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物理问答题(精选12篇)
广州中考物理问答题 第1篇
问 答 题
1.问题: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⑴ 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实现它主要功能的部件是什么?
⑵ 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吹电风扇的时候,会感觉到凉爽。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⑴ 电风扇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1分)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电动机。(1分)
⑵ 吹风扇是加快了身体表面的空气的流速(1分),使身体的体液蒸发加快(1分),而蒸发有至冷作用,所以让人感到凉快(1分)。
2.问题 月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7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么形成的?(3分)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温度非常高,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涂料是怎样起降温作用的?(2分)
答案:(1)这些“白气”是水池中的水吸热汽化成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周围低温的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的“小水珠”--------3分
(2)特殊涂料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并汽化,从返回舱表面吸收大量的热,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
问题3.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远处,钢铁制造的轮船正在海面上航行着;海鸥在天空中飞翔„„好美的景色啊!
在玩耍的过程中,小明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释:(1)为什么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2)实心的铁块总是下沉到水底,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海面?
答案:(1)因为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在相同光照下(或吸收相同热量)时,沙子的温度升得比水高。所以沙子很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2)实心铁块的密度比水大,而轮船的平均密度比水小,所以铁块在水中下沉,而轮船却能漂浮中水面上。(或实心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小,所以下沉;而轮船排开海水的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本身的重力,所以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问题4。(1)列举出两种可再生能源。
(2)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下滑过程中为什么臀部觉得发热?
答案.答:(1)电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1分)
(2)重力势能减少(1分), 动能不变。(1分)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1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分)
问题4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第39题图)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和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
问题:(1)液体蒸发(1分)吸热(1分)具有致冷作用(1分);(2)光线强弱(1分)、温度高低等(1分);
问题5。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答:(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黑板、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黑板、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2)可以关闭门窗、开空调抽湿、(不能打开门窗。合理即可)
问题6.(1)(3分)在一个大口玻璃瓶内放入一些水,然后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的同时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2分)在高山上为什么很难将饭煮熟? 答:(1)答:向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越来越多,当瓶内气体推动塞子向外做功时,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2)答:因为高度越高气压越小,而且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减小而降低,当水的沸点降低了饭就很难煮熟。
问题.人们在夏天经常通过吃冰棍解暑,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请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有时还会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什么将饮料“吸”入口中的? 答:吃冰棍解暑,是因冰棍在熔化 过程中
吸
收人体的热量;(2分)
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
到 冷 的冰棍发生
液化
形成小水珠。.......(2分)
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
大气压
将饮料“吸”入口中的.(1分)...(本题学生答案中能够说出几个加点的关键词,意思表达基本清晰就可以得分)
问题7..小明用不锈钢锅装了一锅水.用天然气烧水时,小明发现:烧水之初,锅的外壁附有大量的小液滴(经检测,液滴是小水珠).请根据此情景回答:(1)天然气属于什么能源?
(2)在烧水之初,为什么锅的外壁会出现小水珠。答案:(1)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或:化石能源/或:一次能源;(2)燃烧放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到锅时遇冷放热,所以液化成小水珠
问题8:如图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
去,看见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请你用能量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答案: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外力对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2分),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内能增
.....大,温度升高(2分),当空气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时,使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1分).答案:(1)陈锋同学的设想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答:骑车向U型路面底部运动过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底部往上运动过程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分)
(2)陈锋同学的设想在现实中可以实现吗? 为什么?(请根据有关物理知识说明)答:不可以(1分)
因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和车与路面摩擦力的作用,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不能上升到U型路的顶部。(2分)
问题9。秋竹同学经常陪妈妈一起做饭,她观察到妈妈在炖汤时,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煮食物时,火越大(或越旺)就能越快将食物烧开,(1分)此时汤(食物、水)处于沸腾状态,(1分)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1分)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和使食物煮熟得快,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1分)。所以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1分)。(说明:..
