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精选10篇)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1篇
一、我会拼,我能写。(10分,每空1分)
kāi tuò jiāo shí zhì xù
( ) ( ) ( )
shén mì mò cè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 ( )
cān zhuō xīn chái diāo nàn
( ) ( ) ( )
shì jiè wū jǐ què qiáo xiāng huì
( ) ( )
二、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21分,每空1分)
(一)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每空1分)
熔化 融化 溶化
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案:1、再坚硬的钻石落到岩浆里,都将( )。
2、春回大地,小河上那层厚厚的冰将慢慢( )。品位 品味
3、金波爷爷写的《追踪小绿人》值得我们好好( )。
化妆 化装
4、( )好了没有?观众们正盼你主持节目呢。
情景 情境
5、如果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就能很容易地把人带到所描绘的( )中去。
(二)给划横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3分,每空0.5分)
1、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 ) 滔滔不绝( )
2、辞:①告别;②请求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 ) 辞职( )
3、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④遭遇
弥留之际( ) 无边无际( )
(三)读读下面一段话,联系语境,填上合适的成语。(5分,每空1分)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 ),他用了时间( )完成了这部辉煌的巨著,面对( ),他蒙受了( )。然而为了完成《史记》。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今天,我们阅读这部伟作,景仰、赞美之情不禁( )。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每空2分)
1、突然,沉沉黑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2、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仿写: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
3、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被”字句:
4、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微笑掩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三、精读短文,勇敢闯关。(19分)
(一)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的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白发投向天空。认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刻可以说出:这是卷云。有卷云就不会有好天气,十成有九成是阴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每空1分)
预兆( ) 蔚蓝
2、第一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1分)
3、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文章中起的作用,由此可以推测下文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每空1分)
4、除了书上介绍的以外,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请举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我问他原因。
“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他回答。
“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我说。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这就更奇怪了 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 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我说:“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
1、给加“ ”线部分文字加上标点。(2分)
2、读画“ ”句子,回答问题。(3分,每空1分)
(1)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每个句内的两个短句,结构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每空1分)
4、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爱国名言。(2分)
四、快乐习作。(45分)
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的尝试
提示:1、“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450字左右。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2篇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500荐一上 科学
教案
(5000字] 字)荐科学
三上教案
荐中班
科学
教荐科学教案 [1000字]
[1000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题组教学浅见 第3篇
一、用好操作类题组,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当引入一个新的公式、法则、定律时, 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往往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与短、好与坏往往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与低。如果教材中的数学题组运用得恰到好处, 就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页例9、例10教学中, 教师可连用两个题组推导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例9题组时, 可让学生分组合作, 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学生在摆的过程中, 要求他们按照表格中的长、宽、高次序拼摆,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填表。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认真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初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得知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长、宽、高厘米数的乘积。教学例10题组时, 教师可在例9题组教学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以下三小题:“每个长方体共需多少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它是怎样拼成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后回答:“长方体的长是几厘米, 一排就可以摆几个, 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几排, 高是几厘米就可以摆几层。”最后再去摆一摆, 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从操作到感知, 从猜想到验证, 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空间观念得到很好的建立。学生自主完成题组, 自主推导公式, 自主总结公式, 其推理能力得以提高, 对公式的由来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这样一来,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 教师只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二、用好尝试类题组,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题组作为尝试题出现在完成例题教学任务之后, 其目的是用来检查学生对新知是否掌握, 概念是否建立。它是对新知的强化和巩固, 也是一种再创造。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页“试一试”4小题时,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可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一题可延用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说出洗洁液和水的比, 或改用分数来说一说。在教学第二小题时, 可提出:“如果一份是五千克洗洁液, 那么需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制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4?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教学第三小题时, 可设问:“如果三份水是十五千克, 那么需加多少千克洗洁液才能配制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3?”而在教学第四小题时, 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 在杯中用不同颜色设计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1, 先分一分, 涂一涂, 再说一说是怎样设计的。题组教学要防止形式单一, 提倡尝试方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设计要新颖, 要由浅入深形成梯度, 只有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有“爬坡不见坡”的感觉, 对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
三、用好计算类题组,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规律靠教师教出来, 还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来, 这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根本区别。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数学题组教学的成败。题组的教学应在教师的点拨下,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2页练习十一第11题时, 不光要求学生会做, 还要求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自主发现规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 再要求学生比较每小题中的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 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和被除数相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独立思考, 独立练习,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四、用好对比类题组, 促进学生正确迁移
为了防止学生的负迁移, 我们常常通过题组的对比, 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区分知识的不同因素,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十第6题时, 我先让学生认真审题, 找出题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食堂有3/4吨煤, 都问还剩下多少吨煤?不同点是:一个是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 一个是用去2/5吨。再让学生议一议, 说一说, 不同句的意义, 弄清题意:一个表示剩下的吨数占总吨数的2/5, 这里的2/5反映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表示把一吨煤平均分成5份, 表示其中的2份, 这里的2/5是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样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很熟练地说出了数量关系, 找到了解题思路。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1、搜集资料法,课前根据调查提纲,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调查提纲:
(1)不同国家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庆祝圣诞节的?
