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理论范文(精选6篇)
平衡理论 第1篇
关于平衡针灸学及最新理论研究(转)2008-02-18 21:11 1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2.3 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2.4 快速针刺 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2.5 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2.6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
2.7 突出离穴不离经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寻找针感,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10厘米内均可。
2.8 突出穴名通俗化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传统穴位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穴名繁多各异,五花八门,给临床普及带来一定困难。
2.9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
2.10 突出临床实用性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有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先后经过国内80余期培训班培训、3000多家医院,6000余名平衡针灸骨干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特别受到开设特色医院、特色门诊的医生、西医离退休医生、出国医生、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的外国医生的欢迎。
3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心神调控学说 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脑的思维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古人把心 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淮心所使也”。从以上论点来看,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从现代医学讲直接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相反,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活动的异常,思虑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各种病理表现。中医讲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人对无数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3.2 神经调控学说 神经调控学说是以神经高级中枢指挥系统对内外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保持体内生理的相对平衡系统而称之。调控系统就是指大脑的最高指挥部和总开关。人类与高等动物都是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但人类最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有思维和语言功能,这是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上的本质区别。实质上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后逐渐形成的这种调控功能,也就是人类通过对外界环境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产生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合理正确的结论来认识一切事物,借助语言来表达思维,通过行为来进行思维活动。
机体的神经调控系统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完成对机体内外环境刺激规律的应答。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系统每分钟可接收6000万个信息,其中来自视觉信息2400万个,来自触觉信息30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味觉的信息600万个。这些信息都贮存在神经细胞的化学反应器上,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来完成对环境刺激的应答。简而言之,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首先使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分析与综合作用,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的过程。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传入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收外界给予的较强信息立即作出应急反应,充分调动体内所贮能量物质——中枢递质,以最快的速度、最佳捷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出神经和一切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达病变的子系统。
3.3 阴阳整体学说 阴阳是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平衡学说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个事物或现象及人的机体相互对应、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相吻合的。
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作用下,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失调的病理过程。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
3.4 心理平衡学说 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应。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平衡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的研究主体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心理的研究主体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遗传、体质、生活习惯、职业行为、性行为、道德规范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心理平衡产生反效应。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听觉、味觉、感受器初步接受外来刺激,迅速将刺激转换为信息,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于中枢调控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所以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同事的误解、同行的嫉妒、工作的失误、事业的挫折、亲人的亡故、无端的是非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心理带来创伤,时间久了必将造成生理上的功能失调,甚至造成亚健康状态或器质性病变。
3.5 生理平衡学说 生理平衡学说是反映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的组成由结构和机能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无论从完整的机体内在或在完整的微小细胞中,都能反应在结构上严密组织,机能上密切配合、协调,适应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体内的这种调节机制就是生理平衡系统。具体讲这种平衡是人类进化几百万年来在地球表面生存,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等活动,反复调节机体来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进而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例如元素平衡系统,酸碱平衡系统,体温平衡系统,体液平衡系统,免疫平衡系统,血糖、血脂、血压、生化、肝功、肾功等正常生理值的波动范围。
