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P制作系统(精选5篇)
EFP制作系统 第1篇
电子现场制作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EFP) 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1,2,3], 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 除演播室之外, 摄像机、录像机、切换台、字幕机、调音台、监视器等全部搬到现场, 实时地对电视节目进行拍摄和制作合成, 合成后的节目可以通过光纤、卫星进行电视直播, 或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直播, 也可由录像机进行现场记录经后期加工制作后播出或保存。
1 系统购置需求
随着高清电视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 高清电视节目需求量的大量增加, 越来越多的节目需要进行高清直播或录制, 十堰广播电视台原有一套购于1999年的Sony DFS-700P+Sony DXC-D30P的4讯道标清模拟EFP系统, 随着系统设备的日渐老化和设备在搬运过程中的损耗加剧, 这套设备的使用效率与安全性都无法满足正常节目生产的需求, 台里决定购置一套小型高清EFP系统。考虑到制作节目的规模有大有小、节目录制的场地在室内或室外, 因此将其定位于箱载式4讯道小型高清EFP系统, 而且该系统能够兼顾高、标清制作, 同时需要突出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 并具备一定的机动灵活性和系统扩展性。
2 系统组成
系统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1 摄像机PMW-EX330K和PMW-EX350K
2012年配备了4台索尼PMW-EX330K高清摄录一体机, PMW-EX330K是索尼一款肩扛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2013年用2台索尼PMW-EX350K替换了PMW-EX330K, 选用此款摄像机的好处在用EFP系统联机进行拍摄的时候, 摄像机本身也可以将信号录制到存储卡上, 只要卡的容量和数量足够就可以实现每个机位的无缝不间断录制, 即可弥补导播在现场切换时漏掉的精彩镜头, 对最终节目的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2.2 ATEM Camera Converter和ATEM Studio Con-verter
ATEM Camera Converter实际是EFP系统中的摄像机适配器的角色, Camera Converter是光纤转换器, 由内置电池+外接12 V电源适配器联合供电, 负责将摄像机SDI或HDMI输出的高标清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切换台的PGM连接到Studio Converter后, 通过光纤分配给4个Camera Converter, 这样摄像师就可以看到回视信号。
2.3 切换台ATEM 1M/E Production Switcher和面板ATEM 1M/E Broadcast Panel
对于4讯道和6讯道的切换台而言, 配置1ME主机和1ME面板即可, 1M/E Production Switcher本身含有高清变换标清的输出接口, 可以省去上下变换的麻烦和费用, 满足EFP对设备集成度高的要求;主机和面板之间通过以太网线相连, 面板的环通输出用于连接二级面板或计算机。
2.4 硬盘录像机Hyper Deck Studio
Hyper Deck Studio仅占1U, 可安装在机架、飞行箱或转播车系统中, 可同时插入2块SSD硬盘, 支持不间断录制, 当第一块硬盘数据写满后, 录像机会自动开始在第二块硬盘上继续写入, 这时可以热插拔取出第一块硬盘, 换上一块新的空白硬盘以等待记录。
2.5 其他设备
音频设备:通常外出录制节目时都有单独的音响设备提供音频信号, 因此调音台选用YAMAHA MG124C用来控制录音电平即可。
电源系统:考虑到供电安全配备了1台山特在线式UPS C1K, 通过它给EFP系统集成设备供电 (整个集成设备的功率在300 W左右) , 当外电发生故障时可以支持10~15 min, 以进行相应的紧急操作;外电正常时起到稳压、滤波的作用;摄像机由自带电池单独供电。
摄像机光缆:光纤绕线盘5个, 100 m长度3根, 50 m长度2根, 光纤之间可以通过转接头随意搭配进行对接。
附属设备:线槽板30余块, 因为光缆非常细, 容易受踩踏、碾压折断, 所以外出使用时必须配备。
3 系统特点
1) 先进性
光纤传输, Camera Converter将摄像机的SDI输出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 Studio Converter将接收的光信号还原成SDI视频信号, 整个过程保证了信号的无损性传输;同时从摄像师到导播, 1根光纤包含了视频信号、PGM信号、Tally、对讲。
自动帧同步器, 1ME主机每路视频输入都配有自动帧同步器, 可以方便接入任何设备, 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同步系统。
内置10画面分割器, 1ME主机标配画面分割器, 此套EFP系统集成了1块17 in液晶显示器, 可以在显示器上同时监看10个视频源;画面分割器还带有Tally指示, 红色框指示节目信号, 绿色框指示预览信号。
