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剖面结构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剖面结构范文(精选9篇)

剖面结构 第1篇

关键词:等角螺旋天线,电磁带隙结构,低剖面,宽带

0 引 言

平面螺旋天线由于其结构的自相似性,能在很宽的频带内辐射圆极化波,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平面螺旋天线的辐射是双向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天线具有单向辐射特性且低剖面。通常的做法是在螺旋天线的一侧加装反射腔,用非常浅的金属腔(0.07波长[2])来作为平面等角螺旋天线的反射板,从而使双向辐射变为单向辐射,但这种改变使原平面螺旋天线不再在宽带范围内保持良好轴比。如果要满足良好轴比,通常是在反射腔内填充适当形状的微波吸收材料,但其最大的缺点是:由于微波吸收材料的存在,近50%的辐射能量将被吸收掉[2],这使得天线的效率大大降低。 近年来电磁带隙结构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由于其高阻抗表面的频率选择性和零相位反射的特点,被用于等角螺旋天线、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和卷曲天线中[3,4,5]。本文利用电磁带隙结构的特性,在加平板式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中插入适当的小型电磁带隙结构,使其在保持低剖面和不扩大横切面积的情况下,降低轴比且不降低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加载电磁带隙结构的模型在工作频带4~8 GHz内降低了轴比(特别是在恶化严重频段5~7 GHz内降低了3 dB的轴比),且没降低增益。

1 平板式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

本文设计的低剖面圆极化等角螺旋天线,其工作频段为4~8 GHz。因此最低分析频率为3 GHz(小于4 GHz),最高频率为9 GHz(大于8 GHz)。图1显示了平面等角螺旋天线的螺旋臂。两条螺旋臂形成自我互补对称结构[6]。

式中:r0是螺旋臂起始点和原点的距离;α是螺旋线的增长率;δ是螺旋天线角宽度。为了使其有自补结构δ=π/2,金属板放在辐射单元后面可以将双面辐射改变成单面辐射[7,8]。基于这个简单的理念,首先,分析用金属板(PEC)作反射板的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其天线臂放在PEC反射板表面上,其高度为hPEC,如图2所示。等角螺旋结构参数:a=0.221,r0=2 mm,δ=π/2,φ为0~3.18π。PEC为半径20 mm(约大于螺旋臂)的圆形。通过HFSS仿真软件仿真了hPEC为5 mm,7 mm,9 mm(小于4 GHz波长的1/4)情况下,天线在正z方向上的轴比,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hPEC减小时,5~7 GHz的轴比恶化严重,且厚度越薄轴比越差。这是由于螺旋臂反向电流(从臂终端流向馈点的电流)产生了不需要的交差极化部分(左旋圆极化波)。请注意,从馈点流向螺旋臂终端的电流为正向电流,其产生所需要的右旋圆极化波。

基于上述仿真与分析,尝试在保持原天线低剖面和不扩大横切面积的情况下,加载小型电磁带隙结构以降低恶化严重频段的轴比,同时保持高增益。

2 加载电磁带隙结构的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的设计和仿真

2.1 光子晶体的简介

近几年光子晶体这种新型介质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微波功能材料是一种介质在另一种介质中周期排列所组成的周期结构,能够产生光子带隙(Photonic Band Gap,PBG)。被介质包围的由一维、二维或三维周期性单元组成的光子带隙材料可以阻止电磁波在某个方向上或所有方向上的传播,表明光子带隙结构有独特的频率选择特性。它的频率选择特性可通过控制周期性结构的参数来实现。人们第一次有可能以类似半导体集成电路控制电流传输的方式,来精确控制电磁波的传输。因此,光子带隙结构材料又被称为“电磁波半导体”。近年来,人们对PBG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以特别的关注,在微波与毫米波领域称之为电磁带隙(EBG)结构。EBG结构在微波与毫米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微波电路中可以作为带阻滤波器,在天线中可以作反射板,减小天线轮廓,提高天线增益,改善辐射性能。

2.2 加载电磁带隙结构的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的设计

基于本文第1部分发现的问题,通过利用电磁带隙结构来改善轴比恶化比较严重的频段,这是利用了电磁带隙的高阻抗表面的频率选择性和零相位反射的特性。高阻抗表面EBG结构等效LC电路,谐振频率f0和带隙宽度BW为:

f0=12πLC(5)BW=Δff0=1ηLC(6)

本文分析的频段为3~9 GHz,因此着重讨论天线厚度为7 mm=0.07λnhtest(λnn GHz的自由空间波长)。请注意,其他厚度的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的性能优化也可以用相同的设计方法。

加载电磁带隙结构的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EAS-EBG)的模型如图4所示。PEC到螺旋臂的高度为htest=7 mm,电磁带隙结构参数:S=2.2 mm,δ=0.4 mm,εγ=2.2,B=0.5 mm,金属通孔半径r=0.1 mm,共1010周期结构,并在电磁带隙结构中心挖去4个带隙单元以方便用巴伦进行中心馈电。

EAS-EBG天线和EAS-PEC天线厚度为htest=7 mm的轴比,增益比较图分别如图5,图6所示(实线为EAS-EBG天线,虚线为EAS-PEC天线)。

由图5可以看出EAS-EBG天线在工作频段4~8 GHz内优于EAS-PEC天线的轴比,特别是在恶化严重的频段5~7 GHz内降低了3 dB,同时从图6可以看出,加电磁带隙结构后增益没有降低(略有提高)。

3 结 论

本文分析了由金属导体面做反射板的低剖面平面等角螺旋天线,发现这种天线的轴比性能很差。通过插入适当小型电磁带隙结构,在保持原天线低剖面和不扩大横切面积的情况下, 在4~8 GHz内优化了轴比, 特别是5~7 GHz,并且增益略有提高。此设计方法也为在不改变外形尺寸的情况下,优化低剖面等角螺旋天线的性能,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DYSON J. Equiangular spiral antenna [J]. IRE Trans. on Antennas Propag., 1959,7(2): 181-187.

