. 进口零售畅销报刊时限规定,市区范围内应做到( BC )。 A、7:00以前进口到站的 B、16:00前进口的报刊
C、应保证在1小时内配送上市 D、应保证在2小时内配送上市 51.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 ABC )。 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52.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53. “零售报刊到货单”是( AC )。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54. 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B )”。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55. 主要铁路枢纽站兰州是( BC )、兰青、包兰四条铁路的会合点,是西北重要的铁路枢纽。
A、宝成 B、陇海 C、兰新 D、湘桂
56. “零售报刊发单”是向零售单位封发零售报刊的记账凭证,也是各零售单位( cd )的依据。
A、进货 B、销货 C、点收到货 D、结算报刊款
57. 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 ABC )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58.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59. 报刊市场的特点有( ABCD )。
A、政策性强 B、相对稳定 C、时效性强 D、竞争激烈 60. “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 ABCD )。 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61. 零售报刊账款管理应遵守制度是现金交易、货款两清制度,( CD ),定期盘点制度,账款核对制度。
A、零售报刊进货登记制度 B、零售报刊登记制度 C、账款分管制度 D、定期报损制度
62.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63.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3”的包括( AD )省(自治区)。 A、江西 B、安徽 C、湖南 D、福建 6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负有义务其中包括有( AD )。 A、履行“三包”的义务 B、方便消费者的义务 C、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D、尊重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65. 以下选项中,( AC )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 A、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奉献发行,开拓创新 D、质量为本,确保时限 66. 邮政通信网由( ABCD )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67. 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 ABC )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68.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69.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70. “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 ABCD )。 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71.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 ABC )。 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72. 报刊市场是( ACD )要素构成的。 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73. 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求邮政系统内各企业、各环节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必须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并且( CD )。 A、统一着装 B、统一调度 C、统一计划 D、统一指挥调度 74.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75. 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 ABCD )。 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76.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 ABC )。 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77.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78. 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 AB )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 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79. “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 ABCD )。 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80.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81. 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的定货、到货的验收,( CD )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 A、发货 B、退货 C、销售 D、缴款 82. 报刊市场是( ACD )要素构成的。 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83. “零售报刊登记簿”设有总账、分户账和( BC )。 A、销售登记簿 B、库存账
C、盘存表 D、在途零售报刊登记簿
84. 报刊零售业务处理由定货、到货、发货、销售、( ABCD )、结算等环节组成。 A、退货 B、调拨 C、盘存 D、报损
85. 以下选项中,( ABCD )属于邮政通信的任务。
A、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 B、是全社会人民群众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 C、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 D、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86. 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 ABCD )。 A、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 B、办理特种零售发行 C、只零售 D、不订阅
87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 ABCD )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88. 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 AB )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 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89. 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 ABCD )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 A、非法出版物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90.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91. 报刊业务档案保存期限为4年的包括有( ABC )。 A、订阅报刊登记簿 B、报刊定单
C、报刊退款登记簿 D、履行完毕的邮发合同 92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 ABC )。 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93. 邮政通信网由( ABCD )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94. 下列选项属于邮政服务礼仪中员工仪容“五清洁”内容的有( ABC )。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95. 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ABD )。 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96. 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有( ABD )。 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97. 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 BC )、方便。 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98. 零售报刊定货就是确定报刊的( AD )。 A、品种 B、名称 C、款额 D、数量
99. 国内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 BD )。 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100. “委办零售报刊缴款单”既是掌握委办单位进货、销货、( AC )的依据,也是支付批销酬金的凭证。
A、退货 B、调拨 C、结余 D、报损
101. 接收局或邮件押运班接收总包邮件时凭( ABCD )完好作为交接验收的依据。 A、铅志 B、袋身 C、袋牌 D、袋绳
102. 邮件容器管理“四无”标准包括( BCD )。 A、无污染 B、无散失 C、无积压 D、无损毁
103. 报刊市场也和其它商品市场一样是由( ABC )三要素构成的。 A、人口 B、购买力 C、购买欲望 D、价格合理
