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治疗(精选9篇)
产后尿潴留治疗 第1篇
关键词:产妇,尿潴留,针刺疗法
自1998年以来针刺治疗48例产后尿潴留,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8岁, 病程最短1d, 最长3d。均为会阴侧切缝合者, 其中难产 (产钳处理) 4例, 均经服西药及导尿仍不能自行小便, 排出膀胱损伤。
2 治疗方法
取穴:曲骨、中极、关元、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操作:治疗前嘱病人多饮白开水, 膀胱充盈时, 仰卧, 双下肢自然平放, 取关元、中极、曲骨穴, 用押手配合深刺2~3寸, 针感下达会阴部, 再取双侧血海、三阴交, 阴陵泉三穴, 针尖向上斜刺1寸, 针感向大腿根部放射, 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留针30min。针毕嘱病人排尿, 若针刺过程中有尿意可出针排尿, 治疗每日1次。
3 疗效标准
能自主排尿并恢复正常为治愈, 能自主排尿但仍需增加腹部压力者为好转, 尿液充胀膀胱不能排出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在收治的48例病人中, 治愈40例, 占83.3%。好转7例, 占14.7%。无效1例, 占2%。总有效率为98%。疗效最长3d, 最短1d。
5 讨论
针灸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40例 第2篇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积满尿液,不能自动排出的症状。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生在产后及术后。我科自1993年以来运用针灸疗法治疗40例尿潴留,效果颇为满意,现简介如下。
1一般资料
40例中,女性39例,男性1例;产后34例,术后6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9岁。多数在20~35岁之间。
2治疗方法
2. 1取穴:中极透曲骨,三阴交(双侧),气海。
2.2方法:患者仰卧位,穴位处常规消毒后,用针从中极处直透曲骨。运针对要求酸胀麻感传至前阴部,并有尿意感为好。三阴交针感向下传至足部即可,如有触电感也可。
有上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拿艾条用悬灸法灸气海处,并每10分钟行针1次。
针灸时应拔出导尿管。每日针灸1次。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自行排尿者为治愈;针灸3次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的,为无效。
3. 2效果:如下表。
总有效率为90%
4典型病列
李某,女,27岁。1998年6月10日入院。系第一胎足月妊娠,于6月13日平娩一女婴,产后即小便不能自解,给予保留导尿,6月15日导尿管去除后小便仍不能自解后到我科会诊。用上述方法后,即自行排尿。
5体会
曲骨又名尿胞,为任、厥阴之会;中极为足三阴、任脉之会,二穴皆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三穴合用能促膀胱气化功能趋于正常,尿自通顺。
复灸气海,温补下焦元气,以希鼓舞膀胱气化而达启闭通尿之功效。
此法对于机能障碍引起潴留,效果比较理想。
腹部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119例 第3篇
全部病例均为2007-01~2009-12于我院住院的产后尿潴留病人, 共119例, 年龄在20~36岁, 孕产次1~2次。均为自然分娩, 其中包括会阴侧切分娩34例, 产钳助娩10例, 镇痛分娩16例等。
2治疗方法
产妇采取仰卧位, 双膝屈曲, 全身放松, 操作者洗净双手, 站于产妇身旁。摩腹治疗:将双手掌心对搓至发热, 然后一手掌心放于产妇脐下小腹处, 横向来回轻柔地搓揉, 不要按压腹部, 轻搓3~5分钟, 至局部皮肤微微发红。点按穴位治疗:术者集中意念, 均匀呼吸, 以一手拇指在关元、中极、三阴交穴位向下由轻至重, 低频率震颤按压, 每穴3~5分钟。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1小时内自行排尿。有效:治疗后1~3小时内自行排尿。无效:治疗后超过3小时后仍不能自行排尿, 需导尿。
3.2 治疗结果
痊愈74例, 有效36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92.44%。
4体会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1例报告 第4篇
