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培微故事范文第1篇
----我的国培故事阆中市洪山镇元山中心校张全
对国培的最初认识
任教已经有13年了,说实话:对于很多培训我是持较为无所谓、甚至反感的态度,又特别是县地级搞的什么继续教育。说是对老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很多时候就是交钱、应付点名而已,没有一点儿意思,更谈不上所谓的提高自己了。不过我很赞同名师讲座(尤其是一线教师)、现场教学这类,这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他们,学习怎样解读文本,怎样生动课堂。去年夏季和去年下年在网络上接受了两次国培,虽然我们对此比较消极,但是要我们时常点击屏幕,才可以算学时,所以硬着头皮看了一些。正是因为这两次硬着头皮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培训学习没有收获的看法。
意外的收获
今年春季一次填表,让我有幸的成为了农村初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的一员。当时在枯燥又烦躁的填写表格、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有一点点小激动,也有很多的不安,一是因为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确没有什么独到的地方,有点儿手足无措;二是因为学校工作的变动有两年多没有教语文学科,有点儿名不副实;三是自己并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类毕业,初始学历仅仅是师范而已,有点儿不敢高攀
出发的纠结
15日收到信函,以为是文学院搞错了,再说填写表格时根本就没有听说还要参加什么培训,没有引起重视。17日上午接到督导办电话,感觉是真的。给校长一说,没有立刻批准。我理解,因为到了年末,各种检查多,我们教学这条线有很多资料需要我准备;学校要成立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很多工作也要督促;还有我任了班主任,又是毕业班,的确不太好走开。真的很是纠结啊!但我本着对国培的接触、认识、憧憬,还是在软磨硬缠下于20日开始了我的国培之旅。
崭新的认识
接下来的几天,的确让我感觉到了这次国培的与众不同。第一天班上同学的交流发言就让我耳目一新,还没有见过这种培训的阵势:绅士又不失幽默的班长谈了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打开了很多老师语文教学的误区;接着两位美女老师的见解和留下的拓展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下午的听课和讲座,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都是为了语文教学进一步体现时代性和实效性的理性探索。第
二天的听课收获最大:虎哥的激情澎湃、爱卿的镇定自若,让我们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美丽。第三天的文化考察旅游,让我再一次感受了伟人的的伟大、改革变通的巨大力量。是啊,语文教学也是一样,不能再是以前那种“四个一”(一张嘴、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了,需要紧紧跟紧时代的步伐,创新性的利用教材,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语文教学不再是认字。第四天的学习,开始的讲解让人觉得很枯燥,不过慢慢的就入境了。我们对于课文文本的解读和语文课文的分析讲解,是要站在创新的角度,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才容易。前几天学校举行课堂教学竞赛,最后针对《台阶》一文评课,很多老师都提到了注意细节之美,我赞同;但是他们一味的提到必须要狠狠挖掘文中父亲的那种精神,我就不太赞同。我在想假如有的学生提出父亲的这些个做法很落后于时代,爱慕虚荣,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就如班上有位老师说的《背影》如此优秀的文章就有人提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按照教参挖掘文章的精神实质时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第五天,上午周教授对文言文的解读让我们受益匪浅,说实话,有时我们听的很汗颜,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做那么深入的查找和探究,很多知识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或者仅仅停留在教参书和较少的资料书上。下午老师们针对语文教学发表了各种深层次意见:或娓娓道来,犹如情侣漫步于林荫小道间的窃窃私语;或奋力高歌,好似将士驰骋在拼争战场上的豪情壮志大都侧耳聆听,或笔耕于书、或欢笑于心、或击掌赞美,这都是一种认同,一种尊重,一种对语文教学的追随!
痛苦的国培----不想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想说再见的痛苦其实在周五下午班长犹如诗词般的总结时就开始了。晚上的聚餐,整个过程虽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在觥筹交错间、互留电联中,不想说再见的痛苦再一次蔓延
国培,让我们品尝到了思考、交流和研讨的乐趣,让我们体会到了工作、学习和成长的充实与快乐。
国培,仍将继续。
国培,定会更精彩!
