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硬化术范文(精选7篇)
泡沫硬化术 第1篇
关键词:大隐静脉,抽剥,泡沫硬化疗法,TriVex,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手术因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弊端已经被大多数血管外科医生所摒弃。近年来, 随着射频、激光、Tri Vex、硬化剂注射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美容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2年2~11月我院血管外科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Tri Vex旋切术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26例患者 (156条患肢) , 其中男58例, 女68例, 年龄19~76 (平均55) 岁, 病史2~30 (平均10) 年, 均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例入选标准:存在中重度的下肢静脉曲张畸形 (CEAP分级为C2~5级) ;有下肢活动后的酸胀感及乏力不适;彩超或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通畅。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备皮后标记大隐静脉主干和下肢散在的曲张静脉走形, 患者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1.2.2 仪器设备
抽剥管:由美国贝朗公司生产。泡沫硬化剂:由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桂醇注射液 (1%聚多卡醇) 制成。1%的聚桂醇注射液2ml加8ml无菌空气经三通器快速混合制成10ml泡沫硬化剂, 现用现配, 配好后为乳白色微细泡沫剂。Tri Vex新刨吸系统:采用美国Smith ̄Newphew公司生产的第2代Tri Vex新刨吸系统, 由Tri Vex旋切刨刀和Tri Vex带灌注的冷光源组成。
1.2.3 手术步骤
取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做一长约2.0cm小切口, 找到大隐静脉主干, 游离、结扎各属支, 大隐静脉近端离断高位结扎。取内踝上方大隐静脉起始端做一长约0.5cm小切口, 找到大隐静脉起始部主干, 远端结扎离断, 经近端置入抽剥管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切口大隐静脉断端。下肢曲张静脉术前已做标示, 计划好穿刺部位, 一般选择6~10个穿刺点, 用5ml注射器穿刺曲张静脉, 回抽有血后, 每点注射1%泡沫硬化剂1.0~2.0ml, 总量不超过10ml。顺利行大隐静脉主干抽剥, 下肢驱血带压迫止血。5~10min后, 松开驱血带, 下肢曲张静脉范围两端各做长约0.3cm的小切口, 分别置入Tri Vex光源和动力旋切刀, 直视下行下肢曲张静脉Tri Vex旋切术。挤净皮下积血和积液, 缝合各切口。
1.3 术后处理
手术后立即用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3d后拆除弹力绷带改穿医用弹力袜, 连续穿弹力袜1w, 伤口7d拆线。围手术期不常规抗凝, 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口服地奥司明500mg, bid, 1个月, 建议行走时穿弹力袜3~6个月。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无肉眼可见的曲张静脉, 症状消失或改善, 彩超检查无返流;显效:较小肉眼可见的曲张静脉, 症状消失或改善, 彩超检查少量返流;无效:曲张静脉无变化, 症状无改善, 彩超检查返流明显。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皮肤坏死, 隐神经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局部皮肤感觉异常, 皮下血肿, 过敏反应, 局部复发等。
2 结果
156条患肢均成功治疗,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Tri Vex旋切术。临床疗效:其中108例达到治愈标准 (治愈率85.7%) , 18例显效, 无1例无效。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0例并发小腿皮下血肿, 其中6例给予小切口引流加压包扎后痊愈, 4例给予穿弹力袜保守治疗1个月后血肿基本吸收。8例出现小腿内踝区域皮肤感觉异常或麻木现象。1例术后1w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导管溶栓治疗后3d下肢肿胀消退, 规则抗凝治疗半年, 随访至今, 无下肢肿胀。并发症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共约15.1% (19/126) 。所有病例无皮肤坏死, 无隐神经损伤, 无肺栓塞发生。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8%~10%, 其中需手术治疗者占2%~3%。该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表静脉曲张, 患肢酸胀、沉重、乏力、水肿、色素沉着、皮肤脱屑、肌肉痉挛。小腿内侧皮肤溃疡, 少数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行, 甚至丧失劳动能力[2]。Homan按病因不同将下肢静脉曲张分为原发性 (单纯性) 和继发性两类, 并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 该术式80多年来一直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术式[3], 但该手术切口多、创伤大、恢复慢且遗留明显手术瘢痕。
