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纺织经济论文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纺织经济论文范文(精选12篇)

纺织经济论文 第1篇

一、纺织业运行情况

从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上涨、需求减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集中作用,行业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562.24亿元,同比增长14.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7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809.95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8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922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70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4.6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3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30.20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6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4.10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0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6352.14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29.47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68.08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4.87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9383.77亿元,同比增长15.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0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8963.10亿元,同比增长15.4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8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311.48亿元,同比增长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72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7823.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31.65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6591.87亿元,同比增长14.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4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3.09%,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1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53.50亿元,同比增长17.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54%,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9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511.14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7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87%,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266.65亿元,同比增长19.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2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50%,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674.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30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06.93亿元,同比增长61.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19个百分点。去年1 1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8.8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5.8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8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布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布527.70亿米,同比增长5.3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布48.21亿米,同比增长0.6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47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布46.30亿米,同比增长-3.9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86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布45.70亿米,同比增长-0.7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90个百分点。

(二)纱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纱2148.90万吨,同比增长8.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纱186.11万吨,同比增长6.2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纱188.39万吨,同比增长4.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纱186.00万吨,同比增长2.6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80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情况

(一)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出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累计出口额为1792.39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个百分点。

进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累计进口额为249.3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贸易平衡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实现贸易顺差1543.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1404.44亿美元,增加了138.60亿美元。

(二)棉纱线

出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量为54.72万吨,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个百分点;累计出口额为19.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出口单价为3605.53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3.52美元/吨。

进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进口量为78.68万吨,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4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2370.59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9.55美元/吨。

贸易平衡。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实现贸易顺差10783.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贸易逆差8589.41万美元,顺差增加了19372.6万美元。

四、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利好政策回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对外依存度高的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虽然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确保纺织行业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冲击远远超过行业的承受能力,纺织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出现了象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等龙头企业停产、倒闭的情况,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但是对于这个重要民生产业,国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转型升级中的纺织服装产业由此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出口退税率连续上调。2008年7月31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从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也是我国自2006年推出下调企业出口税率外贸政策以来首次回调。时隔两个月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了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的出口退税回调也再次惠及了纺织服装行业。具体来看,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上调了1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表明政府对产业形势进行了周密调研。通过财税和贸易政策的局部性调整,目的在于实现全局性的平衡。虽然只是两个百分点的幅度,但这已实属不易,它体现的是国家对产业进行积极扶持的姿态。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决定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次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虽然,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出口退税率上调确实不是治本的方法,一味依赖退税率上调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在这个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抓住退税率上调的利好政策,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对自主品牌的培育,或许才能让企业固本培元,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出台。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举措涉及到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讲,会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表面来看,纺织服装行业直接受惠于十项扩大内需措施的幅度可能并不大。但是在十项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从长远来看,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却极有可能对纺织服装的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现有的服装产业分布格局。对于竞争激烈的纺织行业而言,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会让企业遭到致命打击,其中关键在于这些环节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同时,十项措施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将使农民直接受益。现在中国还有9亿人在农村,他们是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主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市场的开发还不是很充分,农村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挖掘。因此,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拓,这将使这块“真空”市场变得极具潜力。“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算得上是十项措施中的亮点,也算得上是十项措施对行业最大的帮助。长久以来,银行就认为纺织服装行业盈利空间小,对行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兴趣不大,甚至持“排斥”态度。这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陷入正常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境,哪还谈得上发展壮大?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目前我国有很多服装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处在关门或倒闭的境地,这对整个服装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资金信贷问题关乎着企业生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十项措施中的相关措施“对中小型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来说,实属阳光灿烂。”

促进轻纺业发展六项措施。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简称“国六条”。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轻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等。在继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出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务院又研究部署了促进轻纺业发展的六项措施。如此高密度扶持举措的发布,实为少见。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出手”快和准,也充分体现其大力扶持纺织服装等重要民生行业态度坚决。纺织服装行业中许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长期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困扰,此次“国六条”指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融资保证。同时,这也将极大增强中小企业参与自救的信心。2009年2月4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纺织振兴规划得以出台。此次会议再一次提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二)展望行业情况

2009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形势依然严峻。但国家采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将积极带动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纺织行业保持基本稳定。

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2008年下半年,针对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将在2009年逐渐显现。四万亿投资项目的相继实施,将有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相关的产业用纺织品、家纺制品的需求前景将逐步好转;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台帐实转等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困难局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2008年9月开始连续降息以及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将缓解纺织企业资金周转上的压力,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将有利于纺织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

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居民和农民收入难以保持持续增长。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销市场,衣着的基本消费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的潜力仍较大,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也有利于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尽管人们在收入预期压力加大的时候,对服装等消费品的选择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看,2009年纺织品服装内需尚可保持增长,但是增速会有所下降。

一季度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第2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联合召开××年一季度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向媒体披露××年第一季度,全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在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第一,行业运行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产销率

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除化纤产量增长放慢(%)外,纱、布、服装产量增速在~%区间,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受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增长%,超出外销增速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需求是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投资继续回落,效益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幅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年四季度回落个百分点,但棉纺织业技改投资增长%,比去年全年提高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受原料价格上涨、煤电运输用工紧张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成本增加,造成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而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两费占用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确保了行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第三,出口增长平稳,增幅明显回落。原创: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欧盟等原设限地区出口增长,增幅上升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由上年末的%增至%,而占比重的原非设限地区出口,受征出口税和转口贸易减少等因素影响,仅增长%,增幅下降个百分点,造成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呈现较大回落。

第四,对敏感地区出口释放性增长,引起欧美无理设限。一些敏感性产品因配额取消出口释放效应显著,但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总指数平均上升了%,其中对欧盟增长%,对美国下降%,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是由于这些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原配额价格结构不同造成的,是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并没有真正对欧美等国市场形成扰乱。以棉针织内衣为例,一季度整体出口仅增长%,对美国出口虽然上升了%美国海关数据,但出口数量只相当于洪都拉斯出口到美国同类产品的%。由此引发的针对中国产品设限,是对世贸规则的无端践踏和历史的倒退。