请抓加点的关键词给分)
广州中考物理问答题 第2篇
选择题对考查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准确性有较强的监别作用,也便于评卷适于标准化的考试,在中考试卷占着相当的比例(约24%)。几个选择题对学生选答有迷惑,干扰作用,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类题解答不,常因考虑不周而致错,所以要答选择题除了平时对物理概念掌握清楚牢固外,还要懂得在选答时应用选择性推理的方法来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
总之,对于选择题应注意审题,平时在学习中要养成对一个问题多进行反思,都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对其批驳得全面,深刻,才能对所学知识全面掌握和透彻理解。
二、填空题
填空题是物理命题考试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在去年中考试卷中约占24%,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填空题
这类填空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它可以根据自己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熟记程度直接填题。
2、推理填空题
这类填空题比直接填空题难。它必须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经过分析,判断才能填题。
3、计算填空
这类填空题在这几年中考试卷中,在填空题出现都比较容易。
4、用图题
填空题覆盖面广,它涉及物理知识的各个领域,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懂得归纳二年来所学物理基本知识,规律使之系统化,(这在老师的帮助下),平时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备考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中考上考出较的成绩。
三、简答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简答题要求学生进行对物理问题的全面表述少了,本题题目主要来源于考生身边较为熟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相关问题。让学生从学物理的角度对物理现象或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此类题目往往较为简单,考生不要放弃。题目中用到的知识一定是平时已学过的知识,平时多留意我们身边的一些物理问题,多思考。
四、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在整张试卷中占的比例是最重的之一,考生应该给于足够的重视。主要考查实验内容和实验探究能力,其题目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课本中有过的物理实验。都是老师们上课或复习时实过或探究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特别是课本的实验应重新进行详细的复习。丢开课本进行复习是极不明智的。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中出现进的每个实验以及实验的各个细节。
五、计算题
中考物理简答题常见题型的分析 第3篇
一、理解型
例1 通常在煮饺子时, 先将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 饺子将沉在锅底, 这是为什么?待水再沸腾后, 饺子逐一浮出水面, 这又是为什么?煮一会儿后, 往往需要向锅中加少许凉水, 这又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刚包好的饺子的重力大于它所受的浮力, 所以会下沉至锅底;饺子在锅中煮时, 不断吸热, 体积不断膨胀, 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 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所以会浮出水面;加入少许的凉水的目的是吸收沸水的热量, 降低沸水的温度, 达到止沸的目的。
理解型简答题往往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材中的结论或某种观念进行理解, 并应用相关物理知识和规律予以分析说明。
二、比较型
例2 小刚放学回家的路上, 脚被石块绊了一下, 身子向前跌倒如图1。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 身子向后摔倒如图 2。对这两种情景,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给以合理的解释。
分析与简答:图1、图2的共同点都是惯性现象造成的;运动状态前后都发生了改变;不同点:图1是人在向前走时, 不小心脚绊到石块, 而保持静止, 人身体的重心在腰部, 由于惯性仍然向前, 因此人要向前倒。图2是人在向前走时, 不小心踩在西瓜皮上, 摩擦力大大减小, 脚的速度突然加快, 因此脚快速向前滑而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向后倒。
比较型简答题是要求说明几个物理现象或物理概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三、辨析型
例3 小口瓶里盛满了水, 为了快点把瓶中的水倒出来, 有人索性将瓶子竖直倒立, 这种做法水能否倒得更快些, 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不能。适得其反, 水反而流得更慢, 甚至一点也流不出。因为瓶口较小, 当瓶子竖直倒立时, 开始将少量水倒出, 这时瓶里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其气压减小、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大气压就把瓶口的水封住。所以把瓶子倒立, 瓶里的水不能很快倒出。如果水从瓶口一侧漏出, 让空气顺着瓶口流入, 使瓶内外的空气压强相等, 这样小瓶里的水就能较快倒出。
辨析型简答题是应用物理知识或原理去根据现象进行结论或说法的判断。
四、信息型
例4 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 由于与大气层发生剧烈的摩擦, 会使流星燃烧发光。小明问老师:“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火箭时, 火箭同样也与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 为什么没有燃烧发光?”老师解释说“科学家们一方面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 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一层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 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的作用。”请回答涂这层特殊材料为什么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
分析与解答:火箭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 这些热使火箭头部的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 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热, 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因此不会被烧毁。
