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分析判定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分析判定范文(精选12篇)

分析判定 第1篇

关键词:安定性,标准稠度,雷氏夹,养护条件

0 引言

近几年来,根据扩大内需政策的要求,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广大开发商对建筑业投资的热情居高不下,建筑业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这也使得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水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水泥检测是实验室检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其检测质量水平不仅对工程中水泥材料的正确使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结构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对影响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建筑这一行业与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泥安定性的含义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用来反映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匀称性的。水泥的体积安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泥体积安定性是判定水泥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2)水泥体积安定性是保证水泥制品质量的必要条件;(3)水泥体积安定性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水泥的安定性不良会使水泥硬化体开裂,强度降低,甚至引起结构破坏。近年来,国内安定性误判事故并不少见,给企业造成了信誉、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科学、准确的检测水泥安定性,是质监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 安定性的检测方法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以标准稠度净浆经特定的试验条件处理后,根据其外形变化结果来判断的。水泥的矿物组成中导致水泥体积变化的有害成分是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f CaO)、游离氧化镁(fMgO)、及过量的石膏(SO3)造成的。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严格控制了fMgO和SO3掺量,因此GB/T1346-2001中检测水泥安定性主要是由过量的fCaO造成。检测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方法有标准法和代用法两种,但是仲裁时应以标准法为准。标准法: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两只雷氏夹,并配备两块已涂油的75g—805g的玻璃板上下压住,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24±2h后脱模,测量雷氏夹两指针尖端的距离A(精确至0.5mm)。然后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架上,指针朝上,沸煮箱内的水位调整好,以保证水位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min±5min。沸煮结束后,把沸煮箱中的热水立即放掉,将箱盖打开,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两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小于等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若两个试件(C-A)值相差超过4.0mm,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判定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代用法: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在两块100mm×100mm的涂油的玻璃板上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的试饼,同标准法养护沸煮后,目测试件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测两试饼无弯曲,(用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即判定该水泥安定合格,反之不合格。

3 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因素及防控措施

3.1 搅拌方式及搅拌机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及搅拌机的物理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定性的判断。用搅拌机搅拌安定性合格的样品,用人工搅拌结果却不一定合格。搅拌时间不足或搅拌机锅壁、锅底与叶片之间的间隙过大,水泥净浆的搅拌就会不均匀,从而引起水泥的水化和水泥体积变形的不均匀,导致水泥试饼变形或雷氏夹煮后增加值超过4.0mm,造成水泥安定性合格的误判为不合格。因此要定期检查水泥净浆搅拌机的叶片与锅底、锅壁的间隙,必须使这一间隙保持在允许范围内,搅拌机的程控时间必须符合标准。

3.2 水泥净浆稠度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的净浆是一起制做的。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了赶时间,有些操作员往往认为试杆下沉超标准稠度范围±(1—2)mm无关紧要。笔者经大量试验证实,这种情况对测量水泥的凝结时间不会有太大的误差,但却对水泥安定性影响很大。当拌制的水泥净浆稠度大于标准稠度时,水泥中的fCaO水化速度加快,试件内部的孔隙增多,抵消了fCaO水化产生的膨胀,容易造成水泥安定性的误判。水泥净浆稠度小于标准稠度时,水泥水化的反应不充分,水泥的体积膨胀小,同样也会造成水泥安定性的误判。

3.3 雷氏夹的弹性和荷重的影响

GB/T1346-2001中规定,雷氏夹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弹性试验,有些检测单位对新购进的雷氏夹不经弹性检验就使用,会使水泥的安定性产生误判。雷氏夹弹性过大,灵敏度高,就可能将安定性合格的误判为不合格;相反,雷氏夹的弹性小,灵敏度小,就会将安定性不合格的就会被误判为合格。同时,雷氏夹的配对使用也很重要,选择两个弹性值比较接近的雷氏夹为同一个样品检测,就不会出现因为弹性值相差过大而造成两试件煮后的增加值超过4.0mm的情况。雷氏夹上下压的玻璃片是为抑制试件的纵向膨胀,GB/T1346-2001中规定雷氏夹上所用的玻璃片质量为75g—85g,玻璃片的质量过大,会增加雷氏夹的荷载,增大雷氏夹切口,造成浆体流失。养护中会降低雷氏夹的膨胀值;玻璃片质量太小,同样会造成雷氏夹膨胀值失真。引起水泥安定性误判。

3.4 养护时间及养护条件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1)在水泥安定性检测的过程中,试件的脱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有的操作员习惯批量测定,所以脱模时间要选择一个适中的时间。试件的标准养护时间为24±2h。尤其对于标准法,如果试件标准养护的时间不足,就会增大水泥试件煮后的(C-A)值,这样会造成水泥安定性合格的表现为不合格。标准养护时间过长,A值被人为增大,(C-A)值相应减少,安定性不合格的会被误判为合格。(2)《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T17671-1999中规定: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度应控制在20±1℃,湿度大于90%。养护箱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对安定性的误判。温度过高,强度发展快,可能误判安定性不合格的为合格;温度过低,强度发展慢,可能误判安定性合格的为不合格。而湿度对水泥安定性的判定也起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经试验测试发现:在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养护的水泥,沸煮前雷氏夹两指针尖端距离为16mm,沸后后为18mm。而在湿度为60%的养护箱中养的水泥,沸煮前雷氏夹两指针尖端距离为10mm,沸煮后为16mm,这就使水泥安定性的检验结果大大失真。因此,最好选择自动控制的恒温恒湿的养箱,避免因养护不当造成的安定性误判。

3.5 沸煮时间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GB/T1346-2001中规定,水泥安定性试验在必须在30min±5min内沸腾。否则,水泥在高温的作用下继续发展强度,使雷氏夹膨胀值减小,沸煮时间的不足或过长都会引起安定性的误判。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项内容,所有与验室和检验有关的仪器、样品、拌合水等都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检测人员的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尽量把各方面因素的干扰程度降到最低,以确保真实的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4 结束语

总之,若想使水泥的检测达到质量标准,水泥的安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指标。水泥的质量事关企业的生命、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人员一定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各项检测工作的结果及水平,以提高实验室水泥检测的工作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恒勇.超细矿粉替代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9).

[2]罗琼,杨苗.如何合理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J].价值工程,2011(04).

分析判定 第2篇

分析

2010-5-24 13:57:00文章来源:中国税网【大 中 小】【打印】

------------------

当前,境内企业经常要求境外企业进行诸如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融资顾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劳务合作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或影响力,这些活动除前期洽谈、信息搜集、成果交付、培训指导阶段偶尔会在境内短暂停留外一般都在境外完成。这些劳务所得,是否构成了我国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一、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的营业税纳税义务的确定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

《条例》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四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是指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的劳务即属于境内劳务,应当缴纳营业税。但是如果出现境外方在中国境外提供给境内方劳务是否也要被认定为境内劳务呢?例如,中国公民去美国考察,支付的餐饮住宿费用,显然定性为境内劳务就不现实。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进一步明确: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完全发生在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属于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上述劳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根据上述原则,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营业税税目注释》(国税发[1993]149号)明确的其他服务业,是指除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以外的服务业务,如沐浴、理发、洗染、照相、美术、裱画、誊写、打字、镌刻、计算、测试、试验、化验、录音、录像、复印、晒图、设计、制图、测绘、勘探、打包、咨询等。在这些服务业务中,以设计、咨询类劳务活动更具有代表性,根据原来的营业税政策是不征税的,2009年后开始征税,境外企业为降低自身税务风险,力主与境内企业签订不含税合同。这种情况下,境内企业在履行代扣代缴手续时,就要注意,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二、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判定分析《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具体判定上,非居民企业境内劳务所得所得税判定不能适用于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标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上述为企业所得税的原则性规定,另外,由于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多可以适用税收协定条款,所以,非居民劳务所得企业所得税应税行为判定及纳税处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具体分析。

(一)境外企业在境内设立机构的判断: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发生在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境外企业负有主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判定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进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

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

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3、提供劳务的场所;

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其次,注意税收协定方面的特殊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活动常设机构判定及利润归属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694号)第一条规定,税收协定常设机构条款“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雇员或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为同一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提供劳务,包括咨询劳务,仅以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为限”的规定,具体执行中是指,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仅派其雇员到中国境内为有关项目提供劳务,包括咨询劳务,当这些雇员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时间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时,则可判定该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构成常设机构。“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劳务所得征收管理依据《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9年第19号)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进行。

(二)判断劳务是否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如果经过上述判断后,境外企业属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则对于其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所得应按劳务发生地确定是否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果劳务所得确实发生在境外,则不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对于非居民企业应仅就其来源于境内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境内企业也无需为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但是境内企业在对外支付时,还要遵从国内的税收管理,例如开具《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等。

