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名著练习(精选6篇)
《培根随笔》名著练习 第1篇
名著读练之一《培根随笔》
一、培根语录
1、知识就是力量。
2、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4、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5、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6、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7、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8、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9、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0、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11、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12、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13、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14、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15、饶舌的人多虚妄。
二、《培根随笔》佳段摘抄
1、“天生的能力好像天然生成的植物,必须通过学习加以修整;然而学习本身如若不由实践去约束,必然方向纷杂而漫无目的。” 培根:《随笔·论学习》
2、“不要寻求令人称羡的财富,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对财富正当地获取,清醒地使用,愉快地施舍并能知足地放弃。”培根:《随笔·论财富》
3、“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随笔·论友谊》
4、“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随笔·论求知》
5、“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培根:《随笔·论爱情》
6、“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培根:《随笔·论美》
7、“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论美》
三、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
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四、作品简介及主要内容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从《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面目多变。我们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中,能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五、《培根随笔》读后感(摘录了2篇)
第一篇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
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第二篇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
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六、《培根随笔》名著练习
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2、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7、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9、培根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10、《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11、《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12、《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哲学散文随笔集。(也可以称为“论文集”)
15、《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中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16、《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17、《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时机”于“拖延”)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18、《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读书的作用)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9、《培根随笔》共有(58)篇.20、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培根随笔》名著练习 第2篇
《培根随笔》
1.主要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2.阅读感受: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
3.一句话书评: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4.主题思想: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5.人物性格:对自然有比较客观和独特的认识。
6.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7.培根名言及点评:
(1)《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2).《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哲学散文随笔集。(也可以称为“论文集”)1
(5).《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6).《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时机”于“拖延”)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7).《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读书的作用)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8.培根名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4)、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5)、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6)、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7)、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8)、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9)、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9.填空
(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2).本书分为:()()()()()()()等多篇随笔。《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
(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热爱哲学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
到一个()的培根。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
(7).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自强不息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9).《培根随笔》共有()篇。58
(10).“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马克思
(11).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 ____和____领域内的建树。思想;哲学
《傅雷家书》
1、主要内容:《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书中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4、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5、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
者所注目。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祖国、对儿子 深厚的爱。
(4).傅雷的两个儿子是: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5).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的问题。
(6).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7).傅雷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8).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9)《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
(10).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 答案:《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
(11)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傅聪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书信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6.习题:
(1)傅雷怎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