例5 如图3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 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知识。
分析与解答:曹冲巧妙地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大象和船是漂浮在水面上, 大象和船的总重等于二者所受的浮力也等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当把大象赶下船, 把石块运上船时, 吃水线和上者一样时仍然漂浮在水面, 大象和船的总重等于二者的浮力也等于排开水的重, 因此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块的重。
概述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类型及解法 第4篇
【关键词】中考物理 简答题 类型 解法
中考物理简答题,分值比例有加大的趋势,而从阅卷情况看,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一般而言,答题流程是:在理解题目过程的基础上,针对题意的具体考查内容,合理选择相应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到位和简练的回答。可大体将简答题分为五类,具体如下:
一、简单说理
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解法是:参照物理过程的先后次序,结合题目中的具体对象,简述物理相关理论框架要点。
例1:剪一条细而长的纸条,用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紧贴在嘴巴的下面,然后沿着纸条的上方猛吹一口长气,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现象:纸条向上运动。原因:吹气时纸条上方的气体流速大于下方的气体流速,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下方气体的压强大,所以纸条受到向上压强差和压力差,向上的压力差推动纸条向上运动。
解题的注意事项是:首先,不要把简单说理题当作论述题,作详尽的叙述;也不要把其当作填空题,简单的一个词就是答案。其次,根据题意的核心包含几个物理知识点,来确定答案的要点,有针对性的回答。再次,为了把理由说得清楚流畅,应恰当地结合理论与题意中的对象,构成通顺连续的句子。
二、对比区分
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似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解法是:回忆概念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对比区分。
例2:请写出汽化方式中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要求液体温度必须达到沸点;蒸发是缓慢的,沸腾是剧烈的;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相同点是:都是液态变成气态,过程中都要吸热。
解题的注意事项是:从不同角度(即定义、特征等内涵外延各方面)进行对比,说明异同点。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做这样的对比,并时常复习巩固。
三、物理理论辨析
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结论、观点的辨析能力。解法是:运用物理理论,判断题目中的论点、论证及结论正确与否,并结合理论进行表达。
例3:小张同学由关系式P=U2/R,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而小钱同学从关系式P=I2R,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请你分析,他们哪个的认识是正确的?理由是?
答:两人的说法都是片面的。说明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时,使用关系式P=U2/R,但其前提条件是电压U相同;而说明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时,使用关系式P=I2R,但其前提条件是电流I相同;由于两者不可能同时相同,因此两人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解题的注意事项是:理清给出材料的目的和对应的过程各是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这其中有哪些是违背物理理论的,确定答题要点。首先回答题目要求的判断,而后依次罗列论点、论据和结论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四、生活经验辨析
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习惯、俗语、谚语等说法进行辨析的能力。解法是: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知识板块,明确相关的知识点,对应进行问题解答。
例4:日常生活中,常有这两种做法:刚倒在杯子里的开水很烫,人们习惯先吹几下再喝;冬天写作业时手冷,同学们习惯不时地搓搓手再写。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做法的道理?
答:吹气使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降低。冬天搓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题的注意事项是:需要逐字逐句细心审题,找准题目属于力热声光电五大板块的哪一块,涉及的知识点是哪些,题目立论的生产生活依据背景是什么。
五、综合辨析
这种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解法是:理解题意,挖掘题中文字隐含的条件,全面判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按照题目的过程依次进行理论分析,简练表达。
例5: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答:因为冰水的温度比鱼的温度高,当两者在一起时,鱼会从冰水吸热,使鱼的温度上升,达到解冻效果,而外面冰水放热凝固使冰层厚度加厚。
解题的注意事项是:理清题意,明确所提问题的核心要求,把握题中的物理过程及隐含条件所对应的物理规律,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针对性回答。
总之,对于中考物理的简答题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分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要求,得到更高的分数回报。
中考物理问答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第5篇
一个完整的问答题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理论依据、正确结论,有上述几部分基本就可以得到满分。
以某市中考题为例:
小磊同学是班里的“大力士”,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公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担心大石头会妨碍车辆正常通行,于是他决定把石头推到路边,但是他费了很大 的力,累得满头大汗,石头却一点没动,他的同学小颖恰好路过,看到此情景说“你的行为很值的赞赏,但是你对石头并没有做功。”你认为小磊同学对石头做功了 吗?为什么?
