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朗诵声腔技巧教案(精选2篇)
儿童文学作品朗诵声腔技巧教案 第1篇
儿童文学作品朗《诵声腔技巧》教案
授课教师:初等教育系 郑晓春 授课班级:初等教育08级系选班
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文学作品朗诵声腔技巧,有意识地利用声腔技巧补充、强化朗诵意蕴。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朗诵艺术语言的鉴赏力、表现力。3.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表现欲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训练学生声腔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用得体、自然、适度的声腔技巧来表现作品角色的性格和情绪。教学课型:实训课
教学课时:1时课(第2课时)教材处理:
优选先进的高职高专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技能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作品朗诵声腔技巧进行补充、强化,以口语训练为主要载体,按照朗诵训练的程序,由鉴赏、模仿、创造到自然运用声腔技巧。
教学方式:以示范、赏析、表演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复习基本理论:
声腔技巧的定义:朗诵中通过音色和语调的变化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声腔技巧的种类:主要包括虚声、颤音、笑言和模拟。声腔技巧的作用:朗诵语言的艺术化。
二、实训部分
(一)技巧单项训练——文学作品片段 1.虚声训练
小二狼,小儿郎(片段)
小狼上了猎人的圈套!小狼疼得哇哇叫:“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救救我的爪子!”崖洞里的狼妈妈心里有点发慌,“唔,我的耳朵怎么直发烧?我怎么老打喷嚏?不行,不行,准是出了什么事儿,我得去看看,去看看!”
①学生上台练习。②教师点评: 1)考察小狼叫喊声中音节的虚声呼出的效果是否体现出与对方有一定的距离。2)考察虚声是否体现狼妈妈的“自语感”和忐忑不安的心绪。
3)虚声中的气息要掌握分寸,不能有气无力,要防止语言虚飘弱化,这就要求加强唇舌的发音力度,强调声音集中。
③教师指导、示范。④学生巩固练习。
⑤教师小结:真声控制莫太响,假声时时来帮忙。声母阻气要有力,气息均匀细又长。2.颤音训练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片段)
老头儿不敢违抗,也不敢说什么话来阻挡。
于是他就走向蔚蓝的大海,看见海面上起着黑色的大风浪。他就开始叫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 “你要什么呀,老爹爹?” 老头儿对她行个礼,回答道: “鱼娘娘,你做做好事吧!
我怎样才能对付我那个该死的婆娘? 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她要做海洋上的女霸王; 这样,她可以生活在大海洋上,叫你亲自去侍奉她,听她随便使唤。”
金鱼什么话都没有讲,只用尾巴在水里一划,就游进了深深的大海。
①故事背景简介。②学生上台练习。③教师点评: 1)颤音不能滥用,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准确找出颤音的位置。2)体现音节或词语的声音强弱交替,在颤抖的声音中体现人物的情绪。
3)要注意与情感的融合。从声腔的角度来说,它不是语感的模拟,而是情感的本色。④教师指导、示范。⑤学生巩固练习。
⑥教师小结:吸气有如在抖动,呼气同样要战栗,欲抑难抑声抖动,声情合一是根本。3.笑言训练
老虎想:这回小猫总算要落入我的口了!①学生上台练习。②教师点评:
1)不同的笑有不同声腔技巧,要细致区分。例如奸笑和冷笑气流活动的力度和部位是不同的。
2)考察笑言是否与语气语调相匹配。③教师指导、示范。④学生巩固练习
小猴荡秋千(片段)猴山上有一只小猴,他机灵活泼,可大家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最爱取笑别人。
一天,小猴正在荡秋千,看见瞎了一只眼的猴子走过来,就一边荡,一边编起歌儿唱:“独眼龙,打灯笼。只见西来不见东。嘻嘻。”小猴得意地笑了。独眼猴被气跑了。
