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1篇
一、前行
21世纪是一个充斥机会,布满挑衅,充溢合作的时期。在社会开展和经济繁华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拍也日益加速。隐代人蒙受着人类有史以来从已有功的压力,特殊是蒙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乡村的昌盛带来的不只仅是物资生涯的富饶,它也带来了拥戴和喧嚣,带来了身心的疲乏和肉体的沉负,人的心理健康答题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少数专野有了这样的共鸣: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主要组成部门,对人的其他素质的收铺具有基本性的作用,现代人必需具有古代社会所须要的心理启蒙能力,能力承当止这种快节拍、高强度和应战性的进修与农作。
与彼同时,社会合作的下移使宽大中学生鼓蒙进修、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里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向,不容悲观。跟着素质教育不时学进收铺,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遭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高度器重。第三次齐教会把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为怨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沉面关注,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生长的特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坚定不移的意志、艰难斗争的肉体,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抓不抓的答题,而是如何抓的问题。
体育肩负着十分凸起的心理健康教育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尺度明白指出,应当“使课程有本于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致,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性,构成英勇坚强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质量,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协调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公民的整体健康程度施展首要作用。”因而笔者以为,组织学生参加健康背上的体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门路,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道路,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培植一代新人的需求。
二、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发铺起着主导作用。
1、增进人脑苏醒、思想迅速
体育活动能匆匆使中枢神经体系及其主导部门大脑皮层的高兴性加强,克制加强,从而改擅神经进程的平衡性和机动性,提高大脑剖析综合才能。
2、增进血液轮回,提高心脏功效
进行体育活动加快血液轮回,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构造上和功用上改善血汗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发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薄,收缩有力,心搏缓慢,血容质增大,这就大大减沉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普通人小,表示出心脏工作的“节俭化”现象。
3、改善吸呼系统功用
吸吸是重要的的性命现象, 肺是吸吸系统的重要器民,具有气体交流的功用,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缓而深,每次呼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需呼呼8-12次,就能知足机体需求。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介入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添肺活质。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恰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求脚够的养分物资,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稀质增薄,提高抗弯、抗压、抗合能力。
5、调节心理,使人萎靡不振,充斥活气
从事体育活动,特殊是从事那些本人感兴致的运动项目,能使人发生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体验,心境舒服,精力高兴。由于运动的鼓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念和骄傲感,增加生涯情味。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感,如打消情绪的懊丧和低沉。
6、进步己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顺应才能
自事体育运动能进步人体当变才能,使人擅长敷衍各类庞杂少变的环境。由于常常锻炼,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剖析综合能力强,感觉灵敏、视家启阔、判别空间、时光和体位能力增强,因此能断定正确,反映敏锐。同时因为经常正在寒冷和酷热环境中活动,能够降高机体调理体温的能力,加强身材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顺应能力。
7、增强机体任疫能力
常常运动可使白血球数目增添、活性增强,增强机体任疫能力,提高人体对徐病的抵御力。可以使中老年人坚持充沛精神和茂盛性命力,延慢老化进程,健康短命。
2、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的积极作用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首要的作用。古希腊人不只把体育锻炼作为增能人的的体质的必要手腕,还通过体育锻炼培育人的意志质量和心理蒙受能力。人邦现代也非常器重体育和心理的关系《礼.大学》中道:“心阔体胖”,意便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就好;反过去,身体佳的人,也有益于心理健康。大批研究标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格、锻炼意志外,对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是十分显明的。详细表示如下:
2.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擅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高兴和抑止的和谐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克制的接为转换进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均衡性和精确性,匆匆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念维念象的灵巧性、调和性、反映快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灵敏、思想机动、念象丰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在空间、时光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沉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愈加正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蒙能力。这在很大水平上可以慢解和改善部门人的认识和忘忆隐约、朦胧,呈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2.2有益于个性心理的完美
体育高尚“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粗神,崇尚“公然、公正、公平”的准绳,因而通过体育运动来造就和塑制人良好的个性心理,这面很多人皆能达成共鸣。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自身就必须与战胜难题、遵照比赛规矩、限制和调控自己某些某些行动,以有本于在比赛中充足施展自人的潜能,珍惜自己取得成功的权力。同时每一个介入体育活动的同窗皆承当着让对手绝其所能的任务,通过活动的方法表达团解、友情、和平、提高等人类进步前辈的思惟和欲望,在公道规范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操行,并在胜利与失利、声誉与羞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祖邦之间做出选择,在选择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立场和价值观。这些对培植和塑制良好个性心理以及修改个性的不脚,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
