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报恩范文(精选4篇)
感恩与报恩 第1篇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48年来, 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数据显示, 从1975年到2010年间中国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家里只有一个孩子, 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相应的溺爱问题就容易产生。孩子长期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生长, 自我中心意识增强, 对自己的索取和别人的给予往往感觉理所应当, 他人意识、集体意识淡漠, 自我表现意识和个性化追求增强。然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要想成长成才、报效祖国,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感恩报德。不感恩不足以知理, 不感恩不足以明德, 不感恩不足以立身。感恩具体而言, 就是以关心、理解、尊重等为情感表达, 以知恩、报恩意识为导向的倾诉方式, 通过感恩可以正确理解个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由识恩、知恩到感恩、报恩, 对亲恩、师恩、他恩都铭记于心, 这样才能塑造牢固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知行为分析理论认为, 感恩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认知层次。受教育者在内心深处对所获恩惠表示认同并实现不断自我提升和强化,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使用不同教育手法, 帮助学生树立他人、社会的给予是一种施恩的观念, 避免他们对享受这些恩惠产生理所应当的个人中心主义的心理。
二是情感层次。在获得认知认同后, 教育者应该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温暖, 并自觉将其转化为回报恩情的感恩意识。
三是实践层次。在这一层次, 受教育者会将感恩和回报思想付诸于实践, 并形成感恩报恩、无私奉献的习惯。
在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报恩教育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感恩、报恩不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2014年教师节, 黑龙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在课堂上公开索礼并辱骂学生, 据查该校34名教师接受学生赠送的茶叶、水杯、剃须刀、篮球、服装等各种礼品合计价值4084元, 人均120.12元, 此次严重违纪事件被教育部通报, 上级机关对其予以了严肃处理。从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索礼并辱骂学生的恶性事件来看, 学生不单是有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 更缺失的是缺乏感恩报恩正确渠道的引导, 缺乏感恩报恩的良好环境。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为人师表, 一举一动都将影响一代人的风貌。而家作为孩子的第一导师, 教会孩子走路、说话,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当今世界, 价值追求多元, 思想意识混乱, 外部渗透加剧, 即便学校培养出懂得正确感恩报恩的学生, 他们也很难在社会上自处自立。因此, 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方式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 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 把自己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历练成长, 养成知恩、感恩的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 培养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弘扬感恩报恩的社会正能量, 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感恩互动机制。
其次,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长应当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 在思想和生活细节上采取相应方式方法对学生提高感恩、报恩意识进行积极引导, 让他们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 正确施爱, 经常与子女进行心理上的有效沟通, 这样才能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 坚持学校的思想阵地作用。作为文化和思想的传播集散地, 学校的感恩教育理应既有对历史的传承, 又要体现新时代的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知礼懂法, 明理守法, 将文明礼仪和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 在社会上自觉抵御不良风气, 传播青春正能量。而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要正身立人, 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若有问题, 行不端则影不直, 教育就很难有说服力, 学校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严肃师风师纪问题, 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观, 对违纪事件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严肃师风师纪, 重塑社会风尚。