无需额外的Tally、通话系统, Camera Converter和Studio Converter搭配使用可以为系统提供Tally信号、对讲通话信号;通信用的耳麦就是普通PC耳麦, 不仅价格便宜且随处可以购买, 方便实用。
航空箱内所有集成设备都是被动散热, 只是靠设备表面金属或散热片进行散热, 完全没有散热风扇, 减轻了后期的设备维护清理工作。
2) 经济性
系统的组成成本较低, BMD高清EFP系统 (含切换台、切换面板、硬盘录像机、10画面液晶监视器, 光纤转换器) 不含摄像机在内的价格大约是20万元, 相比Sony、Panasonic同类产品, 便宜了很多。
ATEM切换台甚至不需要购置硬件面板, 直接通过安装在笔记本计算机上的ATEM software control panel软件即可进行切换操控, 对于访谈类栏目或演播室室内节目录制, 软件切换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对于传统的EFP应用, 使用传统的演播室摄像机系统;对于此套EFP, 使用ENG摄像机代替演播室摄像机, 提高了摄像机的使用效率, 对系统使用来说, 减少了占系统成本很大部分的摄像机的成本, 例如4台EX330K (EX350K) 摄像机, 在不联机组成EFP系统使用的情况下, 可用于其他用途, 例如十堰台电视购物中心用于拍摄商品宣传, 编播中心用于《我为你唱》栏目的拍摄, 专题部用于拍摄专题, 策划包装部用于台栏目包装的外景拍摄等, 凸显此套EFP系统的经济性。
3) 灵活性
由于此套EFP系统大部分的设备都已集成在航空箱内, 因此外出使用时非常方便, 只需带EFP航空箱、控制面板箱 (用软件切换时可不用携带) 、4台摄像机箱、光缆盘、调音台、若干线槽板就可以了, 以上这些东西用微型货车就可以装下, 甚至可以不用专门的货车, 2台轿车的后备箱即可解决设备运输问题。同时这些箱子及设备因为体积小、重量轻, 即使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也能用人工快速地部署到位, 弥补了大、中型转播车在狭小空间不能展开工作的不足。
BMD高清EFP系统不仅可以使用PMW-EX350K (PMW-EX330K) 这样专业的肩扛式高清画质的ENG摄像机, 也可使用普通的PMW-EX3R, PMW-EX280手持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以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
软硬结合, 方便升级, BMD产品在保持硬件不变的前提下, 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固件版本的升级以提升稳定性和增加功能。2012年购买的Hyper Deck Studio硬盘录像机, 当时记录格式的改变必须使用计算机通过USB数据线在计算机上进行更改, SSD分区格式只能使用Mac OSX系统的hfs+格式, 而在2013年升级固件后记录格式可在Hyper Deck Studio硬盘录像机上通过选单选择, SSD分区格式也可使用Windows和Mac OSX兼容的ex FAT, 在可操作性和数据交换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4 使用体会
BMD高清EFP系统自购买以来先后在《唱响十堰》海选赛直播、武当大兴600年盛典晚会现场大屏幕字幕提供、《深度沟通》下县节目录制、《来一起跳吧》部分比赛中使用, 基本达到了购买此套EFP系统的初衷。
《唱响十堰》海选赛直播中就很好地发挥了此套系统的特点, 在商场狭小的空间里布置录播设备, 利用1ME主机的第1路HDMI输入连接笔记本计算机作为直播中的微博互动环节, 第2~5路输入连接4台摄像机, 第6路接入录像机进行短片和广告的插播, 圆满完成了海选赛30多场的直播录制。同样武当大兴600年盛典晚会现场大屏幕字幕就是由这套系统与大洋D3-CG SDI字幕机配合完成, 得到了晚会导演组和大屏幕提供方的肯定和好评。
BMD高清EFP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无ENG摄像机控制技术, 即不能完成光圈、主黑电平、增益、黑白平衡的调节工作, 主要靠摄像师来控制光圈, 摄像师水平的层次不齐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节目质量;2) 低温故障一次, 2013年1月举办的第六届酒类文化节, 因设备隔夜放在露天, 早上7点开机的时候有1路视频信号无法传输到切换台, 20 min后信号恢复正常, 分析原因是Camera Converter的全铝合金外壳 (工作时利用其散热) 所导致的;3) 实际使用中光纤保护帽过小容易丢失, 光纤头受灰尘侵扰造成光纤信号中断, 因此卸下保护帽后注意存放, 常备酒精和棉花及时清洁光纤头。光纤较细, LC连接头容易折断, 在收放光纤的时候小心操作即可避免。外出使用一定要将光纤放入线槽板内。
5 总结
BMD箱载式4讯道光纤高清EFP系统是一套低成本的高清EFP系统, 适合省台、地市台日常高清节目的录制和小型活动高清信号的录制, 县级台和各文化传媒公司也可在资金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实现高清节目的生产制作。同时十堰台也一直和厂家保持联系, 关注此套系统ENG摄像机控制技术的开发工作, 按照主流摄像机的控制协议要求, 达到控制摄像机的主要演播室控制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国际台高清EFP系统设计及应用[J].世界广播电视, 2013 (4) :72-75.