[2] NAKANO H. Recent progress in broadband antenna [C]. Singapore: Int. Symp. on Antennas Propag., 2006.

[3] NAKANO Hisamatsu, KIKKAWA Katsuki, KONDO Norihiro, et al. Low-profile equiangular spiral antenna backed by an EBG refiector [J].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2009,57(5): 1309-1318.

[4] YANG F, RAHMAT-SAMII Y. A low-profile circularly polarized curl antenna over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EBG) surface [J]. Microw. Opt. Technol. Lett., 2001,31(4): 264-267.

[5]NAKANO H,HITOSUGI K,TATSUZAWA N,et al.Effects on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a corru-ga-ted reflector with a helical antenna and an electromagneticband-gap re?ector with a spiral antenna[J].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2005,53(1):191-199.

[6]MUSHIAKE Y.Self-complementary antennas[M].Lon-don,U.K.:Springer,1996.

[7]NAKANO H,NOGAMI K,ARAI S,et al.A spiral anten-na backed by a conducting plane reflector[J].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1986,34(6):791-796.

剖面绘图规范以及剖面小结范例 第2篇

1、剖面名称用“×××省(自治区)×××市(县)××(地名)××(时代)××组(注意要写上填图单位,如Є1x)(侵 入体)实测剖面图”

2、要注意剖面编辑与描述中,2%-3%类,百分号都不能省略;2-3㎝中只要一个单位符号。

3、剖面线要用光滑的曲线,整体圆滑美观。

4、花纹以美观为原则。平面图分层线据“V”字型法则适当修饰,一般线长 2cm(默认),填图单位界线延长至 3cm,填图单位代号写在界线两侧。(每层要注明层号;当单层厚度较薄时,可以采用合层,即把一个填图单位的岩层放在一个大层中表示出来,注明x-y)

5、剖面图花纹 1.5cm(垂向,下 同),一般分层线长 2cm,填图单位界线长 2.5cm。

6、一个1cm*1cm的格子中填三个花纹,最多四个。

7、送样的层位要表示出来(照片、采薄片、稀土分析、花絮、化探、物探)(可以参考区域地质图例标准)

8、变质岩中片麻岩与片岩等一类变质岩岩性相邻时,要把它们之间由数据自动生成的分层界线删除。

9、岩浆岩花纹是直立的,与周围的产状无关。

10、沉积岩剖面中,如遇产状变化较大,特殊构造造成的除外,要删除此产状,并在数据中修改产状数据。

11、图例规格 12×8mm,图例说明 3×3mm。

12、坐标(起点坐标)移至剖面图起点上方。

13、责任栏大小 100×60mm,位于剖面右下角,其上一般不安排地质内容,字体大小一般为 4×4mm。

8月5日开会指出的新问题

1、做野外自然剖面与柱状图(自然剖面的走势根据各导线的走向,柱状图要注明主要岩性花纹)

2、素描图准确程度(没有素描图的对着照片画)

3、剖面小结内容齐全程度(把参加人员分工填写完整)①工作量;

②地质特征:对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描述;

③地质认识:断层的性质(断裂带是否含角砾,角砾大小、多少等等)④建议、意见

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比如:由在某一层位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其东向为某种岩性或有某种矿产,可通过剖面测量验证)

同时,照片、采样中包含哪些信息要在小结中体现出来(如宏观上照了一个褶皱,写明其枢纽、轴面产状)。

2012年8月份整理

剖面小结:

1、参加人员 记录: 前测手: 后测手: 采样: 摄像:

2、剖面工作量统计 剖面长度:2889.70米

导线数:50导线

样品数:29个

B标本 共有29个 分层数:70层

照片数:67个

素描数:0个

化石数:0个

3、地质特征

该剖面自龙王庙寨西南约1.5公里的少半坡起测,沿途经过尖山咀631.10高地,结束于石板沟附近。起点坐标为xx=655152.1106,yy=3822524.906,h=524.5;终点坐标为xx=655139.7,yy=3825150.0,h=330.7。起始地为一个花岗岩的侵入体,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发生了轻微的变质作用,该岩体产于马鞍山组之下,与马鞍山组的底砾岩形成侵入接触关系,岩石整体颜色为浅肉红色略显淡黄色,中粗粒结构,略片麻状构造,片麻理产状约为0°∠70°。马鞍山组该地区出露较薄主要为砾岩,厚度约为8m左右,砂岩极薄,其上部与辛集组不整合接触。辛集组主要为钙质胶结砂岩,底部为中厚层的砾岩,砾石磨圆度差,砾径大都在2-5cm之间,上部与朱砂洞整合接触。朱砂洞主体岩性为灰黑色的白云岩和泥晶灰岩,总体厚度较薄,与上部的馒头组呈现整合接触关系。馒头组主体岩性为红色叶片状-薄板状的粉砂质泥岩,夹有淡黄色粉砂质泥岩和中厚层-巨厚层状的泥质灰岩,该层较厚,坡形较缓,其与上部的张夏组呈现整合接触关系。张夏组主体岩性为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泥晶灰岩,巨厚层泥质条带鲕粒灰岩,中厚层鲕粒灰岩,其与上部的崮山组呈现整合接触关系。崮山组主体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3、地质认识

该地区由岩层从老到新进行分析,从马鞍山组开始,马鞍山组为砾岩和砂岩,为滨海相-河流相沉积环境;辛集组主题为钙质砂岩,推测应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寒武朱砂洞组-崮山组整体为灰岩和部分的页岩,该时期的水动力条件较差,推测为浅海沉积环境。该地区有老至新,陆地是一个明显的海侵过程,该时期为连续沉积时期,整体地质构造较为少。

4、建议、意见

浅谈农村住宅的剖面设计 第3篇

1层高设计

层高是指室内地面至楼面, 或楼面至口的高度。农村和集镇住宅的层高、底层一般取2.9米, 楼层取2.8米, 与城市工矿住宅相近。从保温、散热的要求出发, 北方地区多数采用较低的层高, 约为2.8米, 也有3.0米的。南方炎热地区常用3.0米, 也有3.2米者。