最后, 要构建良好的感恩、报恩的社会环境。要营造施恩、报恩的良好人际关系体系, 引导人们通过正确积极的方式方法来表达对亲人、师长、朋友的感恩之情。努力从中华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中挖掘传统美德的宝藏, 并加以创造性地转化, 凝练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形势的感恩、报恩文化体系。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作品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既要反映时代“表情”, 也要成为时代的“精神食粮”, 成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孝敬父母,感恩报恩 第2篇
妈妈,一个无比亲切的称呼,母爱,一个蕴含了无限感动的词汇。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
花儿感谢小草,小草的碧绿衬托着花的美丽。小草感谢大树,大树的遮风挡雨带来小草油油生长。大树感谢土壤,肥沃的土壤让大树茁壮成长。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全世界。虽然我的父母相貌并不出众,没有崇高的职业,但是他们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护。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讲的清楚的。
记得8岁那年,在一个异常漆黑寒冷的冬夜。我突然发高烧了。爸爸妈妈见了,急匆匆的帮我穿好衣裳,把我背着向医院走去,路那样长,又那样难走。爸爸妈妈仍然坚持着,到了医院,爸爸妈妈气喘吁吁的对医生说:救救我的女儿。第二天早晨,我才脱离危险,我睁开眼睛一看,爸爸妈妈竟然为了照顾我,一夜都没有睡觉,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感恩与报恩 第3篇
救命之恩 多次欲报均遭谢绝
1988年8月12日,晚上五点多钟的时候,家住沈阳市于洪区道义乡郭七屯村的郭春泉刚下班回到家,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喊救人,他急忙冲出家门,向村口围观的人群跑去。原来,村里公用电井机器发生了故障,负责看井的王学友到井下进行维修后一直没有上来……
情况万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郭春泉虽然只有21岁,但人高大魁梧,又有一副热心肠。他来不及多想,立刻找来绳子拴到自己的腰上,随即让几位围观的村民将自己放到井底救人。大约15分钟后,王学友被人拉出了井口,当人们将绳索再次顺入井中后,却一直没有见郭春泉上来。后来,等闻讯赶来的区消防中队的武警战士们戴上防毒面具下井救出郭春泉时,他已经因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而停止了呼吸……
中年丧子的悲痛,让郭显贵和杜玉娴夫妇肝肠寸断。郭春泉是家中长子,底下还有一个在上学的妹妹。因郭显贵身体一直不好,已经参加工作的郭春泉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儿子的突然离去,让郭家整日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四天后,经抢救转危为安的王学友不顾医生劝阻,跑出医院跌跌撞撞地来到郭家。进门后,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倒。看着憔悴的郭氏夫妇,王学友从自己口袋里摸索出3000块钱,声音颤抖地说:“显贵兄弟,这点钱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郭显贵扶起王学友,强忍着悲痛说:“换作别人,我儿子也会去救的,这钱我不能要……”简短朴实的话语令王学友泪落如雨。
时年49岁的王学友也是于洪区道义乡人,因老伴儿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他那点工资维持,日子过得一直很拮据。如今,大难不死的他对人生更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当谢恩遭到拒绝后,王学友一有空闲就去郭家,给钱不要,他就送去一些水果、肉蛋之类的东西,他渴望自己的真诚能让郭氏夫妇减轻一些悲痛。
比王学友小5岁的郭显贵是一位质朴耿直的汉子,儿子的突然离去让他再也无法从悲痛中走出。因为急火攻心,一天晚饭后郭显贵突然眼前一黑,然后摔倒在地人事不醒。经过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从此瘫痪在床。得知郭显贵又遭遇不幸后,王学友更加愧疚万千,他觉得郭家的不幸都是因他而起,就东凑西借了5000元钱再次来到郭家,但再一次被拒绝了。杜玉娴的理由很简单:“孩子他爸的病已经确诊了,不用再治疗。这钱你还是先拿回去吧,你家里也不宽裕!”再一次被拒绝,王学友出门连连感叹着:“好人,好人,真是一家好人啊……”
在王学友看来,自己是郭家不幸遭遇的“元凶”,他应该对郭家承担责任。可无论他怎样真诚地表达和安慰,杜玉娴都拒不接受。王学友的倔强劲也上来了,他每个周末都会到郭家,除了给郭显贵买一些营养品,每次都要帮做一些力气活儿。杜玉娴每次都坚持着让他将东西拿回去。
不久,在悲痛和病痛中熬煎着的郭显贵辞世而去,这接二连三的灾难让杜玉娴笼罩在无尽的悲痛中。女儿还小,又没有人能安慰开导她,她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与此同时,深陷在内疚和自责中的王学友面对杜玉娴的一次次拒谢,更是无法说服自己的良心。1989年春节前夕,他执意把已经成家、25岁的儿子王东军领到郭家,让儿子认杜玉娴做“干妈”。但让王学友怎么也没想到的是,1989年的5月底,杜玉娴竟悄悄带着女儿搬出了郭七屯村。
苦寻恩人 三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王学友发觉郭家更换了主人,感到异常惊讶。等他问遍了左邻右舍也没有问出杜玉娴母女的去向,他这才意识到,这对不幸的母女已经搬走了。王学友开始挨家挨户询问,但所有的人都摇头。很快,整个道义乡差不多都被他问遍了,可惜仍是了无音讯。道义乡位于沈阳市北部城郊,这里的居民多半以务农为生。王学友心里琢磨,以她们母女的经济状况,搬遷到市区居住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他又开始在附近的乡村寻找起来。
又是一个多星期过去,还是没有半点郭家母女的消息。回想着这些天寻找的一幕幕,王学友心里五味杂陈,突然他眼睛一亮:“杜玉娴不是把原来的房子租出去了吗,说不定租房子的人知道!”第二天一早,王学友来到郭家,结果一问租房人,对方也不清楚郭家母女的下落,只是告诉他自己交了3个月的房租。这一意外的收获还是让王学友兴奋不已。此后,他每过一天都来询问杜玉娴是否来收取房租。
他盘算着3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杜玉娴迟早会来收房租的,到时候就可以知道她们的去向了。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但郭家母女仍旧一直没有出现。9月初的一天,等王学友再去的时候,租房子的人告诉他,前一天晚上房东已经托人取走了房租。王学友明白了,郭家母女是在躲避自己啊!孤儿寡母的漂泊他乡,那会是怎样一种情形?王学友躺在床上,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找到恩人的家人,让恩人们回来,哪怕是让他再也不提报恩的事儿!