有不少考生答案是没有做功,因为石头没有移动距离,最多可得一半分,因为他没有把理论依据说出来。
正确答案是:
(1)小磊对石头没有做功(结论)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理论依据)
(3)小磊对石头用了力,但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小磊没有对石头做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再举一个中考问答题为例:
用久的灯泡壁发黑,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时,亮度比原来的要暗一些,为什么?
有的考生就一句话,先升华后凝华。这只能给1分,正确的答案是:通电的灯丝在高温下由固态钨升华为气态的钨灯丝会变细,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壁,产生凝华现象,形成固态的钨,所以灯泡壁变黑了。
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第6篇
要领:
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把完整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不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由点到线,做单元总结(考生们可以参考《广州初中总复习》--考点梳理,这里面有很详细整理好的各单元框架结构图)由线成网,要搞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复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可以纵向总结(如以效率为线索,把杠杆效率、滑轮效率、斜面效率、热机效率、炉子效率、电动机效率等知识点,加以归纳,找出共性。),也可横向总结(如明确物理量的概念,定理、原理、规律的内容,物理表达式,物理量单位及换算,把这些内容形成清晰的条目,汇总在一起)经常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经常梳理知识框架,久而久之,我们所学知识就会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中考物理简答题 第7篇
答:肥皂泡刚吹出时,其内部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随后肥皂泡内的气体温度下降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重力在上升一会后就会下降。
2、学校宿舍走廊的路灯容易损坏,经常被更换,电工小段在原来的位置接入两盏与原来一样的白炽灯,同学们发现很长时间都没有坏,而这两盏灯比原来用一盏时还要暗,由此:
(1)同学们猜想了这两盏等的链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2)电工小段这样做能否省电?理由是?
答:若两灯是并联,两灯都正常工作,亮度都和原来的一盏灯相同,此时两盏灯同时发光比原来一盏灯还暗,说明两盏灯的总功率比原来一盏灯的功率还要小,即每盏灯是串联的。根据:P=U2/R可以知道,U一定时,R增大,P减小,这样做可以省电的。
3、夏天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往往会随梳子飘起,为什么?且头发越梳越蓬松又是为什么?
答:夏天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使梳子和头发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又因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4、密封性较好的热水瓶,长时间放置瓶塞为什么难拔?
答:当热水瓶中热水不满而塞紧瓶塞时,刚开始瓶的内外气体压强相近,若密闭程度好(若漏气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过一段时间,由于热量散失瓶中热水温度逐渐下降,瓶内的气体温度随之下降。一部分水蒸气也液化而返回水中。此时瓶内气体压强减少,这样瓶外大气压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由于外界大气压力将瓶塞往里推,使瓶塞盖得紧紧的,另外,增大了与瓶内壁间的摩擦力,所以拔起来感到很吃力,甚至一时取不出。
5、为什么在电影院内看到的光柱那么清晰?
答:电影院内烟尘较多,光射到烟尘上发生漫反射,射入眼中的光线较多,而光柱周围较暗,没有光射入眼睛。故看起来比较清晰。
6、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门会使房间的温度降下来吗?
答:不能。因为电冰箱的制冷机工作后,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此同时,冰箱内部的冷凝器温度升高,将热量传给空气,室内空气的热量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降低。反而,电动机工作时,会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室内温度会有少许升高。
7、体温计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答:(1)液体的热胀冷缩。
(2)水银的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
(3)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用力甩,利用了惯性。
8、打气筒打起一段时间为什么筒壁会发热?
