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普拉克索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普拉克索范文(精选8篇)

普拉克索 第1篇

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三条: (1) 以4-氨基环己醇为原料, 先氨基保护, 再将羟基氧化为酮羰基, 然后与硫脲进行Hantzsch反应, 肼解脱保护, 用L- (+) -酒石酸拆分得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与丙醛缩合, 再还原酰胺键, 最后与盐酸成盐得化合物 (1) , 收率3.69%[5]。此法路线较长, 收率较低, 且需使用毒性较大的水合肼。 (2) 以1, 4-环己二酮为原料, 与甲醇形成缩酮, 再与溴生成溴代产物, 然后与硫脲环合得到中间体2-氨基-6-丙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与丙胺缩合再还原得消旋的2-氨基-6-丙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最后用L- (+) -酒石酸拆分, 再成盐得化合物 (1) [6]。此法原料1, 4-环己二酮不易购买。 (3) 以对乙酰氨基环己酮为原料, 与硫脲进行Hantzsch反应, 再水解脱去乙酰基, 用L- (+) -酒石酸拆分得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与丙酸酐缩合, 再还原, 最后与盐酸成盐得化合物 (1) , 该路线的酰胺键还原报道了多种方法, 如使用B2H6、Na BH4、Na BH4/I2等[4,7,8]。此路线中酰胺的还原较为困难, 使用的试剂有的价格较贵, 有的毒性较大。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1,4,9], 以4-乙酰氨基环己酮为原料, 与硫脲Hantzsch环合, 然后在氢溴酸条件下水解, 再中和得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用L- (+) -酒石酸拆分得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与对甲苯磺酸正丙酯发生酯交换得普拉克索, 最后与氯化氢成盐得化合物1, 该路线操作简便, 反应步骤少, 总收率达18.3%, 合成路线见图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旋转蒸发仪 (Buchi) ;SHZ-D (Ⅲ) 循环水式真空泵, 河南巩义英峪予华仪器厂;81-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ZF-2三用紫外分析仪, 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TENSD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Varian Mercury-400核磁共振仪, 美国瓦里安公司。

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

1.2 方法

1.2.1 2-氨基-6-乙酰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化合物4) 的制备

4-乙酰氨基环己酮62 g (0.4 mol) 溶于200 m L醋酸和50 m L氢溴酸中。在避光和冰水浴冷却的条件下, 保持温度在5~15℃之间, 滴加溴素20.8 m L (0.408 mol) , 继续保温反应2 h。加入硫脲60.9 g (0.8 mol) , 100~110℃回流反应4 h。放置室温抽滤, 适量丙酮洗, 60℃减压干燥3 h, 得浅黄色固体118.5 g。IR (KBr, cm-1) ν:3 381, 3 305, 3 179, 3 025, 2928, 1 639, 1 575, 1 520, 1 437, 1 374, 1 309, 1 101, 692;1H NMR (DMSO) δ:7.51 (d, 1H) , 5.62 (s, 2H) , 4.20 (m, 1H) , 2.82~2.40 (m, 2H) , 2.54 (m, 2H) , 2.06~1.67 (m, 2H) , 1.89 (s, 3H) 。

1.2.2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化合物3) 的制备

化合物4粗品118.5 g加到1.06 L 40%HBr中, 氮气保护下加热约120℃回流15 h, 反应液减压蒸干, 加入甲醇160 m L搅散, 抽滤, 50 m L甲醇洗, 固体60℃减压旋蒸3 h。所得固体加239 m L水, 冰浴下用8 N氢氧化钠调p H 12~13, 有大量灰色固体析出, 抽滤, 固体60℃减压旋蒸3 h, 得灰色固体54 g, 两步收率共79.8%, mp.223~226℃ (文献[10]值:225.5~228.5℃) 。

