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蒲地蓝消炎片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蒲地蓝消炎片范文(精选7篇)

蒲地蓝消炎片 第1篇

关键词:自身对照法,蒲地蓝消炎片,溶出度

蒲地蓝消炎片由黄芩、蒲公英、苦地丁、板兰根组成, 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 用于疖肿、腮腺炎、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收载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 该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1,2], 但未见该制剂溶出度方面的报道, 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法, 测定蒲地蓝消炎片的溶出度, 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

1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UV-2501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D-800LS智能药物溶出仪,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AE-240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1.2 试剂及试药

蒲地蓝消炎片 (A甘肃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110203、B天津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ZT109153、C安徽某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为100902) 。黄芩苷对照品:批号为110715-201016,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水经过脱气处理的纯化水。

1、2、4分别为C、B、A生产厂家 3为黄芩苷对照品

2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和蒲地蓝消炎片的水浸液在200~3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 见图1, 各厂家的蒲地蓝消炎片和黄芩苷对照品溶液的扫描图谱基本一致, 结果278nm波长处有吸收峰与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特征吸收峰基本相符, 故以278nm为测定波长。

2.2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取A、B、C三个厂家蒲地蓝消炎片10片, 精密称定, 计算出平均片重W, 将称定的片剂研细, 再精密称取相当于平均片重的量, 置于1000 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混匀, 放于37±0.5℃水浴中, 不时振摇, 浸渍1 h, 取样, 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 将此时的滤液指定为相当于溶出度的100%, 用水稀释成100%, 80%, 60%, 40%, 20%, 10%的系列浓度, 以水为空白, 分别在278nm处测定吸收度, 以相对溶出量 (%) 为横坐标 (X) , 以吸收度为纵坐标 (Y) , 得回归方程YA=0.0053X-0.0021, r=0.9999、YB=0.0051X-0.0021, r=0.9999、 YC=0.0062X-0.004, r=0.9999。结果表明, 三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在此条件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溶出度的测定取样品6片, 分别精密称定重量W, 以水1000 ml为溶出介质, 温度为 (37±0.5) ℃, 转速为100转/min, 采用转篮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3]项下操作。分别在第10、20、40、60、80、100、120 min时间点取溶液10 ml, 经0.45 μm滤膜滤过, 每次取样后, 立即补充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另取本品1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相当于平均片重) 至1000 ml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混匀, 放于 (37±0.5) ℃水浴中, 不时振摇, 浸渍2 h, 取样, 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 上述两种溶液依据吸光度的大小, 稀释成若干倍, 分别以水为空白, 分别在278nm处测定吸收度A样和A对, 按溶出度%= (A样×W对) / (A对×W样) ×100%, 计算6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 结果见表2。

2.4 溶出曲线的绘制运用Excel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不同批次蒲地蓝消炎片溶出曲线见图2。

2.5 精密度的测定取同一份溶出液, 连续重复9次测定吸光度, 结果, RSD为1.12%, (n=9) 。结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的考察在溶出度测定试验完成后, 以60min溶出液的吸收度为起点, 分别在2、4、6、8 h测定吸光度, 其吸光度的RSD为1.48%, 结果表明:溶出度的样品液在8 h内溶液稳定。

3讨论

3.1 C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蒲地蓝消炎片有较好的溶出度, 40 min时溶出度已达到时85%以上, A生产厂家的蒲地蓝消炎片则需要100 min左右才能达到80%, 说明A厂的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3.2 自身对照法测定蒲地蓝消炎片的溶出度, 方法简便, 迅速, 不受辅料的干拢。

参考文献

[1]静国峰.HPLC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15) :1919-1920.

[2]席文胜, 关小彬, 张艳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药房, 2006, 17 (24) :1899-1900.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第2篇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等成分组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感染的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伤寒菌苗体温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以手、足部皮肤皮疹及口腔炎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夏季通过呼吸道而传染的多。蒲地蓝消炎口服具有清热解毒, 抗炎消肿等作用, 用于疖肿、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近几年小儿手足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本病多见4岁以下儿童, 临床表现为发热、疱疹性口腔炎, 重者可导致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病症。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进行综述。

