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9
1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要5 前

言6 第一章 为什么要开发一个学生档案管理系统7 1.1 在教育中用计算机管理学生档案的意义.7 1.2为将来学校上网做好准备..7 1.3 学生档案的设计分析7 第二章 编程环境的选择.9 2.1开发工具的介绍.9 2.3关系型数据库11 2.4 数据库的概念12 2.5新建一个数据库.12 第三章 需求分析.14 3.1 可行性研究14 3.2 需求分析15 第四章 系统总体规划..17 4.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17 4.2数据库设计...18 第五章 系统具体实19 5.1 主界面19 5.2数据库的实现21 5.3 ACCESS与VB的连接22 第六章 测试 24 6.1程序运行界面 如下图24 6.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界面26

1

6.3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显示界面26 6.4系统管理功能27 6.5班级系统30 6.6 档案管理..32 6.7课程管理33 6.8成绩管理34 结束语36 致

谢.37 参考文献38

摘 要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学生的信息管理也变得日益繁重和复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学校内部进行改革和加强学校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例,对基于Visual Basic 6.0和SQL 2000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文章首先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和SQL

2

2000,然后对学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中进行了数据库的设计,在详细设计中讨论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编码。之后对系统测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功能模块的测试中把登录服务器模块的测试和其他功能模块的测试分开进行,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试方法。最后是介绍系统的总体测试和系统发布。 本文所论述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实现初中、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SQL 2000 ;C/S模式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Based on C/S model

Abstrac: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quantity increasingly increaseses,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also becomes increasingly heavy and complicated. If w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and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business, we must to reform the inner school and enhance the school management. So ask for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eatablish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erative. This text analysis and study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based on Visual Basic 6.0 and SQL 2000 across an example of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imformation system.Firstl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tools Visual Basic 6.0 and SQL 2000 .Then it carried through the need analysis, general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for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information system.It designed the database in the general design and discussed the realize methord and coding of the system in the detailed design. Then it analysised and dicussed to the system test.It classified the test of registering server mold and the test of other founction mold in the function mold test and introduced a practical test method.Finally it introduced the total test and release of the system.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this text discussing have important meaning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manage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system;Visual Basic 6.0;SQL 2000;C/S model

目 录 前言 1 1 系统开发环境及其工具介绍 2

3

1.1 系统简介 2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2 1.1.4 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1.2 系统开发工具及开发环境概述 3 1.2.1 Visual Basic 6.0 的介绍 3 1.2.2 ADO数据访问技术 3 1.2.3 Microsoft SQL Server简介 8

2 需求分析 11 2.1 系统需求 11 2.1.1 编写目的 11 2.1.2 背景及范围 11 2.2 任务概要 11 2.2.1 目标 11 2.2.2 运行环境 11 2.2.3 条件与限制 11 3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12

3.1 系统分析 12 3.1.1 系统功能的分析 12 3.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2

3.2 数据库设计 13 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3 3.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3 3.2.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

4 详细设计 18 4.1 学生管理系统主窗体的创建 18 4.1.1 创建工程项目Student_MIS 18 4.1.2 创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窗体 18

4.1.3 创建主窗体的菜单 20 4.1.4 创建公用模块 20 4.2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的创建 21 4.2.1 用户登录窗体的创建 21 4.2.2 添加用户窗体的创建 23 4.2.3 修改用户密码窗体的创建 24 4.3 学籍管理模块的创建 25

4

4.3.1 添加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5 4.3.2 修改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7 4.3.3 查询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9 4.4 班级管理模块的创建 30 4.4.1 添加班级信息窗体的创建 30 4.4.2 修改班级信息窗体的创建 32 4.5 课程设置模块的创建 32 4.5.1 添加课程信息窗体的创建 32 4.5.2 修改课程信息窗体的创建 33 4.5.3 设置年级课程窗体的创建 34 4.6 成绩管理模块的创建 35 4.6.1 添加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6 4.6.2 修改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7 4.6.3 查询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7

5 运行与测试 39 5.1 登录服务器模块测试 39 5.2 其他模块的测试 39 5.3 帮助文档的设计 39 5.4 系统测试和打包发行 40

结束语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附录 44

前言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得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1]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

5

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的任务。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六五”期间,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进行MIS的开发试点,其中首都钢铁公司、北京第一棉纺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宁江机床厂等取得了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热潮中,许多企业纷纷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单项应用入手,尝试建立MIS。许多企业,如北京内燃机厂、北京电视机厂、沈阳鼓风机厂、天津渤海无线电厂的MIS初具规模,建立了覆盖全厂的计算机网络。“八五”期间,企业逐步走向市场,MIS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日益明确。一些企业的系统,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企业中其他系统集成,形成了CIMS。目前,我国MIS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率,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

在学校,尤其是在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相当重要,而且也是相当麻烦的,它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而长期以来,学校管理都是依赖人工来进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信息,其工作量是相当相当巨大的。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人工管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预知性,造成学生信息管理的一些不规范,使得信息

管理陷入“事倍功半”的地步。

开发本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学校在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使学生信息的管理向着规范化、简

单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2] 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和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实际要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

功能:

(1) 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2) 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学生信息精心灵活的浏览和查询; (3) 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班级信息进行输入、查询和修改等; (4) 要求能够对学校基本课程信息录入、修改和设置等; (5) 要求能够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输入、修改和查询等; (6) 本系统可以提供给管理员或者学生本人使用。对学生类用

6

6.3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显示界面

如图

7

6.4系统管理功能

如图

6.5班级系统

.