[2]何克成.小型高清EFP系统的商业应用[EB/OL].[2013-12-25].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12/05/281126507907.shtml.
超级剪刀EFP基础知识 第2篇
一部电视片的产生,大致需要以下过程:策划、编剧、分镜头稿本确定、拍摄、后期剪辑、合成包装、成品播出。完成这些过程的途径无非两种,一是,按部就班分阶段实施;二是,把其中的拍摄和剪辑,甚至包装程序统一打包成一次性实时操作,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EFP摄制模式。在这个流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其目的是唯一的,就是要把剧本和主题用最恰当的影视画面和音效表现出来,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更需要投资方考虑的问题就是成本和效率,多快好省曾经是多么流行的口号,一如今天的情景喜剧的繁荣。当然,如果你有《梅兰芳》电影一样的大投资撑腰来拍电视,那就不用考虑“勤俭持家”玩DV了。
ENG与EFP、ESP摄制模式
这是三种流传多年的电视创作模式:ENG的洋文是ElectronicNews Gathering,翻译过来为“电子新闻采集”;EFP洋文是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译为“电子现场制作”;ESP是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翻译为“电子演播室制作”。
通俗点讲更容易理解:
ENG:就是一个摄像记者(有条件带个助理),扛着一台摄像机,带着三脚架、新闻灯,走街串巷地拍摄,大多电视台采用文字记者兼助理方式,适当搭配男女记者,干活不累嘛!呵呵。国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流行分体式的3/4磁带摄录机,那个时候比较麻烦,需要一个摄像和一个录像人员,直到以BETACAM为代表的摄录一体机出现,人员配置才减到最少。现在大家常见的是这样的:女记者负责拿话筒采访之类的轻活儿,男记者一般负重较多,好在现在的专业摄像机都很轻便了,尤其有了DV之后,这些体力上的考验不成问题了。也有例外,我曾在1992年某个大型活动的采访中,见到一个沈阳台的年轻女孩,一个人扛着摄像机,一个人拿着话筒,一个脚架支着新闻灯照明,异常强悍!这起码说明,ENG拍摄方式是一种以灵便、轻巧、随机性见长的模式, DV拍摄基本属于这个类别。
EFP: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多台摄像机机位的整合,现场制作出符合标准的电视节目。与ENG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需要拍摄素材的后期剪辑工作,把前期拍摄和编辑变成了一个环节,多台摄像机组成不同场景景别、位置、动静关系,由一个切换导演负责统一协调和调度各个摄像机位的操作。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实时地掌控画面与音效的配合,并适时切换片花、字幕叠加、特效转场等操作,身兼数职是切换导演的角色。目的是,在节目进行的同时进行现场直播,省去大量的后期剪辑与合成的时间。高效、高速、现场性突出是其最大优势。大家常见的各种室外晚会、综艺节目、访谈节目等等大多采用此模式摄制。别以为这个EFP是什么新鲜的方法,在早期电视节目制作时期,由于录像机、编辑机等技术滞后,当时的很多电视节目其实都是EFP直播的,没现在这么多花哨的包装和广告,直接对着几个机位摄像机开讲。看来,技术进步之后的结果,有时候反倒找了不少麻烦。
ESP:综合以上两种模式,产生了ESP,它更强调的是演播室内的应用,可以说,是EFP的室内版,如果EFP和ESP相比,前者更注重室外的移动性和便携性,诸如演播车的应用。而后则更突出演播室环境的搭建和灯光基调的设置。硬件上,ESP比EFP更有技术优势,大型的不便移动的影视器材可以随心所欲的配置。这二者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显,相互交融是趋势,现在的演播室空间越做越大,大型摇臂和轨道车的使用非常频繁,而室外的EFP也加入了很多字幕与特效包装的成分。去年北京奥运火炬登珠峰的直播就是采用的高原EFP现场信号和北京主演播室ESP同步工作的模式,优势互补,无非就是为了节目更好看更生动而已。
EFP对设备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介绍EFP模式,其他模式以后有机会细说。
EFP在DV诞生之前一直为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垄断着,因为它需要大量的专业级设备才能实现,比如:EFP专用摄像机(仅为摄像机,不配置录像单元)、CCU(远程控制摄像机的中央单元)、TALLY(机位切换指示灯)、通话系统(导演与摄像师沟通MIC/耳机)、调音台与录音系统、多机位同步监视器与录制播出系统等。这些设备需要许多工种的配合协调,哪里出问题都不行。
