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精选11篇)
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
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加速土壤的腐熟和分解, 同时结合施基肥,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从而促进地上部枝条健壮生长, 提高叶片的同化作用, 增强树势和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二、合理追肥
适宜在秋末冬初, 叶片萎蔫时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一般每亩用有机肥3000~4000千克、钾肥10~15千克、磷肥30~40千克, 充分混匀后穴施。冬季不要掺入速效氮肥, 可促进葡萄萌发整齐。
三、喷药护叶
在冬季, 气温下降到8~10℃时, 葡萄就进入落叶修眠期, 要做好越冬准备, 保证葡萄叶片所制造的养分在落叶前由上而下运输到成熟的枝条和根系。叶片的后期管理不容忽视, 尤其是采果后叶片较少的树体更为重要。主要管理要点是, 继续加强防治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病害, 结合病害防治, 可用0.3%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 能起到保护叶片和促使枝条老熟的作用, 使叶片实现正常生理落叶。
四、科学修剪
葡萄冬剪一般在11月下旬至元月下旬进行。 (1) 主侧蔓的修剪。冬剪时要按50~60厘米的间距选出主、侧蔓, 将密生蔓、病虫蔓及不成熟蔓、交叉重叠枝蔓全部剪除。凡枝蔓过长的都要回缩修剪, 使主、侧蔓均匀分布在架面上。 (2) 结果母蔓的修剪。对一年生枝蔓的修剪保留长度, 应以其优势芽的位置、生长势以及枝蔓的粗细而有所区别。优势芽在第3~5个芽之间的母蔓宜采用中短梢修剪, 即留2~7个芽后剪除;优势芽在第6个芽即留8~12个芽后再修剪。枝蔓生长势不强, 极性不明显的, 以中、长梢修剪为主, 可留12个芽;枝蔓生长势强, 极性明显的, 为了不使结果部位上移, 避免造成下部光秃, 易以中、短梢修剪为主, 留2~7个芽。剪口粗度在1厘米以上的强枝, 可限长梢修剪, 留8~12个芽;剪口粗度在0.7~1厘米的壮枝, 多用中梢修剪, 留4~7个芽;剪口粗度在0.6厘米以下的枝蔓, 宜采用短梢休剪, 留2~3个芽或除去。
五、剪后清理果园
首先应把枯枝、落叶等彻底清理出果园。同时, 要及时进行绑扎、上架。葡萄芽眼萌发前, 为防治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 可喷50~100倍的所里巴尔, 也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 或在石硫合剂中加入0.3%洗衣粉或加入0.3%五氯酚钠或喷25%别腐烂水剂2000倍稀释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均有防效。
六、适时冬天灌水
整理好排水系统, 做到能排能灌。冬季灌水可提高土温, 防止冻害。在冬季如遇干旱要适时灌溉, 但要防止果园积水。
七、越冬防寒
(1) 地面实埋防寒。将修剪后的葡萄枝蔓顺一个方向依次下架、理直、捆好平放在畦面中央。为防止埋土时压断枝蔓, 在每株的基部垫上土或草把。埋土时先将枝蔓两侧用土挤紧, 取土沟靠近植株一侧距防寒土堆外沿不少于50厘米, 以防根系从侧部冻坏。埋土时要边培土边排实, 防止土堆内透风。当土壤开始结冻后, 在土沟内最好灌1~2次封冻水, 以提高温度, 防止根系受冻害。
(2) 塑膜防寒。近年来, 东北地区部分葡萄园试用塑膜防寒, 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先将枝蔓上盖麦秸及稻草厚40厘米, 上盖塑膜, 周围用土培严。
葡萄防冻害管理技术 第2篇
葡萄防冻害管理技术
葡萄休眠期的耐寒力有一定的限度,冬季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 防寒时间 一般埋土防寒的时间为土壤封冻前15 d左右,在气温下降接近0℃,土壤尚未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到12月初结束.
作 者:赵俊锋 ZHAO Jun-feng 作者单位:濮阳县柳屯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濮阳,457100刊 名:种业导刊英文刊名:SEED INDUSTRY GUIDE年,卷(期):“”(10)分类号:S4关键词:
冬暖大棚葡萄栽培配套技术 第3篇
一、大棚建造
选向阳肥沃地块,用空心砖垒砌高2.3米、宽0.72米的后墙,其中后墙留空心宽0.36米,空心处塞满麦草,以利保温。每东西相距3米架一道无立柱钢结构做支撑,然后用8~10号铁丝进行东西连接。
二、品种选择
为了提早上市,冬暖大棚葡萄要选用休眠期短、果实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如春玫瑰、无核早红、双王1号、双王2号等早熟品种。
三、挖沟定植
冬暖大棚葡萄栽植的最佳时间是5月1日至6月1日。采用大小行定值,大行距1.2米、小行距0.6米、株距0.4米,每亩栽植葡萄苗1850株,南北方向最好。为了挖沟方便,要隔一行挖一行,挖出的生土与熟土要分开堆放,便于使用。定植沟要达到深、宽各0.5米。挖好的沟内要将腐熟的有机肥、化肥、生土拌匀后填入,然后将熟土填在上面,争取熟土达到0.2米,熟土不与肥料混合。紧接着灌大水,灌水后3~5天就可栽植葡萄苗。栽植时要挖深、宽、长各0.3米的小穴。栽植前要把葡萄苗的主根系适当短截以促进其生根。短截后的葡萄苗放入穴中,回填细土,当填至一半时将葡萄苗轻轻微提,以使根土密接、根系直立,然后再填土至与地面齐平。埋土的深度以葡萄苗原土的痕迹与地面平齐为准,然后踏实浇水。
四、分段摘心
定植后的葡萄苗在留出2~3个饱满芽的同时,要定干并进行单杆整枝,即只留一个生长健壮的主干,其余芽去掉。在对选留出的独立生长的主枝进行整枝时,旺枝0.9米打心、弱枝0.8米打心;待主枝长到0.8~0.9米时打心一次;打心后保留顶端一个副芽,其余的副芽只保留一片叶。需注意:去副梢应多次去,一叶去一次,连续2~4次,这样可防止冬芽萌发,来年不结果造成减产。当顶端的副芽又长到0.2~0.3米高时,按上述方法打心,去掉多余副梢,仍然保留顶端一个副芽,再长出第三个、第四个主蔓,依次类推。
五、水肥管理
栽苗15天就应追施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可用0.2%的尿素溶液多次浇灌,一般5~7天追施一次,连续3~5次。方法是:将葡萄苗四周围成一个直径约0.3米的小水盆,外高内低,将配好的尿素水按每株0.5~1.0公斤浇入即可。从大行距中间挖0.3米宽、0.3米深的追肥沟,按每亩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 、磷肥150公斤 、钾肥100公斤,均匀地撒入追肥沟内并拌匀,再把追肥后剩余的土均匀地放在大行距的两边,筑成一个自然垄埂,然后浇大水。
六、绑缚葡萄
进入8月份时南北方向拉铁丝绑缚葡萄蔓,即在葡萄行边、距地面以上0.4米高处拉第一道铁丝,第二道比第一道高0.4米,第三道比第二道高0.4米,共拉三道铁丝,便于及时把葡萄蔓绑在铁丝上。在绑缚过程中,主蔓上除夏芽萌发的副芽要及时处理外,主蔓上的卷须也要及时摘除,卷须过长会消耗养分。进入9月中旬,主蔓距地面0.3米以下的老叶全部去掉,以利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同时要及时打心,防冬芽萌发。
