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头肌范文(精选4篇)
肱二头肌 第1篇
一、健美训练中的肱二头肌训练方法
(一) 间歇训练法。
依肱二头肌训练时的间歇训练法运用可以分为三类, 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采用高强性训练方法时, 肱二头肌的特性表现是:负荷强度大, 负荷次数为7~8次为最优, 休息时间不充分, 供能形式为糖酵解为主的混合型供能。采用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时, 肱二头肌的特征表现是:负荷强度大, 负荷次数为7~8次为宜, 间歇时间很不充分, 供能形式为糖酵解为主的混合型供能。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时, 肱二头肌的特征的表现是:负荷强度中, 负荷次数为10~15次为宜, 间歇时间不充分, 供能形式为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型供能。
(二) 变换训练法。
依肱二头肌训练变换的内容可见变换的方法分为三类:既负荷变换训练方法, 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运用负荷变换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表现是:负荷强度变换最大, 动作结构相对稳定, 供能形式可以多种代谢形式之间变换。运用内容变换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表现是:负荷强度变换可变或不可变, 动作结构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为主。运用形式变换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表现是:负荷强度变换变或不可变动, 动作结构变换, 以有氧代谢形式为主。
(三) 循环训练法。
依肱二头肌训练时各组练习之间间歇的负荷特征, 可将循环训练方法分为:循环重复训练, 循环间歇训练, 循环持续训练方法。用循环重复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变现是:循环过程间歇不充分, 负荷强度次大, 供能形式以糖酵解代谢系统功能为主。用循环间歇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变现是:循环过程间歇且充分, 负荷强度最大, 供能形式以磷酸原代谢系统功能为主。用循环持续训练方法时肱二头肌的特征变现是:循环过程基本无间歇, 负荷强度较小, 供能形式为有氧代谢为主。
二、肱二头肌训练的营养干预理论
(一) 合理摄入蛋白质。
肱二头肌训练是一种有氧和无氧代谢相结合的运动, 并侧重于无氧代谢。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所以, 在训练后必须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除此以外, 还需食用高质量的蛋白质。因为肌纤维的增粗是由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特别是进行强度训练时, 就会使大量的肌纤维被破坏, 这就需要大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来修补被破坏的肌纤维。所以, 当一次大强度的肱二头肌训练后, 就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进行补充, 通常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2克左右。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形成“正氮平衡”。使被训练的肱二头肌适宜于超量恢复状态。但是蛋白质摄入过多, 反而会有损于沐体内脏器官, 如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也会损伤其它器官功能。相反, 蛋白质摄入量不够, 就会影响肌纤维增租。
(二) 控制脂肪摄入量。
在训练过程中, 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食物中的含脂量要少, 如果脂肪摄入过多, 超过所需含量, 就会使皮下脂肪增厚。所以为了配合肱二头肌的训练, 使皮脂达到最低限度, 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其饮食中就必须严格地限制脂肪的摄入。
(三) 保证营养齐全。
锻炼肱二头肌应注意各种营养的齐全, 保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属于微量营养素, 它和水一样不能产生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 也不是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 但是它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如对肌蛋白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因此, 不管每一个耐久力的产生或肌肉的增长, 必须依靠维生素和矿物质来完成, 同时它能增进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三、与营养干预相结合的肱二头肌训练
在肱二头肌的训练中, 高强度、高训练量对增大肱二头肌非常有效, 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 创造更好的充血。在训练中, 要通过次数重复或者重量增加的途径, 做到用尽全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 是训练肱二头肌的基本要求。高强度、高训练量的肱二头肌训练对肌肉组织的破坏较大, 因此在训练后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以修补和扩建肌肉组织。一般强度的锻炼每天需1~1.15g/kg体重, 大强度需1.15~2g/kg体重, 休息日需1g/kg体重。由此可见, 为配合大强度锻炼, 需要多吃高蛋白的食品, 如各种禽畜的瘦肉、鱼、蛋、乳、豆制品及各种籽、仁等。科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训练后1~3小时内, 增加蛋白质比较合适, 因为这时肌肉蛋白开始合成。但是蛋白质不是吃得愈多愈好, 满足修补和扩建之后, 多余的蛋白质将通过尿排出体外, 增加肾脏的负担, 或转化为脂肪积储在体内减低肌肉线条的明显性。
(一) 合理时间摄入碳水化合物。