近年,随着DV技术的突飞猛进,以低廉高质的DV机型为前段摄像信号、小型切换台、调音台及相关通联系统组成的便携性EFP系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更为可喜的是,以SONY、CANON、松下、JVC等主流高清DV为代表的机型普遍配置了HD/SDI全数字输出接口,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图像质量,接近了广播级的标准,并不断被应用在诸如珠峰火炬直播之类的高端电视直播场合,这样的场合,DV先天的轻便与灵活是大型摄像机所不可及的。
电脑视频技术在EFP成长中同样举足轻重,普通的PC上即可实现字幕机、虚拟演播室、流媒体网络直播等曾经看似高不可攀的工作,EFP模式基于此硬件的成熟,已经大大降低了设备上的门槛,我们普通DV爱好者或组织,完全有条件组织一套自己的EFP系统了。
EFP对人员的要求:
从我的EFP实践来讲,个人认为,团队的组建是比硬件选择更困难的事情。摄像师、录音师、导播、导演、CCU视频控制、电脑特效、甚至剧务都至关重要,不是开玩笑,要是一个持续几个小时的直播任务,是不能有分秒停顿的,没人张罗盒饭问题,都会导致大家体力透支,干活走神。说这个的意思是,强调一点,EFP成功与否的决定性环节恰恰是最弱的那个地方。因此,对于人员的要求,首先是团结一致的向心力,以导演指挥为唯一的标准,放弃个人技术喜好,一切以最后切出的画面完美为目的。一般来说,EFP导演喜欢熟悉的组成共同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在节目的直播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心有灵犀”,明确自己的岗位特点,并能在确保技术安全的前提下给导演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
EFP的现状与发展:
国外的商业电视台或国内的某些商业类节目,由于播出频率较高,制作任务繁重,更加注重节目的时效性,因此,采用EFP模式摄制节目非常普遍,或许,在某些节目的制作上难免略显粗糙,但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已经被节目的收视率所掩盖,这也是电影人经常看不起电视的口实。
EFP制作系统 第3篇
以EFP方式进行电视教学的直播,使观看者感到身临其境,真实直观,给人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感受, 能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教学内容。适于“示教示范型”、“现场纪实型”、“课堂讲授型”电视教材的制作,并可通过电视通讯手段将教学过程传送到校园电视台,从而扩大知识的传播面。同时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等特点。
笔者于2004-2007年在湖南科技学院工作期间,参与了学校EFP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并运用该系统对学校的大型学术报告会、大课讲授、实验观摩课等进行电视教学直播以及相关电视教材的制作,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珍贵的教学资料。
一、以AG-MX70切换台为中心的EFP直播设备
EFP数字视频系统一般包括切换台、摄像机、录像机、字幕机、周边设备 (包括信号发生器、帧同步器、视分、A D、DA) 、监看设备、通话设备等。[2]
1. AG-MX70系列切换台及其特点
EFP系统的中心设备是切换台,现阶段应用较多是AG-MX70系列,如图1。
AG-MX70MC数字视音频切换台是一体化2路总线、8路输入数字视频切换台,具有高级技术指标的多功能数字视频特级和多路音频调音台。AG-MX70MC提供广播级4∶2∶2∶4数字分量图像质量,超过600种特技图案和30帧图形存储器用于卷边、划像和标志动画以及利用个人计算机下载字符或图形文件。带有矩阵菜单的大液晶显示屏幕提供的交互操作界面可以保证快捷轻松的操作。它有多种数字特技效果,有相应的外部控制接口,能和多种设备连用,对一般教学单位来说方便实用,有益于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性价比较高。该系统功能强大,连接简单,操作简单,也可使用各类摄录一体机进行制作。
2.其他设备说明
除了以AG-MX70为中心的切换台,还需要若干台摄像机,以不同机位进行教学现场的拍摄,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来表现教学。目前学校仍使用SONY DSR-250P摄像机(图2)来进行直播过程的拍摄。数字视频磁带录像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现推荐使用DSR-45P型号的数字视频磁带录像机(图3)来录制直播过程。它提供了S视频、模拟复合、模拟分量和i.LINK数字视频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各种非线性制作设备配合,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上下载操作。前面板的内置2英寸液晶屏,不但可以显示菜单,更可以显示重放的视频信号,并能将现场直播的教学过程或者学术报告会录制下来。我们还需要用监视器来监视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用投影仪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投影到大型的屏幕上面, 能将更加清晰的现场教学画面展示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
