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城市在社会结构、经济条件与文化背景不相类同的情况下, 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 此报告针对三个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居住区无障碍环境发展趋势的介绍, 从而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如何因地制宜的去探求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残障人士居住行为特点的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
1 我国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设施概述
为了了解当代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真实情况, 进一步探寻残障人士和年老者的户外活动需求, 并期待发现无障碍设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作者对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内地城市与香港的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们为了方便视觉障碍人士在居住区内修建了盲道、为方便肢体残障人士修建了缘石坡道和轮椅坡道以及扶手等等, 但是整体覆盖率却远远低于香港,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虽然在调查的居住区中有些居住区内进行了无障碍设施配置, 如铺设盲道, 设置坡道, 但这些设计尺度并不都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例如, 坡道的坡度过高, 没有设置扶手;盲道上存在其他固定设施, 没有设置提示盲道;因此, 即便我们在居住区内设置了诸多无障碍设施, 如果不按照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设置同样也不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使用。
1.1 无障碍设施种类贫乏
在所调查居住区中大部分的无障碍设计只局限于增设盲道和坡道, 却忽视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社交活动, 因此在居住区中的各项服务机构同样需要增设各项无障碍设施, 以方便老人、残障人士、妇女、儿童使用。
1.2 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不足
居住区内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 有的通道成为停车场地, 甚至被破坏;盲道上随意搭建物体或者停放机动车、自行车;在通往建筑物主要入口的轮椅坡道上堆放大量杂物等情况十分严重。
1.3 建立无障碍环境的意识较为欠缺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 发现许多旧有的居住区和现在正修建的居住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不够重视, 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并没有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 所以多数居住区都没有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规划。
2 我国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早期的居住区建设规划中, 我们过分的只强调了住宅建筑的实用性和使用面积, 却严重的忽略了户外空间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健身器械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建筑物内、外的各种设施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某些特殊需要, 由于活动空间受到局限老年人与残障人士渴望与邻里沟通交流的心情也受到了阻碍, 因此, 为了保障特殊人群平等的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我们就必须考虑包括有足够数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公园、老年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配置。
自从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 国家建设部和民政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 充分体现了社会各层面无论学术界、政府法规都给予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极大关注, 对高品质的无障碍设计需求日益迫切。
3 实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和《香港通用设计指南》的标准, 以及通过对三个城市居住区的亲身体验、观察, 客观真实的记录以及分析研究, 将居住区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分类。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予以解读和剖析, 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出建议, 从而为了更有效的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4 香港、北京、天津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调研分析
4.1 目前我们还面临很多两城市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香港无障碍环境中的设施比北京、天津更完善更先进;面对残障人士与年长者不断的增加, 居住区中的无障碍环境会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然而目前我们还面临很多两城市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总结如下:
居住区中无障碍公共设施设计不规范, 具体尺度把握的不准确;居住区中各种通道不畅达;居住区中无障碍标志的缺失;无障碍公共设施设置的不充足;无障碍公共设施的种类贫乏。
4.2 对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提出的建议
设计者应将自己想象成残障人士或者年长者, 试着闭上双眼或者步履蹒跚的感知这种需求, 从特殊人士的尺度和心理需求角度考虑设计方案, 同时也应对细节的设计给予更多关注, 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特殊人群的各种需求。
建议为方便视障人士使用, 行人路、下斜路缘石及住宅建筑进出通道应在居住区内大范围的铺设盲道, 在活动区内应铺设危险警告盲道, 以提示地面标高的改变。当然在视觉障碍者中还有无法识别颜色的色盲和色弱者, 所以在铺设盲道的时候应该从分考虑到与周围地面材料搭配的亮度与彩度。不要仅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 为了迎合周围环境而设置与路面颜色反差较小的盲道。
要特别重视无障碍环境中的道路系统设计, 严格遵循设计规范的设计原则进行设置, 为了协助乘轮椅者、拄拐杖者以及盲人在通行上的便利, 同时也给老年人的行走带来便利, 我们建议在坡道、台阶、楼梯的两端应设有扶手, 通道的斜度不应超越1比12, 最理想斜度应少于1比25, 尤其是较长的通道, 并且要求坡道的坡面坚实、平整以减少使用者阻力保证其顺畅通过。
建议完善无障碍标志系统, 为了更有效地提醒居住区的业主自觉地维护和保持无障碍通道的畅通, 在各种无障碍设施周围都配备无障碍标志牌。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传其所在的空间情况, 缩小各种潜在的不安因素。
建议居住区内配备建设无障碍公共卫生间, 由于残障人士和年长者行动迟缓或者有着特殊生理需求所以在居住区内应该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以避免特殊人群在外出活动时刻意不饮水、不进食的行为。
5 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5.1 系统原则
一方面, 将居住区内所有的无障碍设施纳入居住区整体景观规划考虑, 建立完善的系统体系, 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 充分考虑不同类别设施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形成完整而统一的系统框架。统一系统原则可以保证居住区景观环境整体特征的一致、连贯, 便于各居住区的管理和协调。
5.2 通用原则
无障碍公共设施的存在方式、使用方法会限制使用者的行为, 因此, 将通用设计概念引入无障碍公共设施设计, 可以促进人与人的互相沟通, 让有特别需要人士及弱势群体能够与其他人同样方便舒适的出行活动, 从而达到丰富市民生活、完善无障碍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因此, 在设计无障碍公共设施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行为方式, 从使用者角度考虑设施设计与应用, 将人的因素纳入设施设计与规划体系中。
5.3 人文理念原则
从人文关怀、人文理念中提取设计语意, 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表达出来, 向市民、居民传达这一人文资讯, 更好地体现和谐社会的内涵。让生活行为的最基础设施帮助特殊人群摆脱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惑, 从根本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出发, 将人文理念与关怀融入其中。