此外,需要注意支付劳务费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区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507号)明确劳务所得通常适用税收协定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但个别税收协定对此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中英税收协定专门列有技术费条款。中英税收协定的“技术费”是指技术、监督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使用或有权使用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作为报酬支付给任何人的款项。根据税收协定优先于国内税法的规定,境内企业与英国所属企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就不能适用于劳务活动所得。

所以,一项劳务所得若被税务机关认定为特许权使用费,就会按照收入全额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不再区分是否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以及劳务发生地等,两者的境内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计税依据以及税率都是不同的。

(三)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间接影响境内企业劳务支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我国已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签有税收协定,非居民企业提供劳务所得是否能够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不仅仅是境外企业关注的方面,在双方合同约定境内企业负担税款的情况下,也将间接影响到境内企业的劳务支出。

1、非居民企业境内劳务所得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条件。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明确:本办法所称提供劳务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咨询经纪、设计、文化体育、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旅游、娱乐及其他劳务活动。非居民企业在境内提供上述劳务,依据税收协定在中国境内未构成常设机构,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就必须按照第十三条规定提交《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并附送居民身份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证明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第十一条规定,非居民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规定的税收协定待遇的,在发生纳税义务之前或者申报相关纳税义务时,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填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

(二)由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

在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时,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不再填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以及其他已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资料。

2、非居民企业不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税务处理。

根据税收协定,非居民企业劳务,未构成常设机构的,不需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国税发[2009]124号第三条规定“非居民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凡未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的,不得享受有关税收协定待遇。”非居民企业不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实际征管方面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税务机关对不易区分的事项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的角度出发,将有特许权使用费倾向的劳务费按照特许权使用费全额适用10%的税率征收,如设计、服务事项等,两者确实存在不易划分之处。二是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规定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该办法第五条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如下:

(一)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利润率为15%-30%;

(二)从事管理服务的,利润率为30%-50%;

(三)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利润率不低于15%。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非居民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明显高于上述标准的,可以按照比上述标准更高的利润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A房地产企业与美国B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A企业认为美国B公司不会在中国境内构成常设机构,与其签订了不含税合同100万元,估算支出100÷(1-5%)= 105.26万元,其中营业税支出5.26万元。但是B 公司出于自身考虑付汇阶段拒绝提供居民身份证明,A企业无法办理《税务证明》,还得另行支付一笔所得税,以30%利润率和企业所得税率25%计算,税负为7.5%.含税支出变成了100÷(1-5%-7.5%)= 114.29万元,较预计多承担劳务支出9万余元。

分析判定 第3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系统结构;产业化效益结构模型;农业产业化“效益阶段论”;甘肃定西市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25-06

从中观产业经济学视角研究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产业协同效应的实现过程,又是农业产业规模效益的最大化过程。用系统论分析体现一体化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系统在结构组成上包括: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和商业[2],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复合系统。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着系统功能(包括农业投入产出功能、投入物质有效利用功能、系统稳定性功能等)[3]的强弱,产业系统功能状况又反映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为此,从产业系统角度全面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揭示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状况,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重点分析这一典型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水平,并以效益生成结构为核心指标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对适时推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全国其他不发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分析

(一)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的建立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通过农工商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构成了农业产业系统的功能型结构,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益,促进了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协同发展。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典型的不发达农业大市,经过近10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建立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等优势主导产业,农业一体化、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农民产业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效益日见显著,在全国形成了鲜明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根据统计,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GDP、农民纯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增长(表1)。相关分析表明,其农业产业化产值与GDP、农民纯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63,0.988,在置信度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定西市农业产业化产值与GDP的回归模型为:Y= 2.363X-39.69

Y为GDP,X 为农业产业化产值。R=0.991,R2=0.982,经调整的R2=0.979,产业产值与农民纯收入存在线性关系,F=333.95,sig=0.000,说明回归效果显著。同法,建立其他模型如下:

农业产业化产值与地方财政收入:Y= 0.148X-1.458(R2=0.915,F=76.714,sig=0.000)

农业产业化产值与农民纯收入:Y= 38.75X(R2=0.999,F=14811.45,sig=0.000)

农业产业化加工产值与农民纯收入:Y=944.81+43.7X(R2=0.833,F=35.97,sig=0.001)

农业产业化利税与地方财政收入:Y= 4.486X+2.121(R2=0.964,F=189.717,sig=0.000)

农业产业化加工利税与地方财政收入:Y=4.051X+2.855 (R2=0.965,F=193.442,sig=0.000)

经检验,以上模型回归效果显著。分析表明,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对GDP、农民纯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率显著,且以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效应最为显著;同时,农产品加工对农民增收开始产生重要作用。

(二)定西市农业主导产业效益构成

根据统计,定西市农业主导产业对GDP、农民纯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增长状况如表2所示。

通过回归分析,马铃薯、中药材和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对GDP的效益贡献构成模型为:

Y= 0.973X1+ 3.405X2+3.804X3

Y为GDP,X1、X2、X3分别为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对GDP的贡献量。R=0.990,R2=0.980,经调整的R2=0.965 ,三大主导产业对GDP的效益贡献存在线性关系, F=65.672,sig=0.001,回归效果显著。经相关分析得知,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及果菜花卉产业与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862,0.721,0.564,在置信度0.01水平上,马铃薯存在极显著相关,中药材显著相关,在置信度0.05水平上,畜牧存在相关关系,果菜、花卉为弱相关。

农民纯收入构成模型为:

Y= 46.73X1+ 43.39X2+34.32X3

R2=0.999, F=4246.08,sig=0.000

回归效果显著。经相关分析得知,马铃薯、中药材、畜牧、果菜花与农民纯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896,0.869,0.843,在置信度0.01水平上,马铃薯存在极显著相关,中药材、畜牧、果菜花卉显著相关。

利税构成模型为:

Y= 1.002X1+1.000X2+0.988X3

R2=0.999, F=469,sig=0.000

回归效果显著。经相关分析得知,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与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833,0.407,在置信度0.01水平上,马铃薯存在极显著相关,在置信度0.05水平上,中药材存在显著相关,畜牧为弱相关。

回归分析模型显示,马铃薯、中药材和畜牧对GDP的效益贡献能力分别为0.973,3.405,3.804;对农民纯收入的效益贡献能力分别为46.73,43.39,34.32;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效益贡献能力分别为1.002,1.000,0.988。三大主导产业对农民纯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为: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对GDP的贡献能力为:畜牧﹥中药材﹥马铃薯。三大产业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最显著,GDP次之,财政收入增长最小。

(三)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评价

1.GDP、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效应显著。通过产业规模扩张,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2006年,马铃薯、中药材、畜草、果菜花卉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到了GDP的61.71%,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 3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3.78%,上缴税金0.81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62%,其中,加工利税0.72亿元,占税收的12%。

2.产业协同效应显现。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特别是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从种植业结构看,粮经比、夏秋比分别由1999年的84:16,44:56调整为2006年的77:23、31:69,种植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同时,农业产业化促进了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互动机制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弱化,产业协调效初步实现。

3.催生了农民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了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使农民利益与龙头企业和大市场联系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求农民不断接受现代科学观念,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基本知识,成为时代要求的“知识”型农民;要求农民掌握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推进农业商品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成为“能力”型农民;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成为“合作”型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现代农业是一个融自然-经济-社会为一体的复合型巨系统。[4]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部门之间有机联系,农业经营的适宜规模、合作组织化程度、龙头加工增值、科技含量、资金支撑、效益产出等各个环节紧密协作,构成了现代农业产业系统的合理结构和高效机制。[5]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建设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必将深刻影响农业经济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益。

(一)农业产业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效益)状况,借鉴国内已有研究方法[6-8],经筛选,选择了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组织化程度、龙头作用、资金支持、科技支撑、产业效益、产业规模。19个二级指标中,反映组织化程度的指标3个:(1) 利益紧密型合作组织比,(2)龙头紧密型组织比,(3)支柱产业组织比;反映龙头带动能力的指标4个:(1)龙头带动农户所占比重,(2)订单带动农户比重,(3)龙头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龙头企业税金所占比重;反映资金扶持的指标4个:(1)龙头资金扶持,(2)扶持资金占龙头投资比,(3)政府扶持资金,(4)政府扶持占龙头投资比;反映科技支撑的指标1个:科技贡献率(科技含量);反映产业效益的指标4个:(1)对GDP贡献,(2)对财政贡献,(3)对农民纯收入贡献,(4)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反映产业规模的指标3个:(1)产业面积,(2)龙头资产所占比重,(3)产业产值。

(二)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分析

1. 数据来源。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得出2004-2006年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19个二级指标的数据,具体见表3所示。

