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精选12篇)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第1篇

一、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的策略

(一) 听力素质的培养

所谓听力素质是指对英语语音基本知识的掌握, 如, 音素识别、发音的规律等。

1. 打好扎实的语音知识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 才能听明白别人说的话和被别人所理解。为了学好语音知识, 首先, 学生应从26个字母、48个音标开始准确地发音, 并熟练地掌握单词的拼读和发音规则。其次, 跟读、仿读。青少年模仿能力极强, 要利用好这一优势, 大量地跟读课文和对话的录音, 模仿标准的语音和语调。

2. 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

多听, 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 采取多种方式, 强化听力练习。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工具, 比如, MP3、多媒体等, 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内容用磁带或网上下载下来反复听和模仿。也可用观看电影或听音乐来训练听的能力。同时,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 这样既练了说, 又练了听, 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练习, 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 听力记忆训练

听力记忆是听力测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短文和长对话。从信息输入到选出正确的答案要一分多钟, 到回答问题时往往脑子里一片“空白”, 为了克服这种“听力遗忘”的现象, 要训练以下几个方法:

1. 重点记忆法

在听故事、人物介绍等内容的材料时, 根据其特点, 重点记住文章中的几个“W”开头的要点 (when, where, who, why, what) 。只要能记住这几大要素, 就能掌握故事大意。

2. 听写记忆法

听写训练应从单句开始, 逐步向段落过渡, 并注意选择结构简单明了、词汇通俗的材料进行训练, 听写时不要拘泥于拼写或句子完整, 只要记录关键词。实践证明, 听写是训练记忆的有效方法。

3. 关键语句记忆法

捕捉信息是听力测试的重要一环, 不少人听力差的原因之一是听录音时抓不住重点, 只是盲目地逐句听。这样会产生“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的现象。要关注信号、主题句。

请看下列一段对话:

W:Where is Tom?

M:He went to the church.

W:With Jack?

M:No, Jack went to the cinema.

这里的关键词是:Tom, the church;Jack, the cinema, 捕捉语句信息重点的能力要在训练时多加培养。

4.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 可以选用课本中的课文或课外短小精悍、难易适中的材料反复听, 甚至可以尝试听写, 把听写材料中的所有内容全部听明白, 甚至全部写出来。听完多次以后或者听写以后, 可以对照文字内容, 将自己的错误标记出来, 总结原因。

泛听。与精听不同的是, 泛听可以灵活选择听力素材。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 新概念英语、VOA慢速英语、BBC、CNN等都可以拿来听, 或者可以广泛收看、收听英语节目, 比如, 空中英语节目、英语新闻等。听的时候不苛求全部理解, 可以只了解大意或某些感兴趣的信息。这样不仅练习了听力, 还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 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二、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

(一) 捕捉重要信息

这是听力理解的首要任务。重要信息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末, 听时要聚精会神, 捕捉重要信息。例如, 一段听力短文中, 第一句话就是My parents are trying to decide where to go for their vacation this summer.表明我的父母亲尚未决定今夏天去哪里度假, 接着详述了前一年去黄山的经历。当问到“他们今年将去何处度假”时, 大部分考生的回答是去“黄山”, 显然忽略了短文的第一句。

(二) 做出正确判断

1.

正确理解委婉的表达方法, 例如, Ihope these pears are as good as they look.其言外之意是:“恐怕这些梨不如它们看上去那么好吧。”这是对事物表示怀疑时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2. 推测言外之意

在对话中说话人常常出于某种考虑不直接表示“是”或“否”, 而用迂回的方式间接回答, 听话人需从间接回答中迅速领会说话人的确切含义。例如:

问题回答时, 许多考生受到wouldn’t中not的影响, 回答Tom没看足球赛。

(三) 注重首句, 抓住全旨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 主旨和要义会比较明确, 有时要我们自己去归纳、概括。如,

W:So,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M:Just a couple of days, actually, I am on a big journey, you know, I’m visiting all the places of interest here.

Q:What is the man doing?

A.He is visiting a young people.

B.He’s working in a hotel.

C.He is traveling around.

其中, a big journey, visiting和places of interest here是关键。若抓住这些重点, 答案就容易选C。

三、适当做笔记

较长的话语中细节多, 只靠脑记忆确实有困难, 在做类似的听力训练时可以做一些简单、重要环节的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是符号、画图、缩写形式等, 只要自己能辨认就可以了。如, N (north) 。

总之, 英语听力策略和技巧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 最重要的是在听力实践中不断思考, 总结经验教训, 持之以恒, 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简便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 最终就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摘要: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在高考中听力分数占了三十分。为了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听力的得分, 应讲究听力的策略与技巧。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第2篇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心理障碍.本文从学生的听力障碍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教师教学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克服焦虑情绪,强化语音训练,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

作 者:坎曼丽・麦麦提 冯心如 Kanmanliy MAMAT FENG Xin-ru 作者单位: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91刊 名:新疆职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年,卷(期):16(1)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听力障碍 训练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对策

