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师范文第1篇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的好老师,而根据自己的爱好,心中的老师也是不一样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我们班主任:茅老师。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像父母般关怀学生,您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当上学生的知心朋友,您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陪学生一同成长、欢笑、游戏、您却做到了。您虽然很严厉,但有时候还是会跟学生们开一些小玩笑,严厉中不时透露着一点幽默。您要求同学们说话,回答问题要清楚,准确,精炼,找重点说。您要求同学们做作业时做错没关系,但做过了一定要记住,您还时不时的给家长发短信,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您布置背课文的作业,别的好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这个作业。可是,我过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背不出来,您检查老赖本的时候发现我还没有背出居然大发雷霆,还通知了我的母亲,以至于 我被母亲恶狠狠的教育了一顿。这时我终于领教了您这位老师的厉害。我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在背诵上多下功夫,可不能再马虎了。
这就是您茅老师的教育风格,平时挺温和,但是,有错误绝不包庇,简直让我终身难忘呢!这就应验了一句话“严师出高徒”。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私的奉献。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有许多的知识要从远方飞驰而来,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
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看到底层。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您从不为你很委倔,你总是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您甘愿做绿叶也不愿做红花,您想用自己的能力擦亮这世间的曙光,让生生学子们的梦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超越自己。老师,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精彩的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许多人都夸我是一个才华横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实呀,在我们班,比我更优秀的同学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班会这么棒呢?这固然与我们的勤奋努力密不可分,可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有“高人”指点。而这位幕后“高人”当然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杨冰花老师啦。
自从杨冰花老师接手我们这个淘气、懒散的“问题班级”后,我们班的班风班纪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焕然一新。每次上公开课,校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五(5)班。在人才济济的砂子塘小学里,各项成绩都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当真来之不易。特别是语文成绩也连续夺得全年级第一,更是难上加难。毫无疑问,正是有了杨老师呕心沥血的潜心付出,在教学和管理上想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妙招,才让我们有了“判若两班”的改变。
杨冰花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确有她独到的一面。她最主要的教学观点就是让我们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课文教学时,她就采用“课文带名著”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某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出与课文相关的名著。比如:我们在课堂学习《将相和》时,就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就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学习《景阳冈》时,就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这种独具匠心的教学编排,不仅让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还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使我们在写作时积累了更多的素材,而且还因为在课余时间爱上了阅读名著,使我们花在做游戏、看电视、打电脑和玩玩具上的时间大大减少,让我们养成了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班主任,面对我们这个六十多人的“超级大班”,同学们的性格和爱好又各不相同,要管理好确实任重而道远。杨老师就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引导,塑造好每个同学的个性,发挥各人的长处。有一名同学从一年级开始起就喜欢欺负人,常对弱小同学恶言相向,甚至还动手动脚,是大家最不喜欢的人,也是家长最深恶痛疾的孩子。杨老师首先从前任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那里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再通过和他促膝谈心、循循诱导,采用“有了进步就表扬”的方式来感化他。果然,经过一年来的培养,那名同学慢慢丢掉了一些不良习惯,现在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有了“天壤之别”。打人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了班上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杨老师不仅“为民除害”,还为我们班增添了一名学习上的“大将”,真是一石二鸟、一举二得呀!
我的老师师范文第2篇
别样雪糕
安桐乐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疑惑,吃个雪糕有什么好写的。哈哈,猜不到吧,我这次可是在学校和全班同学一起吃的哦,虽然只是很普通的小布丁,可我却觉得是我所吃过的最好吃的雪糕。
那天烈日炎炎,正当大家无精打采地上着体育课时,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雪糕买回来了!大家来吃啊!”七十多个同学立刻你拥我挤地冲上了楼梯,我被挤得东倒西歪,前面、右面都没有路,只有左面有一个很窄的缝,我趁机挤了过去。后面的几名同学也想学我一样挤上来,可是那条缝一下就被人流挤没了。
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上来了,我急忙领了一个雪糕,到一旁大快朵颐起来。冰凉凉、滑溜溜的雪糕在我嘴里左右来回“游动”着,像一只小蝌蚪,顽皮极了。我左一口,右一口,大口吃着,冰得我的嘴巴成了“O”型也不愿停嘴。
吃着雪糕,我不禁想起这雪糕是谁买的?问了才知道,原来是>班主任马老师冒着炎炎烈日给我们买回来的。那是我们的瓶瓶罐罐和碎纸片换来的,“变废为宝,环保节约!” 我不由得对老师产生敬佩之心,老师可真有方法真有心,总是变着法让我们高兴,>秋天给我们买蜜桔,夏天给我们买雪糕。 怪不得这雪糕这么好吃呢,原来这甜甜的雪糕里充满了爱心。
我的老师师范文第3篇
胡适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X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没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作好作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我母亲慢慢止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净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赏析
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
