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苹果蠹蛾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苹果蠹蛾范文(精选8篇)

苹果蠹蛾 第1篇

1监测技术

1.1监测时间

每年4月9月是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至最后一代成虫的发生末期。当4月份日均气温连续5 d达到10℃以上时, 开始监测;当9月份日均气温连续5 d在10℃以下时, 停止监测。

1.2诱捕器设置

每组设3~5个诱捕器, 相邻两个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200 m左右。诱捕器由诱器和诱芯组成。诱器为三角形, 由钙塑瓦楞板和胶板组成, 诱器距地面1.5 m。诱芯为苹果蠹蛾专用性诱剂, 悬挂于诱器正中, 距离胶板1~2 cm。诱器挂出后, 随时关注胶板的黏性变化, 并清理掉胶板上面的昆虫及植物残片。当一个胶板累积成虫捕获量超过30头时, 要立即更换黏虫胶板, 以免影响诱集效果。胶板每15 d更换1次, 诱芯每30 d更换1次。成品诱芯要放置在密闭的塑料袋内, 保存在1℃~5℃的冰箱中, 保存时间不能超过1年。

1.3成虫监测

划分监测区, 分级监测。

1.3.1一类监测区 (核心监测区)

包括果汁加工企业、隔离处置场、果品贸易市场、治超站和超限站、弃果倾倒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其周边果园。在上述区域四周各设1组诱捕器, 周边果园每0.2 hm2设置1组诱捕器。

1.3.2二类监测区 (重点监测区)

包括核心区外半径1 km范围内的果园及相关栖息场所, 每0.67 hm2设置1组诱捕器。

1.3.3三类监测区 (一般监测区)

包括核心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以外的果园, 以主要交通要道沿线果园为重点, 每间隔500 m设置1组诱捕器。

1.4幼虫监测

监测发现苹果蠹蛾成虫时, 对诱到成虫周围的至少500 m范围内的所有果园进行剖果检查。每个果园采取棋盘式取样, 选择10棵树, 每棵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 对每个方位的10个果实进行剖检。同时, 调查树下落果, 剖检虫蛀果。如果剖果发现苹果蠹蛾幼虫, 立即以发现田块为中心, 向外扩大半径500 m进行检查, 以此类推, 直至查不到虫果为止, 以确定幼虫的发生范围。

1.5观察记载

每7 d检查1次诱捕器, 成虫羽化高峰期每天检查1次。检查有无苹果蠹蛾成虫, 将结果记录。发现疑似害虫, 制成标本、贴上标签, 并送有关专家鉴定;及时记载苹果蠹蛾幼虫调查情况。将采集的标本贴上标签, 标签上标志出监测地点、果园、诱集日期、采集人等。在8月下旬9月下旬的果实采收前, 应对每个监测点果园及附近1 km内的其他果园调查二三次, 观察有无苹果蠹蛾被害果实, 并对可疑果实进行剖果检查。

2防控对策

2.1严格检疫

禁止从苹果蠹蛾疫区或发生区调运或携带未经检疫的果实、苗木、接穗等。

2.2农业防治

利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发芽之前的时间, 刮除果树主干分叉以下的粗皮、翘皮, 消灭越冬幼虫;清除果园中苹果蠹蛾越冬场所设施。对无人管理果园和无人防治的房前屋后果树, 全部摘除果实膨大中前期的果实并集中销毁;对常年失管果树予以铲除。

2.3物理防治

2.3.1诱集灭杀成虫

每年4月9月, 在苹果蠹蛾一般发生区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每667 m2设置3~4个诱捕器、安装1个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成虫。

2.3.2诱集灭杀幼虫

每年5月中旬与8月上旬开始, 在果树主干及粗分枝上绑缚瓦楞纸、麻袋片等诱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 于当年6月中下旬及10月份果实采收之后取下绑缚物, 检查老熟幼虫的诱集情况并集中销毁。

2.4化学防治

根据不同农药持效期,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及防治时期, 并应注意选择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来搭配使用。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虫酰肼、氟氯氰菊酯、二嗪磷、亚胺硫磷、毒死蜱等药剂进行防治。

