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颜色与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现场情况:
88户,存在贯通裂缝问题的约50-60户,东西墙较少,南北填充墙较多,裂缝位置大都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1、南卧室墙长4m,多数裂缝位于剪力墙和填充墙交接处。
2、客厅墙裂缝多数处于施工洞口处。
3、卫生间南北墙存在裂缝。
4、其他墙面也存在不规则竖向裂缝
二、17#楼施工情况:
1、2011年5月底主体封顶,二次结构施工在
5、6月份开始施工,至9月9日砌体全部完成。因赶工期,施工单位未经有效的陈伏期(砌筑完成后最少七天)墙体上部所留填充缝宽度2--5cm,缝隙不符合标准规定(最小3cm,最大5cm)先填塞膨胀细石混凝土后塞木楔,木楔从单面开始填塞而且双面不对称施工,形成剪力。部分墙体填充缝填塞时与砌筑完成时间间隔很短且
1 / 6
嵌填不实。有的墙面可能存在着在抹灰的同时,边填塞细石混凝土边进行缝隙木楔加固。
2、2011年9月30日主体验收。砌筑时正直雨季,很多进场的加气块还冒着热气,就用于砌筑。进场加气块没有达到自生产出场到开始上墙砌筑不少于28天龄期的标准,砌体砂浆饱满度达不到90%的要求。墙体可能淋雨,造成因吸湿而使含水率水分过大,立即开始抹灰施工,墙体中的水分未能充分挥发完毕,就在墙体外部抹灰封闭,待交付入住,供暖及通风不良带来内部应力过大,在墙体受力干缩最薄弱处(墙体中间部位)裂缝。
三、问题分析:
1、进场加气块淋雨,砌筑时含水量较大,抹灰后水分难以蒸发,经过冬天的供暖后急剧干缩形成开裂。
2、砌体砂浆饱满度达不到90%的要求
2、部分加气块进场时冒热气,材料龄期不足,砌筑时几何尺寸不稳定。
3、部分墙体砌筑完成后就填塞梁底沉降缝,墙体变形稳定未完成。
5、梁底沉降缝先填塞的膨胀细石混凝土后填充木楔,工序颠倒,部分木楔间距过大。
6、木楔从单面开始填塞,而且两边不对称,墙体容易承受侧向剪力形成裂缝。
7、砌体完成后即抹灰,时间间隔太短。
四、处理、维修措施:
1、顺着裂缝剔凿出U型口,墙面口宽20mm,里面口宽5mm,深度剔进加气块5mm。将剔凿面刷水湿润,用膨胀石膏腻子填补时采用分两次向两边嵌压的方法填补,填补至深度的三分之二处即停止施工,待充分膨胀密实时
2 / 6
再进行第二次填平、抹压并用乳胶将第一道宽度为50mm的接缝带(无纺布)粘贴牢固,待乳胶干燥再将第二道宽度为100mm的抗裂绷带粘贴牢固。
2、顺着裂缝每边宽出150mm,将抹灰层去除后补钉钢丝抗裂网,抗裂钢丝网应钉牢、抻平,重新抹灰刮腻子。
五、现场维修
1、材料准备:建筑膨胀石膏、腻子、锤子、凿子、橡胶硬质磙子、腻子刀、白乳胶、接缝带、建筑网格胶带(如图一所示)。
图一
2、在墙体裂缝处的上下两侧做出裂缝的位置记号,防止剔凿时将裂缝覆盖找不到具体位置(如图二所示)。
3、顺着裂缝剔除抹灰层并剔入墙体形成凹槽(剖面图如图三所示),抹灰层外表面剔成锯齿状。
3 / 6
图二
图三
4、将剔凿出的凹槽面用毛刷刷水湿润,表面灰尘清理干净,使凹槽面充分湿润(如图四所示)。
图四
图五
5、用膨胀石膏填充凹槽时,必须分两次分别从两边用力的抹压嵌入,使凹槽处的膨胀石膏填充密实(如图五所示),填补至深度的三分之二处即停止
4 / 6
施工,待充分膨胀密实时再进行第二次填平,最后的完成面比原墙面低5mm。。
6、待石膏干燥凝固后用白乳胶粘贴宽度为50mm的接缝带,并用橡胶硬质磙子将其滚压粘贴平整,再用腻子刀将其压实。(如图六所示)。
图六
7、待接缝带贴完5分钟再用腻子将第二道宽度为100mm的建筑网格胶带粘贴牢固,建筑网格胶带不得漏网格(如图七所示)。
图七
8、待修补处干燥后,对维修的整改墙面进行满刮腻子。
永祥苑17#楼已按照此方案维修3户样板间,有17户业主拒绝维修或持
5 / 6
观望态度。按照目前现场情况,维修处理后的效果良好,此维修方案很有可行性。真正的检验效果最好是等冬季供暖期时再观察维修处理的墙面是否再次出现裂缝问题。
2014年8月26日
填充颜色与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学习了解英汉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差异,结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英语词汇教学的最大产出。英汉词汇在词汇的空缺、词义的范围、词汇的文化蕴意及文化联想等呈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有鉴于此,可通过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结合词汇比对法、词汇联想法并采用随机教学传授、多途径渗透跨文化意识等方式,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词汇 英汉词汇 文化差异 词汇教学
一、问题的缘起
语言作为人类历史以及文化进步发展的表征, 鉴于各异的生活环境、气候以及历史条件由而生成各异的文化背景及文化习俗,在思维理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以及行为准则都存有较为明显直观的文化差异。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语言与文化具有天然联系,语言与文化相伴相随并且两者互相影响。词汇作为语言的最基本构成要件,是语言得以独立存在的根本前提。学习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结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词汇学习的最大产出。历来学界对于英汉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着墨较少,对于两者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更是鲜有显性成果,而对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机制研究则更是尚付阙如。