母亲是慈母,母亲更是严师,她时时关注着作者的学习、生活,教育作者成长。“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是那样的细致,小错误也要说得一清二楚,更不用说犯较大的错误了。“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对于学习,母亲“要我用功读书”,催“我”早起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书。才回家吃早饭”,母亲是严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母亲不仅有言教,同时还以自己做人处事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教育着作者。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一生受了许多生活的痛苦。除夕时,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发压岁钱等等,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因吸X片、赌博而招致的一大群债主。因为是新年,母亲“从不骂他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大嫂、二嫂生气摆脸色,打骂孩子出气,母亲只装没听见。母亲一味的“忍”和“让”,“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影响着、教育着作者。
母亲也“很有刚气”的一面,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当五叔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母亲“家中有事总让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时”,母亲“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母亲的“刚气”给作者上了难忘的一课。
母亲对作者的爱和言传身教的严格教育给了作者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文中宇里行间所体现出的母亲对作者的深切关爱和严格教育,彰显了母亲的伟大。
创作背景
该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扩展阅读】
写作手法
一、白话语体文章特征
1、在写作的目的上,白话语体强调考虑读者接受的通俗性;[4]
2、白话语体强调语言表述的明白晓畅。[4] 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1]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3]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整篇散文朴素清新,文章毫无成人的姿态,也无学者的深沉,作者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1]
3、在写作的思想和艺术意义上,白话语体并非无原则的“白描”,而是历尽绚烂后的平淡强调文章承载高深思想的诠释化境。[4]
二、文章结构
1、因果连环的结构,使文章有整体感
《我的母亲》一文,前三段写作者别样的童年,第二部分写别样的母亲,第三部分写别样的人生。其结构极其严谨,一气呵成,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不同的母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母亲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别样的母亲”会给孩子“别样的童年”。比如文中母亲用自己默不作声的善良和镇定自若来处理婆媳矛盾,这给作者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痕迹,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使作者认识到善良是任何人应该有的美好品质之一,作者以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一直善良做事、善良为人,留下了众多的口碑和许多的佳话,别样的童年经历和来自于别样的母亲的影响,这样自然给作者一个“别样的人生”。这几个环环相扣的事件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使文章有了一个严谨、紧凑的因果关系,使文章具有了独具魅力的整体感。文章的几个部分就因为这种内在的关系而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本文的一个写作秘诀因果连环的结构,增强文章的完整感。[6]
2、正面侧面相结合,使文章有了立体感
《我的母亲》在结构的三大块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特殊的母亲”。母爱似海,文中的母亲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在她身上涌现出的不平凡的品质让任何人都叹为观止,何况作为她的儿子的作者更是感同身受,他在母亲的羽翼下成长,关爱倍至,对此作者细致地正面描写了母亲的品质,几件小事就让一个和蔼却又严厉,是慈母也是严父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6]
3、用典型细节来证明,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我的老师师范文第4篇
本次征文比赛让学生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生动记录学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事迹。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有的同学用真挚的语言,记录了和老师之间的动人故事,有的表达了对老师的祝福,还有的回忆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并对老师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同学们以细腻的笔端和朴实的语言抒发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之心、感恩之情,让人感动,催人反思。经过评委老师的精心评选,最终共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学生写作才华,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对学校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的老师师范文第5篇
我的老师是一个严格又温柔的老师,她就是我们闭月羞花的美女史老师。史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但却很严格,史老师对我们就是春天的温柔,但平时又使暴雨般地滋润着你的手心,但是要我们听话,她就很温柔。
史老师有一次,对她自己的女儿使用了暴力手段,记得那时一年级,她得女儿在课上玩玩具,史老师发了一场从脚底到头发的大火,还是把某位同学的文具盒“烧”了起来。史老师居然把她女儿赶出了我们班。我们私底下都说史老师太狠了。对自己的女儿都这么狠。其实她不是狠而是严格,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老师,但又想她可比藤野好十倍。
我的老师师范文第6篇
这篇文章写的是梁实秋在清华学校读书时的一位国文老师。他学识渊博,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很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不拘小节的“老学究”的形象。文章一开头就写他吸溜着的鼻涕和脏兮兮的大褂,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科举出身,和很多有名的作家有交情,可见他学术成就之高。只可惜清华当时并不重视中文课程,学生大都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纵然他一肚子的能耐也没处使,一定很郁闷吧。我又一次为我们曾经的崇洋媚外而哀叹。不过想来我们对不用考试的美术音乐的老师不也这样吗,上课写作业吃东西看小说,老师看着大概很难受吧,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还有一点给我留下很省印象的是他给梁实秋批作文的情节。几千字被大墨杠子刷得所剩无几,固然心里委屈,不过这样一来糟粕全无,留下的都是精华,文章变得虎虎有生气了。有这样的文学功力实在让人敬佩。
读着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那也是一位认真负责,有真才实学的好老师。看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令他难忘的好老师啊。
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论是鲁迅还是梁实秋,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敬佩尊重的心去欣赏看待他们的恩师,深受他们人格的影响,并带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现在有些人的榜样太遥远,都是些歌星球星之类,疏不知我们身边的老是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读书笔记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难忘的老师.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给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