患者33岁, 因产后60d排尿困难并渐进性下腹胀痛4d于2007年5月11日门诊就治。患者于3月10日在当地村卫生所顺产1足月男婴, 产后因排尿困难留置尿管3d, 此后虽未觉腹胀但小便量少有未尽感, 于3月23日和4月1日因尿频尿痛伴腹胀在私人诊所经消炎利尿 (具体用药不详) 输液治疗缓解。4月10日因症状加重再次于当地就诊, 给与中西医综合治疗并留置尿管20d, 数天后诸症再现, 再次就诊。现症见小便频, 滴沥难下, 小腹胀痛, 夜间尤甚, 影响睡眠。面黄神疲, 乏力懒言, 畏寒自汗, 乳少, 舌淡苔白, 脉细弱。查腹围91.7cm, 给予缓慢导尿, 12h后每3h放尿1次, 24h量6450m L。同时取穴足三里 (双)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5m L, 气海温灸15min, 百会毫针补法, 1日2次。第2日针毕后自感有尿意, 自行排尿, 共针治3次而愈。后给予八珍汤加减调服, 3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讨论产后尿潴留多因宫缩乏力、第二产程过长胎先露压迫膀胱三角区和尿道过久充血水肿;膀胱肌肉麻痹或括约肌痉挛;产程应用解痉镇静药使膀胱张力下降;外阴伤口疼痛;恐惧心理不习惯床上排尿等。产后尿潴留处理不当, 可影响子宫复旧, 导致泌尿系感染, 继发性返流性肾病。产妇产后阴道分泌物多, 易致尿路感染。泌尿系感染加重了尿潴留, 尿潴留本身也可引起泌尿系感染,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可造成严重膀胱功能障碍。尿管留置12~14d, 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 产妇产程中膀胱受压, 产后伤口疼痛, 加之产后本气血亏虚, 初期治疗不及时, 致病情迁延, 使患者气血更虚, 留置尿管达20d, 复感邪毒, 至病不能愈。病情迁延体虚, 使膀胱气机受损, 气化失常而发病。时扶正以驱邪为当, 以足三里, 气海健调脾胃, 益中气, 利水道。黄芪补气消肿, 艾能通行膀胱经气, 百会益气, 气足则津液得行。针灸药并用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本例初期处理不及时, 膀胱功能未充分恢复, 致使患者病情迁延, 反复难愈, 增加了患者痛苦。医务工作者应充分重视产后尿潴留, 积极采取对症措施, 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此类后果。
《科技创新导报》投稿说明及要求
1、来稿一律使用Word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以2700字左右为宜, 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欢迎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 不愿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者, 请在来稿中注明。本刊认为不宜在网络媒体发布的稿件, 将不予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 作者可自行处理。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5、本刊发表周期为10天, 出刊后5天内邮寄样刊。
6、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产后尿潴留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述期间我院收治阴式分娩产妇共1070例, 产后发生尿潴留187例, 发生率为17.5%。其中自然分娩1 7 9例 (95.7%) , 产钳助产8例 (4.3%) ;会阴有切口159例 (85.0%) , 会阴有伤口2 7例 (14.4%) , 会阴完整1例 (0.5%) ;应用分娩镇痛62例 (33.2%) , 总产程4.2~18.2h, 平均10.1h。所有产妇充盈的膀胱高度体表上均小于耻骨联合上四指, 无炎症、肿瘤、尿路梗阻等泌尿系统疾病。1.2操作方法产妇取屈膝仰卧位, 臀下垫便盆。一人操作时, 操作者站于产妇右侧, 左手摸清宫底高度并将子宫固定, 右手握拳, 背侧置于耻骨联合上方 (充盈膀胱区) 加压, 双臂伸直, 躯干向产妇前倾, 利用臂力及身体的重力直接压迫膀胱, 促进排尿, 直至尿液排尽。两人操作时, 一人固定宫底, 另一人膀胱上区加压。
1.3 护理方法
1.3.1 督促早排尿
耐心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早排尿的重要性, 重视第一次排尿, 并督促产妇多饮水, 早下床如厕排尿, 预防尿潴留。
1.3.2 消除影响排尿的不利因素
产妇若不习惯床上排尿, 协助其下床如厕;行走困难者, 可在床旁拉好布帘, 取蹲式排尿;会阴切口疼痛者, 予口服止痛药。
1.3.3 严密观察及处理
产妇回病房后2 h内评估4次, 评估子宫高度和硬度、阴道出血、膀胱充盈度及排尿情况。2h内未排尿者需勤观察, 及早发现尿潴留, 及时处理。
1.3.4 配合操作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操作的过程, 嘱产妇深呼吸, 放松腹肌, 以免影响加压效果。
1.3.5 合理饮食与休息
督促产妇少量多次进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 勤排尿, 日饮水量>3000ml。适当限制探视, 保证产妇的休息时间。
2 结果
