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大检查范文第1篇
一、卫片:
“卫片”是卫星遥感图片的简称,是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制作的叠加监测信息及有关要素后所形成的专题影像图片。
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片,将该地区同一地域前后两个不同时间的卫片进行叠加对比后,就可以反映出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一块地原来是耕地,被占用搞建设后,就可以在图上反映出来。卫片执法检查就是依据卫片对一个行政区域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对卫片所反映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地块逐一进行核查,就可以掌握该行政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达到合理保护耕地的目的。
三、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比其它方式执法检查的优点:
卫星遥感仪器可以全天候、全覆盖地对地球表面进行不间断的监测扫描,相对于其它土地执法检查,精度高、速度快、范围广,使违法用地无处藏身,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检查途径。
四、我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历程:
2000年我国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66个5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新情况进行检测以来,国土资源部已先后组织实施了11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第十一次。卫片执法检查范围逐步扩大,方式不断创新、不断规范。在检查范围上,由最初的66个城市扩大到2007的86个城市,2008的172个城市,2009则是全国覆盖。在检查方式上,从最初的只是单一发现、查处案件,通报执法检查情况;发展到2007开始建立约谈制度,对土地违规违法严重城市的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2008年卫片执法检查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行登门通报、集体约谈和委托约谈相结合,并扣减用地指标;2009卫片执法检查,不仅要继续实行约谈、扣减指标,还要实施问责。
五、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目的:
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形成全国一张图管理国土资源,建立土地审批、供应、使用、执法监察等业务的网络监管平台,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土地监管体系。有效遏制违法用地上升态势,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不被占用,保障全国13亿人口生存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六、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土地利用计划实施情况;土地审批情况;土地供应情况。 具体要对卫片图斑所涉及地块的使用情况进行逐宗核查:
1、是否经过批准;
2、是否超出土地利用计划批准用地;
3、是否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用地;
4、是否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批准用地;
5、经批准使用的地块是否存在骗取批准、超占面积和擅自改变用途;
6、土地违法是否通过动态巡查发现的。
重点检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
七、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步骤: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步骤为:核查排序通报问责。
1、各地对照卫星遥感监测数据,
负责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开展自查,完成内外业核查工作;
2、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督查检查;
3、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进行排序,约谈部分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主要负责人;
4、各地完成卫片图斑涉及的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
5、根据违法及整改查处情况,部、省、市三级监察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据15号令启动问责。
八、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特点:
这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以往相比,有三个不同特点:一是第一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2859个县级行政区域。国土资源部重点抓50万人口以上的155个城市,各省、市、自治区直接负责155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市、县的指导、督查、验收、约谈、问责。二是第一次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有关规定,对内一个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达15%以上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三部门将联手推动15号令的贯彻落实。三是第一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建立土地“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土地执法监察新模式。
九、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何被定义为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今年是全国第十一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主要是检查上一,即2010通过卫星监测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并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行为处分办法》(以下简称15号令)对土地违法严重地区政府负责人实施问责。因此,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又称“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十、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肩负的责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坚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省级行政区域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保护耕地共同责任机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保护耕地的主体,保护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的颁布实施,不仅加重了地方政府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也标志着对地方政府未能履行保护耕地职责有了问责的法律依据。
十一、《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规定问责的四种情况:
1、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
卫生大检查范文第2篇
一、卫片:
“卫片”是卫星遥感图片的简称,是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制作的叠加监测信息及有关要素后所形成的专题影像图片。
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片,将该地区同一地域前后两个不同时间的卫片进行叠加对比后,就可以反映出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一块地原来是耕地,被占用搞建设后,就可以在图上反映出来。卫片执法检查就是依据卫片对一个行政区域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对卫片所反映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地块逐一进行核查,就可以掌握该行政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达到合理保护耕地的目的。