6 未来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方向
6.1 居住区道路无障碍通行
残障人士行动较迟缓, 因此要求居住区室外的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为此, 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 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 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6.2 居住区公共空间无障碍交流
残障人士由于与外界接触机会少, 对绿色和自然的渴望更加强烈, 因此要使室外的绿地氛围与他们的回归自然感产生共鸣, 需提高绿地的可达性、亲和性和自然化的文化品味及生态品味, 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标准;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 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台空间、坐息空间等, 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 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6.3 居住区标识无障碍引导
障碍人士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 即使感觉到了危险, 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 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尤其那些盲人和弱视者, 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 识别能力弱, 反应速度慢。因此, 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 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 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 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
7 结语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各设计专业领域的最终目的, 其实是一致的, 即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提高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 重视使用者的使用意识与使用目的;无障碍设计所要做的就是消除使用者性别、年龄、能力、身体状况等差异性, 通过对无障碍设计更深层的诠释与解读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所需。
通过对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城市居住区的实地调研, 让我们更能置身处地的体会残障人士对无障碍环境的渴望, 对追求均等机会的盼望, 希望通过我们在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加大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力度, 减小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差距, 以改善现有情况, 让残障人士真正的融入无障碍的生活当中, 给予他们最多的人文关怀。
摘要:本文将从香港、北京、天津的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出发, 通过对居住区内无障碍环境设施的实地调查, 分析现时的居住区无障碍环境找到其中未能针对不同类型残障者的辅助性公共设施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进而发现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为无障碍居住环境与设施设计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无障碍设计,无障碍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军.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设计的研究[J].
[2] 彭军, 张品.欧洲.日本公共环境景观[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3] 张品, 彭军, 等.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景观艺术教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 彭军.英国公共环境景观[M].2008.
[5] 近距离接触无障碍设计[N].北京商报, 2006.6.14
[6] 邓述平, 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7] 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8] 荒木兵一郎等.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无障碍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9] 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詹姆斯.霍姆斯-西德尔等.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经理手册-无障碍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11] 美国建筑师学会.老年公寓和养老院设计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20世纪初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促使了无障碍设计的灵感的产生, 是促进环境学产生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它重视在对于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建筑设施和设备的规划设计, 都要满足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所必须的需求, 都必须首先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这些可以使残疾人的正常生活的服务功能与设备都必须在公共设施中体现出来, 打造出一个以中国传统美德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安全方便的环境。此后丹麦人卡迈克逊于1950年提出了正常化原则的观念, 即“主张身心障碍者应和一般人一样在社区过普通人的生活, 使这些身心障碍者回归社会主流, 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在我国的无障碍设施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以人们的需求出发为主要观点, 尊重残疾人的基本观念是一座城市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和进步的需求。具体而言, 我国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01年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而无障碍设施的建立让我们更多的考虑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进出而设立的如坡形道等。当今火车站的作为交通类设施枢纽的重要的公共地位[2],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也引起了当今人们的重视, 但总体而言,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在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无障碍设施相比, 自贡市火车站所体现出来的的整体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 为残障人士尽力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无障碍的空间系统, 是设计师必须要完成的责任, 这一小部分人也是我们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所以保证我们的公共设施可以为他们所用, 确保他们放心地、安全地参与社会生活, 享受人们的关怀和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火车站在一个城市中所占地位不仅是现代城市陆路的一种重要的交通枢纽, 也是一座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是城市科技发展速度的集中体现, 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也是一座城市文化意义的体现, 当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大家都期待着更加安全的、更加节约时间的交通工具的环境。但是这个公共设施不应该将这一类人排除在外, 它应该接纳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1]。作为一个公共建筑的设计, 就是为社会中的所有人的提供服务的设施规划, 都要满足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所必须的需求, 也是火车站公共设施建立的整体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2、研究意义
