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精选12篇)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形式的教育中, 学校教育评价一直深受智力测验的影响, 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最佳手段是在划定的条件下来进行频繁的正规考试。通过这种考试, 学生可以得到表明学生进步或退步的量化成绩单。而加德纳则认为, 这样的评价思想是有缺陷和危害的。它把学生进行了分类并贴上了标签, 用来判断学生的弱项和短处, 而非学生的强项和长处。

在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 多元智能理论正在逐渐被教育学家和教师们所接受,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育中开始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但从我国教育改革现状来看,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学习评价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第一, “高考指挥棒”的现象在短时期内还是无法改变, 高考考试主要还是采取纸笔测验的方式, 升学率的存在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仍然无法摆脱纸笔考试的影响。第二, 多元智能评价离不开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基于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和教学, 其效率要低于传统讲授的大班教学, 于是就要考虑如何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将规定量的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灵活地、多元地传授给学生。第三, 教师的培训和待遇的提升。要使用多元智能评价方法需要教师掌握有关多元智能评价的专业知识, 因此, 要加强教师培训。同时, 多元智能的评价方法偏重于因材施教, 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需求, 所以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如果教师的报酬和激励机制没有跟上的话, 会使教师的积极性无法得到调动, 也会使多元智能评价方法无法顺利展开, 更不用说取得理想成绩。

二、表现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表现评价是当今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美国教育界和测验界的应用日趋广泛。美国评价培训学会 (Assessment Training Institute, 简称ATI) 的专家斯蒂金斯认为, 表现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 通过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和专业判断来评价学生成就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 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及其技能表现、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从本质上来讲, 表现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交流有价值信息的有效程度, 它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描述学生, 以取代标准化考试中学生分类[1]。

表现评价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化测验, 传统的测验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所涉及到的认知能力多是记忆、确认、罗列、匹配等;而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更多地涉及到诸如分类、比较、分析、评价等认知能力, 因而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评价。表现评价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表现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

表现评价是建立在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观察和判断基础上的, 这种真实情境包括对日常生活、学习情境的模拟或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日复一日地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系统化的判断, 并尽量客观。

2. 表现评价考查高层次的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表现评价中, 教师给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往往是由复杂的、非良构的知识组成, 涉及到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可依据问题情境, 以科学的论证和推理方式建构合乎自身认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产生创造性的作品。

3. 表现评价注重过程甚于结果

重视过程甚于结果这是表现评价与传统评价最根本的区别, 其重要性在于要在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 通过表现评价去体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 而非仅仅是依靠学生作品这个结果。其实, 作为教师, 在我们布置任务的同时, 由于受到主观或客观的影响, 我们也清楚地明白作为结果的作品, 无论是个人作品还是小组作品, 都不能完全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表现评价方式的设计及其实施策略

表现评价可以是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实际参与、操作、实验、观察之后, 以分组活动或个别思考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 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结果 (产品) 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教学来说, 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提供了8种求知的方法, 这为教师认识和评价学生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手段。下表归纳了多元智能类型、学习风格和具体的表现评价方式[2]。

人类智慧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远远超过传统智能观所界定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从8种多元智能及其相对应的学习风格和表现评价的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 表现评价重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的实际感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它不一定要求学生生成某种产品, 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 教师则必须要根据评价标准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际操作, 收集信息, 对学生形成相对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所以, 教师在具体实施表现评价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在实施表现评价之前进行学生多元智能的鉴别与核查

教师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表现评价方式之前, 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多元智能自我评价的问卷, 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多元智能情况进行鉴别和核查,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方面, 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能力倾向的认识, 为开展因材施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以通过问卷了解自我的能力倾向, 加深自我认识, 并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利用智能强项去提高自我不突出的智力项。多元智能自我评价的问卷, 并不是对学生的智能进行等级划分和打分, 而是了解学生的智能倾向。这种检测, 既有助于教师对学习对象进行有效的分析, 又有助于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在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时, 要增大表现评价的比例

从可操作和实施的角度来说, 要关注平时作业、小结,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 最为关注的是期末的考试成绩。终结性的考试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而作为一个教师,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不勤奋、不钻研, 甚至旷课, 但在期末的纸笔考试中通过背诵知识过关, 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 一时在校园里流行起了“平时学习不认真, 期末背背就过关”的说法, 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氛围。

要转变学校的学风, 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评价方式的改革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不仅要看重结果, 同时也要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 关注过程性。通过表现评价去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业、任务的理解程度、参与程度、完成程度等。表现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和技能表现及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在综合评价时, 我们应该改革过去平时成绩只占期末成绩10%或20%的比例, 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 这样的改革, 特别是对于高校的教育有现实可行的实施意义。

3. 表现评价的标准可以提前告知评价对象

在传统的教学中, 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 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在信息化教学中,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评价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我们可以在进行表现评价之前将表现评价的标准提前告知评价对象, 那么良好的评价方案将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起到导航的作用, 学生将明确地知道教师、其他学生或者其他评价者如何评价他们所完成的学习任务, 从而帮助他们自己调节努力的方向, 并最终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

