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仙答题大全范文第1篇
2.雪莲花是什么颜色的?答:紫色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的句子?答:苏东坡 4.动物园里谁是百兽之王?答:园长 5.大家都不想得到?答:得病
6.人们最早是从那种动物身上得知咖啡的作用?答:羊 7.门神一个是蔚迟恭,另一个是?答:秦琼
8.宋词名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作者是?答:张生 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从谁的诗作中摘取的?答:黄巢 10.泰坦被问候一句什么话后选择了沉默?答:你可好 11.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是什么?答:鱼 12.地球上什么动物最大?答:蓝鲸
13.一般金婚是纪念结婚?答:50年
14.“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是语出?答:西厢记 15.和张旭齐名,被称“素狂”的是?答:素人 16.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答:壁画
17.什么东西不能用放大镜放大?答:角度
18.人类创造的第一个超过音速的东西是?答:鞭子 19以下哪种室内盆载植物是常年开花的?答:紫罗兰 20.本身元素与金刚石一样的矿物质是?答:煤 21.送给恋人三朵花表示?我爱你
22.好莱坞位于美国那个洲?答:加利福尼亚州 23.飞机的机翼是用来?答:增加升级 24.鲨鱼的皮肤是?答:粗糟的
25.下列鱼种,对水中氧气要求最高的是?答:海水热带鱼 26.人生果又名?答:长寿果 27.什么地方没有佛?答:南
28.老天有了什么也会变老?答:有情
29.“初出茅庐”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住处?答:诸葛亮 30.最不耐酸的织品是?答:棉织品
31.鱼是用身体哪一部分保持平衡的?答:鱼鳍 32.“东山再起”的典故是出自于?答:谢安 33.蟋蟀是靠什么发出鸣叫声的?答:翅膀
34.和尚打着一把伞,是一个什么成语?答:** 35.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答:楚国 36.鸢又俗称是?答:老鹰
37.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冒的解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宜用什么火煎?答:武火 38.鸡蛋用哪种吃法最能保持维生素B2?答:白煮 39.果汁在什么温度饮用最适宜?答:10度
40.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请问这堆西瓜有多少个?答:2个 41.饮酒时不宜多吃凉粉,是因为凉粉中含有?答:白矾
42.烹调海参不宜加什么?答:醋
43.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子在自己的大殿之上供奉的是?答:天地二字 44.在三国中,诸葛亮欠了谁的东西没有还?答:东风 45.蚊订虫咬涂什么没用?答:黄酒
46.用哪个季节的竹子做出的竹席质量最好?答:夏 47.《三国演义》中,张颌的死因?答:中箭而死
48.什么样的人见到阳光,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答:雪人
49.一个人想要在一夜里变成百万富翁,他应该马上怎么办?答:做梦 50.希腊神话中,战争女神和智慧女神是?答:雅迪娜 51.热咖啡在多少度才香甜可口?答:70度 5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对吗?答:不对 53.什么票最危险?答:绑票
54.钢铁工人在炼钢时,穿了一种不怕烧,不怕钢水,火星的衣服请问它是什么材质做成的?答:石棉
55.什么门是打不开也关不上的?答:球门 56.现代第一届夏季运动会在哪举行?答:雅典 57.围棋棋盘共有几个交叉点?答:361.0 58.狼来了猜一水果名?答:杨桃
59.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同。(打一人体器官)答:手指 60.相比较而言,鲜鸡蛋怎样放不宜坏?答:倒着
61.蔬菜,水果主要向人提供什么营养?答:.膳食纤纬 62.六炫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答:吉他
63.比利时著名的撒尿小孩铜像,平时他尿的是自来水,那狂欢节他尿的是?答:啤酒 64.偷什么不犯法?答:偷笑
65.一般来说,声音在多少分贝以下为安静环境?答:50分贝
66.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以哪次战争为背景的?答:西班牙内战 67.万有引力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答:牛顿 68.最小的物质是?答:分子
69.猴子最讨厌什么线?答:平行线
70.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打一植物果实)答:瓜子 71.什么牛不吃草?答:蜗牛
72.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什么方向转的?答:东 73.罗丹是伟大的什么?答:雕塑家
74.新石器时代是属于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答:后期
75.什么东西别人请你吃,但还要你自己掏钱?答:吃官司 76.小白加上小白等于什么?答:小白兔
77.蜂王浆中含量最高的是什么?答:蛋白质 78.什么鸡没有翅膀?答:田鸡
79.地球自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答:24小时 80.用多少温度的水洗澡最好?答:40度
81.杜甫曾任工部待郎,被后人称作什么?答:杜工部 82.蟋蟀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答:小腿上 83.什么人一年只上一天班?答:圣诞老人 84.六书指的是?答:造字方法
85.2002年**运动会的吉祥物是什么?答:扬子鳄 86.狗眼睛里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答:黑白灰 87.用什么擦地最干净?答:用力 88.打狗看主人,打虎看什么?答:武松
89.一骑红尘妃子笑,要吃荔枝的妃子指的是谁?答:杨贵妃 90.眼镜王蛇的蛇精体是什么颜色的?答:黑色 91.什么地方盖了章才能过去?答:印度
92.人一生说的最多的三个字是什么?答:不知道
93.三国历史中被关羽用眼读过的是什么?答:春秋
94.什么动物天天熬夜?答:熊猫
95.算珠的梁上一珠代表几?答:5.0
96.古琴的音色除了散音、泛音,还有那一种?答:按音
97.藕是莲花的什么?答:根茎
98.《忘仙OL》中,宠物升星星需要进行什么操作?答:练妖(实际在游戏中操作的是幻化,这是一个还没修复的答题BUG)
99."碧落黄泉中"的黄泉是指的是什么?答:地下
100.《离骚》诗词的作者是谁?答:屈原
101.什么季节的茶最好喝?答:秋季
102.战国时期的兵器大多用那种材料制成的?答:青铜
103.“户抠不蠹”的“不蠹”是什么意思?答:不生虫
104.中国十大名茶碧螺春的产地是?答:苏州洞庭山
10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那一个节日?答:元宵
106.《忘仙OL》中,古城、王城传送符可以在那个NPC购买?答:杂货商
107.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答:面南为尊
108.忘仙ol中,装备颜色品质共有几种?答:7种
109.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110.《忘仙OL》中,巫皇乘坐着的坐骑是?答:蝎 111.《忘仙OL》中,共有几个阵营?答:3个
112.《忘仙OL》中,装备练星最高是多少星星?答:20
113.一般古琴的琴面为?答:桐木
114.清明上河图是出之于那个朝代?答:北宋
115.衣包湿寒的意思?答:没有恒心(问题不清楚,待编辑)
116.安徽众多的茶中什么茶最出名?答:毛峰
117.人参在古代的称为下列哪个不是?答:赤剑
118.针灸在古代用的那种工具?答:九针
119.元旦指那一天节日?答:春节
120.“颜筋柳骨”是指那朝人?答:唐朝(问题不清楚,待编辑)
121.古时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辰对应的是?答:龙
122.喜好饮酒,自称“酒中仙”的诗人是?答:李白
123.《忘仙OL》中,有人宣传代练,称给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帮升到满级,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答:反映给GM
124.《忘仙OL》中,装备镶嵌的宝石一共有几种?答:9
125.祖冲率先将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后几位?答:7位
126.中国神话古代人类的始祖是?答:女娲
127.唐朝的“朝”是由多少比划构成的?答:十二
128.什么牛不会吃草?答:蜗牛
129.“将相和”中讲的蔺相如和廉颇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答:赵国
130.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是谁?答:张旭
131.五谷中的"菽"指的是?答:大豆
132.牛黄在中药里指的是?答:牛的胆囊结石
133.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答:孔子
134.你衣服的姐姐的堂弟的表哥的爸爸是你的什么人?答:亲戚
135.忘仙ol中,灵尊乘坐着的坐骑是?答:虎
136.忘仙ol中,斗罗乘坐着的坐骑是?答:牛
137.忘仙ol中,鬼煞乘坐着的坐骑是?答:狼
138.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答:贞观
