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1篇
我家养了一些鸡,马上就要下蛋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星期天母鸡终于下了第一个蛋,我们更是高兴,可是,正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欢喜中,鸡的惨叫又让大家惋惜起来。这是怎么了呢?
我和奶奶冲进鸡圈,鸡圈中的情景震惊了我:地上有一些鸡毛,还有一摊血,树上也有一些鸡毛,鸡笼中的鸡惶恐不安地叫着,笼子上有一个五厘米的小洞,看来野猫来偷鸡子吃了。奶奶叹着气用铁丝把笼子修补好。
其实奶奶并没有把笼子补好,只是将细铁丝挡在小洞前罢了。弱不经风的样子,用手摸一下,铁丝就掉下去了。我对奶奶说:“古代人就知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们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你何必做自欺欺人的事呢?现在赶紧把笼子补起来才是重要的事。”奶奶并没有听从我的意见。
第二天,野猫更加猖狂,树上有,鸡笼上还站着一只。看来猫也会团体合作,真的要对鸡笼加固了。我用钳子把铁丝拧在小洞上,小洞补起来了,鸡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人人都有亡羊也不补牢的事。我也有,六年级了,分数应用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做这样的题应当小心谨慎,我做这样的题总是出错,可是依旧不细心。今后应当小心才是!
以上事例都说明了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动作虽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的道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怕出错,出错后要马上改正;不能出错后,不听他人劝说,不知改过,这样只会错上加错。
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2篇
“陈老师下周一检查《超级课堂》!”姚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个大字,正在夸夸其谈自我陶醉的我下意识地往黑板瞟了一眼。“神马情况?” 唉呀,我猛地惊了一下,才只做到第二讲,这下该怎么办。我赶紧追问姚同学到底应该做到哪里,他说检查第四讲是否做完。我心里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讲的题量都很大,何况还有两讲等着呢。我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以平抚我那颗“受伤”的心。
一节课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虽然量很大,但我还有周末的两天可以去补救,亡羊补牢是我的无奈选择。于是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花时间去完成那四讲,以补我的“牢”。
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3篇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三组课文的《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字词的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
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4篇
亡羊补牢
韩店小学 王多福
教学目标
1.学习《亡羊补牢》,会认“窟、窿、叼、劝”4个字,会写“寓、则 等”9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1)“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2)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3)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亡羊补牢”,理解词语“亡” “牢”的意思,分别组词(亡:死亡、灭亡;牢:监牢、坐牢)那亡羊补牢里的“亡”和“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二、自主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思考“亡、牢”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运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反馈“亡、牢”的意思,正确理解“亡羊补牢”。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进行认读,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指导书写前6个生字“寓、则、窟(示范)、窿(示范)、狼、叼”
(3)出示范读,注意重点字词在课文内的读音。 (4)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体会寓意
1. 学习第1自然段。指导朗读,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学习2~4自然段。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和养羊人的泄气的心情。(分角色表演朗读对话部分,体会邻居、养羊人的不同心态及心情;)
3.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四、交流体会,明白寓意。
1.引导学生交流寓意,指名发言。
(四人小组交流: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亡羊补牢》是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是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不修补) (不晚)修补
丢羊 > 再丢羊 > 再没丢羊
知错就改 为时未晚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一个人如果不肯接受意见,就会做错事。 (2)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3)一个人做事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 ) )(
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5篇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补 结果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再也没丢 为 迟 也篇三: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优质课教学实录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词语、会写8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给你们猜的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动植物。我们来看图猜成语。请同学们看。 师:你们真棒!百猜百中!谁知道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板书:寓言)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寓言? 师:(ppt)师:对。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 道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亡”是什么意思?师:“牢”呢?
师: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篇故事内容?
(二)、句中识字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三个学生分别读句子,再齐读。
2、 理解“街坊”意思?。
3、 请同学们来观察标红的字体,你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
4、 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来写一写“窟窿”这两个字。
5、 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一起来听写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 寓言 两则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狼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
师:可是这个养羊人呢?街坊劝告,他不听。假如你们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快来劝劝他吧。(齐读)
(出示ppt: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劝说养羊人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着急?
师:街坊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羊人? (出示ppt: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ppt) 师: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谁来和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组对话。 师: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和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吧! 师:哪位同桌来展示一下呢?
师:引: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句子中读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那么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后悔)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 师:你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四)、体会寓意 (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生: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师: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同学们应该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篇,并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师: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版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其它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窟窿 破劝 丢 补
亡羊补牢的启示范文第6篇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三组课文的《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字词的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