三、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比其它方式执法检查的优点:
卫星遥感仪器可以全天候、全覆盖地对地球表面进行不间断的监测扫描,相对于其它土地执法检查,精度高、速度快、范围广,使违法用地无处藏身,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检查途径。
四、我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历程:
2000年我国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66个5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新情况进行检测以来,国土资源部已先后组织实施了11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第十一次。卫片执法检查范围逐步扩大,方式不断创新、不断规范。在检查范围上,由最初的66个城市扩大到2007的86个城市,2008的172个城市,2009则是全国覆盖。在检查方式上,从最初的只是单一发现、查处案件,通报执法检查情况;发展到2007开始建立约谈制度,对土地违规违法严重城市的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2008年卫片执法检查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行登门通报、集体约谈和委托约谈相结合,并扣减用地指标;2009卫片执法检查,不仅要继续实行约谈、扣减指标,还要实施问责。
五、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目的:
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形成全国一张图管理国土资源,建立土地审批、供应、使用、执法监察等业务的网络监管平台,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土地监管体系。有效遏制违法用地上升态势,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不被占用,保障全国13亿人口生存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六、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土地利用计划实施情况;土地审批情况;土地供应情况。 具体要对卫片图斑所涉及地块的使用情况进行逐宗核查:
1、是否经过批准;
2、是否超出土地利用计划批准用地;
3、是否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用地;
4、是否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批准用地;
5、经批准使用的地块是否存在骗取批准、超占面积和擅自改变用途;
6、土地违法是否通过动态巡查发现的。
重点检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
七、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步骤: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步骤为:核查排序通报问责。
1、各地对照卫星遥感监测数据,
负责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开展自查,完成内外业核查工作;
2、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督查检查;
3、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进行排序,约谈部分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主要负责人;
4、各地完成卫片图斑涉及的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
5、根据违法及整改查处情况,部、省、市三级监察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据15号令启动问责。
八、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特点:
这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以往相比,有三个不同特点:一是第一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2859个县级行政区域。国土资源部重点抓50万人口以上的155个城市,各省、市、自治区直接负责155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市、县的指导、督查、验收、约谈、问责。二是第一次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有关规定,对内一个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达15%以上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三部门将联手推动15号令的贯彻落实。三是第一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建立土地“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土地执法监察新模式。
九、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何被定义为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今年是全国第十一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主要是检查上一,即2010通过卫星监测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并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行为处分办法》(以下简称15号令)对土地违法严重地区政府负责人实施问责。因此,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又称“2010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十、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肩负的责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坚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省级行政区域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保护耕地共同责任机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保护耕地的主体,保护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的颁布实施,不仅加重了地方政府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也标志着对地方政府未能履行保护耕地职责有了问责的法律依据。
十一、《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规定问责的四种情况:
1、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
卫生大检查范文第3篇
一、门卫要严格执行门卫查验学生证、工作证、出入证、身份证的制度。避免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影响学校正常秩序。
二、学校师生员工应当严格遵守门卫会客验证制度,理解、配合门卫工作。遇到门卫盘查时,主动向门卫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未带证件时要向门卫说明情况,待门卫用电话核实身份后方可进入校门。
三、来校会客人员应当遵守会客时间并履行会客登记手续方可入校;来校办事人员应当向门卫说明情况,登记后或经门卫与校内业务部门电话联系核准后方可入。
四、校内举行考试、会议等较大规模活动时,应当提前12小时向学校说明进入学校人员、车辆等情况。门卫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况可不再进行登记,验证后予以放行。有重要贵宾来访或难以说明具体情况的接待,部门派人到校门口迎接。
五、节假日和平日夜间,门卫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及所携带的物品要严格盘查,注意发现可疑情况,确保学校安全。
六、学校职工的家属及子女,应当持照片到办公室办理家属证件。应主动向门卫出示有效证件,并向职工联系确认。对没有证件,又无法核实其身份的,门卫有权禁止其入校。
七、门卫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本制度,文明值勤;师生员工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门卫工作。
八、来校会客人员,应主动向门卫交验本人有效证件。到学生宿舍会客的,应当向宿管科值班人员出示本人有效证件。未经批准, 不得进入学生宿舍。
九、门卫值班室内,禁止值班人员逗留。
十、对违反本制度,情节严重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