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念和自尊心,增能人的骄傲感,建立自强的认识,并能在体育活动中,追求到抚慰的知足,进而转变人的整个肉体面孔。
2.3 促进快活,调节情绪
通功参与体育锻炼特殊是参与那些本人喜欢和善于的运动项纲,能够使人从中失掉速感。一些钻研标明,常常入止体育运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安排人心理和行动的肽类。那种具有魔力的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有的研讨还以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体系失掉过度的应急并到达高兴程度的农具。因而,加入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力,熏陶情操,并使懊恼、不安、寂寞、自大等没有良情感得以解除,匆匆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情绪状况之中。体育锻炼对那些患有神经虚弱症等徐病的学生来道,具有必定的改擅和医治作用。它关于减沉因为紧张和压制而惹起的神经体系病变无疑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
2.4改善人际关系
由于现代科技一日千里,尤其是该今学问经济和疑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们在政乱、经济、文明等方面的来往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现代高技术带来的出产方法的变化也使得休息的个体化日益凸显,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换匮累,人际关系亲遥。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集体性恰恰为人际来往提供了机遇,使人与人之间在剧烈竞争的同时,构成提求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中不用用行语便可互相接去,亦可觅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交或者间交天沟通讯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绪,并能取得较高的平安感和自负心。另外,一些体育个人活动项目自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互相接淌、互相信赖、相互激励的要求,人们只要亲密合作,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粗神,能力使竞赛获获得好的成就。对那些性情怪癖、闷闷不乐的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协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决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5 树立成绩感
坚强、因敢,具有强烈的成绩意识,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基础品质。现代人特地注重自己的人生价值,注重晋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体育运动在体现人的价值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薄的前提,这也使得体育成为了影响极为普遍,备受人们关注的事业。体育活动的成效应无疑对中学生的健康生长十分有益。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锻炼中,不时克服自我,超出自我,生理性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艺技能得以提高。该获得这些成就后,人就会产生自我造诣的认识和情绪体验,产生高兴、振奋和幸福感。因彼,相宜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自我,掌握自我,晋升自我,尤其能使有愁闷情绪的锻炼者取得心理知足,发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负心,排除忧伤。
2.6调理情绪,坚持悲观
情绪有积极乐观情绪和消极哀观情绪,由消极哀观情绪惹起的疾病极大地迫害着人的身体健康。好国耶鲁大学门诊部对一切就诊的病人作了病因分析,成果因情绪不良而致病的占76%;还有材料显示,80%的溃疡病患者有情绪压制的病史。体育锻炼能转移不良情绪,使人的脑筋从消极情绪中摆脱进去,同时为坚持积极悲观的粗神面孔奠订生理基本。
2.7提高应激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应激是由外界情形的变化所引止的一种情感状况。古代人因为生涯紧张、合作加剧、压力加大、人际闭系庞杂,广泛处于应激形态。功度的应激常惹起身材
没有适,还会招致人的任疫功效降落,诱收各类徐病。保持加入体育锻炼能够降高锻炼者的心理应激程度,使人正在碰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时,能敏捷做出反映,采用武断办法,以健康的心态从容应对。
三、各类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项目标多样性为调理人们的多种心理障碍,构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求了方便的前提。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对人的心理也有不同的影响。掌握各种体育项目的特性,适时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展开体育锻炼,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后果。下里我们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性,把一些体育项目作大致的分类。须要指出的是,体育锻炼的效益经常是一种综合效益,这些项目的区分具有一订的绝对性,其中不少项目有必定的穿插。人们区分的目的重要是辅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真效性。
3.1 集体性项目
如果你自人不太公道,不习气与同陪来往,那你就挑选脚球、篮球、排球以及交力跑、插河等个人项目进行锻炼。保持这些项目活动,可以辅助你逐步转变合群的习性。
3.2 鼓励性项目
如果您胆口,那便当少加入逛泳、溜炭、涩雪、拳打、摔跤、跳马等项纲,那些活动请求己不时战胜各类恐惧心思,以英勇无畏的精力来克服难题。
3.3 敏锐性项目
假如你处事优柔寡断,不够因续,那就少参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打剑等体育运动。入行这些项目标活动,任何迟疑、彷徨皆会耽误时机,遭到失利,从而辅助你养成武断的性情。
3.4 调控性项目
如果你逢事不够沉着,那就应当多参加下棋、挨太极拳、缓跑、骑自行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协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高兴性,增强自我节制能力,使浮躁、激动的弱面得到改良。
3.5 耐力性项目
假如您做事老是担忧完没有成义务,那便挑选一些跳绳、做操等项目入止锻炼。保持一个礼拜后,信念就会失掉逐渐加强。
3.6 挑衅性项目
假如你觉察自己有好示弱、易自信的欠处,你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庞杂的技能、跳水、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觅一些比自己强的对手对垒,你就会发明“山外有山”而收敛不良个性。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2篇
大学时代,我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熟悉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熟悉。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则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1.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2.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定、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灵敏,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惫,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洁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
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四周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4.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假如体育锻炼违反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惫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惫,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惫,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合理的营养膳食计划