七、人工休眠和破解
葡萄的人工休眠可在10月下旬进行。休眠之前先将棚膜扣好,前沿不要埋入土中,敞开通风。扣膜后大水灌一次,增加棚内湿度,同时将草帘上齐。白天太阳刚出时将帘子全部放下,下午太阳落山时将草帘子全部拉起,15~20天后便可进入休眠。棚内的温度控制在±7℃之间,连续1000小时即可休眠完成。人工休眠完成后,为了让葡萄提前进入生长期,可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CaCN2)打破葡萄的休眠,使其提前20天萌芽,并且萌芽整齐。
八、冬季修剪
大棚葡萄冬季修剪的时间和部位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葡萄落叶后20~30天内,枝蔓的营养向主干及根部积累,这时急于修剪势必引起不良后果。可根据推测在葡萄树液流动前15~20天结束修剪,这样对剪口愈合没有负影响。根据多年经验,第一次摘心处下移1~2厘米就是冬剪的部位,冬剪后的主干也就是来年结果的留芽主干。这样对葡萄的产量、品质、单果重、着色度都很好。冬剪后不要立即升温催芽,过急升温易造成葡萄主干伤流,伤流严重时整个植株会死亡。
九、花期管理
葡萄发芽50%以上时,就可以将升温催芽的小拱棚撤掉,把葡萄枝条松绑,再顺势绑在第一道铁丝上,方向宜向北为佳。葡萄发芽后,一个芽便能成为一个结果枝。据多年经验来看,一般每株葡萄保留3~5个结果枝,每个结果枝保留1~2穗葡萄,这样一株葡萄可接4~6穗果。需要注意的是:以果枝定产量,以花序定果枝。去芽的原则是“留大去小,留上去下,隔一去一”。为了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就需控制营养生长而偏重生殖生长,花前尽早疏除过多花序,一个梢留一穗果,弱梢不留果,强梢暂留两穗果,同时掐去副穗和三分之一的穗尖。花序以下不留芽,花序以上只留副梢的一片叶,控制旺长以使花序健壮,其他副梢要及时除掉,结果枝上只保留顶端一个副梢。留下的副梢每次只留1~2片叶反复摘心。
开花前期的温度控制在白天22~26℃,夜间8~10℃。开花之前5~7天应浇一次催花水,同时追施催花肥,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浇水时第一天浇小行,隔1~2天再浇大行,这样不会降低地温。通过人工授粉可以提高葡萄的坐果率。葡萄的人工授粉在盛花初期为最佳时期。选择晴天的上午,露水干后,棚温在16℃以上时进行。授粉时双手各持一把授粉刷,轻轻夹着盛开的花序,自上而下拖试。花期的温度控制在白天26~30℃,夜间16~18℃为宜。
十、果实管理
当葡萄颗粒长到小花生米仁大小时,要进行整穗、蔬果,使果粒之间稠密均匀。每果穗果粒的粒数控制在60~100粒。果实发育期水分不可过干或过湿,防止裂果。此期温度白天不超过30℃,夜晚12~14℃,以26~28℃为最佳温度。葡萄花后40~45天果实即可成熟上市。为了提高果实的品质和糖度,应该白天高温,夜间低温,拉大昼夜温差。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葡萄夏季管理技术 第4篇
关键词:葡萄,夏季,管理技术
夏季是葡萄果实生长成熟与树体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 是果园全年管理的核心[1,2]。围绕果实生长与树体生长发育进行管理, 是促进葡萄优质生产的重要途径。
1 修剪
葡萄属一年多次生长果树, 必须保证营养生长与果实生长的平衡, 最终实现果实品质的优良。
1.1 抹芽
4月20日至5月上旬葡萄新梢开始生长至展叶时, 应分2次进行抹芽。 (1) 芽萌动至展叶期。萌动后10~15 d, 芽长出1~2 cm时进行, 抹除部位较低的根蘖芽、老蔓上的弱芽、隐芽、瘪芽、畸形芽、位置不定芽以及同一芽眼中发出的副芽。 (2) 第1次抹芽后的10~15 d花序吐露时, 根据产量、土地、肥力, 抹去弱小的发育枝、较迟的萌芽、花穗小、过多过密的结果枝以及部位不当的不定芽, 使保留下来的结果枝组分布均匀, 利于通风透光, 促进结果。
1.2 定梢疏枝
第1次抹芽后7~10 d (一般在5月15日左右) 选留的芽生长出4~5片叶子的时候进行疏枝, 去除过多过密的结果枝、发育枝和弱枝, 保留一定数量健壮的结果枝和营养枝。当新梢长至5~10 cm时, 疏除多余发育枝及花序少而小的过密结果枝。留枝条数应根据架式、品种、树势、产量指标而定。
1.3 摘心
对结果枝在始花前2~4 d于花序以上4~6片叶摘心, 以提高坐果率。对营养枝留8~10片叶摘心, 棚架延长枝留12~16片叶摘心。强梢摘心后, 会促进夏芽抽生副梢, 消耗大量养分, 摘心应与除梢相结合。
1.4 副梢处理
去除结果枝蔓上花序下部的全部副梢, 对于花序以下的副梢, 每次留1~2片叶反复摘心, 对顶端第1个副梢留3~5片叶反复摘心。抹除发育枝上6片叶以下的全部副梢, 6片叶以上的副梢的处理同结果枝[1,2]。
1.5 疏花序、掐穗尖
结果枝长25 cm至开花前2~4 d时疏花且要在始花前完成, 一般强壮果枝留2穗, 中庸果枝留1穗, 弱枝、弱穗不留果。将花序顶端掐 (剪) 去1/4, 同时将副穗和歧肩剪掉。而对于晚红提、黑提等大型果要严格疏果, 一般每穗留35~50粒;中型果每穗留55~75粒;小型果每穗留65~100粒[1,2]。
1.6 除卷须及新梢绑缚
及时去除卷须, 可对整形、绑缚、采收和冬剪等环节带来方便。对于立架葡萄, 在其枝蔓长约35 cm时及早绑缚, 可避免风折。绑时间隔20 cm作直立状、水平、倾斜均匀排列。强旺粗枝可归伤后再绑, 棚架第2次绑缚可在蔓长65~85 cm时进行, 以利于通风透光, 避免风折[3,4]。
2 果实管理
一是在开花季节叶面花穗上喷施钙、硼营养元素, 提高坐果率, 增加果实硬度。二是果粒达到豌豆大小时, 疏除过小果粒与过密果粒, 并及时套袋。选用优质双层纸袋, 套袋前及时喷药保护, 采前及时除袋促上色[1,2]。三是在果实膨大结束转入发软着色时, 连续喷2~3次翠康钙宝1 200倍液或绿芬威3号500~1 000倍液, 可减轻裂果。
3 肥水管理
具体如下: (1) 开花前7~10 d。施尿素或二铵375~525kg/hm2, 浇小水。 (2) 盛花期。为提高授粉率, 促进枝条成熟, 用0.3%硼砂溶液喷施。 (3) 浆果膨大或果实着色期。用硫酸钾多元复合肥450~675 kg/hm2追肥1~2次, 施后浇水, 每10~15d喷施1次0.3%~0.5%磷酸二氢钾。 (4) 成熟前。喷果实膨大着色剂, 果实采收后, 叶面喷7%尿素水1次, 以补充营养, 杀灭病虫。9月早施底肥, 以腐熟的羊、鸡粪为主, 加适量的速效氮肥[5,6]。
4 病虫害防治
夏季, 葡萄常易发生的病虫害有霜霉病、黑穗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做好病虫害防治, 对葡萄产量的提高很关键。可每隔10~15 d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次, 如喷后下雨要加喷1次。同时, 及时剪除病叶、病果。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天牛、蝽蟓等为害叶质、果实。每隔5~7 d用0.5%~0.6%半量式波尔多液, 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 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 进行交替使用, 并能兼治霜霉病、房枯病、炭疽病等。结合防病, 做到以防为主、防治并举[7,8]。杀虫药主要选喷克、波尔多液等, 杀虫剂选螨灵、万灵等。
参考文献
[1]刘风章, 栾公文, 杜士菊, 等.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 2001 (6) :45.