所有产妇经膀胱上区加压均能排尽潴留的尿液, 其中134例 (71.7%) 在加压排尿后24h内自行排尿通畅;45例 (24.1%) 产后24h内自行排尿欠通畅, 有少量残余尿, 72h内排尿通畅;仅8例 (4.3%) 因膀胱区加压困难行留置导尿术。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h内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 使部分或全部尿液不能从膀胱排出, 残余尿量>100ml。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产程较长, 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压迫过久, 导致膀胱和尿道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降低; (2) 产后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造成外阴创伤疼痛, 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 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2]; (3) 由于妊娠时腹壁长期持久扩张后松弛, 腹压下降, 或产后疲劳, 无力排尿; (4) 产妇因外阴创伤惧怕疼痛, 不敢用力排尿; (5)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解痉镇痛药, 降低了膀胱张力。
膀胱是肌性囊状器官, 位于耻骨联合之后, 子宫之前[3]。膀胱充盈时, 膀胱尖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 这时腹前壁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随之上移, 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膀胱区加压排尿是增加腹部压力及膀胱张力, 直接压迫膀胱, 促进尿液排出。
本文结果显示, 膀胱区加压排尿操作具有简单、方便、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可重复操作, 能直接快速解除产妇的痛苦, 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有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 且短时间的膀胱区加压对产妇无创伤;同时, 还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减轻产妇因用药治疗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虞国芬, 韩美娟.252例产后尿潴留的诊治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1) :45.
[2]刘淑华.产后尿潴留的护理[J].中国保健, 2008, 16 (2) :102.
热按摩膀胱区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产后尿潴留热按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50例, 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 年龄在20~35岁, 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热按摩组产后15~30min之内顺利排尿, 常规治疗组为产后5~13h未能排尿或尿潴留,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热按摩组
产后1~2 h内给予热按摩治疗1 5~30min。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应用器具:热水袋外加布袋内盛60~65℃或者热毛巾外加保鲜袋。 (2) 部位:膀胱区。 (3) 方法:首先对排尿困难者做解释工作, 消除顾虑, 再嘱产妇平卧, 双下肢伸直。把热水袋横放在耻骨联合上四横指范围即膀胱区部位, 轻轻上下推, 时间约15~30min便可顺利排尿。若仍不能排尿, 则可再热按摩1~2次。
1.2.2 常规治疗组
产妇有尿意可采取以下方法: (1) 诱导排尿法; (1) 听流水声; (2) 用45~50℃温水冲洗会阴; (3) 按摩法。 (2) 穴位治疗法; (3) 开塞露纳肛法; (4) 灌肠; (5) 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法; (6) 开塞露纳肛法;认真宣传、及时指导、反复督促、讲清道理, 使产妇对产后排尿引起重视, 较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热按摩后排尿时间、产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并发症、治疗后超过60min仍不能排尿者。
2结果
2.1热按摩疗法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表1)
热按摩治疗后大部分在15~30min内顺利排尿 (有效率96%) 只有一例尿潴留时间在9h40min, 膀胱过度膨胀, 热按摩无效而导尿;而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52%明显低于热按摩治疗组。
2.2经热按摩后观察
子宫收缩及24h阴道出血情况与不采用热按摩者无明显差异。提示, 热按摩膀胱区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无不良反应。
3讨论
发病原因
(1) 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
(2) 产程较长, 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压迫过久, 导致膀胱、尿道粘膜充血水肿, 张力变低而发生尿潴留。
(3) 腹壁由于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后松弛, 腹压下降, 无力排尿。