火车站是衔接轨道交通陆路运输的重要作用, 为乘客的顺利出行和便捷的中转换乘提供保障,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整个人类的共同进步后对社会残障人士的关怀和人类自身对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残疾, 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如何对待残疾人[4], 一个社会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怎样的服务设施, 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总会需要给残疾人一样或类似的障碍设施。因此,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在自贡火车站整体建设中不仅是要消除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中障碍, 更是为尊重所有社会成员同样参加大部分人可以参与的和被包容的自由活动、交流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
三、自贡火车站无障碍设计现状分析
自贡市火车站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 建于1958年, 距内江站39公里, 距宜宾站72公里, 距成都站258公里, 距重庆站312公里。隶属成都铁路局内江车务段管辖, 现为二等站[3]。自贡火车站每天接待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正是由于无障碍设施的建立, 标志着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自贡火车站建站时间早, 设施建立整体来说已比较起来比较落后, 所以在无障碍设计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盲道、无障碍卫生间, 直通电梯欠缺,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 体现了设计是以人为本, 一视同仁的设计态度, 同样也是人们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怀度,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自贡市的城市形象。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立无障碍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
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观念还有待提升, 有的人们根本没有这方面对于残障人士所必须的认识的构建[5], 有的认为无障碍环境设施只是针对为数不多的人群, 因此无障碍设施是一种功能性的浪费。
2、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有待提升
目前, 无障碍设施被人为的破坏、占有的情况随处可见。火车站外部的盲道成为停车场地, 有的已建无障碍设施被摊位占领;甚至就直接性的没有盲道;有的甚至取消了无障碍洗手间的的建立;政府的疏忽的管理态度造成了人们对于无障碍设施认识不深刻, 也没有正常使用, 形如虚设。
3、相关的设备和产品不配套
无障碍设计的专用设备、产品比较少, 如盲人专用通道、专用的残障人洗手间、安全抓杆、标志等。
4、无障碍设计未实现系统化
火车站内部设计中对盲道、通道门、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以及标志物等部位设计不细, 有的部位是直接漏掉, 一个完整的残疾人设施不全面, 影响了无障碍建立的整体性。
五、无障碍设施的思考与对策
1、进一步提升无障碍设施建立的认识
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今天, 无障碍设施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全社会的事业, 是功及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颂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且, 无障碍设施对于我们国家现在科技发展的程度来说, 技术和科技都不是问题。为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火车站工作人员的意识, 特别要提高站内领导的认识。
2、确保无障碍设计的系统化
无障碍设计重要是要做到系统化、体系化, 而不仅仅是修建一个入口坡道的简单概念。要真正做好无障碍设施的建立, 必须每个环节对于我们需要服务的特殊人群可以做到通畅无阻, 安全方便, 有细致的路线和设计规划。
六、无障碍设计发展的前景
叶士碧在《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发展方向》中说到: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就是具有以下特点:能够不区分特定使用年龄与对象, 提供一致而平等的使用方式[6];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习惯和合适的能力安排;不仅要使使用者一看或者说一听就会使用, 也要方便和安全, 并且皆可以服务于所有的残障人士;有效率、轻松又不易疲劳的操作使用;形成和体重、姿势、使用者的能力都没有关系, 都可以轻松地接近操作的空间。同时, 在公共空间环境, 特别是人流量特别大的自贡火车站而言, 无障碍设计要可以更加经久耐用, 品质良好且美观并且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基本原则[7]。
七、总结
火车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兼顾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和特点, 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更应给予特别的关照, 是公共空间设计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也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 首先应当理解无障碍的内在含义, 并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 创建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能够平等生活的活动空间, 使用功能复杂、服务人群多的建筑。一个普通人看起来毫无必要的无障碍设计, 不仅能使残疾人或者让其家属可以使其放心安全地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公共活动, 而且也能使更广大的健全人群体得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 它体现出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和谐状态和社会发展文明水平, 是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摘要:对于公共设施的特殊建造, 对于火车站来往的人流相对于别的公共空间是比较特殊的, 当代人们对于无障碍设计越来越重视。相对于一个公共的人流量聚散地来说, 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无障碍设施更为重要。研究文献实例的基础上, 再对自贡火车站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讨论分析探索比较, 对于现阶段火车站无障碍设计的情况, 对未来我国火车站无障碍设计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火车站,无障碍设计,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国娟娟.浅谈国内外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J].企业导报.2011 (09)
[2] 刘静.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安徽建筑.2002 (01)
[3] 马祖琦;刘强;吴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通用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 (01)
[4] 郭玲.“无障碍设计”在日本的实施[J].世界建筑.1986 (04)
[5] 马祖琦;刘强;吴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通用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 (01)