2.主成分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第1、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9.945%。用SPSS11.0求出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分析中抽样适度测定值与巴特尼特法圆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的结果,KMO值均大于0.750,表明这些指标值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且效果较好。再用方差极大旋转进行正交旋转,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表4中指标得分为正,表示该指标在农业产业化系统中的作用在平均水平之上,相反,其作用在平均水平之下。

第一主成分F1中,得分排在前面的二级指标依次有:产业总面积、资金扶持在龙头企业固定投资中的占比、龙头资产比。显然,第一个主成分体现了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地面积规模和龙头企业资产规模,可概括为“产业规模”指标。同时发现,在政府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上缴税金、增值能力以及对农户的紧密型带动方面,得分为负值,且绝对值为大,说明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增值能力差,税收贡献少,对农户的利益型组织能力严重不足。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扶持不力,这不符合不发达地区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现实需要。

第二主成分F2中,得分排在前面的二级指标依次有:产业总播种面积、产业化对GDP的贡献、支柱产业组织比。显然,产业基地的规模化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合力,实现了农业支柱产业对GDP的显著贡献,这个主成分反映的是产业的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可称为“组织化水平”指标。

由于每个主成分只反映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某个方面的特征,为此,我们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即对各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其计算公式为:F=1.561F1+1.438F2.最后得出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见表4。

(三)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特征及其功能评价

根据定量分析,定西市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产业规模优势形成,助农增收效益显著。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在整个产业化系统中占绝对优势,并形成了对农户的明显带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基地规模为核心的产业规模优势,产业发展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大,对GDP贡献次之。

2.产业组织化发展加快,紧密联结型龙头带动能力正在形成。建立在支柱产业中的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其中以订单契约型为主的龙头紧密型组织发展加快,组织化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效应开始显现。

3.科技支撑发生作用,产业科技含量初步提高。通过引进、试验和推广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农产品科技含量有了提高,科技贡献率接近30%。

4.工业化进程缓慢,龙头带动乏力。由于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政府扶持能力不够等因素的瓶颈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缓慢,深层次的龙头带动效应没有形成。目前,农产品加工仍处在简单加工、粗放经营的低水平上,企业技术水平低,科技研发和工艺创新能力差,加工增值能力弱,导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很小。

总之,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产业基地的规模化扩张,产业组织化、科技化、工业化开始起步,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建立。但是,产业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真正形成,只有农民增收效益较为显著,财政增长效益仍很弱。在这种意义上,目前产业发展的“兴农富民”效应明显,与“兴工富市”的目标预期还相差较远。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通常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指标取舍、建立模型、量化赋值、最后得出发展阶段的判断。[8-9]判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应集中体现产业的效益水平及效益结构特征。一般而言,农业产业化效益具有多元生成结构,主要包括:基地种植效益、营销流通效益、加工增值效益、科技进步效益等,随着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效益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水平不断提升。

以产业效益生成结构为核心指标,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划分为初始、起飞、成熟、衰退四个阶段(见图1)。

(一)初始阶段

产业效益主体是种植效益,而且,在规模效益的驱动下,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由于受土地总量、产品价格以及各产业所占用资源利用效益和产业效益的消长影响,产业经营在总体增长态势中波动较大,最终实现规模化发展。因此,规模种植效益曲线呈“先陡后平”形态,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又呈缓慢上升态势。

(二)起飞阶段

产业效益主要来源于种植效益和加工增值效益。加工业数量迅速增加,农产品加工量、加工产值以及产业总值快速增长,农产品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产业效益凸现,产业化发展趋于稳态。这一时期,由于企业一般使用常规设备和传统生产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增值能力以及对GDP和财政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对稳定农民纯收入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成熟阶段

当常态增值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于基地种植实现了规模化,农产品供给总量趋稳,加工企业之间形成对农产品原料的争夺式竞争,这时企业的设备状况、工艺水平和现代企业制度等所决定的技术型增值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是,龙头加工企业开始步入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新阶段,标志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产业效益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型增值为核心,具有多元结构特征;“企业﹢基地﹢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呈紧密型,各主体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加销、农工商、科教产之间真正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产业化的农民增收效应、财政增长效应、产业协同效应、社会效应得到充分实现,农业产业化既“富民”又“兴工”,工农协调、城乡统筹格局全面形成。

(四)衰退阶段

产业成熟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深层变动或各种复杂原因的突变,诸如产业换代、新产品替代,或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要素供给等,将会造成产业的衰退。产业衰退并不必然发生在成熟阶段之后,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仍都存在产业衰退的危险。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长演进过程,其实质是产业效益的不断实现过程,又是产业效益的最大化过程。而且,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效益形成的动力源泉也存在差异,从产业发展初期到成熟,依次是政府推动→市场驱动→龙头(技术)带动的动力演进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

根据以上分析,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基本适度,产业结构体系较为合理;加工企业数量可观,加工产值增长较快,但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有限;产业总产值增长,农民增收显著,但财政增长效应不明显;产业发展动力由“政府推动”开始转向“市场带动”。由此判断,定西农业产业化目前正处在产业起飞阶段初期。就各主导产业而言,马铃薯产业已步入起飞阶段,中药材产业处于起飞阶段初期,畜牧产业仍处在产业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倪斋晖.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J].中国农村经济,1999(6):11-17.

[2] 高亮之.农业系统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0.

[3] 刘夏茹,周文宗,杨文新.农业系统论与农业结构调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97-99.

[4] 马世俊,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1):1-8.

[5] 李建民.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运行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0(1):85-90.

[6] 邱运斌,周杰韩,刘顺国,等.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监测方法研究[R].湖南省统计局课题组资料汇编,2003.

[7] 田曙曦,付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4(3):8-10.

[8] 丁建中,陈逸,刘坚,等.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1):60-63.

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及整改分析 第4篇

古镇上, 6幢2层木结构建筑临小溪一字排列。其中有3幢每层建筑面积约630m2, 其余3幢每层建筑面积分别为1 061、450、500m2。相邻两幢建筑之间间距为4.0~8.7m不等, 其中1幢一侧山墙为砖砌且高出屋面0.5m, 如图1所示。

此前, 这6幢2层木结构建筑被公安消防机构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责令限期整改。按照公安消防机构专家论证提出的整改措施, 在其中4幢建筑的相邻山墙中距处, 加砌了高12.0~13.2m、厚370mm的防火墙, 增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投入使用。此工程作为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成功案例, 被总队纪检部门随机抽出, 列为执法质量检查必查项目。

1 相关防火规定

1.1 防火分区面积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规定, 木结构建筑不应超过3层。不同层数建筑最大允许长度和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木结构建筑, 每层楼最大允许长度、面积可按本表规定增加1.0倍, 局部设置时, 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表1中, 每层最大允许面积的含义含混不清。其实际上是指“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即2层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 800m2。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已将1层木结构建筑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调整为1 800 m2, 2层、3层木结构建筑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变, 仍分别为900、600m2。因此,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 800m2。

按照上述规定, 2层木结构建筑每层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900m2, 防火分区不应大于1 800m2,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可增加1.0倍。这表明, 除每层面积为1 061m2那幢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略超规定处, 其余5幢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是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的。

1.2 防火间距

“建规”规定, 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

“建规”同时规定, 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相邻其他结构民用建筑之间的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 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0m。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 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10%时, 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

由此可见, 木结构建筑相邻外墙无门窗洞口时, 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 m;相邻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10%时, 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如果相邻外墙有一面为防火墙时, 防火间距不限。

上里古镇这6幢木结构建筑, 相邻两幢建筑之间间距为4.0~8.7m, 其中1幢有一侧山墙为砖砌且高出屋面0.5m。其防火间距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如图2所示。

按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GB50011”) 规定, 雅安市上里镇属7度 (设计加速度0.10g) 设防。经计算, MU10烧结普通砖, 容重18.5kN/m3, 采用M5、M7.5、M10水泥砂浆, 砌筑370mm厚实心无扶壁砖墙, 最大允许高度分别为2.40、2.71、2.99m;加构造柱, 混凝土C20, 柱截面200370, 间距4m, 最大允许高度分别为3.00、3.37、3.62m (见表4所示) 。

3 关于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和立案

依据GA 653《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以下简称“GA 653”) , 重大火灾隐患是指违反消防法律法规, 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 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GA 653规定了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原则和判定方法, “对于涉及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 按照本标准判定重大火灾隐患有困难的, 应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专家组应由当地政府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相关消防技术的专家组成, 人数不应少于7人;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应形成结论性意见, 作为判定重大火灾隐患的依据。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结论性意见应有2/3以上专家同意;集体讨论和专家技术论证应当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期限。”