(2)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贺卡等物品。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在课堂上,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学生、生活实践、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三、教学过程
1、重温中国传统节日---欢乐中国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哪个节日?板书:节日(春节)我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图片:贴春联和门神、燃放爆竹、烟花,吃团圆饭影像资料)ppt
小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走近多彩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他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呢?板书课题
2、了解多彩世界节日
活动一、多彩“圣诞节”。
(1)猜一猜:提到节日,总是让人很期待,一说到驯鹿、雪橇、礼物,你会想到西方哪一个节日?(圣诞节)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出示关于圣诞节的物品: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
(3)交流:同学们,你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4)汇报:圣诞节是世界上庆祝人口最多的节日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①美国:与家人装饰圣诞树、分享圣诞大餐、唱《平安夜》颂歌。(相机出示:装饰的圣诞树、圣诞大餐和音乐《平安夜》颂歌。)
②澳大利亚:烤海鲜、喝啤酒、晒太阳、点篝火。(出示海滩圣诞)
③波兰:桌布下放草、晚餐不吃肉。
④保加利亚:点火驱逐妖魔。
小结:同学们,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这真是多彩的圣诞节呀。
⑤做一做:学生制作圣诞贺卡,表达祝福。
活动二、隆重“开斋节”。
1、交流: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多样的圣诞节,现在再去了解世界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开斋节的了解。
2、谈一谈:感受穆斯林集体礼拜时那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3、说一说:穆斯林除了沐浴盛装、参加礼拜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4、想一想:款待穆斯林客人,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小结:开斋节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让人惊叹,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
活动三、激情“狂欢节”。
①看一看:欣赏巴西狂欢节。
②跳一跳:可以让生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③交流观看感受。
小结:这样的狂欢节让我们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3、拓展延伸总结深化---和谐大家庭
①除了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国外哪些节日?
②指名说。
③课件出示西班牙的奔牛节、泰国的泼水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④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5篇
一、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我们居住的星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无限宇宙”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生物的演变”“月球”“太阳与太阳系”“无限宇宙”等内容。
二、班级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生物的演变”将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样子,人类认识生物的历程,知道化石的形成过程。
2、“月球”是培养孩子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太阳与太阳系”单元让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并开展探究活动。
4、“无限宇宙”这一单元使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人类对宇
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五、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
月球(第五周~第七周)
第三单元
太阳与太阳系(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无限宇宙(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6篇
②、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③、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温度最高,没有卫星。
④、金星:第二近行星,自转最慢,一圈需243天,自转方向特殊:自东向西转,没有卫星,夜空中除月亮外最亮的星星。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
⑤、地球:距离太阳第三近行星,绕太阳一周约需365天,自转一圈需24小时,有一颗卫星月亮。 ⑥、火星:直径只有地球半径大,体积只有地球的15%,公转周期约两年一圈,自转一圈为24.6小时,有两颗卫星,白天最高达28℃,夜间则降至-132℃。
⑦、木星:体积最大,相当于1300个地球那么大,卫星最多,有63个,自转速度最快,自转一圈
9.9小时。主要由气体和流质物组成。
⑧、土星:八大行星中体积居第二位,卫星个数也居第二位,有34颗。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光环主要由岩石、尘埃、气体、冰块等组成。
⑨:天王星:体积在八大行星中居第三位,自转是躺着的。
⑩: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最长,60190天,相当于地球的165年。
⑾、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⑿、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有数十亿颗小行星。
⒀、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是76年。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最大,卫星数目最多有(63)颗;(水星)最小,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卫星。
2、(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曾划规到大行星之列,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科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列之外。
3、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
(火星)>(水星)
4、彗星是由(慧发)、(慧核)和(慧尾)组成。
二、问答:
1、什么是太阳系?