[6] 马祖琦;刘强;吴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通用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 (01)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经过现场了解和咨询,我觉得还是挺适合我的情况,学费还能分期还。就开始了UI的全日制学习。经过4个月从早到晚的上课及练习,我毕业了,当然学习期间很辛苦是真的。但黄天不负有心人,毕业即到园区找到了一份UI设计助理的工作,月薪起步就是5500,小有得意。然后工作到目前一年多了,工资12000多,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那么不少的曾经学过平面的朋友都想在继续学习ui设计,这时候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在问怎么样才能学好ui设计啊,有没有什么简单快速的方法?有没有一些多年的经验可以分享的呢?大家今天走运了,我就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UI设计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想做一个好的UI设计师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了解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因为目前国内的软件行业还不能对UI设计形成应有的重视程度,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要能作出夺人眼球的东西,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来获得设计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做ui界面设计的工具一般有photoshorp、Illustrator/ CorelDraw/(至少一个)、Dreamweaver、Flash、Html;编程方面最好能跟程序员同步,懂一点ASP、JSP等软件开发语言、还有开发环境、服务器种类 还要耐的住寂寞,漫长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你的工作可能只是前期,到了后面可能会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充电是不错的选择。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摘要〕儿童学习障碍不仅仅是一种认知障碍,同时还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和注意缺陷、焦虑和抑郁、攻击和违纪,以及社会交往不良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较低、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等。教育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合作学习以及塑造新行为等策略干预和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策略
〔
一、引言
儿童学习障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学习障碍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也有了有益的应用。先前人们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方面,然而他们的问题远非如此。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障碍儿童在情绪、注意、行为和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更多的问题。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解决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对其学业的帮助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习障碍儿童由于经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不良的心理,继而又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做好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建立在对他们心理的整体把握上。应当首先清楚他们的心理及行为特点,确定是否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寻找各种问题的原因以及矫正措施,这样才能在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业状况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已有研究者指出,健康、积极的情绪会促使学习障碍学生学习更多新的词汇,在新的学习任务上表现得更好。
二、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焦虑、抑郁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学业上的失败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惩罚,甚至是同学的歧视,他们往往比一般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感,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研究表明,学习障碍者的特质焦虑或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学习障碍者,有更多的身体主诉以及睡眠障碍,并且焦虑水平与睡眠问题呈正相关。学习障碍儿童的焦虑症状主要是缺乏安全感,心里不踏实,担心自己做不好事情,不愿尝试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担心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面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变化常常感到紧张不安、适应困难。也有研究指出,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的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学习障碍学生在各年龄阶段一直都处于高焦虑状态中。一方面可以认为,这种持续的高焦虑状态势必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业进步;另一方面,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其产生焦虑的情绪状态。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揭示出儿童学习障碍与其焦虑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研究只是认为学习障碍儿童具有焦虑的情绪状态,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比较突出的抑郁问题,他们比一般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Strawderman等报告,35.85%的学习障碍儿童都有抑郁症状。另一项研究指出,学习障碍女生与非学习障碍同伴相比,存在更多的抑郁症状,且达到显著水平,她们经常伴有自卑、抑郁的情绪体验;而学习障碍男生与非学习障碍同伴之间的抑郁表现无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抑郁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学业效能感低,常常把学习的失败、挫折或困难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因此,他们难以完成学习目标,容易产生失望和沮丧的情绪。
(二)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注意缺陷问题
Cantwell 等曾提出,注意困难是导致儿童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国内有研究认为,学习障碍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基本学习能力不足和行为问题,而行为问题中最常见的是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儿童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某项活动,他们很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调查表明,95%的学习障碍儿童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做小动作。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比学习优秀儿童存在更多的多动行为,注意集中困难、冲动行为、活动过度三项比例也明显高于优良组儿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推测,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缺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的通道容量较小,单位时间内贮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较弱。由此可见,学习障碍儿童由于注意发展水平低,这就影响了他们听课的质量,阻碍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终阻碍他们获得正常的学习能力。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攻击、违纪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多的攻击行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不能处理好同伴关系,这种不良的同伴关系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对同伴群体的敌视和攻击行为。另外,哈里斯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发现,那些在学校里有严重学习不良现象的儿童的攻击行为出现频率较多,且男孩多于女孩,生理性的、言语性的攻击行为是报告中行为频率最高的,但仍有一些学习障碍儿童采取其他形式的挑衅行为,特别是自我损伤行为、仪式化行为、刻板行为和退缩行为,对他人的严重冒险行为,但极严重损伤行为较为少见。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起因于挫折。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学习障碍儿童由于经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其成就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容易引发攻击行为。