1992年新年前的一天下午,一位村民在闲聊中告诉王学友,他昨天在新民市前当铺镇的市场上遇见了杜玉娴。王学友立刻乘车前往前当铺,辗转了近两个小时,赶到时市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王学友见人就打听,市场上的人问遍了,就问附近的住户,结果一无所获。时间转眼到了1995年春天,一直苦寻恩人未果的王学友在尝试了所有办法都无效之后,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卖房,全家搬出道义乡!杜玉娴母女在得知他们搬家后,或许会回到老家来住的。这年五一节过后,王学友举家搬到了沈阳市东陵区长白乡。这里比道义更靠近市区,王学友在路边开了一家汽车修理部,一边维持生活一边继续对郭家母女的寻找。此外他每个月都会回两次道义,打听有没有她们的消息。
有人劝他说:“老王啊,既然人家执意拒绝你的报答,你这样找下去又是何苦呢?你这样做,不也是违背了郭家人的意愿吗?”可王学友的回答却听起来让人心酸:“背井离乡,又孤儿寡母的,那日子怎么过啊……我家虽然也不宽裕,但多少能帮她们做点什么啊……”2002年冬天,积劳成疾的王学友得了严重的类风湿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叫来儿子王东军,叹息着对他说:“东军啊,我恐怕以后是很难再亲自去寻找郭家的母女了。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她们,尽力帮助她们……”
nlc202309091113
王东军深为父亲的大义所感动,他牢牢记着父亲的叮嘱,继续寻找着。王东军当年从部队退役后,进了市运输公司车队工作。于是每次跑长途车归来,他都不忘去道义一带打听有没有郭家母女的消息。不知不觉间,又是十年过去了。2012年11月底,卧床多年的王学友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在弥留之际,老人把儿孙们叫到身边说:“我整个后半生都是人家郭家后生用自己的命换来的啊!做人要讲良心,要知恩图报。你们一定要找到郭家母女,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帮她们,否则,我就算死也难以瞑目呀!”王东军握着父亲的手,哽咽着保证说:“爸,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找到郭家人的,替您还上这份情……”
2014年春节,这时的王东军也已经年过半百,因为身体原因,已经病退在家休养。他的儿子王鹏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了市客运集团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全家人吃年夜饭的时候,王东军神情凝重地对儿子王鹏说:“你爷爷一直想找当年救命恩人的家人报恩,可惜没有找到,死不瞑目地走了。我也曾寻找了多年,也没能找到,你开出租车接触的人多,一定要好好打听,找到他们……”由此,寻找恩人的进程延续到了王家第三代人身上。
人性光辉 27载寻恩人演绎传奇
在沈阳的城建综合改造中,原来的于洪区道义地乡被列入了沈北新区规划版图。到2013年,王、郭两家以前住的郭七屯村,如今盖起了新城花园住宅小区,毗邻大学城。原先在这里居住的村民不仅都搬进了新楼,户口也都从农村变成了城镇。从2014年秋天开始,随着一户户居民的陆续入住,王东军忽然意识到:郭家母女也可能在回迁者中,于是他一有闲暇就乘车来到新城花园,打听郭家人的音讯。
2015年8月的一天,王鹏送一位乘客去新城花园,闲聊中他询问乘客是否认识郭家的人。对方在得知了王家三代人的寻找故事后很是感动,他动容地说道:“现在像你们这样知恩图报的人太少了,我建议你到交通广播电台播寻人启示,最好再把你们的故事在网上说出来,这样就可以扩大范围,没准真的就能找到呢……”那位乘客的话让王鹏心中一动,他很快就将寻找恩人的消息通过电台、网络传播了出去。
2015年11月8日上午,好消息终于传来:一个开出租车的同行在微信上给王鹏发来消息说,他刚载了一位家住新城花园的客人,据那位客人亲口告诉他,郭家母女已经搬迁回新城花园了,就住在他的隔壁……王鹏当即打电话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父亲王东军,王东军得知消息后,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了,立刻与儿子一起驱车赶往沈北。在新城花园,他们终于见到了苦苦寻找了27年的救父恩人。