4. 开展表现评价时要避免来自评分者的个人偏见和评分工具方面的缺陷

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容易出现某些偏见, 所以,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多数评分工具对所用评价标准缺乏精确的描述, 使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解释比较模糊, 容易出现歧义, 从而导致评分不可靠。在这里建议使用设计良好的评价量规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细化[3], 以使评价公正、公平。

我国课程改革中最难的是评价的改革, 考试的改革是评价的焦点。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这是在考试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智能观, 突出了“问题解决”在智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基于我国的国情, 在现行的考试评价机制中更多地纳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表现评价, 无疑是对当前评价方式的一种改进, 它不仅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创造力作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同时还可以深入课程改革,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2]祝智庭, 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朱莉, 王鹏.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方法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多元的智能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 第2篇

提供的具有磁盘操作功能的语句各不相同,直接调用DOS命令的方法也不相同.在Qbasic中实现磁盘操作功能时,可直接调用DOS命令,方法简单,且与硬件联系不紧;C语言功能强、应用面广、使用灵活,但用C语言实现磁盘操作功能时与具体的硬件有关.有的语言不具有上述功能,但通过语言间的链接,可将用Qbasic或C语言编写的磁盘操作子程序移植到其他语言编写的程序中.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并非单方面的,而是多面向的,这一理论掀起了全世界的教育改革风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在其著作《智力架构》中一反传统单一智力的看法,认为每个人至少有7种基本的智能,即语文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反省智能,后来又增加一种“自然观察”的智能,成为第8种智能,可能的话,还会证实发现第9种智能即“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所谈及的7种基本智能,至少指引着7种不同的教学方向,可涵盖英语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英美文学教学存在3种模式,即文化模式、语言模式、个人成长模式。文化模式强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文学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并且懂得欣赏与自己背景相异之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而了解文学传统之思想、感情与艺术形式,文学在人文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方式极适合有文学细胞的学习者,但教材语言难度较高,上课时,大部分时间须依赖老师讲解,此种方式以老师为中心,但学生自主性较低。语言模式采取以语言为基础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阅读本文,形成自己的看法,老师可帮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此模式以活动为导向,如通过填空练习、写作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注意语言的用法,如何经由语言形式,来诠释作品字里行间的意义。但这种模式,若太拘泥于语言文字,往往会失去个人诠释的空间,过多机械式的练习,学生学习动机便会逐渐减少。

对作品之社会及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就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来诠释作品。个人成长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探讨作品中与读者经验相关的主题,借以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作品的选择应以主题为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应用与主题相关的非文学类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动机。国内外学者在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时,曾提出语言与文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主张将读和写的特性以及语言应用的特性融入到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诠释能力,兼顾语言能力的养成,并达成3种教学目标:

①提高学生的批评、分析和欣赏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形式的敏感度和认知程度;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多元化

【分类号】H319

一、引言

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科学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它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费时低效,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测试,测试等同于评价。不可否认,测试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既可检验教学的质量, 又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如果只关注测试,就会使学生忽略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高分低能”现象会依旧存在。因此,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拟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探讨多元、多维度、更多评价主体参与的新型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现状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大致已经历了采用完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和30%的平时成绩与70%的卷面成绩的简单结合两个阶段。这样的评价都过分依赖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把考试等同于评价。即使是第二阶段的评价,大多数教师也只是依靠期中期末考试,或者是几次作业、提问、课堂测验等成绩简单平均获得平时成绩,一些重要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会、问卷调查、学习日志、自我表现报告、成长档案袋等很少被应用,网络评价更是极少用到。很少涉及对学生的评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几乎没有涉及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以及其他智能因素,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忽视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过分突出甄別、选拔与评价的功能,缺乏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 &CET6)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参与的水平测试,虽然历经多年在题型等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如增加了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和翻译(Translation)等题型,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在评分时设定了作文最低分,尤其是1999年以来开展的四、六级口语测试,更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但仍有缺乏语境, 缺乏真实的情景等不足之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应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笔头信息交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要求的教学评价方针是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理念相吻合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简称MI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 亦即存在多元智能,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其学习。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允许学生在某个领域的优秀表现可以弥补在其他领域的不足。