如何确定适当的层高,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也是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要求具有舒适感和亲切感, 住宅的房间, 一般面积都不太大, 所以层高也不宜太高, 过高会使人感到空荡荡而不亲切。从经济角度看, 层高太高, 会使楼梯步数增多、占用面积大, 平面安排也较困难, 而且房屋用料增加, 造价相应提高。当然, 层高也不宜过低, 过低给人以压抑不适感。从卫生条件看.层高应能满足人们在冬季闭门窗睡觉时所需的容积, 容积过小会增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不利于健康。从心理、卫生等方面研究资料表明, 住宅层高不宜低于2.7米。但在坡顶的顶层, 有一个坡顶结构空间, 如不用吊平顶, 则层高可适当降低至2.5米。

2基础设计

2.1基础宽度的确定。房屋的基础总是要比墙、柱等上部结构的截面尺寸大, 而且大得多。其原因在于基础下的土层一般总比上部结构的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承压强度小得多, 而正承压后, 所产生的压缩变形却大得多。因此通常要把与土层直接接触的结构支承底面积放大, 使土层在承压后, 地基土层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不超过地基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 且减小土层的压缩变形, 从而减少整个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设计和建造住房时首先要搞清楚该地基的土壤结构情况, 地基的容许承载能力。对于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物还应要求地质钻探部门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 如土层分别情况, 容许承载能力和地下水的情况等。

2.2基础的形式和选用。在混合结构房屋中, 砖墙作为主要垂直承重结构, 沿承重墙连续设置的基础称为条形基础, 而柱下设置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基础称为独立基础。在基础材料的选用上, 通常有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还有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上述前五种基础材料, 由于其抗拉性能较差, 抗压性能较好, 同刚性材料, 故称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的基础, 其力学性能不仅受压、受剪性能好, 而且受拉、受弯的性能也很好, 有一定的弹性, 故又称弹性基础。在农村住宅建筑中由于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小, 砖、石可以就地取材, 造价低, 故常用刚性基础, 特别是砖基础更为普通。

2.3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一般基础埋得深, 对建筑物比较安全;埋得浅, 对工程投资比较经济, 施工也方便。具体埋置深度的决定, 要考虑上部结构的形式、荷载的大小、土质情况、水文、气象等因素。对于农村住宅这样的建筑物来说, 一般应考虑以下各项:2.3.1基础底。应挖至老土, 建在承载能力较好的土层上。如遇到较厚的回填土或暗洪, 又不能挖至老土, 则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更换建造基地。2.3.2基础面。建造后的基础不应露顶面, 使整个基础埋入土层, 以免受外界的影响和外力的冲击。2.3.3地下水位与冰冻层。基础底面尽可能埋在地下水位之上和当地冰冻土层以下, 使基础免受因地下水位的浮动、不良水质、隆冬季节的冻融等因素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2.3.4新老建筑物的关系。如新建住房位于某老建筑物很近时, 一般要求新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深于老基础, 否则两基础应保持一定的净距。

在软弱的地基上或相邻土质软硬相差悬殊的地基上建房, 都可能产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使建筑物遭致破坏。这对于农村住宅, 虽属二至三层或单层建筑, 也不可忽视。因此, 在选择基地时, 首先要了解地基土层分布以及各层土的物理性能, 如含水量、压缩性、土壤的承载能力, 以及是否老土、回填土、淤泥土等。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更换基地或其他技术措施, 防止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3墙体设计

墙体在建筑物中起着分隔空间、抗御自然侵袭以及保温隔热、消声等功能, 是建筑物重要组成部分。墙体部位不同其名称也不同, 墙的长方向一面称为纵墙, 短方向的一面称之横墙;除此, 还有内外墙之分, 靠外面的横墙又称之为外山墙。

从用材来看, 有砖墙、石墙、混凝土块墙, 土坯墙、浇筑墙等。从墙体结构区分有承重结构墙体, 即承重墙, 还有仅用作分隔空间遮挡视线的隔墙。上述砖墙、石墙、混凝土块墙, 土坯墙、浇筑墙都可作为承重墙, 而木板墙、板条抹灰墙、玻璃墙及块材可作为隔墙, 由于此类墙体不能承重, 通常称之为轻质隔墙。此外尚有空心墙和实心墙之分。

4门窗设计

4.1窗户的设计

4.1.1窗的采光、通风要求。按卫生和舒适的要求, 各类建筑都需要有一定的照度标准。一般来说天然光源和自然通风最适合人的需要。通常长方形的窗构造简单, 而且采光均匀性和效果也以长方形窗为最佳, 但从造型要求, 也不必局限于采用长方形窗。4.1.2窗户的高低位置。居室窗台的高度, 一般离室内地面85-100cm。窗台位置太高, 近窗处的照度不足, 不便布置书桌, 而且阻挡朝外的视线。有些地方出于习惯, 为避免室外行人的窥视, 常将窗台提高到室外视线以上。目前新建农房, 仍然大量使用木窗。为了节约木材, 应逐步推广采用钢窗, 以钢代木。在采用钢窗时, 从采光的要求.还应对钢窗定型产品的尺寸加以调整。民用钢窗的规格一般以30cm为模数 (即30cm进位) , 常用的宽度有60、90、120、150、180cm等, 高度有90、120、150cm等。高宽两向尺寸, 可任意搭配选用。在确定窗户剖面位置时, 还要联系到建筑立面设计的需要, 两者必须统一考虑, 配合默契。设计窗户时除了采光外, 还应注意风向以利自然通风。选择窗户形式与合理的位置, 可以获得空气对流, 组织穿堂风。

4.2门的设计。门的设计, 应按不同使用要求和造型要求进行设计, 按开启方式分有平开门、扯门、弹簧门。按用料分有木门、钢门、钢丝网水泥或混凝土门框。按设备功能分则有防火门、保温门、隔声门。上述的各类门, 基本能满足农村住宅的需要。

4.3室内空间利用设计。室内空间利用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扩大使用面积的目的。空间的利用有多种途径, 大体可从平面的边角、墙身的到屋顶上部、楼梯的上下空间等方面挖潜。

摘要:农村住宅的剖面设计往往容易被忽略。文中主要阐述了住宅剖面设计的技术方法, 表达了剖面设计不仅能丰富住宅外部造型, 增强与内部空间的密切联系, 还能创造出多样性的外部空间, 营造属于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明。

关键词:农村住宅,剖面设计,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薇.浅析住宅剖面设计与外部空间组合[J].住宅科技, 2011 (1) .