3.6 环境平衡学说 环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环境,狭义上讲是指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广义地讲是指地球生物因素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非生物因素的气候、水、土、光、热之间相互赖以生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群所处的生存环境主要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4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5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
5.1 定位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2)、升提穴(BP-HN1)、精裂穴(BP-LE8)、痛经穴(BP-A1)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5.2 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1)、升提穴(BP-HN1)、膝痛穴(BP-UE2)、踝痛穴(BP-UE7)、肩痛穴(BP-LE6)、肘痛穴(BP-L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5.3 对应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为左右对应取穴。
5.4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10)、头痛穴(BP-LE11)、腹痛穴(BP-LE5)。
5.5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BP-UE3)、癫痫穴(BP-LE7)。
5.6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降压穴(BP-LE12)、精裂穴(BP-LE8)。
此外,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症可采取局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11)、耳聋穴(BP-LE2)以局部取穴为主。6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转自:http:///
平衡理论 第2篇
化学平衡移动是由于化学平衡两边的速率不一样引起的,因此,化学反应两边的速率决定着移动的方向。这是教材上的内容,需要学生熟读背诵下来,但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移动方向结论的.层次上,而应该向更深的层次方向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是温度的影响,学生都学习过平衡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全部增大,使吸热一方速率变化大,就会出现那种状态。然后再说压强的问题,压强对反应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组分浓度来实现的。这里对于恒容的问题需要注意,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恒容的气体中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不反应代表了化学平衡是不移动的。最后说一下浓度的问题,浓度受体积的影响,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二、理清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
转化率和平衡移动的方向没有因果关系,是化学反应结果。一般在没有外加物质(只改变体系的温度和压强)的时候,平衡正移则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反之亦然。但当有外加物时,结论相对就复杂了。平衡移动的结果可以是转化率的增大、减小,或是不变。平衡的移动取决于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看外界条件对v正和v逆的影响,向速率大的方向移动。而转化率的变化需从反应结果考虑,多数用等效平衡的观点分析,归纳为以下两点:
1.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是增加,而是减小。对于这样的一个反应方程式aA(g)+bB(g)?葑cC(g)+dD(g),当这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我们向反应中增加反应物,当加入A时,B的转化率就相应地增加了。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是一种情况。下面来探讨另外一种情况,形如A(g)?葑B(g)+C(g)这样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如果这样的一个方程式达到平衡时,向反应中加入反应物时,那么A的转化率则是减小的。
2.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例:一定温度下恒容容器中2HI(g)?葑H2(g)+I2(g)达平衡后,充入HI(g),由于反应物浓度增大使v正>v逆,所以平衡正向移动,但HI的转化率变化就要从结果来分析,以上过程等效于给原体系压缩体积,而压缩体积对HI(g)的转化率是没有影响的,所以HI的转化率不变。
在化学中,化学平衡属于最基本的内容,在初中和高中都相当重要,因为它是一切化学中的基本。虽说是基本确也更显重要,就像盖房子,如果地基打的不牢固,那么后面就会摇摇晃晃。
参考文献:
王德敏,雷世晓。化学平衡原理课堂教学例析[J]。科技创新导报,(16)。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平衡计分卡理论综述与展望 第3篇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新的测量系统, 是在1992由美国学者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共同开发出来的, 之后它又被发展为执行战略机制, 也就是管理战略体系, 并得到了管理专家和CEO们的高度认可。平衡计分卡的提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并成为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之一 (Atkinson, etal., 1997) 。过去的20年见证了平衡计分卡的发展成熟过程, 它从一个纯粹的绩效考评方法逐渐向战略绩效评估系统转型。传统的评估系统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和组织内负责评估的财务部门。21世纪初, 经济活动和商务活动变得越发复杂, 仅仅采用财务指标来评估绩效, 这种做法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 (Kaplan&Norton, 2001) 。平衡计分卡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 将客户、内部流程及成长与发展这三个维度同时引入了绩效评价体系中。
二、平衡计分卡的维度
1. 财务
平衡计分卡中常用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
(1) 偿债能力指标。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2) 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周转率和周转期。
(3) 获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如Hsuan-Lien Chu、Chen-Chin Wang和Yu-Tzu Dai在2009年使用平衡计分卡对护理部门进行评价时, 其财务方面指标选择的是提供的免费药物及其他用品支出增长速度和收费药物及其他用品的收益率。
(4) 发展能力指标。既包括传统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也包括现在常用的综合指标经济增加值 (EVA) 和市场增加值 (MVA) (高荣祥, 2002) 。除使用上述指标评价企业外, 还要对上述各类指标进行综合的分析, 即构建一个包含各类指标的一个有机整体, 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揭示和披露, 从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2. 客户