2.5迷向防治

利用迷向散发器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 干扰苹果蠹蛾成虫交配, 能有效防治苹果蠹蛾。春季越冬代成虫羽化后, 在果树离地面2/3处按照每棵树2根的密度悬挂迷向散发器, 并尽可能避免日光直射;在果园边缘处以及上风头处可加倍悬挂迷向散发器, 间隔75 d后, 进行第二次悬挂。在虫口密度高的果园, 先采用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基数, 可提高迷向防治效果。

摘要: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 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 严重的可达70%100%, 是国际关注的苹果有害生物之一, 严重威胁着我国水果主产区果业的安全,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通过不断探讨和借鉴更安全环保的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 能有效地防止苹果蠹蛾的入侵。

苹果蠹蛾 第2篇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属,俗称食心虫,是果树上常见的`一种害虫. 1 分布与危害 苹果蠹蛾是果树危险性蛀果害虫,以幼虫蛀食为害果实,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李等.蛀果率可达80%以上,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 者:茹克亚・阿不力孜 于江南 陈卫民 作者单位:茹克亚・阿不力孜(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于江南(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陈卫民(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天水市秦州区苹果蠹蛾的监测与防控 第3篇

【关键词】苹果蠹蛾;监测方法;防控措施

苹果蠹蛾是果树上最严重的一种蛀果害虫,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限制苹果进口最主要的检疫性贸易壁垒之一,因此,必须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监测与封锁控制苹果蠹蛾的极端重要性。它主要危害苹果、梨、杏、桃等水果,可通过果品和苗木的运输远距离传播,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1989年苹果蠹蛾从新疆传入我省敦煌市,一直向东扩散蔓延,先后在酒泉、张掖、嘉峪关等市县大面积发生。2007年在永昌、民勤、兰州出现零星疫情。而秦州区是花牛苹果的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虽然尚未发现苹果蠹蛾疫情,但随着省内外植物及植物产品调运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该虫呈现出跨越式远距离传播的特点,其潜在威胁却不容忽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省、市政府关于苹果蠹蛾疫情扑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防止疫情向我区扩散蔓延,杜绝苹果蠹蛾传入我区,确保果品安全生产,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们对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工作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 宣传培训

苹果蠹蛾防控是一项需要全体市民广泛积极参与的社会工程,其传播主要是人为及运输携带,而我区到新疆等疫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因此加强宣传培训尤为重要。区植保植检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在全区的16个乡镇进行宣传,通过印制苹果蠹蛾防控手册、张贴苹果蠹蛾防控挂图及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果农宣传苹果蠹蛾的识别与防控知识和技能;特别对外出疫区打工人员及疫区流动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禁止有关人员从新疆以及我省疫情发生区携带水果返乡,以免造成疫情的扩散传播,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和能力,严防疫情传入我区。

2 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依据苹果蠹蛾的危害特点及传播途径,我区以公路沿线果园和果品交易市场为重点,科学设置疫情监测点。全区共设30个监测点,监测面积50hm2,代表面积173hm2。监测点严格按照《甘肃省苹果蠹蛾防控方案和监测技术规程》文件精神要求,在每年4月中旬至10月下旬统一悬挂诱捕器,与每个监测点建立联系卡,定人、定点、定期进行观测记载,定期上报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将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 认真搞好检疫检查,把好检疫关

我区是天水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农产品调运频繁,旅客人流量较大,加大了对水果批发市场、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检疫检查。在调运检疫工作中,充分利用绿色通道,对运输果品的出入车辆进行严查,严格按检疫程序检疫把关,禁止疫区果品、苗木进入我区,与此同时加强了产地检疫,对全区的苗木及其繁殖苗圃进行摸底调查、造册登记,严禁从苹果蠹蛾疫区调入苗木及其繁殖材料,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强化对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手续的查验。

4 加强监测防控队伍建设

果树是我区的支柱产业,面积大、分布广,苹果蠹蛾监测工作量大面宽,因此必须加强监测防控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防治机防队,加强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在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通过这几年在我区范围内对苹果蠹蛾的全面普查与性诱剂诱集试验监测及检疫工作的全面开展,截至目前,均未发现该虫的成虫、幼虫。这表明在我区范围内现在还没有该虫的发生为害,但绝不能麻痹大意,存在侥幸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植物检疫,严密监测,严格把关,杜绝其传入我区,为确保果品安全生产和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有效地把苹果蠹蛾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切实保证我区苹果生产的安全,为全面完成省市苹果蠹蛾防控工作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周自生( 1973—),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玉门市苹果蠹蛾防控成效及做法 第4篇