二、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比
(一)词汇的空缺现象
英汉国家不同的文化差异影响英汉这两门语言依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切分主客观世界, 由而型构各异的词汇系统, 而各异的词汇系统也将导致英汉词语与其意义较难一一对应, 进而产生了词汇中所谓的“ 空缺” 现象。[1]词汇空缺是语言中的一种较为自然的现象。该类词汇有些来源于人们生活经验的不同, 有的来自于人们世界观的迥异, 也有的是来源于宗教、风俗或者神话传说等。一方面,英语中的某些附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单词,在音译为汉语时出现了空缺。比如“cowboy”这个词,其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及明显的浪漫主义,这与美国早期的西部开发相关联。虽然汉语将该单词翻译为“牛仔”,但这种生硬的翻译无法反映该单词的产生背景及其时代意义。而汉语中将“Hippy ”翻译为“嬉皮士”,也并没有反映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些行为怪异、追求特立独行的美国青年群体的特征。另一方面, 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在翻译为英语时也产生了空缺现象。如多数英美国家的民众不了解何为“四合院”,何为“炕”,以及“中山装”“旗袍”等等的来源,也难以理解汉语中的某些礼貌用语及部分谦词,对这些表征独具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词汇,难以在英语词汇中找到转换词汇。
(二)词义的范围差异
英语词汇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其虽能在汉语词汇中找到对应词汇,但两者的词义范围存在很大不同。第一种情况,英语词汇的涵义范围大于对应的汉语词汇的词义。如个别表示“亲属”的词汇,如汉语词汇中的“叔叔”指涉的是父亲的弟弟、较父亲更为年轻的长辈。其在英语词汇对应“uncle”,显然,该英语词汇的范围远不止指“叔叔”,还可以是父亲的哥哥,或者是母亲的兄弟。类似的情况不一而足。比如英语词汇中的“drugstore”,其含义不止对应汉语词汇中的“药店”, 还包括出售药品、兼营杂货甚至是便餐的店铺。第二种情况则是英语词汇的涵义范围小于其对应的汉语词汇的词义。如“family”这个英语单词意指包括父母、子女所组成的两代人家庭, 而其所对应的汉语词汇“家庭” 却包括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内的三代人、四代人所组成的家庭。当然这也与中国人的家庭构成方式及其固有的生活习惯相关。因此,“family”所指涉的范围远远小于汉语中的“家庭” 所意指的范围。此外, 基于中西方之间迥异的思维方式,对于英汉中的某些词汇的排位顺序而有所不同。
(三)词汇的文化蕴意及文化联想差异
一个词不仅包含其字面含义,也具有引起人们进一步联想的深层含义。基于人们对于生活也有某种程度的共同体会、共同感受或者较为相似的生活经验,故而英汉中部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在共性之外更多的往往是差异性。人们在措词造句时一般都是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并结合个人经验甚至是对某个词的特别理解。故而这种使用带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2]加之各个民族各异的价值判断、行为准则以及文化背景,使得词汇的文化意蕴以及对词汇的文化联想皆互为不同。尤其是在描绘颜色、表达数字、以及指代动植物的语词上则更为明显。首先,在描绘颜色的词汇中,英汉词汇的背后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蕴,如汉语词汇中使用“白”则指代丧事,而英语词汇中的“white”则意指纯洁、纯白或纯真、幸福吉祥等。其次,在指代动植物的词汇库中,英汉两门语言对之引致的感情色彩也各不相同。如汉语中“龙”指代一种吉祥的且有着巨大力量的神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英语中却是邪恶的指代;汉语中的“九”代表良好的联想,如“九重天”“九天揽月”等等。而对应的英语词汇“nine”却没有此方面的联想,倒是对于“seven”有美好的联想,代表“天堂”。
鉴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也导致英汉中的部分词汇在内涵外延上有所区别。如在汉语语境下,人们往往将“东风”联想到一片春意黯然、草长莺飞等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对于“西风”,人们更多是对其寄予惆怅的情绪,如古诗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等等。相反,在英语词汇中学者往往将“east wind”联想为败絮残冬的场景,而对于“west wind”却认为是一种温暖的表征,与我国对两者的解读截然相反。
三、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创新路径
(一)英语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文化要求