6.5.1 班级添加

6.6 档案管理

10

6.6.1 档案添加

6.6.2 档案查询

6.7课程管理

6.7.1课程设置

12

6.7.2 课程添加

13

Powered by 计算机毕业论文网http:// http://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专院校;音乐教学;美育;教学管理;教风管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应具有过硬的职业知识技能,现代化的人才还必须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以适应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当下社会。而作为技术型人才的摇篮的中专类院校,就更应当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由此看来,中专音乐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中专音乐教学方面,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良好正确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才会使得中专院校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起到更加好的作用,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一、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问题的提出

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及管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我们要对中专音乐的学生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分析,就首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对中专音乐的学生的教学及管理,也就更利于日后中专学生同中专老师的教学和交流。

而我们经过多方考证和研究,发现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及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在中专生眼中,音乐只不过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他们并没有将音乐看作是以后的一种工作,而是很简单地将自己学习音乐的这段时间当做是吃喝玩乐的最好的时间,所以上课聊天、吃东西、乱丢垃圾、小打小闹等现象时常发生。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优化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势在必行。而把握中专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音乐课堂常规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是让音乐课堂走向正规的重中之重。

二、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

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中专音乐的教学有着特殊性,而因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音乐专业的学生及教师的性格及思维方式有别于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师生。所以在教学管理方面应针对其特殊性,不断提高管理方法,采用更人性化、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对于中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就更应当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减少中专学生对于课堂的抵触情绪,增加其自身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得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真正地做到让学生自己做主,让他们乐在其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音乐学院和别的理工科院系有着本质的不同,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偏重于实践,多次的舞台表演使他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更难以管理。老师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更趋于发散思维,并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中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很容易沟通,但也很难约束住她们,很难让他们遵守一些看起来比较苛刻的管理制度,所以说对于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这种人性化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三、不断创新中专音乐教育和管理

无论普通教育管理模式,还是音乐教育管模式,“效率”是其核心的想法。音乐教育管理不是普通教育管理,它们之间完全脱离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一些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则。声音音乐教育管理研究,是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高度专一性的原则决定。音乐教育管理摘要从如何促进研究将管理理论研究、音乐教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如何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怎样去规范、指导管理体制等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入。

也只有对我们现有的中专音乐教育和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使得学生和老师达到双重丰收的效果。大学和学院音乐教学的两个发展有声有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旧的教学内容和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中专音乐教育的需要。如此,音乐学院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总的来说,一些新鲜血液是音乐的教学模式的铸件,只有融入了新鲜的血液,才会使得中专音乐的教学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中专音乐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成为中专学生之后工作中的一把“金钥匙”。

四、科学合理地制订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仅仅将人性化和创新当做中专音乐教学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在人性化和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够将音乐课堂的管理制度抛在脑后,置之于不顾,这样很显然是不符合我们最初的想法和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的,也很可能最终得到的结果会让我们失望。所以说,把握中专学生的时代心理特征和学校工作,制定合理的音乐教室常规和课堂教学音乐守则应当被放在首位。

首先,应当锁定中专音乐课堂教师教学常规,健全教学保障体系。课堂教学实施日常管理主要遵循学校教学程序,规范课教堂的教学行为,建立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提高中专课堂教学水平效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发展的基本教学研究功能。完美的音乐教师教学程序,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础。相信有如此完美的中专音乐教学程序,就会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越来越好,学生的音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其次,制定中专音乐课堂学习常规,使学生有规可循。而要想制定合适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常规,就要对学生进行了解,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以发展中专学生的音乐学习为目的,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经过师生讨论和谈判制定学习音乐教室出生的常规,便于中专学生理解方便,也便于教师对中专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五、有效落实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中专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没有履行等于没做,甚至适得其反。所以,注重工作实践在学校和学生为达成协议一系列的音乐教室常规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生产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当示范执行,有效落实课堂常规。目光接触是最常用的课堂上师生和最有效的交流的形式。信息训练中,教师要自然地看每一个学生,能读懂每一位学生的请求和响应,表达对学生的自评和整体课堂情境的主人,防止发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欣赏越剧《梁山和祝英台》时,有几个学生在教室里不听讲座,自由地谈论跟教学无关的事情,打断了教学思想。我走下讲台,跟无数的眼睛一起凝视着这几个学生。学生们看了看,立即停止谈论,教室里的教学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构建和谐课堂,有效达成课堂常规。应当对学生多用鼓励的语言,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喜欢上中专音乐的日常教学。巧用音乐提示,促进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爱上日常教学。运用教学幽默,及时地警告学生的不良行为,确保教学顺利地进行。幽默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教学艺术形式。只有在幽默中进行平常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鼓励,才会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堂,与此同时也会使中专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增加。

六、对中专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地位的提升

在课堂中不能仅仅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这样下去的话,就使得音乐课堂失败了。无论老师讲得再好,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无论什么课堂,都应当将学生放在首位,而将学生放在首位就会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中专音乐课堂中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所有的创新和改革也才会有意义,否则,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学生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整个课堂中的主人,那么就很难使我们的中专音乐的课堂达到一种好的效果。

结语:

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看似很繁杂、很无头绪,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并且结合现实状况同中专音乐教育的要求,就不难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也就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教学方案和对中专学生的正确管理,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中专音乐日后的学生教学和管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达到应有的效果,使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达到一种全新的水平。上述几点内容结合了当前的中专音乐的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如何开展中专院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思路。中专院校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养分,把积累而成的经验转化成改革的推动力。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中专院校音乐教学工作必然会充分展现出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课堂也必然会呈现出更夺目的风采,也相信通过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会达到在平等、自然的交流环境中,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城市交通事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交通新形势的出现,交通系统建设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虽然路上交通是交通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但是海上交通也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为了完成海上交通系统建设目的,可以借助对船舶交通系统进行管理与评估。在评估船舶系统的运行情况时,可以根据这一交通体系的特点选择模糊评价法,本文对模糊评价法的具体情况以及在评估船舶管理体系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用方法;交通系统

船舶管理体系是保证海上交通合理运行的重要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海上船舶运行的效率,还能对其航行安全进行维护。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其具体管理方法也有了改变,因此,管理以及评估的效果也变得更好。模糊评价法这种综合性质的综合评估方法是非常适用与船舶管理系统的。本文對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阐述。

1 模糊评价法概述

模糊评价方法使用之前,首先需要对这种方法的概念以及基本内涵有所了解。这种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是模糊数学理论,具有综合评价的优势,借助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定性类型评价转变为定量方面的评价,尤其适用于会受到多种客观元素影响的评估对象,不仅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同时还能使评估结果清晰地展现在评估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面前,对一些只能定性却难以定量的管理性问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这种评估法的基准为最优评估元素,这种元素的评价值是1,而其他的非优元素的评价值主要是依据其非优基本情况来确定。

由于属于数学性方法,其评估环节主要是通过函数关系的判定来实现。借助不同的评价元素的主要特征,来将函数关系进行确定,主要是评价因素值与评价值两种元素的函数关系,在判定函数关系时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判定方法来实现,既可以采取与统计学理论为基准的统计性方法,也可以选择分布方法。

2 应用方法分析

水运事业逐渐在水陆交通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这也使得水运事业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情况,在交通量不断提升的条件下,船舶正常运行的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水路环境较为复杂的特殊水域中,会出现拥堵或者运行空间有限的问题,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加,这种类似的问题出现的范围也在被扩展,不仅在港口处会出现,即使在海峡以及江河这种使用空间比较大的环境下仍旧会出现。

因此需要对船舶运行环境进行改善,可以借助预先模糊评价的方法来确定管理重心。

2.1 指数体系分析

对评估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确定时,需要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来进行判定,对于船舶管理体系,可以将评估重心放到管理能力以及交通系统运行两方面,另外还需要对船舶资源具有的服务能力进行判定,根据这几方面重要的评估指标来确定评估体系。

2.2 评价集分析

评价集的确定是模糊评价法的重点内容,主要需要对影响评估对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解,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定性分析可以使评估过程更加强袭,但是需要将评估等级进行精细划分,提升区分度,在复杂的评估过程中达到评估的目的。

对于VTS的模糊综合评价,本文采用百分制方法,因此,在VT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将评价集定义成5个等级,即v={v1,v2,…,v5},其相应的百分制区间为:v1表示很好,分值为90-100分;v2表示好,分值为80-89分;v3表示较好,分值为70-79分;v4表示一般,分值为60-69分;v5表示差,分值为0-59分。

通过评价集的确定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模糊评价向量,用模糊向量来表示评价对象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从而体现评价的模糊性。

2.3 隶属关系确定

根据VTS综合评估5个评价等级的确定及其等级平均分数,对综合评价指标数据xij建立的隶属度函数如下:

(1)VTS综合水平等级“很好”的隶属度函数

(2)VTS综合水平等级“好”的隶属度函数

(3)VTS综合水平等级“较好”的隶属度函数

(4)VTS综合水平等级“一般”的隶属度函数

(5)VTS综合水平等级“差”的隶属度函数

(6)VTS综合评估模糊合成

因素集U模糊综合评价结果C由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R与对应的权重向量W进行模糊合成得到的,即: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VTS评估应用

以X省辖区内5个VTS中心(以A-E标识)为评估对象,根据上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评估结果来看,VTS(B)运行效果最佳,VTS(E)和(D)居中,VTS(A)和(C)随后。在硬件设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VTS运行功效取决于海事值班人员及海事中心领导创新及管理能力,各VTS中心应重视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升。VTS中心的综合能力均有发展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对VTS的功能应用和增值功能的开发利用上,如所有VTS中心均没有先进的锚位辅助诱导分析、泊位辅助诱导分析功能,对应用已有数据进行导航决策分析的功能使用不充分。因此,对已有VTS数据的开发增值服务功能需进行重点改进。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这种数学方法能够对评估对象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船舶管理体系对船舶合理航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传播管理体系对运行情况的判断存在失误,就会使处于航行过程中的船舶遭遇危险事件,能借助实际的船舶管理体系,对这种评估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评估人员需要对模糊评价法进行充分理解,提升自己的评估能力,给船舶提供更好的理论数据。

参考文献

[1]周梦婕,葛泉波,黄习刚,刘月胜,陈积明.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的新型船舶航行系统风险识别方案[J].中国航海,2013(04).

[2]张喜成,汪江洪.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在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04).

[3]张鹏,陆瑶,赵雨旸.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客运满意度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3).

