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精选4篇)
“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1篇
“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全面融入青岛城市发展大格局,结合即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456”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品质即墨”要求,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助力打造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8.5平方米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牢固树立尊重科学、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生态,注重植物配置、季相丰富、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同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绿地建设,营造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生态城市空间。
(二)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充分考虑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统筹空间布局,建设一批主题公园、街头游园,改造提升一批广场、节点绿地,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充分发挥绿篱遮挡、隔
— 1 — 离作用,采取林下停车、生态停车、立体停车等措施,减少人车相互干扰。
(三)坚持传承文化、体现特色。将即墨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元素融入景观建设,展现“千年商都、青岛之源”的文化特色;将海洋经济、汽车产业、商贸发展等融入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建设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整体绿化建设质量标准不高、道路绿篱高度低、乔灌木规格小、色彩不够丰富、文化特色不强、地型利用效果不明显等现状,重点实施三项工程:
(一)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盟旺广场、信特广场、东关广场,实施鹤山路两侧绿化提升,打造城市东出入口;提升青银高速马山出口周边绿化档次,建设店子山、萃英中学等城市公园,实施长江二路两侧绿化提升,打造城市西出入口;建设烟青路与珠江二路交叉口及公交换乘站东侧街头绿地,改造提升环秀广场绿化档次,实施烟青路两侧绿化提升,打造城市南出入口;实施汽车站周边及青威路两侧绿化提升,打造城市北出入口;全面提升古城周边(大同街以东、东关街以西、蓝鳌路以南、墨水河以北区域)绿化景观品质,展现即墨历史文化风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
(二)主次干道绿化提升工程。一是以蓝鳌路、鹤山路、烟青路、长江二路为主的城市景观轴线,打造整洁靓丽的景观迎宾大道;二是加强对次支道路的绿化建设及提升,加强景观设计,提高绿化 — 2 — 标准,打造“一街一景”;三是对有条件的道路实施停车位改造,加强绿篱、绿墙、花墙等围合建设,合理规划绿化空间,体现绿化的系统性、秩序性和节奏性。
(三)游园、公园建设提升工程。采取拆违建绿、破硬造绿等方式,加快城区大型公园、小型公共绿地、滨河景观建设,推广节约型、生态型、海绵型园林绿地,力争到2020年公园、游园绿化面积达到114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店子山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9处大型公园,改造提升盟旺广场等4处公园和广场,建设提升14处规模适度、功能适用、景观宜人的街头游园及节点绿地,实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四、实施计划
自2017年开始,利用三年多时间实施城市绿化提升,涉及绿化总面积约542万平方米(见附件2)。其中:
(一)2017年任务计划。实施古城片区景观提升,38条道路绿化及提升,3处广场改造提升,9处游园、节点绿地建设,2处公园建设,涉及面积158万平方米。
(二)2018年任务计划。实施33条道路绿化及提升,5处游园节点绿地建设,3处公园建设,涉及面积140万平方米,并随城市道路建设、旧城改造等城市发展要求适时增加。
(三)2019年任务计划。实施1条道路绿化及提升,1处公园改造提升,4处公园建设,涉及面积244万平方米,并随城市道路建设、旧城改造等城市发展要求适时增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街道、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局,主要负责“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相关单位要站在建设“品质即墨”高度成立专门班子,精心组织、严抓落实,确保各项绿化任务圆满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城建局靠前服务、提前介入,负责做好绿化标准制定(见附件3)、方案审查、全过程监管和绿化工程质量验收;发改局负责做好项目立项等相关批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打包立项;财政局负责做好项目控制价审核、资金监管和资金保障;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做好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可以采取费率招标;国土局负责做好符合条件项目土地预审及相关工作;规划局负责提前做好道路横断面规划,并做好选址意见等相关工作;环保局负责做好环评相关工作;审计局负责按相关规定做好审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各负其责,做好相关工作;各相关街道、功能区以及城投公司、旅投公司作为承建单位,按照责任分工,根据《即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即政发[2015]4号)组织好项目实施。