平衡计分卡将与客户相关的因素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用来反映企业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以及结果如何。平衡计分卡中客户方面的评价指标通常有:
(1) 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反映组织在市场上所占业务比例的指标, 可以通过客户数量、销货数量等来计算。
(2) 客户保持率。也可理解为顾客忠诚度, 可以通过顾客交易增长率来衡量。
(3) 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得率反映了企业获取新客户、扩大市场的能力, 可以通过客户数量增长率和客户交易额增长率衡量。
(4) 客户满意度。可以通过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测量。
(5) 客户投诉方面。包括客户投诉的总数量、频率以及常被投诉的问题。
3. 内部运营
这个角度强调了组织的内部运营过程, 它需要遵循一个运营战略计划, 并且组织要尽力实现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整个过程从理解顾客需求开始, 随后是创新, 运行, 售后服务, 最后会实现顾客需求并通过这整个过程来建立评价指标 (Saeid Saeida Ardekani1, Ali Morovati Sharifabadi, 2013) 。
4. 学习与成长
这个维度以衡量员工绩效为主, 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形资产, 从长期角度来看, 它可以帮助企业进步并扩大发展空间。其它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在这个维度的基础上架构出来的, 它推动了前三个维度不断向前发展, 是它们进步的驱动力。要想实现企业的学习与成长, 应该重视这三个方面:人、系统和组织程序, 它们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实现长期的成长与发展, 帮助企业建立并敲定基础结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这三个维度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中, 基本都会体现出实际情况与期望标准之间的差距, 这时, 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学习与成长这一维度的优势, 将差距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三、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原则
1. 平衡制定战略目标原则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构成的基本内容, 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 (魏琴, 2005) 。设定战略目标, 实质上是展开和具体化企业宗旨, 进一步界定和阐释企业的经营目的、社会使命, 反映了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企业展开经营活动要达到的水平, 因此平衡计分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 要注意做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平衡、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的平衡、所要求的成果和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
2. 指标的设计原则
(1) 指标本身应该遵循SMART原则。其中s (speeifie) 代表“确实可行”;M (Measurbale) 代表, ’可衡量性”;A (Anainbale) 代表“明确可行”;R (取alistie) 代表“可实现的”;T (Time一bound) 代表“有时间限制的”。
(2) 战略相关性。平衡计分卡体系中选择的指标应该产生于企业战略, 并随着战略改变而改变。
(3) 可获得性。可获得性的内涵是要注意指标获得的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4) 四个维度指标间比例分配的原则:指标太多, 会“信息过载”, 从而舍弃掉他们得到的大部分信息, 因此应遵守用最少的指标控制最大的绩效结果的成本效益原则。
(5) 指标间的驱动关系。此原则要求指标间要相互推动。
四、平衡计分卡的不足之处
传统观念认为, 平衡计分卡的结构一定要设计成四个维度,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受到一些国内的管理咨询顾问的影响, 并被他们鼓吹的“四个维度, 四个平衡”这一概念误导了。其实,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平衡计分卡体系早已打破了“四个维度”的传统设计思路。从平衡计分卡的出现到现在, 这期间曾经出现过一些质疑的声音, 例如利益相关者理论, 该理论表示:“无论过去还是将来, 重视并满足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关系到企业长期生存与繁荣的头等大事。企业若是只从这四个维度上衡量绩效, 仅仅将重点放在几个利益相关者身上, 那么长此以往, 企业仍旧无法实现追求长期生存与繁荣的终极目标。原因很简单,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亦或是同一家企业, 对于它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利益相关者是不一样的, 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利益相关者的标杆, 因此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范本也不会在每一家企业中都能行得通, 仅靠这四个维度无法完全覆盖并充分解释企业战略”。
其次, 平衡计分卡中没有详细说明四个维度的比例分配以及每个具体指标应当占的比重。管理者设置权重时, 往往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缺乏客观量化标准。由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会受到企业战略目标、所处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各指标所占比重的设定是一个复杂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曾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2]刘俊勇, 孟焰, 卢闯.平衡计分卡的有用性:一项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5:36-43.
[3]高荣祥.平衡计分卡原理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2.
[4]魏琴.基于一战略管理的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5]Hsuan-Lien Chu, Chen-Chin Wang, Yu-Tzu Dai.A Study of a Nursing Depart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Nursing Economics, 2009, 27 (6) :401-408
[6]Chu H L, Wang C C, Dai Y T.A study of a nursing depart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Nursing economics, 2008, 27 (6) :401-407.
[7]Hung J Y.A Study on the Establish and Evaluation of Adult Day Care Service Centers[J].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2, 6 (5) :19-34.
[8]Zaribaf M, Samandi B.Balanced Scorecard and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 of Strategic Goal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Evidence, Semnan Province Tax Organizations of Ir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Management Studies, 2010, 2 (2) .
[9]Shutibhinyo W.Balanced Scorecard Attributes:Key Determinant and Perceived Benefits[J].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7 (2) :1-8.