学习障碍儿童的攻击性和课堂违纪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者发现,男女学习障碍儿童在违纪、不成熟和攻击性维度上差距很大。学习障碍儿童由于成绩不如他人,在课堂上有时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同,因此会产生压力、挫折感和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并直接转化为课堂违纪行为,通过捣乱、懒散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获得教师的注意。
(四)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
1.学习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
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亲子关系。研究发现,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造成学习障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资源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学习障碍对中学生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学习障碍学生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学业上的失败,往往使其父母感到很失望,由此父母对孩子在情感上的关怀与支持相对减少,而往往对其进行惩罚、拒绝和否认等。长此以往便会产生不良的亲子关系,而这样又加剧了儿童的学习障碍程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学习障碍儿童来说,加强其与家庭之间的融洽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2.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关系
通过对一般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随着成长渐渐进入青少年时期,此时同伴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伴关系不良,则会对他们的学习及心理、行为等产生消极的影响。采用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法对同伴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障碍儿童被提到不受欢迎的次数最多,更多地属于被拒绝型,孤独感显著偏高,而同伴接受性明显低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攻击、退缩等不良的社会行为,同时他们又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以致于被班级中其他儿童孤立和排斥。一项元分析研究(Kavale & Fomess, 1996)发现,约有75%的学习障碍儿童存在社交技能缺陷,表现为被同伴拒绝和社交障碍。这些儿童因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焦虑而容易产生孤独感。
3.学习障碍儿童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习障碍儿童在其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等影响着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活动表现则影响着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一般的,教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评价较低,学习障碍儿童对教师有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淡漠。有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很少向教师讲知心话。在一项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中表明,教师认为自己对学习障碍儿童关爱不够,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因此对帮助学习障碍儿童克服学业上的困难没有信心。学习障碍儿童最初的几次学习失败,致使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过低、态度不良,导致他们产生低自我效能感,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如此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儿童稳定和持久的学习障碍。
三、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概念对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个体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都很重要;低自我概念则与低学业成绩、低自我效能、辍学、抑郁等联系在一起。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自我概念及自我评价较低(L. Boker & D. P. Cantwell, 1990)。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使得学习障碍儿童有较强的自卑感,容易引发不良的情绪状态,同时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从而产生孤独感及其他心理问题。然而另一项研究认为,学习障碍儿童与一般儿童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社会自我概念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以上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障碍儿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而研究者未能成功地解决学习障碍儿童的这一异质性问题。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将学习障碍儿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如将学习障碍儿童分为不伴有阅读障碍和伴有阅读障碍两种),并与一般儿童进行更加严格的匹配对比,从而得到更加客观、精确的结果。
(二)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因素对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从父母的自身素质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从经济条件到情感支持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一般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略高于学习障碍儿童父母;一般儿童的家庭完整性状况要优于学习障碍儿童。另外,学习障碍儿童的父母比一般儿童父母的焦虑程度更高;并且认为他们的家庭环境更加混乱;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更多。研究还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父母几乎认为自己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其他儿童。他们不仅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差,同时也怀疑孩子的一般能力。父母的这种评价方式和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由此看来,学习障碍儿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会体验到更多压力,最终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策略
(一)认知训练
