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圣诞节日记范文(精选6篇)
过圣诞节日记 第1篇
12月24日,平安夜。从伯利恒到纽约,从伦敦到澳洲,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只有一个人最忙了,郡就是圣诞老人。
因为明天是圣诞节,他要趁着夜色给人们送一份礼物!今年圣诞老人有了灵感上帝最近也很忙,以致顾不上洗头,老掉头皮屑,于是圣诞老人轻轻一吹,把它变成了雪花。雪花长了翅膀,带着圣诞老人的祝福飞呀飞!圣诞节一哻。,当人们打开房门,满山遍野都是圣诞老人的礼物——雪花。孩子们欢笑,青年人惊喜,老人们昂着头,迎雪锻炼。暖冬“宣告结束,肆虐的流感做最后垂死的挣扎······圣诞老人看着欢天喜地的人们,满意地笑了。
雪花在天空中嬉戏、碰撞、拉钩,不一会儿,就成了六棱形的样子,飞舞着轻悄悄地飘落下来。你瞧,有时它们可真淘气飞到公路上的,想和司机叔叔摔摔跤飞到小池上的,想和鱼儿隔着冰说说话打开窗户,它也想进去扮扮强盗,哪知屋里的温度真让它受不了,还没着地,吐吐舌头不见了踪影。
小孩子们比雪更顽皮一伸舌头,就尝到了雪的味道凉凉的,冰冰的,不苦也不涩。有的想伸手接住雪花仔细瞧瞧,可是雪花不领情,转眼消失了。最爱玩打雪仗的是男孩子,他们做了许多雪”炮弹。,等着迎接“敌人。女孩子们最喜欢玩堆雪人了,她们先用一个小雪球滚啊滚,做成一个大雪球,用它当作叫人的身子,再拿一个小雪球当作头,加黑豆眼睛、胡萝卜鼻子、红枣嘴巴,身上插一把大笤帚,一个可爱的雪人就做成了!
再看看广场上的宠物狗们更是对雪喜欢得不得了。一见雪,狗们就躺在”雪(草)坪。里打滚,对主人撒欢。特别是都只穿着“红配绿”小狗衣的"京巴儿。,在雪地里一个劲儿地打滚。它张开郚细细的小腿,四脚朝天,然后一骨碌地爬起来,瞅瞅四周,似乎在对路人撒娇。它不停地跑,可不一会儿,脚一打滑就摔倒了,顺势又打了个漂亮的滚,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我想,如果圣诞老人看见这情景,也会开心地发笑·····。
过圣诞节日记 第2篇
圣诞节了,我特别想要一件礼物。但是妈妈没有同意。然后,我和妈妈去上电子琴课,因为心里总是想着那件事,所以上课也上不好,老师讲的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中间休息的时候,老师宣布一个好消息:在第三届电子琴比赛中,我们班有4名同学获得名次,我获得了3等奖。我听候心里很高兴。
在美国过圣诞节 第3篇
除了美国居民在自家的装饰令人惊叹,我的学校也有别出心裁的圣诞庆祝。虽然学校不方便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聚和以学校为单位的大联欢,但是每年都有一个保留节目。那就是在圣诞假期前一个星期,所有第四节(最后一节课)有课的同学要把所在教室的木门和门口半平方米的地方装饰出别出心裁的圣诞题材。由于我的第四节课是AP微积分,所以我们的老师Mrs.Buckley建议我们以数学为主题。课上大家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用3个装饰方案:一是每人用10个方程在画图计算器上组成一幅表现圣诞元素的图形画。我用微积分方程设计了一个雪花图案;二是找到本学期学过的微积分中的数学符号,组合成一版背景;最有创意的是我们竟然在门和墙之间“种”了一棵圣诞树,这棵树的树叶是用废旧的绿色纸拼接成的,树干是可弯折的钢丝。精妙之处在于:当把门关上树就“长”出来,而由于所选择钢丝的弯折特性和纸的可压缩和还原,门开时整棵树会完好无损地收缩在门和墙之间。最后我还带来了中国春节用的折叠红灯笼,悬挂在门口点缀。我们在圣诞假期前一天最终完工,吸引了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工的关注。这个作品一直保存到了2009年1月5日开学,学校的评选结果也在这一天公布,不出所料,我们的作品投票率最高,摘得桂冠!
