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范围范文(精选7篇)
覆盖范围 第1篇
2009年11月, 在西安举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 随着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通过国家投资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部门自筹资金相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和水文监测相结合等途径, 已初步形成了覆盖长江全流域范围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军介绍, 长江流域各级水土保持监测部门依托国家重点工程, 进行了以重要支流和重要区域为主的大范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 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监测成果,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基础数据不断丰富和完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从2000年开始, 先后开展了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怒江流域等区域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并建立了本底数据库, 监测面积覆盖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100多万km2。随着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二期工程建设的启动, 目前, 长江流域已建成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和省级监测总站15个、地 (市) 级监测分站72个, 监测点199个。长江全流域目前已有1.39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监测。中国依托监测成果建立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
覆盖范围 第2篇
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保障农民生活方面,应重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缴纳一定的保费,当然缴纳保费的多少取决于当地所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程度的高低。在参保个人缴费的基础上,当地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而当地政府则应根据地方财政实力状况,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一定资金补贴。
第二,在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分担的基础上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后,应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否则将面临较大的长期资金支付压力。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基金管理和投资政策,探索基金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还应研究不同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研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政策,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各地政府除了通过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补贴、老年人直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还应破除城乡分割体制,创造条件探索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研究 第3篇
一、动态考察: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是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
(一)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相对较慢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年代分布,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经济体制、民族国家独立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甚大。总的看,养老、工伤、医疗三类社会保险在19世纪80年代均已起步,而失业保险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并且在年代分布上,除了个别年代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数量比较集中外,其余时期分布相对均匀。目前,全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共有172个,其中,欧洲44个,美洲36个,亚太48个,非洲44个。共有7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13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16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的国别覆盖看,在四类主要社会保险中,失业保险是覆盖国家(地区)最少的,不足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一半。从建立时间看,失业保险也是起步相对较晚的。从建制国家数量增长看,也是相对较慢的。
失业保险普及程度低于其他社会保险,建立时间也普遍显著晚于其他社会保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这个普遍性的现象,蕴含着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一些本质性规律,同时也表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存在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大覆盖面的要求。
对78个已建立失业保险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最早建立时间,各国失业保险建立时间平均晚34年。虽然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失业保险是全球发展程度最低的一项保险制度,但已经日益受到许多国家重视,韩国(1995)、土耳其(2000)、泰国(2004)、越南(2007)等都是在近些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许多发达国家也是在制度建立后,在制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下工夫,逐步扩大覆盖人群,并充分挖掘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
(二)各地区失业保险覆盖水平高低各不同
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失业保险覆盖水平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用法定覆盖(legal coverage)和实际覆盖(effective coverage)这两个概念来进行比较。其中法定覆盖是指已有相关法律文件进行规定,某一群体必须被失业保险制度覆盖,或者有权在某些情况下享受特定待遇。实际覆盖是指风险发生时,真正享受到待遇的情况。反映各自水平的指标是法定覆盖率和实际覆盖率,前者可以界定为法律规定必须覆盖的人群总数占工薪雇员数、经济活动人口总数或者总人口数等的比例,后者界定为实际享受失业待遇的人数占所有失业者数量的比例。
通过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法定和实际覆盖率可以发现,收入水平与覆盖情况高度相关,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差距明显。高收入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因此这两个地区的法定和实际覆盖率最高。尤其是部分西欧国家,失业保护计划不仅包含保险制度,还包含援助制度,因此实际覆盖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北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法定覆盖率较高,但实际覆盖率则要小得多。
(三)各国覆盖范围均遵循逐步扩大的规律