1.2.3 (-) - (6S)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化合物2) 的制备

将50.8 g化合物2 (0.3 mol) 加到500 m L水中, 形成混悬液, 搅拌下加热至内温85℃, 分批加入L- (+) 酒石酸45.0 g (0.3 mol) 。反应液变澄清 (有少许不溶物, 趁热抽滤除去) , 滤液继续加热搅拌1 h, 停止加热和搅拌, 静置过夜, 析出灰色固体。抽滤得到粗品, 用水做溶剂加热溶解, 重结晶3次, 每次分别加原料干重的10倍量水。抽滤, 干燥得酒石酸盐37.2 g, 固体加到54 m L水中, 8 N氢氧化钠调p H 12, 析出大量灰白色固体, 抽滤, 60℃减压蒸干, 得灰白色固体17.8 g, 收率35.1%, mp.221~223℃ (文献[10]值:225.2~226.4℃) 。[α]D20-94.4 (c 1.0, 甲醇) (文献[7]:[α]D20-94.2) , IR (KBr, cm-1) ν:3 354, 3 267, 3 100, 2 912, 2 834, 1 635, 1 576, 1 534, 1 361, 1 099, 871;1H NMR (D2O) δ:3.12 (s, 1H) , 2.72~2.70 (m, 1H) , 2.46~2.44 (m, 2H) , 2.30~2.27 (m, 1H) , 1.84~1.82 (m, 1H) , 1.57~1.56 (m, 1H) 。

1.2.4 盐酸普拉克索二盐酸盐一水合物 (化合物1) 的制备

将16 g化合物1 (0.095 mol) 加到90 m L正丙醇中, 加入无水K2CO321 g (0.152 mol) , 对甲基苯磺酸正丙酯18.9 g (0.1 mol) , 回流5 h。反应毕, 蒸除溶剂, 加水20 m L, 乙酸乙酯50 m L×3萃取, 有机层蒸除溶剂, 加饱和氯化氢甲醇溶液20 m L, 有白色固体析出, 继续搅拌0.5 h。抽滤, 固体加到20 m L甲醇中, 加入0.5 m L水加热溶解, 冷至室温置冰箱4℃过夜结晶。次日抽滤, 干燥得白色结晶性粉末18.8 g, 收率65.5%。纯度99.4%[HPLC法:色谱柱:Chiralpak AD-H柱 (0.46 cm LD.×25 cm) , 流动相:正己烷∶二乙胺乙醇溶液 (1 m L二乙胺加到150 m L乙醇中) (70∶30) , 检测波长254 nm, 流速1.2 m L·min-1, 柱温30℃]。光学纯度99.6% (HPLC法, 条件同前) 。水分检测结果为6.11% (1个结晶水理论含水量5.95%) 。IR (KBr, cm-1) ν:3 415, 3 157, 2 946, 2 767, 2 675, 2 516, 2 410, 1 637, 1 592, 1 455, 1 436, 1 351, 1 003, 789, 709;1H NMR (D2O) δ:3.72~3.63 (m, 1H) , 3.30~3.17 (m, 2H) , 2.71~2.69 (m, 1H) , 2.63~2.54 (m, 3H) , 2.30~2.18 (m, 1H) , 2.10~1.97 (m, 1H) , 1.69~1.61 (m, 2H) , 0.91 (t, J=7.2 Hz, 3H) 。

2 结果与讨论

经红外、氢谱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反应总收率18.3%;并通过HPLC与目标产物标准品对照测得其纯度为99.4%, 光学纯度99.6%。

方法1.2.1、1.2.2两步, 在工艺放大时纯化比较困难, 且对收率影响较大。本着简化工艺操作的目的, 经多次实验验证, 以上两步反应无需纯化, 在方法1.2.3的工艺操作中可得到纯化。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酒石酸盐的重结晶次数与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以及盐酸普拉克索光学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与酒石酸成盐后重结晶3次, 即可得到光学纯度合格的终产物。重结晶次数与 (-) -2, 6-二氨基-4, 5, 6, 7-四氢苯并噻唑 (2) 以及盐酸普拉克索 (1) 光学纯度关系如表1。

文献报道的普拉克索成盐方法, 主要有两种:一是溶解于有机溶剂后滴加浓盐酸;另外就是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通入氯化氢气体。第一种方法, 由于结晶溶液含水较多, 所得产物形状不佳。第二种方法, 通入氯化氢气体不易控制, 有一定危险性。我们改进的方法为将普拉克索加到氯化氢甲醇溶液中, 得到的产品收率较高, 性状较好。