上里古镇这个案例, 显然适用于GA 653规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的综合判定法。根据GA 653给出的综合判定要素, 在总平面布置方面, 判定“建筑之间的既有防火间距被占用”很牵强;在防火分隔方面, 判定“擅自改变原有防火分区, 造成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定的50%”也不沾边。在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防烟排烟设施、消防电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其他方面, 基本不存在问题。那么, 按照综合判定规则, 就算将其划归人员密集场所, 由于不存在GA 653规定的2条以上判定要素, 上里古镇这个案例显然不应被判定、核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4 结论和建议

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增加了“总建筑面积大于1 500m2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木结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但目前尚未批准发布, 不清楚“专家”是依据现行规范哪一条要求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其目的是什么。“专家”要求增设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既不能扩大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又没有联动任何灭火设备。现场所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实际上是一个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的区域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置于离保护目标数百米以外的一间无人值守的空房内, 在出售白酒的店铺、餐馆的厨房等场所安装了并不适用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刚验收投入使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损毁, 被拆得七零八落。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仅19702007年年底, 我国 (含边界附近) 就发生震级M≥5.0地震约4 500余次。而有史记载以来我国共发生震级M≥8.0地震18次。汶川地震之后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 汶川地震令四川盆地及周遭的重要地质断层应力显著增加, 7.0级左右的地震极有可能发生, 重点防范地区是:鲜水河断裂、东昆仑断裂、雅安断裂、成都盆地内部的熊坡断裂和成都东南的龙泉山断裂等。上里古镇位于鲜水河和安宁河断裂带, 应严格执行GB 50011的相关规定, 建筑结构应按7度 (0.10g) 设防, 高达13.2m的“防火墙”显然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 。如果强调严格执行防火规范、满足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的要求, 宜考虑利用附近的高位水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在山墙处设水幕, 或限制相邻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 或将相邻木结构山墙其中之一改为砖墙且高出屋面0.5m即可。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 此项“重大火灾隐患”是根本不存在的, “整改”当然也是失败的。投入几百万元, 其中有1幢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仍略超标, 徒增了那些破坏古镇建筑风貌的“防火墙”, 构成了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 实质上变成了悬在人民群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笔者建议相关部门按规定妥当处置,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失误。

摘要:根据防火工作中的一起案例, 从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建筑防火和建筑抗震三方面进行剖析, 讨论了专家技术论证提出的整改措施, 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火灾隐患判定,建筑防火,建筑抗震结构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A 653,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S].

[3]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徐志宏, 黄秋浩.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4) :344-346.

[5]张宏, 杨晓丹.既有建筑火灾隐患整改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6) :457-459.

矩形的判定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矩形?

矩形的定义告诉我们具有什么样特征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学生:有一个角是直角

如果我们发现有一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实际上这个四边形是?? 学生: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从那三方面总结的?

学生:边、角、对角线。

今天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二)、新课讲解

其实我们刚才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时候已经得到了一个可以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它是谁那?

定义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关键词:直角

矩形

几何语言:A90 □ABCD ABCD为矩形

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矩形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入今天的情景一。

情境一:李芳同学用四步画出了一个四边形,她的画法是“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她说这就是一个矩形,她的判断对吗?为什么?

李芳的方法对不对?我们不防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李芳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归纳: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几何语言:∵ ∠A=∠B=∠C=90°(已知)

∴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这是我们得到第二种判定矩形的方法。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工人师傅运用他们的智慧。也得出了一种可以判定矩形的方法。让我一起走进工人师傅为我们准本的情境二。

情境二:工人师傅为了检验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窗框是否成矩形,一种方法是量一量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如果对角线长相等,则窗框一定是矩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谁能说说工人师傅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同学们认为工人师傅的做法对吗?

归纳: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如果你认为他是对的请你给予它一个证明过程。如果你认为它是错误的请举出反例。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已知)

在 △ABC和△DCB中

ABCD BCBC ACBD∴ △ABC≌ △DCB(SSS)

∴ ∠ABC=∠DC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又∵ ∠ABC+∠DCB=180°(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 ∠ABC=90°(等式的性质)

又∵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几何语言:∵ 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

∴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这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判定矩形的方法请同学们总结在自己的血案上并完成课堂练习.(三)、练习矩形的判定 法一:

几何语言:

法二: 几何语言:

法三:

几何语言:

学以致用

1、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⑴ 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GH;

⑵ 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⑶ 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四)、小结

小测试判定中风 第6篇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家人或身边的人已经中风了?对此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艺东表示,中风也有报警症状,可以通过身体的细节表现来观察。

1.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尤其是发生在一侧时。

2.突然发生神志模糊、讲话不清或理解困难。

3.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4.突然发生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醉酒步态)。

5.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况,表示已经中风或疑似中风了,应立刻联系120送往有急救条件的医院。

3个测试辨中风

王艺东表示,由于中风发病突然并且紧急,常常会有相应的征兆。以下3个简答的动作,可以叫患者进行尝试,若有1项不能完成,就已经基本确定患者已经出现中风征兆,需要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溶栓取栓的救治。

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患者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患者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温馨提示:

为了能方便记忆,王艺东还向读者传授中风辨别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3个步骤及时救

第一步:遇到怀疑中风的患者,应及时联系120送往有急救条件的医院;

第二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解开衣领,有假牙者应设法取出,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

第三步:昏迷患者应侧卧位,运送途中要保护好患者,避免其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

温馨提示:

中风发病后6小时内符合取栓条件或动脉溶栓条件的,应给予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越早接受治疗,残疾率越低,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就越好。

频谱分析在判定设备缺陷中的应用 第7篇

风机是热电厂中重要的设备, 一旦风机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发电设备出现故障, 甚至会致使整个生产流程都停止, 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必须定期对风机进行振动故障诊断, 以确保风机的运转稳定, 本文将以风机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故障检测为主线进而分析出频谱分析技术在判定设备缺陷中的应用。

1 振动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

风机的振动现象比较复杂, 但是多数故障模式所表征出来的频谱图是相似的。频谱分析判断的依据是机械设备内部存在缺陷时所引起的振动频率图与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时振动频率图的差异, 通过频谱分析设备能够测量出机组处于两种状态时的振动数据和相关参数。利用这些参数能够进一步分析机械设备内部运转的情况, 机械设备的频谱分析过程是一个监测的过程, 能够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依据机械振动的原理, 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中必然包含着频率成分, 一定会有与之相应的同频激振源;一个或几个频率分量幅值得增大, 一定与激振力的幅值增大有关联。频谱分析设备的作用就是识别信号中的频率成分, 进而确定故障的类型。因此,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能够从频域角度研究机械设备振动响应的频率构成, 频率成分、强度大小以及频率机构变化等, 能够为振动故障的识别提供丰富的故障特征信息。

2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诊断风机故障实例

笔者将以采用频谱分析技术诊断某热电厂悬臂式排粉机风机缺陷作为实例, 为了能够细致的分析频谱分析技术在机械设备缺陷中的应用。排粉风机的主要参数为风机叶片11片, 型号MF-BR176D (右) 90°, 使用的轴承是22236 EAS.M FAG, 流量9140 m 3/h, 压力11160pa, 介质密度1.048kg/m 3, 转速1480r/m in。利用频谱分析仪对电动机以及风机的几个主要的监测点进行检测, 其速度频谱图显示如下:

2.1 诊断结果

从风机输出端水平方向的振动频谱图中可以看出, 出现1X偏高和1X的倍频, 水平方向的振动强度要小于轴向方向的振动强度, 初步判断为叶片不平衡导致, 此时振动速度为3.158mm/s, 已经超过了内部排粉风机稳定运行的标准值。从频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400Hz到450Hz之间, 出现了高频, 说明风机轴承存在着一定的故障, 因此应该进行停机检修, 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2.2 故障维修建议

2.2.1 风机叶片不平衡

经过对风机进行拆机检查发现, 风机叶片上存有大量的积垢和叶片磨损不均的现像, 同时在轴颈与轴套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积垢和叶片磨损不均会导致风机叶片的质量不均衡, 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会偏离旋转轴线, 产生振动频率, 松动同时造成基频中出现波峰的主要原因, 因此做现场动平衡, 促使监测点的频谱图能够恢复正常, 但是效果不佳, 振动频谱图不能够恢复到风机初始运行的状态, 此时测量轴承部分温度, 发现温度偏高, 在400Hz到450Hz之间仍旧能够发现高频的存在, 进一步判断可能是风机轴承出现缺陷。

2.2.2 轴承出现缺陷

为了能够进一步确定故障的原因, 笔者分别用频谱故障检测系统对风机输出端的轴向和径向的检测点进行了监测, 最终得出频谱图如下:

经过对风机内部拆机检查发现, 风机的后端轴承已经出现了中晚期损坏, 可维修性已经不高, 但是为了能够在计划期内更换轴承, 需要让轴承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直到报废为止。在这期间内, 风机设备运行较为平稳, 未出现故障情况。过了半个月后, 对风机的后端轴承进行了更换, 更换后, 经过频谱分析系统检测, 频谱图已经趋于正常。