四川宣汉:平衡理论 第4篇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宣汉是个陌生的地方。为此,中共宣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曾伟介绍,宣汉县是西部天然气开发“川气东送”的主战场,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其中贫困人口占20.4%,超过26万人。宣汉还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县,土家族聚居人口在8万人以上,分布在县境东北部10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区里。
资金分配平衡
近些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当地的县域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12年GDP达到198亿元,由2010年全省第48位上升到第31位。全县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41%。教育、农业、科技、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均达到了法定要求,其中仅教育支出就达到了10.1亿元,比2011年增长57%。
“不过,人口多、底子薄、贫困重、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宣汉最基本的县情。同时,县级事务的繁杂程度决定了县域财政任务的艰巨性。加之政府职能转变和对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的不彻底,往往使得县域经济发展捉襟见肘。涉及发展领域的配套无法预算安排,财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博弈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建议也要求财政部门按上级必须配套,让县级财政管理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分管着当地的财政工作,曾伟不无感慨地说。
制度选择平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多个研究机构均作出推测,财税体制改革将成为这次重要会议的议题之一。至于这项改革该如何推进,拥有实战经验的财政工作者们最有发言权。曾伟提出首先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有效建立与县级政府财力基本协调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减少县级政府在一些发展领域财政配套的压力。
其次,他建议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的构成,逐步削减、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范围,切实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山区县的支持和倾斜力度;在增强县级政府财力安排自主性的同时,探索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评价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使支出有据、支出有方、支出有效。曾伟说:“2012年我县对上级财政的依赖度高达80%。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充分考虑了宣汉这样的贫困山区大县的实际,使我们的的确确得到了有力支持。特别是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的专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这一新的转移支付模式,在增强县级政府财力调控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专项转移支付覆盖不到的一些领域的财力需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专项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规模,通过这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最终达到降低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压缩专项转移范围的目标。”
再次,建议在出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时,建立覆盖政府职能的统一体系,优化支出方向,整合和归并支持项目,建立符合实际的支持标准,克服多、滥、乱、小、散的现象,克服政出多门、甚至互抵触的现象,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并防止以虚假项目和资料骗取财政资金等行为。最后,建议增强地方政府税收能力。曾伟表示,“营改增”政策的逐步实施,导致县一级政府主体税种的缺失,直接体现在地税收入总量大幅度下降。他说:“一是增值税县级留存16.25%,应提高县级政府财力留存比例;二是提高县级税收留成比例,进一步完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与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向资源地倾斜。三是改革税收征管方式。在企业注册地纳税改为项目实施地或资源开发地、企业运营地就地纳税。此外,“我们还希望不把财政收入作为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排名排序,防止财政收入虚高。再有就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化解机制。”曾伟说。
平衡理论 第5篇
第 1期 2009年
1月
科
技
和
产
业
Vol 19, No 11Jan., 2009品牌延伸成功因素探析
— — —平衡理论的启示 王苏洲
(赣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 ,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 :如今 , 众多的成功企业都愿意通过品牌延伸 , 来充分挖掘品牌的潜在优势。但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 , 运用适当 则是一把营销利器 , 运用不当则反伤自身。怎样规避失败 , 如何探求成功 , 笔者试着从分析平衡理论入手 , 并从中得到 启示 , 从而系统地探讨促使品牌延伸成功的主要因素。关键词 :平衡理论;品牌延伸;延伸产品
中图分类号 :F713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807(2009 01-0062-04 收稿日期 :2008-10-17 作者简介 :王苏洲(1981— , 女 , 湖南浏阳人 , 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 产业经济学硕士 , 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管理。
1平衡理论与品牌延伸
平衡理论