3 结论

本研究以对乙酰氨基环己酮为原料, 经Hantzsch反应、水解、拆分、缩合、成盐得目标产物盐酸普拉克索。优化后的工艺操作简便, 工艺稳定, 适合于工业生产。

摘要:以对乙酰氨基环己酮为原料, 经Hantzsch反应、水解、拆分、缩合、成盐得抗帕金森氏药物盐酸普拉克索, 中间体及终产物结构经红外、氢谱确证, 并通过HPLC与终产物标准品对照测得其纯度。新的工艺对各步反应进行了优化, 总收率约18.3%, 光学纯度99.6%。

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抗帕金森氏药,合成

参考文献

[1]詹静.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普拉克索的合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06.

[2]Bennett J P, Piercey M F.Pramipexole:a new dopamine agonis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J N eurol Sci, 1999, 163 (1) :25-26.

[3]杨宇.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430-432.

[4]金华, 李建其.盐酸普拉克索的合成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1, 21 (6) :10-11.

[5]J GerhartGriss, RudoffHurnaus, et al.Tetrahydro-benzthlazoles, the preparat1on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intermediate Products or as Pharmaceuticals[P].US, 4886812, 1989-12-12.

[6]Pospisilik Karel, Hoorn Hansjanetal.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2-amino-6- (alkyl) ajmino-4, 5, 6, 7-tetrahydobenzothiazole and compounds therefor[P]:US, 0103240, 2001-9-1.

[7]Claus S, Schneider, et al.Dopamine Autoreceptor Agonists:Resolution and Pharmacologlcal Activity of 2, 6-Dlaminotetrahydrobenzothiazole and an AIninothiazole Ana1ogue of Apo-morphine[J].J.Med.Chem.1987, 30:494-498.

[8]宫庆创, 司志现.一种普拉克索及其二盐酸盐一水合物的工业化制备方法[P].中国, 1024429-72A, 2012-5-9.

[9]Balicki R, Ciesielska A.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S) - (-) -2-amino-6-n-propylamino-4, 5, 6, 7-tetrahydrobenzothiazofe (pramipexal) di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J].Przemysl chemiczny, 2006, 85 (5) :344-346.

普拉克索 第2篇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逐渐丧失随意运动的能力。左旋多巴一直是治疗PD的有效的基本药物,多巴丝肼(美多芭)是代表药物之一。随着PD情的进展,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的加剧,即使长期服用大剂量多巴丝肼,症状改善不明显[1],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32例PD患者,采用多巴丝肼与普拉克索联合应用进行治疗,观察二种药物联用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入选病例均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5∶3;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3.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4年,平均4.8年。

1.2治疗方法[2]。对照组给予美多芭片125-750mg/d,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疗效调整剂量并維持最低有效剂量,平均用量500mg/d,同时加用盐酸普拉克索片即森福罗起始剂量为0.25mg/d,根据患者疗效逐步加量,日剂量最高增加到4.5mg,分3次服用,若症状改善达到稳定则该剂量作为维持剂量使用,疗程为1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主要观察指标为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在患者运动症状疗效比较方面,评定病情及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积分进行比较,进步率=(治疗前评分-原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根据进步率评价疗效,疗效等级分4级:进步率100%为痊愈,50-99%显效,1-49%为有效,<1%无效[3]。

2结果

治疗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行疗效判定,结果如下:32例患者中,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3讨论

帕金森病通常发病于40~70岁,60岁后发病率增高,男性略多。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首发症状震颤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4]

多巴丝肼是治疗PD的代表药物之一。基于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无根治方法的现状。只能控制运动症状、改善功能和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临床上左旋多巴类药物是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但随着用药量和病情的进展会产生运动波动、晨僵、少动、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等不良反应。

普拉克索是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激活纹状体的多巴胺D2受体,具有治疗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的作用。多个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普拉克索作为LD辅助用药治疗伴有运动波动的晚期PD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波动、异动症,减少LD用量,缩短“关”期,提高生活质量[5]