经皮透光直视旋切术 (Tri Vex) 采用美国Smith ̄Nephew公司生产的Tri Vex系统, 由刨吸刀和冷光源组成。术中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射频激光闭合, 在冷光源引导下, 膝下曲张静脉团用Tri Vex刨吸术, 皮下灌入充盈液后, 可清晰显示曲张静脉范围及轮廓, 用旋切刀头将曲张的静脉刨削吸出, 术后挤出冲洗液及充盈液。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适应证较为广泛, 适合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包括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曲张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合并慢性溃疡、下肢浅静脉曲张伴血栓性静脉炎等。较传统术式相比, 该法避免直接在色素沉着和存在静脉炎区作切口, 又能较彻底取除曲张静脉, 减小手术创伤和减少术后创口不愈的机会。该方法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一般不会遗漏曲张静脉, 针对激光和射频不能处理的曲张的小腿分支静脉、蜿蜒的团状曲张静脉和浅静脉血栓, 有较好的疗效, 手术操作界面更广泛[4]。我院在广东省率先利用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 Vex刨吸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5], 效果显著。但术中出血量较大, 术后更容易出现皮下血肿、皮下硬结及肢体感觉异常、麻木等并发症。
由于新型泡沫硬化剂的出现, 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7],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访至今, 仍有一部分患者大隐静脉主干未闭合或扪及条索状肿物, 曲张静脉团块血栓形成, 皮下仍可焖及硬结, 患者主管感觉不适。
综上所述, 近来我科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和Tri 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疗效满意。对一小部分大隐静脉曲张明显不能顺利通过全程的患者, 也可于腘窝处做一长约1cm小切口, 行大隐静脉分段抽剥。依据临床经验, 大隐静脉卵圆窝处在汇入股静脉前五大属支虽不一定完全结扎, 但大隐静脉结扎点一定要靠近股静脉汇入处, 避免大隐静脉残端血栓形成脱落引起肺栓塞之风险。综合而言,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Tri 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 且术中出血少, 术后美观,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Breu FX, Guggenbichler S, Wollmann JC.2nd European ConsensusMeeting on Foam Sclerotherapy[J].Dermatologic Surgery, 2004, 30 (15) :709-717.
[2]吴阶平, 裘华祖.黄家驷外科学 (上册) [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80-890.
[3]汪忠镐.重视血管外科的基本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6) :323.
[4]Aremu MA, Mahendran B, Butcher W, et a1.Prospect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conventional remus powered phlebotomy[J].JVascSurg, 2004, 39 (1) :88-94.
[5]林少芒, 张智辉, 姚燕丹, 等.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J].中华外科杂志, 2009, 11 (4) :271-274.
[6]张智辉, 林少芒, 李强, 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J].中国血管外科学杂志:电子版, 2012, 6 (4) :105-107.
泡沫硬化术 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病人10例, 男4例, 女6例;年龄9岁~51岁, 平均25.2岁;病变部位:前臂2例, 面部3例, 会阴部2例, 下肢3例;病灶最大20cm×10cm, 最小1.0cm×0.8cm;1例曾行铜针留置治疗, 其余均为首次治疗。
1.2 治疗方法
在局部麻醉 (儿童全身麻醉) +心电监测下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常规消毒铺巾, 用22G头皮针多点穿刺病灶隆起处, 见缓慢的静脉血流。根据病灶大小, 分点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 (聚桂醇∶空气=1∶4) , 见病灶血栓形成良好。局部硬结形成, 硬化效果良好, 拔除针头。本组病人单次注射剂量最多为10mL, 最少2.4mL。若需再次注射, 间隔时间为1个月。
1.3 结果
本组病人经过1次~6次治疗, 6例肿物基本消失, 4例肿物明显缩小,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治疗部位均略有肿胀, 发硬及不同程度的疼痛。仅1例病人术后出现剧烈疼痛, 予口服双氯芬酸后疼痛缓解, 其余病人无特殊处理。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泡沫硬化剂治疗需要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及治疗效果分多次注射治疗。术前评估病灶大小, 预计治疗次数,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方法,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预计的治疗的次数。解除病人的顾虑, 取得病人的配合。
2.1.2 术前准备
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 了解病人是否过敏体质, 协助医生完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检查。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回病房, 评估病人呼吸情况, 有无咳嗽、胸闷、气促、发热、头晕、视力障碍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血栓、气栓等并发症发生。
2.2.2局部肿胀的护理
术后注射部位均略有不同程度肿胀、发硬。一般持续3d~7d。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表面皮肤颜色、湿度、感觉及活动功能。皮肤有无发黑、坏死, 局部丘疹、触痛及压痛等。本组1例病变部位在左咬肌上的病人, 术后诉张口受限, 无特殊处理。2周后恢复正常。
2.2.3 疼痛护理
硬化剂治疗后疼痛主要出现在穿刺点附近[2]。一般疼痛较轻, 予非药物的止痛干预。指导病人通过改变体位, 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如看电视、听音乐、聊天、深吸慢呼等, 使病人转移注意力, 放松情绪, 有效控制疼痛。若疼痛影响病人的睡眠休息, 按医嘱予镇痛药口服。