第五,受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纤行业运行效率明显下降。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化纤原料价格高位同步上涨,化纤行业难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产量仅增长%,同比减少个百分点,利润下降%,企业产成品增加%,开工率仅为%。此外,国内棉花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现已接近元吨,比年初上涨约为%,而同期纱线均价只上涨%。一季度棉、化纤深加工如服装、家纺、针织以及丝绸、毛纺、麻纺等行业利润增长均在%以上,聚集成全行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亮点。

2014纺织经济猜想 第3篇

猜想一:出口增速是升是缓。2013年,纺织行业出口走出明显的上行曲线,根据海关快报数据,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行业出口明显反弹,重要原因之一,是2012年行业受国内外棉价差影响突出,出口大幅减速,造成统计基数偏低。如果与2011年相比较,两年来行业出口额年均增速为7%,与《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年均8%的出口增长目标基本吻合。

2014年,国际市场确有向好迹象。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定格在3.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重申了全球经济体加快复苏存在动力来源。其中,美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为其经济步入实质性复苏轨道提供积极支撑。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作用向消费端传导,并逐步对全球经济及市场加强辐射作用,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增长完全可能获得更为有利的需求支撑。

纺织服装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随经济的增长波动相对较小,即使经济向好,市场需求扩大的幅度依然相对有限。而且由于纺织行业2013年出口情况正常,基数影响因素基本消除,2014年行业出口增长也未必远超2013年。

猜想二:原料价格走向何方。2013年,国际棉花市场因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之下,并未实现价格突围,Cotlook A全年均价仅略高于90美分/磅。国内棉价则在收、放储价格支撑下保持19000元/吨以上的高位,内外棉价差过大问题依然突出。

国内化纤价格在企业开工率略微偏低、库存压缩至低位的情况下,依然没能筑底反弹。除了缺乏上游原料价格支撑外,价格持续走低更多还是反映了相对于化纤行业的生产能力而言,下游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的现实问题。

2014年,尽管国内外经济均在平稳之中呈现出趋好迹象,但总体上均非强复苏,消费需求扩展空间总体还是有限。考虑生产供给基本正常的因素,包括石油和棉花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14年的上行空间并不大。如果再考虑金融货币因素,则其价格还有下行压力。由于美国将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汇率将走强,国际大宗商品标价货币价值提升,价格理论上将下行;市场利率上行,资本或将撤出大宗商品投资,增加其价格下行动力。

由此预期,2014年的国际棉价并无太大上行动力,国内棉花虽已停止收储,但放储价格仍会支撑市场,内外棉价差仍然存在。化纤价格难以显著反弹,如国际油价步入下行通道,则化纤企业原料及产成品库存亏损风险将会增加。下游企业的观望情绪也很有可能因原料价格低位或下行而加重,上游企业的发展环境总体并不轻松。

猜想三:成本压力多增几许。近年来,综合成本提升是纺织企业面临的现实压力。除了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外,融资、土地、渠道等费用及汇率、环保等政策成本增加情况也十分突出。据统计,仅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一项,2013年的提升幅度就至少在10%以上。

2014年,化解成本压力仍是纺织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除了内外棉价差增加的原料成本负担以外,用工结构性短缺将支持人工价格仍将以不低于10%的速度继续提升。同样燃料动力价格相对于2013年价格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纺织行业产品质量经济效应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质量提升,经济效应,纺织行业,VECM模型

引 言

质量和经济效益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提高质量不仅日益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回报、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已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质量强国”的国家战略抉择。纵观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发展与质量培育密不可分。日本为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质量在全世界的低劣形象,从50年代开始起提高日本质量水平,开展质量革命运动。经过20多年的持续全面的质量管理活动,日本产品在世界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使日本走上经济大国的地位。在很多领域甚至成为卓越质量的典范。丰田公司还以最低缺陷率这一惊人的成绩保持了世界汽车质量的领先地位。在短短的20多年内,日本以优秀的质量管理和惊人的速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我国政府也历来重视质量建设,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在我国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经济强国的背景下,以纺织行业为例研究质量的经济效应既是对质量经济效益理论的检验,又是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因此本文拟建立VECM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等经济计量学工具对钢铁行业质量水平提升的经济效应做实证研究。

1 文献综述

质量经济效益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企业家、专家和学者的广泛重视。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在研究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时就提出了质量经济的思想和质量成本法。随着这一领域进程的不断加快,又有过程成本法、质量损失法等科学方法相继问世。Rune M分析了质量的经济性,他认为质量的经济性分析应该结合质量成本分析和企业战略发展来研究[1]。Guh R在研究质量经济性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的实践,对企业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经济性进行了实证研究[2]。Peter J和Frank M认为质量与宏观经济绩效的关系体现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国家贸易逆差”、“经济增长”、“生产力和顾客满意”和“标准化”等5个方面[3]。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如何评价企业的质量经济效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较系统的有程抱全的《质量经济学》[4],邓绩、吴德涛的《质量经济分析》[5],银路、刘卫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6]。在论文方面,关小光、葛志杰建立了质量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质量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测度,利用2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质量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7]。李讥辉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质量对销售价格、销售数量、产品成本的影响,研究了在经济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合理质量水平,阐述了质量和销售价格、销售数量、产品成本的关系,为灵敏度分析奠定了模型基础[8]。李全喜在分析已有质量经济效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制造企业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新方法,探讨了应用投入产出技术的可行性并建立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模型,揭示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质量管理活动所表现出的数量依存关系[9]。赵俊豪总结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种种方法,包括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损失理论,过程分析方法,价值工程方法等[10]。张天星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没有积极有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并评析了进行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11]。

由以上文献可见,国内外学者认为质量提升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出口竞争力、盈利水平提高等方面。但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大多局限在定性研究的层面,定量分析较少,而且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定量分析又多集中在企业等个体层面,缺少针对某个行业和区域的质量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纺织行业为例,运用协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质量的经济效益做实证分析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实证模型

2.1 VECM模型的设定

Johansen和Hendry把协整理论应用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使得向量自回归模型(VECM)成为当今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的标准分析工具[12,13],本文也将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做实证分析。VECM模型形式如下:

ΔYt=∏(Y′t-1,trend,St-1)+i=1k-1ΓiΔYt-i+ΦDt+ζt其中t=1,Λ,T, ζt~(0,∑) (1)