过圣诞节,另一件重要的事是准备圣诞大餐,这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圣诞饼干。听上去这是个很简单的工作,但是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按配方调好面粉。我一开始用搅面粉机时没有控制好,面粉浆甩得我满脸都是,幸好戴了围裙。等面粉、鸡蛋和糖等搅拌好后就要用擀面杖擀至均匀,这和中国人包饺子的步骤一样,所以我没费什么精力就搞定了。接着我和美国妹妹一起用各种圣诞模具在平淡无奇的面饼上刻下一个个生动的圣诞symbol。我们将一个个面坯放在烤箱板上,再拿出来时已经喷香诱人了。完成最后一步的着色和化妆后,圣诞饼干就完成了!
在国外过圣诞节 第4篇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的春节。比较一下圣诞和春节,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同样是节日,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意味深长的差异。
北美
圣诞节了。在公司的电梯里也能听到年轻人们在说:该去买棵圣诞树,挂彩灯了。
北美人把从感恩节(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甚至是万圣节(10月31日)开始,到元旦后的这一段时间叫做“HOLIDAY SEASON”——节日季节,是一年当中最寒冷也是最喜庆的季节。
中国古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北美的商家来说,一年的销售就在于圣诞节了。几乎全年三分之二的营业额要出自这个“节日季节”。通常在临近圣诞的最后一个周末,这种“疯狂大采购”会达到巅峰,在各大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外,几乎望不到边的停车场,你有可能转上一个小时也找不到车位,平时晚上9点钟关门的中高档商场也把营业时间延长至午夜。
并不是这个时候人们格外需要添置新东西,也不是因为这个时候东西便宜,只是因为一个传统,就是圣诞是团圆的日子,亲友们之间要互相送礼物。爷爷奶奶要给他们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孙子孙女每人送一件礼物;中青年人呢,要给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的孩子送礼物,在外地的也要用彩纸包装好,装在箱子里面寄去。还有单位里的同事之间,好朋友之间也互相送礼物。
孩子们从小被告知,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里给孩子们送礼物,所以在这圣诞前的活动中,会有一项:给圣诞老人写信,告诉他你今年最想得到什么礼物。互相送礼当然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收到礼物总是令人高兴的。不过对送礼人来说,有时候这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要送礼物,许多人事先得列一个清单,然后煞费苦心地想这个人需要什么东西,送什么东西那个人会喜欢。一般人互相送的礼物不大,多在10美元以内。
当年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就赶上圣诞节,应邀到一个美国友好家庭参加晚宴。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来参加晚宴的还有女主人的父母、哥哥嫂子和他们的孩子。晚宴是一只火鸡,一些生菜沙拉和蛋糕。饭后一大家人围着圣诞树拆礼物,大家都兴致盎然,充满期待。当其中一个人打开一个包装得很漂亮的大盒子,里面放的是一小块擦桌布——也许这正是她所需要的,收受者表现出很意外、很惊喜的样子,真是非常可爱有趣。
美国人也不都那么浪漫,有时候是很讲究实用的,从圣诞过后第二天的商店里就能看出来。12月26日清早商店一恢复开门(美国商店一般一年关两天,一是感恩节,另一天就是圣诞节),退货的柜台前就能排起长龙,人们用购物车装着几天前(当然不一定是自己)买回去的,不合适不需要的东西,拿来退掉。商店为此要把几条平时的收款通道改为退款通道。这是北美特有的景色,因为在欧洲,退货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美国,一般的产品买回去不合适,都可以拿回来退掉,连理由都不需要——你只要说不合适,或者说买重了就可以了。这是信任,也是鼓励人们无所顾忌地购物、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
曾经有一位瑞典同事说,以前他们家里每到圣诞节也这样互相送礼,后来发现互相净送一些“stupid stuff”(愚蠢的小东西),因为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后来就停止了这样做,除非有特别的需要。“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饭,见见面,唱唱歌,谈一谈,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她说。