[2]贾亚丁, 胡春哲, 于玉芬, 等.胡葡萄高产重在夏管[N].河北农民报, 2006-06-23 (1) .
[3]程桂琴, 秦建英.葡萄夏季管理技术要点[J].汉中科技, 2010 (5) :36, 43.
[4]郭发定.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9 (7) :19.
[5]刘子瑞, 高允国, 韩新.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7) :149.
[6]刘秀玲.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河北果树, 2009 (4) :46-47.
[7]冯忠良.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现代种业, 2009 (3) :58-59.
夏黑葡萄大棚栽培技术 第5篇
1定植
于4月中下旬定植,营养袋苗可延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用(0.5~0.8)m×1.5m株行距,南北向单行定植。定植沟深、宽各0.5m,隔行开挖。同时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及氮、磷、钾复合肥40~50kg和中微量元素肥20~25kg。种植前,把苗木剪留2~3个饱满芽,根系剪留10cm左右,用清水浸泡12h以上,栽植后浇透水,覆盖黑地膜。
2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待新梢抽生10cm左右时开始追肥,5-6月份以速效氮肥为主,7-9月份改用高氮硫酸钾型复合肥作追肥,每667m215kg,间隔15~20d,9月以后停止追肥。
采用“V”字形整形,早摘心,及时选留主蔓。当葡萄新梢长至20~30cm时留2~3个强壮副梢,其余全部去除。当葡萄新梢长到0.8~1.2m时摘心,其上的二次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在葡萄落叶后11月上、中旬进行修剪。修剪时对选留的枝蔓,留两条主蔓中梢修剪(留5~7个芽),要在芽上1~1.5cm处剪截。剪后把两条枝蔓拉成水平方向,并将修剪下的枯枝落叶和间作物等清除出园外。同时挖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00kg,氮、磷、钾复合肥40~50kg和微肥20~25kg。然后浇透水。扣棚前1周覆盖地膜。
整个生长期应注意病虫害防治。从芽眼萌动至萌发期,对于金龟子、绿盲蝽和蓟马等害虫,可喷施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防治。7-9月份预防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等,根据雨量多少可喷5~8次68.75%易保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3扣棚及棚内管理
3.1扣棚时间
11月下旬扣棚,白天盖草苫,关闭通风口,晚上拉开草苫降温。如此反复进行15~20d,促使葡萄植株安全度过休眠。然后缓慢升温,白天先揭起1/3草帘,使气温控制在15~17℃。5d后揭起2/3草帘,再过5d后可全部揭帘。以后每天上午8:00左右揭开草帘,使棚室见光升温,下午16:00左右及时盖上草帘保温。
3.2破眠
在扣棚升温初期,用20~50倍的单氰胺(“荣芽”、“朵美滋”)进行喷雾或用软毛刷涂抹枝蔓芽眼。用毛刷蘸取适量,均匀地涂在结果枝的芽眼处,涂抹长度为枝蔓的1/3。
3.3抹芽定梢与新梢管理
发芽后应及时疏去过密芽、弱芽和畸形芽。当花序显现能分辨结果枝和营养枝时要进行第1次定梢,保留果枝和强壮枝。当新梢长到40cm左右时上架捆绑。定梢留枝不宜过密,一般结果枝间距离20~25cm。因夏黑葡萄长势旺,枝叶粗大,定梢偏多影响通风透光,定梢量应控制在每667m22400~2700条。并注意每个结果母枝上留一个预备枝。一般花穗以上留6~7叶摘心,以后顶端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其余副稍及时抹除;花前1周左右去副穗、掐穗尖。
3.4棚内温湿度管理
新梢生长时期,温度一般保持白天23~27℃,夜间8~12℃;开花坐果期,温度控制白天22~28℃,夜间5~18℃;果实膨大期,温度维持白天26~30℃,夜间16~20℃;着色期,温度控制在白天28~32℃,夜间14~16℃,昼夜温差在15℃左右,这样有利于果实上色。棚内湿度,扣棚后10d至展叶期,为防止抽干,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5%~90%。湿度不够时应人工喷雾增大空气湿度。在新梢速长时期空气湿度以70%为宜;在开花授粉期应加大通风,降低湿度,相对湿度应为50%~60%;果实膨大期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80%。
3.5果实处理
由于夏黑葡萄为三倍体无核品种,自然条件下果粒较小,生产上需对果实进行生长调节剂处理,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商品性。谢花后15~20d,用0.1%的氯吡脲50mL+高收(抑制果梗硬化)10mL液浸蘸幼果穗,可使果粒显著膨大,穗形紧凑,着粒紧,果粒硬度大。
3.6肥水管理
在萌芽后20d枝蔓生长高峰时,每667m2施速效氮肥15kg壮蔓。幼果期、膨大期,每667m2冲施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20~30kg。硬核期至采果前,每667m2冲施中氮低磷高钾复合肥10~20kg2~3次。同时,连续进行5~7次叶面喷肥促进着色。
同时,浇水和施肥相结合。扣棚后浇水1次,芽萌动时浇第2次水。个别单花开放前浇一小水补充。全园95%的花谢花后,第1次水浇后隔20d浇第2次,浆果变软前再浇1次水。
4病虫害防治
大棚葡萄虫害一般较轻。由于其温度较高,湿度大,光照差,葡萄枝蔓生长较弱,加上密度过大等因素,极易导致病害发生。重点防治灰霉病、白腐病和霜霉病。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开花前)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杀菌剂防治。具体方法为:可用手动喷雾器对准花穗喷雾1次,花后喷1次,浆果转色期再喷1次;也可进行大棚熏蒸,每667m2用速克灵烟剂250g,傍晚闭棚熏蒸。幼果期至成熟期可选用世高、霉能灵等药剂防治白腐病。霜霉病的防治以科博、必备、波尔多液等铜制剂为主,配合使用唏酰吗啉、安克锰锌、甲霜灵等药剂防治。
5果实采收后的管理