从各国制度发展过程来看,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均从正规部门起步,在早期尤其是从工业生产部门,随后扩展到其他部门,并且都呈现出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发展特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开始就实现全覆盖(事实上,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所有劳动者的全覆盖)。
比如,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强制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制度在初期仅覆盖7个技术性行业的约200万体力劳动者,到40年代末,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英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达到2000万人,占所有各类工薪雇员的80%。
加拿大1940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只覆盖正规就业部门,总覆盖率42%。1955年将农林业工人和警察纳入,1957年季节工人(包括渔民)纳入,1965年理发师、出租车司机以及农业工人纳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变为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制度功能。
韩国就业保险制度建立相对较晚,但从1995年开始实施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政府为应对就业冲击,大力扩大覆盖范围。一开始只覆盖雇员在30人以上的公司,到1998年所有公司不论规模大小,都纳入覆盖范围,兼职工人和小时工也获得保障。
美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时覆盖雇员数在8个以上的公司,1954年扩大到雇员数为4个以上,并纳入联邦雇员,1970年覆盖所有私营企业、大多数非营利性组织、州医院和大学,1976年覆盖州和地方政府雇员、非营利中小学,农业和家庭工人也受到有限覆盖。
二、静态观察:主要国家失业保险具体覆盖现状
(一)几类不同国家参保覆盖总体情况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
覆盖人群。大多数国家覆盖所有受雇人群,不论行业或部门。奥地利、德国和卢森堡等国还覆盖学徒、毕业生等。许多国家排除自雇就业者。一些国家也排除家庭工人或临时工,如爱尔兰、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等。
失业津贴水平。初始替代率是近期平均工资的40%—75%左右,但也有特别高的国家,如瑞典达到80%,丹麦90%。不过,许多国家对最高缴费工资和最高津贴水平做出限制。等待期从3—7天不等。在一些国家,如果劳动者主动辞职,或者因为失职而被辞退,等待期延长到6周至6个月左右。如果失业者有需要抚养的配偶或子女,一些国家规定可以领取额外的津贴,如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大多数国家的失业津贴要计税,如比利时、加拿大、荷兰、美国、英国、丹麦和法国等。
nlc202309040911
津贴期限。大多数国家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时间长度,其中一个例外是比利时,它没有具体时间限制。大多数国家受益期一般是8—36周,它往往与缴费、就业时间和年龄相关。
资格条件。一般就业时间最低要求是,过去一年要工作6个月。最低要求的冰岛规定过去52周至少工作10周,最高要求的葡萄牙规定过去24个月至少工作540天。所有国家都要求失业者在就业机构登记。冰岛和法国等要求失业者要居住在本国。在几乎所有国家,劳动者主动辞职、失职、罢工等,都将无法获得津贴。大多数国家要求津贴领取者必须能够随时准备工作,例外国家有芬兰、冰岛和西班牙。如果不参加培训、没有合理理由而拒绝合适的职业安排等情况,将失去领取津贴的资格。违反程度决定了失效时期,从1—4个月不等。许多国家规定津贴领取者要定期到就业机构报到。
融资来源。大多数失业保险是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费率二者相等,或者雇主更高一些。只有个别国家是由雇员或雇主单方缴费的,仅雇主缴费的国家有冰岛、意大利和美国,仅雇员缴费的有卢森堡。一般情况下政府会承担失业保险支付的赤字。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提供补贴。在美国、日本和意大利,政府承担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成本。极个别国家的政府也向失业保险基金缴费。不同国家间的缴费率差别较大。不过,大多数国家缴费率低于3%,其余国家缴费率大多在3%—8%之间。缴费率高的国家一般提供的津贴项目相应地也多一些,除了生活津贴外,还包括求职、培训等津贴。
2.东欧和中亚国家(转型经济体)
覆盖人群。大多数国家覆盖工薪雇员,并按照年龄覆盖:一般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在克罗地亚,大学或培训毕业生也受到覆盖。家庭和临时工人一般排除。
津贴水平。初始替代率一般是近期平均工资的50%—75%。津贴水平有下限(一般是最低工资)和上限(一般是地方、地区或全国平均工资)。津贴水平有时取决于失业原因。一些国家首次求职者能够获得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失业津贴。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还为失业者家属提供补助。
津贴期限。一般是在6—24个月。有些国家津贴期限取决于就业时间、缴费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毕业生津贴期限较短。一些国家还为临近退休失业人员延长津贴期限。
资格条件。最低工作时间要求从3—12个月不等。所有国家都要求在就业机构登记。在大多数国家,如果劳动者自身失职而丢掉工作,则没有资格获得失业津贴。多数国家要求津贴领取者能够随时准备工作,并寻找工作。如果拒绝培训,将失去资格。如果领取者拒绝一份合适的工作安排、不服从劳动力市场规定或提供欺诈申请信息,津贴将会减少、延迟和终止。
融资来源。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求雇主缴费,个别国家也要求雇员缴费。雇员缴费率为0.06%—1%左右,雇主缴费为0.06%—6%左右。政府补贴或赤字筹资比较普遍。
3.发展中国家
覆盖范围。在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十几个发展中国家中,多数在覆盖范围上规定得比较窄,仅包含工薪雇员。阿根廷、秘鲁、突尼斯、马耳他、巴西等都是这种情况。少数国家也有排除一些类别人员的规定,如伊朗规定不包括自雇人员,塞浦路斯规定不包括非全日制工人和家庭佣工,委内瑞拉规定不包括临时工、家庭雇工和佣工等。
津贴水平。一般是近期平均工资的50%—60%左右。在阿根廷和巴西,最低和最高津贴水平与最低工资成一定比例。伊朗还对受抚养的家属提供补助,每增加一个抚养者,替代率上升10%,最多可以有4个抚养者。
津贴期限。从3—50个月不等,主要取决于就业、缴费和年龄等。其中伊朗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失业者可以领取失业津贴直至退休年龄。
资格条件。失业前必须工作6—24个月不等,多个国家规定不能因为失业者个人失职,并且领取者必须能够随时准备工作。
融资来源。一般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或者由雇主单方缴费,缴费水平较低,大多数都在2%以内。有些国家有明确的政府缴费比例,如泰国(0.25%)、土耳其(1%)、越南(1%),委内瑞拉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进行补贴。
(二)特殊群体参保情况
1.公务员
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各国公务员均享有较为稳定的就业保障。在失业保护类型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与其他就业群体一样,纳入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中,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克罗地亚、爱尔兰、罗马尼亚等国,比如美国政府雇员与其他就业群体一样,按照同样条件参加失业保险制度,个人不需要交费,失业时待遇享受条件也与其他就业群体一样。
二是建立公务员群体专门的保险制度,主要国家有日本、韩国等。比如,韩国公务员不参加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而是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做出相关规定(公务员有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未建立任何形式的保险制度,但对离职或解聘公务员有相关保障。比如,英国新的公务员补偿计划(CSCS)从2010年开始实施,成为1987年以来最大改革。补偿计划对主动离职和解雇分别做出安排,其中对低收入者和临近退休者额外照顾,同时对高收入者的补偿进行限制。补偿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动离职:不到正常退休年龄的,根据工作年限,1年补偿1个月工资,最高为21个月;超过正常退休年龄的,1年补偿1个月工资,最高补偿6个月;已经达到最低退休年龄的,可以选择提前退休。第二种是强行解雇:1年补偿1个月工资,最高补12个月,但所有雇员在不知是否会被解雇的情况下,都有机会首先选择主动离职。德国公务员享有稳定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特权,如不参加养老和失业保险等,一般情况下不解雇公务员,例外情况只有长期生病或缓刑期等。缓刑期后公务员可以退休,并根据工作年限获得一份年金。总体来说,各国公务员制度采用第三种失业保护类型的比较普遍。