瑞典
人在异域,不同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节日上。我所在的瑞典同中国一样,一年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节日,如二月份的情人节,四月份的复活节,六月份的仲夏节,十月份的万圣节,以及十二月份的光明女神节和圣诞节等等。他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自然是圣诞节。实际上,在圣诞节前的第四个星期日(他们称为第一个降临前日)就开始庆祝。
在第一个降临前日,这里的人们点燃了第一支蜡烛,闹市区挂起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街边“栽”上了长青的圣诞树,商店里也摆出了具有浓郁圣诞气氛的红桌布、红窗帘、彩灯、圣诞老人和各种圣诞物品。
瑞典的商店里还会推出一种特别的物品——“圣诞日历”,孩子们特别钟情于它。这种圣诞日历上开有24个小窗户,从12月1日开始,每天打开一个,里面或是一幅有关圣诞的精巧图画和一段文字,或是一粒别致的巧克力……开至第24个窗口时,即为圣诞除夕。
前几日,我的儿子就买回了一个“巧克力圣诞日历”,商店送了一个“彩画圣诞日历”,他自己还动手做了一个“手工圣诞日历”。每天早上,儿子总忘不了打开那三个神秘的“小窗户”,有吃有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乐在其中。
瑞典人过圣诞节的色调与中国人差不多,也讲究一个“红”字,基调则为星(蜡)光和松树(枝)。有些讲究的人家还有一套专门的圣诞物品,到了第一个降临前日,他们便换上红色的窗帘、桌布、毛巾,摆上红色的圣诞老人,插上翠绿的圣诞树,亮起耀眼的电烛、星星灯,点起考究的圣诞烛。夜暮降临之时,这窗前的烛光与街上的华灯竞相映照,早早就将孩子们送入了圣诞气氛之中。
瑞典人为迎圣诞而点蜡烛,很有意思。第一个降临前日,只点亮一支蜡烛,表明圣诞节期已经开始。到了第二个降临前日(即第二个星期日)点亮两支,第三个降临前日为三支,第四个降临前日为四支,当四支蜡烛一起点亮时,意为圣诞节近在眼前。到圣诞除夕,亲朋好友便围着装饰华丽的圣诞树,一起吃圣诞餐,唱圣诞歌,送圣诞礼,将节日气氛送进高潮,此时也是孩子们最愉快的时候:他们兴奋地抱着一大包礼物,迫切地想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
瑞典人过圣诞节之前,还有另一个与圣诞节相映衬的节日——“光明女神节”。在“光明女神节”到来之前,各地的报纸已竞相选出了各自的“光明女神”,届时瑞典有成千上万的“女神”,身着白装,头顶熊熊燃烧的蜡烛,踏着歌声,缓缓步入早已等候的人群之中。学校也免不了要举行欢庆仪式,在欢庆的歌唱队伍中除了一位“光明女神”外,还有多位“伴娘”,多位“星童”和圣诞老人,“伴娘”手持蜡烛,腰系银练;“星童”头戴“尖尖帽”,手拿“星星棍”。
“星童”仍然是儿子选择装扮的角色,自他从幼儿园起就喜欢装扮成这般模样,因他感觉戴“尖尖帽”很漂亮。看着他不时高戴“尖尖帽”,在家里得意忘形地走来走去时,常常引得我开怀。孩子以为我是笑他“俊”,更来劲,而我呢,却笑的是另一桩:这不是当年被斗争的“地主”的装扮吗?儿子有时会疑惑地问:“妈妈,什么是‘地主’?‘斗争’又是什么意思?戴上尖尖帽不是很好看吗?”对于孩子的发问,我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他虽然生在国内,却长在国外,那段国内的复杂历史,是无法与一个才几岁的孩子讲解清楚的啊。
在国外过圣诞节,总会不知不觉地联想起中国的第一大传统节日——春节:那家家户户张贴的大红对联,那喜气洋洋的“舞龙灯会”,那清脆悦耳的鞭炮声,以及那香喷喷的“团圆年饭”,走亲访友的拜年宾客,再加上春节期间电视台的联欢晚会,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超脱,一种美的延续。
过圣诞节的日记 第5篇
今天是12月25日,也就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圣诞节。
我邀请王一鑫和王一淼,一起参加昂立学校举办的圣诞派对。走进哥伦比亚教室,里面挂满了圣诞节的可爱的装饰品,有铃铛,气球,圣诞树,彩灯等。
首先,老师让我们写了贺卡,送给同学或者爸爸妈妈。派对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提了几个问题:圣诞节有什么代表性的颜色?圣诞节要吃什么?圣诞节要干什么?圣诞节在几月几日?这几个问题我全部都会,嘿嘿……圣诞节代表性的颜色是红色,白色,绿色。圣诞节要吃饼干,糖果,苹果。圣诞节要装扮圣诞树,穿红色的衣服,要带圣诞帽。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麋鹿姐姐突然来到了讲台,告诉我们为什么不是圣诞老人来,而是她来了,因为圣,诞老人还被堵在路上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大笑起来了。接着,麋鹿姐姐和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同学们都很开心,但是,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在等待圣诞老人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圣诞老人终于带着礼物来啦!老师说:看我们谁做的端正就先给谁发礼物。我表现得最棒了,我是第三个领到礼物的,我很惊喜的打开礼物,里面有一把漂亮的尺子,还有一份麦当劳儿童套餐,太好啦!我太高兴啦!有好吃的,还有学具用品,感谢圣诞老人,希望明年还能参加这样的派对。