剖面线的标注 第4篇

剖视图的标注包括以下内容。

(1)剖切线:指示剖切位置的线(用点画线表示)。

(2)剖切符号:指示剖切面起、止和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的符号,

注意:剖切面起、止和转折位置用粗短画线表示。

投射方向用箭头或粗短线表示。机械图中均用箭头表示。

(3)视图名称:一般应按“X-X”(“X-X”一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写)的标注方式来标注剖视图名称,在相应视图上涌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建筑剖面设计与地域环境的呼应 第5篇

1 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城市的规划、建筑施工地域的文化特征联系比较紧密, 因地制宜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准则, 建筑物要在有限的地域空间中, 无限的扩大使用空间。建筑物平面形态构成主要由简单几何形体构成和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成。简单几何形体构成主要有矩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几何形态, 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切割法、剪切法、平移法、叠加法等多种几何组合方法。建筑物剖面设计要同地域有效的结合起来, 尽可能少建筑物用地, 为建筑物外部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 在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时,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

2 建筑剖面设计和地域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剖面设计是指建筑工程在某一个平面空间的安排, 建筑物剖面设计要随着地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地域环境不同, 建筑物剖面设计也不相同, 因此, 建筑剖面设计和地域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2.1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地域气候的联系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同地域的气候有一定的联系,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阳光照射的因素, 还要考虑到地域内风向、气候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空间结构时, 阳光的照射方向及风向等气候因素对建筑物室内采暖的影响, 室内空气环境、遮阳、向阳、自然通风等情况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 只有确定了地域气候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 才能设计好建筑物朝向和位置, 从而确定建筑物的剖面设计。

2.2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地域传统建筑形式的联系

在我国的建筑群体中可以发现, 在某一地域内, 建筑物的形式、构造大体相同,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受地域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传统的建筑物形式是设计师结合当地人文生活习惯、地域环境、风俗特点等因素设计的, 因此, 在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时, 要结合当地的建筑物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合理科学的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一些地域的建筑物设计时间可能比较长, 与现代城市建筑物不太符合,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 可以参考传统建筑物的设计特征, 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 充分尊重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 传统的建筑物设计形式中融入了许多当地文化习俗, 因此,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地域传统建筑形式有极其紧密的联系。

2.3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地域内特色资源的联系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同地域内的特色资源紧密的结合起来,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以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及资源为依据, 将当地的特色资源融于建筑物设计形式中, 通过建筑物有效的凸显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某一富产苹果的地域, 其建筑物外形以苹果的形式展现出来, 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同当地特有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 使得建筑物不但富含现代建筑气息, 还充满了当地的特色资源, 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因此, 在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时, 要同当地的特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3 建筑剖面设计和地形特征的结合

3.1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地形特征的结合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同当地的地形特征结合起来, 根据地形情况, 将不利的地形化为有利的地形, 对建筑物进行多样化设计。建筑物的平面设计要顺应当地的地形特征,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势特征, 这样不仅丰富了建筑物设计样式, 还增强了建筑物的审美要求。建筑工程单位要巧妙的运用当地的地形环境, 进行科学的剖面设计, 在不过度使用土地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的增加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设计符合当地环境要求的现代建筑物。

3.2 建筑物剖面设计同空中环境的结合

3.2.1 建筑物的底部空间

建筑物底部空间设置共享空间是建筑物设计最常用的方法, 共享空间的设置能最大程度的协调建筑场地环境, 将场地的空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共享空间的大小和尺寸度要同建筑物的规模和当地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共享空间高度控制在多层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占地面积, 减少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筑物的共享空间的尺度和范围会越来越大。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同共享空间有效的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 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推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3.2.2 建筑物视野空间的设计

在进行建筑物剖面设计时, 要对建筑物整体空间进行统筹分配, 可以在建筑物剩下的空间上建设空中花园, 增多建筑物的视野空间,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视野更加独特和开阔。由于空中花园的形态容易受建筑物标准层面的限制, 并且要同建筑物的竖向位置相结合, 因此, 空中花园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建立在建筑物的顶层、中层及底层等合理的位置。建筑物空中花园的位置要同建筑物的功能结合起来, 例如一些财富中心的建筑物可以将空中花园设计在第二层, 这样能将建筑物的商业、餐饮等功能有效的结合起来, 有效的增加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4 建筑工程的生态化设计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同建筑群体的生态环境、建筑节能要求等有直接的联系, 城市高层建筑物不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实体, 而是一个系统的生态机体, 因此, 在进行建筑剖面设计时, 要结合地域的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 从建筑物剖面的特殊角度出发, 进行建筑物的生态节能设计, 建筑物的剖面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室内的采光和自然通风情况, 建筑物的生态性要根据建筑地域当地情况合理的进行调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对建筑物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物的生态设计可以良好的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反映出来。例如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 在建筑物主体中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态花园, 有效的利用建筑物的生态空间, 尽可能少的使用资源, 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 建筑工程剖面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还要有良好的生态设计要求, 确保建筑物有更高的生态意义。

5 总结

建筑剖面的设计对建筑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筑物剖面设计要同地域气候、地域传统建筑形式、地域内特色资源等结合起来, 对建筑物进行生态化建设, 有效的节省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 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推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在建筑剖面设计过程中, 地域环境对建筑剖面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设计建筑剖面时, 要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环境, 将建筑剖面设计同地域环境相互呼应, 保证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和审美要求。

关键词:建筑剖面,设计,地域环境,呼应

参考文献

[1]石华, 高莹建筑剖面设计与地域环境的呼应[J].华中建筑, 2012, (06) :35-37.