nlc202309040911
2.自雇者
由于就业形式灵活、管理困难,大多数国家未将自雇者纳入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但也有部分国家涵盖,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除了制度类型为补贴自愿性的国家如丹麦、芬兰和瑞典外,一些社会保险类型国家奉行自愿原则,让自雇者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如德国、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哥伦比亚、韩国等。(2)有部分国家自雇者的失业保险待遇是由统一征收的养老保险缴费来支付的,如冰岛、挪威、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3)与被雇者相比,自雇者缴费比例一般等于雇主和被雇者缴费比例之和,待遇享受条件一样。
3.灵活就业人员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含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待命就业、季节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等。总的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灵活就业以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自营就业、家庭就业为主。但各国对灵活就业没有统一界定,失业保险相关规定上差异也较大。一些国家仅以工作时间等规定参保范围,相对来说,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就比较容易。如德国规定每周工作时间少于18小时的雇员不在享受失业保险范围;日本将工作时间少于4个月的季节性工人排除;南非规定1个月工作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纳入参保范围,其中包括家庭工人、季节工人等。一些国家以收入水平作为是否纳入参保范围的标准,比如英国规定无论是自雇还是被雇的临时工、兼职工,只要收入超过一定范围,都要缴纳失业保险费。一些国家从就业类型上规定参保范围,对灵活就业人员明确覆盖或排除。以临时工为例,一些国家将之纳入保护范围,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有些国家则明确排除,比如美国、爱尔兰、埃及、泰国等。
4.外国人
外国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可以根据是否签署社会保障协议作出分类。第一种情况是签署了社会保障协议。社会保障协议既有多边也有双边协议。欧盟内部是典型的多边协议,针对劳动者在欧盟内部流动参加失业保险问题,它的基本原则是,欧盟一国公民到另一国工作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按照工作地法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一旦失业可以享受同等待遇。除欧盟以外,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双边社会保障协议,一般规定工人可以在本国缴费,而到另一国就业时豁免缴费。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签署双边协议的,外国工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则由工作所在国单方决定,一些国家强制性较强,比如美国规定雇主必须为外国工人缴纳失业保险费,但一些非移民性的外国工人可以豁免缴费,包括持H-2A农场工人、J-1交流访问学者、F1和M1学生等几类签证人员。加拿大、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爱沙尼亚等国也明确覆盖外国工人。一些国家对外国工人是否参加采取自愿原则,比如德国、伊朗等。外国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要求有合法的工作许可,以及与本国公民一样的受益条件。南非规定,就业合同结束时,根据法律要求必须离境的外国人,不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但外国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般相对较难,比如据估计,2008年外国临时工人对加拿大就业保险(EI)项目的缴费为1.26亿美元,但一旦失业往往很难享受失业保险常规待遇,享受特殊待遇(如生育等)则相对容易一些,尽管也有障碍。
5.其他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特殊群体
除了一般就业群体外,有些国家还为本国特殊群体设计了失业保险制度。比如加拿大就业保险的渔业津贴,它覆盖自雇渔民。自雇渔民能否领取渔业津贴主要取决于资格期(qualifying period)内的收入状况以及劳动力参与期(labour force attachment period)内的行为。资格期是指享受待遇前的31周;劳动力参与期是资格期前的52周。在劳动力参与期内,自雇渔民必须至少有3000美元的渔业收入或者至少从事490个小时以上的渔业工作。在资格期内,渔民的收入要求取决于不同地区的失业率,从2500—4200美元不等。如果渔民刚开始工作或者资格期前离开渔业工作一年以上,资格期的收入要求至少为5500美元。一旦失去渔业收入,渔民需要自行申请津贴,并有2周的等待期。津贴水平取决于资格期内的收入、所在地区失业率等因素,替代率为55%。领取津贴期间,渔民必须随时准备工作、努力寻找工作并进行详细记录、与就业机构保持联系、报告失业期间的收入和参加培训等情况。最高可以领取26周的待遇。
三、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国际经验
(一)覆盖范围从根本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失业保险的建立和发展归根到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的制约。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险,失业保险本质上是与市场竞争中的职业风险密切联系的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险种,社会对失业保险服务的需求和提供失业保险服务的能力共同决定着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的进程。
建立失业保障制度的国家多为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工业失业风险要远远大于农业和手工业失业风险相关。从失业保障的覆盖面可以明显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有将近半数的国家(地区)没有设立失业保障制度,它们多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人口比例比较小。
从失业保险建制率看,工业化国家普遍高于非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高于计划经济国家和转型国家,发达国家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78个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几乎都已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个别高收入国家因建立了高水平的福利制度而没有必要专门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个别亚洲新兴发达国家或地区则因历史文化传统而较晚才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而只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与其他几类社会保险相比,通常建立时间较晚,国别扩展较慢。失业保险在全球扩大覆盖面,是一个长期缓慢渐进的过程。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保险的建制国家(地区)数量也不断增长,失业保险覆盖的人群不断扩大。如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其失业保险的范围最初限于私人企业部门的雇员,1970年扩大到非营利部门,1976年又扩大到州地方政府雇员,1978年将失业保险扩大到包括家庭佣工在内的几乎所有工薪劳动者。
nlc202309040911
除了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外,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失业保险制度覆盖人群的范围。如法国虽然不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却受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全世界最早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又如,一些殖民地落后国家受宗主国的影响,也早早地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而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受文化传统和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朝鲜、古巴等国目前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而没有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可见,政治和经济体制因素对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覆盖范围的扩展也是有重要影响的。