①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一部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名著向父母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写在方格内,不超过60字)(3分)推荐的名著:《》推荐理由:
答案: 示例:《傅雷家书》(1分)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2分)
(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今年这天办上举办“读书会”,请你做如下工作:(4分)
从“冰心、安徒生、傅雷、勃朗特”四位作家中选出一位,填写读书卡片。(3分)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
答案: ③《傅雷家书两则》傅雷
新课程下随笔练习有效性探索 第3篇
随笔, 顾名思义一个“随”字当首, 有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等等。随时随地即言写作不多受到时空的限制, 可在课堂、课外, 可在校内、校外, 只要灵感闪现、情感涌动之时, 均可挥笔作文。所谓“随心”, 就是可议论, 可抒情, 可叙事, 可说明, 方式自由, 随心所欲;可洋洋洒洒几千字, 可点点滴滴数十文, 需长则长, 该短则短, 随心而动, 尽兴辄止。“随意”是指内容无限, 主题无定, 可以写见闻, 可以论时政, 可以绘风物, 可以抒志趣。“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说透了, 随笔就是充分让学生放开手脚, 敞开心扉, 揽怀天地, 畅叙我心。
平时的作文训练, 事实上许多老师总喜欢以自己对题材的理解来要求学生, 以自己的好恶去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岂不想, 此时我们已以一个成年人的阅历凌驾了一个未成年人的阅历, 以自我的内心体验支配了他人的内心体验。这种做法并没有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 没有使学生“言为心声”, 相反, 这种脱离了学生主体、脱离了学生客观实际的作文要求和作法, 却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
随笔解放了学生,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这是更加尊重了新课标基本要求的。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随笔写作更好地实现了“我手写我口”“言为心声”的作文规则, 由起初的“为老师写”变成了现在的“为自已写”, 而且“自己乐写”, 摆脱“强迫”后成为了自已生活的一部分。
自主的随笔排除了束缚, 排除了教条, 排除了虚假, 学生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 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 是对人生点点滴滴的感受, 是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是最纯净的“清水芙蓉”。
让学生随笔训练, 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 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 也不意味着一放而不可收拾。随笔作文没有严格受到时间、地点、主题、体裁、字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探究、挖掘的时空, 鼓励了学生驰骋想象、有话能说、有话敢说。
随笔训练看似无序实则是有序的。在随笔训练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在教完一个单元后, 可以让学生就本单元的任何一个点滴进行写作:或就某个角度串联认识, 或就人物个性判别比对, 或就艺术特色模写应用, 或就经典语录阐发思考, 等等。虽然看似教师给了一定的“限制”, 但其实学生“人各有志”, 完全可以就着自己的偏好放手抒写, 照样落实了随笔之“随”。这样的训练不仅功在作文, 而且还做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再理解和再研究。
还有, 在作文的评阅中。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 按照要求进行加工。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作文评改时, 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从字里行间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 并及时与其交流, 疏通心理, 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精彩文章或片段, 给学生以宣读, 大家共同赏析妙之所在。学生之间还可以互批作文, “一个懂得并善于评价他人作文优劣得失的学生, 在自己写作时会加倍的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大到主题、选材、结构、表达方式, 小到字、词、句、标点, 会格外重视, 用心推敲。”知他人作文之优, 汲取其长, 为己所用;明他人作文之失,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作文的评阅将看似无序的“随”自然地收束到有序中来。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只要教师用心, 随笔作文是最能将放与收、有序与无序统一在一起的训练手段, 更加合乎事物发展规律, 更加人性, 是有效可行的。故而进行随笔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中学生作文是师生较为头疼的问题。随笔训练不过多受到时空的限制和人为干预, 能够较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畅所欲言。进而实现学生乐写到写好作文的良好结果。
《培根随笔》名著练习 第4篇
【高考链接】
一、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 赏析评点类等。
考向一,即客观题: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部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
如2011年江西卷第6题: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 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 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 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评析】 本题答案是:C。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江西考纲规定,文学名著,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但如果不去读原著,只看电影,或者只看章节目录,也会失分的,如A项《巴黎圣母院》考查的情节,电影里是没有的;D项,只看《三国演义》目录是无法判断的。
考向二,即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如2011年江苏卷第23题:
23.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 分)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 分)
【评析】 本题答案是:(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2)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③重逢周朴园时遭到误解和训斥。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然死亡。
解答第一小题时,熟悉情节的话不难判断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当指宝玉。答第2小题时,可从自己的阅读印象中概括出几条来。江苏卷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试题的质量,因而在今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文学名著阅读题的测试并不求深,重点放在考查学生是否读过这些名著上。这样的考查,有助于引导文科倾向的高中生多读名著。
二、文化经典阅读
考向一,即理解内含: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此考点在题型上有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种。选择题一般考查对文化经典阅读内容的理解,简答题一般是先提供一段或几段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设问,难度不会太大。
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1):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問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评析】 本题答案是:(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
考向二,即分析、评价: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化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一考点进一步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材料的认识,涉及考生对经典文化、传统思想的了解,稍有难度。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命题上都很谨慎,提问也很直接、明确。
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2):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评析】 本题答案是:(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本试题难度较大,我们答题时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刃而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有时分析、评价还要联系现实谈看法。
【技法总结】
由上面我们对高考“经典名著”这一考点的命题分析和各地命题的特点,我们可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以期对同学们备考能有所帮助。