答: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什么是彗星?
答|: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
第十四课 做太阳系
一、填空:
1、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
2、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二、问答:
做太阳系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合适的材料,②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
第五课 天上有条河
一、填空:
1、夜空中东起西北,西至西南,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光带叫(银河),河中没有水,而是由许多(星星)组成。
2、银河大约包含亿颗星体,期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4、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包围,它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000)光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
5、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
6、银河系直径=94608亿千米80000=7568640000亿千米
二、问答:
1、什么是银河系?银河系有多大?
答:银河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2、银河系是什么样子?
答:从银河系的上方往下看,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从侧面看,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
第六课 艰辛的探索
一、填空:
1、(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
3、(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4、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5、我国的航天大事记: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 号发射成功。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二、问答: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7篇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
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
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6、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测定月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比地球古老。
二、简答:
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可能是由小天体碰撞和火山爆炸形成的。
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
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
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
5、月球上有什么?
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第五课时 观察月球
一、填空:
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
⑪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⑫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
⑪、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 ⑫、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
⑬、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
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 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 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
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称(残月)。
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
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
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第六课时 月相的成因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问答;
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8篇
一、填表:
1、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主要有三种: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
2、归纳太阳与地球上众多物质变化现象的关系,把这种关系表示在方框里。
太阳
二、简答:
1、如果没有太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列举岩石的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答:1、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岩石就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没有岩石的物理变化,就很难进行岩石的化学风化,没有岩石的化学风化就很难转化为生长植物的土壤。
2、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就没有自然界水的蒸发,没有水的蒸发就没有水的循环,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降水的发生。
3、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空气就不会受热膨胀,空气不受热膨胀就不会比周围的空气轻,各个地方的空气都一样重,空气就不会流动,空气不流动就不会形成风。
第二课 太阳与人类
一、填空:
1、太阳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地球传递能量,这些能量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式,或者以风能、水能、生物能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人们直接对太阳能应用的是太阳的光和热,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
3、大多数能源的能量都是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而来,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能量是由于远古时期的生物储存了太阳能形成的,风能、水能是太阳的光和热促进自然界中空气的流动与水的循环而形成。
4、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能量转换)的形式实现的。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
二、问答:
1、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太阳的光和热而形成的各种能源正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及时地球上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也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所有的正被人利用的各种能源其实都来源于太阳,正是人类拥有并利用了这些能源,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活动和发展。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答:如果没有太阳,植物不会生长,动物也无法生存,人类将无法获得食物,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促进水的循环与空气的流动,人类将没有水和风发电,无法使用电器总之离开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
3、把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关系用箭头及适当的文字说明表示出来。(见课本)
第三课 太阳能热水器
一、填空:
1、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直接利用了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做饭)、(太阳能电池)、(白天看书)、晾晒衣物)、阳光下进行生产生活等等。
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集热器)、(不锈钢蓄热保温水箱)、(定热热水箱)、(水位自控装置)、(热水自动供应装置)、(上下循环管)等几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
3、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主要与(选择的材料)、(颜色)和(摆放的方向)有关。要想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就应考虑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作材料、材料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热水器的摆放以(正对太阳)为佳。另外还可以考虑集热管的(受热面积)要尽可能大。
二、问答:
1、太阳能与水能、风能等其他能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2、说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第9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生物的演变”、“月球”、“太阳与太阳系”和“无限宇宙”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是除地球之外学生最接近的一个天体,相对而言更加容易观测。本单元就是以月球的基本情况,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变化的原因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作为探究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太阳与太阳系”本单元的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从
身边开始,是从学生心中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开始的,从“观察太阳”到探究“太阳与动植物”、“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太阳与人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系”、“做太阳系模型”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目的是给学生们一把探究的钥匙,让他们亲自去打开一扇扇神奇的科学之门,充分享受探究的快乐!
