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乘车文化礼仪(精选6篇)
常见乘车文化礼仪 第1篇
第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对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后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照顾前者。在轿车抵达目的地时,若有专人恭候在此,并负责拉开轿车的车门,则位尊者亦可率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第二,是就座时的相互谦让。不论是乘坐何种车辆,就座时均应相互谦让。争坐、抢坐、不对号入座,都是非常失礼的。在相互谦让座位时,除对位尊者要给予特殊礼遇之外,对待同行之人中的地位、身份相同者,也要以礼相让。倘若座位有尊有卑,座位所处的具体位置有好有坏,或者座位不够时,应当请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或身体欠佳者优先就座。即便对方不认识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也应当自觉地让座于人。在让座时,应当表现得大大方方,光明磊落,不要虚情假意,拉拉扯扯。倘若对方让座于自己,则不论对方与自己相识与否,均须立即向对方致谢。
第三,是乘车时的律己敬人。在乘坐车辆时,尤其是在乘坐公用交通工具时,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场合。因此,必须自觉地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对于自己,处处要严格要求。对于他人,时时要友好相待。这就是所谓乘车时的律己敬人。
常见乘车文化礼仪 第2篇
2.公司领导亲自开车,如果两个人,那一定要坐副驾驶,如果多人,副驾驶是上座,让给其他领导或有一定地位的人坐,其次是后排右坐,后排左坐,后排中座。
3.和领导出行但有专职司机开车,那么后排右坐是上座,让领导坐,其次是后排左座,最不尊贵的就是副驾驶,自己是随从的话可以坐上,方便给领导开关门。
常见乘车文化礼仪 第3篇
销售服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对技能要求很高。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 应掌握四大核心内容, 即语言表达能力、销售技巧、销售心理的掌控和规范的服务礼仪。在实际运用中, 很多销售人员往往重视销售技巧而忽略规范的服务礼仪, 从而导致销售失败。
06级商贸专业本学期开设了《销售语言技巧与服务礼仪》这门课, 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销售语言的技巧和销售服务礼仪。而服务礼仪的教学非常的琐碎, 如果按常规教学则可能导致流于形式, 学生会毫无兴趣, 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角色扮演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基本的服务礼仪。
案例描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礼仪方面的基础知识, 但实际工作中如何运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模拟, 每个小组根据内容 (可以自由组合) 进行表演, 在一个组表演时其他小组仔细看, 然后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1) 握手 (2) 自我介绍
(3) 介绍商品 (4) 打电话
(5) 客户接待 (6) 接递名片 (7) 肢体语言
生:有意思, 怎么演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师:我有个小建议, 你们可以几个人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这样既能说明问题又比较生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准备。
(小组各自准备, 好不热闹!)
第一组上来了一位孙同学和两位女同学分别扮演一个部门经理和两位销售人员。他们先进行电话联系, 然后再面谈。一番表演过后, 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1) 打电话的同学语言较生硬, 通话时间过长。
(2) 接电话的同学没讲敬语, 思想不集中。
(3) 孙同学握手时感觉不真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十分活跃, 我及时打断了学生的点评)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基本说出了这几项内容的要领。 (接着讲解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
第二组是由一位女同学和两位男同学分别扮演一个销售员和两位顾客。两位顾客是来投诉商品质量的。一番表演过后, 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1、两位顾客不像是来投诉的, 倒像是来认罪的。
2、销售人员态度不好, 有点不耐烦。
3、销售人员在接待顾客时没有主动打招呼。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讲出我们在客户接待方面的禁忌。 (接着讲解基本注意事项)
就这样每组都进行了角色的扮演。
课后采访
我首先采访第一组的孙同学 (他是体校练古典式摔跤的, 曾经获得过省冠军, 他天不怕地不怕, 看别人总是不顺眼) 。我问他:“你扮演了经理, 感受如何?”他说:“我觉得真不容易!我认为做的很好, 可事实不是, 我平常认为对的却是错的”听他这么说我认为开导他的机会来了, 立刻说:“是的, 我们不能自以为是, 要多听他人的意见, 多尊重他人, 你一定会是一名好经理!”。接着又采访了那位女销售员, 她说:“如果老师不让我们进行这个角色扮演而是你正常地讲课, 我可能就会认为这些很容易而不认真听, 我这下知道了客户接待有这么难, 有这么多的禁忌”。这时其他的同学围拢了过来, 有的说:“老师这节课太好玩了!”, 还有的说:“平常下午第一节课我是睡觉的, 这节课我没有睡”
案例评析
这节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更好的理解、消化、掌握课本知识, 并能实践课本知识, 根据课改精神, 利用项目教学分组让学生扮演角色, 同学和老师共同讲解, 从而提高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1、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依照教材内容创造一切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及心理的情境与氛围, 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难度适中, 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有吸引力的问题, 才能调动并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礼仪学科的课堂教学,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实践, 巩固知识并掌握技能, 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 促进教师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不断观察, 模仿, 纠错, 实践, 创造。
2、发挥学生潜力, 学会欣赏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商贸专业的课堂教学, 一定要做到使学生从依赖教师到独立学习,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何不“授之以渔”, 把方法教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呢?