1958年 , 心理学家海德(F 1Heider 提出了改变 态度的 “平衡理论” , 又被称为 “ P-O-X 理论” [1]
。该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 三角形关系。例如 , 用符号 P 来表示认知的主体 , 用 符号 O 与 X 表示二个态度对象。O 与 个单元中的
二个对象 对象 O 与 X(否定(负 关系;O 与 X 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肯定(正(负 关系 , 如接近和分离
等。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 , 还是不平衡的 , 其根据 为 :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一旦人们 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 ,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 虑 , 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的方向转化。112 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指利用已建立起的有声誉的品牌 , 将 品牌所标识的对象范围扩大 , 而利用已建立的品牌包 括使用与原品牌有联系的新品牌。该定义从两个不 同的角度 , 完整地阐述了品牌延伸的内涵。第一 , 是 从利用已建立的品牌这个角度说明品牌延伸的。品 牌延伸是通过让使用的品牌名与原品牌名有某种联 系的途径来利用或借助原品牌的力量或者说是原品 牌的影响力。因此 , 进行延伸的品牌应当在市场上具 有较强的品牌实力 , 否则利用或借助原品牌的力量又 从何谈起。第二 , 是从扩大品牌所标识的对象范围的 角度说明品牌延伸的。具体来说 , 又可以分为两种情
况。一是产品范围的扩大 , 品牌延伸可以使用原产 品 , 也可以使用新产品。二是目标市场范围的扩大 , 企业可以用新产品也可以用原产品进行品牌延伸去 占领新市场 ,。
2, 品牌 , 通过。在品 牌延伸的三维模型中涉及三个要素 :消费者、主品牌 和主品牌所延伸到的新产品(下面简称延伸产品。在这三个要素之间 , 主品牌和延伸产品之间以归属方 式(即相似与不相似 发生联系 , 消费者和主品牌以及 和延伸产品之间以情感关系(即对主品牌或延伸产品 的喜爱或厌恶的态度 发生联系。企业在进行品牌延 伸时 , 可能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形 , 可以用图 1来加以 说明。
主品牌是强势品牌 , 具有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 等 , 得到广大目标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用 “ +” 号表 示 , 但延伸产品和主品牌并不存在相似性(用 “-” 号 表示 , 这就造成目标消费者对主品牌的好感无法传 递到延伸产品上(用 “-” 号表示 , 如图 1(A 所示。延伸产品和主品牌具有相似性(用 “ +” 号表示 , 但是主品牌不是强势品
牌 , 即目标消费者并没有建立 起对主品牌的积极情感(用 “-” 号表示 , 这就极大地 影响了目标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接受度、认知度 , 如 图 1(B 所示。
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 , 主品牌是目标消费者所 喜爱的品牌 , 即目标消费者已经建立起对主品牌的积 6
极感情(用 “ +” 号表示 , 而且延伸产品和主品牌之
间具有相似性(用 “ +” 号表示 , 能将消费者对主品牌 的积极感情传递到延伸产品上 , 这时品牌延伸成功的 几率最大 , 如图 1(C 所示。
有时企业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导致延伸产品失败 , 即延伸产品本身运作不成功 , 这样可能会给主品牌的 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消费者不认同和喜爱延 伸产品 , 即消费者对延伸产品建立的是一种消极的情 感关系(用 “-” 号表示 , 为求平衡 , 消费者对主品牌 的积极情感关系就可能由好变坏(由 “ +” 号变为 “-” 号 , 如图 1(D 所示。
还必须注意防止企业在运作主品牌期间 , 因为本 身的策略或手段不当而使其主品牌的形象由好变坏(由 “ +” 号变为 “-” 号 , 这种负面的情感关系可能经 由三维关系传递到延伸产品上 , 即目标消费者对延伸 产品的情感关系也可能由好变坏(由 “ +” 号变为 “-” 号 , 如图 1(E 所示。
图
1基于平衡理论的品牌延伸的三维模型状态示意图
在以上五种情形中 , 只有第三种情形才是成功的 品牌延伸 , 由此可知 , 品牌延伸要获得成功必须满足 三个条件 :① 目标消费者对主品牌的的情感是积极 的 , 即主品牌是强势品牌 , 如果原品牌不是强势品牌 , 那么利用原品牌的力量就无从说起。② 主品牌与延 伸产品具有相似性。如果相似性不存在 , 品牌延伸的 效果也会受到限制甚至伤害。③ 延伸产品本身运作 成功。若企业的延伸产品本身运作不成功 , 它将影响 到主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3品牌延伸的成功因素分析 [2] 311
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 — — — 强势品牌 强势品牌的强势表现为品牌具有很高或较高的
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忠诚度和积极丰富的品牌联想。品牌知名度指消费者认出或想起某种品牌的程
度。一般而言 , 品牌知名度的深度(消费者见到品牌 , 品牌被认出或忆起的程度 较易延伸 , 而宽度(消费者 购买时想起品牌的可能性 则要根据条件反射原理 , 通过广告等反复强化才能实现。实际上品牌延伸的 也只有品牌知名度的深度 , 因为消费者见到延伸新产 品时会想起主品牌 , 而不可能未见延伸产品即可想到 该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越高 , 品牌就会被更多、更广 泛的人所熟悉 , 延伸后被消费者认出、忆起的可能性 越高 , 品牌延伸成功可能性也越大。品牌品质认知度指消费者对品牌所代表的产品 或服务的整体品质的感觉。消费者购买商品不仅要 花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 还要耗费心理成本 , 而现代社 会生活节奏加快 , 消费者为节约更多时间去休闲 , 往 往不愿 “ 高度卷入式” 地购买商品 , 常根据对品牌的品
质认知去购买。具有高品质认知的品牌具有一定的 光环效应 , 在品牌延伸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 其品牌延 伸也更容易成功。因为消费者会将原有的品质印象 转移嫁接到新的产品上。
品牌联想指一提起某品牌消费者脑中会想到什 么 , 它源于企业对消费者持久的品牌传播和教育 , 以 及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消费者间的口碑相传。品牌 联想可从 3个方面评价。一是品牌联想度的强度 , 即 消费者看到品牌就想起别的事物的程度;二是品牌联 想的喜欢度 , 即指消费者看到品牌时产生正面、积极 6
品牌延伸成因素探析