研究证实, 当摄入碳水化合物食品时, 会有更加充沛的体能, 训练时间和强度会有所延长, 同时, 训练和休息时, 也会消耗更多脂肪。美国科学家M·强德勒就对此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他发现了刺激肌肉生长的最有利的方法, 并把它定为健美运动员饮食营养的原则:训练后必需立即摄取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两小时后, 再次进食同样的碳水化合物。训练肱二头肌时应主要选择消化吸收速度较为缓慢的碳水化合物, 这类食品可以使胰岛素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并能给身体较长时间的能量供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能完成肱二头肌训练, 并促进身体的恢复, 在休息日时应保证每天每磅体重摄入1.5克碳水化合物, 训练日时每天每磅体重摄入2克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较快的碳水化合物应在早餐和晚餐时摄入。这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最佳吸收时间为起床后, 以及肱二头肌训练刚结束时。起床后摄入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使身体停止以燃烧肌肉蛋白的方式获得能量。训练结束后, 摄入消化吸收速度较快的碳水化合物, 可以及时补充训练中消耗的肌糖原, 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促进肌肉的恢复与增长。
(二) 与负重训练相结合。
负重训练以增长肌肉维度与强度为目的的运动训练, 科学研究表明, 负重训练能使生长激素加速分泌。因为负重训练的用力对肌纤维所造成的细微损伤能激发体内的修复机能, 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和氨基素的合成。负重训练后, 生长激素的分泌大约能维持两小时左右。饭后的一到两小时又是蛋白质吸收的高峰阶段。训练后进食高蛋白食品, 可使由于负重训练而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与蛋白质吸收的高峰一致, 因而更有利于肌肉生长。而睡眠时肌肉组织的静止状态又可使上述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许多健美冠军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 他们一天训练2次, 即午饭 (含午睡) 前1次和晚饭 (含晚睡) 前1次。这样, 他们在一天之内就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肌肉生长提供了两次机会。
(三) 每日营养摄取安排。
科学合理的营养处方是训练肱二头肌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较大运动量和较大强度训练的需要, 可以采用“中量蛋白质, 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谱, 主要营养分配比例应为:30%的蛋白质, 55%到60%的碳水化合物, 15%到25%的脂肪。一般平时每天可以吃6个蛋, 鱼, 鸡 (家禽) 或瘦牛肉以及新鲜的蔬菜, 水果, 土豆, 米饭等。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化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 .万德光, 万猛.现代力量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肱二头肌锻炼方法 第2篇
其实肱二头肌锻炼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成功地锻炼出来了。而肱二头在训练的时候除了需要分为轻重量的训练日,还有大重量训练等,此外还要充分地照顾到内侧和外侧头等。那么到底肱二头肌锻炼方法包括了哪些呢?
肱二头肌锻炼方法
第一招同时采用高次数和低次数训练
很多人习惯于每次训练采用相同的次数范围,即使既采用高次数又采用低次数训练,也通常分为轻重量训练日和大重量训练日。交替采用高次数(12~20次)和低次数(6~8次)是很好的同时刺激快速和慢速肌肉纤维,同时增加肌肉充血量和力量的方法。
第二招充分照顾到内侧和外侧头
肱二头肌有一个长头(外侧头)和个短头(内侧头),这两个头通常一起工作,所以你很难完全孤立刺激内侧或外侧头,但是,如果你做窄握弯举,或者扭转手腕使食指高于其他手指,就主要刺激外侧头,相反,采用宽握距做弯举,或者扭转手腕使小手指至少达到和其他手指一样高的程度,就主要刺激内侧头。
第三招充分照顾到上部和下部
我们同样无法单独刺激它的上部和下部,但是,我们能通过侧重弯举动作的伸展或收缩阶段来侧重刺激肱二头肌的上部或下部。斜托弯举侧重于伸展阶段,而集中弯举或高位拉力器弯举则侧重于收缩阶段。
第四招使肱二头肌极度充血
采用极度充血的方法练习次肱二头肌。具体做法是在练完其他部位之后,用一个孤立动作练肱二头肌,采用高次数(每组15~25次)做3~4组。
第五招一切为了充血
很多人都发现肱二头肌对充血型训练方式的反应最好,提高充血量的最佳方式是采用高次数训练以及采用高强度训练法则,如递减组数法极短组间休息时间法(组间休息时间低于45秒)等,此外,训练前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及使用精氨酸、肌酸等营养补剂都有助于肌肉更好地充血。
第六招采用超级组训练法
许多人认为肱二头肌是块小肌肉,所以无法单独对它采用超级组训练,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联合起来做超级组,这种把相反功能的肌肉块结合起来做超级组的方法效果的确非常好。
第七招训练动作多样化
肱二头肌的功能相对简单,就是弯曲肘关节和旋转前臂,因此,你也许认为每次训练采用何种弯举动作无关紧要。实际上,每一种弯举动作刺激肱二头肌的方式都稍微有些差别,有些动作重点刺激内侧头,有些重点刺激外侧头,有些动作侧重于收缩阶段,有些则侧重于伸展阶段。
1、拖拉式弯举肘关节向后和向上移动,逐步把杠铃贴着身体从腿部拖拉到下胸部,然后把杠铃放到起点,重复进行。这个动作也可以在史密斯机上做。
2、俯卧上斜弯举:以肱二头肌顶峰非常突凸而闻名的波野经常在上斜卧推凳上做俯卧弯举。具体做法是,俯卧在上斜卧推凳上,手持一对哑铃,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做弯举,保持肘关节稳定。
3、仰卧哑铃弯举仰卧在一个较高的平凳上(如果凳子高度不够可在下面垫东西),手臂自然下垂,然后保持肘关节稳定,弯举哑铃。
4、高位拉力器弯举:在大飞鸟机中间站好,然后手臂向两侧伸开,抓住拉柄做弯举,这个动作与比赛时做前展肱二头肌很相似。
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手术策略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骨科门急诊为主,并依次普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普查及临床调查,辅助X片检查,筛选并发现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并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继发引起,患者均接受过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或者行低频电疗法及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或者局部封闭注射治疗,临床症状均未见明显好转,通过本次手术治疗结束后2周及3个月客观评定疗效。
1.2 方法