3 小结
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具有治疗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痛苦小、治疗后不留瘢痕、符合病人对“美容”的心理需求等优点, 不良反应主要有色素沉着、溃疡、坏死、低热、气栓、深静脉血栓、头晕、胸闷、恶心、视力障碍等[3]。部分病人需分多次注射治疗。术前加强与病人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不适。注意局部感觉及活动功能, 有无皮肤发黑、坏死等。出院后门诊随访, 手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 决定是否需再次注射治疗。
摘要:总结10例静脉畸形病人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强调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局部肿胀的护理、疼痛护理。
关键词:静脉畸形,泡沫硬化剂,护理
参考文献
[1]刘伟, 尹乐平.泡沫硬化剂在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12) :1055.
[2]李凯, 董立新, 刘少华.泡沫硬化剂治疗脉管性疾病新进展[J].口腔医学, 2013, 33 (2) :130.
泡沫硬化术 第3篇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 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 在我国的发病率8.6%~16.4%[1]。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 创伤大、切口多、卧床时间长, 而且易于发生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局部形成血肿等并发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皮肤遗留多处瘢痕而不易被年轻爱美女性所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安全、美观的特点, 2010年2月—2012年3月本科对22例病人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治疗,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病人男6例, 女16例;年龄19岁~51岁, 平均28岁;均有明显大隐静脉迂曲扩张, 其中3例局部色素沉着, 1例局部溃疡。彩超提示大隐静脉曲张及隐股静脉瓣膜反流。
1.2 方法
泡沫硬化剂的配制。取三通针头1枚, 连接20mL注射器2个, 1%聚桂醇注射液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每支20mL) 与空气按1∶4比例充分混合, 制成10mL泡沫硬化剂, 现用现配, 泡沫应均匀、细密;治疗方法:局部麻醉下于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内侧取一长约2cm顺皮纹切口, 分离并显露患侧大隐静脉, 距离隐股静脉交汇约0.5cm处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下垂患肢, 于大隐静脉曲张处用5号半针头穿刺注射泡沫硬化剂, 每处推注剂量小于2mL, 推注过程中可见曲张静脉痉挛收缩呈条索状。采用同样方法行多点穿刺行注射治疗。单次总剂量不超过20mL, 注射过程中反复询问病人有无心悸、胸闷等不适。注射后穿弹力袜下地行走约半小时。
2 结果
2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平均住院日为3d, 下肢未遗留明显疤痕, 随访15个月无复发。2例病人术后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随访1个月后2例病人均缓解。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病人术前常规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等, 以了解深浅静脉有无反流和闭塞, 排除手术禁忌证。 (2) 心理护理。主动、热情、耐心地与病人交谈, 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及大致经过, 使病人对治疗经过有全面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 (3) 手术物品准备。20mL注射器2个, 一次性三通1个, 5 mL或10mL注射器1个, 头皮针数个, 聚桂醇注射液1支。 (4) 配备弹力袜。根据每位病人腿的围度和脚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力袜。
3.2 术后护理
(1) 局部护理。手术后立即给予病人佩戴术前备好的、大小合适的弹力袜, 指导其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20°~30°, 每日扶助病人下地活动30min。 (2) 抗凝药物的护理。遵医嘱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剂量, 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青紫等出血倾向, 同时告知病人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出院后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出凝血指标,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并定期到门诊复查。 (3) 饮食护理。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多吃高纤维素、低脂饮食及加强维生素C、维生素E的补充。戒烟限酒, 因烟酒会加速血管的损伤。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为主, 以改善血液黏稠度[2]。 (4) 健康指导。避免久站、久坐, 休息时抬高患肢, 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 座椅的高度以不使膝盖弯曲, 超过90°为原则, 以免压迫腘窝的血管阻碍动脉血流到下肢与静脉血的回流。出院时告知病人每日继续穿弹力袜2个月~3个月, 告知病人弹力袜的使用及保养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张培华, 蒋米尔, 戴乐天, 等.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J].普外临床, 1993, 3:162.