鉴于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但不限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习俗、艺术、道德等诸多方面,作为一名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英语教师应立足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全方面地提升自己的文化语言素养,锲而不舍地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保持较为敏锐的语言感知度和较为全面的跨文化知识。才得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调用其自身的知识资源,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可能随时提出的难题,才能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之成效,提高英语课堂的应激能力。
(二)采用词汇比对法
实践表明,英语教师采取词汇比对法对英汉这两门语言开展适时比对的,一来便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掌握词汇的速度、效率更高,二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把握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促进英语的正确运用。比如英美国家在很多场合都经常使用“dear”这个词, 而在我国,“亲爱的”这个语词则不可随意使用,这就是英汉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三)可采用词汇联想的方法
通过上述可知,词汇可以产生一连串丰富的联想,故而通过词汇联想的方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比如,中西方在节日这方面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双方除极为少数的共同节日外(如春节),各自存在独特的节日,如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等,而英语国家则有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这样独特的节日。
(四)使用随机教学方式
考虑到目前我国开设英美国家文化知识讲授的课程较为欠缺,故而英语教师只能通过讲授现有教材,对于出现的附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语进行特别解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促进英语文化的掌握。[3]如英语教师在讲到楼层“floor”这个词时,可以比对下英美两个国家对于楼层的表述方法不一致;在讲到英语数字中的13时可以旁征博引地告诉学生这个词代表不吉利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也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记忆力。
(五)多途径渗透跨文化意识
除了英语教材之外,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外收集英美国家的邮票、明信片、地图等辅助开展语言教学,方便学生感受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英语词汇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来源上都有典故,或者是来源于传说,或者是来源于宗教文化,或者也可能是来源于某电影故事、文学著作等等。对于这一类词汇,英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集电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多种功能载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途径,传授直观有趣的教学内容,不仅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另外,英语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或者是简易的英语读本,培养英语语感,增进对英美文化的了解等活动。还可以开办英语角等方式,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创造多样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中国学生常有的“哑巴英语”,实效性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结语
学习了解英汉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差异,结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英语词汇教学的最大产出。英汉词汇在词汇的空缺、词义的范围、词汇的文化蕴意及文化联想等呈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故而通过上述论述可知,通过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结合词汇比对法、词汇联想法并采用随机教学传授、多途径渗透跨文化意识等方式,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成效。语
参考文献
[1]李领军.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2]张琦.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
[3]狄书阁.拓展中学生英汉词汇的跨文化交际信息[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填充颜色与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0 引言