139.乞巧节指的是农历的?答:七月初七
140.《忘仙OL》中,灵尊可以用什么武器?答:笔和宝剑
141.《忘仙OL》中,人物基础技能最高多少级?答:10级
142.中国十大名茶的“白毫银针”原产地是那个地方?答:福建
143.珑塔塔一层传送点在什么地图内?答:小隐寺
144.三国时期,火烧连营一战对阵的双方是?答:刘备和陆逊
145.不宜钓鱼的天气是?答:太阳辐射,水面光线很强
146.古代诗词常用折柳,折柳的意思是?答:送别
147“胡蓝之狱”发生在那个朝代?答:明朝
148.下列哪种中药对眼睛有好处?答:决明子
149.被誉为“万园之园”,后被焚毁的是?答:圆明园
150.药用兽皮统称什么?答:晒干的蝉蜕
151.古代军队调兵遣将的信物是?答:虎符
152.忘仙OL中,鬼煞用的武器是?答:匕首和刺
153.泥娃娃“大阿福”产地是?答:无锡
154.什么蛋中看不中吃?答:笨蛋
155.《写生珍禽》是哪位帝王的亲笔画?答: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
156.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败给了魏国那个大将?答:张合
157.“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答:张九龄
158.进入挂机地图要跟那个NPC对话?答:(答案不清楚,待更新)
159.宫城正门被称为?答:午门
160.在我国,桃月是指?答:三月
161.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人是?答:毕升
162.白马寺在那个地区?答:河南洛阳
163.被广大百姓推崇为“国酒”是?答:茅台
164.红娘是那部作品的人物?答:西厢记
165.胄是古代士兵的护具,是保护那个部位的?答:头部
166.宋代酒店什么装饰的叫什么门?答:欢门(问题不清楚,待更新)
167.笄礼是古代女子几岁的成人礼?答:15岁
168.下列不属于砒霜治疗药物的是?答:草木灰
169.《小窗幽记》的作者是谁?答:陈继儒
170.古代对厨师的称呼是?答:庖
171.我们最早的佛寺是?答:白马寺
172.“五禽戏”起源于汉代,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答:保健强身的功效
173.《忘仙OL》中,宠物的行为有几种?3种
174.三国时代建造“铜雀台”的是谁?答:曹操
175.《忘仙OL》中,收到邮件说你的账号存在问题,需要提供账号和密码,正确的做法是?答:向GM举报 176.华夏名族在那里诞生的?答:黄河流域
177.中国第一个**隶制度的王朝是?答:夏朝
178.《史记》的作者是?答:司马迁
179.阑尾的作用是?答:没用
180.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答:笔、墨、纸、砚
181.三国马超是那个名族?答:羌族
182.以下不是参与玄武门事变的是?答:李元霸
183.川贝母属于什么类型?答:百合科植物
184.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答:吴敬梓
185.词语“同气”是指什么关系?答:兄弟
186.现代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在那举行?答:雅典
187.“长安”两个字共有多少笔画组成?答:10
188.茶叶依发酵程度不同分类是乌龙茶、绿茶和什么?答:红茶
189.忘仙OL中,千年古城不能修装备的NPC是?答:宝石匠
190.古代发明一工具耒耜,是用在那个行业?答:农业
191.下列书法家中,哪位是明代的?答:(答案不确定,待编辑)
192.中药里的大黄指的是?答:多年生植物
193.豆蔻桥头二月初(待编辑)
194.《忘仙OL》中,屠魔帖使用的最低等级是?答:25级
195.六弦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答:吉他
196.清末商人胡雪岩创建的著名药铺叫什么?答:胡庆余堂
19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答:氧 198.《忘仙OL》是那家公司制作并运营的?答:神奇时代
199.古代成语中“不分皂白”中的皂是什么颜色?答:黑色
200.下列著作中,出之孙思邈的是?答:(答案不清楚,待编辑)
201.《忘仙OL》中,共有几种职业?答:4种
202.《忘仙OL》中,宠物幻化最高是多少星?答:20星
203.“名不正则言不顺”是那家的思想?答:儒家
204.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的是?答:驾驭马车的技术
205.《忘仙OL》中,角色身上可以穿戴多少件装备?答:10件
忘仙答题大全范文第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一项规定,“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诉、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以上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各项阅读理解的试题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
我们在统计分析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失分却较少,而有些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却失分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出题规律,并记住如何针对各种特定问题去进行解答的技巧。
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
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
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
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徐老师友情提示:这些解题思路仅供参考,不是说掌握了这些解题思路就能学好语文,它只是应试背景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希望能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应试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学好语文是要靠不断的语言积累,大量的阅读,不断的创作练习,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典型题解法
(二)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三、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四、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五、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六、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七、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八、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九、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十、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十一、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十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十三、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十
四、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十
五、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十六、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十七、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十八、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九、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七根火柴》无名战士;《一件小事》“我”。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二
十、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二十
一、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二十二、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二十三、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二十四、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二十五、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十六、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二十
七、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二十八、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二十九、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三