四、多元智能评价观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崭新的智能观,多元智能理论重视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使每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尝试制定较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我们努力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善于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并实施激励。营造“每一种智力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才能,并获得自信。要建立“在学中评”的情景化评价方式。要在教学情境中直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以观察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真实表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全过程评价的制度,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习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我们可以: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即评价主要局限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这种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使得一部分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水平较低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教育者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由以往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因此,在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如:听说能力、演说能力、资料的演示能力、信函与报告的编写能力、知识的建构能力、运用英语开展相关业务能力、网络英语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语言知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此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还可以设置多个奖项,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智能强项,并在其强项智能与弱项智能之间架起桥梁。可以说,这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优点与强项,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高校英语评价体系中,我们应该在传统单一的纸笔测验和标准化测试的基础上丰富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如將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与实作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评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与特长,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使评价更具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发挥高校英语教学评价的评估、诊断、定位和激励多重作用。我们可以采用诸如:课堂观察、口试、短剧表演、角色扮演、辩论、演讲、学习档案袋、周记、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学期论文、团队活动、单元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水平测试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不是证明, 而是促进”,评价的目的不在评价本身,而是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发展能力的空间和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各项智能。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同,弱势或强项不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评价,提出建议,给出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积极地发展。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评估中, 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 教师处于权威和唯一的评价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而且教师一个人也难以捕捉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如学生的个体学习态度、难点、学习策略和风格等,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是多元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估氛围, 鼓励学生个人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要把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即教师、家长、学生同伴、学生本人,甚至包括社会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同时,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诊断,从而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评价时机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高校英语评价中,采取的是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不利于评价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等的考查与评估。在高校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采取动态评价来取代静态评价,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不同时段,对学生实施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及总结性评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应该更加关注教学过程跟踪与评价。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激励学生持续地、有的放矢地开展全面的英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锻炼学生终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五、结论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是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智能本位的、多元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及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它直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丢弃了标准测验中学生一个人单独面对一张考卷的那种评价方式,反对评价的人为控制和非情境性,主张评价的自然和真实性。主张连续的、动态的评价,不仅重视结果的评价,而且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强调对过程的评价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才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调节自我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反对只重结果的、间断的、静态的评价。如学习档案不是简单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及进步状况,为学生提供一个判断自己进步的方法,监控和反思自己学习进展情况的手段,使其成为学习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体,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为教师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帮助教师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学生。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并不是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传统的评价方式在适当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如期末考试及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等仍是检测学生英语水平、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总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为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不同评价方式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将使教育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崔艳嫣,李业霞.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外语教学评价体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5-119.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裴正薇. MI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7 (2).

任宝贵.多元智能评价观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

于广.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探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张 森,张明芳. 构建动态多维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2) .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第4篇

在外语教学中, 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除语言能力因素外, 还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音乐旋律智能、空间视觉智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等密切相关。因此, 课堂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言能力的开发, 同时应包括其他各种能力的开发。我们更要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强化, 并带动他们弱势智能的发展。那么, 如何将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利用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呢?

一、运用诗歌、绕口令、英语歌曲开发音乐旋律智能悬一把带音符的草

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从儿童心理学来讲, 唱歌能使学生松弛、愉快、满足, 产生兴奋情绪。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诗歌、绕口令、英语歌曲等方式开发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如在“Warmingup”部分安排一些英语歌曲或绕口令, 让学生在唱唱跳跳中轻松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环境, 让音乐、节奏智能强项的同学, 能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学习英语。例如, 可以利用小诗来学习英语数字, 利用歌曲Days of the week来学习星期的名称, 利用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来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等, 我们同样可以用歌曲等组织学生复习。

二、运用听听画画开发视觉空间智能悬一把多彩的草

低年级可多用听听、画画、涂色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Drawan apple.Colour it red.”“Draw a banana.Colour it yellow.”高年级可运用听短文、画图的活动来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First, draw a big tree in the middle of the picture.Then, draw a bird in the tree.”空间智能强项的学生通常都有很强的感悟能力, 所以教学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画、写。

三、运用游戏、竞赛等开发身体运动智能悬一把童趣的草

针对小学生生性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 尽可能多地安排游戏竞赛类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用, 从而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和创造力。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 活泼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游戏能吸引学生参与, 使其直接接触并运用语言。教学游戏有很多, 包括找、猜、涂、画、剪、贴、叠、填、算、采摘、搭配等各类动手操作的活动, 在活动中, 我们可以使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运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 采取的游戏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也就是教师应该考虑到具体的学生特点和知识内容, 合理设计活动形式。多种形式的游戏、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还可以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如此一来, 教师不仅充分开发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 更客观引导了学生的竞赛心态。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人际关系智能悬一把富含成长素的草

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处”, 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 与人合作, 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 而且也是开发人际关系智能的好机会。情景交际就像是富含营养的草一样, 激发和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 角色扮演。

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 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 让学生自由组合, 编排演练。如在学到“Animals”的内容的时候, 要求学生以“去动物园玩”为情境进行英语表演。学生在表演中相互合作, 有利于培养日后交往中说英语的习惯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检查学生对重点单词, 词组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2. 采访调查。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采访调查则为学生提供了应用语言的舞台, 如学习完水果的单词、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之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采访调查, 了解一下小组间同学对水果和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 (Like or dislike) ,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五、运用合理评价开发自我认识智能悬一把公正鼓励的草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 再受到老师的表扬, 能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 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实践证明, 小学生在得到一个评语时的反应往往比仅仅得到一个分数时好得多, 所以在评价中老师应多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 使其经常感受学习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提高学习的热情。在此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学生也接受了是非观, 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发展了自我认识的能力。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第5篇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

摘 要: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及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多元智能。同时,多元智能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以及开发性,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创新思考、个性发展,不断强化多元智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智能;阅读教学

一、激发创新想象,提升多元智能

在Imagining和Telling模块中,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运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培养学生语言智能、写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依托不同的画面、背景,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展开小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如,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单元知识学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一些新单词和短语。结合in the past与now中transport、environment、life这三方面的差异,展开对比想象和阐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现阶段的生活越来越好,交通便利、生活富裕,展开交流合作,写作出一篇家乡变化的文章。其次,关于家乡环境恶化,河水污染,同学们也受到了自然的警示,也可以结合“Our ideal home”“Help the poor birds”的主题,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写作空间,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引导信息处理,培养多元智能