(4) 产后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造成外阴创伤疼痛, 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 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发生产后尿潴留。
(5) 病人由于外阴创伤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 导致尿潴留。
(6)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莨菪类等药物, 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
热按摩疗法是将热效应与按摩统一结合的综合物理疗法。温热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加速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 利于局部消肿;同时, 通过热水袋在膀胱区的按摩作用, 可使膀胱的血液循环加快, 解除膀胱肌的麻痹, 增加敏感性, 可反射性的引起逼尿肌的收缩, 继而引起排尿, 可消除因分娩后某些生理功能变化而造成排尿困难。
热按摩疗法操作简单, 不需用机械和药物, 产妇易接受, 简单易行, 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减轻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597~598.
[2]张佩琦.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1:131.
[3]陈敏英.热按摩疗法在防治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5, (11) 4:228.
产后尿潴留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5~12 h未能自行排尿和发生尿潴留产妇76例, 年龄19~32岁;孕期37~40周;胎儿头位, 正常分娩, 产妇均无合并症。排除体弱、出血多、合并高血压、第二产程延长及其他器质性病变者。76例患者均为初产妇, 其中单纯会阴侧切37例, 软产道损伤13例, 剖宫产18例, 会阴侧切+产钳8例。
1.2 方法
将76例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穴位按摩配合产后康复仪治疗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热敷、温水冲洗会阴和流水声诱导等方法。⑴治疗组首先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 将腹部专用电极黑色一面涂满耦合剂, 其中一个电极片紧贴产妇的骶尾部, 另一电极紧贴脐耻之间固定好, 把康复仪调至“促产后排尿”标准, 刺激强度振幅由弱到强逐渐加大至产妇感到强度适宜耐受为止, 时间30 min。间隔30 min后, 术者立于产妇一侧, 嘱产妇平卧, 术者于产妇脐上一寸处, 双手重叠逆时针旋转点按摩水道穴5 min。再嘱产妇两腿屈膝, 双手拇指按压双侧足三里穴, 每分钟60次为宜。顺次用双手掌拇指揉按肾区后, 将手掌置于产妇下腹膀胱膨隆处, 向腹部左右轻按15次, 再用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均匀用力推移按压后, 两拇指重叠于关元穴 (脐下三寸处) , 逐渐加力点按关元5 min, 直至尿液排空后可缓放手[1]。⑵对照组采取诱导排尿, 耐心向产妇解释尿潴留的原因,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让患者听流水声, 用温水冲洗会阴、热敷等方法, 并予以心理暗示, 利用条件反射使其产生尿意, 以促进排尿。
1.3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经联合治疗1次1 h内能自行排尿, 一次性排空膀胱, 未再复发。有效:经联合治疗1次1 h后膀胱胀痛减轻, 有尿意并排除大部分尿液, 但不畅通, 须再巩固治疗。无效:经联合治疗1次1 h后不能排尿, 无尿意, 膀胱胀痛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采取穴位按摩配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 总有效率94.7%, 而对照组仅为78.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8, P<0.05)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3.1 产后尿潴留发生的病因