阅读的选择和利用尤其重要,对于学生阅读策略训练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阅读材料应当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选择,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精读和泛读的关系;此外还应当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这些策略。

一、精心选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阅读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材料过于简单可能达不到预想的训练水平,太难也可能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而内容死板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由简到难、发音规范、贴近日常交流实际的材料。通常来说,选取普通成绩学生阅读理解正确率达到70%至80%的阅读材料较为合理。训练前,教师应当适当概述阅读材料的题材内容,并适当介绍其中的难点知识和词汇。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不断地强化对已学过词汇、语法及句型记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灵活掌握构词法来解构新词,扩充词汇。同时教师应积极做好备课,课前认真梳理材料,重点把握重难点,为课堂听力教学做好准备,避免过分依赖教科书及教辅资料。

二、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中学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但将其所有都拿来精读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对材料的精泛读做筛选,有时甚至会有省略。基于精读与泛读各自的优劣,教师应当慎重选择精读材料。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是要求学生通过该段材料的学习,能够有助于其知识点的记忆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精读是指对文章进行精细彻底的阅读,要求阅读者除了对文章的梗概了解外,还应当将文章的每句话及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型等熟知。因此阅读者必须对材料的句型结构、句意、语法等都进行详细的学习。教师在筛选时应当尽量选择用语规范、知识点丰富、选材适宜、容量恰当的材料。

顾名思义,泛读是指阅读过程中追求读的量,即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量。其目的在于扩展知识面,增强语感,吸收信息。它强调信息的摄入量与速度。因此在泛读中,不必过多顾忌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汇、语法,只要能够获得文章各章节的梗概即可。泛读甚至可以直接略过一些句子或段落,直接搜索关键信息。

精泛读教学差异的本质是,精读要求巩固及扩充知识点,同时还要能了解材料整体内容及各个句子的意思,有时甚至要达到背诵的效果[1];而泛读则强调速度与理解力。这两种类型都是英语学习的必备方法,针对高中生应当结合其学习层次恰当地选取精泛读。

三、正确评价与调整英语阅读策略

策略使用的有益性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但是它必须首先建立在恰当的使用方法上。教师在策略的介绍与训练时,应当恰当地选择时机与方式。如使用“略读”时,应当限定学生阅读时间,要求其快速浏览;使用“跳读”时,则要求学生重视关键词汇;使用“默读”时,应讲清扩大视幅的作用与方法;使用“预测”时,应当要求学生面对材料首先针对标题(图片、数据)或者最后一段内容去预測[2]。

实际中,教师应当首先准确把握学生的日常阅读量与策略运用。研究中,实验学生每天(周一至周五)阅读一篇指定材料,完成后将阅读时间、材料大意、使用策略均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这些信息指导学生的策略运用,使其逐渐掌握评价策略是否适合自己的方法。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可每次选择同类策略运用情况类似的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全体与个体的指导,促学生积极运用策略。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学”。 学校培养的不应是“考试机器”,而应该是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在如何教好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彭瑞红.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策略 第4篇

(1)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 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 既理解具体的事实, 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理解字面意思, 也理解深层含义, 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等; (4) 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 并能把握全篇的文脉, 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根据这几项能力测试的要求, 试题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题型: (1) 事实细节题; (2) 主旨大意题; (3) 推理判断题; (4) 猜测词义题等。根据以上测试要求和题型设计, 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一、强化基本技巧训练

1.读懂文章细节的训练

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是学生基本理解能力的体现。学生读不懂文章细节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不会分析长句、难句;第二, 不理解代词的指代内容;第三, 不懂词性、词义的变化。针对这些因素, 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就必须有的放矢, 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1) 长句、难句分析。

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长句和难句, 大多数学生对这类句子存在恐惧感, 容易造成阅读障碍, 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先找出这类句子, 抄写在本子上, 然后分析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非谓语、从句等成分, 最后将该句译成汉语。日积月累, 学生就养成了分析长句和难句的习惯并掌握了分析这类句子的技巧。

(2) 代词的指代分析。

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含有代词的句子, 如果学生明白代词的指代内容, 那么, 句中之意就显而易见了。所以,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 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 养成敏捷的思维习惯, 掌握阅读技巧。

(3) 词性、词义转化猜测。

英语单词的词性、词义变化多端, 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判断、猜测。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 应该训练学生根据句子成分判断词性, 根据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坚持长久的训练, 定会大有收获。

2.读懂文章主旨大意的训练

在阅读一些说明文、议论文时, 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判断文章标题、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试题。读记叙文时, 有时也会遇到排列顺序的试题。主旨大意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全面理解与概括能力, 提问的内容可能是全文的大意, 也可能是某段的段落大意, 一般不易在文中找到答案。常见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

The last paragraph is chiefly concerned wit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这些试题测试学生是否抓住文章主旨大意, 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经常的训练。

(1) 加标题训练。

阅读题大多没有标题, 在指导阅读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 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训练, 其实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句, 所以加标题训练也就是找中心主题句的训练。

(2) 划分层次训练。

找出主题句后, 并不等于完全读懂文章大意, 还应该读懂该文章谈到的多层意思, 这就要求阅读者首先要读懂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然后再进行归纳。这样就能够清楚地分出文章的层次, 完全领会文章大意。

(3) 辨认重要事实的训练。

在记叙文和某些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中, 我们需要弄清一些主要事实, 以达到明确文章大意的目的。这种训练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在阅读中以句子的形式写下重要事实;第二步, 以时间或以步骤等顺序排列这些事实。

3.读懂深层含义的训练

深层含义是指文中一些需要想象的抽象概念;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全文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 换句训练 。

对于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读懂的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把有关句子抽出, 进行改写。这种换句训练,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作者意图猜测训练。

读完文章后, 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Whom does the author write for?