3、与时俱进, 培养学生实践就业能力
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第4篇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一.共同点:中德两国人文地理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两国的礼仪区别交大,但在餐桌礼仪方面,优雅得体却是共同的礼节习惯。无论是在中国餐桌还是在德国餐桌,宾客们用餐时都应坐姿端正,上身正直,昂首挺胸,切勿低头凑食,或者在够不到食物时起身取食。双腿不要交叉或翘腿,餐巾布应对折放于膝上。身体应与餐桌约一拳距离,两臂向内收且不要置于桌上,以免影响他人用餐。女士们出席宴会,常把自己打扮得亮丽动人,但也应该注意过浓的化妆品和过浓的香水味道会影响菜肴的香味。在喝东西之前,女士应用餐巾纸擦去口红,以免在杯子上留下痕迹,给人以不洁之感。当主人或宾客敬酒时,应遵循先长后幼,先宾后主的原则。敬酒词后,与其他宾客轻轻碰杯,辈分低者或地位较低者碰杯时杯子要低于年长者和地位较高者。出于礼貌,至少要喝一口不可直接放下酒杯。
二.不同点:1.就餐座次。在比较正式的宴请活动中,中德都非常重视座次的安排。中国人自古讲究等级制度、英雄排位,所以宴请的时候也是请年长者、主宾和地位高的人坐正对门的上座。其他宾客依次坐偏座。男女主人因为要接待客人和提供餐品,所以常坐靠近上菜位置的下座。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绅士国家,谦恭礼让,女士优先。德国人宴请时使用长桌,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则坐餐桌另一端下位。主人为了方便大家相互了解,常把宾客们男女穿插着安排入座。但如果有情侣如胶似漆不舍得分开的话,主人也是很乐意关照的。德国绅士们总是最后落座,他们在帮女士们挂好外套,推好椅子后,才走到女士左边坐下。同时,从左入座在西方是最得体的入座方式。这体现出了德国“女士优先”和“右为尊,左为次”的礼仪观念。当宾客们都落座完毕后,在中国通常是由男主人宣布宴席开始,在德国则是以女主人打开餐巾布为信号宣布宴席正式开始。2.上菜顺序。中餐菜式多样,种类齐全。宴席中一般先上凉菜,后上热菜、主食和汤品。这样先凉后热、先淡后咸地循序渐进,让宾客既不会在刚开始就吃饱,也不会因为上一道菜的味道而影响下一道菜的口味。最后主人会提供茶水和水果。西餐则先是上头盘,也称为开胃品。顾名思义,开胃品目的在于开胃,用咸酸唤醒食客们的味蕾,刺激他们的味觉。然后是汤品,西餐汤品营养价值高,很符合德国人对营养价值的追求。接下来的副菜一般选择鱼类菜肴,因为鱼肉肉质鲜嫩且易消化。肉、禽类菜肴作为主菜,是西餐的重头戏,热量高,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最后用沙拉和甜品来调节肉食给人带来的些许油腻感。至于餐后饮品,咖啡和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根据客人意愿有时也可以是葡萄酒或白兰地。3.饮食观念。美味与营养,谁更重要?这是中国人与德国人在饮食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认为给人以味觉、视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的菜肴才是真正的美食。所以中国人在菜色和烹饪样式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舌尖上的美味。经过历史长期发展,中国就区域特色形成了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其独特的美味誉满全球。相对而言,德国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搭配,不像中国人这么讲究烹饪技艺,菜品也相对缺乏特色。为了保持食物的自然属性,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他们经常生吃各种新鲜蔬菜。德国人把精力更多地关注于科学营养的餐饮搭配,来为身体提供其所需的维生素。德国人的饮食观念属于比较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4.餐具的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德国人习惯用刀叉,这是中德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这种差异与中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刀叉和筷子表现出的不仅是中德进食工具的差异,还反映出了中德的生活观念。中国自古便是血缘社会,家庭观念根深蒂固。通常都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用筷子合餐,一团和气。中国人也因此很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是比较感性的民族。而刀叉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后,形成了复杂但分工细致的一套体系,各式刀叉各司其职,反映了分析哲学的思维。德国餐桌上,每个人都优雅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餐具,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食制。这也使德国人学会逻辑理性思维,讲究独立、强调自我,而且有探索新世界的勇气。5.就餐氛围。会餐时,中国餐桌好热闹,而德国餐桌喜静。6.礼仪习惯与禁忌。中国传统家庭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犯了禁忌,就会带来厄运。德国人在用西餐时,当需要暂停用餐时,无论是要停下来短暂休息,还是聆听别人说话,抑或是离席去打电话,都应该把叉子和刀子稍向内,呈八字,一左一右的斜放在盘子上。如需离席,还应在起身时把餐巾布搭在椅背上,表示一会还会回来继续用餐。在西餐结束时,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用餐完毕后,应把餐巾布从中间拿起,随意放到盘子的左侧,不需要叠整齐,以免服务员误认为是未使用的。
