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1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的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故事,显示出彭德怀同志热爱战士、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面对课题质疑: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怎样的感情呢……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其实也就解答了审题时学生的一些疑问。

紧接着,我让学生分别找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词句。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战士们的艰难处境,感悟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同学们分别找到了相关的词句,重点对“抚摸”、“念叨”、“塞进”、“凝望”、“缓缓摘下军帽”、“推开肉汤”……等词语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切实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无以言表,一个军礼表达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让我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心理感受。很多同学谈到了自己家饲养的心爱的小狗等小动物惨遭不幸的伤心之事,感情之深,溢于言表。很显然同学们已经能准确把握碰德怀对大黑骡子之爱了。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彭德怀更爱战士的深情。“看着战士们因饥饿而一个个倒下,彭德怀内心十分焦急,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只有杀坐骑给战士们充饥,以解燃眉之急。”……同学们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面对这严峻的情况,彭德怀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们。

课文体现了一个字,那就是“爱”: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爱。有一个矛盾,“杀”还是“不杀”大黑骡子?这个矛盾外在体现在彭总和战士们的意见相左,内在表现在彭总内心的矛盾斗争。让学生体会到彭总对大黑骡子的沉甸甸的爱更能帮助学生感受彭总对战士对革命事业的爱的厚重。教学的时候,抓住情感线索,体会矛盾斗争来感悟人物精神境界,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在品读课文的时候,我觉得还应当把握住一些细节,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接近人物。如“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这一个“悄悄的”,饱含了彭总对大黑骡子的爱。文中这一类的词句还有很多,需要去认真挖掘,变成资源。

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已经较高了,我们感受人物的形象需要全面、立体。如何让人物形象立起来呢?我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根据搜集资料,来归纳总结,得出一个立体的彭德怀形象。同时,这也体现了多种渠道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精神。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2篇

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反映彭德怀当时内心那种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课文以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彭德怀与饲养员及战士们关于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第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通过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可见他当时矛盾的心理,从而反映他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

陆老师能充分阅读文本,把握文章重点,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矛盾的冲突处,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3篇

设计这一课的第二教时时,我将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作为教学重点,将“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教学难点,并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每次授完课后,总会有许多感触。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想,学生是否在此节课上获得发展;叹,未能灵动把握学生的生成演绎精彩;喜,好的教学方法的闪现。本次教学结束后,自我反思良久,感受也颇多,自我感觉较满意的主要体现在:

一、悟情,以“爱”为线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只有抓住主线,长文短教。

备课的时候,读了几遍课文,当时理出了一条教学的线索: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但当战士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杀了心爱的大黑骡子,从“爱”却要“杀”人手,表明彭德怀更爱战士们。我抓住这条线索,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整个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自我评价的过程。课堂上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参与,感悟文本,先交流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语段,从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中去感受,用心品读体会,抓住一字一词一标点来多元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内心感受,从而生成为什么会杀大黑骡子的疑问,继而交流彭德怀更爱战士们的语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这样的设计摒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感悟、交流,在谈论中进一步有所思考与感悟。因为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如围绕“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这句,有的学生抓住“抚摸”一词体会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间非常亲密,有的抓住“念叨”一词体会到彭德怀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大黑骡子,有的抓住“分出一些”“一直看着它吃完”体会到彭德怀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干粮分给大黑骡子,像亲人般的疼爱大黑骡子。尽管学生所抓的词语不同,所体会到的情感也有差异,但都体会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成为注重品词析句,珍视个人独特体验的,以情带声的自然朗读以及智慧与智慧不断碰撞的纯语文课堂。

二、激情,以“读”促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时代与学生的实际较远,需要多种方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一点一点的将文中的感情内化,由他我变为本我。我注意到了朗读的指导,有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特别是最后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学生把自己变成了文中的人物,从人物的立场思考,仿佛已身处当时当地,感情得到升华。通过读书,让学生的情感尽情彰显,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舞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这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才会幸福地成长。

当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能否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他们得以与文本进一步对话?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厚度与深度,以及教师语言本身。

这节课上,当一名学生读到“彭德怀背过脸去。”时,情感不够到位。教师引导:“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谈出:“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时,不希望看着大黑骡子死掉。”师:是啊,彭德怀不忍心啊!请你读出它的不忍来。(生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啊,蕴藏着彭德怀怎样的情感?再次找学生朗读,从读中体会彭德怀的痛苦与难受心情。学生再次读有了明显进步。

又如:“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生体会到彭德怀如果不是特别爱大黑骡子的话,根本不可能摘下军帽,像对待战友那样对他的坐骑。而且也不会那么伤心难过。师:此时的彭德怀,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却又蕴藏了万语千言。正因为他一句话也没有说,使我们更能体会他内心的痛苦。让我们读着也觉得心头沉甸甸的。”这些极富激情的引导,感染着所有上课的孩子们。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真挚的情感。