3 频谱分析技术在其他机械设备缺陷中的应用

上述风机的故障诊断仅为频谱分析技术应用的一部分, 其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 且一般的故障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故障特征频率, 如在电动机故障诊断过程中, 如果出现定子偏心, 铁芯片短路或者铁芯松动的情况时, 会产生两倍电源频率的振动但未必产生极通过频率边带, 因为其振动源在定子内部, 所以它们被转速频率或者滑差频率调制。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区分是机械松动或不对中引起的机械故障激振频率或电气故障激振频率:1) 时间同步平均谱;2) 细化谱分析;3) 断电试验。

对于频谱图的分析, 一般需要知道机械设备初始运行状态时的频谱图, 然后在进而能够对机械设备中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为了能够进一步的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通常需要掌握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的频谱特征,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停机检查, 分析观察是由于那些因素所呈现出来的故障特征, 对于旋转类机械来说, 常见的机械故障有:不平衡, 指的是质量和中心线不重合所造成的一种故障状态, 即当转子转动时, 它的“重心位置会存在离心力作用在轴承上, 久而久之, 就会造成轴承的损坏, 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对中故障, 指的是相互耦合的两个轴中线可能不重合, 不对中故障分为两种:平行不对中和相交不对中, 不对中会直接导致轴的耦合部位产生弯矩力和剪切效应, 此时就会造成联轴器的两端的径向频谱图上的基频和倍频上产生较强的振动;松动, 松动故障也分为两种:旋转松动和非旋转松动。旋转松动指的是由于机械设备转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的松动, 即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的, 非旋转松动指的是装配松动, 即机械设备与地基之间、两个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的, 松动的频谱特征比较明显, 在基频的位置会出现较大的波峰, 当座架出现松动时, 在倍频的位置也会出现较大的振动量。

4 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机械设备缺陷进行故障预测及检修, 能够大大的提升机械设备的可维护性, 同时通过对频谱图的分析能够比较快速的确定故障区域, 进而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检修效率。如今频谱分析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机械设备领域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频谱分析技术在设备缺陷中诊断研究力度。此外, 频谱图的分析要求设备检修人员具有专业的素质, 且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查阅较多的资料, 这提升了机械设备故障确认的时间周期, 因此开发出能够智能识别分析频谱图的软件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目前已经运用神经网络模拟技术开发出了频谱智能分析系统, 但是整体应用性能还存在着缺憾, 因此对于频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仍旧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平, 谢志江等.基于频谱图像的Muti-agent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7.

[2]杨国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

[3]王秉仁, 张家伟, 刘兆阳.基于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在泵站机组故障诊断中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 2005.

分析判定 第8篇

高档轿车的生产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轮毂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车辆高速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零件, 对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检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当前, 欧美国家对高档轿车轮毂的精度要求已达到微米级, 并要求计算四次谐波。因此, 大批量生产的轮毂势必采用高效率、智能化的检测手段, 才能减少人工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精确性。而由于轮毂质量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据很大的比例, 如果轮毂生产加工不合格, 很容易发生卡胎、爆胎的现象, 这对于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辆来说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因此, 各个轮毂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能对车轮毂的质量进行严格、高效检测的仪器, 同时也需要一种有效分析方法来判别轮毂质量的好坏, 而判别轮毂质量好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析轮毂跳动量的谐波数据。我们研制的智能轮毂跳动检测系统采用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测头移动和测量轴旋转闭环控制技术, 以及轮毂自动装拆技术, 实现了轮毂的全自动检测, 自动实时分析, 保证了检测精度。

1 谐波分析法检测轮毂质量的测量原理

谐波分析法, 就是在研究一些周期现象时, 把自动记录下来的实验数据拓展成傅立叶级数, 求出各次谐波的振幅和相位, 把不规则出现的曲线变为一系列的频率具有整数倍关系得正弦曲线的叠加, 这些具有整数倍关系得正弦曲线或是正弦波就是谐波。

根据傅立叶变换理论, 一个周期函数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波信号, 同时表明, 一系列的正弦波可以叠加为一个周期的非正弦波信号。由于轮毂测量数据是以圈为单位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轮毂旋转一圈采集得到的数据就是一个周期内的信号。因此, 测量轮毂旋转一圈得到的数据进行轮毂跳动量的谐波分析是可行的。

设f (x) 为一非正弦周期函数, 其周期为T, 频率和角频率分别为f, w。由于工程实际中的非正弦周期函数, 一般都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所以可将它展开成傅里叶级数。即

其中A0称为直流分量或恒定分量;其余所有的项是具有不同振幅, 不同初相角而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一些正弦量。项称为一次谐波或基波, 分别为其振幅和初相角;项的角频率为基波角频率w的2倍, 称为二次谐波, 分别为其振幅和初相角;其余的项分别称为三次谐波, 四次谐波等。基波, 三次谐波, 五次谐波统称为奇次谐波;二次谐波, 四次谐波统称为偶次谐波;除恒定分量和基波外, 其余各项统称为高次谐波。式 (1) 的形式可以改写为 (2) 所示:

其中

由于式 (2) 是一个无穷三角级数, 式中a0, a1, a2, ..., an, b0, b1, b2, ..., bn, 称为富氏因数, 由此可以看出, 为了求得各次谐波分量的振幅An和相位, 必须先求出富氏因数。一般的周期函数, 富氏因数可通过积分求得。

a0, an, bn的求法如下:

其中n=1, 2, 3...

然而, 在多数情况下, 周期函数是未知的, 只知道函数y=f (x) 几个点的数值。由于f (x) 为一无穷级数, 实际上根据需要只取有限个项数。若需要得到第n次谐波, 则取式中的2n+1项就够了。为计算方便, 已知点的个数常取4的整数倍, 即把一个周期2π分成8、12、20、24、36和48等份, 也就是分别测8对、12对、20对、24对、36对和48对数据进行计算, 称为8点坐标法、12点坐标法、20点坐标法、24点坐标法、36点坐标法和48点坐标法。它们分别能求出1~4次谐波、1~6次谐波、1~10次谐波、1~12次谐波、1~18次谐波和1~24次谐波。

将一个周期2π均分为8等份, 即等间距取8组测量数据, 称为8点坐标法, 如表1所示。

将每一对测量值 (t, y) 分别代入式 (2) 得

由式 (4) 求解出傅立叶级数的各项系数:

根据上面的公式, 计算出谐波的参数之后, 根据式 (6) 就可以画出一次谐波、二次谐波曲线图。

式中, N为轮毂转动一周传感器的采样点数, n从1变化到N。

在轮毂跳动量测量中, 企业主要关心的是轮毂跳动量的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因此, 我们只需计算出轮毂跳动量的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数据即可。

轮毂谐波跳动量定义为谐波的正峰值与负峰值之差, 由式 (6) 的幅值计算出一次谐波、二次谐波的跳动量jump1和jump2分别是:

2 依据谐波数据轮毂质量的判定的几何意义

从测量传感器获得测量数据之后, 根据式 (4) 、 (5) 计算出富氏因数, 根据式 (6) 画出谐波波形, 然后计算出谐波的跳动量值, 以此判定轮毂的质量。图1是型号为371-67的轮毂实测的得到的跳动量数据以及谐波数据画出的波形图。

其中:

1为一次谐波波形图;

2为一次谐波高点;

3为原始数据波形图;

4为二次谐波波形图;

5为一次谐波低点。

根据轮毂质量技术标准设定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数据判定阈值分别为η1和η2, 当轮毂一次谐波跳动量jump1大于η1, 而轮毂二次谐波跳动量jump1小于η2时, 即:

此时, 轮毂偏心, 如图2 (a) 所示, 图中虚线为合格轮毂, O为合格轮毂的圆心, 实线为被检测轮毂, O1为被检测轮毂的圆心。

当轮毂一次谐波跳动量jump1小于η1, 而轮毂二次谐波跳动量jump1大于η2时时, 即:

此时, 轮毂呈椭圆形, 如图2 (b) 所示, 图中虚线为合格轮毂, O为合格轮毂的圆心, 实线为被检测轮毂, F1和F2为被检测轮毂椭圆形的两个焦点。

在实践工程中, 轮毂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跳动量数据只要有不满足设定的技术标准, 我们就判定该轮毂不合格。

3 结论

轮毂跳动量测量机是一个集成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精密的检测设备, 通过谐波分析法检测轮毂的质量, 可扩展轮毂跳动量测量机的使用范围, 提高检测精度, 为轮毂质量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观察谐波分析图, 检验人员可以根据谐波跳动量对车床的加工精度进行调校, 同时, 质检部门也可以对轮毂跳动量是否超标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于晓辉.基于DSP的车轮毂跳动测量机的测控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 2008.4.