十、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典型题解法
(三)
三十
一、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望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十
二、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三十
三、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三十
四、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三十
五、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三十
六、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三十
七、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三十
八、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忘仙答题大全范文第3篇
一、判断题:
1、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 )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工作秘密。( )
3、新修订的保密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做了限定,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 √ )
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 )
5、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 )
6、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 )
7、办案过程中的密级鉴定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
√ )
8、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
9、根据新保密法规定,县级机关、单位拥有定密权。( )
10、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
11、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 )
12、新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四级。( )
13、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
1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经定密机构审定后方可解密。( )
15、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市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
1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
1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
18、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鉴定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 )
1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
20、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
二、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_______修订通过,自_______起施行。( B )
A、1999年8月5日,2010年4月29日
B、2010年4月29日,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4月30日,2010年10月1日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_______知悉的事项。( C )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
B、共产党员
C、一定范围的人员
3、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保守国家秘密的日常工作,由_______管理。( B )
A、上级机关和上级单位
B、本机关和本单位
C、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4、《新保密法》共有_______。( C )
A、五章三十五条
B、六章四十条
C、六章五十三条
5、《新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_______的义务。( A )
A、国家秘密
B、党和国家秘密
C、商业秘密、工作秘密
6、《新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 A )。
A、宪法
B、刑法
C、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
7、_______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_______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_______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A )
A、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8、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_______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9、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_______提出具体意见,经_______审核批准。(B )
A、本机关、单位负责人;定密责任人
B、承办人;定密责任人
C、承办人;本机关、单位负责人
1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_______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B)
A、重要程度
B、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
C、解密的条件
11、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_______,机密级不超过_______,秘密级不超过_______。(B
)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
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
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
D、十五年;十年;五年
12、国家秘密解密方式包括自动解密和审查解密。在审查解密过程中,机关、单位对一些保密期限即将届满、仍需继续保密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在_______重新确定保密期限。(A )
A、原保密期限届满前
B、原保密期限届满后
13、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_______。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A
忘仙答题大全范文第4篇
2、踝关节扭伤,应该:【先冷敷,36~48小时后热敷】
3、香蕉是木本植物对吗?【不对】
4、现在美国国旗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50颗】
5、东汉时,谁既是杰出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张衡】
6、“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中的“牛马走”是什么意思?【自谦之辞】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晏子春秋》】
8、号“六一居士”的是:【欧阳修】
9、大豆蛋白属于优质蛋白吗?【属于】
10、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荷兰】
11、没有注册的商标能使用吗?【可以】
12、二战时期,为德国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邓尼茨】
13、防风林要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应由:【10行以上树组成】
14、马是站着睡觉的吗?【是】
15、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花旦】
1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谁说的?【孟子】
17、“玛祖卡舞”起源于哪里:【波兰】
18、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钻孔技术开始于:【山顶洞人时代】