再如,在全文的高潮部分,即大黑骡子牺牲倒下的那个场面,我借助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进入情境,如泣如诉的音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当时的悲壮。动情的范读托现出大黑骡子牺牲时的悲壮一幕,让学生仿佛来到了苍茫的草地,与战士、与彭大将军感同身受。娓娓的朗读充分释放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孩子们被这种情感的力量撞击着,熏染着,不禁潸然泪下。而伴随深沉的音乐,学生的朗读早已不需任何点拨,在这个意义上,范读也是最佳的引导理解感情的方式。范读,或许没有摇曳之姿,但却是最实用、最经典的“剑招”,它隐藏了形式上的光芒,却烘托出了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智慧,以及情感。

三、释情,以“写”表情意

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只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只在读者和文本之间兜圈子,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仍是“划了圈子”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文本之外,还应该用好文本之外的文本,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生活情节、人物形象、情感体验,让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我的无锡市立项课题为《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研究》,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时,除了说话训练外,我有意识地挖掘文本的读写结合点,安排了两次读写联动。

读写第一次联动:当练读“二十分钟过去了,枪声没有响。”一段时,我创设情境:“这二十分钟,是平静的二十分钟,可这二十分钟又是彭德怀和战士们内心澎湃的二十分钟。你觉得这二十分钟里,他们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呢?并出示小练笔:

在漫漫的行军路上,大黑骡子______;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大黑骡子______;

在条件简陋的宿营地,大黑骡子______;

当学生纷纷进行一幕幕温馨的想象并进行交流时,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喜爱就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反过来,而今当他看到倒在枪下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的内心就越是痛苦与煎熬。

读写第二次联动:在感情朗读“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的摘下了军帽”时,对于省略号我没有放弃,我抓住了这个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彭德怀的内心活动,再组织交流。在展开想象,补充彭德怀看着心爱的大黑骡子斜倒下去的复杂内心时,学生比较动情,能够比较恰当地揭示彭德怀痛苦、不忍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当成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动笔倾吐心声时,自己也动笔写了写,也许不是写得最棒,不过,我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是这样写的:“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今天,你又为革命立了一次大功!在此,我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学生也写道:“大黑骡子呀,你也知道,要我下令杀了你,我的内心有多矛盾,多痛苦!因为你是我革命生涯中最亲密的战友,你驮粮食,运器材,救伤员,立下了汗马功劳啊!我岂能无情呀?可是你也知道,我必须得杀了呀!有多少战士已经倒下,有多少战士又将倒下,你叫我如何忍心?大黑骡子呀,为了战士们,为了多一些战士走出草地,我必须得杀了你!我想,你一定会理解我的,也一定会无怨无悔地支持我的,是吗?我的老伙计,谢谢你了,你安息吧!”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也给了我一次发言的机会,也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我也继续为他们的情感之火助燃。在此基础上,指导分角色朗读,感觉无须多言,一切都那么美妙!

课堂教学实践和我们的理想教学设计有着根本的差异,在驾驭课堂时,感觉不太满意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还是我在课堂中的老问题:急躁,总是担心教学时间不够。这样,一来每每不能真正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深刻或者还有一部分同学还未能体会到文字中的意蕴。二来造成一些问题处理上的毛糙,轻轻带过,点到但未点透。就拿这堂课来说,课堂的容量其实挺大的,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感觉时间不够,我就将感受战士此时的危急处境部分弱化了一些,节奏也提快了些。如果此部分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感受、去体验,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交流彭德怀的心里话上同样也如此,我只给了三个同学机会,但其实很多同学都想说,他们内心能真切感受到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有强烈的倾吐欲望,这也应是课堂的高潮所在,可我同样放掉了这个机会,而急匆匆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其次,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当教学进入尾声,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彭德怀?”用意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通过上面的体验概括人物形象,标准答案无外乎是:爱兵如子、同甘共苦不曾想,一生突然冒出:“我觉得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对于这时出现的始料未及的情况,脱离了我预设的轨道,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我只是很简单地否定了他的答案,就匆匆地进入了下面环节,却没意识到这是多好的一个生成和发展学生的时机!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4篇

一、 题目细细琢磨

读小说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一人的坐骑,从江西出发到过草地陪伴他很多年,从“他的”一词,读懂由此表达出来的感情。透过“他的”二字,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深情,当然,矛盾与冲突也蕴含其间。课题和文章结构组成了一个整体,教会学生将课题的理解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看,会整体感悟到其中特殊的味道。