其中Yt、St和Dt表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虚拟变量。考虑到时间序列变量一般含有某种趋势,故在模型设定时将趋势变量(trend)也限制在协整空间之中。若Y(t)中含有r个协整关系,则有满秩矩阵a和β,使得∏=′,其中β′Yt-1是I(0)变量,即在Yt中存在r个线性独立的协整关系。β是协整向量,表示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a是动态调整系数,表示变量向协整关系调整的方向和速度。

结合Peter J和Frank M关于质量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理论[3]。本文借鉴该研究成果,并结合数据可得性和经济建模技术需要,将从劳动生产率、出口贸易、盈利水平等方面衡量经济绩效水平。在实证分析中将内生变量集设定为:

Yt=[SQRt,EIT,PQGRTLRt,EXt,CMt]

其中SQRt表示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EIt表示商品出口检验合格率,PQGRt表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LRt表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EXt表示出口额,CMt表示成本费用利润率。

2.2 数据的处理和说明

本文所分析的纺织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本部分实证分析采用1999~2010年的季度数据,其中国家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就业人数,工业总产值、就业人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数据库,出口数据来源于IMF IF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数据库。选取的各指标名义值在具体分析之前,进行以下预处理:

(1)对工业总产值和出口额数据进行消除价格因素处理,即分别用1999年1季度为基期的CPI*[12],因此Juselius进一步指出,为得到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协整关系,需要对协整空间施加约束,并检验所施加约束的合理性[13]。为准确找到LnSQRt、LnEIt、LnPQGRt、LnLRt、LnEXt、LnCMt之间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uselius的方法,首先单独对每个协整关系施加约束,并运用Cats in Rats 2.0协整分析软件进行检验,以最大化地获得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概率[13]。如果所施加的约束不能通过检验,则将其剔除协整空间,否则保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多个协整关系同时施加约束并进行检验,从而得到在统计上可识别的并具有经济学含义的协整关系β和调整系数α。根据检验结果,对协整方程ECMt=β′yt的系数β施加以下约束:

β=(0010bEXbCΜ100bΡQGR0bCΜ)

同时根据回归结果和经济学理论对调整系数α施加约束,添加的约束如下:

α1=(a1,0,0,0,a5,a6),a2=(a1,0,0,a4,0,a6)

2.7 协整关系的估计

表4是长期协整关系和调整系数的估计结果:

注:(1)估计值后面括号的数值为t-检验值;(2)χ2检验括号中的数值为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ecm1t=LnPQGRt-1.12LnEXt-1.39LnCMt+2.41 (1)

ecm2t=LnSQRt-0.58LnLRt-0.36LnCMt-1.73 (2)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③和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作为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符合性质量水平的衡量指标,能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产品质量水平。质量经济效益理论认为,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用协整分析可以解释为:如果代表产品质量水平的变量与代表经济效益水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种协整关系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会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迫使质量与经济效益在长期趋于均衡,实现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提升,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增长机制。

ecm2t比较明显的反映了质量提升的经济绩效。具体表现为:代表符合性质量水平的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提高。在ΔLnLRt和ΔLnCMt方程中,a^2均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短期调整系数向误差修正方向调节,表明第二个协整关系β^2对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有促进作用,即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时,在a^2调节下,系统将拉动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使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

ecm1t对应于质量提升的出口效应,较为明显地反应了产品质量提升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能促进出口额水平的提升。在ΔLnEIt方程中,短期调整系数a^1为正,表明出口额向误差修正方向调节,即当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提高导致第一个协整关系β^1出现偏差时,在调整系数a^1作用下,短期内系统将以出口额提高的方式重新回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上。在ΔLnCMt方程中,短期调整系数a^1虽然向误差修正方向调节,但在统计上不显著(t值为0.34)。进一步对CMt做弱外生检验,即假设a^1为零,检验结果显示接受原假设,这表明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协整向量β^1的弱外生变量。弱外生变量通常解释为对系统起推动作用(driving force),在本模型中,CMt的弱外生性可以解释为: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提高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对盈利能力的改善缺乏推动作用,该结论有悖于质量经济效益理论,但却符合我国出口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优势行业,长期以来纺织产品质量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不断提高,但由于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出口贸易处于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依靠贴牌和委托加工的生产模式,以微薄的利润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贸易总量虽然大,但利润率极低,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低附加值的产品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没有带来应有价值回报。

从现实数据来看,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是服装出口大国,但在品牌方面却毫无优势可言,同样精工细料的服装,国内的利润只是国外品牌的1/3。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结果,从1994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全世界每人每年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但在多达10万的国内服装品牌中,至今没有一个能真正享誉世界的品牌。由此造成我国的出口服装中,95%都是价值较低的加工产品。而“贴牌”生产成为中国服装产业主要的发展支柱,也使得国内的服装产业处于获利微薄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民币升值、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纺织行业运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服装外贸业的利润下行曲线折射出了该行业盈利能力由鼎盛到衰微的历程。1998年,纺织行业利润率超过20%,到2002年缩减到12%~15%,2008年前为5%~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利润下降到3%。直到去年10月,众多企业开始出现零利润,甚至亏损。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根据新华网数据,目前服装行业贴牌生产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而做品牌,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④。因此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加快调整贸易结构,创立自主品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走集约型贸易发展道路是突破发展瓶颈,增加外贸企业盈利能力,实现贸易强国的必然选择。

2.8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为了更好地刻画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检验合格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出口额、成本费用利润率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根据估计的VECM方程,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来分析LnSQRt、LnEIt、LnPQGRt的波动冲击对LnLRt、LnEXt、LnCMt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是描述随机扰动项的单位标准差波动冲击对LnSQRt、LnEIt、LnPQGRt、LnLRt、LnEXt、LnCMt当前及未来的动态影响。考虑到通常的正交化的过程采用Cholesky分解来完成,而Cholesky分解的结果又严重依赖于模型中变量次序,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本文采用了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下图是分别给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白噪声序列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得到的出口额、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1和图3表明,给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和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即合格率提高),出口额在第一期就会有一个正向的反应,波动幅度较大,作用时间长,说明提高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和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出口额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能有效增加出口额。

图2是给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象。图象走势表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冲击虽然为正,但波动幅度不大,持续时间短。具体表现为,从第一期开始缓慢上升,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后迅速下降,这表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佳,这进一步证明了协整分析的结论,即我国出口纺织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没有带来应有的价值回报。