(三)建立奖补机制。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相关街道、通济新经济区、城投公司及旅投公司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补,奖补比例不低于工程结算价格的50%(原则上补助资金占60%,奖励资金占40%,— 4 — 具体奖补考核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可先期拨付一定资金以保障项目按时开工。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项目纳入市重点工作调度平台,成立由城建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共同组成的督查考核小组,对项目推进情况实行跟踪督查,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奖补资金拨付依据。
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责任分解表
3.“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 5 — — 6 — 附件3:
“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一、目标定位
通过实施“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全面提升即墨城区景观绿化水平,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一)增加与修复绿地系统,提升生态城市品质。
(二)协调城市绿地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提升城市功能、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三)打造城市文化景观,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人文生活品质。
(四)完善商业设施周边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的商业价值和商业空间品质。
(五)打造城市景观亮点,突出城市特色,提高整体形象。
二、实现途径和整体布局
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多向辐射,打造以主出入口及城市主要节点为景观亮点,以城市主要道路为景观走廊,并向城市片区辐射的城市绿网体系。
(一)以城市的东西南北主要出入口为导入点,通过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以出入口节点为轴线,连接城市的主要空间。
(二)打造不同等级的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绿道,形成城市主要绿轴,并向各个街区辐射和延伸。
(三)按照城市功能、产业特征、文化内涵等特点,将城区划分为南部的信息科技产业片区、中部的古城片区、东部的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片区、西部的服装商贸片区和北部的汽车现代工业片区。各片区根据发展定位,结合空间功能特点、文化特征和城市现状,营造不同风格特色的城市景观形象。
(四)重视发挥城市河道与城市水空间在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系统和品质空间系统中的作用,疏通即墨城区所有河道水脉,打造城市生态水轴,并在河流与道路交汇处打造城市文化节点。在有条件的城市凹地或谷地设置海绵城市系统,并与城市水空间相连接。
(五)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重要绿肺生态功能作用,将城市小游园、城市广场和街头公园纳入城市景观系统总体布局,作为重要节点重点打造,使其发挥应有的城市休闲、游憩功能。
三、城市主要出入口与重要节点
(一)西出入口为城市主要迎宾路口,并连接服装市场等现代商贸区,连接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拓宽西出入口现有缩窄的道路路面,将长江二路两侧的遮挡性绿植迁移。使入口视野和景观空间向两侧展开。边沟覆盖或向内迁移。采用多层次绿化背景与开阔前景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绿化档次水平,栽植雪松、云杉、造型黑松等常绿大乔木,结合搭配水杉、栾树、紫叶李等落 — 17 — 叶树,二乔玉兰、樱花、海棠等亚乔花木,巨紫荆、丁香、金银木、珍珠梅、榆叶梅、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球等花灌木。改造提升长江二路南侧叠石周边景观,配置造型黑松、水杉、云杉、白皮松、灯台树、竹子、金桂、五针松等造景植物。整合西出入口导视系统,设立具有商贸文化特征的地标性文化标志物,展示即墨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
(二)南出入口紧接城阳区,并与城市古文化街区和商业街区相连接。南出入口珠江二路东北角营造城市景观空间,以树形优美的大乔木为背景,造型树、盆景树营造前景,增加城市公共设施,打造地标性城市景观构筑物。西北角酷特厂区现有廊架提升高度和形象,南侧结合现有的园林布局进行提升,并适当向烟青路两侧延伸,使现有的景观空间更加清晰,古建廊架设施形象进一步突出。南入口北侧城南公交换乘站增加绿地,提升绿化品质。
(三)东出入口营造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和创智产业景观形象,其中留村立交桥下设计海洋文化导视系统,鹤山路与青烟一级路路口设置现代科技文化标识,展示海洋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
(四)北出入口自青威路与营流路路口,向北连接汽车产业与现代工业片区,南侧长途车站街角增加高大乔木,如水杉、皂角树、朴树等,增加绿化进深层次,前景增设文化小品。西北角改造现有小广场,丰富绿化景观层次。增加造型树,提升入口形象品质。
(五)城市重要节点包括环秀街道办事处门前三角绿地,烟青路与蓝鳌路、文化路、鹤山路等道路交界口,鹤山路与华山三路交界口,营流路与文化路交界口,城东一路与蓝鳌路交界口,泰山一路与文化路交界口等,对现有绿地进行提升,使景观层次更加清晰,对现有人行道、步行空间铺装、街头标识品质进行提升,增加景观文化小品。
四、城市绿轴
城市骨干轴线以“四纵四横”为主轴,并辐射带动市政道路城市空间。
(一)长江二路连接城区西出入口与南出入口,并导入烟青路以西城市中心的青石路、朝阳路、新兴路、嵩山路等南北向轴线,增加街道和街角绿化层次,规范人行道、路沿石与停车位等,打造翠英公园新文化景观、提升长江小学小游园、永和花园小游园等城市绿地公园。