葡萄采收后,工作重点是做好养根保叶工作,以延长落叶时期,让树体积累更多的养分,为翌年打好基础。具体措施有:①揭除棚膜及时修剪。有预备枝的留预备枝剪除结果枝,无预备枝的剪除过密枝、重叠枝、细弱枝,留强旺枝预备翌年结果或留1~2个芽短截更新。②补充养分,恢复树势。一般每667m2施高氮低磷中钾复合肥10~15kg。③搞好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防治,及时用甲霜灵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700倍液或52.5%抑快净2000倍液防治。虫害可用40%阿维毒死蜱1500倍液防治。
(收稿日期:2011-11-04)
温室葡萄管理技术 第6篇
葡萄枝条上的冬芽形成后, 立即进入休眠状态。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一般自11月下旬开始至翌年3月下旬, 自然状态低于7.2℃以下均温持续为3 214 h, 远超葡萄自然休眠所需低温时数。但在温室栽培中, 11月中旬扣膜后由于需寒量尚未满足, 所以应加盖草帘以防阳光直射, 保持温室内低于7.2℃, 使其正常通过休眠期。葡萄品种不同, 需寒量也不同, 美洲品种群低于7.2℃只需200~300 h, 欧亚品种需1 200~1 400 h, 欧美杂交种群一般需1 000~1 200 h。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 计算出打破休眠需寒量低于7.2℃所需的天数。如果扣膜后直接升温, 就会造成萌芽不正常、不整齐, 甚至花序发育不良的后果, 影响温室葡萄栽培的成败[1]。12月底和翌年1月初, 葡萄已进入休眠觉醒期, 温室靠日光照射开始升温, 此时白天揭帘, 晚上盖帘, 葡萄能够按正常规律发芽生长。温室葡萄在10℃以上, 经10 d左右即开始萌芽。1月中下旬以后, 温室内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 白天温室内温度应在15~20℃, 夜间不低于12℃。但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 温度过高枝条抽生过快易造成节间细长, 生长不健壮。一般白天温室中气温达27℃时就要注意开始通风换气, 使温度降至25℃左右。温室气温在25℃时, 葡萄萌芽至开花需30~45 d;温度上升到30℃时, 就会缩短到25~38 d。但温度过高, 促进极性生长, 导致顶梢生长势强旺, 其他枝条细弱, 节间变长, 花序分化差, 甚至退化萎缩。因此, 葡萄萌芽期至开花期白天的最适温度必须控制在20~25℃, 夜间维持在15~18℃。昼夜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时葡萄授粉受精完成最好[2]。不同种群的葡萄开花所需最适温度有所不同, 欧亚种群需28℃左右、欧美杂交种群需26℃左右。开花阶段, 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 夜晚维持在16~18℃。超过30℃的温度持续时间太长, 易引起落果、叶片黄化、脱落、果穗停长、僵化、大小不均等。3月下旬以后如温度过高, 要打开后墙通风窗和前棚通风口, 全天通风。如果温度还持高不下, 必须将前窗接口处揭开, 加大通风量, 尽快降到25℃左右。
葡萄果实生长期是葡萄果实、叶片和枝条同步生长阶段。为了保证枝、叶、果的健壮生长, 白天应控制在25~28℃, 夜间保持在16~20℃。此阶段室外气温变化较为剧烈, 要注意根据外界天气变化随时进行盖膜和通风, 使幼果生长处于最合适的范围之内。葡萄着色的成熟期, 日温控制在25~27℃, 夜间打开通风口通风降温, 使温室的昼夜温差达到10~15℃, 促使果实迅速着色, 增加果实含糖量, 降低含酸量。葡萄采收以后, 逐步加大通风力度, 棚内作物逐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应将温室覆盖的塑料膜揭开, 让植株在自然环境正常生长, 以确保新梢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条件[3]。
总之, 温室葡萄萌芽前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升温和保温;萌芽期主要工作是升温和调温;开花和结果阶段, 主要工作是控温, 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开花和结果阶段一直到成熟, 合理的通风降温则成为温室温度调控上的主要工作。
2 温室葡萄果实采收后的复壮修建技术
温室葡萄在人工调控的环境中生长, 不需经过漫长冬季的被迫休眠期, 因而温室葡萄生长发育早, 生长期较露地栽培的葡萄长, 容易使新梢基部的芽眼老化, 降低萌芽率而影响第2年的产量。为解决该问题, 可在6月中下旬葡萄第1次采果后进行1次清理修剪, 这是温室栽培葡萄特有的关键管理技术。此次修剪越早越好, 其作用主要是培养新主蔓促发新的结果母枝, 控制结果部位由于长梢冬剪带来的迅速外移。修剪时, 首先疏除生长势过旺的徒长枝、强旺竞争枝、衰弱枝, 对生长势中庸的结果枝留3~4个短芽短截, 刺激枝条基部冬芽萌发。冬芽萌发后, 在1 m2架面上保留20个左右新梢, 尽量保留靠近主蔓的新梢, 抹掉距主蔓较远的新梢。对新梢中出现的结果枝, 保留20%以结二次果, 其余结果枝及早掐去果穗作为第2年的预备枝培养。清理修剪的修剪量略小于冬季的修剪量。不同品种清理修剪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应根据不同品种进行试验后再决定修剪长度。为了促发壮枝, 在修剪前必须配合水肥管理, 即在葡萄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基肥, 施优质有机肥75 t/hm2, 施肥后及时浇水, 确保土壤养分充足供应, 增加养分积累。同时注意叶面补肥, 及时喷施营养叶面肥、微量元素肥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10 d左右喷施1次, 连喷2~3次, 以快速恢复树势[4]。
温室葡萄栽培是葡萄栽培方式上的一个变化与更新, 葡萄的生长结果习性也发生了变化, 掌握温室葡萄栽培的关键技术, 才能使投资较大的温室葡萄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现代农业温室葡萄是在人工建造的设施内, 形成一定的人为调控生态条件的葡萄高效益种植方式。介绍了温室葡萄管理技术, 包括调控好不同生育期的温度及果实采收后树体复壮管理等, 以促进温室葡萄栽培。
关键词:温室葡萄,温度调控,复壮修建
参考文献
[1]李新, 李靖.日光温室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 2011 (18) :72-73.