看着眼前已经花白头发的英雄母亲杜玉娴老人,王东军激动万分,他的嘴唇一直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原来,当年杜玉娴带着女儿从道义乡搬到了自己老家辽中县冷子堡镇居住,因为冷子堡离前当铺镇不远,所以才有人在前当铺集市上见过她。在杜玉娴看来,这次外迁不光是为了躲避执意报恩的王家人,离开了那个太多不幸的家,至少她心中的悲痛会减轻一些。尽管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十分艰辛,可杜玉娴凭借着自己一双灵巧的双手,在冷子堡当地开了一间小裁缝店,再加上老家租房子的钱,日子虽说过得紧巴可也还说得过去。她原打算在外面住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去,后来女儿一天天大了,她又听人说王家人还在不断地寻找她们,杜玉娴才渐渐打消了这一念头。
杜玉嫻一直没有再婚,女儿郭春雨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进了沈阳的一家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如今孩子也快小学毕业了。当新城花园建成后,因为那里离女儿的学校不远,杜玉娴于是回到老家居住。她琢磨着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王家的人也早该把报恩的事情给忘记了吧。再说,上了年纪的人总是故土难离啊!出于这样的心思,老人在女儿女婿的支持下,在原来回迁面积的基础上又额外交了一部分购房款,在新城花园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新宅。因为房子在办理产权手续的时候出了点差错,所以他们拖延了一年多才搬进来。
王东军父子的突然出现,让杜玉娴感到很意外。老人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王家父子,半晌没有说一句话。站在母亲身旁的郭春雨问王东军:“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怎么你们还没有忘记我们啊?”王东军红着眼圈说:“救命之恩怎么能说忘就忘啊!我和父亲找了你们二十多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帮你们做点什么……”这时,杜玉娴老人叹息一声,说:“春泉已经离开这么多年了,当年他救了你父亲的命,我和他父亲都为他感到自豪。以前我不接受帮助,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家过得也不宽裕,后来日子过得去了,就更不需要你们帮什么了。难得你们一直记得这份恩情,这让我已经感到很宽慰了……”王东军还想再说什么,这时郭春雨在一旁接过母亲的话说:“我们现在生活过得很好,真的不需要什么补偿。你们的这份心意,母亲已经心领了。”
27年了,感恩的心穿越时空变幻,一如当初,而那拒谢的心也依然如旧。面对此景,王东军这个耿直的东北汉子泪流满面:“这样吧,看在我和父亲寻找了你们这么多年的情分上,就让我替父亲给你们磕个头吧!”说着,他“扑通”一声跪在了杜玉娴老人面前。寻找、拒绝、拒绝、寻找……人性的光芒在这一刻是那样的绚丽无比!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摘自《幸福·婚姻版》)
知恩,感恩,报恩作文 第4篇
我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爸爸和妈妈为我操心了许多。每当我有不会写的字时,我就会说:“爸爸,这一道题怎么写爸爸就走了过来。”当我指出哪一道题不会做时爸爸便耐心地教我,直到我会为止。每到周末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会打印一份试卷给我做,我心里一点也不想写试卷,可我又不敢说虽然我知道做试卷对提高成绩有一些帮助。
我的爸爸不仅在学习上为我操心,在生活中他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每过一段时间我的爸爸就帮我打扫卧室,他先把我的卧室给扫一遍,然后再拖一遍。
我的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的”,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一种关心。比如说,去上学的时候我不想穿外套,妈妈总是让我穿,虽然天气又不怎么冷,在我的一再坚持的情况下妈妈就不给我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