19、将断丝的白炽灯灯丝重新搭上后,灯光与灯丝未断前相比:【要亮些】
20、骆驼有双层眼睫毛,对吗?【对】
21、煤油是用煤干馏而得的吗?【不是】
22、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壁画】
23、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开元所代表的意思为:【开辟新纪元】
24、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圆形】
25、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眼球】
26、给折枝山茶花保鲜应该用什么?【淡盐水】
27、中国古代以“无为”为代表思想的是?【老子】
28、中国古代哲人在研究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时把时间称为什么?【宙】
29、中国古代以“仁”为代表思想的是【孔子】 30、中国古代以“义”为代表思想的是【孟子】
31、中国古代有一部融合儒、墨、法、兵众家之长的典籍是【《吕览》】
3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
3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建立者是?【启】
34、中国最早的汉语辞典是?【尔雅】
35、中国两个主流思想派系是【儒家和道家】
3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3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39、中国古代神话多存于哪部著作?【山海经】 40、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质子和中子】
41、在夜晚天空晴朗的情况下,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3000】
42、《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蔡文姬流落塞外)
43、《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聂政刺韩王)
44、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燕乐)
45、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司马光)
46、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忘忧清乐集)
47、《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什么?(动物油)
48、《繁星》、《春水》是谁的作品?(冰心)
49、《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
50、《霓裳羽衣》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唐)
51、《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52、《水浒传》中貌似关羽,胡子长一尺五,人称“美髯公”的是?(朱仝)
53、《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其中绰号“立地天岁”的是(阮小二)
54、《水浒传》中绰号“玉麒麟”的是?(卢俊义)
55、《水浒传》中人称“浪里白条”的是?(张顺)
56、《四季歌》起源于?(魏晋时期)
57、《藤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
58、《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莆)
59、《阳关三叠》是什么时候的琴曲?(隋唐时期) 60、《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一?(儒家)
61、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彝族) 6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最早见于谁的文章?(鲁迅)
63、“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6
4、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6
5、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城市是?(苏州)
66、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67、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68、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69、科举中,会出现某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70、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隋朝)
71、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
72、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晚春)
73、史上“乐不思蜀”的是哪位皇帝?(刘禅) 7
4、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吗?(对)
75、“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描写的是:(蜻蜓)
76、柳宗元的《三戒》包括《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和什么?(《黔之驴》) 7
7、“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猪、牛、马、羊、狗、鸡六种,其中人工驯化最早的是:(猪)
78、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依次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7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的诗词?(苏轼)
80、魏晋多名士,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8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 B、御 C、礼 D、经
82、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C】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8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84、“豆蔻”是指多少岁?【A】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85、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86、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7、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B】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88、以下哪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89、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是指谁?【C】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90、“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A】 A、周 B、元 C、商 D、夏
91、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C】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92、“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A】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93、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94、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C】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95、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B】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96、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D】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97、“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98、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99、“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