1 临床资料

文献报道:发病初期患儿50例, 符合普通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男35例, 女15例;年龄1~5岁;患儿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2组分别采用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21例体温降至正常, 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皮疹消退七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体温恢复正常, 疱疹结痂八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无效一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四;有效二十四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六。对照组体温降至正常十五, 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皮疹消退四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六;体温恢复正常, 疱疹结痂四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六;无效二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八;有效二十三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治疗组退热时间为1.83±0.34小时, 退疹时间为4.35±0.69小时;对照组退热时间为2.45±0.51小时, 退疹时间为有很好治疗作用。

2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多见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1到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小儿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临床多数为轻症病例, 给予清热、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可痊愈。中医学认为, 肠道病毒属于湿毒类, 治宜以清热、解毒为主。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所以对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处方为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蒲公英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其有效成分蒲公英甾醇等具有抗病毒、退黄疸、利胆等作用;苦地丁主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肠炎、肾炎、腮腺炎、结膜炎、疔疮痈肿等病症, 其有效成分苦地丁素和香豆精素具有消炎、抑制病毒等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作用, 其有效成分黄芩甙元等具有抗炎、解热作用。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其有效成分中靛苷、13一谷甾醇、板蓝根结晶乙等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目前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 为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 少数患者口服后有口干、软便或稀便、白细胞减少及皮疹等症状[2]。综上所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蒲地蓝消炎口服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聂青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8) :639-640.

蒲地蓝消炎片 第3篇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 oral ulcer, ROU) 是最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据调查其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首位[1], 具有自限性, 但其经常反复发作, 疼痛明显, 严重者妨碍饮食及言语,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 从西医角度, 其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认为其与免疫失衡, 遗传因素, 精神因素, 微量元素缺乏等相关,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 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ROU的主要致病因素, 主要涉及脏腑为肺、心和脾 (胃) 。对ROU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相结合、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本研究正是从此入手, 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OU,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李秉琦主编《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 (1) 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 病史至少半年以上; (2) 反复发作, 至少每3个月发作一次; (3) 发作时有以下表现:溃疡发生在唇、颊、舌等处, 数目1~5个, 直径不超过5mm;局部疼痛, 溃疡充血, 边缘整齐, 基部不硬, 中央稍凹, 其上覆以灰黄色或淡黄白色纤维素性假膜, 影响进食。

纳入标准: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 溃疡发生时间不超过3天; (3) 年龄在18~65岁之间; (4) 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 (5) 无严重心、肝、肾、肺系统等的严重疾病; (6) 自愿接受观察。凡符合上述6条者, 均可纳入观察病例。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西医复发性口疮诊断的非复发性口疮, 如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感染性口腔、白塞病及其他溃疡者; (2) 意向妊娠或孕妇、哺乳期妇女; (3) 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4) 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疾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5) 24小时内使用镇痛药, 1月内使用抗生素, 3月内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 (6) 就诊时溃疡发作已超过3天; (7) 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 (8) 不能配合研究, 资料不全者。有以上任何一条者, 均应排除。

1.2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口腔科2014年2月至9月收治并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实验组30例, 男性15例, 女性15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64岁。对照组30例, 男性14例, 女性16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63岁。两组性别、年龄、初期疼痛指数 (表1)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 维生素C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1 2 0 2 0 1 7 1, 生产批号:201308034) 一次1片, 复合维生素B片 (天津亚宝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590, 生产批号:201310016) 一次2片, 每日3次;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30095, 生产批号:201306073) 含服, 口服液含漱5min后咽下, 30min内不进食及漱口, 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一次1片, 复合维生素B片一次2片, 每日3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ROU疗效标准:DP分级法。

评价指标:平均溃疡天数 (天) (duration, D) :评价时段各溃疡持续时间和除以溃疡个数。疼痛指数 (分) (pain, P) :采用视觉类比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记录溃疡每天的疼痛分值。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 横线的一端为0, 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 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 表示疼痛的程度。自线条左端至患者标注记号处所构成的线段长度 (单位cm, 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 表示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 即VAS值。患者根据疼痛的感觉程度不同, 在直线的相应尺度做记录。分别取3条线段长度, 分别代表患者治疗后第3、5、7天结束时的疼痛VAS值。

评价指标分级:D1—平均溃疡天数缩短 (t检验, P<0.05) ;D0—平均溃疡天数无改变 (t检验, P>0.05) :P1—疼痛指数减小 (t检验, P<0.05) :P0—疼痛指数无改变 (t检验, P>0.05) 。