的联想;三是品牌联想的独特程度 , 即一看到品牌就 产生的异于竞争品牌的独一无二的印象。仅有品牌 联想喜欢度和强度的品牌延伸出来的产品很容易被 淹没 , 最好是同时具备品牌联想的独特性 , 那样延伸 出来的产品就与众不同 , 鹤立鸡群 ,更引人注目 , 成功 的几率也高些。由于品牌延伸的同时品牌联想也在 延伸 , 所以品牌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 , 找出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购买行为的品牌联想 , 开展 有益的品牌延伸。
品牌忠诚度指消费者对所用的品牌感到满意并 坚持使用的程度。这一术语一般用来衡量消费者对 所用品牌的依恋程度 , 或反面来讲是转换品牌的可能 程度。品牌忠诚度应是前面所讲的品牌知名度、品牌 品质认知程度、品牌联想度的一个综合反映 , 也是消 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在行为上的体现 , 企业一切的营销 努力最终也是为了使顾客产生品牌忠诚度。品牌忠 诚度越高 , 说明品牌越有价值 , 消费者越易产生爱屋 及乌心理 , 这种忠诚度也可迁移到延伸产品中 , 因而 品牌忠诚度越高越易取得品牌延伸的成功。
品牌知名度是顾客对品牌的认识 , ,。
312 — — — 延伸产品与主品牌的 相似性
相似性是指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某种共 通性和匹配度。品牌延伸中的相似性可分为两类 :与 产品相关的属性或利益以及与产品无关的属性或利 益。与产品有关的相似性有三类 :技术或资源的可转 移性、互补性、替代性;与产品无关的相似性主要是价 值性 , 如品牌形象、象征意义等 , 这些可归纳为品牌的 核心价值或品牌内涵的主成分。
进行品牌延伸应保持与原有产品的相似性 , 不能 盲目进行。首先应考虑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个性。一 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与个性(价值性 , 若一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 , 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 牌延伸 , 也就是说品牌延伸应尽量不与品牌原有核心 价值与个性相抵触。这里的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不 是指产品之间表面的关联度(替代性、互补性、技术 性 , 而是指品牌后面隐藏着的文化和价值观 , 它使得 品牌不仅给消费者以物超所值的享受 , 更给消费者以 民族文化、时代
文化的享受。正是这种内在的核心价 值和个性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关联度低 , 甚至风马牛不 相及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也能获得成功。如登喜路(Dunhill、都彭(S ・ T ・ Dupont、华伦天奴(Val 2 entino 等奢侈消费品品牌麾下的产品一般都有西 装、衬衫、领带、T 恤、皮鞋、皮包、皮带等 , 有的甚至还 有眼镜、手表、打火机、钢笔、香烟等跨度很大、关联度 很低的产品 , 但也能共用一个品牌。因为这些产品都 能提供一个共同的效用 , 即身份的象征 , 达官贵人的 标准 , 能让人获得高度的 “ 自尊” 和满足感。
其次 , 当延伸产品与主品牌不具有内在的共同核 心价值和个性时 , 品牌延伸就应考虑延伸产品与原有 品牌表面的相似性 , 尽量使延伸产品与原来的品牌在 其产品的品位、特色及其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吻合。如 不然便会损害其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所树立的品牌形 象。这样的教训不少 , 比如 “贴肚脐治痔疮” , 荣昌制 药厂的这则广告 , 我们早熟到出口成诵的地步。随着 这一广告的广泛传播与渗透 , 荣昌制药厂的企业形象 得到了较好的确立和提升。后来 , 电视上又推出了这 , 尽管起用 , , 消费者很容易在心里上产生一 种排斥情绪 , 当然就难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31
3品牌延伸成功的保障 — — — 延伸产品本身运作成 功
上面述及的品牌延伸的基础 — — — 品牌资产是否 雄厚 , 品牌可延伸性及欲延伸的产品与原产品的相似 度都只是讨论了品牌延伸的理论可能 , 但何时延伸、延伸到何种产品上 , 还是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 即新 产品的营销环境和企业的营销努力是否正在其时 , 如 正在其时 , 则新产品本身就会成功。如果企业的新产 品不成功 , 那么企业的品牌延伸肯定不成功。长期以 来 , 人们没有认识到产品本身的不成功也是导致品 牌延伸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131
1延伸产品的营销环境
延伸产品本身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延伸产品的市 场需求量、市场竞争态势等营销环境因素。
在进行品牌延伸时 , 应考虑市场的需求量 , 看有 没有可供挖掘的空间。在企业决定进行品牌延伸之 前 , 要对目标市场做一番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 , 要计 算出市场的总容量 , 并尽可能细分市场 , 达到量化指 标 , 结合自己准备推出的产品性能和特色 , 看是否值 得进行品牌延伸 , 以及胜算的把握 , 而不是看别的企 业进行品牌延伸就眼红 , 不分青红皂白 , 脑门一拍就 上。
科技和产业
第 9卷
第 1期
当被延伸产品的市场上 , 品牌纷杂、品牌市场格 局未定格、没有或未形成强势品牌时 , 被延伸的新产 品容易成功。因为品牌的市场格局未定 , 即使有相对 强势品牌浮出水面 , 其地位不稳 , 实力有限 , 心理优势 和市场优势尚未确立 , 其他市场的强势品牌的优势在 延伸中凸现 , 市场的相对优势也不可能对延伸品牌形 成抗击优势 , 这样的市场有延伸空间 , 被延伸的新产 品容易成功。在我国 , 纯净水行业尚未出现一个全国 性的领先品牌时 , “乐百氏”、“ 娃哈哈” 顺利地从乳酸 业成功的跨入到纯净水市场 , 成为这一行业的一流品 牌的情况就基本属于此类。相反的 , 市场上的强势品 牌 , 通常是该市场上最有购买力的品牌。首先 , 它占 据了市场最多的份额 , 实力最强 , 有能力抗击入侵者。其次 , 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 , 获得该市场多数消费 者的肯定和喜爱 , 它占据消费者最有利的位置 , 并在 心理上构筑起抗击入侵者的屏障。再次 , 它占据并控 制了主要的销售渠道 , 它可能阻塞延伸者的销售渠 道。在这样的情况下 , 其他市场强势品牌延伸进入 , 难以获得成功。IBM 进入复印机市场的失败 , 施乐 进入电脑市场的败北 ,3M 扼杀 , , 格 , 市场成熟 ,。但是 , , 并使 延伸产品占领此空隙 , 被延伸的新产品的成功仍有可 能。“ 海尔” 由冰箱、空调延伸进入洗衣机市场 , 当时 以 “ 小天鹅”、“ 小鸭” 为龙头的洗衣机市场格局早已 形成并定格 , 两者是行业的强势品牌。“ 海尔” 找到了 全自动滚筒、高品质、高价格和优服务洗衣机的市场 空隙并占领了此位置 , 使被延伸的新产品获得成功 , 进而使品牌延伸获得成功。
31312 企业的营销努力