Wha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ssage?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训练他们判断语境, 猜测有关事实的能力。

(3) 逻辑推测训练

逻辑推测训练包括四种内容:数量推测、年月推测、故事结局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前两种属于数字推测, 后两种属于逻辑推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4.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是阅读速度。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速度太慢, 即使理解正确, 也不能说明他阅读能力强。《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60~70个单词。因此, 教师可以按大纲要求, 进行限时训练。可精选5篇文章, 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限时阅读训练。阅读旨在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取决于一定的阅读技巧。所以, 教师要在限时阅读中培养学生以下快速阅读技巧:

(1) 视读。

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 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意思。看文章时, 禁止学生朗读、默读、逐词读或用手、笔指着读, 因为看文章比读文章的速度快。

(2) 猜测词义。

学生看文章时, 经常会因遇到生词而紧张, 影响阅读情绪。其实, 可以采用“战略上藐视, 战术上重视”的策略, 放松心情, 根据上下文或语法知识猜测词义。

(3) 抓整体。

阅读时, 应把注意力放在整篇文章上, 不要过多地考虑每个单词、短语或单句的意思, 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字面上读懂了的文章还是会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感到费解。高中阅读中有一篇介绍梵高和他的名画《向日葵》的文章, 文中出现了一些美术方面的专业术语, 介绍了这幅名画的内容和画家的创作风格, 没看过这幅画或没读过这幅画简介的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困难。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 对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水平。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意识地排除非语言障碍, 利用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现有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 题材多样, 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人文历史、自然灾害、医疗保护和饮食文化等。在使用教材时, 学生不仅要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还要注意文章所提供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常识, 还应鼓励学生泛读各类有助于增长见识的课外读物。

三、注意阅读篇目题材形式特征

文章的题材主要有:科技小品、说理小品、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短篇故事、史地文化、幽默小品和图形表格。不同题材往往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学生若不了解题材, 阅读就会带有盲目性。在学习和阅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题材特征, 掌握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以新闻报道的题材为例, 这类文章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1) 主题突出。

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即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2) 要点明显。

写作即要求五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how) 的表述一目了然。但命题时往往不会几点俱全, 而需要考生根据已提供的几个“W”, 以及各“W”之间的联系去推出未知的“W”, 同时也不会排除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可根据这两个特点, 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从而较快地作出正确判断。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第5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被提出,而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受到高考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体育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篮球训练显得必不可少。

一、高中篮球训练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高中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可像传统教学课堂那样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而是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练习为主,教师更多地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如果发现有篮球天赋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重点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针对篮球运动以及篮球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具备适合自己的独特技巧和能力,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这也有利于篮球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

2.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在竞技过程中,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所以,在篮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在练球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篮球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以至于发挥出强大的团队力量,才是对抗赛中取胜的关键,这也是篮球运动的精髓所在。所以,教师为学生安排的训练科目,不论是思想教育还是技术训练,都应该以发挥团队作用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3.游戏教学,缓解压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学习任务,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成分,这样对于缓解学生课业压力有着较大的帮助。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心情也获得愉悦。篮球项目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篮球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很多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篮球也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之一。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乐元素的发掘,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活动,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以此缓解其内心的压力。

二、高中篮球教学策略

虽然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高考,并且体育不是高考科目,但是进行必要的体育教学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对先前不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且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情况下,通过体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使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次,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体育课中,如果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械不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并且教师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利用便捷的网络渠道,将NBA比赛视频以及一些投篮技巧向学生展示和讲解,而且要将人员分配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技术以及团队配合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对抗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关键,所以,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放松心情,暂时不要考虑学习方面的事情。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很经典的NBA比赛,让学生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再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告诫学生,虽然赢得比赛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去赢,要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

3.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激情与兴趣

兴趣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学生在篮球训练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投篮游戏、脚步练习游戏,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最好将男女生搭配起来,通过小组游戏,如果输了,小组同学要表演文娱节目,教师也可以以篮球为出发点,和学生分享一些名人趣事,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能够获得无穷的乐趣。因为每周的体育课数量非常有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能够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篮球的兴趣,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应对高考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词汇记忆能力训练策略探析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 忆能力 感知印象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在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中,我们应综合运用各种记忆方法,使英语词汇的记忆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根据心理学所研究的识记规律,可以找到一些科学的识记策略。