评价标准:参考2000年12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显效:D1P1平均溃疡期缩短, 疼痛指数减小。有效:D1P0或D0P1平均溃疡期缩短但疼痛指数无改变, 或平均溃疡期无改变但疼痛指数减小。无效:D0P0平均溃疡期和疼痛指数均无减小。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处理, 计算资料数据以 (±s) 表示, 各组间差异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37<0.05) (表2)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三天溃疡疼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0.05) (表3)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 (P=0.043, P<0.05) (表4) 。试验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停药及不良黏膜着色现象。

3 讨论

口腔溃疡, 是口腔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 通常生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 具有复发性, 其病情迁延, 缠绵难愈。口腔溃疡在中医里属于“口疮”“口疡”“口疳”“口破”等范围。“口疮”之名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其中有记载:“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治口舌生疮诸方”, 《圣济总录》中这样描述道“论曰口舌生疮者, 心脾经蕴热所致也...故令口舌之间, 生疮肿痛。”到明清时期, 口疮别名有口烂, 口破等。明代的《外科正宗》中有关于口破记载:“口破者, 有虚火、实火之分, ...俱禁水漱。”

ROU病因错综复杂, 西医认为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衡、感染、遗传、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2], 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延长间歇期, 减轻疼痛, 促进愈合为主要目标, 采取对症治疗及维生素治疗, 增强体质, 消除病因。而现代中医认识角度不同, 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热毒上攻、阴虚火旺、湿邪侵袭、免疫力低下等[1]。《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3]中将口腔溃疡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包括外感风热, 邪毒感染, 口腔不洁, 口腔破损, 邪毒入侵, 起居不慎和饮食不洁等;内因包括体质原因, 忧思劳役过度等, 多采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祛腐生肌等治疗方法。本实验正是运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从局部和全身两种用药途径对ROU进行治疗, 达到外消炎内调理的联合疗效。

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 治疗疾病方法上有着独到之处, 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认可。本文中所用的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是由蒲地兰、苦地丁、黄芩、板蓝根4味中药提炼而成, 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较明确[4]。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被称为“植物抗生素”, 其主要药理成分为蒲公英甾醇和豆甾醇, 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抗炎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清热解毒[5];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其中含有的苦丁素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 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缓炎性反应[6];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 黄芩甙有抗炎、抗过敏、解热、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7];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 则是因其所含的靛甙、豆甾醇有抗病毒、抗菌作用[8]四药联合,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瘀、利咽止痛以及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免疫力, 使表里之邪透泄而愈[9]。

现代药效学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抗炎作用, 陈玉杰[10]发现蒲公英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 恢复肠黏膜免疫调节机制, 促使溃疡愈合。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蒲公英的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液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11,12]。苦地丁素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 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研究发现其可以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 改善机体抗感染修复能力[13]。黄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 有体外研究显示, 黄芩可以通过减少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反应的进程[14], 同时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的生长繁殖[15]。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菌、调节免疫力的功用。Du等[16]研究发现板蓝根可以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的NO、PEG2及IL-6等的增加, 具有防止炎症扩散的潜力。

四药合用, 能够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治疗各类疮疡肿毒。抗菌消炎, 调节机体免疫及内分泌功能, 改善微循环, 正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药的药理学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蒲地蓝口服液和维生素的联合应用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治疗第三天疼痛明显减轻, 提示这种联合应用具有祛腐消炎、改善血液循环、迅速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实验中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含服, 要求患者在服用前先在患处含漱5min, 直接作用于患处, 有效缓解症状;而后咽下, 调理全身, 配合维生素口服, 可祛湿解毒、收敛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力。

除此之外, ROU的治疗还应以预防为主, 如饭后及时漱口,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作息, 维持口腔洁净, 饮食清淡, 多食水果蔬菜, 避免精神刺激, 保持大便畅通等。

蒲地蓝消炎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 所选患者均为学龄前期儿童, 年龄3岁~7岁, 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3例, 男33例, 女30例;对照组65例, 男34例, 女31例。2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一般治疗给予休息、多饮水, 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10 mg/ (kgd) , 疗程3 d~5 d, 高热者给予解热镇痛剂, 温热敷, 继发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3次, 每次5 m L.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痒、发热等消退情况及副作用, 治疗5 d末判定疗效。治愈: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完全消退;好转: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减轻;未愈: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未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见表1.