图4和图5也都表明监督抽查合格率和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冲击为正。特别是值得关注的是劳动生产率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的冲击反映强烈,而且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这表明,质量水平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提高质量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途径。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我国纺织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经济效应。从Grange因果检验看,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和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分别在不同的滞后长度下都是劳动生产率、出口额、成本费用利润率的Grange原因,联合检验也表明这6个变量之间存在Grange因果关系;协整检验显示LnSQRt、LnEIt、LnPQGRt、LnLRt、LnEXt、LnCM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种协整关系的存在是在由这6个变量组成的系统中分析质量经济效益的基础。第一协整关系认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对出口额具有显著的上拉作用,但对成本费用利润率的作用不显著。第二个协整关系认为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对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都有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协整分析的结论,认为纺织行业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外贸出口,但由于品牌建设缺失,众多企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走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强,质量提升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为进一步发挥质量水平提升的经济效应,作者提出如下建议:高质量的产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出口竞争力,提升盈利水平的根本保障,“质量强国”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战略抉择。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阴霾不散,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重振制造业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只有继续优化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摆脱贴牌、委托加工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努力塑造国际品牌,向国际纺织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要利润、要效益,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才能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纺织经济论文 第5篇

原作者: 乔红学 羊绒网 http://整理

1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

1.1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1.1.1总量规模大纺织产业作为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占了绍兴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有大小纺织企业6万余家,从业人员64万人,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238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纺织(含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45.4%和50.4%。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大纺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238.4亿元,实现利润76.13亿元。

1.1.2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区块特色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区块特色,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三个生产基地:一是以绍兴县和绍兴市区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化纤布生产和销售基地;二是以嵊州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三是以诸暨为主的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从区域产品角度上讲,绍兴纺织业已形成“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布)市场交易量”四个全国第一。在每一区块中,都有与之依托的配套专业市场,尤其是绍兴县,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则是全国化纤原料交易中心。如图1所示。

1.1.3具有完善的纺织产业体系绍兴纺织业从织造起步,通过向前向后延伸,至今已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向纺织机械、印染原料、绣花等产业延伸,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产销体系。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产业与以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嵊州领带城、大唐袜业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浙江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院江南分院、大唐袜业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服务机构相配套,形成了国内最完善、最具规模优势的化纤纺织产业体系。

1.1.4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近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装备,绍兴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华联三鑫的PTA装置,其主要关键设备引进了德国、瑞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进技术;化纤行业中的设备基本是国际、国内较先进的装置。织造行业已有各类织机近20万台;同时全市拥有大小圆机2.2余万台,其中大圆机占60%,主要从台湾、香港引进,进口比重达35%。印染行业拥有各类印染设备7000多台(套),其中280余台(套)平网印花机和220余台(套)圆网印花机,全部从日本、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引进,设备档次较高。服装行业共有进口服装生产流水线180余条。

1.2循环经济本质的探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但它们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绍兴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实践

2.1运用“减量化”原则,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绍兴部分纺织企业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印染行业中,已有大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降低成本增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绍兴县东盛印染有限公司为所有动力设备安装了变频器,为高配电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节电装置,总节电率超过25%。

2.2运用“再利用”原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不少企业对产品尽可能地多次使用,防止副产品或残液过早地成为垃圾。如浙江新宇漂染有限公司在染色工艺中,用染浅色布后的“废水”再用于染深色布匹。

2.3运用“再循环”原则,加强废弃物综合治理,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印染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较大,每万吨废水中含污泥达6至7吨,是普通废水含泥量的好几倍,成为印染治污中不可忽视的重点。绍兴污水处理公司与市中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启动污泥最终无害化处置工作,进行污泥焚烧发电,解决污泥出路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污泥干燥处理”、“污泥焚烧”等技术难关。

3绍兴纺织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3.1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使其变成一种大众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加快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借助于立法手段来强行改变企业的行为,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通过《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配套法规的研究制订并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制订并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以经济的手段减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反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3.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涉及政府、企业,还涉及到每个公民,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应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报刊、电台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3.3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在完善投融资政策方面,对纺织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投资项目,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行登记制的办法进行管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利用外国资本等提供政策便利;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奖励支持纺织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纺织品和环保技术改造专项。

3.4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因此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二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投入必要的资金,研究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三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的技术。

3.5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加强高素质技工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扭转对技工类人才价值评价的错位,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满足绍兴发展循环经济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废弃物回收人员素质,健全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以促进废旧物品再资源化率的提高。

3.6 发挥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绍兴纺织行业协会在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化中介地位和行业自律作用。它们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集中广大企业的意见,提出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构思、战略目标、政策建议和工作步骤。接受政府部门指导,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加强对各细分行业中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企业的跟踪调查、咨询指导、宣传服务,凝聚行业合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快行业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等展会,增加感性认识,寻找商机。

4结束语

纺织经济论文 第6篇

好雨知时,即将召开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就将主题定为“‘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中纺圆桌论坛作为中国纺织产业2016的“开局首棋”,为中国纺织产业翻开“十三五”改革新篇又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在“十二五”尚未收官之时,国家层面就对过去人们耳熟能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进行了调整,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改革的着力点落在了与“需求侧”对应的“供给侧”上。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一个方向性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被提出是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随后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他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一种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趋势非常明显,从宏观层面来讲,“供给侧”是一个“长短结合”的考虑,也就是从过去强调“三驾马车”等对经济的拉动,转向对“供给侧”的聚焦与调整。不过他强调,“供给侧”并不是不关注需求,而是在保证需求扩大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的改革。

“供给侧”:满足、创造新消费

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供给侧改革将处在突出位置。过去,消费、投资、出口一直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如今,供给侧改革已上升为最高决策,并将在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何为“供给侧”?以往,国内很多消费者信奉“外国的月亮更圆”这样一种理念,纷纷到国外扫货,大量消费需求为境外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力量,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供给侧”没跟上。

对于中国的纺织产业来说也是如此。以往,行业注重投资、消费与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然而在“十二五”时期,投资环境、外贸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我们曾悉心培养出来的消费力纷纷外流,“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孙淮滨说,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下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同时还涉及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清晰地勾勒出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及战术要求。

而从长期看,“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是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能力,这其中包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技的投入、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互联网+、金融体制的改革等,目的就是达到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匹配,实现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

纺织业“供给侧”该如何走?