泡沫硬化术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7例患者, 男133例、女174例, 共计患肢406条;年龄19~73岁, 平均49岁;均有明显大隐静脉迂曲扩张, 其中74例局部色素沉着, 33例局部溃疡, 二次手术43例 (多为单纯的硬化剂注射术后) 。
1.2方法:泡沫硬化剂的配制:5 m L注射器通过三通针头1枚, 连接10 m L注射器, 1%聚桂醇注射液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每支20 m L) 与空气按1∶4或1∶3比例充分混合, 制成泡沫硬化剂, 现用现配, 泡沫应均匀、细密。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 于腹股沟股动脉内侧取一长约3 cm沿皮纹切口, 分离并显露患侧大隐静脉, 结扎, 分离其属支, 距离隐股静脉交汇约0.5 cm处切断结扎大隐静脉。探头沿大隐静脉置入, 另切口, 剥离大隐静脉主干, 压迫止血, 于大隐静脉大团曲张处切口, 剥离血管, 用细针头穿刺注射泡沫硬化剂, 硬化剂与空气比例在1∶4或1∶3, 视血管条件而定, 行多点穿刺注射治疗, 对于有溃疡或色素形成的患者, 于溃疡内侧切口, 游离并切断交通支, 沿溃疡 (色素沉着处) 环形缝扎, 术毕弹力绷带固定患肢。
术后处理:术后按摩下肢, 术后第1天开始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 1周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个月, 术后第1天临床活动。1周后改用医用弹力袜替代弹力绷带, 固定患肢3个月。术后每3 d换药, 术后2周拆线。
2结果
30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部分患者随访2年, 有2例患者局部复发, 予再次硬化剂注射后痊愈出院,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 无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切口感染6例, 对症处理后好转。
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完善术前准备, 常规化验检查:术前均需常规进行血尿常规, 凝血象, 肝肾功等化验及患侧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特别注意深静脉有无反流和闭塞, 注意凝血机制。会阴部备皮, 如患肢有溃疡或全身有感染者需术前抗炎, 对症处理。②术前沟通及心理护理:详细介绍病情发展, 预订手术方式, 手术大致经过, 预后情况及可能的风险, 并发症, 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治疗经过理解并主动地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需提前向患者交待清楚术后局部切口渗血, 瘀斑等情况, 以免术后患者紧张焦虑[3]。③病房物品准备:备齐弹力绷带及医用弹力袜。需根据每位患者腿的围度和脚踝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医用弹力袜。
3.2术后护理:①局部护理:手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时患肢平卧, 鼓励其足部自行活动, 按摩患肢肌肉, 因按摩患肢可能会引起疼痛, 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按摩患肢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住院期间活动量不宜太多, 以每日0.5~1 h为宜。避免患肢持续屈曲, 上述均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4]。②心理护理:患者多因惧怕疼痛不愿活动, 部分患者为减少排便次数刻意减少食水摄入, 这些都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而细心的关怀, 鼓励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困难,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抗凝药物的护理:考虑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本病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就成了术后药物治疗的重点, 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 要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用药时间, 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青紫等出血倾向 (患肢出现的青紫及切口渗血可加压包扎, 大多较快缓解) , 同时反复告知患者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依从性。出院后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指标, 注意观察出血倾向[5]。④饮食护理:饮食上没有严格要求, 提倡多吃高膳食纤维、低脂饮食及加强维生素C、维生素E的补充, 多饮水, 以通便, 利尿, 改善血液黏稠度,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脱落的机会。⑤健康指导:出院后休息时平卧, 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 坐姿以不使膝盖过度弯曲超过90°为原则, 以免下肢动脉与静脉受压。告知患者每日继续穿弹力袜, 夜间休息时脱掉, 告知患者弹力袜的使用及保养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张培华, 蒋米尔, 戴乐天, 等.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J].普外临床, 2007, 22 (3) :162.