1 防控目标

将苹果蠹蛾疫情发生区平均蛀果率控制在0.2%以下, 年发生面积有所减少, 达到对内不危害, 对外不传播传播, 示范区达到无蛀果。

2 防控策略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遵循“政府组织、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分区治理、依法防控、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全面控制”指导思想, 积极推行化学防治为主, 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和检疫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科学开展防控[1,2]。

3 主要成效

3.1 防控效果明显

据普查统计, 2014年全市辖区内林果种植面积为1 666.7hm2, 苹果蠹蛾发生面积为173.3 hm2, 平均发生率为10.4%, 蛀果率为0.13%, 分别较2006年减少840 hm2、下降44.6个百分点和30.04个百分点, 为果品增产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3.2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开展苹果蠹蛾疫情综合防控, 不仅使苹果蠹蛾危害大幅减轻, 而且稳定了果品丰收, 为广大果农挽回了经济损失。据统计, 2007—2014年全市林果总产达到8.22万t, 累计提高经济效益5 557.39万元。

4 主要做法

4.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职责

为了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全市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 成立玉门市苹果蠹蛾防控领导小组, 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农牧局局长和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 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和各农垦团场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农技中心, 农技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项目方案制定、组织协调、资金落实、监督检查等工作[3]。同时, 成立了由市农林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 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培训、疫情监测与普查、落实防控措施等工作。各乡镇、农垦团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工作机构, 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明确目标任务, 靠实责任, 坚持“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坚持从保障全省和全国果业生产安全的高度出发, 始终把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议程, 转变疫情应急防控思维, 树立疫情持久防控理念, 认真对待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确保了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加强疫情监测, 正确指导防控

为全面掌握疫情发生消长动态和防控情况, 市农牧、林业技术部门建立健全疫情发生和防控情况报送体系, 实行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 在全市苹果蠹蛾疫情发生高风险区科学设置疫情监测网点36个, 按照“定点、定人、定时”监测的办法, 严密监测虫情发生动态, 适时发布病虫情报, 为科学指导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4.3 加强样板示范, 发挥带动作用

根据我市苹果蠹蛾发生实际情况, 选择交通方便、果农基础好、科技措施推广步伐快的乡村建成综合防治示范区8个333.3 hm2。按照“六个到位”、“六个统一”的要求建设, “六个到位”即刮树皮涂树杆落实到位、杀虫灯架设到位、性诱器架设到位、化学药剂喷洒到位、防控挂图宣传到位、记录记载到位;“六个统一”即统一目标任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落实防控措施、统一检查考核的思路建点示范, 为果农树立了“学习有看头, 看了有学头, 学了有干头, 干了有甜头”的示范样板, 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

4.4 落实综防措施, 确保技术到位

为确保苹果蠹蛾疫情防控效果, 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 抓住防治关键时期, 科学运用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和检疫等综合防控策略。重点落实了以束草环、清洁果园、刮树皮、喷洒石硫合剂或树干涂白、果树高接换优等为主的农业防治, 以架设振频式杀虫灯和设置性诱捕器为主的物理防治, 以昆虫信息素迷向为主的生物防治, 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以及检疫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率达到95%以上, 化学防治率达到100%, 对防控起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5 强化技术力量, 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全面落实玉门市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普查工作等任务, 市农、林部门整合人力资源, 从市农林部门抽调14名业务技术骨干, 具体负责各乡镇、农垦团场苹果蠹蛾防控技术指导[4]。同时, 市农林部门经常组织技术干部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流与沟通,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增强了技术指导的效率和效果。

4.6 强化技术培训, 增强防控意识

为使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家喻户晓, 应多层次开展宣传和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路等媒体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宣传, 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 形成一种社会意识, 自觉支持和参与苹果蠹蛾防控, 并确保综防技术入户到园。仅2014年, 开展集中培训152场, 培训农民1.38万人, 制作苹果蠹蛾防治技术专题讲座电视栏目3期, 印发技术资料1.6万份, 结合科技“三下乡”、检疫“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方式开展咨询服务, 使农民宣传培训入户率达98%以上。