[4]王小艳,刘小勇,王艺噱.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交通影响后评价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4(20).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始普及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相比过去人工纸质加Office Excel的管理方法,在规范性和效率性上有了显著地提升。然而,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与其他系统兼容性差,管理系统使用复杂,管理系统逻辑性与权限等相关问题。本文将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出一些说明,并对应用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做出探讨,并对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工作建议。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系统 应用 改进

一、引言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复杂且琐碎,通常情况下涵盖教师岗,实验岗和管理岗等多种人事类型。在之前的工作中,人事管理大多依赖于纸质文件,人事管理纸质文件包括人员报道相关文件原件及复印件、人员身份认证文件及其他个人信息相关文件。各种文件需要分类存放在档案室不同的分类文件夹中。不论是保存、查阅、修订,还是后期的整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工作量和文件丢失或损毁的隐患,因此,人事管理系统电子化、数字化是客观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简介

高效人事管理系统针对传统高校人事信息化易用差、功能简单、严重滞后高校的快速发展的现状,是一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涵盖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业务功能。系统不仅覆盖高校的人事、师资、薪酬管理等基础业务,还覆盖了高校的人才管理、考核管理、申报管理、招聘竞聘等基础业务。

三、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优点

1.查询数据快捷。人事管理系统,整合了组织机构与岗位管理、岗位聘任管理、人事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管理、劳资管理、师资管理、绩效考核系统、招聘管理、报表管理和教职工自助等多个模块的信息。人事管理中,纸质文件的作用在于留底保存和查对证明,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纸质档案的应用极其不便。运用Office Excel的各种人员信息登记,并不能够将各模块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也无法将所有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人事管理系统则可以在一个窗口界面下,查找不同的类型信息。

2.利于统计数据。人事管理系统当中,需要各类信息进行排序筛选时,可以自动按照各种需要顺序和类型进行筛选排序。例如人员部门、个人基本情况、学历职称信息、在校状态等,均可任意按照时间排序、学历筛选、职称筛选等进行排序和统计。

3.回溯数据变更。人事管理系统当中信息更改,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权限而定。通常情况下,由具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对需要修改的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信息会覆盖之前信息。系统中可以记录此项修改信息之前一次的信息,及修改人员的相关信息,对信息修改可以做到追查回溯。

四、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不足

1.依赖人工更新难以避免错误。人事管理系统的信息更新,需要有权限的使用人员进行信息的录入和修改,对于各类信息的输入,通常情况下由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同岗位的人员只有一人。因此录入每类信息的人员也仅有一人,知晓相关信息的人员也仅有此人,如果在录入过程中信息有误或者产生其他问题,系统无法识别错误,其他人员也无法发现其中错误。

2.人员个人信息难以保证质量。人事管理系统中,有部分信息需要人员自己填写,包括家庭成员信息、学习经历、科研经历、工作经历、获奖经历等所有个人信息,此类信息的录入均需个人在终端上登录个人主页进行。由于高校当中人员众多,一般情况下有1500~2000人之间,每年新进人员和退休人员一共在100人~200人之间,且人员进入和退休分布在一年各个时段,并不集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息的录入,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无法收到监督和控制。

3.难以覆盖所有信息情况。人事管理系统并没有世界通用的某个系统,我国采用的大多是国内软件开发商开发的相关软件, 国内软件在学科设置上,按照的是GB/T 1374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进行划分的。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了大量的海外毕业博士和硕士,国外毕业人员的研究方向或与国内一致,或与国内接近但不一致,甚至国内根本没有对应专业。因此,难以找到国外毕业人员的毕业专业,只能找接近的填写,但这样又造成了信息的不准确。

4.系统使用权限与效率难匹配。人事管理系统牵扯面广,涉及不同部门多个岗位,因此,各个部门及各级人员都有各自的权限范围对应自己的工作内容。录入不同的信息需要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录入,还需要各种不同权限的人员对相应的操作做出确认、许可等确定。但由于实际工作中人事管理系统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权限高的工作人员难以分开太多精力在人事管理系统的确认上,对于系统的操作会造成延迟,或交给权限低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五、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改进

1.人事管理系统的维护。按照人事管理系统最初的设想,长期的使用可以积累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电子化的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是,这一切的设想都需要建立在人事管理数据的准确性上,日常的录入和数据的更新都需要定期去做,这就对系统的维护产生了较高的要求。系统的维护难度要低,数据的录入能够更简单,是今后重要的方向。

2.人事管理系统数据的保存。人事管理系统数字化、电子化之后,所有数据都在电脑中,那么这些数据就面临着电脑系统崩溃或中毒、管理系统出错或数据丢失等情况。因此,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定期额外保存备份,以防万一。

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人事系统管理数据实时备份或每周备份,由于實际工作内容繁杂及工作优先级问题,难以做到。每月备份一次是最佳选择。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会有每月高峰波谷的小周期,在每月工作相对轻松的几天中,对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且将备份数据与使用数据进行核查,保证数据准确性。

3.人事管理系统的升级。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事工作还会出现新趋势和新变化,对人事管理内容也可能发生改变。人事管理系统需要能够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增加功能或做出相应变化。这时,就要求人事管理系统在现在就留出将来升级的接口和相应准备,以求将来在功能增加和改变时可以平稳过渡,尽量减少数据的不兼容和软件的不兼容,降低高校的使用成本。

六、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是高校能够面向21世纪发展的重要后勤保障,科学合理、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手段和系统是当前乃至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的必然要求。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其中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会用能用好人事管理系统,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找到并发现新的问题,能够让人事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改进,可以让人事管理系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比较浅析[J].兰台世界,2014,2014(23)(86-87).

