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简单的推理》 周玉梅(精选3篇)
评《简单的推理》 周玉梅 第1篇
评谭燕《简单推理》一课
聆听了谭燕老师执教的《简单推理》一课,我被她那独特的儿童话语言及附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是轻松的、自由的,她吸引着孩子们和我。整堂课洋溢着快乐的氛围,又贯穿着“数学思考”的主线。
怎样让我们的孩子眼中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呢?我们的谭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简单推理》这节课谭老师了解到学生已有经验,在课中优化这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觉得解决问题是自我展示的需要。比如在学了“两个条件的推理”后,设计学生展示合作猜教科书活动,在学习“三个条件的推理”时,让学生讨论。学生们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从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合作”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锤炼了语言的逻辑性,提升了同学们默契配合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逻辑美的感受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整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这节课谭老师不但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理的过程,而且在体验的同时也关注与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整个过程设计上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思维敏锐,有重点,有深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谭老师的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那么有趣、好玩。
评课人:周玉梅
评《简单的推理》 周玉梅 第2篇
结合新课程改革, 中职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使学生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素质。中职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 做好教学设计, 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谈一谈“定理、公式的推理与简单应用”课型的教学设计。
“定理、公式的推理与简单应用”的课型, 主要内容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概念、定义作出进一步的探究, 并能根据探究教学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它一般是通过“思考观察—实验演示—推理证明—新知运用”的过程进行教学的,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导入学习内容, 揭示研究课题 (1~2分钟)
(一) 目的
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
(二) 过程
1. 巧妙导入。2.板书课题。
(三) 要求
1. 导入问题要简单、直接, 知识衔接自然顺畅。2.情境创设要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二、新知探究
(一) 目的
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与技能, 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步骤
1. 出示探究问题, 或演示必要的实验背景。
(1~2分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实验操作。 (2~3分钟)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相关问题或根据实验操作猜想一定结论, 并归纳总结,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 (2~3分钟) 4.提问个别小组成员口述相关结论, 其他小组作出评议, 并上升为理论, 教师板书所归纳的结论。 (1~2分钟) 5.引导学生继续合作交流, 寻求说明或推理证明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性的方法与过程, 并作出解答。 (5~9分钟) 6.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定理、公式的用途。 (约2分钟)
(三) 要求
1. 思考问题与所得结论联系要紧密, 或演示实验要直观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一般6人一组, 好、中、后进搭配, 选两名组长以小老师的身份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 检查解答情况。3.个别提问以学困生为主, 让他们尽可能暴露问题, 引起其他学生注意。4.在得出定理公式时, 学生一般用文字语言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语言相结合叙述, 并明确出处和用途。
三、新知应用 (10分钟)
(一) 目的
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查缺补漏。
(二) 过程
1. 展示典型例题, 学生独立读题。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寻求解题方法。3.个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口头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他学生参观教师的练习册, 了解独立的答案, 回答, 及时发现典型的错误, 并写在黑板上。4.学生口述评价, 若有误,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加以更正。5.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 推广多个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6.针对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校正归纳, 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
(三) 要求
1. 题目数量为2道至3道, 且能直接引用相关定理、公式解决问题, 综合性较低, 问题较简单。
2.解题完毕后, 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总结经验, 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四、反馈练习 (约10分钟)