某些职业群体如家庭工人、家务佣工、按日计酬的工人,以及那些在社会保障制度中难以实施者如农业工人和自我雇佣者,他们往往最初未在覆盖范围内。但是近年来的趋势是为这些群体建立专门基金或将他们置于一般的保障制度中。某些国家的制度对生育子女或为在家养育子女暂时离职或未参加强制性项目的自我雇佣者,也规定了自愿保障的办法。有些工业化国家,虽然建立社会保障的时间较晚,但都越过了分别建立工业或农业保险基金阶段,而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了若干年,逐渐扩大其覆盖范围。在这些国家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其人口中的大部分仍然生活在以物易物占优势的、大家庭或部落经济的社会中,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正像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的初期阶段,主要保障对象是工薪劳动者,使他们不致因为失业而失去收入。
(二)覆盖范围的确定要考虑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功能的扩展与社会需求和供给能力的情况密不可分,既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和劳动者对失业保险的需求相适应,也要与失业保险管理服务能力水平相适应。失业保险参保范围以适度为宜,而非越早普及或覆盖面越大越好。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不能搞人为地大跃进,不能为了扩面而扩面,尤其不能单纯为了扩大失业保险资金来源。
对于缴费型失业保险制度而言,把以实物或现金为主要收入形式的群体纳入参保范围是比较困难的。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形式大多没有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因而较难核实其真实收入水平。对这类群体,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必急于将其扩进覆盖范围,或者允许其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参保。
同样,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收入不固定、就业时间不稳定,政府部门要判断这部分人群是否符合失业保险享受标准,以及进行妥善管理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存在,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成本较高。从成本-收益角度进行选择,将难以管理以及管理成本较高的部分人群排除出覆盖范围,是必要的。
西方国家通常是从私营企业工薪雇员开始,然后逐步扩大到其他群体。个体从业人员、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往往较迟纳入制度体系或从未被纳入。从管理角度来看,也是有道理的。
(三)覆盖范围的确定要考虑不同群体职业特征和风险差异
在发展中国家,从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角度看,可以将劳动者划分为三类群体,即市场经济部门的职业化群体、传统社会中从事自给自足生产的劳动者和处于二者之间的不稳定转移群体。失业保险主要覆盖职业化群体,因为这些群体已失去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家庭或社区保障,其失业风险大,对失业保险的需求突出。其次,是由农村向城市、非农产业、市场经济领域转移的人群,这部分人群职业状态尚不稳定,对其失业保险覆盖制度的安排应该是弹性的、灵活的和自主选择的。对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的劳动者,没有必要强行把他们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中来。我们注意到,在加拿大等国家,海员和渔民参加失业保险。但实际上,在这里渔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的自然经济形态里的劳动者,而是高度职业化的群体。
灵活就业人员是职业风险相对较大的群体,把这个群体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对于保障其失业期间的生活和促进其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设计具体制度时,还要考虑到失业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和灵活就业人员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和自雇人员,可以实行自愿性政策。
对于非职业化群体或就业方式不稳定的群体,应提供自愿性、选择性和一定灵活性的弹性制度安排。从本源意义上讲,失业保险是为了应对工人群体的失业风险、解决失业期间生活保障问题,因此,它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工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的农民等自给自足经济活动群体,以及其他非职业化人员的失业风险和生活困难,不应通过失业保险来解决,而应通过其他方式加以解决。
公务员属于低失业风险、高保障群体,从预防失业风险的角度来说,公务员等群体并无太大参加失业保险的必要。但从保障和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及增进公平的角度看,将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劳动者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中来,也无不可(但要防止本应通过从公务员工资收入中扣缴的支出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变相转嫁给财政负担)。公务员群体确实有与其他就业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否纳入覆盖范围,与各国自身制度、文化传统关系较大。
(四)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要考虑其他制度安排
失业风险不能也不必完全依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尽可能地覆盖更多人群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但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如果跳出失业保险制度看失业风险,就会发现还有别的选择方案。特定群体的失业风险防范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失业保险以外还有其他的保障制度也能发挥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的作用,并非所有群体都需要通过失业保险来解决失业时的生活保障问题。我们注意到,一些福利国家,直接通过高水平的福利制度安排替代了失业保险的职能;一些发达国家则通过收入补偿等其他方式来解决暂时失业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和医疗保障制度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冲击。
此外,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促进制度可以有机结合,就业专项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方面可以统筹使用。对于特定群体,如大学和其他各类学校毕业生、培训结业学员等,可以采取先享受权益后履行义务的方式来进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在特殊时期(如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时期),可以加大财政对就业促进资金的投入来应对失业压力的增加。
(作者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
覆盖范围 第4篇
关键词:TD-LTE,链路预算,网络规划,覆盖,频域资源分配
0 引言
良好的覆盖规划可以减少后期的网络优化工作量,使得网络覆盖的质量与成本达到完美结合。由于OFDM和MIMO关键技术的引进,使得相比于3G和2G的移动通信系统,TD-LTE的覆盖特性及覆盖规划有许多新的不同。首先,下行控制区域内的PCFICH,PHICH,PDCCH这3种信道为静态或半静态的资源配置,而业务信道则为共享信道,因此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将使得各个信道的覆盖范围产生变化;其次,参考信号的不同配置方式也会对信道的覆盖产生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控制信道相关参数的选择,将使得各信道的覆盖范围尽量接近,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和功率浪费并提升网络规划的质量。
1 TD-LTE下行业务信道链路预算流程