企业是否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有力的营销手 段来确保延伸的新产品的成功会影响到品牌延伸的 效果。因为品牌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 , 如果延伸产品 所在的行业内存在强大的品牌 , 那么仅靠品牌的知名 度和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包容力是远远不够的 , 延伸难 以成功。企业仍须在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广告等营 销方面付出很大努力。如在产品方面采取差异化战 略 , 精确定位切割对手市场空隙或薄弱环节的市场份 额;定价方面则可采取比对手稍低价格的策略;渠道 方面则给予经销商更高的返利和更强大的渠道支持 以及采取减少渠道成员层级 , 使渠道扁平化 , 以更接近消费者和更快地顺应市场变化;在促销方面 , 则加 大终端人员促销的努力 , 做好终端货架的生动化陈 列 , 争取更好的排面;广告上则可加大广告投放力度 , 采取明星策略等。, , 必须严 , 同时演奏 , 三位一体 , 才可达 “ 先胜而后求战” 的境界 [3]。参考文献
[1]符国群 1消费者行为学 [M ]1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19-2111 [2]江志强 1试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 — — — 兼 谈如何成功品牌延伸 [J]1商业研究 ,2002(23 :100-1031 [3]胡晓娣 , 张洪波 1理性品牌延伸的三环策略 [J]1山东理工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20(2 :42-461
Analysis on the F actors of Successf ul B rand Extension — — — The inspiration of balance t heory WAN G Su 2zhou(Busines School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 Ganzhou Jiangxi 341000,China Abstract :Nowadays ,numerous successful enterprises would all like to fully excavate t 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t he brand t hrough brand exten 2 sion.But brand extension is a double 2edged sword ,it is a edge marketing toll if it is used properly ,and it will injure it self improperly instead.How to evade failing ,how to seek success ,I try to Start from t he analysis of t he balance t heory and get inspiration from it ,t hen discuss main factors of impelling brand extension to succeed systematically.K ey w ords :balance t heory;brand extension;extending product 56
平衡理论 第6篇
现在的大学生中对于学习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些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知识学习重于实践;而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进行实践时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而对于那些着重理论学习而不重视实践的学生,则会出现身怀满腹经纶却不知道实际的操作如何进行。可见,对于大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哲学上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非常复杂。首先,理论最初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是序化了的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在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论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理论最初来源于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条件反射,是通过人的思维对物质现象认识、提升和序化之后所形成的理论,是从思维引导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其次,理论和实践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矫正以及相互促进。空洞的理论是无用的,但是真正的理论都是不完美的,理论需要放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而实践也有成败之分,因此,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引导而理论需要放到实践中去不断进行验证和矫正、修改、完善。实践活动还能够产生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能不断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二者可以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达到相互提升的目的。再次,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理论上所说的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在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下进行的。那么,只有现实条件达到了理论上的条件限制,实践才有可能成功。而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方面都要自己一步一步的探索,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中发展理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之一;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直接影响到一名大学生今后是否能适应社会。
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大部分学校与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环节都占了相当的比重。但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单纯的依靠学校的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面向社会与主动实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等。就目前的来说,与社会接触最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勤工俭学。