地质构造剖面素描绘制之我见 第6篇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

用规定的花纹、符号、颜色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向, 表示出一定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的地质现象的图叫做地质剖面图。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

地质剖面图由图名、剖面方位、比例尺 (垂直、水平比例尺) 责任表、图例等组成。

3、地质剖面图的表示:

地质剖面图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中, 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它是在已经勾绘出的地形轮廓的剖面基础上, 更进一步的将某部分地层的岩性、分层、化石产出部位、产状、地层厚度等内容表示出来, 更加明显的表示出这段地层的地貌特征。地层剖面图与地层实测剖面图有着最主要的区别, 就是地层剖面示意图并不是实际测量值, 而是对地层分层的厚度和地形剖面进行估算得到的数据。

二、地质剖面图的应用

1、地质剖面图上的内容

剖面切过的地形、地物、水平高程线、经纬线;剖面切过的含水层、矿层、标志层;剖面切过的断层、岩溶、地层界线、火成岩体、陷落柱;剖面切过的采空区、井巷工程、井田边界、煤柱;剖面切过的勘探工程, 并表明工程的编号、深度、岩矿厚度、标高;剖面的比例尺、方位、图例。

2、地质剖面图的用途

(1) 对研究地带的地质构造有较为直观的反映, 而且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地下矿体的储存情况, 更良好地反映了地质的形态特征。

(2) 反映勘探工程的进度, 对矿体进行控制和把握。地质剖面图是勘探部门进行勘探和设计的基础应用图件。

(3) 地质剖面图是绘制其他图件的基础。对水平切面图、地形地质图、底板等高线图等进行绘制时都需要参考地质剖面图。

3、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1) 确定剖面位置。在对剖面进行选择时, 要尽量使其与地层走向和构造线方向垂直, 并选择在地层中裸露出来的较完整、清晰的地段。

(2) 确定剖面方向。一般选择与原有的勘探线方向一致的剖面, 与地层走向相垂直。

(3) 选择剖面基线。剖面基线是指反映地层深度的基准线。对剖面基线的选择要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剖面线的具体地形起伏情况来确定。

(4) 确定比例尺。要保证绘制出的地质剖面图能够满足各分层的需要, 同时也不会出现过长或过短的问题。例如, 当实际地层分层过多, 剖面较长时, 剖面图就应该绘制长一些, 反之则绘制短一些。一般情况下, 绘制图要控制在纸张范围之内, 这样方便查看。例如, 地层实际剖面为30m的长度, 分层厚度为几米, 就可以选用1:300或1:200的比例尺。

(5) 绘制剖面地形曲线。按照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其图绘制的高低起伏情况要符合地层的实际情况。

(6) 投影地质界线。

(7) 勾绘地质界线。按照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 将地层和分层的界限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对应的点的下方, 这时, 就能够量出图中各地层和分层之间的厚度, 对厚度进行检查, 看是否和实际厚度相符, 若不相符, 就要对数值和图进行修改校正。

(8) 绘制地形剖面。根据剖面线和图上地形等高线的焦点, 按照基准线和标高对剖面图进行绘制。并用各种通用的代号和花纹对各地层和分层的岩性等进行标志, 最后标出剖面图的名称、比例尺、图例、方向、地物名称。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不整合是指在地层序列中, 两套不同地层之间存在的一种不协调的地层接触关系。它意味着不整合面上方和下方的地层在形成之后经历的沉积中断, 下方的地层下沉、遭受海水侵蚀、裂变、褶皱等, 这表明, 地层中有部分缺失。

1、平行不整合。

在平面图上, 平行不整合线和新、老地层的界线相平行或重合, 不整合面与新、老地层的产状相同。平行不整合在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和虚线共同表示。

2、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在剖面图和地质图上分为两种情况: (1) 新、老地层的倾向大致相同, 倾斜角不相同时, 剖面图与老地层斜切, 与新地层平行;平面图与新、老地层都大致平行。 (2) 新、老地层的倾向不同, 倾斜角也不同时, 不整合面在剖面图和平面图上都与老地层斜切, 与新地层平行。

3、勾绘角度不整合时的要求:

(1) 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 然后绘制不整合面上方的新地层, 最后对不整合面下方的老地层进行绘制。 (2) 不整合面下方的老地层界线和不整合面斜切时, 应该把老地层界线用虚线加以延长, 使其延长至剖面线即可, 然后再把剖面线和老地层界线的延长线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再根据老地层的倾斜角度和两线的交点, 在剖面图上绘制出老地层的界线。

四、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如果地层是横穿构造线, 那么应该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 表示横穿构造线上方的地层在地表以下的状况, 这种图件既要表示出构造, 又要表示出地层, 还要表示出地形起伏、地质现象、地物名称、火成岩等综合性地质内容。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对进行地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绘制图件步骤如下:

1、估算路线总长度, 选取合适的比例尺进行作图, 将图件的长度控制在纸张范围之内, 若地质复杂, 路线过长, 则可以绘制得长一些。在这里, 选取适合的比例尺十分重要。

2、目测地形转折点和水平距离之间的高差, 判断出山体的大小和山坡的坡度。对于初学者来说, 很容易将山坡的坡度画错。一般来说, 山坡的坡度不超过30°, 若超过此数值, 那说明山坡较陡, 人无法顺利通过。

3、按照实测的地层断层面和层面的产状, 在剖面图上画出各地层的断层面倾向、位置和倾斜角以及分界面, 并在相对应的位置画出岩体的形态和位置。将这些层用线条把相应的层连接起以后就可以反映出横剖面的特征和褶皱。

4、把地层、岩体等用代号、花纹等进行标注, 详细写清样品代号、产地、取样位置等。

5、标出剖面图的名称、比例尺、图例、方向、地物名称。并为图片加以说明。

结语:

对地质构造剖面图素描绘制进行详细了解, 有利于在工作中按照图件进行总结, 可以更好地掌握地层剖面的整体情况。

摘要:本文主要了解地质剖面图的概念, 并讲述如何进行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上的表现特点。用剖面图件为地质工作带来便利。

关键词:地质剖面图,不整合,绘制

参考文献

[1]张德林.绘制地质剖面图的计算机方法简介[J].露天采煤技术, 2010, 04.