4.7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措施到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 加大了对苹果蠹蛾疫情防控的扶持力度, 坚持各部门之间、各乡镇和果农之间上下联动、多轮驱动的投入机制, 市农林部门多渠道向国家、省市争取资金扶持;各乡镇、农垦团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动员和说服果农投资投劳开展苹果蠹蛾防控行动。同时, 市政府每年都统筹安排一定的植物疫情防控专项经费用于苹果蠹蛾防控。自2007年以来, 全市共投入防控资金500余万元, 从而确保了苹果蠹蛾疫情防控质量和效果。

4.8 加强监督检查, 狠抓措施落实

为了确保苹果蠹蛾防控工作的实施和进展, 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 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深入经常深入乡镇和农垦团场开展巡回督察, 通报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以查促改, 以查促防,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

多年来, 通过苹果蠹蛾疫情防控项目的实施, 虽然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苹果蠹蛾疫情还未得到彻底遏制。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应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秦占毅, 刘生虎, 岳彩霞, 等.苹果蠹蛾在甘肃敦煌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检疫, 2007 (3) :170-171.

[2]张耀荣, 蒋银荃.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 2001 (1) :21-23.

[3]巴哈提古丽.苹果蠹蛾在新疆地区的危害情况与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 2009 (4) :118-120.

苹果蠹蛾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5篇

1 形态特征

初龄幼虫体多为淡黄白色, 成熟幼虫体长14~18 mm, 多为淡红色, 头部黄褐色, 腹面色浅, 背面色深。腹足4对, 末端臀足1对。臀足趾钩13~19个, 趾钩数为14~30个。前胸盾片淡黄色, 臀板较前胸盾片色浅, 上有淡褐色斑点[1]。卵初产时如一极薄的蜡滴, 发育到一定阶段出现一淡红色的圈。成虫体长约8 mm, 翅展15~22 mm, 体呈灰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 翅基部淡褐色, 此褐色部分之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 在此区内有较深的斜行波状纹, 这是苹果蠹蛾成虫的显著特征。蛹体长7~10 mm, 黄褐色。复眼黑色。

2 危害症状

苹果被害, 幼虫多从果实眮部和萼洼处蛀入, 幼虫蛀入后先在果实皮下蛀成小室或串食果肉, 蜕1层皮后即蛀入心室, 再蜕1层皮后蛀食种子, 使果肉变成豆沙馅状, 可转果危害, 转移为害果实蛀孔较大, 并有虫粪排出果外, 有时虫粪成串挂在果实上;梨被害一般不转果为害, 有虫粪排出果外, 堆积在蛀孔处并有丝缠绕;杏被害, 一般幼虫从梗洼处蛀入, 在杏核四周蛀食, 虫粪很少排出果外。

3 发生规律

在新疆此虫1年由北向南发生1~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做茧越冬。当早春气温超过9℃以上时, 越冬幼虫开始化蛹, 蛹期22~30 d;当化蛹达到盛期, 成虫开始羽化, 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在新疆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中旬, 第2代羽化高峰在9月上中旬。成虫在日落后活动最盛, 午夜停止活动。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2℃时, 雌成虫开始产卵, 1头雌虫一般产卵20粒, 最高可达140粒, 卵大多散生在果树上层果实及叶片正反面。幼虫共5龄, 为害苹果时有转果的习性, 幼虫偏食种子, 幼虫蛀果历期30 d左右老熟后, 即在原来的蛀孔或另咬脱落孔脱出果外, 在木箱、果篓、果库甚至在蛀果内化蛹。

4 综合防治技术

为了有效降低翌年苹果蠹蛾的虫口密度, 减轻苹果蠹蛾的危害, 主要是做好对苹果蠹蛾越冬场所的破坏, 从检疫、农业、物理、化学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降低苹果蠹蛾越冬的安全性, 预防苹果蠹蛾翌年为害[2]。

4.1 加强检疫措施

一是强化产地检疫, 做好源头治理工作。经检疫对发生苹果蠹蛾的果园要强制进行防治, 防治过程中要组织有序, 防治得力, 若发生疫情传播, 要追求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确保防治工作开展得当[3]。二是加强调运与市场检疫。严把果品调出入关口,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4]。