国培,我们不想说再见!
我的国培微故事范文第2篇
一个年近50岁的我,能有机会参加了2010“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学校领导,因为是她们给了我这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俗话说得好“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把握。”我十分珍惜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自从参加“国培”学习的第一天起,我就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点滴时间,每天中午、傍晚放学回家和双休日时间,我都要打开电脑进行听课学习,甚至连煮饭时间都不放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专心聆听视频中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及课例中教师们的精彩授课,观课听课的同时,我还认真地做好学习笔记,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还听一句写一句,生怕漏掉重点的部分没有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我至始至终都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我努力学习,按要求按时完成各种作业。这次“国培”学习,我完成了15篇作业,写了研修日志13篇,提供班级资源10条,发起话题22篇,课程留言70条,班级沙龙评论16条,学科指导组专题讨论评论17条。在本次“国培”学习中,我还从各省市县的学员们的课程留言、班级沙龙评论中以及学员们的作业中“偷来”了许多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
要是以后还有这种学习的机会,我还想参加,我觉得越学越有精神,似乎有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真希望每天都能看到。现在,我
还坚持观看自己觉得很有用的一些专题视频,如:《写话与习作》、《关于语文课改及阅读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怎样备好一节课》、《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有效观课议课》、《五年级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六年级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识字与写字》、《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能力发展》等等,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小学教师,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次远程培训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课改理念方面,学习之前,我们有许多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从而影响了我的教学,也影响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之后,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对今后教学中惯彻、实施课程改革精神及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有很多时候,我也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就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听课、学习感悟中豁然开朗。无论是教授们的专题《五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讲座,,还是课例《习作指导与讲评》执教者的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授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都令我赞叹不已。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或是“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都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时常回映课例中的那些授课教师上课的情境。他们在课堂上和蔼可亲的教态,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动
之以情的引导,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他们那如此娴熟的教学技艺,是与他们刻苦钻研和教学实践密不可分的。他们之所以能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是因为他们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真所谓“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虽然我们只有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时间,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这个舞台的宏伟壮观。
在专家、教授的讲座中,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都是空洞的,又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而那些科学家、发明家小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天才。记得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的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发明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为专家提出科学教育重点是教育,以知识为载体,促进人的发展。
通过这次“国培”远程培训学习,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全新的定位。懂得了一名好老师一定是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研究型的教师,一定是业务精湛,愿意为学生多花时间,多花力气的教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不少的课程改革,但课堂缺乏的还是生成空间,我也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没有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效果还不是很好。教授、专家们在视频里的课堂讲座是那么的幽默、诙谐、风趣,课例
中的授课教师精彩的教学片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肢体语言在课堂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专家在专题讲座中提到有效教学,有效的科学教学活动不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他认为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而科学课堂必须成为科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学有效否,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是的,教师的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尤其关注成都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主讲的专题《有效观课议课》。他讲的专题《有效观课议课》中的10个小专题,我全都学习了。为了学习,我听一句,写一句。我把他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记住了,我写满了两大本笔记本的学习笔记。我非常喜欢听他讲课的案例。如他讲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我听一句写一句,把这个故事记下来了:有一群盲人想知道大象的模样。他们用两只手去摸。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哦!大象像个竹筒子。”另一个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个芭蕉扇。”而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急忙说道:“你们两个都说得不对。大象明明是绳子。”第四个摸到大象腿的盲人不以为然地说:“你们都瞎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圆圆的、高高的。”摸到大象肚子的盲人则反驳说:“哼!你们都在胡说。大象就像一堵墙。”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其
实,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很多人都是“盲人摸象”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陈教授的讲座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说的这句话:“我建议大家和别人讨论课的时候,要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他的这句话给我触动很大。回想我们原来的听课、评课的情景,几乎就像他所举例的一样。听了他的课后,我受益匪浅。
虽然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教法,新学法。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也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促使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