[2]钟显亮编.煤矿地质学[M].地质出版社, 2010.

气井水平井剖面设计与轨道控制 第7篇

1.1 防斜打直

水平井直井段的井身轨迹控制原则是防斜打直, 快速钻进。

假如造斜点处发生位移, 会造成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比设计更大的造斜率, 或者将一口二维水平井变成了三维水平井。如果丛式井的直井段发生井斜, 还会造成丛式井中两口井的直井段井眼相碰的施工事故, 所以施工中需要充分利用成功的高压喷射和防斜打直技术, 严格的将造斜点前的直井段井眼轨迹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1.2 优选钻头、优化参数

苏里格气田直井段延长底及纸坊上部地层存在砾石层及砾石夹层, PDC钻头容易造成早起破坏, 制约着直井段一趟钻的实现, 需要进行钻头选型试验和参数优化。

2 斜井段两趟钻

目前苏里格气井水平井靶前距主要以400和450米为主, 从造斜点至入窗点垂增一般在420米~450米, 属于中半径水平井, 具有摩阻、扭矩远比长半径水平井小, 更有利于安全钻井和钻成更长的水平井段的特点。但是中半径轨迹同时要求更高的增斜率, 所以优化剖面的同时提高钻具组合增斜率是实现斜井段两趟钻的必要条件。

2.1 采用三段增斜轨道设计方法优化剖面

在造斜段采用1.5度单弯螺杆滑动钻进, 按设计先打出高造斜率。在井斜45度左右, 易形成岩屑床, 有井下安全隐患, 采用1.25度螺杆少滑动多复合的方式以较低的造斜率快速完成这一井段的施工。在钻达目的层时, 根据苏里格上古目的层垂深变化大的特点, 在剖面设计时尽量使该井段曲率较低, 尽可能复合入窗, 给地质调整留出空间。

2.2 优选钻头:斜井段实现两趟钻的首要前提就是优选PDC钻头

制约PDC钻头在斜井段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其复合增斜率弱, 滑动工具面不稳定, 容易形成低效施工, 在斜井段使用较好的迪普DM665D钻头和江钻KM1662DTR钻头, 其特点主要有:

(1) 将钻头冠部缩短, 布齿有20度至30度的倾角, 减弱钻头的攻击性和反扭矩, 增加工具面稳定性。 (2) 底部平缓, 增加井底接角面积, 减小吃入深度和反扭矩, 工具面控制容易。

2.3 钻具组合与井眼轨迹控制的优化

造斜井段井眼轨迹控制工艺技术的重点是在不同的井眼条件下, 如何选择不同角度的螺杆来获得需要的造斜率, 并研究与之相关因素的影响规律。

在苏东57-XH1井施工中, 根据设计数据分别做出双增、三段制和单圆弧三种设计轨迹, 采用三段制就需要大量的滑动来实现稳斜, 只有单圆弧和双增最接近施工实际, 而采用双增模式又可以比单圆弧少20米井段, 据此本井施工中采用1.5度螺杆+PDC在389米井段将井斜增至50度, 剩余40度井斜在289米内使用1.25度螺杆+PDC完成。充分发挥了PDC单只钻头进尺多, 机械钻速高和1.5度螺杆在小井斜滑动增斜率高的优势, 同时在井斜50度以上井段使用1.25度螺杆+PDC避免了该种组合在小井斜复合增斜率弱的缺陷, 减少滑动, 避免低效施工。

2.4 斜井段入窗难点

目的层入靶点位置的准确性和目的层厚度是影响水平井中靶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质不确定度的影响, 开钻前地质设计的油顶垂深与实际的油顶垂深总会存在误差, 这种地质误差常给着陆控制造成困难。当这种误差较大或在薄油层中钻水平井时, 其影响尤为突出。

在进靶钻进过程中, 往往因井段短和测量信息滞后而加大控制难度, 而且为满足地面布井需要使靶前位移限定较严, 因此需要以一定的井斜角 (84~86度) 稳斜钻进, 探知气顶后再以设计好的造斜率增斜着陆入靶, 在进入气层前, 使实钻轨迹靠近设计轨迹线, 避免在入靶前进行强增或强降斜入靶。

3 水平段一趟钻

水平段轨迹控制的原则就是通过调整井斜改变垂深来保证井眼轨迹最大程度在储层中穿行。但是在水平段施工中, PDC钻头对石英砂岩抗研磨性弱, 轨迹调整频繁, 地层稳定性差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平井施工安全和钻井周期, 要实现水平段快速优质的一趟钻完成, 必须进行钻头优选和参数优化。

3.1 优选钻头

优质的PDC钻头是实现水平段一趟钻的前提条件。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6寸进口钻头为哈里伯顿FX55D和休斯HCD505ZS, 平均进尺达到800米以上, 国产钻头为迪普DD65C和江

3.2 大斜度上翘的长水平段的轨迹控制技术

水平段设计原则是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水平段应以坡降形式为最佳, 以利于井下安全, 但是, 由于布井井口因素, 在设计和实钻过程经常有入靶后垂深逐步抬升井, 对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水平段上倾造成滑动加压困难, 岩屑堆积在套管角, 起钻时在套管角处遇阻。施工中应增加循环排量, 加强泥浆携岩性能, 并定期进行短程起下钻。

3.3 水平段泥岩坍塌和滑动困难

部分区块石盒子组存在灰黑色泥岩, 遇水极易分化, 井壁稳定性差, 为稳固井壁, 提高比重, 又会出现井漏。苏48-X-XH井钻遇该种泥岩7米即出现扭矩过大, 上提下放困难, 甚至接不上单根, 如果水平段后期钻遇该种泥岩建议完钻。水平段出现泥岩的处理方式:主要在于提前预防, 出现泥岩马上调整泥浆, 如果出现坍塌后再处理成本和难度会增加很多。