答:用力打气时,人会通过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另外活塞上下移动时,还会与筒壁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此往复一段时间,故筒壁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9、当窗外有风吹过时,看到身边开着的窗户旁的窗帘总是飘向窗户,请你解释他看到的现象。
答:当窗外有风吹过时,窗外空气流速大。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室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了向外的压强差,就产生了向外的压力差,所以窗帘飘向窗外。
10、杀虫喷雾用一段时间器身会变凉,为什么?
答:当用力按下按钮时,罐口处气压降低,罐内液体迅速汽化喷射出来,由于汽化吸热,罐内液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会减低,因此一段时间后会变凉。
中考物理信息题的特点和答题策略 第8篇
一、试题特点
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信息题都呈现出以下共性特点: (1) 呈现方式多样性:以文字、坐标、表格、图示和图片等方式呈现; (2) 内容特征真实性:从高科技、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等方面取材; (3) 解答要求的基础性和能力性:试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即题目看似新颖高深, 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 条件的联系性和隐蔽性:读题时信息多余形成干扰, 求解时条件隐含在题设中, 出现“条件不足”。
二、答题策略
(一) 文字类信息题的答题策略
1.读题, 获取信息。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信息不仅来自题干, 还来自小题;既有表露的又有隐含的信息, 需要仔细分析。先读要解答的问题再读题干,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
2.审题, 明确题意。明确题意就是弄清题中告诉什么条件, 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3.锁定知识。锁定知识就是圈定知识范围, 从而确定思考的范围和途径, 避免盲目思考。
4.迁移穿线。即联系已知和未知, 用比较、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挖掘知识隐含, 呈现知识原形, 在已知和未知间建立起精当的联系。
5.组织答题。要求做到切题准确, 用词科学;答案全面, 言简意赅。避免繁而不准, 答非所问。
例1请仔细阅读下文, 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 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 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 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 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 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 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 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 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 “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 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______的特点。
(2) 纳米陶瓷刀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被磁化。它的耐磨性好, 是因为它的______高。
(3) 图1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_ (填字母) 。
解题思路:读题、审题, 抓住题眼:不被烧毁, 耐高温。无磁性, 耐磨硬度高, 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锁定知识、迁移穿线: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说明在相同时间内的磨损程度比金属刀低。
参考答案: (1) 耐高温; (2) 不能, 硬度; (3) c。
(二) 图表类信息题的答题策略
1.坐标类
第一, 理解纵、横坐标中物理量的含义, 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 再结合旧知识, 建立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2图2是关于电阻A、B的I-U图象。由图可知, 电阻值较大的电阻是______Ω。若将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则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A, 此时电路总电阻值是______Ω。
解题思路: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 (并联在2V电源上) , 电阻值大小比较、求干路电流、并联总电阻;分析图象坐标:横坐标电压, 纵坐标电流;知识的联系与迁移:物理方法的使用控制变量法, 物理规律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物理量间的关系R=U/I。
参考答案:当A、B的电流不变时, B两端的电压大, 所以最大电阻是B, R=U/I=1V/0.1A=10Ω;当干路电压等于2V时, 干路电流I=0.2A+0.4A=0.6A;此时总电阻
第二, 找出关键的数, 即重要的点 (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及各点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3图3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参考答案:选择A。
第三, 把握图象本质特征, 揭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 纵坐标是因变量。坐标上的曲线可能是“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产生影响”, 也可能是“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不产生影响”。
例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4所示, 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答案:甲;丙;乙。
2.表格类
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 (包括单位、说明) ;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 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 简单明了, 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 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 弄清表格告诉什么, 题目要回答什么。
怎样解答物理问答题 第9篇
首先,同学们要牢固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熟悉巳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关键的文字要咬文嚼字地逐个加以理解,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特别是有因果关系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注重“果”的前提要有“因”的条件。 平时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质;要养成爱观察、爱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答题要领和步骤。初中物理问答题一般可以按下列三个步骤去解答:
一是审题。审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连题目说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解答。第二个任务是要搞清楚题目要解决的是个什么问题。如果这一点不明确,怎么能着手进行解答呢?即使勉强答了,不是答非所问,就是不着边际地瞎扯一通。
二是找关系,抓关键。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找准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题目要求的结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所用到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等物理知识。找到了这一关系,也就找到了解答这个问答的关键。
三是抓论点,作答案。一般来说,用物理概念或规律去说明一个问题,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或分几步去逐层剖析,这就要抓几个主要论点。做到论点突出、明确,论据充分、详细,论述层次清楚,合乎因果逻辑,文字简炼,用词得当,答案完整。
下面举例说明解问答题的一般思路。
一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给出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找出已知条件和要回答的物理问题。
例题: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的时候,船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为什么?