(二)文化路为城市文化走廊,连接即墨古城与各主要学校、文体设施等。文化路行道树以法桐为骨干树种,古城周边路段沿新建小区设置内部停车位和隔离绿化带。烟青路以西,提升道路铺装,完善提升墨河西小游园、供销二小区小游园等街头绿地;以石材(五莲红、鲁灰等)置换现有水泥花砖,规范现有树池和路沿石,行道树之间设立花池,有条件的路段设置斜向或顺向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古城以东完善街头绿地,增设游园,增设文化小品等。增设中惠景园等街头小游园。
(三)蓝鳌路为东西向城市主轴,城区东段以古城为中心,— 19 — 古城北侧高层建筑之间增设文化小品和休闲设施,增植国槐、朴树、楸树、白玉兰等大冠幅乔木,增设古建筑元素的景墙和文化设施,改变现有银杏树阵瘦弱形象。蓝鳌路宝龙广场、大同街周边根据现有城市空间增设大乔木,增加文化小品,营造城市步行商业空间,形成老城商业文化中心和夜生活中心。烟青路以西在现有城市空间基础上提升绿篱分隔带,部分路段尤其是街角空间采用花池代替栏杆,提升品质,增加城市空间美感;人行铺装与步行空间更换石材或高品质耐火砖,全面修复残破路面,规范路沿石与停车位,在商业建筑周边设立树荫停车场。在水上公园与通济街道办事处等路口扩大市政公共绿地,全面提升水上公园景观。在城东一路路口、泰山一路交叉处,提升与增加街角绿地,提升文化小品。茶城街心小游园、东方花园小游园等街角提升绿化空间,提升道路铺装,改善种植层次,增设景观小品等。泰山二路西侧即墨黄酒厂区门前结合绿化提升,营造即墨老酒传统产业文化形象。
(四)鹤山路为城市商贸区与创智园区的连接线,应体现现代城市的风貌特征。行道树以国槐为骨干树种,根据不同路段的空间尺度,增设双排行道树或背景林带。东侧信特广场、东关文化广场、锦茂宾馆南侧等重要节点,增设现代感城市雕塑与城市户外设施,增植树冠较大的乔木,增加景墙、花坛等景观设施,以营造更加新颖、有吸引力的街头景观。沿河路段应增加亲水设施和滨水休闲设施。
龙泉河支流与鹤山路交界处应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结
— 20 — 合河道整治,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和商业文化中心。鹤山路与烟青路交接口为城区重要节点,应全面提升街角空间品质,见缝插针增加高品质造型植物,增设花坛,更换人行道铺装,改善交通设施和引导设施,增加文化小品。鹤山路西段商贸城区结合各商贸城特点,划定绿地界线。嵩山一路至华山一路现有银杏全部置换为大规格国槐,其长势较好的银杏可以替换新兴路生长不良或缺失的银杏。华山一路等节点提升现有乔木规格,增加树荫停车位,增设城市文化小品。商贸城周边依据停车需求和景观空间尺度,运用大乔木和立体化街头绿地相结合的手法,规范停车空间与人行空间,增加商贸城周边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小品,提升商贸城文化内涵。
(五)华山一路、华山三路结合景观大道与商贸空间,建设多层次、现代化绿化景观。采用树阵、林荫道等,规范停车位与现代化街道设施,营造整洁大气、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空间形象。
(六)营流路南接即墨古城,北通青威路,兼具城市文化、商业、生态等多重功能,应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景观,并与即墨古城、龙泉河、蓝鳌路等重要景观带相连接。儿童公园应成为北部的景观、文化中心和市民休闲游乐中心。跨河桥梁应成为城市的景观名片。营流路向南、青年路向南延伸线与石棚水库及周边环秀湖公园二期、东城山公园等相连接,应结合公园建设与山体修复改造,进一步提升周边城市空间。
(七)泰山一路为城市东区重要轴线,城市街道空间开阔,应打造复合式植物景观和色叶植物景观,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层 — 21 — 次,提升人行空间品质,改善停车状况。道路节点增设街头游园。在南段与湘江二路交叉口,提升东兴街小游园,增加休闲空间与设施,补植绿化乔木等。
(八)烟青路为南北向城市景观轴,应全面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和绿化景观水平,绿化提升需因地制宜,营造立体绿化或设施绿化景观,全面提升人行空间与铺装品质。其蓝鳌路与文化路之间、墨河公园路段为即墨城区重要的城市景观空间和文化空间,现有公园品质已经提升,但文化形象需进一步突出。环秀街道以南路段应结合沿街商业提升,增加花坛绿植与文化小品,提升铺装品质。跨越墨水河、龙泉河的桥梁均为城市重要的景观游览窗口,应结合河流整治、桥梁修建全面提升景观水平和文化品质。
(九)湘江二路、黄河三路、泰山二路、嵩山二路、新兴路、共和路等为城市的重要轴线,应规范街道绿化空间,规范停车与步行空间,全面提升路沿石、树池、停车位等。现有人行道可逐步采用高品质耐火砖和部分石材取代,街角增加文化小品。街角栏杆以高品质花坛替换。长时间占用公共空间的工地围挡应退出占用的城市市政绿化带。其他街道补齐或替换缺失和生长不良的行道树,规范停车位,全面修复破损人行路面。规范路沿石和树池,增设街头小品,增加绿篱与地被、灌木球,栽植空间狭窄的路段可以种植亚乔木,但不能遮挡商业门面。共和路北通工程可采用垂直绿化,黄河二路、华山三路路口应结合轨道交通入口提升品质。
(十)青威路、珠江二路、204国道为中心城区周边的快速
— 22 — 通道,植被应整齐大方,层次丰富,疏密有致,体现植物多样性。部分路段可以采用密植高大乔木或片林,遮挡生长不良树木和其他不良景观,营造有特点的城市景观。重要路段增设景观小品。沿青烟路分布的枣杭公园和城东一路湿地公园,应精心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提升青威路绿化,改善城市北部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汽车总站周边进行绿化全面提升。
五、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片区
(一)古城片区:以古城文化片区为中心,沿南关街、北关街、东关街和文化路打造文化片区,运用盆景式园林景观、中式亭廊、景墙等景观设施,延伸文脉,并与蓝鳌路、大同街、青石路、营流路、烟青路、泰山一路城市空间和城市节点相连接,营造具有即墨传统文化与城市商业相融合的特色景观片区。全面提升片区的文化品质,激发老城区商业活力、凝聚人气,提升旅游吸引力。
古城周边沿墨水河岸打造高品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营造墨城传统文化中心,形成核心旅游景观。周边景岱路、青年路、健民街、塔元东路应全面提升,完善塔元街小游园。
(二)商贸片区:位于城市西北角,具有开阔的城市空间和顺畅的物流通道,西侧与马山自然保护区和轻轨站相连,动静结合、富于活力。城市景观应围绕各商业建筑周边环境,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商贸形象,营造新型的商贸文化,同时结合周边鹤山路、嵩山二路、嵩山三路、华山一路、华山二路、华山三路等街道绿化提升和景观营造,全面提升整个片区的形象。商贸片区西 — 23 — 侧与马山国家级地质公园衔接处、南部店子山周边区域应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绿地,为商贸片区提升生态景观形象和园林城市水平。孔雀河片区依托商贸城提升道路品质和绿化水平,引导乱停乱放车辆进入厂区内部有序停放。