链路预算就是根据不同信道的边缘覆盖速率要求,求得系统覆盖半径,从而为进一步的网络规划提供依据。链路预算是指通过分析基站与终端之间无线通信链路的各种增益与损耗情况计算得到最大路径损耗,再根据无线环境选择一定的传播模型得到终端所接收业务的最大覆盖范围,链路预算是网络规划的根据。对于LTE的下行链路预算,参考文献[1-2]给出了LTE的物理层规范,其中包含了各信道及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方式。以下步骤描述了LTE下行链路预算的基本流程:
1)输入所需的小区边缘业务速率要求(RLC层速率),考虑到MAC层的头开销,折合到MAC层后的速率为RMAC=RRLC10/9。
2)输入系统带宽配置与业务所分配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目,LTE下行共支持6种系统带宽配置,分别为1.4 MHz,3 MHz,5 MHz,10 MHz,15 MHz和20 MHz。
3)选择MIMO模式与调制方式。MIMO模式有单天线端口映射、发送分集和空分复用3种。调制方式分QPSK,16QAM,64QAM这3种。调制等级越低则下行信号解调所需SINR越低,从而增加小区覆盖半径。
4)如参考文献[3]提及,资源块分为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和不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这里仅考虑后者,因为如参考文献[4]所述,此时不存在参考信号“借”功率的情况,业务覆盖范围达到最大。
5)计算天线端的等效发射功率(单位dBm)
其中,参考文献[5]定义基站发送功率为46 dBm,然后平均到每根发送天线上,在基站端配置两根发射天线时,单天线发射功率为43 dBm,天线增益为18 dB。本文只考虑2天线发送,其发射分集增益取2 d B,电缆损耗为发射天线馈线、接头和合路器损耗,一般小于2 dB,这里取2 dB。
6)计算接收机灵敏度
首先计算接收机底噪声,即
式中:UE噪声指数取9 dB,热噪声功率谱密度为-174dBm/Hz,B为系统带宽。
其次,通过链路仿真得到用户SINR与链路BLER(误块率)的仿真曲线如图1所示,由边缘用户要求的BLER(设定为10%),从曲线可得到用户SINR。图1给出了不同MCS(调制编码方案)下SINR和BLER的关系。当对边缘用户配置不同的RB数目时,可根据每个RB需要承载的MAC速率,经速率匹配,查到所需要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而可以获得相应的SINR数值。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式为
式中:由参考文献[7]得到干扰裕量取2.5 d B;接收分集增益在终端配置2天线接收时取3 d B。
7)阴影衰落裕量取10 dB,快衰落裕量取2 dB,穿透损耗取20 dB,人体损耗取0 dB。
8)最大路径损耗计算式为
9)传播模型选取宏蜂窝COST231-Hata大城市传播模型,即(dB)=46.3+33.9lg-13.82lg()-()+
式中:fc=2 300 MHz,hte=35 m,hte=1.5 m,
2 下行控制区域内各信道的参数选取
据第1节介绍的链路预算流程,以业务速率为2 Mbit/s为例进行计算得到其在天线配置为22,调制方式为QPSK,MIMO模式为发送分集,系统带宽为20 MHz,业务占用的频域带宽假定为24个资源块的情况下,最大路径损耗为130.196 2 dB,对应覆盖距离d=0.468 2 km。根据该最大路径损耗可选择最佳的下行控制区域内各控制信道参数配置,以使得覆盖范围最接近。
下行控制区域内的控制信道包括PCFICH,PHICH,PDCCH这3种。由于区域包含有小区参考信号,而参考信号可向同一OFDM符号里其余信道“借功率”,因此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对各信道发射功率的影响至关重要。
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CRS)在接收到不同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功率提升信息以前,在频率上和时间上采用恒定的发射功率,该发射功率的数值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指示。令表示时隙不带有CRS的OFDM符号上资源粒子(PDSCH RE)与CRS RE的功率比值;表示时隙带有CRS的OFDM符号上PDSCH RE与CRS RE的功率比值。比值ρB/ρA在参考文献[3]中给出,共有8种不同的配置。
下行发射功率P=46 dBm。则对于不包含有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其中每个RE的发射功率为
对于包含有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由比值ρBρA的8种不同的配置可推导出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开销的简易计算公式
由式(8)计算可得到导频信号的功率开销如表1所示。表1中的PB是小区专用参数,由高层配置。
结合参考文献[1]中各下行控制信道的映射方式可得到:
1)对于PCFICH信道包含2 bit信息,编码后则为32 bit码本,且位于第1个OFDM符号的16个资源元素上,其发射功率(单位dBm)为
2)对于PHICH信道采用BPSK调制,占据12个RE。在常规CP下PHICH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在系统带宽为20 MHz的情况下对应于每个用户的PHICH发射功率(单位dBm)为
3)PDCCH信道采用咬尾编码,CRC长16 bit,当信道的DCI格式为1A时,其DCI长度为37 bit。设PDCCH格式为格式3,当系统带宽为20 MHz,且PDCCH信道位于包含有RS RE的OFDM符号中时,其发送功率(单位dBm)为
PDCCH信道位于不包含RS RE的OFDM符号时为
经链路预算可得到3个下行控制信令相关信道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见表2~4)。
对于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此时其覆盖范围不应与业务信道差异太大,由之前所假设业务信道的链路预算,其最大路径损耗为130.195 dB,MIMO模式为22发送分集,因此各下行控制信道的MIMO模式也为22发送分集。根据该假设情况下的路径损耗,由尽量接近的原则可得到各个控制信道的参数选择范围。
1)PCFICH信道可取参数配置为PB=3,二,四天线端口传送。
2)PHICH信道可取参数配置为PB=2,二,四天线端口传送;PB=3,二,四天线端口传送。
3)PDCCH信道可取参数配置(DCI格式为1A)中:
(1)包含RS RE的OFDM符号中PDCCH信道可取参数配置。PB=0,选取PDCCH格式1或PDCCH格式2,二,四单天线端口传送;PB=1,选取PDCCH格式2,二,四天线端口传送;PB=2,选取PDCCH格式2,二,四天线端口传送;PB=3,选取PDCCH格式3,二,四天线端口传送。
(2)不包含RS RE的OFDM符号中PDCCH信道可取参数配置。选取PDCCH信道格式2,二,四天线端口传送。
3 不同边缘速率要求的业务频域资源分配方式与仿真结果
仿真假设:
1)业务RLC层速率分别为64 kbit/s,512 kbit/s,1 Mbit/s,2Mbit/s。
2)调制方式为QPSK。
3)业务至少分配的RB数目与业务速率相关,以两天线端口发送分集为参考,每个子帧的1个RB对包含120个RE用于业务信道,在QPSK调制方式下,64 kbit/s业务至少分配1个RB带宽,512 kbit/s业务至少分配3个RB带宽,1 Mbit/s业务至少分配5个RB带宽,2 Mbit/s业务至少分配10个RB带宽。
4)假设PDCCH信道格式为3,DCI格式为1A。
由第2节的分析可知,在二,四天线端口配置时,若PDCCH信道格式为0,1,2,则PDCCH信道为覆盖受限信道,若PDCCH信道格式为3,则PHICH信道为覆盖受限信道。假设PDCCH信道格式为3,则控制信道为PHICH覆盖受限。根据表2,该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为134.296 4 dB,由传播模型得到其对应最大覆盖范围为d=0.614 3 km。以d为最大覆盖受限范围,则各业务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不宜超过d。由仿真得到各业务所占据的频域资源块数目与最大覆盖范围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横轴表示业务所占据的频域资源块数目,纵坐标代表业务最大覆盖范围,根据受限最大覆盖范围d可得到各业务的最大可分配的频域资源块数目。
随着所分配的频域资源块数目增多,对应的覆盖范围增加,但当所分配的资源块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这种趋势趋于平缓,且在分配相同资源块数目的情况下,业务速率越低则其最大覆盖范围越大,但随着分配的资源块数目增加,不同速率业务在分配相同资源块数目的情况下,其最大覆盖范围的差值减小。
由图2可知各速率业务所分配的资源块数目可取范围如表5所示。
4 结论
不同速率业务的资源块数目可取范围并不相同。基站端发送业务时应首先由控制信道的受限路径损耗推导出相应的业务可分配的最大频域资源块数目,再根据实际业务所分配的频域资源块数目经链路预算后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覆盖范围)推导出各控制信道可取的参数配置。经过该流程可使得LTE下行各信道覆盖范围最大可能地接近,进一步结合参考文献[8],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提高了小区边缘信号的覆盖质量。
参考文献
[1]3GPP TS36.211,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 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S].2009.