在从前,“勤工俭学”仅仅是指那些生活比较困苦的学生的一种“谋生方式”,其意义也局限于一个“生活”的问题。但是在当今商业气息充斥的高校校园里,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融入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加上对未来进入社会后如何立足与发展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学习之余自发地参与到所谓的“商业活动”中去。那么,为什么在生活已经基本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孔方兄还那么可爱呢?
这里涉及一个“自我实践”的问题。赚钱之说往往会使人们嗅到一股莫名的铜臭味儿,认为在书香四溢的校园,学子们只应该埋头苦读,而不应该接触那些所谓“市侩”的东西。但是,身为跨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把离校后的自我发展提前提上日程是很必要的。我以后到底能干什么?我能否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一切都要通过长期的“自我实践”来回答。而就当前来说,最有效的自我实践当然是勤工俭学了。
前不久,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武汉大学某女生发明了一项专利,此项专利得到许多公司的青睐,纷纷高价买此专利,最后由一公司为其投资10万元,开办一公司„„
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系一学生,虽然该生成绩在班内倒数几名,迷恋网络,但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就,毕业后开办网站,年收入五十万,该校领导知道后对之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认为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潮更是日新月异,不单是生活观念的改变、就业方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前途的认识,他们不再单单追求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及自身素质的培养,由于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所以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练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又加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这也和我国一些教育界权威人士所提出的当代素质教育相吻合。
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是很必要的。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参加社会实践过多,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以致在考试中出现了不理想的成绩,有的甚至因为成绩过差而拿不到学位或者中途辍学这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相悖。因此,必须
三、辩证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指亲身参加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去,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宁也认为:脱离开实践,孤立地讲理论,在政治上是很不严肃的。
然而,我们在充分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的迅猛发展,理论知识获得的多少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历史进程。虽然说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知识的,但是就人类个体来说,必须先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平衡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才能达到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创新理论的效果。
首先,学习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是一些创新活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领域的了解。只有通过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基础知识才能够知道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完成、有可能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理论知识是对前人做出的成果的经验总结,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从而有一个较高的起步,不致于重复先人走过的路,也能避免从先人失败的地方再次失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实践活动。
其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的知识都是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的,有的甚至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限制,比如说现实中的人的限制、环境的限制等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也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的,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了。我们要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客观的现实,从而对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对理论知识进行矫正、修改和完善;而这些实践的进行又是在理论知识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要有效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同等重要,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先人无数次的实践,经过总结概括得出来的。而现在的实践又是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具备这些理论知识就会走很多弯路,重新走先人走过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