(三)北部汽车与现代工业园区:为城市现代工业的形象窗口,应着力打造富有现代动感的城市景观形象。采用树阵、多层次绿化等手法,营造疏密有致的绿化空间。塑造现代雕塑,提升现代工业文明,并与创智新城相联通,形成现代化高科技的城市形象。
(四)振华街、新兴路、朝阳路等传统城市办公空间,应精心维护好现有绿化景观,全面提升步行空间铺装品质,提升和完善市政府前小游园、安居广场小游园等,补植缺失植物,更换不良植物,增加街头小品,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休闲设施。
(五)城市公园既是城市绿色生态大本营,也是重要的旅游景区和居民休闲中心。城区周边马山公园、环秀湖公园、大庙山公园,以及城区内墨河公园、水上公园、儿童公园、店子山公园、墨水河植物园是即墨城区重要的绿色中心和生态绿肺,应精心规划,高水平建设,凝聚城市文化,并与城市道路绿轴连接,辐射带动周边空间。墨水河、龙泉河改造工程将成为城市景观主轴,同样也将辐射带动周边街区和社区的品质提高,并成为城市旅游的核心景点。
(六)盟旺山片区为现代化新城区,绿化品质较好,可结合新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水平和完善城市功能;北部汽车城片
— 24 — 区以汽车城公园为中心,提升周边绿化品质、完善城市功能。
六、城市绿化设计标准
(一)绿化大乔木以大规格国槐、法桐、白蜡、楸树、栾树、朴树、水杉等为行道树骨干树种。缺失的树木应补种,生长不良的树木应置换,更换的树木规格应采用与同种苗木相近的规格,如25—35cm 法桐,应最低以18—20cm的法桐代替,20—30cm 国槐应最低以16—20cm的国槐代替等,补植或更换植物应全冠,并保持树形整齐一致。美国红枫和大叶女贞可用于较窄的街道空间,但应注意不遮挡商业门面。
(二)景观大乔木可采用楸树、构树、榉树、小叶朴、皂角、枫杨、七叶树、五角枫、楝树、杜仲、国槐、千头椿、青桐、黄栌、白玉兰、水杉等。选用银杏时,实生银杏应选用树形饱满者,嫁接银杏应选择高度4.5m以上者,柳树宜沿河栽植,青威路等城市快速通道可局部采用白杨片植,但应选择树形饱满者。
常绿树可多选用青扦云杉,选用雪松时应具备较大的生长空间,并不对居民和商业构成遮挡,龙柏、蜀桧不宜成排栽植,广玉兰应栽植于背风朝阳的小空间。绿化配置上应进行高低错落有致、层次疏密有致搭配分布,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效果。
(三)亚乔木以樱花、海棠、紫叶李、二乔玉兰为主,尽量选择6cm以上,石榴、柿树、枇杷、灯台树、造型黑松等尽量选择8cm以上,北美海棠可选择10cm以上作为景观街区的行道树。重要景观节点可选择金桂、耐冬、五针松、红枫、鸡爪槭 — 25 — 等作为点缀树种。
(四)花灌木采用丁香、紫荆、榆叶梅、珍珠梅、金银木、丛状紫薇、美人梅等,整形灌木球可选择红叶石楠、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龙柏球、红叶石楠球等。
(五)绿篱植物可选用龙柏、大叶黄杨、红叶石楠、金边冬青、小叶女贞等,要求高度在1m以上,且应修剪整齐,生长密实。地被可采用小龙柏、红花檵木、瓜子黄杨、箬竹等。景观条件良好的区域可栽植杜鹃、榆叶梅、八仙花、绣线菊、鼠尾草、薰衣草等地被花卉。街头小型绿地可栽植刚竹等。具备垂直绿化空间条件的街道空间应采用攀缘植物。
(六)城市绿地具备空间的条件下,应设置微地形绿化景观,以丰富景观层次,提升空间立体绿化效果。
(七)城市草坪可根据不同功能要求,选择混合常绿草坪,或马尼拉草坪、麦冬草等。
七、城市停车位设置标准
(一)建筑与车行道空间≤7m之内,不设停车位,以人行和绿化为主。
(二)7-9m之间,顺向停车,绿化带外边缘与建筑红线距离确保7m。
(三)建筑与车行道空间≥9m,设斜式停车位,绿化带外边缘与建筑红线距离确保9m。
(四)在满足街道空间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增加商业门前停车位。
(五)有条件情况下,尽量设置绿荫停车位。停车位地面尽量采用嵌草铺装。
(六)具备地下停车的街区,地面尽量减少停车。
(七)停车或部分行车区域采用石材铺装时,石材厚度应超过5cm。
八、人行道与步行空间设计
(一)重要景观走廊的人行道与步行空间尽量选择石材铺装,石材厚度不小于3cm,与车行道交叉的部位不小于5cm。石材宜采用附近地区所产,如芝麻白、樱花红、五莲红、鲁灰、海阳红等,石材色彩应与建筑色彩形成对比。石材均不得采用磨光面工艺。
(二)次要景观轴上的人行道可采用荷兰砖或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步行空间可采用耐火砖或高品质荷兰砖,或石材与荷兰砖相结合,并设置盲道。一般城市人行道可采用整饰混凝土路面。
(三)步行空间与重要商业空间连接处应设置无障碍通道,与行车空间衔接处应设置专门的坡道边界石,并与林荫相结合。
九、城市景观设施、休闲设施、文化小品与导视系统
(一)城市景观设施,包括景墙、花坛、亭廊、台阶、水景观与雾森系统、装饰与背景音乐系统、桥梁、灯具等,其尺度、材料、色彩、层次均应精心设计,并符合所在街区的文化定位和景观特征。
(二)城市休闲设施,包括运动健身器材、儿童设施、休闲座椅、无障碍设施等,应选择设计造型新颖的器材,提升城市观 — 27 — 感,并安置在较为宽敞的城市空间,以保证安全。
(三)城市文化小品,包括雕塑、雕像、空间艺术品等,应结合城市地域文化进行专业设计,不宜购置现成的批量化产品。
(四)导视系统应进行系统设计,从形式、字体、材质、安装方式等方面加以规范,增加美感,使其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门头、招牌及广告字体应逐步提升品质。
(五)城市垃圾箱、电箱、通风口等应进行美化处理或隐藏式处理。
(六)城市室外光源尽量采用绿色能源。
十、提升工程的施工和养护要求
(一)绿化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换土和土壤处理、选苗、起挖、运输、栽植、扶架、播种等各工序要求,不达标者不得使用。选用树木需全冠、树形端正、生长良好、土球完好。大乔木移植尽量利用春季3-4月,秋季10月份进行。
(二)硬质铺装等景观工程要求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材料需材质均匀,其尺寸规格、加工工艺、表面质感、色彩等均符合设计要求。铺装基础要铺设牢固,不得出现变形、下沉等。
(三)水景观做好防渗处理,并严格设置蓄水系统、供水系统、循环系统、排水系统等。
(四)构筑物等景观安装工程应制作良好,安装牢固,保证安全。
(五)景观设施与景观管线系统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隐蔽工程应事先验收,绿化工程应提前落实好浇灌水源和浇灌方
— 28 — 式,必要时设置固定式浇灌系统。