[2]李克勋.教职工信息系统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科版),2001,25(4)(27-30).

[3]耿娟.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15(17)(48-48).

[4]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374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M].1993.

[5]向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武欢(1990.08—)女。籍贯:山西交城。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实习研究员。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

在原有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下,课程的决策、设计与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学校主要是通过对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去保证法定课程的全面实施。前者通常被称为“学校课程行政”,后者被称为“学校教学管理”。而在国家、地方与学校权力共享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学校课程管理”是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学校课程”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但由于人们对“学校课程”概念的理解歧义丛生,因而导致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说也莫衷一是。“学校课程”从语义上看会产生两种内涵不尽相同的理解:一是指各个学校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具有学校个性色彩的课程。即将“学校课程”视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校定课程”,专指“学校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授权自主建构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二是指只要是在学校中实施、由学校来管理的课程都属于学校课程。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以“学校”为载体的,都要通过学校才能付诸实施的,这就使其外延显著区别于前者。即“学校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且指校定课程、校本课程乃至潜隐课程,它们都是学校课程管理直接作用的对象。

“学校课程管理”的提出,意味着学校具有了“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重权责。理查兹把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区分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的三种类型[2]。管理的目的取向不同,导致学校课程管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也会呈现出殊异的意蕴。若“为顺从而管理”,则学校课程管理因与过往的“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异同而近乎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若“为成果而管理”,则学校主体性的发挥纯粹是为了达成上级的评估指标,也没有走出过往的“教学管理”的视阈;只有“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学校才真正成为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态势。

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提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并予以界说。其中,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包含是(is)和应当(ouhgt)两种成分;只有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才是完整的定义。[3]因此,在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时,既要回答“学校课程管理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实然与必然问题,又要进一步回答学校课程管理应该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应然”问题。前者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后者则是研究的重点与目的。也就是说,对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应当综合不同层面和维度立体地去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

1.就管理地位与角色而言,较之原来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突出强调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而非上级法定课程的“从属者”与“被动执行者”。在“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阈中,课程实施即教学,即学校必须忠实实施法定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愈是接近法定课程的意图,课程实施的效果愈好。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课程实施即变革,其蕴涵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因为只有对实际情况最了解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因此,作为课程实施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法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或“再改造”。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自主地研发和管理课程,学校在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此得到了合理发挥。

2.就管理的对象与内容而言,较之以往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由只是对上级法定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的管理,转变为从课程研制、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全程管理与全面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阈内,学校只是上级法定课程的教学者,缺乏参与课程研发与评估的权力与责任,“教学管理”的内容与对象因而被局限于对教师和学生执行上级课程活动情况的管理之中,至于课程的研制与评价的权力则处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掌控中。尽管每个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及对教材的领会都会有一定差异,而且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做出不同的“改编”,但整体而言,教师的教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创见性”不仅极其微小,而且其原初的动机和最终的目的大多也是为了预定课程计划中“外控任务”的完成。究其实质,仍未跳出“为顺从而管理”或“为成果而管理”的巢穴。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学校不仅是上级法定课程的教学者,而且明确被赋予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主体权责。可见,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与内容大大扩展了。

3.就管理的价值与功能而言,较之过去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不是机械地对上级法定课程的“顺从”,或仅仅局限于“外控目标”的完成,而是结合外部的环境条件与自身的具体实际,积极主动地研制、实施与管理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和课程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在教学管理的视阈内,教学是一个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线性演化过程,教学及其管理的评估标准是看“教学过程与预设规定”的“吻合程度”,而学校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则往往被忽略了,这不仅造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课程格局,而且也形成了“学校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指令之后才开始围绕学校的课程展开活动和运作”、“行政和管理是从学校上司的外部提供驱动力”的错误观念和陈规陋习。此种意义下的“教学管理”实际上是“防教师的”(teacherproof),这不仅使得教师丧失(deskilling)了应有的课程研发技能,而且使教学过于依赖事先设计好了的课程材料,可能会带来一些预想不到的负效应。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上级颁行的课程计划不仅应当富有弹性,而且学校自己也会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在与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互动中,制定自身的课程发展战略,以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

总之,“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考虑社区特性、家长期望和学生需要等相关因素,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价及其相关因素与条件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不只是为了预定目标与任务的完成,而是在与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互动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与课程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学校课程管理虽然主要是学校课程组织及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对发生在学校场所或学校层级中的各类课程进行的管理,但是基于国家、社会、家庭或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多方的课程权益在这里既矛盾冲突又互融共生的特点,学校课程管理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对发生在学校里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利益与矛盾的揭示与解释,实质上也是国家课程行政管理乃至教育与社会问题的折射与反映。

富兰(M.Fullan)等课程专家概括出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4]:得过且过(muddling)取向;适应或改编(adaption)取向;忠实或精确(fidelity)实施的取向,或称程序化(programmed)取向。在严格意义上的“忠实、精确或程序化”取向中,课程材料具体规定了教师必须指导、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以及学生需要作出的各种反应,学校和教师近乎没有任何改动的余地。教师所做的,不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与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失去对工作的支配更容易引起异化和失落感的了。[5]而在“适应与改编”的课程取向中,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拥有了课程研制、实施与评价的主体权责。事实上,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和统编教材,教育工作者往往习惯于思考如何尽可能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并根据教材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本文特别强调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主体内容与主体价值取向,无论是对我国的课程理论建设还是课程改革实践而言,都是十分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的。这有助于转变“把课程管理只视作是政府的事情”,“学校纯粹是上级课程政策的从属与附庸”的观念与行为[6]。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课程”的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488.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4.