过圣诞节的日记 2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圣诞老人,有着长长的雪白胡子,带着红帽子,穿着红衣服,我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口袋,袋子里面装着许许多多的礼物,会给你们带来很大的惊喜。祝福你们圣诞节快乐,我希望你们要注意安全、注意健康。你们在梦中一定会见到我的`。
我是圣诞老人,圣诞节就要到了,我正在观察小朋友们的表现,谁乖我会多送给他礼物,谁调皮我就不会送给他礼物。你们要听清楚,只有乖的小朋友才能拿到圣诞礼物哦。有些小朋友还很调皮,那我就告诉你怎样才能变乖:“不要乱发脾气;不能动手打人、踢人;不能用完水不关龙头;不能没洗手就吃东西”。如果你做到了,你就会变得比以前乖,那么你还是能从我这里拿到很多圣诞礼物的。
我是圣诞老人,小朋友,你会给爸爸妈妈表演节目吗?我想给你们一些建议:“要跳舞的小朋友,你可以自己做手链;要唱歌的小朋友,你可以准备一个漂亮的小话筒;要弹钢琴的小朋友,你可以把钢琴装饰一下,使你的钢琴变得更漂亮。”
我是圣诞老人,我看见一个小朋友的手链做得很好,他是这样做的:把各种形状的图案剪下来,贴到一个纸条上,贴满纸条后,再涂成五彩缤纷的颜色。涂完后,就可以把它弯成一个圆形戴在手上,这就是跳舞用的小手链哦。
我是圣诞老人,白雪儿飘飘,甜蜜的平安夜就要来到,快乐的圣诞节多美好。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深深地祝愿,祝愿小朋友们圣诞快乐,新年幸福。
过圣诞节的日记 3
年年过圣诞,不过今年的圣诞节可有意义了!
一早上,圣诞节的歌声想遍校园。同学们踏着歌声,纷纷走向自己的教室,顿时教室里一片欢笑声。原来,各个教室都被“圣诞老人”装扮得像个童话世界。我们的教室也不例外。你看:讲台前面摆放着一颗高大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亮闪闪的小糖果;黑板的四周和门框上都被贴满了各种圣诞装饰;还有那窗户上也挂了好多花环……简直漂亮极了。
铃声响了,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戴上圣诞帽,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操场集合。很快,表演开始了,主持人说今天有四位新朋友要跟我们一起过节。我想:新朋友到底是谁呢?于是我转过身一看,原来是四位外国朋友呀!
一下子,操场上掌声响起。他们介绍了自己,两位是意大利人,一位是韩国的,还有一位朋友来自西班牙。这时,我想:我们校园装扮得这么美丽,这四位外国朋友在我们这儿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一定会非常非常的开心吧!而且,我们也会感到特别的愉快!于是,我们和外国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交流、一起合影……
大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
过圣诞节的日记 4
圣诞节到了。
早晨,我刚醒,就把袜子里的礼物倒了出来——是一部手机。父母也起床了,带我来到了三姨家。刚进门,我们就被许多丝带缠住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三姨和弟弟拿来喷丝器朝我们一家人狂喷。
“祝你圣诞节快乐!”弟弟蹦到我面前说。“翔翔,也祝你圣诞节快乐!我说。
“姐姐,你选一根彩带,把它用力一拉,礼盒就会掉下来。”我抬头一看,原来礼盒都在天花板上,我选了一根粉红色的丝带,用力一拉,“扑通—”一个礼盒掉下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盒,里面装着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和一大堆零食。这本书我找了好久都买不到,今天就属于我了!还有这些零食,都是我爱吃的,天哪!太棒了!
弟弟妹妹们也都陆续来了,抱着自己的礼物,乐得合不拢嘴!“圣诞老人”(我三姨夫)来了。他戴着一顶圣诞帽,胡子和眉毛都是用棉花粘起来的。一身圣诞老人的服装。背着一个红包,里面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是礼物。
我们都等不及他给我们分礼物,就一拥而上,手伸得老长,“我要小圣诞老人!”“我要小礼盒!”“我要……”“别慌!”“圣诞老人”我大喊着。我们哪肯听他的,不一会儿,礼物被我们抢光了,剩下他愣在那里半天才缓过神来。
午餐也十分特别,有点像外国的自助餐,大家排队打菜打饭,十分开心。接着,我们几个小孩又飞奔到楼上,去“疯了”。大家还来了个大合唱——“叮叮铛”……
圣诞节真开心!