本研究显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能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伟.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3

[2]彭文君.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59

[3]齐娜.疏筋解毒汤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24

[4]陈应柱,刘刚,杨德刚,等.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5):384-386

[5]郭仙忠.多巴丝肼片合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3:286

HPLC测定盐酸普拉克索含量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Agilent

1200高校液相色谱系统, 包括自动进样器、VWD检测器、LC 3D色谱工作站;盐酸普拉克索对照品 (经结构确证, 纯度100.1 %) ;盐酸普拉克索原料 (自制, 批号为110311、110312、110313) ;乙腈为色谱纯 (美国Merck) ;磷酸二氢钾、一水合辛烷磺酸钠、磷酸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Apollo C18色谱柱 (1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为流动相A, 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1∶1) 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15 min, 60 % A→20 % A、40 % B→80 % B;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64 nm;柱温:40 ℃;进样量:10 μL。理论板数按盐酸普拉克索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

1.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盐酸普拉克索25 mg, 置25 mL容量瓶中, 加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4 ∶1)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0.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 用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4 ∶1) 溶解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样品溶液。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定盐酸普拉克索对照品25 mg, 置25 mL容量瓶中, 加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4 ∶1)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取溶液适量, 用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 %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4 ∶1) 溶液配制成2、10、25、50、100和200 μg/mL的溶液, 各取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盐酸普拉克索浓度在2~200 μg/mL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A=10.654C-1.884 3, r=0.999 9。

2.2 精密度试验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按1.2.2项下方法, 配制浓度为约50 μg/mL盐酸普拉克索样品溶液, 连续进样6次, 进样10 μL, 盐酸普拉克索峰面积的RSD为0.05 %;取上述样品溶液连续5日进样, 考察日间精密度, 盐酸普拉克索的峰面积RSD为0.7 %。

2.3 稳定性试验

取日间精密度试验样品溶液在0、2、4、8、12、24 h进样, 以峰面积考察其样品液的稳定性, 盐酸普拉克索峰面积的RSD为0.5 %。

2.4 准确度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纯度的盐酸普拉克索对照品, 按确定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 对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的称定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回收率分别为100.71 %、99.70 %、100.23 %、99.87 %、101.04 %、100.36 %, 平均回收率为100.32 %, RSD为0.5 %, 表明本品回收率良好。

2.5 样品的测定

按“1.2.2”项下方法, 配制浓度为50 μg/mL的盐酸普拉克索三批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用本法测定,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长期以来, 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替代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但是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有效阻止或减慢疾病的进展。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盐酸普拉克索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对于其他抗帕金森药物, 临床疗效好, 安全性高, 目前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一线药物。本实验中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 准确度高, 操作简单、方便, 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可以有效地用于控制盐酸普拉克索的质量, 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建立盐酸普拉克索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 (150 mm×4.6 mm, 5μm) 为固定相, 以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与0.06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含0.5%一水合辛烷磺酸钠, 用磷酸调节pH至3.0) -乙腈 (1∶1) 为流动相, 流速为1.5 mL/min, 柱温40℃, 梯度洗脱, 在264 nm的检测波长下测定盐酸普拉克索的含量。结果:在2~2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100.3%, RSD为0.5%, 日内精密度0.05%, 日间精密度0.7%。结论:HPLC可特异性地用于盐酸普拉克索的含量测定, 准确度高, 重现性好。

关键词:HPLC,盐酸普拉克索,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Singh A, Althoff R, Martineau RJ, et al.Pramipexole, ropini-role, and mania in Parkinson’s disease[J].Am J Psychia-try, 2005, 162:814-815.