4.2 农业防治

一是清除虫果。对果园进行经常检查, 及时捡拾落果, 进行深埋或发酵处理;果实入窖前, 要严格挑选, 拾出虫果[5]。二是诱杀越冬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利用玉米秆、破麻袋片、麦草、稻草等, 在主干或树干分叉处束一圈, 诱集越冬幼虫, 10月至翌年2月底之前, 将草环解下集中烧毁。三是树干刷白与刮老皮。在当年气温达到-10℃后至翌年3月15日前, 对树龄在10年以上的果树老皮进行刮皮清理, 同时进行石灰刷白[6]。

4.3 物理防治

一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雄虫。在4月下旬至9月底, 果园设诱捕器45~60个/hm2诱杀雄虫[7]。二是利用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4月下旬至9月底, 在果园架设杀虫灯诱杀成虫[8]。

4.4 化学防治

每年在第1代卵开始孵化期和各代成虫羽化盛期进行树上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的杀灭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 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

摘要:介绍了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 阐述了其危害症状, 总结了其发生规律, 并从加强检疫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以期为科学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蠹蛾,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韩鼎, 邓根生, 张先平.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汉中科技, 2011 (6) :3, 9.

[2]刘晓刚, 魏周秀.临泽县苹果蠹蛾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 2009 (6) :27-28.

[3]张开骅.古浪县苹果蠹蛾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 2010 (5) :61-62.

[4]曹爱东, 秦庆红.苹果蠹蛾的发生及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9 (9) :18-19.

[5]赵星民.北方寒地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植物检疫, 2011, 25 (1) :87-88.

[6]张新浩, 毛尼牙孜.依麻木, 艾麦尔, 等.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5) :36.

[7]肖宏伟, 王玉萍.金塔县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130, 132.

伊犁河谷地区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第6篇

1 危害症状

苹果蠹蛾以幼虫为害果内种子,造成果面出现少量伤疤,如果有多个害虫蛀入,则果面虫孔累累。苹果被害后,有褐色虫粪从蛀孔外部逐渐排出,如果梨被蛀,则排出的虫粪为黑色,有果胶流出。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果,早、中熟苹果落果较重,晚熟苹果落果较轻[1]。

2 发生特点

伊犁州种植苹果树面积为1.978万hm2,苹果蠹蛾在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新源县、霍城县均有发生,其中巩留县发生面积79.71 hm2,蛀果率5.93%;霍城县17个果园调查,蛀果率3%~58%;新源县24个果园调查,调查面积90.09 hm2,发生面积33.42 hm2,蛀果率10%;伊宁市10个果园调查,发生面积66.67 hm2,蛀果率3.5%~9.0%;伊宁县15个果园调查发生面积800.00 hm2,蛀果率1%~18%。20102012年苹果蠹蛾在伊犁区域发生面积1.34万hm2,防治面积1.23万hm2,造成很大损失。一般老果园受害较重,新果园受害轻,不同品种被害率有明显的差异。危害品种主要有秋里蒙、黄元帅、国光等[2,3]。

3 消长规律

苹果蠹蛾在伊犁河谷地区1年可完成2个完整的世代和1个不完整的第3代,完成1代需45~54 d,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至10月中旬各虫期都可看到,各代幼虫均有部分进入滞育,以老熟幼虫在老树皮下结茧越冬,属于兼性滞育的害虫。它既能以滞育状态度过不利环境,又能充分利用有利环境条件繁育。成虫在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果园小气候条件较好者,羽化期略有提前。成虫羽化3~6 d产卵,产卵在日落时和日落后,但高峰是在日落后,此后逐渐下降,至午夜成虫停止活动,每雌虫产卵40粒左右,最多可达140多粒,卵散产在果实和叶片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卵期8~10 d。幼虫孵化期开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第1代危害期在6月初至7月中下旬;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8月初第2代幼虫危害,少数第3代蛹9月中下旬出现,不同年份发生早晚相差10 d左右。幼虫蛀入苹果后,在果皮下咬成一小室,并在此蜕第1次皮,随即向种子室蛀食,并在种子室旁蜕第2次皮,蜕皮后蛀入种子室内部,蜕第3次皮,此后幼虫开始脱果,转而蛀食果丛附近的另一果实,有从果实相互接触处从1个果蛀入另1个果的现象,无论是蛀食第1个或第2个果实,都有偏嗜种子的习性。幼虫蛀果30 d左右脱果。2012年调查,4月15日始见化蛹,4月17日化蛹率达28.57%;4月22日诱到羽化成虫3头,4月23日化蛹率达到80%,羽化率55.6%。4月底至5月初为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和羽化始期;5月上中旬为产卵始期,5月底至6月初为第1代幼虫蛀果危害始期,6月下旬至7月初为第1代幼虫脱果化蛹始期,7月初第1代幼虫羽化始期,7月上旬为1代羽化成虫产卵始期;7月1525日为第2代卵孵化高峰期,7月中旬2代幼虫开始蛀果危害,8月下旬末为2代幼虫蛀果危害盛期、部分2代幼虫化蛹、羽化。