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节能环保材料,是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品种之一,多年来受到国家墙改政策、税收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对促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墙体革新工作不断推进和建筑节能工程的逐步深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已逐渐广泛地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成为填充墙及自保温的主要墙体材料。然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及施工因素等原因,造成墙体施工后出现开裂、抹灰层空鼓、渗漏、隔声效果降低等问题,进而污染、损坏室内装修,影响了建筑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发展。本文介绍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总结了施工准备、砌筑及抹灰过程中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水泥、石灰、砂、粉煤灰、铝粉等为原料,经磨细、计量配料、搅拌浇注、发气膨胀、蒸压养护、静停切割、成品贮存等工序制成,具有轻质、高强、耐久、保温、隔音、防火等良好性能,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內、外墙体的砌筑。根据配料不同,加气混凝土砌块分为: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水泥-石灰-灰砂加气混凝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砂)混合型加气混凝土。
(1) 优点:自重轻,相当于红砖重量的1/3,可有效减轻重量,减少基础和结构投入,提高抗震性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利用系数;优良的隔温性能和隔音性能;优良的耐火、环保性能,加气混凝土块本身为无机物、不燃烧,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加气混凝土砌块加工性能好,加气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能锯、能刨、能钉、能铣、能钻,并且能在制造过程中加钢筋,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灵活性;体积大、减少了拼砌工程量,运输、搬运和施工速度相对快捷,可提高功效。
(2) 缺点: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身材性,块体大、干燥风干快、体积收缩明显、吸水性强、抗剪切强度低等特点,以及施工和使用管理等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墙体易出现各种裂缝,同时导致墙面抹灰层在同一部位开裂。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墙体的整体性能,还进一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施工准备
(1) 材料:优先采用混合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慎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速度和蒸发速度均较慢,在大量吸水后很长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实际干缩值,应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加气混凝土砌块在28d之前收缩较快,因此砌块砌筑时其龄期应超过28d。为确保材料性能稳定,砌块应一次采购、集中供货,确保强度、龄期达到基本一致。
(2) 砌块运输:由于砌块需长途运输,供货协议中明确要求供货方采用专门配套工具装运、卸货,经施工现场卸货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支付材料款,以确保产品质量。砌块数量和规格按预先计算确定的各楼层需要量提前调配。
(3) 砌块存放: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上墙龄期不得少于 20天,加气混凝土砌块进入现场堆放时间不少于15 天;加气混凝土砌块堆放场地必须采用10050木方立放,上部设置18厚模板并与木方钉牢,堆场周边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以免雨天因排水不畅导致加气混凝土砌块浸泡。雨天应采用雨布进行遮盖。堆场应具备下垫上盖的足够的防雨防潮措施。现场堆放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做标识牌,注明进场日期以及检验情况。
(4) 施工准备:为减少施工现场切割砌块工作,砌筑墙体前必须进行排块设计。门洞口处宜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门形小框架;窗洞口两侧应设置固定窗用混凝土砌块;窗台设C20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深入洞口每边≥300mm,厚60mm,内配3φ6钢筋。排块设计主要根据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150mm、门窗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砌块、墙体底部预留高度≥200mm的素混凝土、顶部(梁底)预留60°斜砌砌体的原则进行。排块设计时水平灰缝厚8~12mm;竖向灰缝20mm。各填充墙的排块设计图均由监理工程师统一审核,并据此进行现场质量验收。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砌筑前砌块采用专用工具锯床切割。由专人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和每道填充墙的排块设计尺寸预先切割砌块。