普拉克索 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36例,患者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5.5±2.7)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3.5±1.5)年;排除外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帕金森叠加综合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实验的目的,并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溴隐亭治疗,首次剂量为1.2mg/d,第二周末逐渐加量至5.0 mg/d,分2-3次给药,以此作为最低治疗剂量[1]。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以及用药的安全性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剂量可加至22.5 mg/d,即7.5 mg/d,3次/d,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稳定药量作为基本维持剂量,12周为1疗程。

观察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首次剂量为0.25 mg/d,第二周末逐渐加量至1.0 mg/d,分2-3次给药,以此作为最低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以及用药的安全性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剂量可加至4.5 mg/d,即1.5 mg/d,3次/d,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稳定药量作为基本维持剂量,12周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包括①参照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Ⅲ部分中的运动检查总评分相对基线的变化以及第Ⅱ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相对基线的变化;②观察精神、情感及行为(USDRSI)、治疗的并发症(Ⅳ)总评分相对基线的变化[2]。其中显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变化超过30%以上;有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变化在10%-29%的范围内;无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变化未超过10%。总有效率=有效率十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参与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帕金森病也称之为特发性帕金森病(PD),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易造成患者神经系统病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肌强直、运动障碍、慢性缓慢性进展性静止性震颤。近年来,老龄化进程较快,此病的发病比例也逐年上升。

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治疗PD的常用药是左旋多巴,治疗效果良好,但随着近年来PD病情的新发展,此类药物的服用剂量也会随之增加,由其导致的运动波动症状、少动、晨僵以及剂末等不良反应情况也会明显有所增加[3]。

普拉克索是经过人工合成的氨基苯噻唑类衍生物,可归纳为非麦角类多巴胺能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衰期较长,可长久的对多巴胺受体起到刺激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内源性多巴胺紧缺的问题。普拉克索是现下比较新型的多巴胺受体刺激剂,本身属于完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在体内利用度明显高于其他受体刺激剂,且药效迅速、持久,不受饮食等影响,对帕金森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另外一方面,普拉克索还可缓解帕金森患者的抑郁情绪,对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症具有一定的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4]。

在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溴隐亭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显著优于对照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帕金森,普拉克索,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钢,林玮玮,王长连等.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5):501-504.

[2]胡瑾.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4,(9):1318-1319.

[3]李永顺.帕金森病患者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20-221.

普拉克索 第5篇

关键词:普拉克索,帕金森病,治疗

帕金森病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能力缺失和形成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病理学特征[1]。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运动明显减少、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本次研究对患有帕金森症疾病的患者应用普拉克索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帕金森症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帕金森病患病时间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2.5±0.7)个月;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70.8±1.3)岁;治疗组患者帕金森病患病时间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2.±0.8)个月;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0.9±1.1)岁。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多巴,每次62.5mg,每天两次,2周后改为每次250 mg,每天3次,共计用药治疗2个月;治疗组:口服普拉克索,每次0.125 mg,每天3次,2周后改为每次0.25 mg,每天3次,计划治疗2个月[2]。

1.3 观察指标:

选择肢体症状改善时间、接受药物治疗总时间、帕金森症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Webster评分减分率对帕金森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与用药治疗前相比减分率超过60%;有效:与用药治疗前相比减分率超过10%,但没有达到60%;无效:与用药治疗前减分率没有达到10%[3]。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 肢体症状改善时间和接受药物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应用美多巴治疗后(36.98±4.15)d患者的肢体症状得到改善,共计接受临床药物治疗(44.10±4.79)d;治疗组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后(31.26±2.05)d患者的肢体症状得到改善,共计接受临床药物治疗(39.79±2.46)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帕金森症疾病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常见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种,该病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中老年患者出现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与运动减少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近年来已经逐步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且该趋势正在不断加剧,帕金森病发病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导致中老年人帕金森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路易小体形成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变性缺失[4]。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可以对多巴胺受体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作用,使患者内源性多巴胺缺乏的病理学问题得以解决。普拉克索是新型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一种,又是完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一种,其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非常高,药效发挥速度较快,不会受到食物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合并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无论是在活体内还是活体外,该药物均能够对神经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普拉克索可以通过使细胞内多巴胺的含量减少,进而将谷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的毒性进行控制,这种神经保护作用通常会伴随于不依赖于D2/D3受体激动的实际抗氧化能力。普拉克索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机制为阻止由β淀粉状蛋白低聚物所诱导产生的神经毒性,其机制是可对后者激活活性氧簇进行抑制;可以使活体内6-羟基多巴胺所引起的活性化羟自由基水平明显降低;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产生的神经毒性作用进行控制,对抗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这可能会涉及到使多巴胺转运蛋白量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摄入多巴胺神经纤维内的数量减少,因为细胞内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的聚集需要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多巴胺D3受体所介导,由此导致细胞内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聚集量明显减少,进而使神经毒性得到有效控制[5,6]。

参考文献

[1]张国平,贺茂林,王莉莉,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4(18):192-193.