一、进行瞬间记忆训练,提高记忆效果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瞬间记忆亦称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其类型被认知的系统。外界信息是通过感觉器官首先进入瞬时记忆,在那里信息被登记。这时进入瞬时记忆里的信息都是无意识的,完完全全按照输入信息的原样加以记录,被记录的信息保持时间极其短暂。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瞬间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其感觉到的形象可能具有大量的潜在信息。一般认为其记忆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甚至更多些。瞬间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的注意,该信息处于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②虽然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例如,在教新单词bread, rice, noodle…时,要求学生在一、二分钟内记熟这些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反之,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二、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

1.以对比形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示范朗读单词的轻重、同化、连读、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变化;用彩色粉笔在黑板写出难记的生词,使字体变得特别大,或者其它方式呈现形成明显对比。有时一个单词以其音、形对错对比形式出现。如egg, 读/egg/、/eg/这两个音,让学生进行对比选择;而教quite时写成quiet或quilt, quit让学生指出其错误。

2.以游戏、比赛激励思维记忆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词汇记忆转变为学生乐意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天性,可将整个课堂设计成竞技场,把游戏变成比赛,让孩子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比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应用,组织教学中,通过比赛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中来;操练时,比赛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复习时,比赛使学生不会觉得老师是在“炒冷饭”。

例如:听单词做动作:

学了run, walk, sit, stand, swim, skat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等动词和动词词组后,教师可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出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Bingo游戏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在上面画一个井字,将纸分成九格,然后教师随便念九个学过的单词,学生边听边将单词写在格子中,随便填在哪格里都好。学生填好后,教师再打乱次序逐个念这九个单词,学生边听边在听到单词上画圈,当画的圈在横行、竖行或对角线上成为一条直线时,学生就可边喊“Bingo”边将纸举起让教师检查,最先喊“宾狗”写得准确的获胜。这个游戏还可以用于数词,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随意念九个数词来代替九个单词,让学生填入格子中。

3.以歌曲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之一。如果老师们能利用富有特色的英语歌曲或歌谣来教学,以此带给学生一个活泼、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更佳的效果。兴趣是一种情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这能推动他积极地寻找能满足他兴趣的事物。那么如果孩子们能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学习和记忆英语的最积极、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了。如歌曲《I Have Two Hands》中,可以把歌词中的宾语替换成为“I have two eyes/ears/arms/legs/…”,甚至可以把主语替换为“He/She has two eyes/ears/arms/…”等等。在现行系列教科书里,每一册书中每个单元都在“Let?蒺s sing”部分精心安排了一首与该单元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在课文的教学中插入歌曲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能学到知识,孩子们当然会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了。

三、有计划地“重现”英语单词,增强记忆力

识记过的知识,不管怎么纯熟,总不可能长久地完全地保持在头脑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出现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现象,这就是遗忘。无关紧要的,废旧无用的材料的遗忘,当然是好事。但为了扎扎实实地积累有用知识,必须尽量避免遗忘的发生或使遗忘降低到最低限度。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如学习单词play时,让学生联想起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等以前学过的单词。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如课文出现了一个句型How many…can you see?可以把以前学过的desks/chairs/tables/cars/bikes…等单词替换进去;课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答配、造句等,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吃饭时联想到:dining?鄄room,(have) breakfast,(have) lunch,(have) supper等等;睡觉时联想到:bed,bedroom,go to bed,sleep,go to sleep,fall asleep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记忆力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以上方法,克服了过去词汇教学中的孤立教词汇,系统性不强,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规律学习英语。但我们仍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使外语教学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敏秋,梁栓荣,姚有记.《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牛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作文训练策略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写作训练

众所周知,在大部分的高考英语试卷中,英语作文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和材料进行英语写作,要求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知识,能够明确表达意思、语句连贯、逻辑思维清晰等,这是对学生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遣词造句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的考核。同时,作文教学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教师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做起,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使高中生英语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一、夯实英语作文语言基础

英语的写作有其固定的句型、短语、搭配,想要在写作过程中正确并且灵活地运用它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结合课本知识的难点和重点,采取多种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这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词汇是组成英语作文的基础。只有储备了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因此,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的内容,通过例句向学生清楚地讲解常见单词的用法、固定搭配、使用条件,加强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学生多模仿例句造句,借此巩固他们对单词的运用。

二、加强英语作文实战训练

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时,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单词组成语句,并将语句连成一篇文章。在英语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习惯用语和一些特殊语句的表达。特别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多加练习,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去。

同时,教材中的文章内容、体裁和题材形式比较丰富,这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和写作模板,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如在保留原文的体裁、结构和顺序的基础上缩写课文;仿写课文的思路、结构和句式;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改写、续写、扩写课文。

例如,在学习New Zealand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包括对当地环境、气候、经济条件、历史资源、人口资源以及风土人情的描写,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介绍中国最好玩的地方或是曾经旅游去过的地方。例如,在学习Friendship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Tell me a person who do you love best,why?”的文章。在学习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剧本改写成故事,在改写时,注意动词时态的正确运用。