“无限宇宙”本单元在前面学习月亮、太阳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艰辛,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等宇宙探测器的不断运用,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展空间实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使学生认识到宇宙不是虚无缥缈的,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运动的,是一个无限的世界。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中下层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观察出月相的结果,画月相示意图以及月相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太阳能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1~2周1、化石2 课时
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2 课时
3、谁能生存下来2 课时
自由研究2 课时
二单元 月球3~5周4、月球上有什么2、观察月球36、月相的成因27、登上月球1
自由探究2
三单元 太阳与太阳系6~108、太阳29、太阳与动植物210、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211、太阳与人类212、设计太阳能热水器213、太阳系214、做太阳系模型2
自由研究2
四单元无限宇宙11~1315、天上有条“河”216、艰辛的探索217、人造卫星与飞船218、运载火箭219、无限宇宙2
自由研究220、整理我们的科学课学习
单元练习;概念梳理14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14周 周周 周2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10篇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再现老朋友。拼一拼,写一写。(10 分)Dào tián mén kǎn xià hu jǐng gào fān qié()()()()()Yáo tái huáng lí shuāi lao tí míng xiàn mù()()()()()
二、汉字花园。照样子。做一做。(分4)例:(狐仙)狐——孤(孤单)()娇——()()律——()()稻——()()避——()
三、词语花篮。按要求写词语。(12 分)
1、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树林()的小鸟()的动作()的探索()的吹来()地爬行
2、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近义词:坚强——()镇静——()茂盛——()反义词:坚强——()镇静——()茂盛——()
四、巧手妙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6分)
1、()生活给了我们启迪,()我们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2、()我以前很喜欢“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话,()经祖父一讲,我就不喜欢了。
3、()妈妈说要打我,我()没有改掉大声念书的习惯。
4、书籍()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5、()在炎热的夏日中午,()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6、()选择了自己的奋斗志向,()可从各种不同门类的书籍中汲取营养。
五、累积赛场。按要求填一填。(6分)
1、东隅,桑榆。
2、莫等闲。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4、“,收篙停棹坐船中。,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描绘出了 的小童形象,表达了诗人 之情。
六、句子欢乐谷。(6分)
1、缩写下面的句子。
书籍中描绘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2、展开想象,用“花园、蝉鸣、阳光、伙伴”四个词语写一段话,描述暑假生活的几个画面。
七、阅读训练场。(26 分)
(一)一天中午,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了取面包。她起身取回面包,重又返回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皮肤的男子汉,正在喝着自己的那碗汤。
“这个无赖,他无权喝我的汤!”老太太气呼呼的寻思。“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我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能让他一人把汤全喝了。” 于是,老太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与黑人同桌,面对面的坐下,拿起了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
就这样,两个一碗汤被人共同喝着,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两个人都互相看着,都默默无语。这时,黑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大盘面条,放在老太太面前,面条上插着两把叉子。
两个人继续吃着,吃完后,各自直起身,准备离去。“再见。”老太太友好地说。“再见。”黑人热情地回答。黑人热情地回答。他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贫穷的老人。黑人走后,老太太这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无人喝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晚。
生活就是这样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乃至怨恨等等,时常都会发生。只要心地善良,互谅互让,误会、怨恨也会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
1、我会填。
这个小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2、黑人看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喝着自己的汤,心里是怎样想的?
3、请为这则小故事选择一个最优美、最贴切的标题。()A、一碗汤的故事 B、误会 C、美丽的误会 D、在餐馆里发生的故事
4、读完这则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 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 20 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 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 200 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 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 “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 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 对我们说: “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 “我是喝 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 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田。是想起了至今 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 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 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 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 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1、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作者来台北唱河南豫剧。看到了台北河南老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2、第③段“紧紧”“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盼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对家乡的热爱和强烈的思 念之情。
3、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黯然因思乡不能归。铿锵是对家乡誓死的忠 诚,对自己是河南人的骄傲。
4、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可用原文回答)
5、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与哪句相呼应?用“ ”划出
应画“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