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精选7篇)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第1篇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第2篇

烽火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肌碃冠度攉道圭权氦护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捷报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信鸽和信猴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第3篇

一、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数感不仅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需要。培养小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 是把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1]它对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 培养数感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积累

数感培养与小学生数学知识积累互相促进。首先, 小学生数感的形成依赖于数学知识积累, 只有当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小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数感, 因此知识积累是小学生良好数感形成的基础与前题。其次, 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小学生数感越突出,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 知识的把握就越牢固、越灵活。

(二) 培养数感有助于小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数感虽然转瞬即成, 但是瞬间的产生依赖于长期的积淀。数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 它既具有直观感受的特性, 同时也折射出学生的抽象思维。长期的数感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丰富的形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不断向抽象思维发展, 不断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 培养数感有助于发展小学生个性

数感是个体特征显著的一种主观感受, 数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都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对象的反应与判断, 影响着学生数感的形成。在学生接触、感知数学知识时, 小学数学表现出来的魅力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个性形成, 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方法

(一)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源自生活, 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只有将数感培养与生活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

首先,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一千克是一个质量单位, 到底有多少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 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而言, 如果脱离生活理解与把握这个概念是不可想象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 例如, 两瓶500克的饮料, 两听500克的牛奶等, 使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对1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感。

其次,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实例。一千克到底是怎样一个质量单位, 只有通过生活实例, 引导学生将数与生活实例建立起联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直观、丰富的认识。在联系生活事物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 回家称一称1千克鸡蛋, 再数一数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再算一算一个鸡蛋多少克?再比一比1千克苹果多少个?一个苹果多少克, 到操场走走100米有多长, 数一数多少步, 每一步多长, 量一量课桌长多少、宽多少、面积多少……通过感受生活实例形成的数感才是最深刻、直观、有效的。

(二) 在运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所以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 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数感。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 它融入了数学想象,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感。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这个问题不需要学生精确计算,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5本小学数学书大约有多厚?你所在的教室面积约为多少?你们班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通过估算能够有效节约时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运用估计手段提升学生数感时要注意设计好估算内容, 不能简单地运用教材资源, 要善于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激发学生估算兴趣, 切实提升学生量化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 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估算中提升学生的数感。

其次,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学生要准确的把握知识、形成良好的数感必须要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学生有效调动已有知识, 并且结合自身生活经验, 全面思考问题, 细致了解每一个要点, 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数感。例如,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设计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供学生思考:老师要带领全班40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公园规定, 门票零售每张3元, 如果购买团体门票, 要购买50张以上, 每张2元, 请你帮老师算算该买哪种票划算, 能便宜多少元?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调动已有数学知识, 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知识整合与构建,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数感的养成。

(三)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注意力与课堂参与率, 激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促进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 如果能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不但能将知识与生活构建起来, 而且还能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从而更深刻地建立数感。”[2]例如, 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认数”部分内容时, 我就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进入小学有了很多新朋友, 你们想不想认识班上其他小朋友, 和其他同学交朋友呢?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将要新结交多少新朋友, 好吗?学生的童心被唤醒了, 小朋友们快乐地数起身边的同学来, 在小朋友数数的过程中, 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穿插数数方法教学。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学生数数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 数学也从一个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起来, 在自由状态下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学生数感得到有效增强。

(四)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有比较才有区别, 数学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内容与概念, 需要教师通过比较引导小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与概念, 从而准确运用数学知识, 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比较中培养的数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实际意义的理解, 使学生快速建立起事物之间、概念之间联系。在进行数值单位比较时, 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例如,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单位值的区别, 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比较, 先让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度、宽度;再根据长与宽让学生算一算桌面的面积, 用手去摸一摸桌面有多大;最后让学生再去量一量桌肚的长、宽、高, 根据体积公式算一算体积有多大, 看看桌肚能够放多少东西。通过比较, 学生对长度、体积、面积单位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深了对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的理解, 而且也容易帮助学生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 由一个鸡蛋的重量联想到1千克鸡蛋约有多少个, 通过一个鸡蛋与一个苹果重量比较, 让学生建立起事物之间质量联系等,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进一步增强学生数感。

(五)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历、体验, 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建立数感。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与学生一起来体验数感。”[3], 激发小学生主动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小学生缺乏自主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实践作业:星期天陪妈妈到菜场买菜, 提一提1千克鸡蛋, 感受一下它们的质量, 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每一个鸡蛋大约有多少克?再观察观察菜场中与一个鸡蛋质量相近的物体还有哪些?通过搭建菜场购物这一平台,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使学生对质量有了深刻的体会, 并以质量为媒介建立起事物之间的数学联系等, 同时努力拓展实践活动时空, 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课内, 要建设开放性数学课堂。

总之, 小学生数感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增强体验、感受, 多渠道培养学生数感, 切实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 它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积累, 有助于小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有助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等。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鹭.小学生的数感及其培养[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 2012 (04) :68.

[2]孟繁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2) :89.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第4篇

信猴传信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第5篇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欢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以前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向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转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Z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第6篇

古代的时候,科技不兴,交通落后,通信非常困难。官方传递文书还可以用驿站,而民间或驿路不畅的地方就得另想办法。如“鸿雁传书”。

汉武帝是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遭到扣留。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毫不屈服,便被发配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一去就是十九年。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汉朝的官员机警地说:“前几天,我们皇上打猎是,射下一只鸿雁,鸿雁的腿上绑着一封帛书,正是苏武写来的,这证明他还活着。”匈奴无奈,只得放人。鸿雁是候鸟,夏天北上,冬季南飞,人们就用它捎书带信,这与后来的信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传递信息的优点及缺点 第7篇

2、单线传播

3、过程中信息损耗较小

4、信息真实度较高

5、省电

6、环保 ……

1、速度慢

2、不准确

3、通常贻误时机

4、传递方式死板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