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客观事物都蕴含着自身的色彩、形状、特征等,通过视觉空间的获取、处理与呈现,转换为相关信息表现出来,这就是空间智能的作用。为强化学生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在Drawing、Numbers模块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音频、视频等方法,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表达,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与事物的关联理解,激励学生展开视觉空间智能活动,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如:在学习7B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描述Neil卧室部分的句子,并用笔记录下外国同龄学生房间里的布置、摆色,特别是摆色对应的数字等;其次,通过学生记录的关键词、数字,绘画出Neil房间的摆色,鼓励学生想象和设计,如设计活泼的动物、新颖的台灯等。又如展开听写记录,听一段英文短文,记录一位学生的日程安排,以此强化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等。

三、强化合作学习,开发多元智能

通过挖掘“work in groups”“work in pairs”模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互助探索,展开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语言智能、渗透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合作方式可以有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等。在合作学习方式下,生生、师生互动,优势互补,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在小组带领下,达到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

如,展开对“TV Programmers”利弊的小型辩论,组织正方、反方与专家组,正方从live more colorful、study等方面辩论,反方从waste time、hurt eyes等方面辩论。通过合作交流、激励讨论,不断丰富学生知识,扩展视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培养多元智能。

四、融入音乐元素,激励多元智能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适当融入音乐元素,激发学生音乐智能,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音乐智能是指对音乐节奏、韵律、音调有感悟和直觉的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能力。中学生活泼好动,处于青春期阶段,对音乐也有善于模仿和学习的潜能。所以英语教学课程可以借助songs、poems等,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融入教材或课外优秀的音乐资源,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融合起来,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与发展方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交流合作、创新思考、集思广益,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智能,完善不足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多元智能的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74-01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包括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和自然观察在内的8种主要智能;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能力。

历史学科特点鲜明,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是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就会发现历史学科的许多教学内容都蕴含着多元智能,并能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其在历史学习中具体表现为:语言智能——能讲历史故事,能写历史题材小论文;逻辑数理智能——能对史料进行数理分析,能运用图表来展示各种史料;空间智能——能观察分析图片或影像类史料,能用PPT展现对历史的理解;运动智能——能制作各种历史模型,善于用小品、短剧表演等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音乐智能——能分析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能用音乐形式表达对历史的理解;人际交往智能——能与人沟通,能成功组织以历史为主题的活动;内省智能——能深入思考问题,尤其善于思考历史的理论问题;自然观察智能——能考古调查,喜欢实地考察历史文物古迹。

根据以上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历史学习的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应有相应的改变。

第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如在讲授《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我首先播放电视剧《大明宫词》的片段,接着提问涉及几位皇帝的问题,再配以舞蹈《霓裳羽衣舞》,这样既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这段辉煌的历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多种智能。

第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学习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智力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1)做中学。在教学中将学生语言智能与逻辑数理、自然观察、视觉空间智能等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设计了一个历史访谈类节目,让学生在流行歌曲《神话》的背景音乐下“穿越到过去”,学生经历自由分组、自选角色、自导自演,各种智能得以发展。

(2)分层学。在备课时将智能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提供适宜情景、适合材料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活动,以在充分发展其优势智能的同时挖掘补偿个体弱势智能。如在讲授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时,我按时间先后整理为“领导新文化运动——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这样一条线索,接着播放相关影片的片段,课后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写感想。学生在逻辑数理智能的引导下,其他智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3)合作学。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合作学习、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多元智能。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章节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搜集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史实,并讨论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理解了历史。■

开展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教学反思 第7篇

自2003年10月我园进行“多元智能创意课程”试验以来,该课程已经陪我走过了近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对此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为个人才能的培养发挥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儿童的发展空间加大,让每个儿童的强项智能都可以尽情发挥,让学习成为儿童的乐趣,让儿童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聪明之处,都有超出众人的能力。多元智能把人的智慧分成八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天生都具备这八种智能潜能,只是各有所长,禀赋不同。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定义,就是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智力的本质所在,即智力具有发展性,智力具有社会文化性,智力具有多元分布性,智力具有差异平等性,智力具有实践创造性。每一个儿童的智力、风格和倾向性能有很多种,就像“光谱”一样,我们必须提高教师、家长和儿童自身的意识,以一个更宽泛的眼光来看待能力,潜力才会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激励的材料和活动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具个人化的教育方案。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这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如何在6岁前儿童的早期学习中了解孩子各种智能发展的水平,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个别式教育方案,利用游戏化的教程进行个别式教育,发展优势智能成为多元智能评价提升系统的核心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明显地感觉到多元智能课程与以往的传统课程不同,一个主题活动可以延伸几个小活动,并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在小班主题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我带孩子们到活动室玩耍时,孩子们无意中发现小瓶子里有一些黑黑的、长有长尾巴的小东西在游来游去。从那以后,孩子们就对小蝌蚪着了迷。于是我就从“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开始,引导孩子对小蝌蚪、小青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听完故事后,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议论纷纷,于是,探究就从小蝌蚪开始了。