除了在课堂内加强学生的英语作文实战训练外,课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英语日记,在日记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书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写英语日记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英语作文技巧指导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对所给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并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从而确定作文内容的体裁与题材。在动笔之前,围绕主题列出作文提纲,然后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语句和素材来扩展提纲,从而形成文章。

为了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在写作过程中,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句式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表达水平,通常,一个句子可以有很多种的翻译方法。例如,我将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可以简单翻译为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you.而用宾语从句翻译为I will do whatever I can do for you.定语从句翻译为I will do anything that I can do to help you.状语从句翻译为I will try my best in order that I can help you.在一篇文章中,频繁使用主谓宾结构的句式,会让人审美疲劳,通过句式的改变,就能使写出来的文章明显提升一个档次,而且不会单调乏味。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各种从句的运用;主动句、被动句、倒装句的运用,都能够使得文章熠熠生辉。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基本句型的用法和一句多译的技巧,这样手中有粮,在写作时就能做到心中不慌。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 第8篇

然而,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 即使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没有显著提升。 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英语阅读的策略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关于语言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Mayer认为, 语言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思想或行为;Rubin则觉得, 语言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者自我建构语言系统有所助益的方法;Oxford把语言学习策略视为使语言学习更愉悦地进行的行为;Ellis列出语言学习策略的八大特点等。 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 语言学习策略是为了强化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行为。

二、英语阅读策略的具体内容

把语言学习策略细化到英语阅读中, 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略读

略读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快速抓取, 是对文章形成最基本的印象。 运用略读策略, 需忽视文章的细微之处和语言的锤炼精华, 只需捕捉文章的中心或大意。

2.预设

预设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 根据文章题目对结构和内容进行预想, 有时候, 预想会和文章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当然, 也会有预设的失误, 或者是因为作者突发奇想, 或者是因为读者经验知识不充足。

3.推导

推导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已有的事实推断作者的深层意图, 从而理解文章的本质。 这个推导是有凭有据的分析推理, 而不是海阔天空的主观臆想。

4.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充分利用文章的中心词语对全文进行把握。关键词是文章中心的中心, 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有时是形容词, 但也有可能是连词或数词。 捕捉关键词是略读的基础。

三、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

1.略读训练

学生可以扫读、可以跳读, 同时避免回视和朗读。 这要求一目十行、一往直前、断词成章。 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一句一句地有声或无声朗读, 一句话通常只抓取两三个词或者一个词都不抓取, 在视觉触到这些词的时候, 头脑中迅速建立起这些词所能联系起来的图式。

以下面一段话为例:

In the evening, Sam prepared supper for his waife on a whim.Lily, his wife, was 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Suddenly, Sam felt that the cups in the cupboard was shaking.He shouted:“Dear, earthquake! Go to the toilet.”Lily tried her best to run into the toilet.At that time, a mouse ran out of the cupboard and into the toilet.Sam was shocked.

在无限的时间内, 可以逐词逐句地朗读、反复读, 对语段中的词、短语 (prepared for/on a whim/tried her best...) 、结构 (从句) 进行分析, 而且可以追求翻译的雅致。

但是, 如果需在3秒的时间内读懂大意, 则必须扩大视距、减少停顿, 原来一词一顿减少至一句一顿或者是几句一顿, 同时捕捉关键词evening/Sam/supper/Lily/TV/cups/shaking/earthquake/mouse, 运用这些关键且简单的词在头脑中构建故事。

扩大视距的训练可以不断加长句子进行, 避免回视可以通过遮盖已读内容进行训练, 防止有声或无声朗读可以通过提高每分钟阅读单词量要求学生。

2.预设训练

预设完全依靠的是读者的直觉和经验, 只提供为数不多的单词, 即在极为有限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无限的遐想。 通过预设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章布局的能力。

比如教师给出一个题目“a tragedy triggered by a mouse”, 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训练。 根据“tragedy”和“mouse”这两个主要词汇, 学生一定有千差万别的臆想, 比如老鼠触发了燃气开关、人踩在老鼠身上摔死过去、鼠疫感染、老鼠窜到人的嘴里导致窒息等。 于此, 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推导训练

在推导训练中, 学生必须透过表面的材料看到作者的真实意图, 不要被一些琐碎和花样迷惑。 首先确定作者对文章所描写事件的态度, 然后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在“a tragedy triggered by a mouse”中, 下文接着写道:The mouse ran into the water -closet when Lily got through the door.The water poured out from the water-closet and faced Lily.Lily retreated quickly and stricked the door.Unfortunely, Sam was getting through the door.In the end, Sam’s one leg was broken and Lily was dead because of the the head’s impact.