(六)绿化养护应提升养护水平,保证树木成活和生长良好,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绿化养护所需水源,受损坏的绿化应及时进行修复,生长不良的植物应及时更换。
(七)绿化修剪应处理好保证植物生长态势与良好树形的关系。
十一、工程管理要求
(一)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应根据轻重缓急科学计划,有序进行,协调好水源、土源、垃圾弃置场、施工场地和施工通道,加强文明施工宣传教育,防止出现全面占路、严重扰民、损坏已有设施、影响居民安全、产生过量扬尘和噪音等现象。
(二)根据绿化工程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提升工程工期计划和工程顺序。
(三)工程施工应首先设立样板段作为后续施工标准参照。
(四)提升工程做好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工作,完工后应建立完整的工程档案和城区绿化档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2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力推动XX餐饮业品质提升,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结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全市餐饮业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和当前我镇餐饮业现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全面对标、全面整改、全面规范、全面提升”要求,通过升级产品、改善环境、规范秩序,推动餐饮消费和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全镇餐饮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更持久、更强劲动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镇食品安全水平、餐饮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相适应,餐饮服务公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一)餐饮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强化食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限制和规范农药使用,农药经营店规范化经营达到85%,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经营者100%落实进货查验义务台账,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到95%以上。(二)餐饮基础资源进一步夯实。
全面系统开展餐饮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操作技能、服务水平等培训工作,着力提升餐饮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在相关餐饮单位推行电子追溯监管系统,实现食材来源可溯、线上实时监管。(三)餐饮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面深化“放管服”工作,加强证前指导、照前辅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镇餐饮服务经营者持证率、公示率达到100%,餐饮服务测评公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三、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一)夯实餐饮基础
1.开展餐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强化对餐饮从业人员尤其是厨师的培训和管理,将餐饮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纳入餐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
2.开展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行动。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4D”、“5常”等先进管理方法,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3.开展“明厨亮灶”(含“阳光餐饮”)提升改造行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制作过程,公示食品原料信息,共享动态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4.开展餐饮油烟、污水治理深化整治行动。持续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水整治工作,建立餐饮油烟、污水治理长效机制,确保新开办排油烟类餐饮服务单位的选址和设施符合要求,确保已安装的排油烟设施、油水分离设施能正常使用。
(二)坚守餐饮质量
5.提升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水平。建立完善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等监管机制,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治理,大力发展“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食用农产品。
6.提升食品生产销售质量安全水平。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镇风险清单和企业风险清单,强化风险管理。
7.提升旅游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开展旅游餐饮专项整治,全面推行旅游餐饮“公筷制”,提升乡村旅游餐饮质量、卫生等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旅游餐饮单位污水达标排放。
8.提升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管。强化“食品级”标识管理,规范产品标识及使用说明。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为,定期公布抽样监测结果。