[2]唐永洲, 冯玉美.葡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4) :36-37.
[3]杨立峰, 冯春叶.红提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 2007 (12) :35.
蜜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第7篇
1 建园
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交通方便、东西南三方无高大建筑物遮光的地方。定植前必须翻地、开沟, 最好是开好定植沟, 定植沟深度必须在40 cm以上, 在沟内施过磷酸钙、油枯、渣肥、人畜粪、鸡粪等, 覆土后栽植, 栽植时必须浇足定根水。
1.1 栽植时间
一般是在1011月, 有条件的也可在5月份定植。
1.2 规格
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一般田较大的可以采用 (1.6~2.0) m1 m;田 (土) 较小的可采用1.6 m1.6 m的规格。
2 中耕除草
中耕是葡萄生长期中进行的土壤耕作, 其作用是保持土壤疏松, 改善通气条件,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增强有效营养物质和减少病虫害。中耕可与除草相结合进行;中耕结合施肥可提高地力, 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新根生长, 增强树势。化学除草主要选用草甘膦, 对一年生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较强, 叶面喷施可导致全株死亡。
3 合理施肥
葡萄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钙、镁、铁、锌等营养元素, 其中以氮、磷、钾吸收最多。生长前期需要较多的氮肥, 生长后期需要较多的磷、钾肥。葡萄的吸收从萌芽期开始, 从1叶到开花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系和枝蔓中储存的氮, 果粒膨大期至果实采收前新需的氮素主要从土壤中吸收。葡萄从早春新梢生长盛期和浆果膨大期磷的吸收量最大;在浆果过程中茎叶中的磷向果实中大量转移。随着果实的膨大对钾的吸收量也明显增加。葡萄施肥主要采用基肥、追肥2种, 只有掌握了葡萄需肥规律, 才能确保高产优质。
3.1 基肥
一般在秋季 (9月) 进行为宜, 而且越早越好。因为早施基肥, 地温高, 有机质分解快, 便于根系吸收利用, 有利于树体营养积累, 促进枝条成熟和花芽饱满, 并且施肥中被切断的根系容易愈合和长出新根。施肥数量一般667 m2施鸡粪1000 kg加过磷酸钙100 kg。
3.2 追肥
定植当年追肥总体要求是量少次数多, 一般以氮肥为主, 配合人畜尿施用, 尤其是要注意第1次追肥时间, 应该在葡萄幼苗3~5叶时才能进行, 一般每株施尿素15 g加人畜粪2~4 kg。以后每间隔10~15天施1次, 尿素的用量可适当增加, 但每株尿素不宜超过50 g。到8月下旬, 施肥还应增加施用硫酸钾, 每株25 g左右, 以促进枝条老熟。
成年果树应根据生长状况和地力进行追肥, 可通过根部和叶面追肥两种途径进行, 追肥多用速效性肥料。
(1) 根部追肥。一般离植株30~50 cm以外, 开深15~20 cm的浅沟施入肥料后立即覆土灌水。追肥常用的肥料有尿素、腐熟的人粪尿和饼肥、鸡粪、草木灰、各类复合肥等。根部追肥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但不同种类的肥料作用不同。实验证明, 连年施人粪尿、豆饼、鸡粪的效果最显著。单纯追施化肥的效果较差。
第1次追肥在萌芽前后, 这次追肥对葡萄新梢生长和花芽继续分化有利, 肥料应以氮肥为主, 可根部追施尿素、人畜尿等速效性肥料, 一般成年树每株施尿素100~150 g, 人畜尿5~10 kg;第2次追肥在开花前根外喷施, 这次以硼肥为主, 也可同时增施磷、钾肥, 促进授粉受精;第3次追肥在幼果膨大期, 这次以氮肥为主, 配合磷肥、人畜尿, 一般成年树每株施尿素50 g, 过磷酸钙50~100 g;第4次追肥在浆果始熟期, 这时果实开始着色、酸度下降、糖度增加, 这次追肥以硫钾型钾肥为主, 一般成年树每株50~100 g。
(2) 叶面追肥。也称根外追肥, 可与喷药结合进行, 是一种经济、省工、受肥面广的速效施肥方法。但根外追肥, 其肥量有限, 只可作为补充。适宜根外追肥的化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硼砂、硫酸钾、硫酸锌、硫酸亚铁等。农家肥中的草木灰、鸡粪等, 用于根外追肥, 效果也很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根部追施人粪尿、饼肥及草木灰等, 有利于提高果实糖度, 增进品质, 促进枝条成熟。
叶面追肥的时间和浓度要严格掌握, 以免烧伤叶片。各种肥料的使用浓度如下:尿素0.1%~0.3%, 磷酸二氢钾0.3%, 草木灰1%~3%, 硼砂0.2%~0.3%, 硫酸钾0.05%, 硫酸锌0.3%~0.5%, 硫酸镁0.05%~0.10%, 硫酸亚铁0.1%~0.3%, 硫酸锰0.05%~0.30%, 富万钾1000倍液。
4 修枝整形
葡萄的修枝整形是葡萄栽培中的一项技术措施。葡萄的修枝按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夏季修剪在整个生长期内进行, 其目的是调节养分的流向, 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保持一定的树型,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病害, 提高品质。夏季修剪包括抹芽、定梢、新梢引缚、摘心、副梢处理、去除卷须和摘除老叶等。冬季修剪主要是对结果母枝及主蔓进行更新, 一般成年树每株留4~7个结果枝, 每枝留2~3芽。
5 病虫防治
葡萄温室栽培关键技术 第8篇
一、温湿度控制
在铁岭地区, 巨峰葡萄可在12月中下旬扣棚, 早熟品种可于11月扣棚。扣棚初期的3~5天内, 白天在膜上盖草帘, 使温室内气温由0℃以下升至12~13℃。待温室内土壤完全解冻后, 白天揭帘升温, 15~20天后芽开始萌动。花前温室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5℃以下, 超过25℃应适当放顶风, 夜间保持7~8℃, 必要时要进行加温。花期白天气温以15~28℃为宜, 超过30℃必须放顶风降温换气, 夜间保持14℃以上。果实膨大至浆果成熟期白天气温控制在28~32℃, 超过32℃要放风, 夜间保持15℃左右。芽萌动至开花前, 温室内湿度以70%~80%为宜, 花期控制在60%~65%。温室葡萄采收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 采收后揭棚。
二、肥水管理
一般在10月施基肥, 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 外加适量的速效氮磷钾肥和微肥。扣棚后第1次追肥在萌芽期, 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千克、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50千克。开花前叶面喷布0.2%~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2~3次。谢花后结合浇水, 每亩施尿素50千克。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施硫酸钾50千克。从浆果膨大至浆果成熟期, 叶面喷布稀土微肥和光合微肥2~3次。越冬前要浇封冻水, 扣棚后土壤解冻时浇第1次水, 芽萌动时浇第2次水后, 个别花开放时浇第3次水, 这次浇水后要覆盖地膜, 谢花后浇第4次水, 谢花后20天浇第5次水, 浆果软化前浇最后1次水。