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如下两个关键点: ⑴ 熟悉考纲限定的必读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⑵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针对不同的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与技巧也相当重要。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②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那么在答题时,考生就应该介绍“走麦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包括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解题时可以这样回答: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他拒绝诸葛瑾的劝降,率关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而出,被俘而死。
③ 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例如这样一道题: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请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含义。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复述主要内容,还是阐述思想意义、概括语言特点等;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人物角度还是艺术手法角度等。解答这道題时可以这样赏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这正体现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而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受了绞刑。这也体现了“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热身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反抗的态度,而宝钗因要成为将来的“二奶奶”而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
B. 《边城》反映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也表现了人物之爱、矛盾与孤寂等共同的心理。
C. 《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疾恶如仇,他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D. 《哈姆雷特》中,第五幕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在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后,雷欧提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下毒害人的阴谋。
E. 《欧也妮·葛朗台》中,吝啬和爱财致使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家人安排好一天的伙食他都要亲自审核,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
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许攸在东城门遇见许褚,说:“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地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 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三国演义》)
B. 为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花招。先是闹“鬼”,吓病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C. 桑丘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为该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道法律,每个到这个岛上的人都得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因此到岛上来的人,要么是尽兴地玩,要么是被吊上绞架。(《堂吉诃德》)
D.敲钟人卡西莫多私下里爱慕着美丽善良的艾斯梅拉尔达,但因为自惭形秽而把这份爱深埋在自己心里;艾斯梅拉尔达遭到陷害,卡西莫多用巧计救出了她,并让她在圣母院的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巴黎圣母院》)
E.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将自己的几个企业联合成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看着企业合并草案,憧憬着烟囱如林吐着黑烟、轮船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的前景,他不由微微一笑。(《子夜》)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曹禺的著名戏剧《日出》的故事梗概和作者要表达的主体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十三经注疏·子鱼论战》有删节)
(1)在子鱼看来,应如何做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语段节选自《十三经注疏》,请你写出“十三经”中的任意两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AE(宝钗是因凤姐的建议而没被抄检;家人一天的伙食都是葛朗台亲自安排。)
2. BE(B项,“吓病了老太爷”改为“吓死了老太爷”;E项,“将自己的几个企业联合成一个托拉斯”改为“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
(二)1. 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自杀。《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2. (1)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等。(2)“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儳穀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
【译文】
培根随笔名著阅读 第5篇
一、内容简介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这本书一五九七年初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二、培根随笔的名言整理 1.知识就是力量。
2.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3.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4.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8.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9.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10.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11.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12.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13.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14.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1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随笔》名著阅读题
一、选择题 1.《培根随笔》的作者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雨果 C.弗兰西斯·培根 D.高尔基 2.作者是什么国家的人()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中国 3.《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是()A.哲学散文随笔集B.戏剧 C.小说 D.诗歌 4.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在那两个领域的建树()
A.思想和政治 B.精神和劳动 C.思想和哲学 D.哲学和政治 5.作者还倡导通过()解释自然的奥秘。A.总结归纳 B.经验归纳 C.实验 D.看书
二、填空题
6.《培根随笔》为()十七世纪著名(),()和经验主义哲学家()所著.7.本书分为:()()()()()()()等多篇随笔.8.()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9.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10.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11.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12.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13.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14.《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15.《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16.《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17.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8.《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19.《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20.《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21.《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2.《培根随笔》共有()篇.三、中考题回放
23、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4分)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② ③