[4]Fullan,M. and Pomfret,A.,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7,Vol.47,No.3.

[5]阿普尔著.施良方译.2000年的课程:张力与可能性.载瞿葆奎主编,施良方等选编.教与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黄葳.论地方对高中课程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1):1215.

vb学生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决定企业盈亏的最直接因素一是产品的价格二是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高低是不依企业意志为转移的,除少数垄断行业外,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因此,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成了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鞍钢附属企业公司是改革开放初期适应大批回城下乡青年就业安置的需要成立的集团型厂办集体企业,主要从事钢材深加工、工业性作业、为钢铁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样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老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对外招投标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产品缺乏成本优势,往往因为几元钱的价格之差就与大量合同失之交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成本管理这个老话题成为全公司上下亟待解决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为此,我厂从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入手,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和消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我们把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列入了全公司的重点工作议程。按照科学规范和从严管理、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各生产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首先对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整顿,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控制措施。将生产成本的分析、预测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管理纳入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范围,对主要产品和重点生产项目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与核算,力求使每一项成本费用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成本核算及时准确,真实反映每一项产品和生产(作业)项目的物资消耗及成本费用的真实水平。

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消耗、压缩生产费用,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把降低单位成本或百元产值的成本费用率,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列入各业务部门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在积极推进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从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角度,着力抓好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这一关键环节,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生产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单纯依靠个别部门和少数人抓难以取得实效。首先,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对广大职工普遍开展增收节支降耗教育活动,树立全员节约意识,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其中包括组织领导体系、生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物资消耗与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成本信息的采集传递及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规范。重点解决好生产消耗及费用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缺位问题。

(二)大力推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以包代管、成本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消耗记录不规范等现象,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把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消耗控制切实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杜绝在收入实现后倒装成本、人为调整消耗指标的错误做法,严格按预算和定额控制消耗、按目标压缩成本,注意从根本上解决物资消耗的粗放管理现象。强化生产成本的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对每一项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把车间、厂部及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统一衔接起来,明确分工,落实成本管理流程各环节的日常工作责任,做到每个部门(车间)都有明确的职责、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指标、每项成本消耗都在严格控制之中。通过考核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增收节支降耗持续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三)贯彻生产成本三级管理责任制

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成本管理负总责,公司计财部、生产安全部、销售管理部、组织人事部、技术部等业务部室按分工分别对全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预算、物资(含能源动力)消耗、人工成本、定额管理等负责。分口对生产成本的业务管理实施监督、指导与考核。按照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原则,把降低成本、压缩费用的目标列入各单位的主要考核指标。明确各基层单位厂长(经理)是本单位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及成本指标负全责。财务负责人、生产厂长等分管领导对日常成本核算及定额管理、消耗控制等负主要责任。财会、生产、劳资、供应、技术、设备等部门负责人,对成本核算、原燃材料消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指标负直接管理责任。车间(工段)是生产成本预算和消耗定额的具体执行部门,车间主任和工段长对工序成本负直接责任,将物资消耗和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与基层企业的工资总额及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工人的收入直接挂钩。

二、加强生产过程的物资管理与消耗控制

各种原燃材料的消耗是生产成本的主体,杜绝浪费、合理控制消耗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强化原燃材料消耗的计划管理和过程控制

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范围,实行年预算月计划管理。月份消耗计划是执行计划,根据月份产品品种、产量计划及单位消耗定额制订。车间按月消耗计划办理领料手续并负责投料控制。每个生产车间都建立材料领用消耗台账,并责成专人逐日或按生产批次对领、投料情况进行登记。每一笔投料都必须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在当班生产记录(或工作票)上做好记录。每月月末车间根据消耗台账出具月份消耗报表。采购部门依据消耗计划并综合考虑库存情况和资金条件,制订月份采购计划。

(二)严格出入库管理,杜绝物资领用的不规范现象

对物资的出入库业务实行流程化管理。要求物资的领用和出入库必须完备手续,规范填写、及时传递各种单据,杜绝压票现象,确保单账相符账实相符。所有出入库物资都必须按法定计量单位或公允的方式进行计量,为准确核算生产成本,及时反映各车间、各种产品的消耗创造必要条件。外委加工的材料和零部件,在外委加工完成后用于储备或延后使用的,将外委加工费计入材料和零部件成本,登入实物保管明细台账,重新办理入库。财会部门在存货总分类账户的库存材料科目项下设立“外委加工材料和零部件”三级明细科目,专门用于核算此类业务,以保证生产成本数据的准确完整。

(三)加强残次品及边角料的管理和剩余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退库管理

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残次品或在入库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明原因并在车间(工段)当班生产记录上据实登记。人为因素造成的移交有关部门实施责任追究或问责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一次使用产生的边角料必须办理缴库手续,由供应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存放。建立边角料实物台账,对回收的边角料进行分捡按类别登记上账。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在二次领用时按正常程序办理出库手续,没有再利用价值的边角料由厂部统一处理。涉及对外转让的必须规范操作,正常办理检斤出库手续。对车间已经领出,因故没有耗用的原材料或其他剩余物资,均及时办理退库手续。退库物资的再领用必须列入物资消耗计划。隐瞒藏匿剩余物资,应退库不退库私自处理的,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予以严格查处。