活动1:可爱的小蝌蚪。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带上小桶,来到水池旁,准备捞小蝌蚪带回活动室进行观察。“这是小蝌蚪!”“这里有很多呀!”“看小蝌蚪游过来了。”孩子们兴奋地叫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捞到了许多只小蝌蚪,把它们带回了活动室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围着小蝌蚪议论起来:“小蝌蚪在睡觉呢。”“不是,它死了。”“没死,它又动了!”这时,我不经意地提出了问题:“小蝌蚪有没有眼睛和嘴巴?”“有几只眼睛?”并指导幼儿观察。“小蝌蚪有大脑袋,长尾巴,有眼睛还有嘴巴,它会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是孩子们对小蝌蚪的总结描述。我接着说:“那我们把可爱的小蝌蚪画出来吧!”孩子们认真地画起来。他们用手指沾上墨汁,点画在白纸上,然后把手指轻轻地往后一划,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这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青蛙。”还有的说:“是大蝌蚪。”“到底它的妈妈是谁呢?等到小蝌蚪长大了你们就知道了。不过你们要经常去看看小蝌蚪,看看它有没有长大,长成什么样子了。”在结束这一活动时我给幼儿留下了上述任务。

活动2:小蝌蚪变成青蛙。为了利于观察,分组分发小蝌蚪。我引导孩子们仔细地看,观察后画下来,渐渐地,小蝌蚪长大了,“小蝌蚪长出脚来了”,我接着问:“它的脚长在哪里呀?”孩子们答:“长在后面。”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又兴奋地叫了:“长出四只脚了。”“小蝌蚪像青蛙,它的妈妈是青蛙。”

活动3:小青蛙。随着孩子们的观察对象在变化,他们的问题也随之转移到了小青蛙身上。我提出疑问:“小青蛙吃什么?”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青蛙的眼睛很大,它的眼睛鼓出来了。”“青蛙的脚(趾)很尖的,像针一样。”“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孩子们总结说:“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四条腿。”孩子们模仿青蛙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根据故事内容需要,我指导孩子们分组进行了故事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积极参与和表达,他们越来越自然大方的表现都证实了故事表演对幼儿个性、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最终,故事表演为活动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个别式教育,认为每个人的智能表现是不完全一致的。个别式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育方式。为使幼儿受到同样的教育,好的教师首先会设法了解每一个幼儿,之后更重要的是决定教材、教法和评价。个别式教育有利于使幼儿的优势智能充分扩展,弱势智能获得提升。在当今教学形式下,应积极吸收个别式教育的优点,弥补团体式教学的弊端。爱因斯坦、莫扎特、凡高谁更聪明?答案:爱因斯坦在数学逻辑智能上最聪明;莫扎特是音乐节奏智能上的天才;凡高则是有着出众空间视觉智能的人上面的每一个伟人,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多元智能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聪明的形式。这便解释了“多元智能”的内涵,促使人理解了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就是不一样的道理。

通过近五年的学习与探索,我发现自己在与多元智能课题共同成长,从开始的没有头绪到现在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把活动与平时考察结合起来,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不再是照本宣科;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关注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自我发展。

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第8篇

关键词:初三英语,语法复习课,多元智能理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 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 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笔者作为苏州市英语教改组成员之一, 结合日常的教学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探索和实践。下面以自己在教改组内开的初三英语语法复习课为例, 就如何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实现复习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作一探讨。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于1983年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把智能分成言语—语言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自知—内省智能 (intelligence) 、交往—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和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等八种。

多元智能的方向就是使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 发现自己潜在的才能与冲动, 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 开发学生潜能, 采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 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景, 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这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维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2 初三英语语法复习课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案例

2.1 注重学生的基础, 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关于宾语从句的复习课。之所以选择宾语从句, 因为它是主从复合句中最常见的从句之一, 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由于宾语从句涉及到引导词、语序、时态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以这一直是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 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伊始呈现如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Aim: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distinguish what the object clause is and learn to figure out the right answers in exams.

2.2 关注学生的体验, 提高学生参与和互动的热情

体验, 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主要体现在:强调身体的参与;重视直接经验;重视感情因素。英语复习课应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学习体验, 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正视、解释自己的学习困惑和问题, 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激发他们与老师、同伴互动的愿望。

该课教学步骤如下:

(1) 绕口令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笔者以绕口令导入, 以此调动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

Tongue twister:I saw a saw saw a saw.

If you notice this notice, you will notice that this notice is not worth noticing.

绕口令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不仅联系了本课的知识点, 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都得到良好的开发。实践证明, 多元导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课本在线。重现初一至初三学过的一些宾语从句, 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如:1) Sometimes we paint our faces and people do not know who we are. (牛津版7A Unit 3Halloween) 。2) Mission Control thought it was better to be safe than sorry. (牛津版9B Unit 4 Neil Armstrong) 。

复习课是一个自我检测、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不难发现宾语从句贯穿在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复习时主要关注其语序、连接词、时态。为第三环节作铺垫。

(3) 学生归纳。发挥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由学生归纳宾语从句的注意点。学生的归纳如下:

1) 语序。宾语从句的语序是陈述句语序, 即连接代词/副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

e.g.:Let me know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2) 时态。主句是一般现在时, 从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任何时态。

e.g.:I worry about whether I hurt her feelings.

主句是过去时态, 从句须用过去时态的某种形式。

e.g.:He asked whose handwriting was the best in our class.