104.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7”的包括( AC )省(自治区)。 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青海
105. ( BCD )这三种表单主要解决存货的清理和处理问题。 A、零售报刊调拨单 B、零售报刊滞销/损失报销单 C、零售报刊月报表 D、零售报刊盘存表
106. 以下选项中,( AD )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 A、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尊重客户,热情服务 D、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107.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 ABC )。 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108. 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 ABC )“五清洁”。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09. 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非法出版物及( BCD )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
A、色情暴力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110 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求邮政系统内各企业、各环节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必须制定统一的( BC )并且统一计划、统一指挥调度。
A、作业方式 B、作业流程 C、操作规范 D、操作方法
111 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 AB )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 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112.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7”的包括( AC )省(自治区)。 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青海
113 市、县局对各零售单位所退报刊收到一批处理一批,根据各零售单位的退货单,按报刊( BCD )认真清理点核。
A、内容 B、种类 C、期别 D、张册数 114. 报损的期刊(杂志)( ABC )。 A、折价出售 B、折价标准由市、县局决定
C、折价出售和废纸处理的收益冲减滞销 D、折价出售和废纸处理的收益列支收入 115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拼音码输入法有( BD )等。 A、二笔输入法 B、双拼输入法 C、五笔字型 D、微软拼音输入法
116. 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 BD )。 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117. 目前我国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主要有函件业务、包裹业务、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报刊业务、邮资票品业务、物流业务、邮政代办业务、邮政信息业务、( ABD )。
A、机要业务 B、汇兑业务 C、分发业务 D、邮政储蓄业务
118. 邮政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邮政通信服务,具有( AC )两大性质。 A、服务性 B、商业性 C、公用性 D、竞争性
119.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120 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 CD )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 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121 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 ABCD )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 A、非法出版物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122. 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 ABC )“五清洁”。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23.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124. ( BCD )这三种表单主要解决存货的清理和处理问题。 A、零售报刊调拨单 B、零售报刊滞销/损失报销单 C、零售报刊月报表 D、零售报刊盘存表
125.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 BCD )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126. “零售报刊分发表”是报刊分发员( BCD )。 A、接收零售报刊 B、核对报刊到货份数的依据 C、分发零售报刊的依据 D、必须准确无误
127. 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ABD )。 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128. 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 ABCD )。 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129.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130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的邮政专用品的是( AB )。 A、邮政日戳 B、邮袋 C、袋牌 D、封志 131 邮政通信网由( ABCD )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132 零售单位每月月末将零售报刊的有关账簿进行挽结,与财会部门核对,做到( AC A、账账相符 B、账款相符 C、账货相符 D、账实相符
133 邮发零售扩大加发报刊和特发零售报刊应分别设立相应“零售报刊登记簿”,( CD 簿登记。
A、自销 B、批销 C、包销 D、代销
134. 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 ABC )“五清洁”。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35. 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 BD )。 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136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5”的包括( AB )省(自治区)。 )。 报刊应分 ) A、广东 B、广西 C、福建 D、云南 137. 零售报刊调拨单分别( CD )填写。 A、包销 B、自销 C、报纸 D、期刊(杂志) 138. 报刊业务档案保存期限为4年的包括( ABCD )。 A、订阅报刊登记簿 B、报刊定单 C、报刊退款登记簿 D、零售报刊登记簿 139. 零售报刊滞销损失率( ABC )。
A、规定为进货总额(不包括发给批销单位款额)的3% B、超过3%经主管批准后报损 C、由订销局列支 D、超过3%也可以报损
140. 以下选项中,( ABCD )属于邮政通信的任务。
A、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 B、是全社会人民群众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 C、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 D、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141. 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 ABC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142. 下列选项中( ac )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 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143 以下( ABCD )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 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144. 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 ABC )“五清洁”。 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45. 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 CD )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 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146. 以下选项中,( BCD )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 A、诚实经营,童叟无欺 B、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C、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D、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147. 主要铁路枢纽站哈尔滨是滨绥、哈佳、( CD )等线起点,是东北主要铁路枢纽。 A、沈丹 B、沈吉 C、哈吉 D、滨洲
148.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 CD )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149. 报刊零售业务处理由定货、到货、发货、销售、( ABCD )、结算等环节组成。 A、退货 B、调拨 C、盘存 D、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