[2]3GPP TS36.212,3GPP technical speci 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net 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 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S].2009.
[3]3GPP TS36.213,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 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procedures[S].2009.
[4]沈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3GPP TS36.942,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frequency(RF)systemscenarios[S].2009.
[6]张晓.3GPP+LTE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级仿真验证[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马霓,邬钢.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覆盖范围 第5篇
尽管802.11ac正式标准(目前为草案2.0)要到明年才会最终确定,但一般情况下,你仍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业界已经达成共识,早期的802.11ac路由器与最终标准版本的硬件将保持兼容。另一个是成本问题:鉴于目前802.11ac网络适配器仍比较罕见(且一般性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你最好购买两个802.11ac路由器,把其中一个配置成802.11ac网桥模式;或者购买一个路由器和一个专用的802.11ac网桥。这样,你就可以用网桥和路由器建立一条802.11ac超高速无线连接,然后使用以太网线缆把你的终端设备连接至网桥,以确保享受到高速无线体验。
那么,为什么要购买802.11ac路由器呢?如果你打算在一个地方连接最多四个固定客户端(比如智能电视、家庭影院PC、蓝光播放机和A/V接收器),802.11ac网络有望提供胜过市面上其他任何无线网络的性能。我所说的是,近距离下实际吞吐量可达到400~500Mbps,这个速度两倍于最佳的802.11n路由器。
在很远的距离下,大多数5GHz 802.11n路由器力不从心,802.11ac路由器却能提供50 ~100 Mbps的吞吐量——传送高清视频完全绰绰有余。802.11ac路由器还能为现有的设备提供一个并发的802.11n无线网络。
如果你准备大胆使用新标准,不妨看看下面我对截至截稿时市面上有售的6款802.11ac路由器进行的测评。
测试方法
我使用一台主流笔记本电脑运行基准测试,该笔记本电脑配备2.5GHz英特尔酷睿i5-3210M处理器、4GB内存和英特尔迅驰Ultimate-N 6300无线适配器。为了测试每款路由器,我把客户端先后放在总面积为260m2的牧场式住房里外的六个位置。
在第一个位置,客户端与路由器相距仅2.74m,两者在同一房间。随后,我把客户端移到厨房,与路由器相距6.1m,中间隔着一堵墙。接下来的两项测试在家庭影院里面进行,客户端与路由器相距10.67m。家庭影院的结构是,0.6×1.8m的框架和干墙做成的四堵墙套以0.6×1.2m的框架和干墙做成的四堵墙,之间隔着大概0.15m的闭塞空气和纤维玻璃绝缘材料。最后,我在两个室外位置测试了一番,先是在三堵墙和带玻璃窗户的半堵墙围着的外部庭院。然后,我把客户端和网桥移到外面的野餐桌;在这个位置,路由器和客户端相距22.86m,隔着三堵绝缘室内墙和一堵绝缘室外墙。
海联达(aigale)Rule Black Edition(R1 AC)
测试中,我们把目前销售最好的消费级802.11n路由器:华硕RT-N66U Dual-Band Wireless N900作为此次评测参照设备。在海联达R1 AC的测试中,我们使用了与其一同送测的Broadcom 802.11ac Mini PCI-E无线网卡作为客户端适配器,这显然与其他以无线网桥作为客户端连接器的测试性能表现有所区别。鉴于这恰好与该路由器使用相同的Broadcom 802.11ac芯片解决方案,这也许更能代表早期笔记本电脑可能使用的最佳802.11ac组合。
考虑到多数802.11ac网桥或路由器都会采用三根天线的3×3 MIMO无线收发模式,而PCI-E无线网卡多数只会采用2×2的MIMO模式,其理论峰值,也只能达到862.5Mbps,加之天线功率等因素,因而其整体性能表现必然会受到很大局限。
这款双频路由器采用了3×3 MIMO无线收发模式的内置6天线设计,将6根贴片天线对称粘贴在R1 AC蟹壳型塑料外壳的内六侧边顶面(前鼻翼2侧、腰侧2边及尾翼2侧边角),从而达到信号发射的最大效率。它可以同时在2.4GHz频段上运行450Mbps 802.11n网络、并在5GHz频段上运行1.3 Gbps 802.11ac网络,按照目前流行的Wi-Fi速率命名习惯,这就成就了其理论合计并发带宽1.75Gbps的超高无线传输能力。
集成1个标准的USB 2.0端口,可以连接USB硬盘、打印机甚至3G无线网卡,并且共享它们。在本次测试中,它USB存储的易用性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需简单按照其管理界面的向导进行点选,就能轻松构建起基于USB存储的FTP共享空间。
在近距离测试中,R1 AC的实际性能显然比传统802.11n快很多,达到了279Mbps的TCP吞吐量。即便当我把客户端移到厨房,它的表现依然很稳定,TCP吞吐量始终保持在270 Mbps左右,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在内置天线设计方面花费的心思,天线效率保持得很高。庭院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满意,89.2Mbps的成绩,也令其保持在本次测试的第一梯队。
华硕RT-AC66U
在我测试了售价200美元的RT-AC66U后,我们告诉你,华硕不仅拥有热销的RT-N66U Dual-Band Wireless N900,同时还拥有目前市面上最好的802.11ac路由器。
RT-AC66U有三根可拆装、可升级的偶极天线,你可以调整其位置。它还提供两个USB 2.0端口,可以连接USB硬盘和USB打印机,并且共享它们。在测试中,它与所连的500MB 2.5英寸USB硬盘来回传输文件很快。
这款双频路由器可以同时在2.4GHz频段上运行450Mbps 802.11n网络、在5GHz频段上运行1.3 Gbps 802.11ac网络。我测试的RT-AC66U随带的5GHz无线电模块已经经过设置,可提供80MHz的无线带宽(802.11ac草案)。