(5) 现场管理制度:委托监理工程师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84及《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DB32/TI84-1998的要求,编写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交底,各总包企业严格按技术交底组织施工。
3 砌筑施工
3.1 砌块排列
根据设计尺寸、砌块模数、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计算皮数和列数;灰缝应该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尽量采用标准规格砌块,外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的砌块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上下皮砌块应互相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能小于砌块长度的1/3。
3.2 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排列砌块定位放线立皮数杆后置拉结钢筋墙根坎台施工选砌块浇水湿润满铺砂浆摆砌块安装或浇注门窗过梁浇注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砌筑顶砖。
3.3 施工要点
(1) 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天、破裂、不规整、浸水和表面被污染的砌块。
(2) 砌筑时灰缝应饱满,严禁先干砌后再灌缝。
(3) 不得任意撬动已砌好的砌块或在砌体上随意打动凿槽,电气管线在加气混凝土墙上的安装只能按半个管径镂槽,不得任意凿大槽,并钉挂100mm宽镀锌铁丝网,以防止抹灰层裂缝。
(4) 不得使用含水率大于20%的砌块,一般控制在15%以下。
(5) 一般墙体,200厚墙最下面用普通粘土砖砌4皮;180mm墙,120mm厚墙最下面用普通粘土砖砌3皮。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最下面用普通砖砌1.2m高。普通粘土砖以上各层,用加气混凝土块,采用M5的混合砂浆满铺、满挤砌筑,上下层十字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砌块长的1/3,转角处应交互咬搓,水平灰缝要求不大于15mm,垂直灰缝要求不大于20mm。
(6) 切割砌块应采用专用锯,不得用瓦刀和斧子任意砍劈。门窗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砌块砌筑。
(7) 由于砌体吸水率低,吸水速度慢,砌体完工后7天方可进行抹灰工作。
4 抹灰施工
4.1 工艺流程
(1) 外墙:基体表面处理挂钢丝网挂线、贴灰饼、设标筋(界面处理)抹找平层(抹防水层)抹面层(保护层)
(2) 内墙 :基体表面处理挂钢丝网吊直、套方、贴灰饼、设标筋界面处理做护角抹底层灰抹面层
4.2 施工要点
(1) 抹灰前应细心检查砌体,处理缺陷,预埋管道预留沟槽、预留洞口、梁板底、墙柱边等处,应先嵌缝补浆,并采用钉钢丝网或粘贴玻璃网格布等加强措施,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由于钢丝网顺向延展性差,往往防治了结合部位的裂缝,却造成钢丝网两侧出现新的裂缝,故拟采用玻璃纤维网作为洞材质结合部位的加强材料,有效避免不同材料结合部位抹灰层裂缝的产生。
(2) 防治空鼓,结合层处理是关键。抹灰前应仔细进行基层清理,浇水湿润,湿润度以墙面潮湿为宜,将水泥与中砂按1:1的比例及加入界面剂拌匀(界面剂严禁加水),用小扫帚甩浆拉毛。操作时扫帚应与墙面垂直,扫帚应与墙面接触后稍微停顿,再垂直于墙面向外拉,這样墙面上形成豆粒大小的毛面,尖部由于重力作用成向下的小弯钩,可以很好的将基层和抹灰层结合起来。
(3) 抹灰过程注意养护和成品保护区工作。首先是毛面养护,应派专人待甩毛后24小时开始用喷雾器养护不少于3天时间;其次是底灰完成12小时后,养护不少于24小时;最后待面层抹灰完成后,应在地面洒水使房间形成潮湿的环境,以加强墙面抹灰层的养护。
5 结语
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是新型材料,施工单位经验不足,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中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如灰缝开裂、渗漏等问题。在施工中,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施工方法得当,管理到位,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墙体裂缝。■
参考文献
[1] 熊志刚,钱小兵. 深圳红树西岸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8,12(5):48-52.
[2] 曾晖.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福建建筑.2010,141(3):58-59.
[3] 杨 静,王消雾,朱江南. 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质量,2007(3):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