χ2=5.56, P<0.05,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2组在治疗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导致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各种细菌和病毒均可引起, 但以病毒多见, 约占90%以上。学龄前期儿童特别是集体机构儿童容易患上感, 这与小儿呼吸频率快, 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 肺活量小,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年人, 小儿呼吸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有关, 上述因素使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1]。过去抗生素在儿童上感中的广泛应用对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广谱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如消化道菌群失调, 可以引起腹泻、便秘等, 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真菌感染。所以儿童上感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儿科医生, 提高儿童上感用药水平,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责无旁贷。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含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蒲公英苦以泄降, 甘以解毒, 寒能清热兼散滞气, 苦地丁苦泄辛散, 寒能解热, 二者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之功效。四药联用,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本文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未发现副作用。在常规抗病毒、解热镇痛剂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此药, 明显缩短了病程, 降低了并发症, 提高了治愈率, 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学龄前期一般类型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65例, 给予休息、多饮水, 三氮唑核苷, 疗程3d~5d, 高热给予解热镇痛剂, 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阿莫西林或红霉素;治疗组63例, 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每日3次, 每次5mL.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6%, 对照组为76.92%,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疗效

参考文献

蒲地蓝消炎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7月本院门诊儿科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入选标准:有发热、厌食、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体格检查, 咽部红肿有疱疹或部分破溃者, 病程2天内, 口腔有疱疹及有并发症者不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3.5个月至8岁, 平均 (3.98±2.39) 岁;对照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年龄4个月至7岁, 平均 (4.12±3.42) 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两组均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 如退热、止呕等。治疗组选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分含蒲公英、地丁、黄芩、板蓝根) 按2mL/kg/d计算, 分3次服用;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 按10mg/kg/d给药, 分3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4天后, 症状消失, 查咽部无疱疹, 红肿消退, 溃疡灶消失为显效;症状完全或部分好转, 咽部体征部分消失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5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4例, 有效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由病毒感染所致,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四种中药成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若及时治疗可避免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 甚至下呼吸道感染, 以减少后期抗生素的运用。这无疑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率, 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在滥用抗生素及耐药菌日益增多的今天, 很多感染性疾病, 特别是病毒性感染疾病早期运用中药制剂进行干预很有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40例, 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加对症治疗, 对照组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 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颗粒。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蒲地蓝,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朱军, 吴宝清, 檀卫平.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2例[J].海峡药学, 2009, 21 (60) :171-172.

[2]缪东幸, 孙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 (5) :32-34.

蒲地蓝消炎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随机采集病历112例, 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 以咽痛或发热为主诉就诊, 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中治疗组54例, 男37例, 女17例, 年龄1~2岁3例, 3~5岁19例, 6~14岁32例。查血常规21人, 其中16人血常规中白细胞值升高, 5人白细胞值正常。对照组58例, 男43例, 女15例, 年龄1~2岁10例, 3~5岁21例, 6~14岁27例。查血常规23人, 其中14人血常规中白细胞值升高, 9人白细胞值正常。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血常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 一盒6支每支10 ml, 1~2岁10 ml/次, 2次/d, 3~5岁10 ml/次, 3次/d6~14岁15 ml/次, 3次/d, 摇匀口服。疗程3 d。

1.3 疗效判断

显效:服药12~48 h内咽痛或发热等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服药48~72 h内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服药72 h以上症状无改善, 或临床症状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下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χ2=26.345,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 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中医称为乳蛾是以咽痛、扁桃体红肿, 甚至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 因咽喉两侧红肿, 形状似乳头或蚕蛾, 故称乳蛾。而咽喉为肺胃所属,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 咽喉首当其冲, 风热外倾, 肺气不宣, 肺经风热循经上犯, 结聚于咽喉而为乳蛾, 或邪毒直接侵袭喉核, 气血壅滞, 脉络受阻, 肌膜受灼, 而致发病。本病若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急性肾炎。长期反复的乳蛾发生亦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 可降低小儿机体免疫力, 影响小儿健康成长。而笔者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后疗效显著。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成分为蒲地蓝、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四药均以清热解毒为主, 其中蒲公英, 性寒味甘苦, 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苦地丁, 性寒味苦辛, 归心、脾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板蓝根, 性寒味苦,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黄芩, 性寒味苦, 归肺脾经, 清热解毒, 燥湿泻火。四药配伍, 清热解毒, 抗炎消肿作用显著。经笔者此次临床观察, 发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方面, 对改善咽痛、发热等症状及抗炎疗效显著。且本药系纯中药制剂, 安全性高, 故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蒲地蓝消炎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1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来我院门诊治疗, 治疗时处于发病初期, 表征为急性发热, 伴有咽痛、流涎等现象, 在咽、颊、硬腭等常见病变部位存在疱疹。治疗时随机选择两种常用的对症药物, 81例每日服用3次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第一组, 79例每日服用3次利巴韦林颗粒为第二组。分组后无差异性资料:第一组33例女, 48例男, 8例 (10.1%) <1周岁, 63例 (77.8%) >1周岁、<5周岁, 10例 (12.1%) >5周岁、<7周岁;第二组30例女, 49例男, 7例 (8.9%) <1周岁, 58例 (73.4%) >1周岁、<5周岁, 14例 (17.7%) >5周岁、<7周岁。