[2]刘振国,万赢.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策略与挑战[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27(5):291-292.

[3]温洪波,张振馨,罗毅,等.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嗅隐亭对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9(19):607-608.

[4]杜芳,李锐,黄远桂,等.普拉科索和罗匹尼罗对体外培养的多巴胺神经元的营养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23(18):508.

[5]周晓彬,纪新强,徐莉.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13):129-130.

普拉克索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共68例, 其中, 男38例, 女30例。将68例帕金森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4例患者。68例均符合帕金森患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3例, 年龄40~70岁, 平均 (60±7) 岁;病程1~20年, 平均 (10±5) 年。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7例, 年龄38~65岁, 平均 (57±6) 岁;病程1~15年, 平均 (8±5) 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在对两组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前, 医护人员需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 叮嘱患者进行为期1周左右的停药工作, 禁止服用临床治疗试验指定外的其他帕金森治疗药物, 确保普拉克索临床治疗数据的准确性。

对照组对患者使用美多巴进行治疗, 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每次服用剂量为62.5 mg, 每日两次, 并逐渐增量至每次服用250 mg, 分成每日3次服用, 每日的服用总剂量为150~750 mg。

观察组对患者使用普拉克索进行治疗, 刚开始服用剂量为0.125 mg, 且每日服用3次, 2周内随着患者情况增加至每次0.25 mg, 且每日3次,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在2~8周逐步增加剂量至0.50 mg, 且每日3次, 每日服用剂量不超过1.5 m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时间为3个月, 观察和统计每位患者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残功能的治疗效果[2]。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项。显效:3个月内患者症状、发作率减少至61%~75%。有效:3个月内患者症状、发作率减少至11%~65%。无效:3个月内患者症状、发作率和不良反应均未改善, 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越高时, 可判定药物治疗效果越显著。

对两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生活质量的评分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来完成,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总分为4个维度, 分别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 上述4个维度的评分数值均在0~100分, 当4个维度的评分值均更高时, 可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药物治疗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对两组帕金森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总有效率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帕金森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12% (32/34) ,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59% (24/34) ,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对比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帕金森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数据, 见表2。

3 讨论

帕金森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目前帕金森患者大多数为60岁以上, 这就说明了衰老跟发病率有关联。资料表明, 正常成年人脑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黑质多巴胺的减少会使神经元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目前对帕金森无法根治, 主要以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残[3]。因此, 本院开展本次药物治疗试验, 探究普拉克索是否能有效对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普拉克索是一种新型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与D2受体优先亲和。普拉克索也是一种完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其特点:①D2用来缓解帕金森运动症状。②降低药物的使用量,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③把药物的安全系数提高, 减少或改善帕金森晚期并发症[4]。

通过临床治疗试验, 能够得出结论, 使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 (32/34) , 明显高于使用美多巴的70.59% (24/34) ,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高于美多巴治疗的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普拉克索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症状, 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能更好地延缓病残, 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用药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该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共68例, 将68例帕金森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美多巴对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通过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帕金森患者3个月内总有效率为70.59%, 观察组帕金森患者3个月内总有效率为94.12%,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帕金森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用药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

参考文献

[1]常娜, 张俊士.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 2012, 40 (3) :299-300.

[2]赵磊, 刘彦青.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35) :36, 38.

[3]方兴.普拉克索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5 (3) :9-11.