3.4 参数对井斜变化率的影响

在气层中, 砂岩含量较高, 地层胶结疏松, 井斜变化率容易受排量的影响, 加之水平段钻具刚性较弱, 钻压对钻头的侧向切削率也有所影响, 所以在水平段施工中要根据实际增斜率及时调整钻井参数, 对泥浆排量和钻压相配合调整达到增降斜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1) 根据井眼轨迹控制的实际情况和实钻轨迹点的位置、井斜角大小分析待钻井眼轨迹中靶的影响规律。在轨迹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有余地、并有后备工具条件时, 应当充分发挥动力钻具的一次造斜能力, 以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起下钻次数。通过轨迹优化, 采用双增模式争取实现斜井段一趟钻完成。

(2) 斜井段45-50度时, 钻进中产生的钻屑不容易被带出, 容易形成岩屑床, 若钻井液性能达不到要求, 井眼低边位置的岩屑堆积并产生雪蹦, 埋住下部钻具无法开泵而产生卡钻, 造成井下复杂, 在设计轨迹时这段井段尽量减少滑动。

参考文献

有关电阻率剖面法问题的探讨 第8篇

1 勘查深度问题

勘查深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查明探测目标的最大深度。事实上, 勘查深度受多种因素制约, 主要有:

1.1 仪器的性能:包括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对野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好的仪器能有效地提高勘查深度。

1.2 装置类型的合理选择:

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工作任务选择最有效和较经济的装置类型和极距大小。其中, 中间梯度法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和异常形态较简单, 易于解释。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例如对低阻陡倾斜薄脉, 勘查能力就很差。联合剖面法具有适应性广, 异常幅度大, 信息丰富等优点, 但低效率和高成本却限制了它的应用。

1.3 观测精度:提高观测精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勘查深度。

1.4 电性差异:勘查目标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越大, 其异常也越明显, 因此也越容易被发现。

1.5 干扰水平:

包括各种人工的和天然的电场干扰、地形影响、地下非探测目标的干扰。这些干扰使有用异常受到压制和发生畸变, 从而降低了对它们的探查能力。

1.6 目的体的形状、规模、产状等。

虽然不能对某一种特定装置给出一个计算勘查深度的公式, 但可以对不同装置在同一地电条件下的勘查深度进行对比。

当沿测线方向有多个地电异常体存在时, 电阻率剖面法是否能发现和对其进行区分, 这就提出了一个电阻率剖面法的横向分辨能力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当相邻地电体间的距离小于其埋深时, 只出现一个综合异常。这时用上述任何一种装置都无法确切地区分它们。当地电体间距大于其埋深时则横向分辨能力与装置形式及极距的大小有关。当联剖装置的极距小于相邻地电体间距时, Pa曲线出现两个正交点, 交点位置与直立低阻板体对应, 说明这时联剖能有效地分辨它们。但对相同极距的对称四极装置来说, 仅出现一个低阻异常, 它位于两板体之间, 这说明在同等条件下, 对称四极对直立低阻板的分辨能力不如联合剖面。

随着极距增大, 一方面是总体异常幅值增大, 另一方面联剖两个异常逐渐合并为一个宽大的异常, 分辨能力变差。

2 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的干扰

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包括:局部的地表不平, 如小沟, 小土堆及建筑物等;局部出露的岩石;用不同导电性材料填平的坑洼以及不均匀覆盖等等。这些局部电性不均匀体可以产生干扰性的Po异常, 从而增加资料解释的难度。多数情况下, 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是可以观察到的, 因此, 若对异常进行实地踏勘, 便可发现它们, 于是就可把它们与其它异常区分开来。然而有些浅埋地下的局部干扰体却不易被发现。

当极距远大于局部电性不均匀体的线度或局部地形的跨度时, 在联剖Pa曲线上常表现为PaA与PaB同步起伏的特点, 于是PaA与PaB的比值就大体不变, 因此用这种比值曲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这类干扰体的影响。

3 岩层非各向同性影响问题

在沉积岩或变质岩地区工作时, 会遇到岩层非各向同性影响的问题。由于沿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小于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因此在均匀半无限空间条件下, 沿层理方向的电流密度将大于垂直层理方向的电流密度。这时如果在地面沿不同方向观测视电阻率就会发现:平行层理方向的视电阻率值大于垂直层理方向的视电阻率值。

由于非各向同性改变了地下电流场的分布, 因此当地下存在其它地电体时, Pa异常的形态和幅度与均匀各向同性围岩时相比, 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围岩倾角以及测量剖面与倾向夹角之大小有关。

剖面方向平行围岩倾向, 对中梯法来说, 随着岩层倾角的减小, 异常值减小, 同时极小值向反倾斜方向位移。当a=0°时, 电流大部分沿层面从浅部流过, 因而深部低阻球处电流很少, 其Pa异常就非常微弱。当a=90°时, 电流沿层面被导向深部, 因此这时Pa异常最大。

4 电阻率法的地形影响及其校正

地形影响是电阻率法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在山区从事电阻率法工作时, 由于地形产生的Pa异常与探查目的体的Pa异常叠加在一起, 从而使异常发生畸变甚至被淹没在地形异常中。因此有必要认识地形异常的一般规律和掌握校正地形影响的方法。

4.1 地形影响的一般规律在几种地形上的联剖和对称四极Po曲线。

在正地形上, 联剖和对称四极装置的Po均表现为低阻异常。联剖Pa曲线有一个反交点, 正地形顶点两侧, 酷和堵分别有一个极大值。当地形对称时, 对称, 反交点位于地形顶角点。若地形不对称, 则心与堵不对称, PaAB也不对称, 反交点偏离顶点位置。

在负地形上, PaA、PaB和PaAB均表现为高阻异常, 在角点附近有极大值, 联剖曲线有正交点。对称的负地形, 其PaA曲线与PaB曲线对称, 正交点位于角点上, 不对称的负地形, 联剖曲线也不对称, 正交点向一侧偏移。中梯装置的地形异常特征与对称四极相似。

地形异常的大小与地形坡度有关, 坡度越大, 则地形异常越大。如果坡角相同, 则正地形的Pa异常大于负地形的Pa异常。

4.2 地形影响的校正方法.