分析判定 第9篇

作为汽车关键部件的汽车轮毂,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与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汽车轮毂的轴向跳动量和径向跳动量是决定汽车轮毂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因此汽车轮毂的质量检测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1,2]。随着汽车轮毂制造工艺的发展, 单纯依靠汽车轮毂跳动量及跳动量的一次、二次谐波检测汽车轮毂质量是否合格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对汽车轮毂质量的要求, 从而使得通过跳动量的四次谐波判断汽车轮毂质量是否合格被提上了日程。

1 谐波分析法判定汽车轮毂质量的原理

汽车轮毂轴向跳动量和径向跳动量是指汽车轮毂转动一周时, 胎圈座处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所形成的摆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1]。

由于汽车轮毂的端面轮廓是一个复杂的封闭的圆形曲线, 所以使得汽车轮毂跳动量具有明显的非正弦周期性, 并且汽车轮毂上各点的轴向跳动量和径向跳动量大小不同, 从而使得汽车轮毂旋转一周时, 轴向跳动和径向跳动是以2π为周期的随机变化的数据, 所以汽车轮毂的轴向跳动量和径向跳动量可以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3]。

由傅里叶变换理论可知, 任何一个非正弦的周期函数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信号, 同时, 一系列的正弦波可以叠加为一个周期的非正弦波信号。汽车轮毂测量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是以汽车轮毂旋转一周为基本计量单位的非正弦周期性随机信号, 汽车轮毂旋转一周, 测量传感器采集到的测量数据就是一个周期的数据信号。

设f (x) 为一非正弦周期函数, 其周期为T, 频率和角频率分别为f、ω。由于工程实际中的非正弦周期函数都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所以可将它展开成傅里叶级数[1,4], 即

其中, A0为直流分量或恒定分量, 其他各项是具有不同初始相位、不同振幅并且频率具备整数倍关系的一系列正弦量。A1sin (x+φ1) 项为一次谐波或基波, A1、φ1分别为其振幅和初相角;A2sin (2x+φ2) 项的角频率为基波角频率ω的2倍, 称为二次谐波, A2、φ2分别为其振幅和初相角;其余的项分别称为三次谐波、四次谐波等。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等统称为奇次谐波;二次谐波、四次谐波等统称为偶次谐波;除恒定分量和基波外, 其余各项统称为高次谐波。式 (1) 的形式可以改写为

式 (2) 是一个无穷三角级数, 式中, a0, a1, , an, b1, b2, , bn称为傅里叶因数, 由此可知, 为了求得各次谐波分量的振幅An和相位φn, 必须先求出傅里叶因数。

假设汽车轮毂转动一周, 跳动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点数是N, 采用离散傅里叶因数, 计算时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完全参与运算, 如下式所示:

式中, xi为跳动量测量传感器第i个采样数据;N为汽车轮毂旋转一周时, 跳动量测量传感器的采样点数。

根据式 (4) 计算出傅里叶因数, 并根据式 (3) 计算出谐波参数A1、φ1、A2、φ2、A4、φ4, 由下式就可以画出一次谐波、二次谐波和四次谐波曲线图:

汽车轮毂谐波跳动量定义为谐波的正峰值的2倍, 由式 (5) 的幅值计算出汽车轮毂的一次谐波、二次谐波和四次谐波的跳动量j1、j2和j4分别为

2 谐波分析法判定汽车轮毂质量的物理意义

系统启动测量之后, 通过跳动量测量传感器采集数据之后, 根据式 (4) 计算出傅里叶因数, 根据式 (5) 画出各次谐波波形图并计算出各次谐波的跳动量, 依据系统设定的汽车轮毂质量分类判定标准来判决汽车轮毂质量是否合格。图1是型号为533-88的汽车轮毂实测一周, 采样点数为512点的跳动量数据以及依据各次谐波数据画出的波形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汽车轮毂的跳动量, 横坐标表示汽车轮毂旋转的角度。其中, A为一次谐波波形图, B点为一次谐波高点, C为原始数据波形图, D为二次谐波波形图, E点为一次谐波低点, F为四次谐波波形图。根据汽车轮毂质量技术标准, 设定一次谐波、二次谐波和四次谐波跳动量的判定阈值分别为η1、η2和η4, 汽车轮毂质量是否合格判定如下:

(1) 当汽车轮毂一次谐波跳动量j1大于η1, 汽车轮毂二次谐波跳动量j2小于η2, 汽车轮毂四次谐波跳动量j4小于η4时, 汽车轮毂质量不合格。

图2a中O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圆心, 虚线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外轮廓几何形状, 实线为被检测汽车轮毂的外轮廓几何形状, O1为被检测汽车轮毂的圆心, O与O1未重合, 表明被检测的汽车轮毂偏心。

(2) 当汽车轮毂的一次谐波跳动量j1小于η1, 汽车轮毂二次谐波跳动量j2大于η2, 汽车轮毂四次谐波跳动量j4小于η4时, 汽车轮毂质量不合格。

图2b中O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圆心, 虚线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外轮廓几何形状, 实线为被检测汽车轮毂的外轮廓几何形状, F1和F2为被检测汽车轮毂椭圆形的两个焦点, 表明被检测的汽车轮毂外形轮廓几何形状呈椭圆形。

(3) 当汽车轮毂一次谐波跳动量j1小于η1, 而汽车轮毂二次谐波跳动量j2小于η2, 汽车轮毂四次谐波跳动量j4大于η4时, 汽车轮毂质量不合格。

图2c中O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圆心, 虚线为合格汽车轮毂的外轮廓几何形状;实线表示被检测汽车轮毂外轮廓的几何形状, F1和F2为被检测汽车轮毂横向椭圆形的两个焦点, F3和F4为被检测汽车轮毂纵向椭圆形的两个焦点。

从图2可知, 汽车轮毂跳动量的一次谐波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表面光洁并且没有局部缺陷的汽车轮毂, 但该汽车轮毂可能存在圆心的偏差[3];汽车轮毂跳动量的二、四次谐波所表示的是汽车轮毂外圆轮廓的几何形状误差。

在汽车铝轮毂的铸造、加工、处理等工艺过程中, 一些固有的机械制造工艺因素经常会使得汽车轮毂跳动量的谐波波形按某一规律产生相应的谐波误差, 因此通过测量汽车轮毂谐波跳动量并分析产生谐波跳动量误差的原因, 可以在汽车轮毂铸造过程中改进铸造工艺或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来减少、修正或避免产生谐波跳动量误差, 增强汽车轮毂的可靠性并提高质量[3]。

在实际工程中, 汽车轮毂生产厂家可以根据不同汽车轮毂用户的不同需求, 设定汽车轮毂跳动量的一次谐波、二次谐波或四次谐波跳动量作为汽车轮毂质量的合格判据, 从而实现汽车轮毂质量的分类判定。

3 测试分析与结论

在为某公司开发的汽车轮毂跳动量自动检测系统中已经成功应用了谐波分析法, 并且有效地实现了汽车轮毂质量的分类判定, 在应用该谐波分析法之前我们进行了全面算法测试。测试中, 根据厂家对汽车轮毂质量的不同要求而设定的技术标准对汽车轮毂进行分类判定。在测试中, 首先依据厂家提供的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标准汽车轮毂检验系统的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及数据的重复性对汽车轮毂进行测量, 测量数据如表1、表2所示。然后又对10种型号的汽车轮毂产品进行了测量, 用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测量数据如表3所示。

根据表1、表2和表3的测量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mm

mm

mm

(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单个标准汽车轮毂单次装卡多次测量中, 由于跳动量测头与汽车轮毂的胎圈座接触还有一定的机械间隙, 导致第一次采集的跳动量数据较大;随着测量次数增加, 跳动量测头与汽车轮毂的胎圈座逐渐紧密接触, 测量数据逐渐稳定并保持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 另外, 由于铸造工艺原因, 使得胎圈座内侧径向二次谐波跳动量要比胎圈座外侧径向二次谐波跳动量要大一些, 所以, 要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并且尽可能消除测量过程之中的机械接触误差, 需要选取第2次以上的测量数据, 但这样做是以牺牲测量速度为代价的。

(2) 单个标准汽车轮毂重复装卡单次测量就是指在一次测量完成之后跳动量测头都要退回系统设定的基准位置。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单个标准汽车轮毂重复装卡单次测量中, 系统每次测量的跳动量数据都要比表1中第2次以后测量的跳动量数据要大一些, 这也验证了跳动量测头与汽车轮毂胎圈座之间存在着机械接触间隙的结论。