研究发现,来自家庭和同伴的支持能够降低学习障碍儿童的适应困难。并且,良好的班级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呈负相关。因此作为教育者,首先应给学习障碍儿童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具体做法是对学习障碍儿童实施“优点轰炸”,教师发动全班同学找其优点。让其他儿童在纸上写出学习障碍儿童的优点,然后由教师在全班宣读并给与鼓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学习障碍儿童抱有积极的期望和态度,就能够帮助他们减少消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策略来增进学习障碍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关系。首先,班级可以就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帮助别人展开讨论。如,哪些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需要别人的帮助,哪些同学在语文学习上需要帮助,并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帮助策略。接下来,按照讨论结果将全班同学分组,如将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与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就能够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增进他们与其他儿童之间的交流。同时,由于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因而能够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为学习障碍儿童营造温暖的心理环境,从而减少他们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一项对小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间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普遍的提高,合作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塑造新行为
根据行为治疗的观点,儿童的行为问题是不正确的学习和强化的结果。那么,通过新的学习,儿童也可以获得新的适宜的行为。因此,可采用行为治疗技术中的代币法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确定行为矫正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可共同讨论确定儿童需要矫正的问题,并明确行为改变的计划。第二步,确定代币的使用方式。教育者和儿童约定:(1)采用的代币(如五角星或小红旗);(2)代币的给予标准(如每次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可以换取几个代币);(3)代币交换方法(如积累5个代币后,可以得到一个实际的物质奖励)。第三步,由外在诱因转化为自我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儿童通过自我强化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外在诱因控制的行为变成内在的行为习惯后,进一步转化为儿童内在的需要,他们就可以自发地表现出习得的新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代币法来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时,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密切配合,以保证代币的使用和落实。(稿件编号:100322003)
参考文献:
[1] Swanson, H.L.,& Malone, S. Social skill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2,21:427~443.
[2] Price L, Johnson J, Evelo S. When Academic Assistance Is Not Enough: Addressing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of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4, 27: 82~90.
[3] Yasutake D, Bryan T. The Influence of Affect on the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5, 28: 329~334.
[4] Huntington DD, Bender WN.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t risk? Emotional well-being, depression, suicide[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3, 26(3):159~166.
[5] 杨心德.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焦虑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10(2): 55~58.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710062;河北衡水中学,053000,电邮:pansukui@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第一,早恋要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战胜感情
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第二,早恋要注意心理卫生
早恋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 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第三,早恋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早恋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
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第四,早恋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早恋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 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第五,早恋要设法摆脱早恋
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明白恋爱是没有错的,学生们不要对自己的自然情感有犯罪感。对异性有好感,就正如树要发芽、长枝、开花、结果一样正常;
第二条建议是不要轻易随便地表达情感。珍爱自己,让自己的情感在最合适的时候赢得真正属于它的精彩;
第三条建议是不要做出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花儿开得过早,会提前凋零,结不出饱满的果实。
同时,中学生朋友要努力做到“三要”:
一是要尊重自己的情感,不要随意滥用;
二是要尊重自己,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三是要慎重平衡中学生阶段学业和情感的关系,“只有翅膀上去掉了枷锁的鸟儿,才会飞得更高”。
对家长
一定要牢记三条原则:
一是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
二是要积极陪伴孩子青春期的独特阶段,给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导,而不是棍棒、打骂和威胁;
三是要记得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最坚强后盾,帮助孩子协调处理好青春期的种种困难和烦恼。
家长们还应当做到“三不要”:
不要把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
不要把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
对老师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以下原则:
第一是要为学生保守秘密;
第二是为孩子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
第三是开展有意义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理智认识处理情感问题。
同时,老师们应当遵守“三不要”的原则是:
第一是不要过度营造早恋可怕的神秘紧张氛围;
第二是不要到处传播学生的私人信息;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第6篇
会不会还是老样子啊,但是从图片处理开始到自己创新然后临摹板式,我发现自己开始慢慢的领悟到其中的东西了。虽然自己现在不能完完整整的做一副图出来,但我至少知道应该怎么去思考图和构思了。平面设计本来就是个大千世界,有些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但是看到别人做那些效果,自己还是不会呀。 思维有局限性,但是我在实战班来了后懂的了要多去看别人的作品,多去临摹,让自己速度也能提起来,至少也能丰富起来。
我参加平面设计课程的专业学习,可以增加我的就业法码,让我懂得了图片的设计,文字的排版,对我以后参加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平面设计证书是我出学校前的一张敲门砖,可以让企事业知道学机电一体化的同学也能懂得电脑的操作与图片的处理。
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软件跟软件的应用顺序,让我对这一行的概架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还要学习很多,比如Ai.CAD.3dmax,InDisign,这些都是我以后一定要学习的。这个可能就是这么久以来的一些收获吧。
094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