二、直播准备与技术要求
1.前期准备
由于整个制作过程都要在不中断教学过程的同时进行,需要采用不同于分镜头拍摄的另一种工作方式,相对来说对编导、摄像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以往在教学上对此方面探讨不多,下面就运用EFP方式进行教学直播以及制作电视教材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3]
首先,接拍摄计划后,要会同编者、摄像、录像、照明、录音等人员共同蹉商,充分了解拍摄内容,根据拍摄要求、目地拟定出摄制提纲。
其次,全体制作人员与有关人员共同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拍摄场地。依据摄制提纲,合理安排摄像机机位和切换台的位置,以及灯光设置、音响配置,尤其是切换台的位置,要既能统观全局,又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再次,要按照规定时间进入摄制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调试工作中摄像机的技术准备至关重要,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摄制过程。
2.技术要求
切换台是EFP最主要的技术设备,是整个直播现场的核心。其技术性能决定着现场直播的水准,对于要进行同步连接的切换台,要确保系统的三统一(定时统一,相位统一,幅度统一)。对带有帧同步功能的切换台,要对摄像机进行调整,保证各摄像机色调统一,尤其要确保通话系统畅通。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摄像师要始终盯着寻像器。对运动画面,要求快速反应,恰当构图,主体突出。听到切换台的操控者的指令后,要根据情况及时判断物体运动方向,提前做好跟镜头的准备,为操控者留有足够的切换时间,在切换的空隙里应主动灵活地去拍摄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摄像师的主动性是有限的,总体上要听从操控者的指令,因为操控者是唯一知道其它摄像机正在做什么的人,这样才能使镜头与镜头、摄像机与摄像机协调起来,避免镜头重复,从而主次分明,整体效果更好。
在直播过程中,切换台的操控者要把精力用来关心镜头的连续性,即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通过监示器画面来判断摄像机的机位、取景、镜头运动、镜头变焦的情况,从而清楚、准确地发出指令。要恰当地使用特技效果,使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并将最能表现教学内容的镜头展示给观众,以增加电视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虽然操控者不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要尽可能准确、客观、完整地展示教学的全过程,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制作结束后,素材经过一些必要的后期制作,即可进行教学播放。
三、EFP直播设备的连接
在整个现场直播系统中,各种设备放置与线路的连接是非常关键的。本人在工作中参加了多次学术报告会的现场直播,对此具有一定的经验,现以常见的学术报告会EFP方式直播为例对线路连接进行说明。
1.现场设备的位置说明
我们进行直播过程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包括切换台、摄像机与数字视频磁带录像机、监视器、投影仪及大型的投影屏幕、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缆线等。首先我们将各种仪器放置在现场合适的位置,各设备放置的位置可参照图4。
会场是一个室内体育馆,有四个看台可以观看学术报告会,讲座人的位置在会场看台的中间,由于现场比较大,学生和教师们很难看得很清楚,所以就通过现场演播的方式进行,两台摄像机在场地的中央并对着讲座人。切换台、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放在会场的后面但要正对讲座人,这些设备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四台投影仪放在四个看台的正前方,让学生和教师能更清楚地看到整场报告会。
2.系统设备连接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整个系统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5)。