⑴产妇自身机体因素。产后腹壁由于妊娠时扩张松弛, 产后腹压下降, 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或者敏感性降低无力排尿。⑵第二产程延长。因分娩过程中子宫内压力增高, 或在第二产程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 人为挤压子宫增压、高位负压吸引或原来受胎头压迫的膀胱三角区黏膜充血水肿加重, 并发展到膀胱底部, 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 使膀胱肌麻痹后, 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 引起盆腔内淤血, 使感受及张力下降, 而不能自行排尿[2]。⑶机械损伤。剖宫产常规留置尿管, 操作中导尿管损伤尿道黏膜;另外硬膜外麻醉特别是腰麻、会阴侧切、镇痛药及各种舒张平滑肌药物的使用;术后持续尿管引流膀胱呈空虚状态, 膀胱压力消失, 均可影响排尿功能而引发尿潴留。⑷产妇心理因素。产妇产后由于紧张、恐惧和焦虑, 会阴部伤口痛, 担心伤口裂开、感染, 不敢用力排尿, 长时间憋尿, 使膀胱过度充盈而失去有效的收缩力。⑸环境因素。因活动受限而不能独自蹲厕, 排尿环境缺乏隐蔽性, 不习惯床上排尿及排尿或姿势改变。⑹膀胱损伤。阴道手术助产容易使膀胱位置下垂, 损伤子宫骶韧带两侧副交感神经, 使逼尿肌和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产程过久, 或接生不慎;难产手术后, 损伤膀胱致排尿异常。
3.2 中医病因机制
产后尿潴留中医认为是膀胱气化失司,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尿液的正常排出, 有赖于膀胱的气化, 而膀胱的气化功能, 又与肺、脾、肾三藏密切相关, 因肺主气,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脾主运化, 传输水液;肾主水司二便, 与膀胱互为表里, 若肺脾气虚, 肾阳不足, 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不通, 故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肾虚等[3]。⑴气虚。多因素体虚弱, 肺脾之气本已不足, 又因产时耗气伤血, 或新产之后忧思劳累过度致肺气、中气更虚。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中气虚不能制约水液, 上虚不能制下, 膀胱失约, 造成产后排尿异常。⑵肾虚。素禀肾气不足, 因产后伤动脏腑, 致肾气更虚, 膀胱气化失司, 导致排尿异常。肾气虚弱不固, 制约膀胱无力, 则尿频或失禁。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膀胱, 其气化行水之力无力, 致小便不通。
3.3 治疗方法
⑴常见诱导排尿法的缺陷。热敷、按摩和听流水声等诱导法的原理是通过按摩推压, 达到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 但效果欠佳, 并有可能造成膀胱破裂。⑵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机制。产后康复仪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低脉冲刺激, 对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产生规律收缩运动, 带动子宫韧带运动, 促进子宫和膀胱节律性收缩, 解除膀胱肌肉麻痹, 加速血液循环, 促使局部水肿吸收, 恢复自主排尿。同时刺激骶尾部穴位, 通过神经反射阻滞和干扰阴部神经传导, 使平滑肌筋膜松弛, 减轻会阴部疼痛, 缓解排尿疼痛。⑶中医推拿。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和局部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首先, 通过手法直接对人体进行刺激, 促进气血运行;其次, 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 产生热效应, 从而加速气血运行[4]。根据五行所属, 肺主皮毛、主气, 为水上之源, 用各种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 能够改善皮毛功能, 从而使肺气功能得到改善, 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以及水液代谢;又因脾主肌肉, 脾为后天之本, 按摩肌肉可以调整脾的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肾经合穴, 阳明多气多血, 有理脾胃、调中化湿和通理经络气血功能。关元是三阴经与任脉的交汇穴, 为人身之气之根, 是三焦之气传输之所。水道穴补中培元, 固肾利尿, 启癃开窍。通过由轻到重至产妇耐受的按压指柔手法, 对水道、关元和双侧足三里按摩, 再用手指揉按双肾区和膀胱膨隆处, 自膀胱底向下推拿按压5~15 min排尿, 待尿液排空后缓慢松手。
3.4 护理体会
⑴加强心理护理宣教, 安慰患者, 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告诉产妇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 产后2 h应督促产妇排尿。⑵按摩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相应经络腧穴, 经过经络的连接和传导作用, 达到改善脏腑功能, 增强抗病能力, 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⑶按摩推拿是一种运动疗法, 治疗原则以动为主, 在运用手法治疗时, 其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和活动幅度的大小要掌握得当。⑷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应神情安静、思想集中和动中有静。