[2]Delis KT, Ibegbuna V, Nicolaides AN, et al.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petent perforating veins in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J].J Vasc Surg, 2008, 47 (28) :815-825.
[3]时在英, 张云霞, 荣春芳.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08, 12 (4) :215.
[4]Blomgren L, Johansson G, Dahlberg-Akerman A, et al.Changes insuperf icial and perforating vein ref lux after varicose vein surgery[J].J Vasc Surg, 2005, 42 (2) :315-320.
泡沫硬化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并且行DSA引导泡沫硬化剂治疗的患者80例。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83+6.12)岁,平均病程(8..5+1.3)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12+6.23)岁,平均病程(8.8+1.6)年。排除在本次治疗前进行过外科手术、行局部硬化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泡沫硬化剂治疗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对病灶局部皮肤进行检查,在曲张的静脉靠近心脏一端扎止血带,让静脉充盈且暴露充分,使用常规消毒后,准备穿刺。将肝素钠稀释后,注入2.5ml注射器内,针头选择7号头皮针,分别在注射点进行穿刺,穿刺点不超过7个,穿刺回血以后,使用透气胶布将头皮针和针管固定好防止脱落,然后在患肢下用棉被垫高,患者足尖要朝上,始终保持仰卧位,通过穿刺的针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注入造影剂,经透视定位明确曲张的静脉血管走形分布状况,然后使用2ml的聚桂醇与8ml的空气混合制成泡沫硬化剂4ml,经头皮针注射,透视下观察发现,泡沫硬化剂由远至近向曲张静脉腔内慢慢填充,造影剂显影的静脉团逐渐消失,待完全消失后将针管拔出,对各穿刺点压迫止血。最后将止血带解开,并让患者穿上医用弹力袜,患肢继续保持脚尖朝上抬高30min,药物紧贴血管壁预防空气引发肺栓塞。
1.2.2 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手术控制感染、术后输液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个性化是指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细致,干预前护士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等均有所了解并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术前跟患者做好沟通,使患者配合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并向之讲解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术中陪伴患者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可以向患者讲述手术操作程序和意义,解除患者担忧和焦虑,给患者建立信心,术后给予患者专业的预知指导,讲解弹力袜的作用和穿戴时间及穿戴方法,弹力袜松紧要适度,询问患者感觉不可盲目穿戴,适当下床行走促进静脉回流,抬高患肢避免肿胀。出院后弹力袜要穿6个月,晚上不必穿,预防静脉曲张反复,减少站立,加强膝踝关节运动,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48h疼痛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疼痛评分参照WHO有关疼痛的标准判定,用0~10分界定疼痛,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DSA引导的泡沫硬化剂治疗较传统治疗有很多优势:一是整个治疗是在准确透视下进行,对血管和病灶的定位甚为准确,当阴影全部消除时也可完全看清,所以节省了不必要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的时间也不存在浪费,本次研究的结果中也证实了这一论断[3]。二是聚桂醇和空气制成的泡沫硬化剂在完成静脉注射以后,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会形成少量血栓,它有止血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药物与内皮的接触。相关研究表示,聚桂醇有一定的麻醉效用,临床中可以与其他麻醉药物配比应用,所有患者接受聚桂醇注射会减轻许多痛苦,术后疼痛减轻,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在这个方面,聚桂醇的研发和应用是临床治疗的一大进展,本次实验结果证实,良好的护理干预结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有很明显作用效果。手术无论大小都会给患者带来紧张、焦虑的情绪,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各类人群都能够快速接受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担忧,受到了患者满意的评价,所以患者主观配合治疗能动性强,身心经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发症减少。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在DSA引导的泡沫硬化剂治疗较传统治疗中有明显的干预意义,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48h疼痛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行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分析的项目指标包括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48h疼痛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根据病例数据的对比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48h疼痛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有显著影响意义,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改善预后和治疗效率,收到患者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DSA引导,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韦彩群,钟醒怀,李娜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31-33.
[2]王立新.无痛硬化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68-1869.