24、《培根随笔》以其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句打动一代代的读者,请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培根随笔》的名言警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后面各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 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的___________。(2分)
(2)句子进行仿写。(2分)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们认识多彩的世界,在书里_____ _____,在书里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
26、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简答题
27.概括介绍《培根随笔》的主要内容。
四、主观题
28.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29、.在本书中任意选一篇文章,谈谈它的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
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一、1-5 CAACC
二、6.英国 思想家 政治家 弗兰西斯·培根
7.《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 8.《新工具》 9.热爱哲学
10.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 11.富有生活情趣 12.自强不息
13.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14 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15.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16.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17 《伟大的复兴》也可以称为“论文集” 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任写3个)人生哲学 19 论美
20.“时机”于“拖延” 21 读书的作用 22.58
23、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不同;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24、知识就是力量。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25、(1)培根;《谈读书》(《随笔》、《培根随笔》)(2)在书里我们感受喜怒哀乐,在书里我们触摸历史沧桑。
26、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三、27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四、28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 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名著导读《培根随笔》考 第6篇
1.《培根随笔》为()十七世纪著名(家)、(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所著。2.本书分为:()()()()()()()等多篇随笔。3.()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7.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
10.《培根随笔》在《 》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11.《培根随笔》在《 》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12.《培根随笔》在《 》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
1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 和 方面。他自称“ ”,企图“ ”,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 》),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也可以称为“ ”)
15.《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
16.《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 ”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17.《培根随笔》中《 》:这是培根谈论(“ ”)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18.《培根随笔》中《 》:这是培根谈论()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 ”并指出:“ ”
19.《培根随笔》共有()篇。
【培根语录赏析】
1.培根语录: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推荐理由:
2.培根语录: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推荐理由:
【选择题】
1、《培根随笔》的作者是()A列夫·托尔斯泰 B、雨果 C、弗兰西斯·培根 2.作者是什么国家的人()A英国 B、俄国 C、美国
3.《培根随笔》的体裁及类型是()A哲学散文随笔集 B、杂文集 C、诗歌集 4.《培根随笔》主要涉及()A哲学 B、伦理 C、处世之道 D、爱情 5.培根的主要建树在()方面 A哲学 B、艺术 C、经济学
6.培根在《论美》中认为,美德与美貌,()更重要 A美德 B、美貌
7.培根认为,()的知识都需要深入钻研A只有少数专门的知识 B、大多数知识 C、所有知识 8.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在与()交谈A智者 B、愚人 C、常人
9一个()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A机敏谨慎 B、粗心开朗 C、随遇而安 10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而老年人长于深思A热情 B、直觉 C、谨慎 11.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时间 A节约 B、利用
12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个人的习惯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3由()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A阅读 B、成长 C、智慧
14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A老师 B、长辈 C、知心挚友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益处了 A友情 B、爱情 C、感情
15读书能给人()和能力A乐趣、文雅 B、消遣 C、轻松
16既然()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A、习惯 B、知识 C、财富
17人们说得好,真理是()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A财富 B、时间 C、文化 18世上友谊本罕见,()更难求A单方付出 B、平等友情 C、无所需求
19缺乏真正的()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A健康 B、努力 C、朋友 20在富人的想象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A、友情 B、财富 C、家庭 2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又补读书之不足。A经验 B、网络 C、旅游
22.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A)而定;不是任何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A发誓的目的 B、情况 C、感觉 就是(),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A成人 B、科学家 C、神
23.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A、最方便的路 B、最坏的路 C、最平坦的路
26、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噩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A安慰与希望 B、悲伤与痛苦 C、快乐与幸福
27.在开端起始时善用(),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A、时机 B、金钱 C、关系
28.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A、知识 B、财富 C、美貌
29.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A、自己的 B、别人的 30.顺境的美德是(),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A节制 B、展示 C、分享
根深
(dì)固
(zī)不倦
(jí)取
(qìe)而不舍
不言而(yù)
持之以(hãng)
丁(zhào)中 朱(xī)
格物(zhì)知
(xiù)手旁观(páng)(huáng)
(yí)情
(fù)彩
zǎo饰
(jiǎo)学究
(bǐ)
(jiã)难
味同(jiáo)蜡
(zhì)碍
(gāo)肾
吹毛求
(cī)
要(juã)
狡(xiá)
(lún)理
狂
(wàng)自大
咬文(jiáo)字
(huō)然贯通 开(juàn)有益(xuán)虚
(kuāng)骗
拜(fï)
(xǐng)悟
(jǐ)梁
(kǎi)叹
诬(miâ)
(bīn)临
(qí)(dǎo)
(miǎo)茫
(xuán)虚
(kuāng)骗
拜(fï)
(xǐng)悟
(jǐ)梁
(kǎi)叹
诬(miâ)
(bīn)临
(qí)(dǎo)
(miǎo)茫
(páo)官
鸡
(lâi)
(shì)才放旷
汤
(chí)
食
(qì)
(yáng)惊
大(lù)(zân)害
(huī)下
(chāo)刀
沉(yín)
(bǐng)请
高
(fù)
(huî)乱
(niān)弓搭箭
作(yī)
带(qiâ)
(xiàng)公
醉(xūn)
(háng)事
(zhǎng)亲
(tiǎn)着
(cuì)(pāo)
(hē)(yà)元
(xiâ)元
(wǎn)桑
(zǐ)
(xuān)敞
(dìng)子
(zhuō)病
商(zhuï)应(yáng)
(pín)儿
(nì)
(chuǎi)摩
胡(zhōu)
(zhēng)画
(z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