客观事实、普遍真理、自然现象或习惯性动作等, 从句时态都用一般现在时。

e.g.:The teacher said that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在此基础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把宾语从句的要点用框架结构呈现出来。图1是一个小组的框架图。

通过视觉—空间智能让学生用框架图再一次解析宾语从句的注意点, 既清晰地表明了语序, 也陈述了时态的要点。

(4) 中考链接。精选宾语从句的考点, 让学生练兵。这时学生进入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 即自我认识智能的过程。

1) Can I help you?

Yes.I’d like a ticket to Mount Emei.Can you tell me (C) take to get there?

A.how soon will it B.how soon it will C.how long it will D.how long will it

2) You can’t imagine (B) __when they received these nice Christmas presents.

A.how they were excited B.how excited they were C.how excited were they D.they were how excited

3) Every morning the patients are asked if__ (C) __their temperature taken.

A.they had had B.have they had C.they have had D.had they had

(5) 延伸拓展:宾语不从句。宾语不从句是根据宾语从句的押韵而产生的, 便于学生记忆。实质上就是把宾语从句转换成非从句的形式 (动词不定式或宾语补足语形式) 。如:

I hope I can get high marks in the final exam.→I hope to get high marks in the final exam.

Liu Ping found that there was a wallet lying on the ground.→Liu Ping found a wallet lying on the ground.

They found that the box was very heavy.→They found the box very heavy.

中考链接和延伸拓展这两个环节主要是自我测试和评价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竞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有助于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情境下的小组活动能让学生在交往、沟通和合作中学习, 能有效提升这一智能。

1) 火眼金睛:让学生辨别宾语从句的真伪,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说出哪句是宾语从句, 哪句不是宾语从句, 为什么?如: (A是宾语从句;B是状语从句)

A.Do you know when he will come back tomorrow?你知道他明天什么时候回来吗?

B.Sorry, I don't know.When he comes back, I'll tell you.对不起, 不知道。当他回来了, 我将告诉你。

2) 三维一体:因要把主句、连接词、宾语从句三部分组装成一个宾语句子, 故称为三维一体活动。教师出示5个宾语从句的15个组成成分,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看哪组最先完成。如:学生拿到Could you tell me/they will leave for Beijing/when三部分, 要求组成Could you tell me when they will leave for Beijing?该游戏主要考察学生对宾语从句的熟悉程度和辨析能力。

2.3 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该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使用宾语从句写一段话。先小组讨论, 再每组选一位代表交流。如:Let your imagination fly!

One sunny afternoon, I sat by a window and drank coffee, a waiter came to me and he told me that…

He wondered whether…

He asked…

I was so sad.

有组学生的作品是:One sunny afternoon, I sat by a window and drank coffee, a waiter came to me and he told me that there was a discount for men.He wondered whether I was a man or a woman.Then he asked whether I was a man.I told him I was Li Yuchun.So I couldn’t get the discount.I was so sad.

上述环节既复习了语言点, 又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而且全班学生分为九组,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共享九个不同的学习成果。

2.4 调动学生感官, 实现有效复习

在多元智能理念引领下, 该复习课充分调动学生智能, 不仅听说读写得到训练, 而且通过绕口令、画框架图、中考链接、延伸拓展、小组竞赛、发挥想象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有效复习。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李践说过: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多元智能理论着眼多元发展,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3 结束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 不仅紧扣教材, 而且结合学情, 并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以语言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元智能, 引发学生的多维思考,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 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会学习, 实现了复习课的有效教学。听课教师也给予了肯定, 有教师说, 语法课能上得如此生动, 难能可贵, 学生反映如此热烈, 整个课堂非常灵动, 复习有深度。有教师说, 每个环节的小标题新颖别致, 朗朗上口。也有教师说, 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笔者觉得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 不仅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而且促进了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维·席尔瓦.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践.学习管理[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初探 第9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智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规定:“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中倡导的观点, 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环境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实施教学,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 (Multiple Intelligences) 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他对其作了如下定义:智能是一种或一组能力, 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有以下8种智力:音乐-韵律智力;身体-运动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个人-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除此之外, 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 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 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多元智能理论有以下几层涵义:首先, 加德纳强调“每个人都同时拥有8种智力”。不过, 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结合方式并不相同, 有些人可能在所有的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杰出。另外, 还有一些人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介于中间状态。其次, 加德纳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训练、鼓励和指导, 每个人都能使所有的8种智力或某个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甚至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第三, 人的各种智力是以复杂的方式相互组合而起作用的。尽管加德纳强调他所确定的8种智力是有充分的依据的, 但他同时也指出, 每一种智力实际上都是虚拟的,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智力是独立存在的, 至少对于正常的人来说是这样的。即使是完成一些看起来最简单的活动, 各种智力通常也总是协同作用的。第四, 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评价人的聪明与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教育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 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 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2)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 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 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 因材施教。在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PBL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以上的若干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探究PBL教学创设的问题过程中更能使学生发展思维, 提高认知能力, 也有利于人际交往智力、个人内省智力和言语语言智力等的训练和提高。