在近距离下,RT-AC66U的速度比802.11n路由器快一倍多,提供了466Mbps的TCP吞吐量——这是我在这个位置测试的5款802.11ac路由器中性能第二高的。我惊讶地发现,把客户端移到厨房后,它的表现还要出色,因为TCP吞吐量猛增到惊人的525 Mbps,遥遥领先。
任何一款802.11ac路由器都毫不费力地将信号传输到家庭影院里的客户端;其中三款(包括RT-AC66U)的TCP吞吐量保持着802.11n参照路由器的一倍以上。我把媒体网桥放到内置的设备机柜里面时,RT-AC66U的TCP吞吐量只下降了几个Mbps。
我把客户端和媒体网桥移到庭院后,测试结果只是略有下降。我把设备移到野餐桌时,RT-AC66U的性能还要出色:802.11n路由器的吞吐量只达到30.2Mbps,而RT-AC66U达到了125Mbps,在这个位置名列第二,仅次于D-Link DIR-865L。
最后,华硕RT-AC66U是这批路由器中的佼佼者,它在两项802.11ac无线测试、两项802.11n测试以及几乎所有的连线测试中得分均最高。
这款路由器还具有丰富的功能,华硕开发了一款吸引人的、易于使用的前端工具,用于调整固件。我还希望,更多的路由器厂商会效仿华硕:使用让用户可以对传输距离和性能进行微调的外置天线。
贝尔金AC 1200 DB
售价160美元的贝尔金AC 1200 DB的无线电模块在每个频段上只支持2×2 MIMO。因而,这款路由器为802.11ac网络提供的理论最大吞吐量为867Mbps,为并发的802.11n网络提供的理论最大吞吐量为300 Mbps。
贝尔金路由器提供了两个USB 2.0端口,可用于网络附加存储和共享打印机。AC 1200 DB将大文件和小文件写入到所连USB硬盘的速度远低于这次测评的其他路由器。它从所连硬盘读取那些文件的速度也最慢。
AC 1200 DB出厂时禁用了2.4GHz无线电模块上的信道绑定,但启用了5GHz无线电模块上的信道绑定。我迫使2.4GHz无线电模块提供带宽为40MHz的802.11n网络后,该路由器的表现是两次名列第二。
AC 1200 DB近距离下的性能让人失望:TCP吞吐量只有162 Mbps,这款路由器的速度甚至不如802.11n参照路由器。我移到厨房测试环境后,性能并没有改善,名列末位。
在家庭影院里面,客户端放在咖啡桌上,这款贝尔金路由器的性能胜过巴法络的路由器。但我把网桥放到设备机柜里面后,AC 1200 DB的TCP吞吐量下降了近一半,不过它仍提供了足够的带宽,可以以无线方式加载和传送电影《蜘蛛侠3》的蓝光ISO映像文件,包括高清声轨。
我移到外部庭院后,由于只有两路空间流,贝尔金路由器再次垫底。不过客户端放在野餐桌上时,贝尔金路由器的TCP吞吐量达到了78.2 Mbps——远胜过巴法络的WZR-D1800H。
无论规格、特性还是性能,贝尔金的AC 1200 DB都不出挑,但其2.4GHz 802.11n性能胜过这次测评的几款较高级的路由器。但这款路由器与存储设备的文件读取操作慢得要命,因而使得有两个USB端口的优点大打折扣。如果你对网络存储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建议你最好购买NAS设备,但如果你非要借助基于路由器的存储这种成本较低的替代方案,应避免选择这款路由器。
巴法络WZR-D1800H
巴法络率先向市场推出了802.11ac草案2.0路由器和与之配套的802.11ac草案2.0媒体网桥。但现有的固件自巴法络最初交付这款产品以来就没有更新过,而这影响了其性能。说到优点,售价160美元的WZR-D1800H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上都支持3*3 MIMO。
巴法络只把一个USB 2.0端口做到这款路由器中,所以它只能支持与网络连接的USB存储设备或共享的USB打印机,而不能同时支持两者。我无法测试其USB存储性能,因为固件只支持FAT32或XFS硬盘。而很多USB移动硬盘出厂时默认都会像我那只500MB西部数据My Passport一样,被格式化成NTFS分区,这样使用起来就会很麻烦。
路由器出厂时设置成在2.4GHz频率上的一条20MHz信道上使用,但我重新设置固件后,它毫无问题地把两条信道绑定起来,提供40MHz带宽。它在默认情况下被设置成5GHz频段上的信道绑定,在该频谱提供80MHz的带宽。
无论客户端与路由器在同一房间还是移到厨房,WZR-D1800H的结果都差强人意,只有贝尔金AC 1200 DB在这两个位置比它还慢。
在家庭影院咖啡桌上进行的这项基准测试中,巴法络路由器名列末位,提供的吞吐量不到性能出众的对手的一半。网桥在设备机柜里面时,其表现只是比贝尔金路由器强一点。
在外部庭院测试时,结果大有改善,不过巴法络在这个位置对两款顶级路由器:华硕和网件构成不了威胁。我移到与路由器相距22.86m的野餐桌后,WZR-D1800H跌到了末位,TCP吞吐量只有48.5Mbps。
如果你不介意缺少对NTFS USB硬盘的支持,巴法络的WZR-D1800H比贝尔金的AC 1200路由器更划算。这两款路由器的价格都在160美元左右,巴法络的AirStation AC1300无线网桥也是这个价位。所以,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巴法络路由器是更好的选择。
D-Link DIR-865L
D-Link推出了一系列路由器以及可以通过PC、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管理网络和设备的产品。售价190美元的DIR-865L就是一款易于使用的双频路由器。它在2.4GHz频段上提供450 Mbps的最大理论吞吐量,在5GHz频段上提供1.3 Gbps的最大理论吞吐量。
D-Link目前不销售802.11ac网桥,所以它建议想要802.11ac网络的用户购买两个DIR-865L路由器,将其中一个配置成网桥。
DIR-865L有一个USB 2.0端口。通过它共享USB硬盘很烦人:路由器似乎认为,我只想使用Web浏览器和D-Link的HTML前端工具访问所连的硬盘,而不是直接把硬盘映射到我的Windows电脑。
路由器出厂时其2.4GHz无线电模块配置成提供20MHz的带宽(信道绑定被禁用),5GHz无线电模块被配置成提供80MHz的无线带宽(802.11ac模式下信道绑定被启用)。D-Link并没有提供手动强制路由器绑定信道的机制。
在大多数位置,DIR-865L名列第三,表现平平,包括近距离(相距2.74m)。我移到厨房后,它比华硕那款5GHz 802.11n参照路由器快得多,但是比华硕和网件的802.11ac路由器慢一大截。
在家庭影院测试时,DIR-865L的结果与华硕和网件的802.11ac路由器不相上下。我把网桥放到设备机柜里面后,发现DIR-865L的TCP吞吐量只下降了29 Mbps,161Mbps的速度在这项测试中足以获得第二名。
在野餐桌上测试时,它的性能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在这种环境下,5GHz 802.11n参照路由器的TCP吞吐量只有30.2Mbps,而D-Link 达到了惊人的152 Mbps——这是我测试的5款802.11ac路由器中性能最好的。
D-Link DIR-865L缺少竞争对手提供的许多高级功能,速度也不是这次测试的5款产品中最快的。这些因素使得你很难证明这款路由器近200美元的价位物有所值。
网件R6300