泡沫硬化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普外一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所有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计150例(205条患肢),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1例,年龄28~74岁,平均40.7岁,术前先按抛硬币法分成实验组(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和对照组(静脉缝扎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双下肢手术的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术后随访3年,共有14人失访。1.2
1.2 手术方案
所有患者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手术治疗,术前标记曲张血管,全部行硬膜外麻醉,沿腹股沟切口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主干,有溃疡的行交通支结扎术结扎,大团曲张血管切口剥除,实验组患者用巨桂醇,空气按1:3或1:4比例混合(血管粗大者按1:3),应用1 ml注射器针头沿曲张血管注射,完成后加压包扎。术后弹力绷带固定下肢至少1个月,对照组用2号丝线从标记静脉皮肤边缘进针,绕过静脉深面从静脉对侧皮肤边缘出针,再至对侧进针孔前1 cm处进针,同法出针,连续缝合,拉紧,两端固定,术后3周拆除缝线。
记录手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上述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痊愈出院,实验组手术时间、止痛药用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并发症差别及3年的复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3.1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占基层医院手术相当比例,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的标准术式为高位结扎剥脱术,近些年出现的诸多术式中,激光因所需设备昂贵复杂,单纯硬化剂远期复发率高[1],故作者采用的是大隐静脉主干剥脱,小腿曲张血管缝扎或应用泡沫硬化剂注射,这两种方法在国内外很多文献均有报道[2,3],作者设计的这个实验目的则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证明泡沫硬化剂注射术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3.2
对于分散的曲张静脉,采用传统的剥脱术,创伤大,切口感染率高,失血多,术后疼痛剧烈,目前已较少用,血管缝扎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将血管压闭,粘连,机化,而泡沫氧化剂注射术主要是依靠硬化剂的化学刺激,使血管机化[4],最终达到共同的目的,空气的比例视血管情况而定,粗一点的可以考虑聚桂醇比例大点。
3.3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消耗时间短,主要是因为泡沫氧化剂注射相对操作简单,且应用范围更大,一些在缝扎血管时不适合的大血管,需切口手术时,在应用泡沫氧化剂时往往也可以注射,因为泡沫硬化剂通过利用泡沫的充盈效应可以有效增加硬化剂与曲张血管壁的接触面积,因此克服了传统液体硬化剂的缺点,可以应用于直径相对大的曲张静脉[5],这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相对于切口,缝线的牵拉而言,泡沫氧化剂所引起的疼痛明显小,这一点作者和Min的研究结果一致[6]。作者使用的泡沫氧化剂为聚桂醇,虽然额外使用药物,但住院费用并没有显著增加,考虑与减少术中时间及住院时间,缩减其他费用有关,并发症主要是感染,淋巴瘘等,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别,远期效果上述两者亦无明显差别。
3.4
关于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应用于大隐静脉主干国内外亦有报道[7],但缺少远期随诊经验,作者亦缺少相关经验,需进一步探索,同时,主干的泡沫硬化剂注射术风险偏高,对于技术不够熟练的基层医院要慎重,有些医院不处理主干,单纯应用氧化剂注射术处理曲张的血管,复发率过高,不宜采用。
综上所述,作者的研究提示: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处理小腿的分支静脉时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较分支静脉缝扎手术明显优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处理分支的曲张静脉时,静脉缝扎与泡沫硬化剂注射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别。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式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普外一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3年间完成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150例患者(患肢205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及随访1年、2年、3年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使用泡沫硬化剂组手术时间,止痛药明显少于静脉缝扎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处理小腿的分支静脉时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较分支静脉缝扎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静脉缝扎,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大隐静脉曲张,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文献
[1]Abela R,Liamis A,Prionidis I,et al.Reverse foam scterotherapy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with sapheno-femoral tigafion compared to standard and invagination stripping:a prospective clinical series.Eur J Vnsc Endovasc Surg,2008,36(4):485-490.
[2]Malinoski D,Ewing T,Bhakta A,et al.Whic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have the highest rate of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128 catheter days in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3,74(2):454-460.
[3]成伟,吴章敏,唐小斌,等.标准大隐静脉剥脱术技术改进.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4):335-336.
[4]Carradice D,Mekako A,Hatfieid J.Randomized ciinicai trial of concomitant or seguential phiebectomy after endovenous laser therapy for varicose veins.Br J surg,2009,96(4):369-375.