二、 背景点点渲染

课文一开始便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在第1自然段,点出了其特殊环境和社会背景:“最为艰苦”突出战争形势的严峻,“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红军战士的生存成为最大的问题。第2自然段“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中“殿后”一词显示红三军团肩上的责任重大,生存危机也更大。第1自然段的关联词“连……也……”和第2自然段的“殿后”一词联系起来,渲染背景,更点出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出于无奈、迫不得已。“一字未宜疏,语语悟真情”,课文对于环境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几笔,教学时却需要浓墨重彩,只有点透背景,才能为小说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三、 情感深深体现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相互依存、相依相伴、情谊深重。如何让学生感受呢?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体会,关键时刻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心理是人物的细节。如第2自然段“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彭德怀的“抚摸”“念叨”“分出”“塞进”“看着”等一系列动作,都显示了他与大黑骡子老朋友一般的情谊。“塞进”前面的“悄悄”一词更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悄悄”二字表示特定的情和义,彭德怀疼爱、怜爱、珍爱大黑骡子的感情一览无遗。动词和名词前面的修饰语都是表示情义的,只有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情谊,透过“悄悄地塞进”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深深体现了出来。

大黑骡子已经不是一匹普通的骡子,它是彭德怀的一位战友。在特殊的战争时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非同一般,因为大黑骡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如今,彭德怀三次要杀大黑骡子,难道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态度不一样了吗?这样富有冲击力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读懂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背后实乃忍痛割爱。

课文第15自然段的“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和课文第16自然段的“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应让学生充分把握这二十分钟的时间空白,想象彭德怀回忆大黑骡子行军路上的一路表现。有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想象大黑骡子的任劳任怨、战场上不怕危险、宿营地上温馨和谐的画面,进一步感受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像战友一般的深情厚谊。彭德怀一次次要杀大黑骡子,确实是形势逼人,不得已而为之。

四、 形象渐渐凸显

教学生学会阅读小说,让学生掌握通过描写环境、关注细节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落在“怎样表达”上,如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怎样下命令的,下了哪三次命令,从而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感受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次:“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第一次要杀大黑骡子,为什么用感叹号?这要让学生学习揣摩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叹号表示这是一个命令,这句话只是一个命令。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彭德怀“平静”的背后是什么?他心里想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才能多一些红军战士走出草地。

第二次: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这次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此时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联想和推想,从“不耐烦”一词中体会彭德怀的痛苦,但又不得不杀大黑骡子,晚杀大黑骡子一刻,战士就会多倒下一个。第二次命令与第一次相比,大黑骡子要方副官长亲自杀,足以说明杀大黑骡子这一任务的艰巨。

第三次:“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彭德怀是真“怒吼”吗?教师要让学生从彭德怀一反常态的言语中推敲矛盾、无奈、痛惜、忍痛割爱的复杂情感。教师将“平静”“不耐烦”“怒吼”这三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出示,进行比较,彭德怀下令杀大黑骡子的言行举止和第2自然段中他爱大黑骡子的行动为什么截然不同,非常反常?只有这样一步步地深究,学生的理解才会层层深入。

彭德怀最后是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他发火的背后是什么?彭德怀心中无比难受,战争是残酷的,与战士的生命相比,自己珍爱的大黑骡子又算得了什么。彭德怀坚持要杀大黑骡子,是为了保住战士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大黑骡子的命运牵动着学生的心,透过坐骑的生杀纠缠,学生感受彭德怀平时不轻易表露出来的言行,感受英雄对他的爱骑似水柔情的一面。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高大,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得丰满,教师要采取层层剥笋法,让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

五、 结尾久久回荡

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通过诵读“见不到”一词,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对大黑骡子的怀念之情。两个“融进”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既不能太实,又不能太虚。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黑骡子最后一次为革命立了大功,虽然死了,但还是活着,它融进了滚滚铁流。活着,是因为战士们忘不了它。第一个‘融进’是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第二个‘融进’很抽象,在最艰苦、最恶劣的生与死考验的环境中,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战士们克服了饥寒交迫,一步一步走出草地,继续革命的征程。”两个“融进”的理解,学生可能读不懂,这就需要教师作必要的讲授,体现引导的作用。

课文首尾遥相呼应,在红军战士过草地的漫漫征程中,大黑骡子鼓舞着战士们走出草地,迎接胜利的到来。快板声声,铁流滚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凝练,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篇感人的小说,一段动人的佳话,一曲英雄的情怀。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5篇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第二次开放周活动,怀着忐忑又憧憬的心认真准备着我所要教授的课,积极面对着即将面临的挑战。我所选的课文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篇感怀革命精神的文章,对于不了解长征背景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力求达到在理解课文故事的情感基调下,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以一个课文背景为导入:“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就是――过草地。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负责殿后,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彭德怀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我便引入大黑骡子,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大黑骡子,从而让学生推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也注重从简到难,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首先先让孩子们找到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紧接着再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层层递进,感受爱与不舍的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分角色朗读;最后第三个命令,在“怒吼”中读出爱的涌动与壮烈。