一、保证合理营养,提供符合营养要求的平衡膳食。
(1)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宝塔中粮食所占的比例最高,排在第一层(自下而上),每天300克-500克,主要提供能量且提供一半以上的蛋白质,
同时,要粗细搭配,因为吃细粮不吃粗粮损失营养素,并牢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的道理;
(2)宝塔中的第二层是蔬菜与水果,所以我每天计划食用新鲜蔬菜400克-500克,新鲜水果100克-200克,以提供食物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并且注意选择各种深颜色,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且蔬菜水果不可相互代替,因为水果营养浓度总体上来讲不如蔬菜,但是水果的适口性、糖分及有机酸成分比蔬菜要好一些,各有优势,不能替代,因此,蔬菜水果都要吃。
(3)宝塔第三层是鱼、虾、禽、畜类、蛋类,计划畜禽肉类每日摄取量为50克-100克,鱼虾类每日为50克,蛋类25克-50克,且注意选择鱼类食品,因为鱼类为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4)宝塔第四层为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每日最好摄入奶及奶制品100克,以补充膳食中钙的不足,豆及豆制品每日50克,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5)宝塔第五层为油脂类,每日摄取植物油不超过25克,食盐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
二、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要改变现实生活中,动物蛋白多、海鲜多、高脂肪、少蔬菜、少主食的饮食结构,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强调平衡就是健康,每日膳食中选用的品种要达到五大类、十八种以上,其中三种以上粮食类食物,包括米、面、杂粮等,三种以上的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鱼、禽、乳类,六种以上的蔬菜,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蕈类、藻类,两种以上的大豆及制品,包括豆腐、豆腐皮、腐竹,两种食用植物油脂,两种水果其中包括坚果类,且粮食供能占全日总供能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将以上食物科学搭配,按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的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3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河南师范大学2007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中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发放问卷500份, 男女生各250人, 回收问卷300份, 获得有效问卷269份, 有效率为90%, 其中男生93人, 女生176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实验法:采用相应的实验手段对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组学生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将实验组分为人数接近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个组, 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
问卷调查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 身体锻炼等级量表, 自评抑郁量表 (SDS) 进行调查, 得到充足的数据。
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主锻炼组和合作锻炼组实验前的同质性比较
为了证明本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了同质性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 实验前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对象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睡眠质量、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态是同质的, 试验后如因变量 (上述指标) 发生变化, 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自变量 (身体锻炼水平) 干预所引起的, 即实验具有可靠性。
2.2 自主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学生自主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4<0.05) (见表) 。
2.3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合作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P=0.002<0.01)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3<0.05) (见表) 。
2.4 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组间比较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身体锻炼情境为自变量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自主锻炼组的总体睡眠质量与合作竞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自主锻炼组的睡眠时间因子与合作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0.05) (见表) 。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无论是自主锻炼情境还是合作锻炼情境都能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发挥的改善效益优于自主情境的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量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 中等或大运动量的身体锻炼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益最佳。
外向及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的学生睡
表1不同方式锻炼下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T检验 (x-±s)
眠质量更好;焦虑、抑郁程度低的学生睡眠质量好;生活事件应激少的学生睡眠质量好;身体锻炼量较大、锻炼频率较多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好。
影响总体睡眠质量的心理机制有以下几方面:焦虑、抑郁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中介变量;身体锻炼是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应激源;人格因素是调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内在因素。
3.2 建议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睡眠质量, 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建议在校大学生每周进行3次有氧、中低强度、40~60分钟的身体锻炼。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 提供必要的身心健康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当代的健康观。客观上要帮助学生解决睡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对各种心理应激的能力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议大学生尽量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尤其是男生;女生则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应多参与身体锻炼, 尤其是多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摘要: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身心健康问题, 特别是睡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3种不同方式锻炼下的大学生睡眠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以此希望为改善大学生睡眠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锻炼,睡眠健康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 .