[5]Mundy I,Meriin TL,Fitridge RA.Systematic review of Endovenous iaser treatment for varicose veins.Br J Surg,2005,92(10):189-194.
[6]Min RJ,Zimmet S E,Isaacs M N,et al.Endovenous iaser treatment of the incompetent greater saphenous vein.J Vase Interv Radio,2011,12(10):1167-1171.
泡沫硬化术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37岁~84岁,平均年龄63.4岁。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已有静息痛者19例。6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其中伴房颤者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伴糖尿病25例,2例伴脑梗死。术前均行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1.2 手术方法
行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32例,膝下25例,1例行左、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7例行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
2 结果
术后静息痛均消失,1例于术后第12天发现人工血管阻塞,再次手术取栓后痊愈;6例于术后2个月~6个月突发术肢小腿疼痛,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而行取栓术,其中3例最终小腿截肢,余症状均消失。65例患者随访2个月61例,半年54例,1年41例,2年26例,4年12例,间歇性跛行均有明显改善,其中1例3年,2例4年时复查发现人工血管堵塞,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考虑已有侧支代偿,故予保守观察至今。
3 讨论
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闭塞症的主要手术方法,而患本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不同程度的病变,手术耐受性差,使用人工血管,可使手术简化,创伤减少,利于恢复,且效果良好,故临床利用率较自体静脉高。现将我们在人工血管旁路术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3.1 选择适当长度的人工血管
人造血管的长度要适当,过短使吻合口张力太大,易使吻合口撕裂,容易形成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过长易发生扭曲,影响血流通畅,导致涡流和血栓形成,使手术失败。我们一般根据两吻合口的距离,将人工血管拉直后再加3 cm~4 cm,且人工血管要走行于深筋膜下,这样两端修剪吻合后,一般可使吻合口角度为30°~40°,保持良好的顺应性,利于远期通畅。
3.2 改善远端吻合口顺应性
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与大隐静脉旁路术的远期通畅率没有差别,膝关节以下动脉因其口径较细,和人工血管吻合后可造成动脉扭曲以及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使人工血管移植术后闭塞率增高。对此,我们在暴露股总动脉切口处,截取一段大隐静脉约5 cm长,修整后植于人工血管下端开口与腘动脉远端切口之间,这样使旁路血管远端口径变细,血液流速增快,且改善了远端吻合口的顺应性,减少了该处内膜增生,可增加旁路血管远期通畅率。
3.3 减少旁路血管流出道的阻力
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其远端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往往亦有硬化,致管腔狭窄,使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时,旁路血管流出道阻力升高,增加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几率。故手术中游离与动脉并行的一条细小静脉,其近心端结扎后,纵行切开静脉壁,将其侧壁与相邻的动脉切口侧壁并行缝合,使动、静脉切口形成一共同的吻合口,然后再与人工血管远端吻合,该方法主要目的是利用这条细小静脉的管腔,分流人工血管内的动脉血流量,以减少人工血管内血流的阻力。我们有4例小腿动脉条件欠佳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术后静息痛均消失,其中1例间歇性跛行完全消失,且随访2年,效果满意。
3.4 选择适当口径的人工血管
一般下肢动脉旁路术常规选用直径8 cm人工血管,但对于有时远端动脉硬化狭窄较重的患者,尤其膝下旁路时,较粗的旁路血管与较细的远端自体分流血管口径不匹配,必然使旁路血管内血液淤积形成涡流,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因此选择与远端自体分流血管口径相对匹配的人工血管进行架桥,理论上应该获得更好的远期通畅率。近1年来,我们根据远端分流血管的狭窄程度,选择直径7 cm膝下甚至6 cm的人工血管进行旁路术,效果非常满意。
3.5 重视股深动脉开口的成形
下肢动脉广泛硬化闭塞的患者,股深动脉一般不受累,仅开口部位阻塞,若将充足的血液引入股深动脉,往往可能通过膝上、下交通支动脉,改善小腿的血供,达到挽救肢体的目的。我们曾有1例患者,动脉造影显示其髂、股浅及动脉均广泛闭塞,股深动脉显影略延迟,小腿主干动脉不显影,但侧支丰富。手术中将股深动脉开口成形后与对侧股总动脉行人工血管横跨旁路术,术后静息痛消失,且已形成的趾间溃疡也逐渐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