这篇文章想要表明什么呢? 是对这不幸的夫妇表示同情吗? 不是, 是想通过悲剧制造笑点吗? 也不是, 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为坐便器打广告。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阅读认知策略外, 还有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训练这些策略时, 唯一的途径便是量的积累, 只有通过不间断地持续训练, 学生才会养成习惯, 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策略, 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摘要:为提高英语阅读质量, 使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提升, 教师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 持之以恒, 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策略,阅读训练

参考文献

[1]傅冰.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研究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9.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第9篇

一、我国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

在我国课堂上的高中英语听力训练大都是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并不会超出其规定的难度,但是许多学生还是反应听不懂。原因有四点:第一,在还没听之前先给了自己一个心里暗示“我听不懂”“这个题我不会”,对英语听力产生焦虑的情绪。第二,过于紧张英语听力材料,听不清楚连读、吞音,不能正确辨别出是哪个单词的发音,或者跟不上朗读者的语速。第三,不了解其所属的文化背景,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英语听力不仅仅是字面上单纯的听,它还包括对英语这门外语的理解以及对其自身所属文化的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环境说出来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与英语相关文化的介绍与传导。第四,不能每天自觉的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学生不能坚持每天进行听力训练甚至是不喜欢英语听力训练。

二、我国高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目的

在《关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调查》中显示“77%的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学习上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8.7%的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能让学生顺利的进入高等院校,顺利的完成高考;只有30%的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全方面发展”[1]。

三、分析我市一高中课堂观察案例

在我市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听力训练并没有从英语课堂上分离出来,没有单独的安排课程。只是在英语课堂的前三分钟播放英语录音,课堂上的其他时间都是在向学生灌输语法。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还使学生从心里上忽视英语听力训练,对英语的兴趣减少。

四、高中英语听力训练施教策略

(一)分析出重点和非重点。

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缩减,分析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将注意力放在重点上,可以根据所给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听取听力材料。这样在听力材料播放前就已经对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听的过程中很快的能够找到问题,分析出重点,进而能够正确快速的回答出问题。

(二)训练快速记忆的方法。

在许多听力考试中除了有选择题还有填空、听写句子等题。一些教师除了播放录音还会利用播放影像加深印象。

我们以看原版英文电影为例,通过看电影的形式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减少了学生对英语听力训练的排斥心理,增加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既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还使学生能够深切理解到英语所属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了原始听力训练单方灌输的弊端,使学生主动并且感兴趣的学习英语。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刚刚看过的电影,引导学生将刚刚看过的电影用英语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针对电影中出现的单词、单句、句型、语法进行分析和讲解。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了解了英语所属的文化,同时还学到了英语的语法知识。学生真正的在学习中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2]。

(三)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做到教学相长。其次教师还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师应该优化公式化课堂,优化公式化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英语听力。

过于焦躁的情绪会产生紧张感,过于害怕的心理会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

(五)增加英语听力基本功的训练。

单词是构成英语句子的基础,也是理解一句话的根本。因此应加强单词的听力训练,在听单词的时候注意重读、爆破音与非爆破音等。高中英语听力训练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3]。

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制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战胜心理焦虑是高中听力训练教学施教重要策略之一。高中英语听力训练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做到不局限,有突破。

参考文献

[1]覃祖贯.如何提高英语听力的备考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335-335.

[2]潘广辉.简析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116-117.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训练技巧及策略 第10篇

一、处理好阅读训练中阅读速度和理解精确度的矛盾

在阅读训练时,要切实做到“整体规划、阶段侧重”,解决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精确度之间的矛盾。

第一阶段,降低阅读速度要求,追求较高的理解精确度,适当穿插一些词汇知识、复杂的语法结构、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侧重为第二阶段打牢阅读基础;第二阶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基础之后,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同时也要保证不低于75%的阅读理解精确度;第三阶段,齐抓阅读速度和理解精确度,有了第一、第二阶段的铺垫,完成这个第三阶段的任务就会水到渠成,相对容易的多了。

二、处理好阅读材料和阅读理解题目的阅读顺序问题

1 . 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题目,再查阅文章解答题目。这是学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方式。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是速度慢,学生不能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的内容,缺乏主观能动性。

2.Q→P→Q即先将题目过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可用来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对主旨性和推断性的问题显得效果不明显。是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也无谁优谁劣之分。但是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看文章肯定比漫无目的地看文章的效率要高得多。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案选项和干扰项的设置特点

1.正确答案项的设置方式有:(1)使用与原文中一样的词句,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2)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3)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结构;(4)答案项是原文生词或长难句的解释;(5)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6)使用原文的上下义结构,例如用动物可以代替狗、狮子、老虎等,科学可以代替计算机、航天、发明、电子等。

2.干扰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1)张冠李戴。命题人往往故意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2)偷梁换柱。干扰项用了与原文中相似的句子结构和大部分相同的词汇,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子意思的改变。(3)无中生有。干扰项往往是生活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所以在答题时,学生一定要注意问题中有没有“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类似的限定词语。(4)以偏概全。尤其在猜测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或给文章填加标题时,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干扰项。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稳定的阅读品质

1.必通读。通读采用的是速读法,在几秒钟内就可达到识别文体、掌握结构、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目的。

2 . 先读题。学生在仔细阅读试题的题干和四个选项以后,了解该题的题型和考查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复读短文,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加快速度、集中思想,敏锐地捕捉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从而有的放矢地找到答案。