4 防治方法

苹果蠹蛾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充分重视农业防治措施,并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努力降低危害程度,第1代苹果蠹蛾防治适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6月25日至7月初为1代幼虫危害盛末期,6月底至7月初为1代苹果蠹蛾幼虫化蛹始盛期、羽化始期阶段和产卵初期;7月初至7月10日为1代羽化成虫产卵始期,7月1525日为2代卵孵化高峰期即为第2代苹果蠹蛾防治适期;8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2代蛀果盛期;9月10日为2代危害盛末期和部分3代1龄幼虫蛀果。

4.1 加强检疫

在产地进行疫情监测和检疫,严格检疫调运的苹果、梨、桃、杏等果实及其包装物,严禁疫区将虫果外运,最大限度地防止其传播蔓延。

4.2 农业防治

经常保持果园清洁,随时收拾地下落果。作为临时堆果的场地用毕后,应彻底予以清洁。将虫果、烂果移出园外,予以处理。早春花芽膨大前,清除上述幼虫可能结茧及越冬的场所,清除后以杀斯本泥浆填补树洞。以中晚熟品种为重点,刮除其翘起的老树皮,并集中予以处理。还可利用老熟幼虫潜入树皮下作茧的习性,在果树主干分枝下束薄膜或涂刷药带,诱集各代幼虫,定期检查,处死幼虫。

4.3 物理机械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进行防治。设置密度为每1.33~1.50 hm2果园设置1盏,呈棋盘式或闭环式分布。安放高度以高出果树树冠为宜。

4.4 生物防治

(1)苹果蠹蛾的主要天敌是卵和蛹寄生峰,在伊犁河谷调查发现,苹果蠹蛾幼虫和蛹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光点瘤姬蜂、蠹蛾玛姬蜂、红足微茧蜂、四齿革腹茧蜂、凹腹双短剌金小蜂。苹果蠹蛾主要以幼虫钻蛀在果实内取食危害,化学防治在其危害的大部分时期内难以奏效。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就成为防治害虫的主要生物防治途径。

(2)苹果蠹蛾性诱剂是仿雌性成虫性外激素人工合成制成的,用以引诱雄性成虫,扰乱其寻找配偶性信息,以达到减少交尾,降低繁殖,控制危害的目的。近2年,伊宁市引进了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尔牌迷向散发器及苹果蠹蛾诱芯,在苹果蠹蛾自越冬代进入成虫羽化期始,至第2代成虫羽化期止,即5月初至9月中下旬苹果采收前15 d均为诱捕防治有效时期[4,5]。

4.5 化学防治

每年苹果蠹蛾化蛹始期、羽化期和产卵期进行适期防治,早期选择触杀型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同时还有杀卵作用,中后期则应选择触杀兼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乐斯本1 500~2 000倍液、福戈2 000倍液、阿立卡2 000倍液、福奇3 000倍液,喷雾时树上、树下均要喷到。

参考文献

[1]茹克亚.阿不力孜, 于江南, 陈卫民.伊犁河谷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 2009, 32 (2) :39-40.

[2]于江南, 吾木尔汗, 肉孜加玛丽, 等.苹果蠹蛾越冬生物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04, 41 (5) :319-321.

[3]浙江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7.