普拉克索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7.1±6.4)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7.2±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左旋多巴用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普拉克索治疗。普拉克索起初给药剂量为0.125 mg/次,2次/d;用药1周之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微调用药剂量,改为0.125 mg/次,3次/d;用药1周之后给药剂量为0.25 mg/次,2次/d;用药4周后0.75 mg/d;用药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80例患者经不同用药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统一帕金斯病评定量表,显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转变>30.0%;有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转变在10.0%~29.0%之间;无效:Ⅱ~Ⅳ部分总评分相对基线转变<10.0%[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肝肾功能情况、心电图转变及症状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头昏1例;对照组嗜睡2例,头昏3例,恶心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相比对照组15.0%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尚不十分清晰,面对此种情况,临床防治帕金森还未找到十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医学研究指出,帕金森病相关病因受机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严重影响,多巴胺合成受阻,使得乙酰胆碱兴奋反应增强,人体机能若要维持正常状态,其大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必须处于平衡状态,若两者的平衡被破坏,便会产生麻痹、震颤等临床症状,致使帕金森病发生[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左旋多巴进入人体后,仅5.0%的成分可经血脑屏障作用于颅脑循环,其余部分会被转化成儿茶酚胺[4]。机体血管α受体在儿茶酚胺刺激下,会导致血管收缩,造成患者心率提升、胰岛素、肾素、胰高血糖素等变化等不良反应。普拉克索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氨基苯噻唑类衍生物,可对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物起到高度选择作用。普拉克索可通过与D3多巴胺能受体的亲和力作用,实现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同时可通过与D2受体的亲和力作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5]。普拉克索不仅可作用于改善黑质细胞病理学,还能够联合左旋多巴降低其用药剂量,防止长时间、多量用药儿产生的多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消除,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左旋多巴用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普拉克索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消除,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普拉克索,帕金森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妍梅,冼文彪,周鸿雁,等.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5):425-426.

[2]龙武,杨期明,蒋柏菊,等.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2):118-122.

[3]刘振国,万赢.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策略与挑战.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5):328-331.

[4]Leentjens AF.The role of dopamine 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Drugs,2011,71(3):273-286.

普拉克索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帕金森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62例, 女58例;年龄最低56岁, 最高82岁, 平均 (65.2±4.8) 岁;病程最短2年, 最长10年, 平均 (5.2±2.8) 年。患者均参照改良Hoehn-Yahr标准[4]分期:2期13例, 2.5期32例, 3期38例, 3.5期25例, 4期12例, 平均分期 (2.8±0.6) 。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或MRI扫描, 并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6年提出的相关标准, 确诊为帕金森症。

1.2 排除标准

(1) 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患者; (2) 因一氧化碳中毒、药物、脑炎、脑血管病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3)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 (4) 有明显小脑体征、眼外肌麻痹、锥体系统损伤、直立性低血压、肌肉萎缩等表现患者; (5) 存在左旋多巴或普拉克索用药禁忌患者; (6) 家属不知情、未签署同意书者。

1.3 分组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进行随机分配:研究组60例, 对照组60例, 治疗前帕金森病量表 (UPDRS) 平均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平均评分详见表1所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UPDRS评分及HAMD评分等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 (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生产批号:20120716, 国药准字H11021055) 治疗, 起始剂量 (250~500) mg/次, 每日3次, 用药每隔 (3~4) 日后加量 (125~250) mg/次, 每日3次, 日用药量最大不超过6000 g, 用药过程中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暂时停止加量, 维持原剂量, 症状有明显减轻或消失后, 可继续加量。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 (德国Boehringer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705412) 治疗, 普拉克索起始剂量为0.125mg/次, 每日3次, 每间隔7日加量0.125mg/次, 每日3次, 日用药量最大不超过1.5mg, 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则停止加量维持原剂量;左旋多巴 (250~500) mg/次, 每日3次, 与普拉克索同时用药, 用药7日后, 左旋多巴减量至125mg/次, 每日3次, 维持剂量。两组均以16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1个疗程后行UPDRS和HAMD评分。UPDRS分4型[5], I型评价患者行为、精神、情绪情况, II型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III型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 IV型评价患者的异动症、症状波动等并发症情况, 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帕金森病症状越严重, 反之则病症越轻。HAMD量表共24项[6], 采用5级评分法, 每项1-5分, 分别从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7个角度综合评价患者抑郁情况, 分值越高, 说明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 反之说明抑郁情绪越轻。两组患者均于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做好记录。