网件售价200美元的R6300是款出色的路由器。作为一款双频路由器,它在2.4GHz频段上提供3*3 MIMO,最大理论吞吐量为450 Mbps;在5GHz频段上提供另外一套3*3 MIMO,最大理论吞吐量为1.3Gbps。
网件并不生产媒体网桥。相反,该公司建议消费者购买两个R6300路由器,把其中一个配置成无线网桥。R6300配备两个USB 2.0端口,支持同时共享与网络连接的USB存储设备和USB打印机。在测试中,它在存储方面的性能表现不俗。
在大多数测试项目,R6300名列第一或第二;客户端与路由器相距2.74m时,其TCP吞吐量为473Mbps;移到厨房后,TCP吞吐量为432 Mbps。
客户端放在家庭影院的咖啡桌上时,R6300的表现比华硕和D-Link路由器略胜一筹,获得第一。不过我把网桥放到娱乐设备机柜里面后,它在TCP吞吐量方面受到的影响比华硕和D-Link这两款路由器的大得多,下降到了129 Mbps。
我移到外部庭院后,R6300的性能有所回升,无线吞吐率达到了435Mbps,重夺头把交椅。在野餐桌测试时,R6300的TCP吞吐量降到了122Mbps;这样的数据传输速率只是在这个方面正好名列第三,但在这么远的距离获得如此高的吞吐量仍然相当惊人。在这个位置,工作于5GHz频段的802.11n路由器大多数根本无法将信号传输到客户端(华硕RT-N66U明显是个例外)。
覆盖范围 第6篇
关键词:印尼,负面清单,经验借鉴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显然不利于保护本国产业,囿于本国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其在负面清单领域的改革均是渐进和谨慎的,并且各国在负面清单覆盖范围以及不符措施的具体规定和实际操作各有不同,通过考察其负面清单内容及不符措施的规定,可以为我国下一步负面清单谈判提供借鉴。
一、印尼负面清单内容
印尼于2010年颁布最新版负面清单,即2010年第36号总统令《禁止类、限制类投资产业目录》,外资可以进入大多数行业。第36号总统令附件列有“附件一:封闭投资领域”和“附件二:有条件开放投资领域”两大部分。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印尼不符措施大致有以下10条(见表2),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相应地从中选择设置准入门槛。为支持本国中小企业发展,一些行业专门规定为中小企业保留,如农、林、渔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和特定地点三个标准,一些行业对投资资金充足要求也较为严格,如能源矿产业、公共设施建设、交通行业及金融业等;外资股比限制较高的行业主要有农业、通信信息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外资股比限制并不严苛;特殊许可的应用较为广泛,几乎在所有行业都有采用,其他措施则体现得较少。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二、印尼负面清单内容的借鉴
从印尼负面清单覆盖范围看,其将国家安全、能源、传媒、基础网络等战略性行业纳入负面清单,从其负面清单中列明的不符措施种类看,包括股本比例要求、经营年限、合资要求或股份转让要求等,要求备案或申请特殊许可,保留部分事前审批。并且,尽管从当前负面清单的发展趋势看,多数国家取消了业绩要求,但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还保留了此项内容。从印尼负面清单实施情况看,负面清单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开放水平和程度,但在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此外,负面清单在一国的准入实践改革中仅是重要一步,仍可逐步调整和改善,并且后续外资准入、备案、审批等程序的繁简程度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仍是影响一国外资开放水平的重要参数。
三、我国负面清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我国负面清单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负面清单内容看,一是行业分类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我国自贸区清单采用的仍是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多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难免存在争议;二是清单长度仍然较长,不符措施种类更加趋于复杂,呈现出对外资行为的限制多于对其行业准入限制的趋势,并且没有列出相应国内法律依据。
(二)我国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一,所有限制措施和标准都应当尽量简化。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依然较为冗长,包括菲律宾、印度、越南在内的其他采用负面清单的国家,其负面清单的行业分类标准较粗,不符措施的描述较简单明了,但其对外资的限制反而比较广泛。我们应当考虑将限制措施简化为禁止投资、中方控股、产品或业务限制几大类即可。将现行负面清单行业标准与国际通行行业分类进行统一和对照,总体看,对外资行为的限制应趋于减少,可更多地以程序性要求强化监管。
第二,限制类措施需明确相应法律依据。就当前发达国家负面清单来看,其清单大致分为政府层级、所在部门、不符措施描述、涉及义务和原则、涉及国内法律依据等多项内容,每项不符措施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建议完善国内与投资相关法律,并在限制目录清单中列明所依据的法律条款,要列明不符措施涉及的各项国内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王中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5,(6).
[2]施锦芳.日本引进外资政策新变化及我国对日投资战略新思考[J].国际贸易,2015,(4).
[3]武芳.韩国负面清单中的产业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4,(6).
覆盖范围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 工信部11月4日印发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规划》指出, 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措施包括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