过圣诞节的日记 5
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前夕,我和伙伴们把一年来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圣诞帽、圣诞靴、圣诞棒,都把自己打扮的像个21世纪的圣诞少年,乘上白色的马车,唱着“铃儿响叮当”代圣诞老爷爷挨家挨户的送礼物和送祝福。
圣诞节晚,白雪纷纷,我们静静地等12点钟声敲响后,便出发了。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转眼来到尚匠咖啡门口,这里金碧辉煌,门口矗立着圣诞老爷爷的雕像和几棵亮闪闪的圣诞树,服务员们都戴着圣诞帽用微笑迎接来到的每一位客人,我们把第一件礼物送给了他们——热情。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又来到了双馨路口。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此时,传来一阵阵悦耳而又凄惨的喊叫:“卖火柴了,卖火柴了……”只间一个衣衫褴褛,赤着脚,两腮通红,有着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在向行人叫卖。我们不禁被女孩的凄惨打动了。我们把第二件礼物送给了她——温暖。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来到了医院的一个病房里。病人们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禽流感、非典、糖尿病……看着这些垂头丧气、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的病人们,我们不禁流下了眼泪。接着,我们把第三件礼物送给了他(她)们——希望。
随后,我们把十多件礼物都送了出去。送给了顽强的残疾女孩,送给了朴实无华的“布衣元帅”,送给了无私无畏的“白衣天使”……
“铃铃铃……”闹钟响了,我被妈妈从梦中拉了回来,啊,多有意义的圣诞节!
过圣诞节的日记 6
今天是12月24日,圣诞节,没有下雪,外面很冷,但我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心情特别激动,也特别高兴,心里热乎乎的,因为我们班今天过圣诞了,“圣诞老人”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我最爱吃的蛋糕和糖果,最让心爱的是糖果是用漂亮小红鞋包装的,上面还有张老师和周老师给我写的心愿卡。
到家一见到爸爸,我就拿着礼物给爸爸看,说“我们今天过圣诞节了!”我还拿着小红鞋往自己脚上穿,没穿上,于是爸爸和我都笑了。
前几天,老师说我们班有个圣诞PARTY,我问过爸爸“圣诞party”是什么意思,爸爸说“party”是我们在学英语中一个单词的发音,中文是“聚会”的意思,“圣诞party”就是为圣诞节而组织的一个聚会活动。爸爸还讲了过圣诞节的一些事。听爸爸这一说,我更是期待圣诞这一天了。
日记去教堂过圣诞节 第6篇
教堂坐落在伦敦市中心,比邻维多利亚车站,白金汉宫,西敏寺,议会大厦和大笨钟。建筑规模十分浩大,还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可供鸟瞰伦敦中心市景。内部宽敞明亮,装饰极为奢华精致。正如教堂的告示牌写着请大家积极捐资,因为每天运营费用高达5000英镑。
教堂圣诞的仪式从24晚上平安夜开始弥散,接近午夜的时候有唱诗班的演唱。25日则是多次弥散和祷告。
进入教堂和开始仪式的第一感觉就是安静和庄严,每个人都神情肃穆,虔诚地祷告。随着几声清脆铃声,一位年迈的神父作为主祭,步履蹒跚的走上金碧辉煌的礼台,他诵读一段经文后,大家齐声阿门结束进堂式。
我们跟随其他信徒起立开始圣道礼仪和主祭一起读福音,表示迎接__复活。并在额上、口唇上及胸前划三个十字,表示应将上主的话印在脑中,刻在心上,并时常宣之于口。大家聆听神父的讲道,反复的坐下和起立,时而诵读《圣经》,时而歌唱,还和周围的人握手致敬。
接下来是圣祭。一位神职人员手提一个袋子,想向教友收集“奉献”。一般是以金钱作为对上主的奉献及对教会的支持。朋友和我不是教友,也象征意义的捐赠几枚硬币表示感谢。为祝圣以一小块面包和一小口红葡萄酒作为耶稣__的身体和血,吃了以后就和耶稣同在,获得救赎。信徒们秩序尽然地排队接受面包,再回到原位准备开始领圣体礼。
我们为了表示尊重,也和信徒们一同跪下,在此起彼伏的祷告声中迎接圣体。
最后的礼成式,大家祷告主与我们同在,划十字圣号,阿们,唱礼赞歌。
整个弥撒的仪式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仪式结束,神职人员会来到教堂的出口,和所有人握手道别,献上圣诞的祝福,也愿上帝保佑他们。如果说前面的仪式庄严肃穆,最后的握手则是格外温馨。
虽然教堂是极为神圣的宗教场所,但是我还是发现个别游客带着帽子,穿着拖鞋,甚至在教堂里面拍照,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