解答方法:题中表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是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经分析,找出的已知条件是同一物体,漂浮在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船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
二要找出理论根据,就是抓住已知条件与要回答的问题之间存在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的联系,确定解答的依据。在上例中,可清楚地知道,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是F浮=G,二力平衡.
三要做推理表述,根据物理现象和过程,从已知条件出发,充分揭示理论根据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条理进行推理表述.如,由于船在行驶中自重不变,又由于它是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F浮=G,二力平衡,可得ρ河gV排1=G=ρ海gV排2,即ρ河V排 1=ρ海V排2,因为ρ河<ρ海,所以V排1>V排2。当船从河里驶向海里的时候,要上浮一些。
四要复查答案,解答完毕后再复查自己的推理表达是否正确,有无片面之处,语言是否做到精炼,条理是否清晰,这样做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解答规律的规范化和技巧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第10篇
一、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
二、探究型实验题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三、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中考物理的答题技巧 第11篇
先易后难
①做物理试题时,先从简单容易的题目开始做,简单的题做好可以增添你的自信心。也可以给后面的难题和大题留有充足的做题时间。
②一般中考填空题一个空2分,一般都可以答对。遇到稍难的填空题,不会做或者思路模糊,果断跳过。
③难题或者大题在思考了5分钟后,还是没有思路或者思路模糊,果断跳过
先大后小
①不能理解为先做大题后做小题,答题速度太慢或整体试卷难度大时,要先挑分值高难度小的大题,再做那些分值小的题。
②值得注意的,一些难度小的大题,往往得分是按照步骤来得分的,你最好能够把你想到的所有公式定理或思路写在卷纸上,批卷老师可能会给你几分。
宁少勿多
这类原则适合多项选择题,一般的判分原则是,选错一个算全错。你很确定的就选,不确定就不要选。
物理学习中的小窍门
(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三)多阅读教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题能力,教材的阅读就显得至为重要。我们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走。通过课前阅读,我们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课后,我们要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巩固和复习。按照这三个步骤,物理的学习将不再困难。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靠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会被忘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应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在学习初中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和自己的特点,稳打稳扎。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综上所述,学习物理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要勇于吃苦。希望同学们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考试技巧
1、发卷后,先大概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2、保持自信。因为试题的难易程度在同学面前是一样的,告诉自己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特别容易和特别难的题目,做到“我难人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正确心态。
3、注意做题要先易后难,前面的题目不一定简单,不要在过难的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可在不会做的题上做好标记,以备检查。
4、认真审题,用铅笔画出关键句子与字眼,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尽力借助物理示意图。试卷中若遇到你似曾相似的题目时,先问问自己这题和以前自己做的一样吗?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还要注意卷面上的不经意丢分,如填空题中注意指导语,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填数字答案还应注意带单位;选择题要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作图中要注意审题,掌握做题分寸,无关的不能多画,相关内容不能漏画,虚线实线不能混淆,该垂直的不能倾斜;解答计算题时,书写一定要规范,例如运用物理公式解题,如果每个公式都带了单位,那全部就要带单位。如果前面的数字没有带单位,在最后的结果也一定要带上单位,并保留草稿纸上的运算记录,仔细检查,避免计算错误。 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疏忽而失分。
5、做完一遍后注意查漏补缺,找找自己有没有漏题,特别是题目特别长的和短的。认真检查会有新的发现与灵感。
6、遇到开放性的题目,多读题,运用物理语言,注意细节,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表达。就一定要用物理的规范语言“什么什么一定”来体现。解答时,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一定要注意使用物理术语,例如浮力、合力、压强、动能等,切忌使用一些日常生活用语。虽然你理解了,但是无法得分。
7.遇到图象问题,看清横轴,数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表题,看清表格中的意义,特别要注意单位。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遇到图片问题,不要扫一眼即可,这样容易想当然。
物理冲刺中考简答题 第12篇
一、比热容
1.为什么热机用水做冷却剂?