三、整形修剪
树形多采用单干双臂水平形。生长期疏除多余新梢, 及时掐除卷须, 结果枝在花序上部留4~6片叶摘心, 及时抹除结果枝下部的副梢, 花序以上的副梢留1片叶摘心, 结果枝顶端的副梢留2片叶摘心。冬剪时结果母枝留3~5个芽短截。
四、花果管理
开花前一周左右将花序顶端掐去花序长的1/4, 并掐去副穗。开花前疏花序, 一般每果枝留1个果穗, 少数壮枝留2个果穗, 弱枝不留果穗, 将产量控制在2000千克/亩左右。盛花期和盛花后10~20天各用25毫克/升赤霉素喷布或浸泡果穗1次, 以生产无核葡萄。
五、防治灰霉病
湖北葡萄春季管理技术 第9篇
1 及时绑枝、抹芽、定梢、摘心
如果当年冬季修剪选留下来的枝蔓没有来得及绑扎,要及时水平、均匀地绑扎在第1道铁丝上或架面上。
3月底至4月初葡萄芽眼萌发后,先抹除双芽、三芽的边芽,留1个饱满芽。老龄树或衰弱树对靠近主蔓部位的芽,可适当保留,作为更新蔓培养使用。抹芽可分多次进行,对成花低的品种,可推迟抹芽。
新梢显穗期开始抹除过多的枝梢,在能区别结果枝和营养枝时开始进行,抹除过密枝、弱枝。
当新梢生长到6~7片叶见花穗时,根据各品种的特性和计划结果量,确定合适的枝梢量,及时引绑上架面,绑枝梢要给枝蔓留余地,多采用“∞”形绑扎方式。一般大叶大穗型品种,如藤稔,双十字架、高宽垂架、高干“Y”形架,667m2定梢2500~2700个,新梢在架面上的距离为15~20 cm,斜向上绑扎在第2、3道拉丝上。棚架667m 2定梢2000~2500个,以架下见光为宜,新梢均匀绑扎在架面上。一般小叶中穗型品种,双十字架、高宽垂架667m 2定梢3000~4000个,棚架定梢2500~3000个。
当新梢生长8~12片叶时进行第1次摘心,要求集中在1~2天内完成;第2次摘心在顶端新梢长到5片叶左右,其后摘心同样在顶端新梢长到5片叶时进行。
摘心后葡萄易发生副梢,一般只留顶端1~2个副梢,其余副梢全部抹除或者花穗以上留1片叶摘心,顶端副梢反复如此处理。
2 加强土肥水管理
葡萄园与其它果园相比,园内人工劳作较多,易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早春结合施催芽肥,全园浅翻,3、4月份杂草较多时,及时人工清除。
对长势较弱的葡萄或土壤贫瘠的葡萄园,在萌芽前10~15天,667m 2全园撒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一般幼龄园或长势较旺的葡萄园不施催芽肥。
3~4月,鄂西北和鄂北岗地易出现春旱,如果萌芽前长时间干旱,应灌水1~2次,新梢遇干旱天气生长缓慢时,也应注意灌水抗旱,促进新梢生长。
3 重视病虫害防治
春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此期用药可以把越冬后害虫的数量、病菌的菌势降低到最低水平,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萌芽前至冬芽绒球期使用3~5°Be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消毒,喷药需仔细周到,包括植株、架干、铁丝、地面等。
2~3叶期是防治绿盲蝽、叶蝉、黑痘病、白腐病的关键时期,使用20%苯醚甲环唑3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波尔多液+高效氯氰菊酯,或80%戊唑醇+辛硫磷或吡虫啉。
花序展露期,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是防治重点,此期防治要与2~3片叶期防治药剂、天气状况等相结合,可以使用40%氟硅唑8000倍液+80%水胆矾石膏4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800倍液或80%必备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代森锰锌800倍液。
花序分离期是防治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穗轴褐枯病、霜霉病的重要时期,是春季葡萄开花前最为重要的防治点。一般可使用高质量、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如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者必备。如遇阴雨天气较多,露地葡萄增加防治病虫1次。
4 注意预防灾害性天气危害
如果新梢生长期遇到低温倒春寒或风害,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遇大风天气要注意及时将枝梢绑扎在葡萄架上;遇严重的低温天气要注意防止冻梢、冻花,可采取树体喷尿素、硼等叶面肥恢复树势,受冻严重园施尿素或复合肥促使枝梢下端芽或隐芽萌发,并及时摘心或抹除受冻芽,喷、涂含赤霉素500~1000m g/kg、6-BA 500~1000m g/kg (2%吐温)液体至母枝芽腋处,促使抽发新梢。
5 及时搭盖避雨棚
盐碱地葡萄栽培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盐碱地;葡萄栽培;科学改良
中图分类号:S6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19-1
葡萄栽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果树中的大树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世界产业中占有一定位置。盐碱地土壤粘重,不渗水,不适合作物生长,对盐碱地进行科学改良,变废地为宝地栽培葡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1 定植沟与防盐
一般地势稍低的地块土壤含碱量居中,按株行距挖深1m,宽1m的定植沟,把挖出来的碱快拉走,拉江沙回来。拉走多少碱土,就拉回多少沙子,为了防止土壤返碱,沟底填入10-20cm的玉米秆、稻草或炉灰渣等。其上将好的表土与农家肥加沙子混合后填入沟中,灌水沉实以备定植。
2 定植
按设计的行株距,挖好30-40cm深宽的栽植坑,并施少许二铵与底土混合,然后将侵泡蘸好泥浆的葡萄苗放在坑中,小苗枝蔓统一斜向下架防寒方向。根群要舒展开,逐层培土,并用手輕轻上提苗木,使顶牙高度一致,均略高于地面3-5cm,然后踩实,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在苗木顶部用沙壤土培成高4-5cm、直径15cm左右的小土堆,以防苗木顶部抽干。如春季干旱,半月后灌第二次水,待水渗后地面半干时进行松土。此时苗木开始发芽,小心撤掉覆土,防止碰伤嫩芽。
3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早、中、晚品种都要有,我认为早熟的应多些,价好,经济效益高。早熟品种有小蜜蜂、珍珠、京亚八月初上市,中熟品种有京秀、京优、白牛奶、87-1、无核白鸡心等,晚熟品种蜜汁、理查马特、布朗无核等。这些品种口感都非常好,很受市民欢迎,市场占有率很高。
4 管理
4.1 枝蔓引绑