9.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的管理,实行定点投放、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三)严管餐饮安全
10.加强餐饮监管能力建设。充实基层餐饮服务监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推进基层执法装备标准化。
11.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重点抽查,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和抽检结果。依法对不合格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开展核查处置。
12.严厉打击餐饮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联动联查、行刑衔接、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四)推进餐饮提升
13.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大力推广名店、名厨、名菜,积极培育地方餐饮品牌,宣传品牌文化,树立品牌形象,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护和传承餐饮老字号。
14.优化餐饮业供给结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骨干餐饮企业参与居民社区、办公聚集区、商业集中圈、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点)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的餐饮网点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早餐、快餐、团餐和网络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形式,形成优质、便捷、经济的餐饮服务网络。
15.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扎实推进省、XX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学校(含托幼机构)、养老机构、企业食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水平。
16.促进餐饮集约化经营。加强规划引导,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实施“农餐对接”,利用“农户+基地+餐饮单位”的经营模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镇餐饮业品质提升工程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负责综合协调推进提升工作。(二)加强责任落实。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地方主责、企业主体”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同,形成日常工作推进机制。(三)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对餐饮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保障对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作的投入,加强餐饮聚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餐饮经营环境。“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3篇
淮安市自从2007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 通过营造广大市民群众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植绿兴绿, 走出了一条节约型、生态型的创建之路, 取得了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35.1%和38.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2m2的丰硕成果。2008年9月, 该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家园”已成为该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 淮安市市区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1个单位、2个居住区的绿化完善提升示范工程。同时,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园林式单位、居住区“竞赛评比活动, 先后有书香华庭、浦东花园、富丽花园等40个居住区被命名为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今年红豆美墅、淮海第一城、香格里拉国际花园等7个居住区积极申报了第7批省级园林式居住区的评选工作。总体来说, 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和居民生活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规划
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把绿化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套项目, 规划设计时为了节约费用, 选择低资质的或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方案设计时要求投入经费控制, 铺点草坪, 栽点树就完成了方案设计, 从源头造成了小区后期绿化质量不高。
2.2 施工质量不高