(3) 根据表1和表2, 绘制的单次装卡重复测量和多次装卡单次测量的谐波数据对比图见图3。

由图3可看出, 单次装卡重复测量时, 由于第一次测量之后, 测头与轮毂边缘已经紧密接触, 谐波跳动量数据变化较为稳定;而在多次装卡单次测量中, 由于在每次测量中, 测头都要与轮毂边缘重新接触, 存在着机械接触间隙, 所以测得的谐波跳动量数据要比单次装卡重复测量的谐波跳动量数据变化范围大一些;另外, 无论是单次装卡重复测量还是多次装卡单次测量, 每次测量结束之后, 由于轮毂没有制动装置, 轮毂还要按照惯性旋转几圈, 导致每次测量的起点不同, 这也会引起多次测量中谐波跳动量数据变化。

(4)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多个汽车轮毂单次装卡单次测量中, 型号为37767的汽车轮毂跳动量的一次谐波振幅较大而其他几次谐波振幅很小, 说明影响该汽车轮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偏心, 汽车轮毂生产厂商可通过寻找修正偏心的方法或改进铸造工艺来提高该汽车轮毂的质量。

(5) 由于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商对汽车轮毂跳动量的要求不同或选取的判据不同, 从而导致了汽车轮毂跳动量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特定行业标准。如在表3所示测量数据中, 型号为70566的汽车轮毂, 如果只选取外侧径向一次谐波作为汽车轮毂质量是否合格的判据并且设定一次谐波小于60μm为合格, 那么汽车轮毂质量是合格的;但是, 当汽车生产厂商侧重汽车轮毂的外形而选取的判据是内侧径向四次谐波, 设定小于20μm为合格, 那么这个汽车轮毂就是不合格的, 即不满足厂商行业标准要求。

4 结语

本文系统介绍了汽车轮毂跳动量谐波分析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汽车轮毂跳动量质量分类判定之中的应用, 通过标准型号的汽车轮毂实测数据给出了一、二、四次谐波波形图并分析了谐波法判定汽车轮毂质量的物理意义及分类判定方法, 通过多个型号的轮毂测量数据验证了谐波分析法判定汽车轮毂质量的可行性, 为汽车轮毂质量的分类判定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于晓辉.基于DSP的车轮毂跳动测量机的测控系统设计[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2008.

[2]周富臣.机械制造计量检测技术手册[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3]黄跃文, 邱新桥.谐波分析在汽车车轮检测中的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 (9) :45-47.Huang Yuewen, Qiu Xinqiao.Application of Harmonic Analysis in Automotive Wheel Detection[J].Journal of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2009 (9) :45-47.

分析判定 第10篇

煤矿火灾事故的诱发因素非常复杂, 有自然因素、地质条件、安全装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等, 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 本构关系不完全清晰, 具有典型的灰色系统特性。而国内外针对不确定性因素理论有三种, 模糊理论 (Fuzzy Theory) 、概率论 (Probability) 和灰色理论 (Grey Theory) 。灰关联分析主要针对运转过程和本构关系不清晰或缺乏原始物理模型的灰关联序列化、模式化, 进而建立灰关联模型, 进而显化各因素之间的灰关系, 量化各个指标。诱发煤矿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很多, 其危险程度也各不相同。各因素只能表征影响火灾事故一部分特征, 但是各因素对诱发火灾的作用程度大小, 即危险值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通过综合分析山西地区部分煤矿安全现状, 探究矿井火灾事故的诱发因素, 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危险值, 为煤矿安全、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的特征是依据因素之间的几何相似程度来判定因素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和基本因素对主因素的作用程度。因此, 所建立的灰色关联模型是因素相互关系的序列模型, 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式。灰色关联分析重点研究各因素间的数值差异及其序列关系, 以此获得序列间的差异信息, 建立差异信息空间和计算差异信息比较测度 (灰关联度) ;确定各因素间的序关系。

设:主因素序列:{X0 (t) };基本因素序列:{Xi (t) };其中:i=1, 2, 3, , N;t=1, 2, 3, , M。

则第i个基本因素在t时刻与主因素的关联系数为:

式中Δ0i (t) t时间两序列的绝对差值;

Δmin、Δmax各时间绝对差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ρ分辨系数, 取值为[0, 1], 一般情况取0.5。

公式 (1) 计算出的数据序列较多, 反映出的信息过于分散, 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因此, 应用关联度r0i来比较各因素对主因素的关联程度。

关联度r0i值越大, 基本因素对主因素的影响程度就越大, 其在结构中的重要性也越大。

2 现状分析

以近几年山西地区8个典型火灾煤矿作为研究样本, 并结合目前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把这些危险因素归类总结, 确定了影响火灾事故发生指标及各矿井安全指标值如表1所示。为充分反映山西矿区的基本情况和构建指标的合理性, 表1中赋值是在基础资料分析和专家打分的基础上确定的合理算术平均值。其中, 煤层自燃等级、工人培训状况、通风状况、安全管理现状、可燃物和电器失爆率等因素均为定量化的指标。

2.1 数据序列选取

为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联程度, 这里选取危险值作为基本因素, 然后对其它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 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2.2 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表2中各数列的单位不同, 必须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 使其具有可比性。无量纲处理的方法有数据初值化、数据均值化以及数据的极差化等, 目前常用的一般是数据的均值化。即:

均值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公式 (2) 确定求绝对差Δ0i (t) , 然后由公式 (3) 和公式 (4) 确定Δmin与Δmax, 根据公式 (1) 确定关联系数L0i (t) 。最后计算, , 如表4所示。

公式 (5) 计算出各因素与危险值的关联度如表5所示。

3 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 计算了各危险因素的危险值大小:煤层自燃等级、通风状况、电器失爆率、安全管理状况、可燃物、工人培训状况。分析表明山西地区部分煤炭企业掌握煤层自燃等级、完善矿井通风管理、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是预防火灾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

4 结论

如何判定灯泡亮暗 第11篇

灯泡工作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灯泡亮暗主要决定于单位时间获得光能的多少,但是,由于灯泡消耗的电能并不能全部转化光能(不考虑何种颜色的光),所以,灯泡亮暗跟它的实际功率和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效率(以下称发光效率,发光效率是指电能转化为光能与消耗的电能之比)有关。因此,判定灯泡亮暗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至少要分“同一类型灯泡(主要是指额定电压相同、发光效率相近)正常工作、同一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如:均利用钨丝炽热发光、额定电压不同)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不同类型灯泡(主要是指各类型灯泡各自的发光效率不同,如白炽灯、节能灯、LED灯)工作”等四种情况进行讨论才能比较有效科学地回答如何判定灯泡亮暗。

1同一类型灯泡正常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的额定功率

白炽灯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丝时,电流做功,产生电热,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对于额定电压相同、发光效率接近的一类型灯泡正常工作时它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所以,灯泡正常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的额定功率,额定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反之灯泡越暗。

2同一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白炽灯工作情景:电流通过的灯丝时,电流做功,产生电热,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红炽状态就发光,由于灯丝温度比周围温度高,会向周围散热,当灯丝的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出现热平衡,灯丝保持一定的高温值,而这一温度跟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也越大,灯丝的温度越高,灯泡的发光效率也越高,它的实际功率也越大,灯泡更亮;反之灯泡越暗。

3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还要考虑灯泡的发光效率

从第二点讨论可知,同一类型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做功,灯丝发热发光,灯丝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其发光的效率,灯丝的温度较低时发光的效率较低,灯丝的温度高低要看实际工作情况。所以,同类型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既要考虑灯泡的实际功率也要考虑灯泡的发光效率。下面,用几个特例进行理论分析,用一个实验加以验证。

3.1实际功率相等亮度不一样

“12 V 12 W”灯L1、“6V3W”灯L2并联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变化忽略不计,下同),这两灯泡的亮度如何?根据条件可得两灯泡的实际功率都等于3W。但亮度却不一样,灯L1较暗,其原因是:灯L1的灯丝温度比正常发光时低,它的发光效率比正常发光低;而灯L2正常发光,它的发光效率与正常发光相同。因此,虽然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相等,但是,由于灯L1发光效率较低,灯L1的亮度比灯L2暗。

“12 V 12 W”灯L1、“6 V 3 W”灯L2串联接在12 V的电源上,同理可得出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都等于3 W,但是,由于灯L1发光效率较低,灯L2的亮度暗。

3.2实际功率大较亮

“12 V 6 W”灯L1、“6 V 6 W”灯L2并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因为灯L2的实际功率6 W,灯L1的实际功率只有1.5W,且灯L1的灯丝温度比正常发光时低,它的发光效率比正常发光时低,可以判定出“6 V 6 W”灯泡比“12 V 6 W”亮。

“12 V 6 W”灯L1、“6 V 3 W”灯L2串联接在18 V的电源上,两盏灯都是正常发光(发光效率相近),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等于各自的额定功率,灯L1实际功率大于灯L2实际功率,所以,灯L1比灯L1亮。