⑸治疗后, 产妇应该注意安静休息, 使机体有一个自发调节恢复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采取穴位按摩配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 总有效率为94.7%, 而对照组仅为78.9%, 明显优于传统的诱导排尿,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产妇分娩后, 母体生理心理发生较大变化, 产时体能消耗大, 加上妊娠期和分娩期紧张焦虑, 容易造成生理功能不协调, 发生子宫复旧不良、排尿困难等, 影响产妇的康复, 产后康复仪通过电极对患者耻骨联合部和骶尾部进行低频脉冲刺激, 有增加代谢, 促进气血循环, 调节气血运行作用, 从而解决了产后尿潴留的问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6例产后尿潴留的产妇, 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观察。结果 两组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为78.9%, 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按摩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 且方法简单易行, 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穴位按摩,产后康复仪,护理
参考文献
[1]万国芬.针灸配合产后康复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观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1) :228.
[2]吴在德, 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99-700.
[3]严隽陶主编.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13-214.
产后为何尿潴留 第8篇
产后尿潴留,胀大的膀胱妨碍子宫收缩会引起产后出血。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可以让产妇坐起来解小便,也可在便盆内放上热水,坐在上面熏或用温开水缓缓冲洗尿道口周围,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或在小腹部放热水袋以刺激和诱发膀胱收缩。必要时可在严密消毒下插导尿管导尿。有时尚要保留导尿管一至二天,等待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后再拔掉。
中医认为,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有三:
一:身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因而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导致膀胱窒塞,尿液潴留而不能小便。
二: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而膀胱潴留,小便不通。
三:产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调,以致膀胱不利,小便不通。
笔者自拟“补气温肾行滞汤”治疗产后尿潴留,一般服药1~2剂后即可自行排尿。方药组成及用法是:黄芪30克,白术15克,熟地黄20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枳壳10克,槟榔10克,川牛膝15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益母草20克,泽泻15克,茯苓20克。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益气健脾、利尿行水;熟地黄滋肾育阴;菟丝子温补肾阳;枳壳、槟榔理气行滞;益母草祛淤生新,利水消肿,促进子宫与膀胱收缩;牛膝补肾活血,引药下行;通草、木通、泽泻通利小便。诸药组合,使气血充盈,运行流畅,膀胱气化有权,水道通利,潴留自除。
(注:以上药物请务必在当地医生指导下使用。)
产后尿潴留治疗 第9篇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 562例, 其中因产程延长或胎儿宫内窘迫行阴道手术助产者368例, 会阴裂伤较严重者58例。将这42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酚苄明组) 213例, 对照组213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身体状况无明显的差别,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 (酚苄明组) 产后即给酚苄明10mg口服, 对照组产后暂不给任何药物干预。两组产妇产后都嘱饮红糖水500~1 000ml。产后2h嘱下床排尿, 若无尿意, 再饮红糖水500~1 000ml, 若产后4h产妇有憋尿感, 不能自行解出, 均给热敷、按摩、诱导等方法治疗。若产后6~8h经上述方法治疗仍不能解出, 产妇有尿急窘迫感, 下腹触及膨胀的膀胱, 对照组给新斯的明0.5mg肌注或足三里封闭, 观察组再给酚苄明10mg口服, 用药后0.5~1h下床排尿, 若不能解出, 给留置尿管, 将尿液缓慢引流净, 保留尿管24~48h间断放尿每2h一次。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产后4h、6~8h的排尿情况,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留置尿管率;拔除尿管后4h排尿情况, B超检测排尿后膀胱内的残余尿量。用药后0.5~1h或拔除尿管后4h内能自行排尿, B超示残余尿量小于50ml者为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用紫月卡方检验计算器V1.61版本。