一个好的绿化工程, 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方案, 还要有规范的、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有责任心的绿化监理单位的共同参与。有的房产开发企业对施工单位的要求不高, 选择施工队伍时采取低价中标, 很多低资质的甚至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参与绿化施工, 造成不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甚至有些企业对设计图纸都看不懂, 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2.3 养护管理不到位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 同时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 一些小区物管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擅自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如摆摊设亭, 建存车棚、停车场等, 绿地成了被随意挤占的对象。物管企业对绿化管理养护的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 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 手段缺失, 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对“五乱”束手无策 (绿地内乱停车、乱堆物、乱搭建、乱开门、乱晾晒) 。
2.4 缺少过程监管
在小区绿化工程施工过程, 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 对建设过程中的绿化苗木的质量、工序的处理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一旦小区配套绿化整体格局确定后, 在后期绿化验收时, 有些隐蔽工程, 如建筑垃圾土清除更换种植土等, 无法验收, 对于质量较差的苗木种植, 即使经过整改, 其效果也是不甚理想。
3 提高小区绿化建设品质的建议与对策
为规范小区绿化景观工程建设, 除强化开发企业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外,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进一步提升我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的水平与档次十分必要。要强化监管职责, 应把好“五关”, 即“方案设计关、过程监管关、竣工验收关、交付备案关、养护管理关”。
3.1 把好方案设计关
(1) 优选设计方案。
开发企业要舍得设计经费的投入, 选聘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单位参与小区绿化方案的设计, 组织好方案评审论证。规划设计要融合“自然化、生态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科学运用植物造景手法, 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辉映, 提高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水平, 打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
(2) 确保符合规范。
在方案设计环节, 园林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用地指标及绿化方案进行审查, 严格按照江苏省单位居住区绿化标准及相关规定执行, 确保小区的绿化用地指标及绿化质量, 从源头上把好绿化关。
3.2 把好过程监管关
建设单位在绿化工程开工前, 须办理配套绿化施工过程监管备案手续。备案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 由市园林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与的管理会议, 明确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施工用地范围与配套绿化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相关要求。绿化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保证苗木规格、施工材料、种植土土质、地形整理、回填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监理单位应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工程实施监理,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质量问题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落实。
3.3 把好竣工验收关
(1) 严格竣工验收申请。
今后凡未办理配套绿化施工过程监管备案手续的建设项目, 将不予以竣工验收。
(2) 严格验收标准。
居住区绿化建成后, 由园林部门对居住区绿化进行现场竣工验收, 在验收过程中, 应检查居住区绿化用地指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及小区苗木配置、规格、数量以及配套设施是否按审查设计方案施工, 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3) 接受社会监督。
工程结束后, 由园林部门组织初验, 初验合格后进行公示, 对于名不副实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要向社会公布。
3.4 把好交付备案关
房地产开发项目广告宣传中有关绿化景观的内容和绿化景观的建设标准要作为房屋交付的标准视同要约写进购房合同。住宅小区坚持整体验收整体交付的原则, 凡是绿化未经验收合格的或没有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 一律不予办理交付备案手续, 不予办理房屋权属登记。
3.5 把好养护管理关
过去由于管养主体不明确, 责任不清, 部分小区绿化 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发生, 在开发企业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应明确房屋交付后绿化管理养护的责任。开发企业将绿化移交给物业公司后, 物业公司要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长效的绿化管养机制, 参考园林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实行养护考核制度, 加强各项养护措施, 确保居住区绿化品质。