在“爱”这个前提下,我设计了“彭德怀既然爱大黑骡子为何又要杀”;“既然身为军团长为何一个命令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 战士们既然饿得昏倒了为何不杀大黑骡子”这三个矛盾,让学生从矛盾入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思考,拆开一个个矛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于是乎,在解决矛盾的同时,自然而然明白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们,即使这是一匹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骡子,一匹忠心耿耿的骡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物特征,我还抓住彭德怀、老饲养员、方副官这三个人的活动表现,抓住每个人物的描写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行整体的感悟。最后整合每个人物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由体会一个人物的情感,从而延伸到理解他人的感情触动。比如我设计这么一个环节:在第二次命令后,大家等待方副官长杀大黑骡子的枪声。然而枪声没有响,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时间的等待,于是设计了一个层层推进的“感情升华”:方副官长你为什么不开枪!方副官长你还在等待什么!方副官长这可是军团长的命令你怎么敢不执行!从这里学生便知道了副官长不忍心杀大黑骡子,在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引导――而彭德怀呢?他也舍不得杀,但是大黑骡子不得不杀。从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既能亲身体验,又能强烈的感受情感的冲突,所以一举两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6篇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面对课题质疑: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怎样的感情呢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其实也就解答了审题时学生的一些疑问。

再次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文中什么地方印象最深刻,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读完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7篇

备课时,先引导学生明白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分析,朗读);然后再一个转折,“那为何要杀大黑骡子呢?”让学生明白目的.是为了解决战士们缺粮的燃眉之急,从而很容易的引出这是更爱战士们的表现;最后,提升到一个高度,正是因为这样的从大局考虑,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教学时的一个大体考虑,接下来就是从文本入手,由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学结束后,自我反思了一下,个人认为,教学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标的达成也做到了。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那种艰苦,所以课前花费了很多精力,截取了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的一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第8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 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更爱战士的情感, 体会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最近我读了一篇令我心灵震颤的文章, 今天我把它的片段带来和大家一同分享。 (课件出示张爱萍写的《一个真正的人———深切怀念彭德怀同志》文章片段。)

2. 为什么张爱萍在彭德怀逝世多年后仍然这样怀念他?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起走近彭德怀。

3. 板书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4.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 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 说:课文围绕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三、适时点拨, 自读感悟

1. 抓关键语句, 品读彭德怀的“爱骡之情”。

(1) 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朝夕相处, 深埋在他心底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和疼爱。这份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并写上体会。

(2) 讨论交流。

2. 抓关键语句, 品读彭德怀的“爱兵之情”。

(1) 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 为什么还要杀了它呢?快速浏览课文1~7自然段, 用一句话说明原因。

(2) 出示课件。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 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3) 读此句。思考:要杀大黑骡子了, 此时他的心情真的平静吗?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3. 抓关键语句, 品读彭德怀与战士的“互爱之情”。

(1) 在多年的征战中, 大黑骡子只赢得了彭德怀对它的爱吗?战士们对它的爱, 你们体会到了吗?

(2) 战士们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 让我们再次听一听战士们那发自内心的无声请求。

(3) 课件出示:枪声没有响, 谁也不愿意开枪的情景。

10分钟过去了, 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 集体嘶叫了几声, 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20分钟过去了, 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4) 师: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着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 更凝聚着战士们对谁的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此部分。

4. 走进人物内心, 感悟彭德怀的“痛苦之情”。

(1) 彭德怀理解战士们的爱, 但多耽搁一分钟, 就又会有许多战士悄然逝去。所以, 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 双手叉在腰间吼道_______________。

(2) 课件出示句子:

“副官长, 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 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学生齐读, 体会彭德怀此时的心情。

枪声终于响了, 让我们一起走入长征, 感受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3) 课件播放影片中彭德怀枪杀大黑骡子的镜头。

(4) 影片后出示句子: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 缓缓地摘下军帽……

(5) 同学们, 一个驰骋沙场, 横刀立马的大将军, 竟对这头骡子致以最高的礼遇, 让我们看到他对大黑骡子那难以割舍的爱。这么一段打动我们内心的文字, 怎能让六个小圆点戛然而止?此时此刻, 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6) 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中。 (再读此句)

5. 观看课件, 品读彭德怀与战士的“同甘共苦之情”。

(1) 课件播放红军艰难行走在草地上的镜头, 感悟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2) 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感悟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 同学们, 面对这位爱兵如子, 与战士们同生共死的彭德怀将军, 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2. 齐读:“彭德怀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有这样一位元帅, 是国家之幸, 民族之幸!他的伟大风范将与天地共存, 与日月同辉!彭德怀同志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