当前,制造业已从“供给侧”角度提出了“三品战略”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孙淮滨表示,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纺织业要实现“十三五”和“强国建设”目标,也需要解决和落实眼前与长远的发展问题,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孙淮滨谈到,从目前来看,化纤和棉纺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同时纺织行业也普遍存在着如何降成本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挡不住的,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这才是保证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长远来说,这是一个调整和改革的问题,包含要素领域的改革,比如加快棉花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素质等。”与此同时,还包含智能型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全产业链等这些业态的调整。

而即将于1月17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的主题为“‘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中纺圆桌论坛,将围绕增强行业经济增长效率和企业发展活力,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给与需求平衡和行业稳定协调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据主办方介绍,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将通过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宏观层面,探讨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理论政策背景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以及具体实施方法;之后是行业角度,由纺织行业专家领导针对纺织行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具体途径,作出方向性的指导;此外是产业集群和国内外企业代表将现身说法,从微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论低碳经济——以纺织印染业为例 第7篇

纵观全球, 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全球气候变暖业已成不争的事实, 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国际行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 (UK Government 2003) , 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概念。英国政府还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 英国议会还于2007年11月宣布了气候变化法案 (Climate Change Bill) , 法案中提出了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长期减排目标, 承诺在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较1990年排放基准减少26%~32%, 以及在2050年前减少至少60%。表面上看, 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的努力, 但实质上,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无碳或低碳能源使用比例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政策创新[1,2,3]。

2 低碳经济在纺织印染业的现状

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议定书规定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 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各国都在寻求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低碳生活”的浪潮下以及在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 各种新材料、新能源不断地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 为实施低碳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戒除碳瘾, 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大势所趋。

在2011年1月16日举行的“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健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高级研究员梁猛强调: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 应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4,5]。通过开发自愿性碳减排交易体系, 逐步过渡加入到国际大的点对点的循环, 最后实现促进国家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才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

纺织印染业作为中国较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同时也在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分析, 2006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1.979109t, 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5%, 位居全国制造业污水排放总量前五位, 而时至今日, 中国纺织工业废水排放远远超过1010t, 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污染源。国内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最新的资料显示, 化纤制品年产量大约2.4107t (2009年预期产量将达到3107t) , 80%以上的化纤制品是需要印染的, 仅化纤制品印染每年产生污水近4.51010t。其次, 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kwh/t, 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倍, 比日本高8倍[6,7]。于是对于纺织印染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更应该要承担起更多的低碳排放责任。

3 纺织印染业实现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3.1 大力开发新能源与新材料

我国纺织印染业大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对于纺织印染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低碳经济的实施, 这需要开发新的能源, 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以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为佳, 沿海城市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的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 将这些新的能源应用于纺织印染业, 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开发一些新型的纺织印染材料及印染助剂, 利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染料和可快速降解的纤维, 像高湿模量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新合纤、功能纤维、超细纤维、异型纤维以及PTT、PBT新弹力纤维, 在满足时尚、款式和功能性等新消费需求的同时, 对于产业减碳而言也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3.2 节能、减排、降耗

节能减排, 无疑是现阶段纺织印染工业力所能及的、也是最能直接体现减碳成效的工作。据专家测算, 当我国纺织服装业环保技术水平基本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时, 平均水耗、能耗约可降低30%~40%, 而从目前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进行分析, 通过改造和管理, 降低水耗、能耗10%~15%是可能的。

纺织业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虽然目前纺织行业没有被列入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的行业, 但是节能减排的任务同样艰巨。面对全球和国内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纺织印染业更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倡导使用环保材料, 鼓励纺织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 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3.3 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 (CDM) 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 它是基于项目的双赢合作机制, 既为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降低其遵守京都议定书承诺的总成本, 同时也为作为CDM项目的东道方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而国内众多纺织印染企业目前对CDM项目了解不多, 这主要是政府层面上的宣传力度不够。前两年, 福建等省市就有加强对CDM的宣传力度, 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宣传;出台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 促进更多的纺织印染企业进入CDM市场。

3.4 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协会可以研究提出我国纺织印染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8,9]。

4 结语

总之, 在纺织印染业发展低碳经济, 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新材料, 节能、减排、降耗, 鼓励和引导相关纺织印染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UK climate change bill[EB/OL].http://www.defra.gov.uk.

[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3]闫伟东.深圳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 2009, (9) :52-56.

[4]谢军安, 郝东恒, 谢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研究与探讨, 2008, 30 (12) :1-7.

[5]曹凤中, 李丽萍, 姬庆.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最佳选择[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9, 33 (9) :1-3.

[6]辛章平, 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发展战略, 2008, (4) :98-101.

[7]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 2009, (4) :10-13.

[8]陈晓春, 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 2009, 25 (2) :71-74.

纺织经济论文 第8篇

纺织业是我国最先进入经济市场的, 对我国影响巨大, 并且随着其产业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纺织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中拥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至今我国的重要产业也离不开纺织业, 纺织业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支撑。

对于贸易的研究, 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 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但是更多的学者对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质疑, 对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 学者已经放弃出口崇拜论,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贸易与经济的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纺织品出口的总量分析

总体来说:滨州市纺织品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滨州市在经济危机期间波动较大, 如今纺织品出口出现上升趋向。通过对纺织品出口数据的整理以及对当时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可得, 在2006~2008年滨州的纺织品出口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200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影响了滨州市纺织品出口, 从2010年起, 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出现大幅度提升, 基本恢复到之前的出口水平, 同时在小幅度攀升, 但2010年到2012年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却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 直到2013年才出现回升, 同比增长42.3%。二是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较大, 但是比重有所下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发展迅速, 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较大, 影响着全市出口总额, 即使出现了比重下降的趋势, 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额占总体出口额的比重依旧很高, 一度下降到36%, 直到2013年有所回升, 所占比重为40.97%。