常见:“220 V 60 W”、“220 V 15 W”两盏灯串联接在220 V照明电路上,“220 V 15 W”灯比较亮,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功率比较大、发光效率相对高一些。

3.3

实际功率大反而暗

“12 V 12 W”灯L1、“6 V 2 5 W”灯L2并联接在6 V的电源上,灯L1的实际功率是3 W(发光效率相当低),灯丝发红不太亮,灯L2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2.5 W,灯L1灯丝正常发光较亮,所以,灯L1实际功率大反而较暗。

“12 V 12 W”灯L1、“6 V4 W”灯L1串联接在14 V的电源上,灯L1的实际功率大约5.33 W(发光效率低),灯L1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4 W,灯L2灯丝正常发光较亮,因此,灯L1实际功率大反而较暗。

3.4如果只知道定性关系为:实际功率大、发光效率低与实际功率小、发光效率高,两只灯泡亮暗无法判定。

3.5实验验证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一实验来体会:用实际功率大小判定灯泡亮暗有时是错误的。具体方法:将“110 V 15 W”两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 V照明电路上、将“220 V 60 W”两自炽灯串联后接到220 V照明电路上。观察它们发光情况,大家一定会说“110 V 15 W”白炽灯更亮,而这时“110 V 15 W”白炽灯实际功率是15 W,考虑到灯丝电阻的变化,“220 V60 W”白炽灯实际功率略大于15 W。

综上所述,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不能只看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灯泡的发光效率高低不能忽视。

4不同类型灯泡亮暗不能忽视灯泡发光效率

时下常说的(CFL)节能灯、LED灯(是发光二极管),20 W的节能灯(是靠荧光粉发光)亮度、12 W LED灯亮度、100 W白炽灯亮度相当,所以,我们说“60 W白炽灯正常发光比20 W的节能灯正常发光更亮”就不对了,20 W的节能灯亮度应该比40 W白炽灯更亮吧,所谓的节能灯,实质是电流做功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高,应该称之高效灯更合适。

分析判定 第12篇

近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对汽车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钢板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大量应用, 因此在汽车白车身设计生产阶段, 选用合适的钢板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汽车生产成本, 同时对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油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 用冲压方法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 而且形状日趋复杂。在实际生产中, 不可能将每个零件与材料性能指标一一对应起来。因此, 将众多冲压件进行科学分类是必要的。根据冲压件的应变特征、外形特点、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以及实际经验进行分类, 将薄板冲压件的成形工艺划分为深拉延成形、胀形深拉成形、浅拉延成形、弯曲成形和翻边成形5大类。

本文以深拉延成形类为例, 寻找薄板性能对深拉延成形类冲压件的适应性, 并找出其对应关系, 为设计选材提供定量的判定依据。

2 深拉延成形过程选材模型建立

以某轿车白车身零件为基础, 其宏观形貌如图1。

选用ABAQUS/Explicit显式求解模块建立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模型 (图2) , 对板料形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中BSE模块对板料形状进行估算, 将反求后的板料作为有限元分析的初始值, 再根据板料流动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一步修正、完善。

2.1 深拉延成形零件选材模型建立方案

深拉延成形零件成形过程影响成形的重要材料性能参数为屈服强度Rp0.2、硬化指数n值和厚向异性指数r等[1,2,3];选用厚度为1 mm的St14作为有限元分析选用材料的基准, 变换板料性能屈服强度Rp0.2分别为150 MPa、240 MPa和400 MPa, 以n值和r值为变量, 具体参数的选择如表1。

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零件在不同板料性能参数条件下成形安全裕度, 通过MATLAB软件建立板料性能参数与成形安全裕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即给出选材模型。

2.2 典型零件选材模型的建立

按照表1, 对选择的深拉延类典型零件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 将所得到的应变与板料成形极限曲线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图3) , 获得其成形安全裕度 (Z) 如表2�表4。将所得的不同板料性能 (屈服强度Rp0.2、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 的成形安全裕度, 通过MATLAB拟合3种屈服强度Rp0.2条件下成形安全裕度与n值和r值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屈服强度分别为150 MPa、240 MPa和400 MPa时, 成形安全裕度与n值和r值之间的关系, 即建立了基于板料性能对成形可行性 (成形安全裕度) 影响的选材模型, 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成本等对成形安全裕度的要求, 量化地选择板料或根据板料性能参数研发新材料, 即达到量化选材目的。

屈服强度分别为150 MPa、240 MPa和400MPa时成形安全裕度与板料n值和r值之间的关系曲面如图3。

随着屈服强度Rp0.2的增大, 板料成形安全裕度曲面依次降低 (图4) , 板料的屈服强度越大, 则板料发生塑性变形时所需的成形力越大, 板料变形时也就越困难, 引起成形安全裕度降低。板料n值和r值对成形的影响基本相同。成形安全裕度随着板料n值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由于n值越大则板料的变形越均匀, 减小了危险区域的应变, 降低了零件成形难度。r值越大, 对板料成形越有利, 对于降低板料成形过程壁厚减薄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可以发现r值的增大对成形安全裕度的影响不如n值明显, 但其对板料成形后零件最小壁厚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当屈服强度Rp0.2升高时, 成形安全裕度曲面在0.18�0.26呈现下降趋势。

屈服强度Rp0.2、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如图5, 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零件在底部凸起及4个角部区域壁厚减薄严重, 这是由于底部局部凸起是由板料胀形方式成形, 因此局部凸起部分壁厚较薄。而在4个角部区域最小壁厚随n值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当板料n值较大时, 先变形区域的材料发生硬化从而将变形转移到其他区域, 缓解了壁厚减薄的趋势, 壁厚趋于均匀。与板料n值变化对壁厚的影响相似, 当其r值增大时, 零件的最小壁厚也在增大, 这是由于当厚向异性指数r值较大时, 板料宽度方向上的变形能力增加或板料厚度方向上的应变减小, 改善了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趋势, 因此减薄最大处的减薄程度得到缓解, 壁厚有所增大。r值对最小壁厚的影响效果要大于n值, 由此可见r值对该零件最小壁厚变化起主导作用。

因此深拉延成形类零件, 在其他性能相同情况下, 成形安全裕度随着板料屈服强度Rp0.2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板料硬化指数n值增大成形时的安全裕度也越大;厚向异性指数r值的增大对零件最小厚度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

3 实际零件验证试验

对深拉延成形零件建立其成形安全裕度与板料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等试验完成后, 根据由成形试验件应变测量分析获得的成形安全裕度和试验用板料性能参数, 验证其选材模型是否合理、准确。

该零件在7个区域内板料的变形较大 (图6) , 且壁厚减薄率也相对较大, 因此着重分析该7个区域内的应变。通过网格应变自动测量仪对成形试件进行测量分析, 该零件底部的厚向应变分布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图7) 。随着拉延深度的增加, 厚向应变增大, F区域壁厚减薄现象明显, 而其他区域厚向应变变化不大, 这是由于拉延到一定深度时, 加工硬化等效应使得该处板料变形转移到侧壁上的其他区域, 而到后期由于在法兰处的板料起皱阻碍了金属的流动, 后期这6个区域的厚向应变增大。G区处于凸模的凸起部位, 成形初期应变值很小, 而到成形后期要成形整个局部凸起, 该区域厚向应变迅速增大, 壁厚相对较小, 为成形的危险变形区域, 应着重考虑这些区域的应变状态。

通过ASAME网格应变自动测量分析软件对成形件在危险区域内的应变进行测量, 获得其成形安全裕度。成形件D区变形较大 (图8) , 通过对该零件网格分析获得的成形安全裕度为12.40%, 而通过选材模型计算其成形安全裕度为10.28%。选材模型预测的成形安全裕度与试验分析获得的成形安全裕度相差2.12% (图9) 。由于成形试验和网格测量等存在的误差, 选材模型与试验分析给出的成形安全裕度具有一定差异性, 选材模型过于保守, 说明实际成形工艺对改善成形性有一定潜力。通过选材模型获得成形安全裕度与通过试验分析获得的成形安全裕度均表明安全成形出该零件, 这也就说明选材模型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种方法亦可以应用于其他成形类冲压件, 只需选择相应的板料性能参数。

随着不同成形种类汽车冲压件应变状态下钢板材料性能分析数据的积累, 钢板选材模型可以为汽车零件设计过程中的选材、冲压件成形工艺及新材料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Li Lijun, et al.Sheet Metal Formability Analysisand Material Determination[J].Int.J.of Materials and Product Technology, 1998, (13) :421-426.

[2]Storen, et al.Localized Necking in Thin Sheet[J].Mech Phys Solids, 1975, 23:421-441.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