三.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劳作,重视協作配合,深刻意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也是为了加强群体联系、人情往来和感情沟通而德国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宣扬个人力量,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主义。中德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
结语:通过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对比以及原因分析,人们加深了对中德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理解, 而且对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也有很大帮助。学习德国的餐桌礼仪文化能使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更是多一份对彼此的尊重。这样才能继续传播“礼仪之邦”的美名,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蔡玳燕.餐桌上的德意志:饮食文化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文娟.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J].现代商业,2009
[3] 刘芳本,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于博(1988—),女,现供职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德国历史与文化;
作者简介:邢月(1995—),女,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本科生。
乘车礼仪-座位礼仪 第5篇
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
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 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 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
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 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 客应主动让座。
接待外宾乘坐轿车时,因其档次较高,较为舒适,因而在座次方面要更为讲究一些。 确定轿车的座次,关键要看乘坐何种车辆。
4、乘坐吉普车
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车礼仪注意事项
1、系好安全带,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
2、主人亲自驾车,前排座位绝不能空着。
3、打开车后排右侧车门,引导客人入座后,自己应从车后绕到左侧门,在左座入座。
4、开车门时尽量将其全部打开,形成90度角,切勿关门太急
5、若客人未坐上座,切勿纠正并请客人挪动位置。
6、上下车应动作轻缓,避免大步跨上跨下。
7、女士下车要“脚先头后”
8、手背贴车厢上沿,防止客人碰头
9、车内禁烟禁食
乘车文明礼仪 第6篇
(一)公共汽车
(1)在适当的区域候车,切勿站在行车道上。
(2)遵守“排队上车、先下后上”的文明礼仪规范。
(3)主动买票,自觉投币。
(4)上车后尽量向中间走,不要停留在车门口,以免影响其他人上车。
(5)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孕者。
(6)不在车内吸烟,也尽量避免在车内进食。
(7)不吐痰,不乱扔垃圾,维护车辆卫生,同时也维护城市环境。
(8)不要在车上大声喧哗或高谈阔论。
(9)不要把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在座椅或通道上。
(10)雨天时,要收好雨具,以免弄湿其他乘客。
(二)出租车
(1)路边招停,以不影响公共交通为宜。
(2)上车时,年长者或女性先上;下车时,年轻者或男士先下。
(3)保持车内卫生,不往车外吐痰、扔杂物,应将痰吐在纸巾里,下车时随其他杂物随身带走。
(4)在没有禁止吸烟的车上,如要吸烟,应征得司机同意,不可将烟灰弹落车内,不将烟蒂扔到窗外。
(三)火车
(1)遵守秩序:上火车时要按秩序,事先拿好行李、火车票以便乘务人员尽快检票,尽快对号入座。放置行李要相互礼让,主动帮助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
(2)讲究公共卫生:在火车上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要在车厢内抽烟;不要脱下鞋子,更不可把脚跷放到对面座位上;不可长时间占用卫生间和盥洗间;当乘务员打扫卫生时,要主动给予配合。
(3)注重个人形象:夏天酷热难忍时,男士也不要打赤膊、穿背心或短裤。在火车卧铺车厢脱衣就寝时,要背对其他乘客,女性切不可当着其他人的.面化妆或整理衣裙;上、下铺位要尽量避免弄出响声。
(4)言谈举止:不宜大声说笑,以免妨碍他人;不要随便打听别人,特别是女性的年龄、婚姻等个人隐私;不要谈论不健康、不愉快的话题;不要过分热情,如果对方无交谈欲望,则不可勉强,不可强求别人留下地址,自己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5)火车饮食:乘坐火车尽量不要食用异味食品,以免影响其他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