[2] 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 .
[3] 张为力,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10) .
[4]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1) .
[5]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6] 傅善业, 蒋有倩.走出亚健康[M].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7]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8] 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4篇
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 健康备受关注, 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 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 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 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 这是早期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 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 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 未能涉及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2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1 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 同时, 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2.1.1 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 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 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 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 消化液的分泌加多, 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 有利于增强体质。
2.1.2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 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 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 使之思维敏捷, 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1.3 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 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 骨变粗, 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 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 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 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 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 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 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 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 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 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 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 防止肥胖症。
2.1.4 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 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 (即心肺系统) , 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 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 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 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 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 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 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 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 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 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2.2 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 提高机体免疫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就是遵循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规律以及人体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有目的、有成效的身体活动。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 提高人们机体的适应能力,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机体健康的目的。
2.3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 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 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 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 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 要不断地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 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 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 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 结论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对于人类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现代的健康观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道德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美状态。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 还具有健康心灵、健全人格、修炼人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 , 不仅从身体上, 也从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健康的含义, 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使人们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运动,锻炼,健康
参考文献
[1] 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9 (1) .
[2] 胡红, 夏思永等.大学体育 (理论教程) [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08
[3] 杨锡让.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5篇
1.1 教育理论的偏差
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但直至今天,素质教育的效果仍然未能真正体现,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升学热等现实问题制约了素质教育推进的步伐,无论是学校、家庭都由于偏应试的评价选拔制度而不得不让学生埋头苦读。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中小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落在实处,除了体育课外,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更多地是应对沉重的学业;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在中小学时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踏入学业相对轻松的大学校园后也存在不知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尴尬局面,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1.2 教学资源的匮乏
1.2.1 体育师资水平。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各学习阶段的师资数量和学历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学阶段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但这一阶段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更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客观因素,学校和体育教师都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在教学中往往出现重技能、轻效能的状况,对如何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传授,导致学生难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1.2.2 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前提。前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曾经指出:我们国家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大、中、小学的课程相互脱节的问题,学校十几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并未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他规律进行整体研究,大、中、小三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出现低层次的重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竞技性,以及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教学的功利性因素导致教学内容枯燥,缺乏新意;此外,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偏重于技能知识的传授,缺少对体育锻炼知识、方法、手段的传授,不能使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锻炼的指导。
1.2.3场地器材设施。
学校体育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基础。体育场馆设施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矛盾在中小学尤为突出。很多中小学由于占地面积有限以及体育经费不足的原因,只能利用有限的场地进行分批次的使用场地,轮流锻炼,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积极性。相比之下,大学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稍有好转,但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政策也使部分高校出现场地器材资源紧张问题,同样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3 整体评价体系的缺失
体育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评定。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多以单一性和绝对性的课内评价为主,不同程度的个体按照同一标准去衡量,只是考虑了共性与一般趋势,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无视过程的学习,也同时打击了一些自身素质条件较差的学生。此外,大、中、小学的评价各自成块,形成的评价存在片面性,缺乏整体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持续发展。
2 结论
影响大、中、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不仅在于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意识的认识,更在于外部条件的创设。只要有利于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理论支持,有成熟的教学资源配套,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支撑,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就能持续、稳定地养成。
摘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因循渐进的过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应该从小抓起,形成小、中、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各自成块,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因此如何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一体化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现有学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为逐步养成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供理论分析。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 宋逸,张芯,等.2010年全国中小学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6:347-354.
[2] 杨献南,鹿志海,等.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85.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范文第6篇
关于生理健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症,身体状况良好,有充沛的精神投入学习和工作。那么,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呢?
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而是一个人在心理、精神上处在社会生活中完全安宁的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豁朗的情怀,再大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而郁闷最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境的恬静和愉悦是不可能的,从来不忧伤、不生气的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然而,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采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能做到的。在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经常在户外运动而又运动得当的人,总是精神充沛,情绪乐观。。
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中,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2、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锻炼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
体育活动具有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自觉、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加快疲劳的消除,常说的“疲劳”是一综合性症状,与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若活动时情绪消极,会很快产生疲劳,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持中等强度活动量,就能减轻疲劳,且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从而减少了疲劳的出现。
4、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