3.再复读。复读采用的是跳读法,学生应在读完试题之后,有针对性地从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4.会跳读。阅读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既要统揽全文,又要主次有别。跳读既可用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来搜寻细节,锁定被考查的信息。这样做既把握了整体,又不会忽视细节。

5.善猜词。英语阅读一般允许出现3%的超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在文中都会给出暗示,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们的意思;有些其后则会紧跟其同位语,直接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有的词汇(多数为名词)只须判定它是某类事物即可,如人名、地名、某类动植物等,而无须弄明白其具体意思;有些词实在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生词不会成为理解文章的障碍。

6.后核查。对那些在第一遍做题时感觉把握不大或难度较高的题目,尤其是概括归纳题、作者意图题或推理判断题等,学生可以在最后根据全文及各题答案反复思考、认真比较,重点把握一个原则:首尾在心,紧扣中心。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章的首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是最佳切入点。

7.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高效阅读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注意:(1)在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素材,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2)在训练方式方面,力求多种多样,避免僵化,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常见的形式有:掠读、检索读、速读、泛读、集体训练、自我阅读、单篇文章快读和多篇文章快读等多种方式,各有侧重。(3)善于接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心态,以便及时调整训练策略。(4)培养学生进行大阅读量、长时间阅读的信心和毅力。比如,可组织学生在35分钟内限时阅读与高考的难度、阅读量相当的材料或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学生进行专项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稳定的阅读意志品质。

浅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训练策略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有关英语课外学习与活动日益受到关注,已经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如下:袁桂林对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

阅读效果检测与巩固方式的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研究等也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葛炳芳指出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尽量上几堂这样的专题课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课堂上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督促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或做练习,或适当安排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回家作业,让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阅读素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实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训练策略”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三、课外阅读策略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予了系统的对比评析。通过对学习策略定义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即学习者适当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课外阅读策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四、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

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是指采用学习成功者阅读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对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进行训练,并使有意识地自我调控阅读过程来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最常用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方法指导。2.调整阅读难度。3.组织相互交流。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4.引导探究思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反思:我为什么这么理解?有何依据?5.开发阅读资源。除教材外,选一本与教材难易程度相近的有练习的课外读物。6.引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倡导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使用策略。

2.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

3.研究学生所使用的课外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

4.研究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使学生不仅能发展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同时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策略使用意识和能力上有所裨益,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2.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3.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

七、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思路方法。1.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2.赏析性阅读。许多英语阅读材料,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3.扩展性阅读。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总之,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只有课上充分利用好教材,不断地扩大词汇量,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就一定会攻克阅读的难关,享受阅读理解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第12篇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四大基本技能, 其中听力排在首位, 因为“听”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最为常用的手段。美国外语教学家Wilga M.Rivers的调查表明, 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 45%的时间用于听, 30%的时间用于说, 16%用于读, 9%用于写。这说明, 语言的习得首先是通过获取许多可理解的输入信息而实现的, 而“听”则是获得此类信息的第一渠道。对于高中生来说, “听”也是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很关键的一环, 没有“听”的输入, 就没有“说”和“写”的输出。然而现在高中生听力能力并不理想, 传统的听力教学效果不明显。该文试图从学生在听力中常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听力理解的积极因素以及听力训练中常存在的误区来提取一些可行的听力策略。

2 影响听力有效性的问题

在笔者近十年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反映过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助。听力, 对很多学生来说, 是比其他三大技能更头疼的方面。在阅读时,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 可以反复读, 可以查字典, 分析篇章结构和句式, 还可以去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和写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表达的内容, 可以回避难词大词, 用熟悉的词来替换, 或者用短语和句子来进行描述和解释, 甚至在说的时候可以借助表情、肢体语言、道具等来协助表达。但是, 在听的过程中, 一旦遇到困难, 却无计可施, 对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转瞬即逝的东西, 除了强迫自己竖起耳朵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听力之所以会给学生带来无助感, 是因为它确实与读、写、说在过程和内容上都有着较大差异。

1) 在很多情况下, 尤其是在日常的交际中, 通常只有一次听的机会, 学生不可能让电视台、广播台或者是交流者一遍又一遍的不断重复他没有理解的信息。

2) 学生很可能会发现平时老师的课堂用语和课文磁带甚至是听力磁带基本都能跟得上, 可是看美剧、听英文歌却不一定, 因为实际生活中的语速更快。

3) 说话者的语音语调不会全都像课文录音那样的规范, 很多带有地方口音, 从而给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4) 口语中的连读、弱读、省音, 背景的噪音都是影响理解的因素。

5) 学生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 无法查阅字典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琢磨它的意义。

6) 学生平时过于依赖书面渠道来获取信息, 语言知识并没有对听觉造成足够的刺激, 所以会出现听好几遍听不出是哪个单词, 而看听力原稿却恍然大悟觉得很简单的情况。

7) 有些学生自身的发音不准确, 听到正确发音时, 无法建立去正确的联系。

3 利于听力训练的积极因素

虽然听力存在以上和其他三大技能的差异, 但这并不表示要掌握好听力技能就难于登天。听力理解的过程以及听力素材的内容本身还是存在一些有利于理解的元素。

1) 就高中生来说, 用于听力训练的素材往往是口语化的, 往往句型简单, 词汇也主要是常用词, 断句清晰, 所以一篇听力训练的信息量其实并不大, 因而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2) 由于听力是有声素材, 学生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语调来猜测其意图或态度, 判断出说话者的侧重点。