[4]戴德成.奎屯垦区苹果蠹蛾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农村科技, 2009 (1) :27-28.

苹果蠹蛾 第7篇

2012年9月24日25日, 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举办的苹果蠹蛾监测技术培训班在山西省运城市开班, 培训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进行授课。全省11个市35个县共计80名植物检疫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方果书记主持了开班仪式, 运城市农委葛凯书记参加了培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王新安站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新安站长在强调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同时, 提出了山西省植物检疫当前及今后工作的六个方面。一要加强宣传工作, 向各级政府领导宣传, 让政府领导重视检疫工作。向财政、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宣传, 争取支持。向社会宣传, 使植物检疫理念深入人心, 创造良好的植物检疫工作氛围, 保证全省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加强植物检疫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机构的各项职能。三要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程序, 做到公正执法, 为保护山西省农业生产安全,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四要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及防控, 严防有害生物入侵与蔓延。五要加强植物检疫市场监管, 使这项工作真正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六要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高山西省植物检疫人员素质。针对苹果蠹蛾威胁山西省果业生产安全的情况, 王站长特别指出, 希望参加培训的同志们,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 掌握好苹果蠹蛾监测技术和相关知识, 回去后要进一步开展层层培训, 使广大果农和基层农技人员都能掌握相关知识。各地要严阵以待, 提高警惕, 做好监测工作,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 全力阻截苹果蠹蛾入侵山西省。

在培训课上, 张润志研究员从苹果蠹蛾的分布、形态特征、苹果蠹蛾的危害与扩散、苹果蠹蛾的监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精彩讲授使参加培训的全体人员对苹果蠹蛾有了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 为山西省下一步全面开展苹果蠹蛾的调查监测和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苹果蠹蛾 第8篇

1 发生规律

1.1 发生范围

1999年在金塔县鼎新镇清航铁路沿线首次发现危害, 随后相继传播蔓延。2006年9月全面普查显示, 苹果蠹蛾在该县10个乡镇86个村都有分布, 发生面积2 373hm2, 被害率最高100%, 最低14.9%, 平均48.7%;蛀果率最高37%, 最低2%, 平均19.3%。特重区面积为242hm2, 被害率100%, 蛀果率37%, 涉及12个村;重发区面积为658hm2, 被害率76.2%, 蛀果率18.3%, 涉及22个村;中度发生区面积为840hm2, 被害率22.9%, 蛀果率7.5%, 涉及39个村;轻度发生区面积为633hm2, 被害率14.9%, 蛀果率2%, 涉及28个村。其中以集中产果区、规模果园及交通不便区域相对发生较轻, 而未成规模的零星果树 (如房前屋后) 和经济效益差、管理相对粗放的果园普遍发生较重。

1.2 危害症状

据近年观察, 苹果蠹蛾除为害苹果、梨果实外, 还为害杏、桃、沙果、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从果树生长幼果期开始, 该虫以初孵幼虫从果实的胴部或顶部 (花萼) 蛀入果实内部取食果肉, 并向种室方向做不规则的蛀道, 随着虫龄的增加进入种室, 取食果核部分, 造成大多数果实因缺乏营养未成熟就已脱落。果实表面蛀孔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大, 蛀孔外表常堆积大量褐色虫粪。幼虫发育成熟后向果实表面方向做一较直的蛀道脱果。该虫还有转果危害的习性, 转果危害时多从相连接的邻近果蛀入, 造成“桥接”现象。

1.3 发生特点

据定点观察, 苹果蠹蛾在金塔县1年发生2代和1个不完整的第3代, 发生世代重叠很不整齐,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及主枝分叉处缝隙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 (蛹期约30d) , 5月上旬至中旬越冬代蛹羽化并产卵, 羽化期可延续50~60d, 同时第1世代幼虫出现并开始蛀果。5月下旬, 第1世代部分幼虫开始脱果并在果树翘皮下结茧化蛹, 6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 7月上旬达到盛期, 整个成虫期可以持续到7月下旬, 卵期持续到8月上旬。6月中旬, 第2世代幼虫孵化并开始蛀果, 至7月上旬脱果进入树皮下越冬, 另有部分老熟幼虫在树皮下化蛹, 7月下旬开始羽化, 成虫出现并产卵, 成虫出现期可以到9月下旬。第3世代卵期则由7月下旬至9月下旬, 幼虫自7月下旬出现, 该世代幼虫在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后转入树皮下越冬。