(四)不断深化细化定额管理,严格按定额组织生产

公司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定额管理办法,规定下属企业可直接选用同行业先进定额标准,或选用本企业最佳平均单耗水平作为初始定额标准,也可综合采用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经验确定法等方法予以测定。各种物资的消耗定额每年修订一次,通过修订剔除不合理因素,使其不断趋向先进合理。新产品新项目在投产准备阶段就落实定额管理措施,先采取理论计算扣除合理损耗的方法制定初始消耗定额,初始消耗定额的试行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在试行期限内随生产工艺的调整优化及时进行修改。

(五)坚持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分析考核制度

车间主任、工段长亲自掌握各项产品的消耗指标和当班的投料控制,并对原材料的正确使用负责。车间材料员对领用材料物资的维护保管及消耗台账的日常登记、实物发放负责。依据消耗台账对各班组的实际消耗量、结存量进行核对,按生产批次(单件生产的按件)及时统计计算该批(件)产品的消耗。如有剩余材料和边角料,及时登记办理退库或缴库手续。

每月月末由各单位财务负责人牵头、分管生产和供应的厂级领导参加,组织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及车间对全厂结存物资进行盘点。根据盘点检查结果由供应部门出具盘点表和当月物资消耗分析考核材料。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由相关部门进行月份绩效考核。针对月盘点检查出的问题,按业务分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和部门责任、列入次月成本管理考核内容。

三、细化制造费用管理,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制造费用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日常控制,我们将制造费用分解成了16个具体指标,即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交通补贴与通勤费、折旧、燃料动力费(水、电、蒸汽、燃料)、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劳保用品、防暑降温费、保健费)、车辆养路费、低值易耗品、修理费、厂内运输费、设计资料费、化验检验费、租赁费、车间取暖费、其他间接费支出。按业务属性归口由各部门实行分类管理、分项控制。

(一)生产车间发生的燃料动力费(水、电、蒸汽、燃料)、机物料消耗、厂内运输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等,日常管理与控制由生产(设备)部门负责,化验检验费的管理与控制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

车间管理人员和车间非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管理,根据月份生产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和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核发。

财会部门对各单位及各车间的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交通补贴与通勤费、车辆养路费、设计资料费、租赁费、车间取暖费、其他间接费支出实行限额控制,同时负责制造费用的会计核算与总额控制。

(二)完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系统的作用

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落实生产成本三级管理责任制、保证日常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强化基层财会、生产、供应、销售、劳资、设备等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能,树立其成本控制权威。对车间现场的能源机物料消耗实行量化控制,负责费用消耗定额的制定以及制造费用年月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有关业务部门设立专人负责车间现场能源机物料消耗的日常监控以及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向本单位财会部门和公司主管部门报送费用消耗资料。基层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成本管理专题分析会,总结月份原材料消耗及制造费用各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安排次月工作任务和目标。

四、认真抓好直接人工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控制

直接人工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直接人工费的管理与控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可以相对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在推进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全公司自下而上,对生产岗位设置及劳动定员进行了重新核定,对生产一线岗位进行了优化配置。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彻底摒弃过去安置型做法,贯彻效率优先原则,力求做到人员精干、布局合理,定员和生产规模相适应。主体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通过优胜劣汰把本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在主体生产车间要做到不养一个闲人,没有一个懒人。

全面推行劳动定额管理,完善人工费量化考核标准。劳动定额是事先制订的人工成本摊销标准和劳动效率考核标准,也是合理分配工资、准确核算人工成本的依据。特别强调,凡是生产作业量可计算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岗位都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定额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客观可比性与可核查性。

针对一些单位工资分配与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果挂钩不够直接,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普遍偏高等问题,我们将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将个人收入与生产成本和劳动效率直接挂钩,引导广大职工人人关心节支降耗,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入、相对降低成本中的人工费比例。凡是能够按量考核的生产岗位,都争取实行计件工资制,在完成劳动定额的基础上,按产量和生产作业记录(或工时记录)中登记的每一生产工人完成的实际工作量乘以单位工资含量(计件单价)计算个人计件工资;对连续作业、需要多人协作配合完成的生产加工任务,实行集体计件工资制,按集体完成的产量和作业量及额定的人工费标准计提工资,再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贡献进行分配。对降低生产成本作出直接贡献的,按节约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节约奖,与计件工资一并计入职工应发工资,增强每个职工对完成任务、降低成本的责任性。

五、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提高成本信息质量

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是一个企业成本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正确评价成本管理各环节工作的主要依据。采购供应、生产组织、原燃材料消耗、设备的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最终都要反映到产品成本上。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企业领导尤其是广大财会人员的重要职责。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和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又很复杂的工作。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法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费用摊销方式等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强制规范,以保证成本核算质量。重点把握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及要求

以产品定价为目的,就要以产品的全部成本和单位综合成本为核算对象,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生产环节的消耗水平,为加强生产过程的消耗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范围只限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即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是直接生产过程之外发生的成本费用,不属于生产成本核算范围。我们强调,在成本核算时坚持贯彻合法性原则,成本列支范围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贯彻可靠性原则,对各部门及各工艺环节提供的成本数据进行认真审核,保证采用的成本数据真实可靠、与客观实际相符;坚持贯彻分期核算原则,生产成本的核算期应与会计的核算期间相一致逐期进行,真实反映某种产品(作业)一定期间的生产成本;坚持贯彻配比原则,做到收入与成本费用相对应;坚持贯彻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生产中消耗的原燃材料、动力等按实际成本计价;坚持贯彻一致性原则,各期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规范统一,保证各期生产成本核算的口径一致、方法连贯、相互可比;坚持贯彻重要性原则,在核算中对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重点关注力求精确,对次要的琐碎项目则从简处理,以利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二)正确把握不同生产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