葡萄主侧蔓和枝组上架的引绑,2-3年生的主蔓引绑时,将基部向生长方向压弯做形,以免上下架或埋土防寒压断。新梢每长到30cm左右时就要及时引绑,防止风折,引绑同时要除去卷须,以节省营养和防止交叉缠绕。
4.2 抹芽与定枝
抹芽与定枝是为了调节树体营养,提高通风透光,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在芽长出1-2cm时,每个芽眼选留1个饱满、较大而扁的芽留下,其余的抹掉,当选留的芽生长到4-5片叶子时,按花序量和枝条量的多少定枝。即将过密的枝条疏掉,选留粗壮、有花絮、距离20cm左右的新梢留下,称为定枝。
4.3 新梢摘心
首先是结果枝摘心,要在开花前3-5天,于花序以上留4-7片叶子摘掉嫩尖,称为摘心。其目的和作用是暂时中止结果枝延长生长,使其营养物质集中供给花序,对提高坐果率有明显作用。
4.4 疏花序和整理果穗
疏花序和整理果穗是为了调整产量,节省营养,提高坐果率和改善果实质量。其方法是:鲜食品种长势中等的结果枝留1个花穗,少数壮枝留2个,弱枝不留,其叶片与果比重,调查表明每500g果实需有30-40个正常叶片制造营养,才能保证浆果的质量和产量。为提高坐果率和浆果质量,在疏花序的同时还要将留下的花穗的1-2个副穗和穗尖摘除,使果穗紧凑。
4.5 防止落花落果
在萌芽后至开花前期,要合理追施氮、磷为主的速效性肥料,然后及时灌水。按要求标准及时摘心调整营养,以保证开花时的营养需要。在开花前半个月喷0.3%的硼砂溶液,对提高坐果率有明显效果。在开花前7天左右,喷0.3-0.5%比久溶液,以控制新梢生长。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引进品种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应该引进脱毒苗木或种条。在葡萄落叶后至发芽前为休眠期,北方多埋土防寒,抓住此期结合剪枝要彻底清除落叶、病果等病残体,因为有很多是在病叶、病果等残体上越冬的,彻底清除可以减少病原。开花前后是葡萄黑豆病、穗轴褐腐、多雨高湿地区霜霉病、灰霉病的高发期,可喷1-2次消菌灵1500倍液,平基托不津、甲霜灵1000倍液;在有盲蝽和螨发生的地区喷2000倍灭扫利、功夫等。幼果期是病虫害多发期,约持续40-50天,可喷1-2次200倍等量波尔多液,百菌清、甲霜灵1-2次,在有红蜘蛛、叶蝉、金龟子发生的地区可混用灭扫利、功夫等2000倍液2-3次。采收前是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盛发期,尤其多雨年份或地区应加强葡萄三大病害的防治,应每隔10天喷一次杀菌剂,可喷600-800倍瑞毒霉、百菌清、消菌灵、甲基拖布津各1-2次。
经过几年的生产经验,果农的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盐碱的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这里成了全县的葡萄批发区,也成了采摘园。路过的客人都把车停下来,进园亲自采摘,品尝后都赞不绝口。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能够治理更多的盐碱地,使它变废为宝,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葡萄设施栽培生产管理技术 第11篇
1 品种的选择
选择果粒大、色泽好、丰产性好、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早熟种类。目前, 应用较多的有京亚、巨峰、莎巴珍珠、乍娜。
2栽植密度
设施葡萄普通采用单篱壁架式, 株行距0.8 m×1.5 m, 667m2栽植550株, 架高以1.2~1.4 m为宜。也可采用双篱壁架式, 株行距0.5 m×1.5~1.8 m, 667m2栽植740~880株。
3 定植管理
首先要选择壮苗, 栽植时要施足基肥。栽植后要增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当新梢长至20~30cm要进行摘心, 促使副梢芽萌生, 再选留2~4个壮枝, 培育结果母枝。其他的副梢要停止摘心和疏除。当副梢长至0.6~1.0 cm时要停止摘心。萌生二次梢后, 保存1~2片叶摘心, 促使下部芽发育丰满。同时要及时埋支柱、拉铁丝、引缚新梢上架生长。
葡萄落叶后要及时修剪。依据不同的树势采取不同的修剪办法, 对于生长势较弱的植株, 在近地表3~5个芽处停止短梢修剪;对于生长中庸的植株, 可在30~50cm处壮芽部位停止短截, 然后绑缚在第1道铁丝的两侧;对于生长势强的植株要停止长梢修剪, 扩展结果面积。
4 大棚管理
4.1 扣棚时间
葡萄的芽也存在休眠现象。随着葡萄新梢从下而上逐渐成熟, 新梢上的冬芽逐渐进入生理休眠期。这种休眠状态通常要在落叶后, 经过1个月左右的低温才能解除。要彻底打破自然休眠需要7.2℃以下的低温1000~1200小时。对巨峰葡萄, 要在12月中、下旬开始扣棚, 成熟期更早的种类, 最早可于11月底扣棚。如果还要提前使葡萄成熟上市, 可于落叶后进行人工集中预冷处理方法。
扣棚初期的3~5天内, 白天盖草帘, 使棚内温度由自然条件下的零度逐步升至12~13℃, 待棚内土壤完全解冻后, 白天揭帘升温。15~20天后, 芽开始萌动;60~65天后, 开始开花, 花期待续12~15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因品种而异, 巨峰葡萄需100天, 早熟品种则需要的时间更短。
4.2 温度控制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代谢水平, 包括同化作用 (如光合作用) 和异化作用 (如呼吸作用) , 温度的变化控制对于葡萄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果农的经济效益。
开花前, 白昼控制在25℃以下, 超越25℃时应适当放风。夜间温度保持在7~8℃, 必要时要进行加温, 以避免夜间温渡过低。开花后的温度以15~28℃为宜, 超越30℃时必需放风, 降温, 给棚内换气;夜间温度可控制14℃以上, 有利于授粉受精, 提升坐果率。浆果膨大至浆果成熟期, 棚外温度开始上升, 棚内白昼温度上升很快。白昼棚内温度可控制在28~32℃之间, 超越32℃要进行顶部放风。浆果成熟期, 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有利于浆果着色和糖的积聚, 夜间温渡过高则不利。
放风口位置的设置直接影响温度的控制, 维持温度稳定、达到预期温度对于葡萄的生长意义重大。正确的防风口位置应该是大棚的上部和下部。葡萄的生长前期放风口位置应该位于大棚的上部, 使大棚顶部的热空气快速外逸, 并延长了冷空气进入棚底的缓冲距离, 使棚内温度基本维持稳定;后期光照变强使棚内温度急剧上升, 顶部和底部应该同时放风, 形成环绕气流通过大棚, 快速降低棚内温度。
4.3 湿度控制
葡萄芽萌动到开花前, 棚内湿度能够相对高些, 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花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为宜。湿度过高, 不利于花药开裂和散粉;湿渡过低, 则会招致花冠不易零落。
4.4 灌溉
大棚葡萄越冬前要浇封冻水, 扣棚后土壤冻结时浇第1遍水, 芽萌动时浇第2遍水, 个别花开放时浇第3遍水, 然后要用地膜封锁, 既可提升地温, 又可减少水分蒸发, 降低棚内湿度。谢花后浇第4遍水, 谢花后20天浇第5遍水, 浆果软化前浇最后1遍水。
4.5 施肥