摘要:指出了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其建设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的优劣和群众幸福感的提升, 以江苏省淮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探讨了如何提升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
参考文献
[1]辛转霞, 王文博, 刘珍珠.居住小区绿化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3) :31~32.
[2]何静山.试论中小市城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林, 1994 (1) :67~68.
实施自主教育 提升教育品质 第4篇
对“自主教育”的解读
自主教育是培养学生拥有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自主教育是开发受教育者的体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留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的教育。
“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一观念已经被教育界认可。学校是文化单位,教师的劳动是个性化、创新性的劳动,所面对的是具有情感、需要爱来滋润的群体。高水平的教育是针对学生弱点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教育成效的滞后性与现实评价的矛盾不可避免。内因决定论指出:需要从内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否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的、自主的教育,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将“自主教育”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中。
机制建设强化队伍自主提高业务素质意识
实现自主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师资队伍,为此,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队伍建设。第一,强化共同价值追求,目标引领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价值意识、档案意识、环境意识、职业意识、团队意识“五个意识”。通过“五个意识”,引领教师的价值追求,帮助教师树立共同的、利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大家认同的价值文化,启动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健康发展。第二,不断地加强机制建设,激励教师健康发展。首先,加强学习、科研引领;其次,深入课堂、走动管理;再次,评价引领、民主参与;最后,团队合作、激发活力。
精细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常规自主科学运行
德育管理实施自主化,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德育管理自主化就是使学生在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影响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模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文化建设,全员参与。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一种文化,借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将学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自己的本能。强调四点抓住,即“抓活动、促养成”“抓典型、树榜样”“抓重点、求突破”“抓检查、求深化”;其次,北京精神,自主践行。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推广实施“延庆县生态环境教育”地方课程,深入推进种绿色植物、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常规工作。
课堂教学自主化,高效提高学习质量 古罗马教育家普马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动性,教师要重视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火种”,多做“助燃”工作,防止“火种”被浇灭。学校主要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一定实效:首先,探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学校紧紧围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各关键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借鉴蔡林森教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经验,尝试从高年级入手,开展自主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实效。其次,强化电教、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创建学校网站、搭建师生展示平台,引领教师充分利用教师研修网、教育资源网,使教师办公电脑发挥辅助作用。借助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工程,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数字化优质同步课程资源辅助学习。
总之,自主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吸引力;把班级还给了学生,让班级充满了凝聚力;把创新留给了教师,让教师充满了创造力;把民主留给了师生,让学校充满了吸引力。学校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探索研究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让学校更加健康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