各种设备都以切换台为中心进行连接。首先是两台摄像机将拍摄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送入切换台中,并将视频信号分别输入到对应的摄像机的监视器。切换台将切换好了的混合信号分别输出到主监视器和数字视频磁带录像机,用磁带录像机录制报告会内容,主监视器则可以观察拍摄画面。计算机可以通过切换台后面的USB接口连接,主要可以用切换台切换到讲座者用PowerPoint所演示的讲座内容,使学生和教师看得更加清楚。输入的视频信号可以用切换台输出到多端口视频分配器上,多端口视频分配器将输入的视频信号再通过多个端口输出到四台不同的投影仪上,至此,整个直播系统的设备连接完成。
3.各种设备与切换台后面板接口连接说明[4]
上面已经对报告会现场各种设备的放置以及整个系统设备的连接进行了说明,现在再对各种设备与切换台后面板接口的连接和不同接口使用何种类型的连接线进行简要说明。
来看一下切换台后面板的接口(如图6)。
切换台后面有四路视频输入接口;四路模拟音频输入接口;一路音频输出接口;两路视频输出接口;USB接口;外部接口(其他接口不做说明)。其中每一路视频输入接口都包括一组分量输入接口(分量Y输入;分量PB输入;分量PR输入)和一个YC输入接口(它叫做S-video接口)。每一路模拟音频输入接口都分为左声道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输入。一路模拟音频输出接口可以输出对应的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每一路视频输出接口都包括一个复合输出接口;一组分量输出接口(分量Y输出;分量PB输出;分量PR输出);一个YC输出接口。
摄像机是信号的来源,所以必须把摄像机上面的接口用线连接到切换台的视频输入接口中,DSR-250P型摄像机上有一个S-video的接口,可以用S-视频电缆一端接到摄像机的S-video接口,另一头接到切换台上的任意一路的视频输入YC接口上。在本例中,我们用了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所以要用到切换台的两路视频输入接口。音频信号也用一根音频线从摄像机的AUDIO接口接出,接入到对应的一路模拟音频输入接口。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输入到切换台后,我们再将主监视器与切换台接口连接。对于主监视器,要求主监视器显示操作人员用切换台切换出来的混合信号,所以我们可以将切换台上的复合输出1接口接到主监视器对应的复合接口上。对于摄像机1的监视器,我们将它与摄像机1的VIDEO接口连接,摄像机2的监视器与摄像机2的VIDEO连接。
视频磁带录像机是用来记录由切换台切换好了的混合信号,我们用75Ω同轴电缆的一端连接到切换台的分量Y输出1接口;分量PB输出1接口;分量PR输出1接口,另一端连接到视频磁带录像机的分量Y输入接口;分量PB输入接口;分量PR输入接口。投影仪是用来更加清楚地显示讲座的画面,所以我们通过连接线将切换台的视频输出端的YC接口与多路视频分配器的输入接口连接,多路视频分配器有多个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再分别与四台投影仪连接,这样一个完整的接口连接过程就完成了,如图7(由于音频线的连接比较简单,所以本图未作连接示意)。
四、结束语
综上,我们对运用EFP有了一定的认识,它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效,提高利用率,降低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加快电视教材的建设。对于更加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丰富电教教材的制作手段,提高制作效率,使电教教材形式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都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好方法,同时还可以锻炼编导摄编队伍,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近年来诸多学校都引入了EFP高清系统,使得电视教材制作以及教学运用都步入了一个新境界。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EFP数字系统在直播的具体方式上有许多新技术都有待于我们去学习与探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理由相信EFP在教育战线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雷新盛等.EFP系统的特点与组接.中国有线电视, 2002, (22) :59-61.
[2]陈格平.小型EFP数字视频系统的设计.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2, (6) :53.
[3]尹毅东.运用EFP方式制作电视教材的方法和应用.http://info.edu.hc360.com/2008/02/221217133861-2.shtml.2008-2-22.