1.6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AS12.0, 计数资料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方法为t检验, α=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后UPDRS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评分结果详见表2所示, 研究组4型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说明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帕金森病症较轻 (P<0.05) 。

2.2 治疗后HAMD变化

研究组治疗后HAMD平均评分为 (10.52±5.62) 分, 对照组为 (18.33±6.53) 分, 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说明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抑郁情绪更轻 (t=7.021, P<0.01)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3所示。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两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发现异常。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为20%, 发生率较高,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1) 。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我国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变性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肢体震颤、身体僵硬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甚至造成一部分的自理能力丧失,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这也给治疗带来困难。但已有研究表明, 中脑黑质的细胞病理学改变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7]。多巴胺合成受到抑制, 其对乙酰胆碱的抗兴奋性作用减弱。人体大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处于平衡状态时, 可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 而当二者失衡时, 则易出现“震颤麻痹”等临床症状, 引发帕金森病。因此, 对帕金森病情的改善主要通过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含量实现。

左旋多巴是酪氨酸向儿茶酚胺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 属于多巴胺前体, 其通过血脑屏障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可实现脱羧酶作用, 进而获得一定浓度的多巴胺, 促进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的逆转, 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病情。但是, 左旋多巴胺进入血液系统后, 仅有极少部分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循环, 95%左右则无法通过血脑屏障, 被外围组织中的多巴脱羧酶作用分解成儿茶酚胺[8]。儿茶酚胺可兴奋血管的α受体, 促进血管收缩, 引发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体内储备加速消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素、甲状腺激素等变化等。由于帕金森患者普遍病程长, 持续用药时间长, 更加重了外围组织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和积累, 进而在临床表现出包括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在内的不良反应, 给患者带来痛苦, 也降低了治疗的安全性。而且,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左旋多巴的药性作用也逐渐下降, 患者还可能出现剂末效应、“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后遗症。

普拉克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氨基苯噻唑类衍生物, 属于非麦角类多巴胺能激动剂, 对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研究表明, 普拉克索对D3多巴胺能受体的亲和力最高, 是D2受体的7倍, 而对D1受体的亲和力最弱[9]。普拉克索可通过对D2受体的激动作用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 并通过对D3受体的激动作用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杨宇报道还认为, 普拉克索具有多巴胺细胞的保护作用, 可使其免受MPP+诱导致细胞凋亡, 且对琨基产生对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损伤作用有抑制作用[10]。普拉克索的用药一方面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不良症状, 促进黑质细胞病理学的改善, 另一方面还可减少左旋多巴的临床用药量, 避免因长期和大量用药而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 因而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本组研究中, 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和左旋多巴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UPDRS和HAMD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左旋多巴的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证实了以上结论, 说明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适合于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单纯给予左旋多巴用药, 研究组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和左旋多巴, 且左旋多巴较对照组减量, 观察两组治疗后帕金森病量表 (UPDR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4型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研究组患者帕金森病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 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适合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拉克索,左旋多巴,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石国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6 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9) :1465~1466

[2] 余丹丽, 张雄.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9;25 (1) :20~22

[3] 沈国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与安全性评价[J].海峡药学, 2012;24 (1) :162~164

[4] 张国平, 贺茂林, 王莉莉, 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生, 2012;24 (8) :2805~2806

[5] 李秀振.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50例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7 (10) :120~122

[6] 杨秀峰.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13) :99~101

[7] 刘中海, 林玲.褪黑激素、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 (10) :18~19

[8] 曹非, 陈涵, 张潇潇, 等.偏侧帕金森大鼠模型各个发病时期多巴胺能系统的动态监测[J].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20 (5) :360~362

[9] 杨新新, 任甜甜, 宋璐, 等.ERK通路参与可持续释放左旋多巴微球减少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19 (1) :9~11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