2 综合防控技术

近年的实践证明, 实施以农业、物理防治为重点, 生物、化学、检疫相配套的综合防治策略, 能有效地控制苹果蠹蛾的为害。

2.1 农业防治

2.1.1 加强管理, 清洁果园。

苹果蠹蛾蛀果后果面上有明显的蛀果孔, 易落果, 可随时摘除虫果, 及时清拾地面落果并深埋;清除果园中的废弃物 (纸箱、木堆、化肥袋) 、枯枝落叶、杂草灌木丛等, 减少苹果蠹蛾越夏越冬场所, 降低虫源。

2.1.2 刮除老翘皮, 清除虫源。

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发芽之前, 刮除果树主干、主枝及枝杈上的粗皮、翘皮, 消灭越冬幼虫。刮树皮时, 要在地面上铺置铺垫物, 全面收集被刮除的树皮和越冬害虫, 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刮完树皮后, 用5°Bé石硫合剂涂刷主干和主枝, 或用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黏土∶水=10∶2∶2∶2∶40的比例混合加少量20%氰戊菊酯乳油而制成的涂白剂刷主干和主枝, 进一步消灭越冬幼虫。

2.1.3 束草布环, 诱杀幼虫。

。每年6月下旬以前, 用胡麻草、麻袋、旧衣服或粗麻布在果树的主干分叉处或主干基部离地50cm处绑缚宽15~20cm的草环或布环, 诱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 于10月份果实采收之后取下草、布环集中烧毁。若6月下旬、7月上旬在草、布环上喷高浓度杀虫剂, 效果会更好。

2.1.4 果实套袋, 防止蛀果为害。

在苹果蠹蛾1~2代幼虫孵化蛀果前完成果实套袋, 能有效地阻止苹果蠹蛾幼虫蛀果为害。

2.1.5 高接换优, 停产休园。

对于品质低劣果园, 全园实行一次性高接换优, 连续2年内不让挂果, 阻断苹果蠹蛾生长 (上接第130页) 发育环境。

2.1.6 其他措施。

果实入窖时, 严格挑选, 防止幼虫随蛀果入窖越冬;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 能阻止交尾产卵。

2.2 物理防治

利用苹果蠹蛾的趋光性,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降低虫口密度。每年的4月下旬开始悬挂, 至9月下旬摘除。布设密度为1盏/hm2, 呈棋盘式或闭环式分布, 悬挂在果园中央并高出树冠。及时清理杀虫灯虫袋内的虫子, 并进行深埋。

2.3 化学防治

要按照同一生态区统一组织群众在同一时间进行“地毯式”联合防治。以苹果蠹蛾的第1代幼虫出现高峰期 (5月下旬) 和第2代幼虫出现高峰期 (7月下旬) 为界分段进行喷雾防治, 每一时段喷药2~3次, 间隔7d。杀虫剂可选用2.5%敌杀死3 000~4 000倍液、10%氯氰菊酯3 000倍液、10%的天王星6 000~8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等。注意农药交替搭配使用, 效果更好。

2.4 生物防治

主要是用水捕式或粘胶式诱捕器诱杀。成虫羽化期在果园内挂含苹果蠹蛾雌性信息素50mg的诱芯诱杀苹果蠹蛾雄成虫。诱捕器60~75个/hm2, 均匀分布, 悬挂于果树阴面树枝上, 距地面1.5~2.0m。诱芯用细铁丝或细线绳固定, 水捕式的诱芯悬挂于水盆上距水面1cm处, 注意经常加水, 以保持水盆内水面的高度;粘胶式的诱芯悬挂于粘胶板内距粘胶1cm处, 注意定期涂胶, 保持胶的粘性。10~15d换1次诱芯, 并及时清理诱集到的成虫。

2.5 加强检疫

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严禁未经检疫的果品调入调出, 严禁苹果蠹蛾蛀果上市流通和运输, 防止传入非疫区。定期或不定期对机场、车站、市场等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依法进行处置。

参考文献

[1]成玉萍, 袁大兴.金塔县苹果蠹蛾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5) :159.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