2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因素分析

2.1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者的定位

课堂讲授式的教学设计是假定所有的学生具有相同的知识水平和智力,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统一的设计, 教师通过教室环境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相同的书本内容。但事实上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是不可能一样的, 它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等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 教师要以多元的观点观察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 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不是关注哪个学生“智能高”而是去了解学生的智能类型, 确定其优势智能。从而使教师制定出有助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为学习者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促进他们优势智能的发展。

2.2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目标的要求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策略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 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学习者的个别化的目标。根据学习者的智能强项来选择学习结果的表现方式。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制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过高的目标, 往往会使学生因无法完成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过低的目标往往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多元智能理论把开发人的多元智能作为自己的宗旨, 人的智能上的差异, 要求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多元化, 所以, 教学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只要有助于发挥学生强势智能的内容都可以选择。其次, 选择正确的内容传递方式。由于个体智能的差异和智力发展的不平衡, 要以多元的方式传递信息, 提供多元的传递渠道。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现信息的多元传递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此外, 加德纳关于智能的定义中强调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智能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的设计不仅应当重视学习者智能结构的不同特点, 还要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学习者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 针对实际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实践情景, 在特定的情景中,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去, 提高学习者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4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 一般都采用标准化测试作为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智能差异, 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 学习方式是多元的, 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从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角度来指导教学评价, 注重以学生的强势智能发展为基础评价, 使得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展现自己的能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 不仅要求对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有所评价, 也要对学生的观察、音乐、运动、自我反省、人际交往等智力方面有所评价, 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评价。此外, 还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优胜劣汰”, 而是为了学生个人智能的发展, 以便学生更好地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

3 结语

总之, 把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应用到教学中来, 并开展与之相符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动力。我国传统的教学中, 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不能针对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开展教学。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需要, 把学生的“优势”智能作为教学的起点, 促进学生“弱势”智能发展,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将多元智能理论中体现的教学思想切实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多元智能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对生理学、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了大量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心理学实验,加德纳推翻了传统的一元化理论,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人类的思维是多元化的。在这一多元智能理论中,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包括身体动觉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作为一个具有认知功能的理论,与“类型理论”不同,多元智能不是确定某个人所属的智能类型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的人在全部的智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经过适当的教育和学习,所有的人均可将八种智能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实现智能的全面发展。在智能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八种智能对每个人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在生命的最初,所有的智能就已经开始相互铺垫、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了。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存在标准化的模式。不同的智能具有各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智能,不同的人其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

二、在幼儿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1)优化多元智能教育,发挥教师智能强项。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取消为教师强制分配课题的制度,应当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智能强项选择合适课题。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被教师有效地加以解决,由此真正创造出一批教育方式灵活、注重能力、目标远大且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在幼儿园实施考核,其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能力予以评定,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在原则上,幼儿园应为在职教师建立个性化档案,认真记录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为教师的纵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幼儿园考核应以教师为起点,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教师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上实现能力提高,使教师的智能得以综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2)探索和创新多元教学方法。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均会表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与劣势,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然会对其进行高度关注,并且充分尊重此类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和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智能类型和智能发展水平对所有幼儿进行分类,尽可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其智能强项,并针对其弱项加以适当训练和完善,最终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为实现不同领域的、多样化的智能发展,单一的活动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迫切需要。为了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类型,幼儿园可采用一日生活融合法。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活动资源,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教育课堂,使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如穿衣、饮水、整理等活动中锻炼自身智能,促使每一位幼儿实现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作为所有智能的核心,包括实践、反思和创新在内的三步循环法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优秀的幼儿教师应注意开发每位幼儿的创新智能,促使他们掌握创新技巧,真正学会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改造社会以及自然的能力。

(3)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思路。为开拓教学思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借鉴”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注意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其他幼儿园或教师主要的多元智能理论成果,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使每位幼儿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多元智能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借鉴的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照抄照搬。不可否认的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一项重大职责就是不断挖掘及发现幼儿的潜能,并对其进行最大程度地开发。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教育也有可能将幼儿的潜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我们大力倡导“开发潜能”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并善待差异,尽最大的努力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学的作用

(1)课程方案重心从“课程发展”转向“人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使命不仅仅是“教书”,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只是幼儿教育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对教师而言,“育人”是重中之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尽可能地发挥幼儿的能力,可使其终生受益。

(2)学习观由“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主导”。所有的幼儿都具备多元化的智能,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和表达方式上既有多元化的特点,又有差异化的特征。幼儿园多元智能教育可以赋予其一定的权力,由幼儿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参与者,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智能 教学

一、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等的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1、让多元智能教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如给文章配乐,上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呤诵的方式一代代传下来。

2、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音乐可以帮助人记忆,更可以使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专题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为达成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借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过程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生存和养成健全人格。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一系列的,也就是说方法和答案都是多元的。提出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因为语文学科首先就不像数理化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方法和固定的答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积累、感悟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是,总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方法和答案等待我们的探索。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故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们都津津乐道。故事是语言最广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往往把故事当成课堂上的娱乐活动,当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忽视了故事的语言性这一重要特点。认识了这一点后,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一个个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接龙,改编,辩论……通过故事情节,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日记

传统的日记侧重于记录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记的内容也多以语言表述为主,接触到多元智能理论后,我们将日记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例如,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一天感受最深的,也可以记录数学方法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记录各科知识给你带来的困惑……日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如:绘画、照相、剪报、歌词、数学题、摘抄等。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