(一) 滨州市纺织品出口的结构与地理分析。滨州市的纺织品出口一直以来是以初级产品为主, 深加工产品为辅, 如今企业已经意识到初级产品的劣势, 正在优化产业结构, 试图通过更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来提高市场地位, 以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滨州如今完善了纺织产业链, 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 主要有棉纱、坯布、呢绒面料、针织服装、巾被、各类印染面料等, 在出口产品多样化的同时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已经不拘泥于欧盟、香港、日本、韩国等基础市场, 同时对于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出口市场也开始积极开拓, 例如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等市场, 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滨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增长的换挡期, 需要的是稳步增长, 因此在2013年, 全市积极抢抓“两区一圈”开发建设机遇,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以稳求进、求好、求质, 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三、滨州纺织业出口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 滨州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弹性分析。由经济学理论中需求价格弹性的启发, 本文尝试从滨州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滨州市生产总值的弹性描述纺织品出口对于GDP所起到的作用。

式中:BCE为滨州市纺织品出口额;ΔBCE为滨州市纺织品出口额的增长量;GDP为滨州市国民生产总值;ΔGDP为滨州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量。

以上公式表示: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增减1, 出口增长率变化的百分比 (%) 。弹性大于1, 说明出口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 弹性小于1, 说明出口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或者说贸易的作用在减退。

最终计算结果为, 自2006~2013年中, BCE对GDP增长率弹性在2007年到2009年从3%一直下降到负值, 而2009年虽有反弹, 但依旧没有在2010年超过1%, 甚至之后呈现下降状态, 直到2011年又一次反弹, 但数据毕竟存在延迟性, 但可以确定的是, 滨州纺织品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是在逐渐反弹的。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到出口增长率对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总体走势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走势在一定年份上是一致的, 这说明滨州市纺织品出口的弹性指标用于描绘出口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是较为合理的。2007~2013年7年中, 有两年的弹性数值超过1, 但是其中有些年份的数值小于1, 甚至出现了负数, 这从整体上说, 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对滨州市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这个作用在后来有些减弱。

(二) 滨州市纺织品出口与GDP之间趋势分析。通过对比2006~2013年数据, 可以发现, 在2009年由于遭受金融危机, 纺织品的出口额和全市出口总值出现了急剧的下滑, 同时对于全市生产总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可是影响稍弱, 反倒是2009年的全市生产总值并没有因此减弱, 而是缓慢增加, 不过在经过金融危机之后, 纺织品出口额增大之后, 全市生产总值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增长, 并且在之后更是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源自《山东统计年鉴2013》、《山东统计年鉴2010》, 整理得出。

四、结语

如今进入了后配额时代, 滨州市与世界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 滨州市面临着国际发展环境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滨州纺织工业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滨州纺织业是滨州的出口主导型产业, 纺织品出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强的势头, 纺织品的出口在2009年之前对滨州市的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之后纺织品的出口对于滨州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愈加薄弱, 甚至出现了负面的影响, 但是随着滨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滨州市的纺织品平稳恢复增长, 并在2013年开始加速增长, 对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开始恢复。数据必然有滞后性, 但是通过趋势预测, 经过产业调整, 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将会出现良性的发展, 更会对滨州的经济产生更加良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晋淑惠.陕西省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陆慕寒, 张建新, 梁振声.山东滨州纺织业沉稳面对贸易摩擦[N].中国纺织报, 2005-6-13

[3]陆宇.滨州纺织五大难题待解[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5-22

[4]吴付林.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南京业大学, 2012

[5]徐海霞.滨州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6]杨光军.关于滨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R].滨州传媒网, 2014

纺织经济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出口退税,纺织产业,短期效应,长期效应

在我国,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已出口报关的货物按税法规定退还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国际贸易中各国普遍采用的税收策略,也符合世贸组织文件中明文包含的鼓励所有国家出口产品公平竞争的条例。我国自1985 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距今已有近30 年了。该政策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体系的改善,促使出口量的增长及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经历的多次较大的调整及政策中针对纺织业的调整

一直以来我国对纺织产品的出口都非常重视,利用各种手段来促进纺织产品的出口,调整出口退税率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1985 年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一项通知,规定从1985 年4 月1日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开始。为了促进出口,1994 年1 月,我国进行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系统为基础的税制改革,实行全额退还。这无疑增加了中央的财政压力。故,在1996 年,国家分别将出口退税率从11%、13%、17%降至3%、6%、9%。1997 年7 月2 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使得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国家货币纷纷贬值,而中国汇率保持稳定。从出口企业一方讲,这是不利的。为了摆脱这次危机的消极影响,减少它对于国内经济的威胁,国家及时上调了出口退税率。随后的1998 年到2001 年间,国家又逐步提升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从6%升到17%。后来,由于局部经济过热,加上出口退税往往不能及时退还,使得欠税严重。

出于减缓中央的财政压力的目的,自2004 年1月起,中央下调出口退税率。其中,纺织品的退税率从17%降到了13%。紧接着,出口退税率改为5%、8%、11%、13%和17%五档。2005 年,为了改善地方负担的不均衡,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和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分批分期降低和免除了“两高一资”产品的退税。此次调整降低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为了减少贸易顺差,为“两高一资”产业的过热降温,2006 年时我国了调整出口退税率。不同的是,这次调整有升有降。其中,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低为11%。2007 年,我国外汇大幅增加,差额过大。为缩减贸易顺差,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取消了553 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将10 项商品由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外部需求的减少导致我国的纺织产品大量冗余,出口量急剧减少。鉴于此,国家于08 到09 年间逐步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关于历年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整体情况见图1。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变化的四个阶段

大幅调低阶段(1994—1997 年)。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1995 年和1996 年经历了第一次调整,从1994 年的13%降到了1996 年的6%,并保持该水平至1997 年,这个阶段提高了40%。

快速提高阶段(1998—2003 年)。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998 年1 月,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升至11%,增幅高达83%。1999 年1 月,其出口退税率又从11%上调至了13%。同年7 月,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又被上调至了15%。

稳步下降阶段(2004—2007 年)。这一阶段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步进行下调。这虽然对纺织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却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纺织产品出口,减小了贸易顺差。2004 年1 月,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5%、17%降至13%。2006 年9 月15 日,政府将其出口退税率从13%降至11%。2007 年7 月,国家又一次下调出口退税率至11%。

(注 :图中出口退税率 为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数 , 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 )

迅速上调阶段(2008 年至今)。随着2008 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迅速地上调了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加企业利润。2008 年1 月起,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已经调了四次,以至于其大小由11%迅速上调至16%。