爆炸成型弹丸 (EFP) 浅析 第4篇
破甲弹是利用聚能效应形成的聚能射流对坦克及装甲车辆进行侵彻, 虽然对于装甲目标的侵彻深度较深, 但破孔口径却很小, 其后效和杀伤威力有限。爆炸成型弹丸 (EFP) 是在聚能装药的基础上研究发展的, 其后效和杀伤威力较大, 有效的弥补了破甲弹的不足。
1 结构
典型EFP装药结构如图1所示。
2 工作原理
爆炸成型弹丸 (EFP) 战斗部的装药结构采用大锥角 (120°~160°) 金属锥罩或曲率半径为1~2.36倍装药直径的球缺罩、双曲线罩。炸药在爆炸时释放出来的爆轰能量, 转化为金属药型罩的动能和塑性变形能, 通过其高温、高压的作用, 被爆轰能量压垮、翻转并闭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的高速飞行体, 称为爆炸成型侵彻体 (EFP) 。如图2所示。
EFP以其巨大的动能侵彻目标。因此要保证EFP在空气弹道段的飞行稳定。同时, 为了能在侵彻目标时有效穿透目标, EFP还应该有尽可能小的弹道速度降。决定上面两个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形成EFP的结构形状。一般的情况下, 获得的EFP是带截锥状尾裙结构的, 这种EFP通常是轴对称的回转体, 弹尾中空, 靠截锥状尾部提供飞行稳定所需要的稳定力矩。
3 特点
3.1 对侵彻目标的后效大
聚能金属射流侵彻穿透目标后毁伤的后效很小。而EFP其大部分都进入穿透目标的内部, 同时, 它还会引起穿透目标背面大量崩落, 产生大量的有效杀伤破片, 使侵彻后效增大。
3.2 对炸高不敏感
聚能装药结构对炸高敏感, 炸高一般在2~3倍装药直径时聚能金属射流的侵彻效果较好, 而大炸高 (10倍以上的装药直径) 条件下, 聚能金属射流的效果会明显降低。EFP可以在800~1000倍装药直径距离上有效作用。
3.3 侵彻能力不高
理论分析EFP的威力目前已达到在一千倍装药口径的距离上穿透一倍装药口径的均质装甲。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实际验证EFP弹丸在1000倍装药直径距离上对均质靶板的侵彻能力一般在0.6倍装药直径的厚度左右。
3.4 弹道速度降较大
由于EFP在超音速飞行条件下, 其截锥状尾部突缘会产生很大的激波阻力, 使得EFP的弹道速度降增大。有试验证明, 一般为飞行距离每米有7m/s~8m/s的速度降。
其余影响EFP形状和速度的参数有:炸药的物理性能和感度;装药的尺寸、形状;起爆和传爆方式等。
4 应用前景
(a) 球缺形药型罩EFP装药结构 (b) 大锥角金属药型罩EFP装药结构
综上所述, 爆炸成型弹丸 (EFP) 的装药结构具有不受炸高的限制, 侵彻的性能与EFP形成初速度无关, 可以在极大的炸高条件下侵彻装甲目标。它的终点毁伤效应又融合了穿甲武器威力大、后效大的特点, 因而, 其在弹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 EFP技术主要是用于末敏弹、末制导炮弹和反坦克导弹战斗部上, 攻击坦克防护较薄弱的顶装甲, 以及用于反坦克武器智能雷和反武装直升机智能雷战斗部上, 以实现区域防御, 这些战斗部都要求其作战单元在距离目标较远的距离上起作用。
5 结束语
要形成良好飞行性能的EFP, 优先考虑形成星形尾部的EFP。只有在药型罩变形过程中其周边变形有规律地产生差异时, 才能得到最佳飞行性能的EFP, 药型罩表面不能同时变形, 而是相继或者以不同的加速度变形。使EFP产生星形尾部的措施有:壳体的非均匀性, 例如壳体内表面圆柱形、外表面六棱柱;多点起爆;在炸药中安装惰性材料或混用具有不同爆速的炸药, 在炸药中安放隔板给爆轰波导向;采用成型的爆轰波导向器。
理论与实验均已证实, 聚能金属射流侵彻目标时虽然形成很深的穿孔, 但是破孔口径很小;而爆炸成形弹丸虽然能够形成较大的侵彻破孔口径, 但是其侵彻深度较小。因此, 目前研究的重点为聚能杆式侵彻体技术。聚能杆式侵彻体技术以爆炸成形弹丸技术为基础, 其性能介于聚能金属射流和爆炸成形弹丸之间, 兼具有两者的长处, 能够比较好地解决侵彻的深度和破孔口径之间的矛盾。
摘要:研究爆炸成型弹丸 (EFP) 的形成机理, 分析了形成良好EFP的影响因素及性能特点, 探讨其应用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爆炸成型弹丸,结构,特点,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宗德, 周长省, 丘光申.火箭弹设计理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5.
[2]安二峰, 周听清等.一种新型聚能战斗部的实验研究.实验力学, 2004, 19 (1) .
EFP制作系统 第5篇
在实际操作中, 这是一项多程序, 繁琐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为了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的制作质量,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研制出了“EFP、OB系统摄像机综合调试板”;此板集白板、肤色校正图、后焦校正图、色通道检查图于一体。使用它后, 能使现场系统摄像机的调整变得简便、准确、快捷。