这时,一只跛脚的猴子正朝这边走来。小猴唱道:“跛杆,跛脚杆,一脚长来一脚短。咯咯。”小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跛脚猴瞪了他一眼,气得转身就走。
小猴在秋千上荡呀,荡呀,眨巴着眼睛,东瞧西看。咦,一只驼了背的老猴子,正坐在树上给他的孩子抓痒,小猴子又唱开了:“驼背驼,像骆驼,背上背着一大坨。哈哈。”小猴笑得更开心了。驼背老猴睬都不睬他,只是转过身来,用背朝着他。
①学生上台练习。②教师点评: 1)考察笑言的长度和力度是否与作品的层次相符。
2)笑言要以情带声,让口腔和胸腔松弛下来,让小腹膈肌弹动起来。笑言的过渡要自然、顺畅。
③教师指导、示范。④学生巩固练习。
⑤教师小结:口腔喉部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打软腭发笑言,真情实感在其中。4.模拟训练
鼠小弟摘苹果(片段)
高高的树上长着可爱的红苹果。鼠小弟好想吃。要是像鸟儿一样能飞,像猴子一样会爬树,像大象一样有长长的鼻子„„多好啊,看到其他的动物一个个使出自己的本领摘走苹果,鼠小弟好羡慕啊。它学着袋鼠的样子跳,可是跳不高,学着犀牛的样子去撞树,结果碰了个鼻青脸肿。啊,怎么办呢?后来,它遇到了海狮,海狮虽然也没有其他动物那样的本领,可是,当它用顶球的绝活把鼠小弟抛到树上时,鼠小弟就摘到了大苹果了。
①学生上台练习。②教师点评:
1)考察儿童腔的模仿是否自然、顺畅。
2)考察语气语调是否顺应儿童腔体现儿童的心理特点。
3)声音的模拟主要从音声器官的变化着手,要从发音器官变化上适应不同年龄角色的需要。
③教师指导、示范。④学生巩固练习。
寓言《禽言兽语》
狮子的训词:除我以外,谁配做王?!鸭子的宣言:各有各的走法。猪的理想:吃饱睡足。
黄鼠狼的心愿:所有的鸡窝都别关门!猫的条件:一条鱼换一只老鼠!老鼠的决议:把猫拖进洞里咬死。狼的美梦:明天弄张羊皮披上。泥鳅邀请鸟儿:到水里来吧!
一只从屠宰场逃出来的猪教导猪崽们:赶快减肥!①学生上台练习。②教师点评: 1)考察能否用不同的音色区分不同的动物形象。2)考察口腔和共鸣腔变化的位置是否准确。
3)语势的模拟要综合运用语言的轻重、快慢、长短、间歇、高低、强弱等因素,用以表达角色的性格、感情和生活经历等。
③教师指导、示范。④学生巩固练习。
⑤教师小结:抓住感觉和形象,音色音量要恰当,不求逼真求神似,语气语调要跟上。
(二)技巧综合训练——影视配音实践 电影配音:《哪吒》(片段)①原音重现。②两组学生上台比赛。③教师点评:
1)要综合运用虚声、颤音、模拟等声腔技巧。2)音色要体现角色的年龄和性格特征。3)口型吻合,配合默契。④师生共同评议。
⑤教师小结:影视配音属于话筒语言艺术,它受影视剧人物的气质、声音、语言的速度节奏的制约,用声音塑造人物,强调声腔的个性特点。
(三)技巧综合表演——课本剧表演《陶罐和铁罐》(片段)①学生上台练习。②师生共同评议。
③教师小结:课本剧综合运用了艺术性的口语表达和表演。强调语言的声腔与形体、表情的配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反馈
声腔技巧在朗诵艺术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色的丰富多彩和语气语调的千变万化,构成了朗诵语言的艺术性。朗诵者要从作品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出发,仔细揣摩,用得体、自然、适度的声腔技巧来表现。基本功要扎实,气息运用得要好,声音的控制一定要适当。
三、布置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排练小学语文课本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浅谈中学语文学生的朗诵技巧 第2篇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二、确定好重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對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
三、掌握好语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三类。
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中特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四、教师带读,以情感人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是以身带读,甚至和一名学生上台一起在黑板上朗读,真是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