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在商品出口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对商品的国内消费征税使得国内产品价格同额提高,所有的税负都落在了国内消费者的身上。在此过程中,商品销售从国内转向国外,表现为征收增值税将会促使课税商品的出口。基于这一原理,许多国家实施了出口商品的间接税税率为零的政策,即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产品的出口。中国是世界上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大国,在全球经济下滑之际,中国的出口面临着严重的状况。本次的上调出口退税率,保持了出口的适当增长,有其必要性,会产生各异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1、短期效应

(1)增强了出口企业的信心。出口退税率的上移将有助于企业增强自信,克服困难,预防由于出口量的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对那些濒临倒闭的小中型纺织企业而言,此效应更是必要和显著。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纺织企业的生产可以吸纳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但是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规往往偏小,抗风险能力微弱。如果大面积倒闭,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重大的冲击。

(2)降低产品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幅度。有关数据显示,最近年间的整个纺织业中,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利润只能保持在3% -5%。根据出口退税政策,不退税部分会直接包含在生产成本中。因为如果按照静态预测,对于出口销售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调整几个百分点,理论上出口企业的毛利率就会改变多少个百分点,从而减少利润空间,降低产品竞争力。因此,出口退税率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幅度。

(3)通过外贸乘数效应促进本国GDP的增长。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外贸出口企业成本降低,会增加海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即出口增量 ΔX增加。当进口增量 ΔM一定时,海外净需求,也即净出口(ΔX-ΔM)必然增加。净出口贸易总量增加,带动GDP以“贸易乘数”倍增加,即 ΔY=[ΔI+(ΔX-ΔM)]/(1-C)。其中 ΔY为国民收入增加量,ΔI为投资增加量,(ΔX-ΔM) 为净出口增加额,C为边际消费倾向。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可以扩大海外需求量,提高净出口,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GDP增长,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4)提高出口退税率,可能导致企业盲目投资。我国纺织产业目前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对出口退税相当依赖,有些企业甚至想退税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一味扩大生产规模,冗余生产,盲目投资。11 年7 月浙江省温州市工商部门经过调查发布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报告,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存活”时间不到4 年,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其中就包括纺织业。近年来,由于纺织业设厂政策比较宽松,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贸易投资机会多,有不少企业跟风投资。同时,出口退税率不断提高,促使大多以此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出口退税额,增加利润,一味的扩大生产,而不顾市场的状况,投资盲目跟风,别人一赚钱自己不经可行性分析就跟着上。虽说船小好调头,可若出行前不看好方向,船小亦经不起风浪。盲目投资不仅使企业迷失正确的投资方向,浪费资源,过剩生产,降低了投资回报率(ROI),也不可避免地减少社会福利。

2、长期效应

(1)促使纺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长期的竞争会使纺织产品不断优化。上调纺织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长期看来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表达了国家诱引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明确态度。如此一来,将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污染。但是,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每个市场的预期和调整的幅度。从微观角度看,出口退税率的各地差别使得对当地出口企业的激励程度不同;从宏观角度看,各地差异化的出口退税率也会造成各地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的出口份额。

(2)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市场竞争。由于价格过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的动力在减少,对一些贸易国家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贸易盈余。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纺织产品的大量出口使我国纺织业的贸易经历着贸易摩擦。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将会很敏感的引起外国竞争者的注意。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即使在短期内会降低企业成本,在长期看来都会使我国纺织品大量销售在国际市场。这样下去,必然使得贸易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届时对双方均不利。

纺织经济论文 第10篇

1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 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现在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 也就是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这一阶段, 不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 而是注重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价值, 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根据总部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品牌实验室 (WBL) , 2015年6月28日, 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便能印证这一点。

1.1 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稳中有进

2015年我国纺织服装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再回归”和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快速崛起的双重压力, 出现了成本不断上升, 出口低迷的困境, 转型升级面临较多的困难。但纺织、服装行业, 把品牌看作文化, 看作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看作国家、企业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坚持品牌发展不动摇, 抓住品牌建设不松劲。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201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上榜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纺织服装业有39个品牌上榜, 占上榜总量的7.8%, 名列食品饮料、建材、轻工、传媒之后, 位居行业第五名。上榜数量、比重和位次虽然与2014年相同, 没有进位, 但作为传统行业, 这一成绩却来之不易。在上榜品牌中有三个品牌发生了变化, 上榜品牌的价值在快速提升 (表1) 。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 http://www.worldbr andlab.com

1.2 纺织服装品牌价值总体增幅提升

2015年中国500最有价值品牌的总价值高达116854亿元, 其中纺织服装39个品牌价值总额为4511.12亿元, 较之2014年的3843.34亿元, 同比增长了17.35%,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 柒牌、魏桥、雅戈尔、杉杉、北极绒、劲霸、鄂尔多斯的品牌价值增幅都在20%以上, 红豆品牌价值增幅最大, 高达199.19%, 在500强中的排名前进了186位。在前10个纺织服装品牌中, 只有梦兰品牌价值有2.27%的负增长, 在500强中的排名下降了18个位次。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2014年上榜的鸿星尔克、利郎和洁丽雅意外落榜, 2015年华芳、健将和七波辉三个品牌, 价值大幅提升跻身500强。

2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问题

我国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 在发展战略、市场运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下面主要运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数据, 发现了“三个失衡”的问题。下面将着重谈品牌区位分布失衡、品牌价值分布失衡、品牌业绩增长失衡的问题。

2.1 品牌区位分布失衡

区域协调发展, 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在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建设过程中, 由于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差异, 也出现了品牌意识、品牌塑造、品牌价值的区位差异, 合理的差异是正常的, 巨大的差异就是失衡的。从表2可见, 2 015年我国纺织服装上榜的39个品牌分布在十个省市或地区, 其中, 浙江省上榜11个品牌, 占比28.21%, 独占鳌头名列第一, 上海上榜7个品牌, 占比17.95%名列第二;山东、江苏各上榜6个品牌, 占比15.38%并列第三, 福建上榜5个品牌, 名列第四。北京、天津、内蒙古、广东和香港各有一个品牌上榜, 其他省市、自治区无一上榜, 这清楚地表明,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沿海的浙江、上海、山东、江苏、福建五省市发展较快, 发展较好, 其他省市,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