3) 实际的交流中, 学生可以利用面对面谈话的特殊性来帮助自己更好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比如, 如果一外国友人谈论他对无锡的印象, 除了词汇外, 他的表情可以帮助你判断出他的好恶。如果你说了一番观点, 对方的表情由微笑转为皱眉或撇嘴, 即便对方用词礼貌, 你应该知道他并不同意你的观点甚至你已经冒犯了对方。

4) 同样, 如果是观看一些英文的电视或电影 (无字幕) , 可以结合演员的姿势、动作、表情、语气来得到一些相关信息。

4 听力训练中的误区

当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训练听力但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就是训练策略存在误区。

1) 只听规范化的高考听力素材。事实上, 这种形式的听力训练注重的是听的结果, 而不是听的过程, 学生对素材的理解往往是破碎的, 不完整的, 这样的训练也许对应试会有较显著的短期效果, 但是针对实际交际的听力能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2) 只听标准发音和语速的听力素材。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 按照这种方法来进行听力训练, 也许可以强化正确发音和正确断句的能力,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应接触一些更符合生活实际的素材, 只有多接触真实的环境, 才能实现语言的实用功能。

3) 只听能听懂的, 知难而退。尽管学习和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但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应多听一些难度稍高于现有水平 (跳一跳够得着) 的听力素材, 更有利于学生获得进步。

4) 反复听, 直到听懂。在听录音带的时候, 有的学生一遍没听懂就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其实如果某段听力素材听两三遍还不懂, 就说明该素材已超过该学生的能力极限, 或是素材中包含太多他不了解的知识, 多听并没有用。比如, 你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词, 你反复听几十遍也不会理解它。此时, 应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如向他人请教,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等。

5 一些可行的听力策略

对高中生来说, 提高听力能力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听懂和记住。

1) 听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听, 要听懂并不表示要每个字每句话百分百理解。所谓听懂, 主要是指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人物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观点, 时间地点数据等细节。要听懂, 可采取以下策略:

(1) 运用已有知识, 分清顺序、逻辑、层次

作为高中生, 需要将已习得的英语语言知识 (比如从句、特殊句型、结构词) 和听力素材结合起来, 做到活学活用。比如, 听到Firstly, 往往还会出现Secondly, Finally等;听到at first说明后来事情有转变;听懂although, 后句肯定有转折。

此外, 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素材, 比如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礼仪规范等。事实上, 很多理解障碍都是因为缺乏这些常识性的背景知识造成的, 这些不是靠训练或策略可以解决的, 必须要靠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了解世界、多阅读书籍和接触相关国家的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获取的。

(2) 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猜测

很多时候, 看文字素材, 也许比较难以判断说话者的意图和立场;而信息如果以听力渠道进行传播, 往往更容易判断出来。尽管存在民族、种族、国家、地区、语言的差异, 但人类表达情感的语气和语调是接近的。我们往往可以根据这两个要素来判断出说话者是讽刺还是惊喜、是喜悦还是愤怒、是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3) 利用文字、图片等视觉信息

高考模式下的听力测试, 学生在听之前就能看到听力的问题和备选答案。如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 做到听力信息的预测, 有些题目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大意甚至内容, 因为同一篇素材的题目之间往往是有内在联系的。倘若是观看电视电影尤其是新闻播报时, 则画面、图片 (有时还有关键词) 能更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听力输入的信息。总之, 在听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利用一切非听觉的信息。

2) 记住

高考的听力题考查的不仅是听懂, 还要记住。尤其是一些细节, 比如时间、金钱、距离、年龄的考查, 往往此类细节不会在素材中直截了当的听到, 而是需要一定的运算和推理才能得出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要克服听力困难中的记忆问题, 必须学会记笔记。要使记录的信息清晰、有效, 必须要抓住以下几点:

(1) 有层次、有条理

有的学生做的笔记杂乱无章, 事后自己也看不懂, 这样的记录不仅没有实效, 还会让自己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加重负担, 心慌意乱。记录时, 按听力素材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有倒叙插叙的整理时再做调整。

(2) 有选择地记录

不是每个词每句话都需要记录的。只要记重要的和容易忘记的即可, 比如人物关系、话题或主要事件、数字类信息 (时间、金钱、距离等) 。

(3) 多用符号, 简写

要减少记录的负担, 比如关键词, 没必要完整拼写, 写几个字母或者画个符号记一个提醒的中文字符等方式都可, 只要能起到激活记忆的作用就行, 只要自己能看懂就是有效记录。

6 结束语

总之, 高中生的听力训练不仅要注重量, 更要注重质, 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有效的听力策略;不仅要提升应试的听力技能, 更不能忽视日常交际和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听力能力, 从而真正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