治疗方法:该院在麻醉下行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冻结期的骨科手术治疗,取肩关节常用的前内侧手术入路,术中观察如肱二头肌肌腱尚属完整,则首先进行喙肩韧带减压,再行肩峰减压术,将肩峰下滑囊全部清除,从肩峰前外角开始切除骨赘,并向内侧肩锁关节移动,为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需要切除肩峰下部分,操作中应注意勿损伤腋神经,针对肱二头肌肌腱靠近关节盂部位及肱骨结节间沟内的粘连肌腱进行有效松解,同时于肌腱鞘膜内准确注射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肌腱与骨质摩擦处在关闭软组织前注射透明质酸钠液体,可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术后的再次粘连,针对顽固性炎症、肌腱钙化者,由于钙盐沉积于肌腱内,并且破入肩峰下滑囊内,出现充血、肿胀、渗出等反应,我们采用病灶清除术,术中可在滑囊部看到白色隆起,即为肌腱内钙盐沉着,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刮尽内容物并切除坏死组织,再用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使用,将肌腱缺损部缝合。如果肌腱已经断裂,则进行肌腱固定术,在不损伤肩袖内部的前提下将肱二头肌肌腱固定于结节间沟中。完成上述步骤后进行手法松解,一般不需要任何的暴力,肩关节外展位置要达到120°以上,前屈要到140°以上,后伸到35°以上,外旋至少要达到45°才可。
术后我们采用颈腕吊带给予固定,当疼痛明显减轻后必须在吊带保护时作上臂的摆动锻炼,一般4次/d,15 min/次为宜,开始以被动活动为主,5~7 d之后摘除颈腕吊带,练习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此时应以主动活动为主,强度都应该以不引起疼痛为限。术后2周手术切口拆线,3周后开始主动肩关节活动锻炼并从事日常活动。
1.3 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后在尚未苏醒前便可进行患肩外展、后伸及外旋检查。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复查时分别再次进行患肩外展、前屈、后伸及外旋的检查。
1.4 评定标准
依据美国肩肘协会评分标准(ASES),对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并且对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前后纵向对照研究,在术后随访询问患者对本次手术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可及差。
2 结果
2.1 术中所见及处理
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5 min,术中无并发症。2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滑膜充血现象,尤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腱鞘为甚,18例盂肱关节腔内滑膜充血绒毛肥大表面有大量絮状物,14例肌腱存在明显粘连和钙化,8例肌腱完全和不完全性断裂。
2.2 患者主观评价
随访3个月20例(20/22,91%)满意,2例(2/22,9%)可,虽然疼痛比术前有所缓解,但活动范围改善不明显。随访3个月时仍有1例(1/22,4.5%),有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不明显。
2.3 活动范围的检查
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行3次肩关节活动范围检查,除术后1例肩关节各项活动度较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善外,其余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较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ASES评分
手术前后ASES评分见表2,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则无明显的差别(P>0.05)。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的探讨
目前临床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经常被当做肩周炎来处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通过我们长期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表明,每个肩部疼痛并且超过半年的并表现出撞击综合征和肩袖疼痛的肩关节,都进行完整的评估,了解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是否属于患者主诉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特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一般有典型的分期和自愈倾向,且局部封闭治疗效果亦可[1],而继发性肱二头肌肌腱炎通常由于创伤、手术后、骨折后及感染等病因而引起,往往不具备特征明显的分期及自愈倾向,在恢复期过后一般都留下部分的功能障碍,我们考虑可能是同时伴有肩袖损伤、冈上肌钙化及关节不稳等造成的[2],两者的致病机理可能相同,但是继发性肌腱炎同时有挛缩及粘连特征,这也是最终转变为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重要因素。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针对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手术治疗,应首先严格把握手术的指征,我们认为原则上至少应该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失败后才能考虑进行手术,但这个原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由于此病大部分存在自愈的倾向,在恢复期过后疼痛基本消失,只有在功能评分上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或者工作能力者才列入手术考虑范围。不管从患者的经济角度考虑还是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来说都是必须的。
3.3 目前临床手术治疗现状
多年以来骨伤科临床经常使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术[3]治疗此病,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患者残留疼痛及功能障碍,特别是术后短期内的肩部疼痛影响术后积极的康复活动,原因可能是单纯手法松解没法控制松解的力量和范围,导致关节囊内部小血管损伤出血引起。曾有Loew[7]等报道22例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结果有8例出现肩胛下肌撕裂、盂唇损伤、肩袖撕裂、臂丛神经麻醉等并发症。