根据Q=cm△t可知,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他等质量的液体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这样可以将热机内部的热导出来。
2.为什么暖气中用水做工作物质?
根据Q=cm△t可知,因为水的比热较大,与其他等质量的液体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所以暖气中用水做工作物质。
3.早春农民育秧为什么晚上向秧田灌满水,白天又将水放出?
根据Q=cm△t可知,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傍晚给秧田灌满水后,向空中散发同样多的热量,水温下降量比裸露的地面小得多,从而可使低温下降量减小。白天把水放掉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地温升的块,对秧苗有利。4.我国西北沙漠流传一句话:“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试解释原因。
根据Q=cm△t 可知,早晨和晚上,在放出相同的热量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少,所以温度降低的大,需要穿皮袄,围火炉;重物,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少,所以温度升高的大,需要穿纱。
二、物态变化
1.要想是湿衣服尽快变干,通常采取哪些措施?说出其中的道理。
展开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的通风情况有关,展开可以增加蒸发的表面积,放在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在通风的地方,可以使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这样水分蒸发加快。
2.吐鲁番的坎儿井为什么能减少输水工程中水的蒸发?
坎儿井的暗渠位于地下,接受光照较少,温度较低;与空气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少蒸发的表面积;并且上方的空气流动较慢,所以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3.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开空调也有同样的感觉,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夏天,打开风扇,增加了身体表面的通风情况,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了更多热量,使人体温降低,因此感到凉爽,(室温并没有降低)。而空调吹出的冷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室内的温度降低,因此感到凉爽。4.为什么用纸盒烧水,水沸腾了而纸盒却未被烧着?
因为水沸腾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使纸盒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未被点燃。5.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夏天为什么看不到?
冬天,我们看到“白气”是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浮在空中。由于夏天的温度较高,呼出的水蒸气不能遇冷发生液化现象。6.为什么被等质量的100摄氏度水池中的水汽化的水蒸气烫伤比100摄氏度的水烫伤严重?
因为100度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还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被100度的水蒸气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严重。
7.夏天,吃冰棍时,为什么冰棍周围冒“白气”?
因为冰棍温度较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液化成小水滴
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露是怎样形成的?
夜间,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草,石头等,液化形成水珠附在上面形成露水。9.为什么水烧开了,壶嘴处看不到“白气”?
因为壶嘴处温度较高,热的水蒸汽不易放热液化,而离壶嘴远一点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浮在空中。
10.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怎么回事?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于零摄氏度的玻璃在内表面凝华成冰便是我们看到的冰花。11.有一种粘木料的胶,要熬成液态才能用,熬胶的温度不得超过100度,否则就会变焦失去
粘性,说出熬胶的办法。
可采用水浴法,即将胶放在瓷碗中,再将碗放在沸水中加热。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水沸腾工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碗内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变焦。12.舞台上出现的雾气是怎么回事?
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雾气。13.牙医给病人看病时,先将小镜子放在火上烤一烤,再放在口腔中,为什么?
将小镜子放在火上烤一烤,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小镜子上影响观察。14.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因为下雪是凝华的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不感到冷;而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气温降低而感到冷。15.发射火箭时,为什么在其下方建一个大水池?我们看到的庞大的“白气团”原因是什么?