产品(作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特点及产品类型不同成本核算方式也不同。把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本企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成本核算的适用方式,正确选择核算方法是保证核算质量的前提。一些基层单位由于生产波动性较大,生产组织形式往往不够稳定,成本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单位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将全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项目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装配式生产,二是连续式生产,三是工程、工业性作业、修理修配服务等生产类型。针对不同生产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成本管理流程和生产成本核算方式,要求各单位在对原有生产项目进行必要的梳理,然后对号入座,选用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从根本上扭转了生产成本不规范不统一的状况。

(三)认真把握成本核算要素,确保成本核算过程规范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类型,其成本核算的组成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具体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项目及成本明细账的设置、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分配标准、在产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划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等。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成本核算就不可能正常进行,结果也不可能准确。在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成本核算组成要素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各单位对原有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凡是工作缺项的都要完善起来,凡是不规范的都要尽快规范,切实做到成本核算程序规范过程完整。各种核算方法虽然适用的具体生产类型不同,但都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组成要素之上,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对象、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划分等四个方面有所不同。其中正确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是搞好成本核算的核心环节,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分配生产费用和计算生产成本的基本依据。由于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承担者,从一般意义上讲,成本计算的对象最终总是产品。为了满足中间控制需要,适应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目的,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往往不同。单件或成批生产的装配式产品,生产是按订单或批别组织的,要求计算每张订单或每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的订单或批别就是其成本核算对象。在大批大量连续生产方式下,每道工序都有半成品,如果需要对工序成本进行考核,就要以每道工序的半成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没有中间工序或没有半成品(或虽然有半成品和在产品,但数量不大价值也比较低)的连续生产,就应考虑把产成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就我公司多数单位而言,一般把每种产品或每批产品或某一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按对象计算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某些规格不同,但性能、结构、工艺过程和耗用原材料基本相同的产品,将其并为一类,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规格产品的成本;生产量很小的次要产品(作业)或零星产品(作业)也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其总成本然后再按一定比例确定各单项成本。实物量难以计量的生产项目,其单位成本可以按百元产值成本的方式计算。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划清主要产品(项目)和次要产品(项目)的界限,从产品(项目)的工艺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出发,合理确定本单位生产成本核算对象。在确定不同生产项目的具体成本核算对象时,要防止一刀切,注意针对性和适用性,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成本明细账、确定相应的成本分配方式和计算程序。

(四)正确选择会计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成本核算对象作为成本核算的核心,是由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和管理需要决定的,所有成本核算业务都要围绕成本核算对象展开。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具体核算方法就不同。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及方式,为了便于公司实施统一管理,我们确定了成本核算的三种主要方法:一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品种法;二是以产品批次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批法;三是以产品生产步骤(或工序)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步法。要求各单位从本单位生产特点和强化成本管理的需要出发,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选用或组合选用最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生产类型不同,需要有多种成本核算对象的单位,允许同时选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对于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项目,如煤化工产品则采用分类法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计算成本。在选用生产成本具体核算方法时,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增强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形成一套稳定的日常管理模式与成本核算运行方式,以利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五)抓好日常基础管理,确保成本核算资料完整准确

产品成本一经发生就具有客观性,要准确反映产品(作业)的消耗水平和成本状况,不仅采用的成本核算会计方法要正确,最重要的是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基础数据必须及时完整准确。只要生产连续运行,消耗的管理控制工作及成本核算业务就必须与其同步进行不能停止,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和资料传递就不能中断。因此,抓好日常基础工作,保证基础数据来源稳定及时准确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成本核算结果最后出自于财会部门,但反映的却是企业各环节各部门的综合管理素质。在现实工作中,生产成本的业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既有区别又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管理是否到位,不仅直接关系成本管理与消耗控制能否有效开展,对成本的会计核算质量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某些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之所以比较被动,往往和一些业务工作与成本管理脱节有很大关系。实际工作中一提到成本,有的业务人员甚至是一些领导往往错误地认为是财会部门的事,不能够把成本管理真正纳入各部门的正常职能,使得许多环节的成本管理严重缺位、必要的成本数据严重缺失,致使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明确成本管理的部门分工与责任,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们全公司的生产成本管理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明确了成本管理的部门责任和任务,分兵把口狠抓生产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放手,真正把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落到了实处,对加快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第1篇一、经营情况本月计划销售收入172.77万元,实际销售收入151.03万元,完成比例87.42%.其中散客收入136.22万元,团队收入6.6...

1
2025-09-19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第1篇向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吴孟超、庄仕华同志学习敬爱的党组织:近期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国家正在...

1
2025-09-19
3级证明范文

3级证明范文

s("wzfz");上一篇:星星班范文下一篇:双十禁范文

1
2025-09-19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第1篇陆震纶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

1
2025-09-19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经过勤奋的...

1
2025-09-19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第1篇2、行化如神: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3、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

1
2025-09-19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第1篇1、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季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2、冬季来了!冬季来了,也就...

1
2025-09-19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我于2014年8月开始,到中学参加工作,从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知不觉已经三...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