(一) 目的
进一步加强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二) 过程
1. 布置课本练习题或作业题。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困难的学生可寻求帮助, 个别学生板演。3.各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解答情况。4.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进一步归纳渗透的思想和方法。
五、课时小结: (约2分钟)
(一) 目的
明确本节课学生知识点并梳理课程框架, 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二) 过程
1. 合上课本, 回忆知识要点。2.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 目的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 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要求
1. 布置作业要适度、适量, 操作性要强。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3.作业解答要步骤齐全, 格式正规。
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完成复杂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古人讲“教有法而无定法”, 说明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必须是在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 熟练使用各种教法,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达到的。
评《简单的推理》 周玉梅 第3篇
2007年10月,“周老虎”现身的随后几天,他不停地和同事以及领导争论虎照的真假。“不少人缺乏摄影常识,但听我详细解释后,一些人不说话了,不再反驳我的观点。不说话或者不表态,就等于默认我对周老虎的质疑。”
这些不表态的人,包括林业局的一些领导。
当忽悠国人8个多月的周老虎,最终被官方确认为年画虎时,李评刚好完成镇坪古树名录的调查和编订工作。
自镇坪县林业局1992年成立野生动物保护站以来,现年48岁的李评一直在该站任职,现为该站站长。
“从2006年春天至2007年3月,陕西省有关部门(林业系统)组织华南虎调查队,到镇坪考察过3次,只获取一些疑似华南虎的毛发、粪便、脚印的东西,没有找到更为有力的证据。”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说。
但2007年7月,陕西省林业厅根据这些调查得出结论:“镇坪存在野生华南虎”。随后,镇坪县邀请中央电视台来拍摄纪录片《巴山寻虎》,由李评接待。
央视巴山“寻虎”完成后,有老百姓报告说听见了华南虎啸。李评带人去实地考察,发现根本不是虎啸,是别的野生动物。但一名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背着李评写了听到华南虎啸的报告,直接将报告报到省林业厅。
2007年国庆前,还是这位工作人员和周正龙一起去看“老虎脚印”。李评后来看了这些老虎脚印的照片和录像,觉得那不是华南虎留下的,于是将资料压下了。但这些“脚印”还是通过别的途径让县领导知道了。
周正龙第一次到林业局送虎照时,李评没有看到。李评第一次看到虎照,是2007年10月8日。在镇坪县林业局长覃大鹏的办公室里,李评看了周正龙的照片,“第一直观感觉就是假的”。
李评当时瞪着周正龙说,“你的照片是哄鬼吧。”
周正龙脸色有点变红,显得不好意思。说完,李评将照片甩在办公桌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李评的直观感觉是,假照实在不和谐:照片光线不对,明显存在两次曝光。
有多年摄影经验的李评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释说,当时所看到的虎照,“老虎”部分是头顶光,而周围环境是顺光;而且,如果是真实照片,“老虎”腹部应该是强光,背部应该是暗光。
李评还解释,华南虎一般昼伏夜出,在他的印象里,镇坪还没有华南虎和人相遇的报告。照片两次曝光,肯定会惊动老虎,照片上虎的姿势也不会一成不变。如果是真的华南虎,很可能会攻击人。
随后的几天,李评不停地和同事,以及领导争论周老虎的真假。“不少人缺乏摄影常识,但听我详细解释后,一些人不说话了,不再反驳我的观点。不说话或者不表态,就等于默认我对周老虎的质疑。”
这些不表态的人,包括林业局的一些领导。
但去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还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照片。
当天,林业局的一位领导叮嘱李评:“以后不要再说照片有假,现在省里专家都鉴定说是真的。”
而陕西省林业厅所谓鉴定周老虎为真的三位专家,都没研究过华南虎,也从未见过华南虎。
其中一位研究啮齿类动物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让一位研究华南虎的专家来鉴定鼠类,也很不合适。而且,据警方最新调查,这些专家直到去年10月12日林业厅新闻发布会后3天,才在所谓鉴定报告上签字。
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记者。李评的顶头上司、林业局局长覃大鹏这样说, “照片的真实性不会有问题,这是经过省林业厅的鉴定后才对外公布的。”
主管农林业的常务副县长杨高说,镇坪县拥有野生华南虎的事实不容置疑,因为早在7月份专家们即已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镇坪存在华南虎。
镇坪县县长吴平则于10月24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华南虎大文章,利用镇坪发现野生华南虎的独特优势……争取并建成国家级镇坪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同样是这位县长,在接受央视《新闻调查》时,还说了一句名言:“盛世闻虎啸,虎啸振国威。”
由于是当地少有的熟悉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之一,李评经常被指定接待各路记者。面对记者的采访和质疑,李评并没掩饰自己的假照判断,直到一位副局长好心地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再掺和虎照。
谈话的第二天,李评就向单位请病假,领导当天就批了。
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李评到安康“病休”。病休期间,在和媒体朋友私聊时,李评依旧坚持自己的周老虎是假照观点。
周老虎被最终鉴定为纸老虎后,李评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管假的也好,真的也好,都有复杂因素在里面。就周老虎事件而言,这里面有媒体,大众,政府部门,还牵涉到很多当事人的利益。导致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最终越搞越复杂。”
李评称,这8个多月来,不管外界对周老虎是如何争论,自己“病休”回到工作岗位上后,原来该干什么,依旧还是干什么。
现在,李评希望外界能对虎照事件持客观、公正、很自然地来理解,不希望就此对镇坪,以及镇坪的野生动物保护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