到目前为止, 在大型节目的多机位拍摄中, 所有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尚无此实用、标准、综合性的“EFP、OB系统摄像机调试板”。在这种情况下, 对摄像机的调整会产生以下弊端。
一操作程序复杂
每次调整至少要分白平衡、肤色校正、后焦校正三个步骤, 按照一般的调整模式不仅时间长, 而且很难达到效果, 因为时常现场很大, 时间有限, 场地情况复杂, 不可能来回长时间地折腾。
二白平衡不准确
由于EFP、OB系统的拍摄大部分都是在大现场, 小的白平衡色卡纸无法使用。一般都是随意找来一块大白板 (白色大泡沫板或大白纸等) 进行白平衡调整。这样的调整结果是不准确的。因为人眼所识别和认定的白色, 理论上有无限多种, 是相对的。即使是在相同的色温下, 正常人的眼睛所指认的白色也大相径庭, 所以随意找来的白材料, 是不能作为基准白的。白基准不对, 调出来的白平衡也就不准确, 最终拍出来的画面就实现不了良好的色还原, 致使色彩会出现偏差, 红不艳, 绿不翠, 颜色浑浊, 尤其是肤色会有他色污染。很多电视节目的画面给人感觉其色彩不明快, 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三肤色校正操作不方便
在各摄像机设定同一参数, 调整好黑白平衡后, 理论上所有摄像机的RGB曲线都是一致的, 所表现的色彩细节也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特别是摄像机使用一段时间后, 元器件的参数会发生变化, 其技术指标也就会产生一些偏离, 其结果就是各摄像机色彩细节的偏差。这种偏差在表现一般的颜色时, 视觉上不易被发现, 可以忽略不计, 但拍到人物皮肤 (尤其是面部皮肤) 时就很明显了, 因为视觉神经对肤色尤其是脸部肤色是最敏感的, 很小的偏差都能看出来。这就需要微调RGB来做肤色校正。在这一工作程序上, 通常都是找一个带妆的演员站在舞台中央或表演区内, 各台摄像机推演员脸部特写, 在OCP (摄像机控制单元) 上反复比较、校正, 使各摄像机的肤色偏差消失。这是一个细致、麻烦的操作过程, 必须要求台上的演员配合好, 较长时间地保持静止状态。工作实践证明:在这一点上很难协调好, 有时也就马马虎虎算了, 从而在画面效果上留下遗憾。
四摄像机后焦校正不准确
由于摄像机的分光棱镜和CCD器件的物理及电子参数随着温度的变化有时会产生漂移, 后焦调整环在摄像机搬运过程中有时也会松动,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摄像机后焦的变化, 因此在节目拍摄之前, 必须检查和校正每台摄像机的后焦 (用灯箱测试卡在现场工作中是不具备条件的) 。以往的操作模式是:每台摄像机任意找一个目标, 推进、拉开, 反复调整后焦环, 使目标变焦任一点都能聚实, 锁定即可。这一过程的问题出在目标的选定上:目标的图案以及与摄像机的距离是随意的, 校正后的后焦点固然也是不精确的。在仔细观察摄像机不同距离的焦点时, 很容易发现这一问题。
我们研制的“EFP、OB系统摄像机调试板”解决了上述四个问题。
“EFP、OB系统摄像机调试板”同时呈现白平衡板、肤色矫正图、摄像机后焦校正图、色通道检查图 (见图1) 。在摄像机调试时, 用一支架 (话筒架之类均可) 将“调试板”悬挂在所拍摄的光区内, 各摄像机镜头按需要按流程依次对准各图, 各项调整一气呵成。
“调试板”尺寸为:90 cm120 cm (尺寸也可由场地大小而定) , 用高光相纸作底板, 将各图和白平衡纸分别附印和压膜在上面, 并作亚光处理 (避免使用时光线反射镜头) 。卷曲、展开自如, 携带、使用方便 (见图2) 。不用时卷放在黑色塑料筒内, 避免感光变色。
“白平衡纸”选择成年宣纸做材料, 压膜在“调试板”上。成年宣纸的特质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其一是不变色 (相对其他材料) ;其二是它特有的色感, 白里微泛黄色。用它调出来的白平衡, 微偏向其补色 (微蓝) , 这种效果会使人物皮肤的感觉更加白嫩, 景物更加清透、鲜明。再说演播厅灯光的标称色温要求是3200, 但实际上大都低于这个值 (与灯泡新旧及使用寿命有关) , 非主光区就更达不到3200;如果用纯白调平衡, 拍出的画面效果就会偏黄 (尤其是肤色偏黄是最忌讳的) 。所以在白平衡调整时, 要人为地把色温校高一点。实践证明:成年宣纸是白板的最佳选材。经过使用日本、欧洲多种型号的摄像机调白 (不同厂家摄像机的色调是有差异的) 都可以达到尽善尽美的色觉效果。
“肤色矫正图”设计为一张白底黑衫彩色美女头像 (保真照片) , 代替演员上场。头像的肤色层次细腻、逼真;白底黑衫的设计是为了再做肤色校正, 摄像机推满头像特写时, 避免周边彩色干扰, 使校正更加准确。
“摄像机后焦校正图”按照摄像机后焦调整规范, 设计为一个放射状圆图, 这就为拍摄现场提供了标准的后焦调整图案, 同时也等于设定了标准距离 (调整时“调试板”肯定是放在主拍摄区内) 。检查和校正时, 以此为目标, 在变焦的过程中只要在寻像器里观察放射圆中射线的锐度, 对后焦做出校正即可。
“色通道检查图”是在摄像机色通道出现故障时, 摄像机对准该图, 从画面上就可以判断出摄像机RGB哪一通道出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