多元智能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篇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能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的分布,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才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 摄影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分布

1.1 摄影空间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用来解决空间位置问题。在摄影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大脑中呈现出来。例如在摄影用光的教学中要求准确表现景物的外部形态,空间感,景深感,突出主体,表达丰富的层次;渲染气氛,表现质感,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智能。

1.2 摄影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摄影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摄影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需要一定的语言智能才能完成。另外,摄影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影像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对影像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用各种图表表示也可用文字来表达,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目的地培养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1.3 摄影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即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摄影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用F/5.6光圈,20lex的光,快门1/250时的曝光量计算;用F/4光圈,相面入射光的强度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相当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1.4 摄影观察智能

观察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对任何摄影上有所成就的佼佼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观察,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具有一定观察智能训练之后,对于如何观察、摄取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就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才能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用新目光来抓取你镜头。

1.5 身体运动智能

摄影课程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掌握摄影技术上,而技术、技巧体现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虚拟演示的实践教学使理论技术包括各种型号的照相机、幻灯机、闪光灯、测光表、镜头、滤色镜等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拿着各种器材到外景现场进行取景、构图、调焦等技巧的训练,这些环节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运动智能才能实现。

1.6 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摄影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平等合作精神,善于站在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种自然及社会问题。设置的许多摄影课外活动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往来共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交往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避免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死板授课方法。

2 充分了解学生智能基本状态,制定多元多级教学目标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及因材施教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爱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状况,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教学目标必须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学生的智能特征千差万别,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势必有许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智能优势,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设立一个下限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多级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必须达到下限目标,然后通过努力尽力向高级目标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提高,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片面强调某一种智能的获得,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成功的机会。如在拍摄《潮》习作过程中,首先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分组讨论后,各组成员中,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编导及后期制作工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摄影和道具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和归纳能力的学生完成编剧工作;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演职人员。在各小组中开会讨论通过后,开展实验课程,刚开始各小组的进展都不是很好,经过两节课的磨合,大家发现效果不错,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促使他们团结协作来完成实验项目。

3 创设利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摄影教学情境

首先,创设有利于学生不同智能表现的丰富的教学环境,通过观察学生对材料和活动的表现可以作为确认学生智能长处的一种手段。其次,摄影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供多元智能训练的途径。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情感态度教育,还能提高其审美的情趣。例如:在学习“电视新闻制作”一节时,要求学生:(1)寻找适于拍摄的场景及新闻主题,并做出拍摄计划。(培养空间智能、观察能力及人际交往智能)(2)在课堂上讨论拍摄主题及场景布局的合理性。评价标准事先讨论确定。(培养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3)对不合理的内容写出修改方案,并要求写出新策划(培养语言、运动智能及创新能力)。这样,就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氛围,给了学生一个规划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发挥所长、学习提高。同时教育学生应该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

4 大力开展合作学习和指导个性化学习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有利。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是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与人紧密合作的人才更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性将愈发显现出来。合作学习就是关于一个相同的话题,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共同的去收集与话题有关的资料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探讨内容的认识,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其的理解。此种学习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其实,多元智能理论提供的是一种多元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法。在充分借助于个人的智能优点的基础上,取得知识,同时促进弱势智能的发展,最后实现一种优化的智能组合。例如在《潮》第一次拍摄过程中,有些组由于组员之间缺乏交流,分工不具体,工作目的性不强,盲目进行,导致工作进展不顺利,不能按时完成拍摄任务,开会讨论后,经过进一步协调,重新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后,学生对拍摄内容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拍摄任务最终如期圆满完成。在后期制作完成后,各组之间互相评分,得到结论后,我去点评并给以奖励,通过六周的试验,发现学生对课程很感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态度也变得积极主动,我认为在构成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5 积极开展多元评价活动,鼓励自我评价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来讲,传统的单一智能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小袋教育的需求了。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了解学社工的智能差异,从而可以准确地评价学生,为学生合理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依据。第一,评价目标要多元化。一方面应评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调整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另一方面应促进学生创造性、个性、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与自信心。第二,评价内容要全面化。注重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的变化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强调在摄影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与不同的目标领域都有评价的渗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查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考试只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应从多元智能入手,全面正确的评价学生,才能使教学效果不断的提高。自我认识智能是要在很大程度上去培养的一种基本智能。其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同时持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恰好具备此作用,从而也能更为有效地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由于要想对学生进行评价起到有效作用,最终需要经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所以,学生的互评、家长以及教师的评价,甚至社会的评价都应与学生自我评价有机地相结合,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与反应要随时关注,以便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6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摄影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在6周内通过抽样查询收集了图片、外出拍摄及实践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刺激在摄影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念和思维,从而使我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不断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提供并激活适合个体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所谓成功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和推广能帮助广大教师将教学推向成功,它将带来一次教学观念的变革,让我们在重新审视摄影课堂教学的同时,去寻找更加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笔者以高校摄影课程为例,在课堂上通过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多元智能,让课堂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的分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摄影,应用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崔金英.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4).

[3][美]1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贾璐.人人有才皆可成才—从“多元智能理论”说起[J].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4,(06).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