2.2 品牌价值分布失衡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 品牌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雁阵齐飞, 也就说品牌建设首先要有一个行业标杆, 作为领头雁, 其后形成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三线品牌的梯队布局。从表3中可以发现:一是我国纺织服装无一品牌进入中国500强前30名, 缺少标杆品牌。二是鄂尔多斯、魏桥、劲霸、柒牌、雅戈尔和红豆等六大品牌, 排位在31~100之间, 形成的纺织服装品牌第一方阵, 但随后的101~200、201~300、301~400和401~500位之间的品牌分布分别是3、7、5和18位, 这就显得位次分布不平衡, 有头大尾大主体不强之感。

2.3 品牌业绩增长失衡

企业品牌塑造、品牌宣传、品牌推广、品牌延伸等经营管理活动, 最后体现在品牌价值提升和业绩增长。一方面从平均品牌价值上看, 2015年全国平均每个上榜品牌的价值为233.71亿元, 纺织服装上榜品牌的平均价值为115.67亿元, 约为全国值的49.49%, 说明纺织服装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从品牌的业绩增长来看, 我们选取了纺织服装上榜的12家上市公司, 并收集了2015年三季报的每股收益, 从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品牌盈利能力参差不齐, 雅戈尔、杉杉股份盈利表现惊艳, 海澜之家、魏桥纺织、森马股股份和七匹狼四家公司盈利不俗的表现, 鄂尔多斯、红豆股份处于微利, 而美邦服饰、步森服饰两股则处于亏损状态。二是与2014年同期比较的增长率, 则显得大起大落, 杉杉股份和红豆股份两股利润巨幅增长1~3.5倍, 雅戈尔、魏桥纺织、海澜之家、孚日股份四股利润稳定增长在30%~70%之间, 而七匹狼、鄂尔多斯、报喜鸟、森马股份、步森服饰五股则出现20%~80%的大幅下降, 美邦服饰由盈变亏, 业绩出现131.82%的负增长 (如表4所示) 。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 http://www.worldbrandlab.com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 http://www.worldbrandlab.com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企业2015年三季报数据整理计算

3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提升的对策

目前,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品牌建设的转型升级发展期, 也处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期。因此, 我国的纺织服装要做大、做强, 做出特色品牌, 就要创新4Ps和4Cs的营销理论, 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 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治理。

3.1 加强纺织服装品牌管理的4Ps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品牌建设, 要以传统的4Ps营销理论为基础, 加强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分销 (place) 和促销 (promotion) 四大要素的优化组合的同时, 也是充分利用品牌管理的新的4Ps, 即Plan (品牌规划) 、Position (品牌定位) 、Propagandize (品牌宣传) 、Popularize (品牌推广) ;新4Ps既是品牌提升的四个要素, 也是品牌提升的基本策略。

3.2 加强纺织服装品牌管理的4Cs

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因此, 品牌价值在提升的过程中, 就要充分运用顾客导向的4Cs理论, 在注重Customer (顾客) 、Cost (成本) 、Convenience (便利) 和Convenience (沟通) 的同时, 还要充分运用品牌管理的新的4Cs, 即Constructing (加强品牌建设) 、Culture (宣传品牌文化) 、Creation (注重品牌创新) 、Credit (提升品牌信誉) 。新的4Cs既是品牌提升的四个着力点, 又是品牌管理创新的方略。

综上所述, 我国纺织服装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 加强品牌建设。注重精准发力, 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还存在“三大失衡”的问题,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因此, 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 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要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继续以品牌建设为重点, 以创新为动力, 不断培育新优势, 真正实现纺织服装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跨越。

摘要:品牌建设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世界品牌实验室的统计数据, 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 阐释了我国纺织服装品牌进步的两大理由, 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问题, 主张要创新4Ps和4Cs理论, 提出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价值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1]世界品牌实验室.201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EB].http://www.worldbrandlab.com.

[2]许坤元.坚持品牌文化引领作用推进纺织强国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1) .

[3]詹理敏.坚持创新转型, 推动纺织品牌建设[J].上海纺织科技, 2013 (04) .

[4]郭星梅, 邱夷平.中国纺织产业品牌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10) .

上半年纺织经济形势及下半年展望 第11篇

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6%,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率为19.8次,同比提高8.2%;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同比提高2.9%;三费比例为6.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销、效益实现快速增长,1~6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3.4%,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各地区中,中西部地区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继续提升,1~6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高于东部地区增速3.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19.9%,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遇到了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国际市场总体依然低迷,1~5月欧盟和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以美元计)同比分别减少5%和3.2%,行业出口增速反弹与上年同期基数过低有较大关系。国内外棉价仍维持4500元/吨以上的价差,国储棉品质偏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棉纺企业生产运营仍面临较大压力。小微企业困难依然突出,根据调研情况,规模以下服装企业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小型棉纺企业受棉价差问题影响限产停产情况有所增加。受各种外部压力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纺织行业产销、效益指标增速均较一季度呈现逐步放缓走势。

下半年,纺织行业的外部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一方面,支撑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具备继续实现平稳增长的条件;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将加强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内外棉价差过大对行业的影响仍十分突出,国际市场仍有波动风险,持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尚待化解,行业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仍不容忽视。预计全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销、效益、投资等主要运行指标总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随着上年同期统计基数升高,下半年增速将可能有所回调。

纺织经济论文 第12篇

一直以来, 纺织行业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2010年, 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50亿元, 而目前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更是突破了5万亿大关, 20年来始终保持了10%甚至是20%以上的增长率。然而, 纺织行业同时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和环境敏感性很高的产业, 我国大部分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被处理掉, 对于纺织品中的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和其中使用的石化产品等不可再生资源完全没有任何的回收和再利用过程, 这对于每年超过4千万吨的、占全球纤维产量的比重超过50%的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据了解, 纺织材料资源循环再利用工作已经由华银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苹果 (中国) 有限公司共同率先进入量化试点阶段。

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加快高效、低成本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并且要求2015年再生纤维将占全国纤维加工总量的15%左右。这显然给浪费现象严重的纺织服装业吹响了节能环保的号角, 也充分表明废旧纺织材料的回收利用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向低碳生态发展转型与创新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