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关节镜下,关节囊切开术配合手法松解,虽然有其手术切口小、创伤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始终存在手术视野局限,大部分病例因为关节囊炎性挛缩,操作时可观察的囊内结构较少,对于挛缩最严重的盂肱中韧带和肩胛下肌肌腱在关节囊内部分的切除处理较为困难,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时处理长头肌腱的方法[5]有:(1)Lippmann法,长头肌腱在关节外的部分予以切断,并把鞘内断头缝合,牢固固定在结节间沟之内;(2)Hitchcock法,同样长头肌腱起始部分切断,骨嵴部纵形劈开,并向前翻转,与长头腱缝合处理,在骨性管道内固定肌腱。胸大肌上部切开减少张力,可减少肱二头肌腱活动中发生的反复刺激;(3)Depalrna法,将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切断牵拉至关节外,喙突作小骨槽开口,并把长头腱固定在喙突上,必须保持长头腱适度的张力,另外长头腱近端与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共同缝合,同时把胸大肌行纵形切开处理,使肱二头肌长头腱得到有效的减张。以上Lippmann法及Hitchcock法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后,通常在数月后发生肌腱固定部位的隐痛,甚至发生再次粘连可能,而Depalrna法术后患者一般肱二头肌的肌力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6]。通常开放性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大,组织损伤较大,术后的疼痛较难控制,因此患者对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不佳,间接影响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3.4 我科改良手术的优势
我科在借鉴以上开放性手术优点的同时,结合临床实用性探索出新型的治疗手段,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正常但肿胀明显的,要行肩峰下减压和deQuavain手术,发现肌腱损伤且部分或者全部断裂的,需要行肌腱固定术,若单纯切出肌腱会出现“鼓眼”畸形,如果有肌腱炎合并关节不稳或者盂唇损伤的,需要同时对于原发病因治疗。我们使用复方倍他米松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液配合治疗,倍他米松具有较强的抗炎功效,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钠在注射后能被迅速吸收并起效,另外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被储存后缓慢吸收以维持疗效,从而更好的改善症状。透明质酸钠通过粘弹性补充取得疗效,能恢复病变关节组织的生理和流变状态[4],能减轻疼痛和不适,使肌腱和关节有更大的活动能力,其两者的叠加效应正好可以将开放性手术固有的缺点降到最小的范围,通过术后的短期及中期随访表明我科采用的改良手术方法效果佳,而且并未出现症状的反复。
3.5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一般认为特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手术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继发性患者,但也有学者持有另外的观点[7],认为疗效和病因无关,主要与术前的冻结程度及病程长短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支持这个观点,术前肌腱炎的冻结期病程短,未牵涉到关节内病变的治疗效果要好,而创伤引起的损伤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关节内外均受累,导致疗效欠佳的主要根源。此外糖尿病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其中Ⅰ型糖尿病比Ⅱ型出现顽固性冻结的程度更为严重,但由于本次实验病例数较少,故无法取得进一步的数据加以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松解配合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该院对22例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行松解术,术中配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及透明质酸钠,术后2周和3个月随访肩部活动范围,并采用美国肩肘协会评分(ASES)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60~80min,平均75min,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20例术后2周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及外旋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改善更明显(P<0.01),22例术后2周及3个月ASES评分(88.7±5.2,89.2±6.6)与术前(39.5±1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2 t=20.7,21.1;P<0.01)。结论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松解术配合复方倍他米松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是治疗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复方倍他米松,透明质酸钠,粘连松解术
参考文献
[1]严志文,艾善炎.局部封闭术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8(30):35-36.
[2]刘昱江,刘会银,田秋林.肱二头肌腱炎相关损伤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6):7-8.
[3]康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手法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5):19-20.
[4]冯金升,石瑾,李义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解剖学观测及意义[J].颈腰痛杂志,1999(4):40-41.
[5]WU Zhuang,GAO Weibin.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in Treating Spastic Paralysis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J].Journal of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7(5):11-13.
[6]YE Jianxing.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68 Cases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Lumber Vertebral Traction plusDing's Rolling Techniqu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9(1):63-64.
肱二头肌内侧如何锻炼 第4篇
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