大棚葡萄基肥一般在10月施入, 以充分腐熟有机肥为主, 施用60~75 t/hm2, 外加适量氮、磷、钾和微肥。施足有机肥是保证大棚葡萄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
扣棚后追肥有以下几个时期:第1次追肥在萌芽期, 施三元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各750kg/hm2。开花前叶面喷肥2~3次, 喷布0.2%~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谢花后, 结合浇水喷施尿素750kg/hm2。4月下旬~5月上旬施硫酸钾750 kg/hm2。从浆果膨大到浆果成熟, 叶面喷布稀土微肥和光合微肥2~3次。
4.6 花果管理
要获得果粒大、色泽好的葡萄, 必须控制负载量和每个果穗的果粒数, 果穗数合适才能保证长出较大的果粒。当结果枝长度到达20cm至开花前应停止花序疏除, 普通每个果枝留1个果穗, 少数壮枝留2穗, 弱枝不留果穗, 将产量控制在30t/hm2左右。开花前1周左右, 在花序顶端用手指掐去其全长的1/5~1/4, 并掐去副穗, 减少果粒数, 使剩下的果粒可以长大。在盛花期和盛花期后10~20天, 用25mg/kg赤霉素喷布或沾果穗2次, 能够取得无籽果。
4.7 整形与修剪
大棚栽培葡萄的树形多采用单干双臂式整形。
主要修剪技术有:⑴抹梢和疏梢。在生长前期, 抹去或疏去多余的新梢。⑵结果枝摘心。在花序上部留4-6片叶, 摘去结果枝的顶端, 控制加长生长, 使营养保送给花序, 能够提高坐果率。⑶副梢处置。花序以上的副梢保存1片叶摘心, 结果枝顶端的副梢每次留2片叶摘心。⑷除卷须和引缚新梢。卷须的生长会给藤蔓管理带来不便, 并耗费树体营养, 要及时掐除。当新梢长至40cm以上时, 就需求引缚到架面上, 以利于通风透光。⑸揭棚后修剪。大棚葡萄的采收, 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完毕。采收后揭棚正是露地葡萄花芽分化期。此时假如采用重度修剪, 会重新构成新梢。比较好的办法是将原结果母枝留副梢修剪, 使副梢在自然条件下构成花芽, 冬季修剪时在副梢上留3~5个芽。这种修剪办法效果好, 花芽质量高, 翌年果穗大, 产量高, 有效地处理了连年丰产的问题。
4.8 常见病虫害防治
葡萄易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豆病、白腐病等;虫害较少, 主要有二星叶蝉、透翅蛾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要做到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死树枝, 加强葡萄园的管理, 保证充足的水和肥。适当加强果园通风透光, 降低果园湿度, 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4.8.1灰霉病。灰霉病是大棚葡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在葡萄花穗期和幼果期发生, 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病菌数量的快速增长期, 也是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时期。其防治关键应着眼于防, 在葡萄开花前后, 尽量降低棚室内湿度。首先应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灌水, 掩盖地膜, 既能保持土壤湿度, 又可降低棚室内湿度。其次要及时放风通气, 阴天时, 可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通风。当田间初发灰霉病时, 应及时喷药防治, 可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40%嘧霉胺1000倍液+21%保倍硼2000倍液。施药时, 最好用手执式喷雾器, 只喷施果穗局部, 以减少棚内湿度。
4.8.2 霜霉病。霜霉病也是葡萄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之-,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春末夏初或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葡萄霜霉病传播快, 危害严重, 主要危害葡萄叶片, 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 严重的减产20%~40%, 甚至绝收。常于谢花后套袋前易发生, 早发上穗, 发现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可采用5 0%保倍福美双15 00倍液+5 0%腐霉利1000倍液+5 0%金科克4000倍液+21%保倍硼3000倍液, 同时对白腐病和灰霉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套袋后, 可采用铜制剂对霜霉病进行防治。
4.8.3 黑痘病。防治黑痘病可用70%戊唑醇5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5 冬季修剪
葡萄的整形修剪, 是通过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以及绑蔓、引缚等工作来完成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冬季修剪, 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5.1 修剪时期
葡萄枝蔓的冬季修剪应在12月中旬~1月中旬进行, 过早或过迟修剪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结果。
5.2 留枝长度
5.2.1根据品种特性进行修剪:长势强、生长旺盛的品种, 花芽的分布和节位较高, 因此枝蔓剪截应当长些, 留梢8个芽以上;反之, 则留梢3~7个芽。如巨峰等品种的生长要强些, 花芽的分布和节位较高, 因此枝蔓剪截宜长些。
5.2.2根据树龄进行修剪:在幼树修剪上注重一个“轻”字, 培养的2条主蔓应留梢20~25个芽以上, 特别是巨峰葡萄要利用副梢作结果母枝, 副梢母枝应留芽2~4个。如副梢过于纤细, 则应从基部疏除, 以免影响第2年主梢上冬芽的萌发。盛产树若出现主侧蔓生长势减弱, 产量下降, 可在其附近选留新蔓作为辅养枝 (即预备结果枝) , 将其老蔓逐年压缩, 待辅养枝有1~2年后, 并有结果能力时, 再把老蔓剪除掉;结果母蔓结果后抽生的粗壮枝蔓, 在架面空间大的情况下, 可继续作结果母枝剪截, 若架面空间小, 则应进行枝组回缩复壮。老、弱树留梢3~6个芽。
5.2.3根据枝蔓粗度及芽眼饱满程度进行修剪:定植第1年, 主梢粗度达到1cm, 剪留长度为100cm, 若主梢粗度0.8cm, 剪留长度80cm, 以此类推。
5.2.4根据架面的宽窄来进行修剪:同一品种, 枝蔓粗壮而架面空间较大的应留长枝蔓, 8~12个芽;枝短又细弱、架面空间较小的应留短枝, 2~3个芽;对于两者之间的应留4~7个芽。主梢延长梢留12芽以上, 新培养的主蔓也应留梢12芽以上, 成形后, 延长梢留芽8~12个;结果母枝宜用长 (8~12个芽) 、中 (4~7个芽) 、短梢 (2~3个芽) 混合修剪。对于密、细弱、病虫或成熟不充分的枝蔓应一律剪除。
5.3 剪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