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温火焰使水池中的水汽化吸收很多热量,防止发射架因为温度过高而熔化。“白气团”是水池中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16.对手哈气和吹气是感觉有何不同?请解释。
对手哈气感到暖和,对手吹气感到凉。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温度升高。同时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手感到暖和。对手吹气,使手上的汗液蒸发加快,吸收较多的热量,使手感到凉。
17.如何用湿手判断风向?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将手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方在空中,那边感到凉,说明峰是从哪个方向吹过来。(1)水蒸发吸热。(2)通风情况越好,蒸发越快。
18.夏天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怎么变?为什么?
不变,因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吸收热量,冰融化成水,但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只有冰全部融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温度才会升高。
三、电学
1.为什么灯丝断了以后搭接起来会更亮?
根据P=U2/R,灯丝断了搭接起来以后长度会变小,电阻变小,电压不变,实际功率变大,所以会更亮。
2.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亮度会变暗?
因为钨丝放生了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根据P=U2/R,实际公路边笑,所以变暗。3.为什么开灯时灯丝容易烧断?
因为开灯瞬间,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大。
4.当电炉工作室,为什么与其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因为导线的电阻较小,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产生的热量比电炉少的多,因此不怎么热。5.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如何判断哪个是额定功率较大的?(1)观察灯丝的粗细,灯丝较粗的是额定功率较大的。(R=U2/P)(2)分别将两个灯泡接入照明电路,较亮的是额定功率较大的。P=U
2/R(3)将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较暗的是额定功率较大的。P=I2R
四、磁学
1.如何判断一条形磁铁的磁极?
(1)用一磁铁的N极靠近未知磁极的磁铁的一端,如果吸引则这一端为S极,另一端为N极。
(2)用一根细线拴在条形磁铁的中间,将其悬挂起来,让其在水平面内转动,停下来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
2.如何判断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
(1)用钢棒靠近铁块,如果吸引,则有磁性;如果不吸引就没有磁性。
(2)用一根细线拴在钢棒中间,将其悬挂起来,让其在水平面内转动几次,停下来如果总是指南北的,说明有磁性,否则没有。
(3)用一磁铁的N极分别靠近钢棒的两端。如果有排斥现象说明钢棒有磁性。如果都吸引说明钢棒没有磁性。
五、热和能
1.为什么将一张牛皮纸撕开比较容易,而将它拉断不容易?
将牛皮纸撕开是,只克服撕开处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吸引力小,所以容易。而将纸拉断,克服的是整张纸面的分子之间的引力,这个力较大,所以不容易。2.用打气筒打气为什么筒壁发热?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然后传热给筒壁;同时,活塞与筒壁摩擦做功使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筒壁温度升高。3.太空中的流星,在飞落地球的大气层时,为什么要发光发热?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在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至燃点,因而会燃烧发光。
六、情景假设判断题:
1.没有电流的磁效应,会出现什么变化?
电铃不能工作;电话听不到声音;喇叭不响;电磁起重机不能吸引钢铁;磁悬浮列车无法行驶;电磁选矿机不能选矿;电流表无法测量电流。。。。
2.如果导体没有电阻,会出现什么变化?
电热毯,电饭煲,电熨斗,电烙铁等多有的电热器不能加热;白炽灯不亮,不必采用高压输电(电线上没有损耗);电动机效率很高(不会发热)。
A层同学补充(C层同学不用背):
1.为什么小鸟站在高压线上安然无恙?
因为鸟儿站在高压线上,既不与大地接触,又不触及另外的高压线,没有构成回路,不会发生“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再者鸟儿两爪间的距离很小,两爪间的电压很低,即使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身体,对鸟儿也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鸟儿站在高压线上平安无事。
2.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
根据P=UI,在输出功率一定时,提高输出电压可以减少电路的电流,根据P2损=IR,可以减少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耗,因此采用高压输电。
3.为什么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灯却不怎么亮?
因为用电高峰时,接入电路的用电器较多,功率很大,干路的电流较大,输电线分得的电压变大,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因此灯不怎么亮。物理方法篇:
1.控制变量法:
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研究焦耳定律实验;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欧姆定律实验;研究影响物体吸热多少因素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实验;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2.转化法:
奥斯特实验(磁场看不到,通过小磁针发生偏转,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扩散实验(分子涌动我们是看不到,但通过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