2结果
产后4h及产后6~8h排尿例数, 观察组分别为142例和197例;对照组分别为102例和154例。产后尿潴留观察组为16例, 对照组为59例。两者比较P<0.01, 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两组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 见表2。观察组16例留置尿管2 例 (12.5%) 并且拔除尿管4h内小便全部能够自解, B超示残余尿量均小于50ml, 治愈率100%。对照组59例留置尿管27例 (45.8%) , 拔除尿管4h内小便能够自解者22例, 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50ml者3例, 失败8例, 治愈率86.7%,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对照组失败者再采用热敷按摩诱导排尿等方法治疗小便不能排出, 改用酚苄明治疗均获成功。
3讨论
产后尿潴留多发于产程较长, 阴道手术助产及会阴裂伤较严重的产妇,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机械性损伤:妊娠末期, 孕妇的膀胱尿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分娩过程中胎先露的压迫或多次阴道检查更使充血水肿加重, 尤其是滞产及第二产程延长时, 先露部长时间压迫膀胱颈及盆底组织者更甚[1]。再加上屏气时腹压骤增, 膀胱内压力也明显上升, 可致膀胱感觉及张力均有所减退, 逼尿肌收缩力减弱, 而尿道水肿又使排尿阻力增加, 二者明显的协同失调导致尿潴留。另外手术助产或暴力向下按压子宫, 不仅易使膀胱位置下垂, 也可能损伤位于子宫骶骨韧带两侧的副交感神经, 致使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出现功能性失调, 引起尿潴留。 (2) 精神因素:有会阴侧切口或会阴撕裂伤严重的产妇, 因惧怕伤口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 致使膀胱过度充盈而失去应有的收缩力, 反射性地抑制使尿道括约肌痉挛, 增加排尿困难, 导致尿潴留。 (3) 因产妇身体虚弱, 产程过长致过度疲劳, 加上腹壁松弛, 膀胱肌张力差, 对内部张力的增加不敏感, 未能及时排尿致尿潴留。再则由于分娩时, 精神过度紧张或过于激动等都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尿道括约肌痉挛、收缩与张力增高, 增加排尿困难。而酚苄明为α受体阻滞剂, 能选择性阻滞α受体, 有效改善微循环, 减轻黏膜水肿, 帮助膀胱肌恢复肌张力, 松弛尿道括约肌, 使其张力降低而促进排尿[2], 有效地防治尿潴留。新斯的明主要使逼尿肌兴奋, 促进排尿, 对因尿道括约肌痉挛所致的排尿困难, 效果较差。
通过本文观察, 对滞产、第二产程延长或其他原因行阴道手术助产者及会阴裂伤较严重的产妇, 产后即给酚苄明10 mg口服,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留置尿管率明显降低, 不仅给产妇减轻了痛苦, 而且也减少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同时还能解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有利于产后恢复和泌乳。因此, 酚苄明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较好, 口服方便,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酚苄明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阴道手术助产及会阴裂伤较严重的产妇426例, 分为2组, 每组213例。观察组 (酚苄明组) 产后即给酚苄明10mg口服, 对照组产后暂不给药物干预。若产后6~8h小便仍不能解出, 对照组即给新斯的明0.5mg肌注或足三里封闭。观察组再给酚苄明10mg口服。观察两组产后排尿时间,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4h及6~8h排尿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产后尿潴留的治愈率:观察组为100%, 对照组为86.4%,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酚苄明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便, 疗效显著。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酚苄明,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