通常可以用“比较法”来校正地形的影响, 其原理如下:设纯由地形所产生的视电阻率异常值为Pa1=1:K1P1。式中, K1为地形影响系数。只要取得纯地形Pa1/P1的值, 便可对实测数据进行地形校正。

4.3 纯地形Pa1/P1数据的获取纯地形Pa1/P1数据可以通过理论计算,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途径获得。

理论计算在二维地形上较易实现, 其方法是将角域作为二维地形的基本单元, 通过解圆柱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可以得到单个角域的视电阻率值, 然后将剖面上各个角域的视电阻率值用相乘叠加的方法进行叠加, 便可得到实际地形Pa异常的近似值。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上述计算。

物理模拟可以在土槽、水槽和导电纸上进行。土槽法和水槽法可以模拟点源二维和三维地形的电场, 但模型制作复杂, 成本高, 在生产中得不到推广使用。导电纸法只能模拟线源二维地形, 但模型制作简便, 成本低, 易于在野外条件下推广使用。

摘要:常用的电阻率剖面装置有中间梯度;联合剖面;对称四极和偶极剖面。装置的选择要由工作的目的、任务以及地电体的电性特点和几何特点来确定, 既要考虑到方法的有效性, 又要考虑到工作效率和成本。对有关电阻率剖面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阻率,剖面法,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立波.地质勘探技术[A].中国数学地质 (7) [C].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1]王立波.地质勘探技术[A].中国数学地质 (7) [C].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勘探线地质剖面数字化辅助成图 第9篇

1 数据采集

采集成图所需要的勘探线地质剖面上所涉及钻孔的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地质编录, 矿区地形地质图或实测勘探线地形剖面的测量资料等。

2 数据处理

2.1 准备

确定“勘探线地质剖面图”Auto CAD图件的比例尺、剖面及钻孔弯曲平面投影图坐标原点。以剖面绘图区域 (内图廓线) 左边线为X轴的坐标原点 (XP0、YP0) , 在剖面图中Y轴相当于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Z轴, 原点与 (1956年黄海高程系, 或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零点一致;钻孔弯曲平面投影图坐标原点与剖面图一致, 但钻孔偏离勘探线平面位置 (Z平) 需要通过勘探线所在的基线标高 (Z平0) 进行修正 (如图1) 。

以剖面图坐标原点建立“勘探线地质剖面图”赋值坐标系统, 用钻孔测斜资料、地质界线 (地层、矿层、构造) 与剖面原点距离为横坐标 (X=X正、X走) , 点位高程 (Y=Z、Z平) 为纵坐标对原始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 (注:X正、X走:分别为点位正投影法与走向投影法的横坐标数据;Z、Z平:分别为钻孔在剖面与平面上的投影数据。)

用仪器实测的勘探线地形剖面, 地表探矿工程、地质界线所取得的坐标数据应同样采用剖面赋值坐标系进行改算;由地形地质图切绘的地形剖面、探矿工程、地质界线坐标原点 (XP0、YP0) 应与剖面保持一致, 从原点起向右勘探线与地形、探矿工程、地质界线的交点距离即为赋值坐标系统X值, 高程 (Z) 为赋值坐标系的Y值。

2.2 计算

以钻孔为单位, 扩大了过去“钻孔轴线剖面投影计算表”的计算范围, 将钻孔地质编录需要成图的所有测点 (测斜变化点、地质界线、矿体中心点、采样位置) 融入其中, 通过Excel函数计算:求出点位坐标 (X正、X走、Z、Z平, ) 。

2.3 选择性粘贴

选择E x c e l“钻孔轴线剖面投影计算表”, 点击复制, 在工作薄创建的新表中点击“选择性粘贴”复选框“数值”或“值和数字格式”后确定, 这样就把函数计算表的全部字段及数值粘贴到新表中。

删除新表中与数字化辅助成图无关的行和列, 只留下“测点名称”、及坐标 (X正、X走、Z、Z平) 列字段 (也可以通过相关区域的多次选择性粘贴来完成) 。

2.4 排序、重组

将“测点名称”选做主要关键字, 坐标数据“Z”选做次要关键字并做“降序”排列, 这样就把测点属性相同 (测斜变化点、地质界线) 的点位按测点标高依次降序排列。

按照“测点名称”、“X坐标”、“Y坐标”为列字段, 将测点属性相同的一组数据排列在一起。然后将这些分组数据进行A u t o C A D批量输入命令语句的编写并存盘 (如图2) 。

3 数字化辅助成图

3.1 准备

按图幅比例尺及坐标原点创建的规则建立Auto CAD“剖面背景”图层 (内容包括:图名、图签、图例、坐标线、标高线、剖面线平面位置图、注记、内外图廓线等) ;建立与图例名称、花纹符号相对应的Auto CAD图块并保存。

3.2 数据导入

退出“剖面背景”图层, 创建新的图层并将其置为当前图层, 在绘图“命令:”下批量输入已经编写完成的一个或多个钻孔Auto CAD绘图命令语句, 完成输入后在当前图层中生成:钻孔轴线平剖面投影曲线、地形剖面线、测点花纹等图形图线。

3.3 填加表格

在剖面图下方或右侧的适当位置, 从“钻孔地质编录”或共享数据库中导入下列表格资料:

样品分析成果表;

矿体 (层) 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

用于推定矿体 (层) 边界和确定矿体 (层) 厚度的测斜成果;

3.4 剖面连绘

按照测点花纹图示、图形图线, 根据地质规律和成图原则, 对下列地质界线进行连绘:

地 (岩) 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 (层) 与围岩等界线;

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 (层) 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

资源储量类别和资源量块段的界线, 剖面图上矿体资源储量估算边界或投影点。

3.5 其它

按照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编制的要求, 填加其它注记 (矿体编号、地质代号、工程编号、孔深及钻孔标记、剖面方位、分层造区填充颜色岩性花纹) , 检查与完善图幅内容, 提交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