1.2 方法

第一组每日服用3次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江苏济川) , 小于5周岁每千克5 ml (0.5支) /次;大于5周岁每千克10 ml (1支) /次。第二组每日服用3次利巴韦林颗粒 (四川百利) , 每千克15 mg/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 观察两药的退热作用和溃疡修复效果, 对比治愈百分数和好转百分数以分析有效性。

1.3 效果评价

疱疹全部结痂、无发热现象为治愈, 多数疱疹结痂、温度降低为好转;少量疱疹结痂、存在发热现象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治愈百分数和好转百分数, 秩和检验退热作用和溃疡修复效果, 分析软件为SPSS 13.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退热作用和溃疡修复效果比较

第一组的退热作用较第二组理想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的溃疡修复效果较第二组理想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 (n1为第一组中出现症状例数, n2为第二组中出现症状例数)

2.2 治愈百分数和好转百分数比较

第一组的治愈百分数和好转百分数较第二组高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药物不适

第一组无药物不适, 第二组2例患儿食欲不振, 1例出现皮疹, 2例伴有恶心、呕吐, 出现药物不适的病例占6.3%。

3 讨论

可引发患儿产生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 患儿多发病于夏秋季节, 主要集中于1~4岁, 由于病症特点为自限性所以无相关后遗症。临床治疗手段为对症用药, 目前常应用的药物为利巴韦林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利巴韦林具有抗病毒作用, 属于核苷类药物, 为广谱合成制剂, 可抑制多种病毒, 其中不仅包括核苷酸为DNA的病毒, 也包括核苷酸为RNA的病毒, 不过尚无实验证实此药对柯萨奇病毒等的作用, 因此治疗机理还未明确提出。该药的治疗作用一般, 本文中第二组58.2%温度降至正常, 35.5%略有下降, 6.3%无变化;42.4%溃疡完全修复, 45.5%部分修复, 12.1%无变化;治愈百分数为36.7%, 好转百分数为48.1%。此药伴有多种药物不适, 如头痛、皮疹、消化系统异常反应等。本文第二组2例患儿食欲不振, 1例出现皮疹, 2例伴有恶心、呕吐, 出现药物不适的病例占6.3%。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属于一种纯中药提取液[4], 原材料中有祛火除湿的黄芩、凉血散热的板蓝根、活血消炎的苦地丁和消肿解毒的蒲公英, 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 且清热效果理想, 泄表邪[5]、消淤肿、散湿热, 可根治病症。大量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2], 蒲公英中的有效成分谷甾醇等甾醇类物质可发挥抗炎杀菌、抑制病毒的功效;而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豆甾醇等物质也可发挥杀菌、抑制病毒的功效;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可发挥抗过敏、消炎散热的功效;苦地丁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可发挥消炎杀菌、止痛的功效。因此,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抗病毒作用明显, 且能够快速退热、修复溃疡。本文第一组76.5%温度降至正常, 23.5%略有下降;66.2%溃疡完全修复, 33.8%部分修复;治愈百分数为50.6%, 好转百分数为49.4%。分析数据证实, 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高效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新国, 孙丰.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9) :71-73.

[2]Kung CM, Huang LM, Lee CN.Differences in replication capacity between enterovirus71isolat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encephalitis and thos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herpangina in Taiwan.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9, 1 (5) :107-111.

[3]陆红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8) :64-66.

[4]温春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1) :55-57.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