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皮瓣修复术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皮瓣修复术范文(精选10篇)

皮瓣修复术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4-2009年行不做皮瓣游离的伸指肌腱断裂修复术6例, 肌腱10根, 其中男4例, 女2例;工人2例, 农民4例;年龄48~17岁, 中位年龄28岁。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 橡皮筋指根结扎止血, 清创消毒同其他伸指肌腱损伤手术, 用2-0的可吸收缝合线距肌腱断端2侧各1cm做连续缝合5针, 3针去, 2针回, 打结固定;因无游离皮瓣, 缝合时首先从伤口处肌腱外层进针穿到皮肤外, 再进针时要从出针点进针, 从肌腱与指骨层面行针, 穿过另一侧肌腱及皮肤出针, 在从出针点进针, 在皮肤与肌腱之间行针, 穿出对侧皮肤, 再从出针点进针, 肌腱与指骨之间行针, 以此类推缝合, 锐性伤因断口整齐, 经上述缝合能达到无张力解剖复位, 再用无损伤肌腱缝线缝合断端, 肌腱断口不齐的, 修齐后, 进行上述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术后过伸位石膏外固定患指, 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破伤风抗毒素1500U肌内注射, 预防破伤风。

2结果

工人2例, 4周去除石膏外固定, 嘱其行患指功能锻炼, 8周后正常上岗工作, 随访5年, 患指无粘连、无活动障碍、无局部隆起。农民4例, 4周去除石膏外固定, 嘱其行患指功能锻炼, 随访3年, 3例患指无粘连、无活动障碍、无局部隆起;1例患指伤口与肌腱轻度粘连, 1年后局部小针刀治疗后治愈, 活动无障碍, 随访2~5年, 术后功能良好, 效果较满意。

3讨论

在伸指肌腱损伤修复中, 目前常用的外科缝合方法有以下4种[1]:第1种为间断缝合, 与肌腱胶原纤维相平行缝合几针, 方法较为简单, 由于伸指肌腱外形扁平且位于皮下, 术中缝合时容易撕脱, 勉强缝合后难免发生结节样隆起, 影响美观和肌腱滑动。从生物力学方面考虑, 肌腱拉伸载荷直接作用于相对的两端。不能为伸肌腱提供足够的强度, 承受主动活动。第2种缝合, 沿肌腱胶原纤维方向作横向和平行的缝合, 其作用肌腱上的拉伸载荷不仅在肌腱末端产生拉伸载荷, 同时也产生一些压缩载荷;术后也难免发生结节样隆起, 影响美观和肌腱滑动。第3种Bunnell缝合, 相对于胶原纤维方向作横向和斜向缝合, 其作用在肌腱上的拉伸载荷在肌腱两端同时产生压缩和拉伸载荷。能为伸肌腱提供足够的强度, 承受主动活动。第4种为鱼嘴或末端编织法, 缝合与胶原纤维垂直, 其肌腱拉伸载荷在两个缝合处产生剪切和压缩载荷, 其中压缩载荷更有利缝合后的肌腱的受力平衡, 为伸肌腱提供足够的强度,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以上4种伸指肌腱损伤修复方法, 均需先行皮瓣游离, 充分暴露肌腱, 影响肌腱血运。有的技术要求高, 操作难度大, 基层医院不能完成。本文介绍的不游离皮瓣伸指肌腱断裂修复术, 可吸收缝合线与肌腱的关系, 保证肌腱与皮肤间滑动顺畅, 保证肌腱缝合后的强度, 由于无钳夹牵拉肌腱, 也无损伤肌腱周围组织, 缝合时也不易撕脱。同时不游离皮瓣伸指肌腱断裂修复术操作简单, 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伸指肌腱断裂修复。

参考文献

皮瓣修复术 第2篇

【关键词】腓肠肌皮瓣修复术;跟腱损伤;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72-01

跟腱是人体的所有肌腱中是最为粗大的,主要是足跖屈和屈小腿的功能,由于其解剖以及运动力学的特点,临床上跟腱受损主要原因为运动和外伤。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手术方式,它不但可以修复受损的皮肤,而且还可以通过应用和跟腱相同的组织重建跟腱的功能,是修复跟腱受损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法[1]。本研究对小腿跟腱损伤的患者进行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腿跟腱损伤患者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46±4.1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1.85±3.77)岁,运动损伤11例,车祸损伤6例,切割伤3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92±4.64)岁,运动损伤12例,车祸损伤5例,切割伤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 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清创,使跟腱的断端充分暴露,适当地修齐创面边缘,用改良的Kessler法缝合跟腱,然后沿腱束方向间断缝合,缝合完成后,把橡胶引流条埋置皮下,24小时之后拔掉。

1.2.2观察组 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2],术前进行硬膜外麻醉,清创,选取皮瓣:皮瓣上界为腘窝下方,下至创伤面边缘跟腱的近侧,胫骨内侧和腓骨外缘为两侧的界限。在皮瓣的上方做切口,露出腓肠肌外缘,钝性分离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由近到远在皮瓣的外侧、远侧、内侧作切口,把皮瓣掀起,“Z”字形延长腓肠肌外缘肌腱性部分,把腓肠肌内外侧头的神经束、血管游离到腘动静脉和胫神经部位,然后行V-Y推进,修复缺损的跟腱。

所有患者术后均用长腿石膏使踝关节固定,在6周后复诊,随诊12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跟腱的一期愈合率、膝和髁关节正常活动率、感染率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手术时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3.48±3.8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6±4.99)min,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观察组2033.48±3.86对照组2047.26±4.99注:经t检验,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关节正常活动率、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和关节正常活动率均为100%,且术后无1例感染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关节正常活动率、感染率比较(%)

组别例数一期愈合率关节正常活动率感染率观察组2020(100.00%)20(100.00%)0对照组2017(85.00%)15(75.00%)3(15.00%)注:经卡方检验,P<0.05。

3讨论

小腿跟腱主要是由肌腱周围组织及其连接处来供血,因此跟腱部位的血供相对较差,发生损伤时不容易恢复,且容易导致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病的治疗方式一般为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操作非常复杂,往往需要分期手术,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带来很多痛苦,并且,传统手术肌腱在移植后活动强度小,恢复的过程非常缓慢,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法,目前临床操作也已经相当熟练,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术中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操作起来更容易、方便,可以同时对缺损跟腱以及创面进行修复,且移植手术后,对患者的肌力及肌腱部位的血运没有影响,达到一次性修复成功,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在手术中应该注意的是,腓肠肌动脉血供由于具有多样性,血管分布可能会所不同,在游离时要确认所有的分支,在游离皮瓣时,注意保留小隐静脉,以保证皮瓣顺利回流[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3.48±3.8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6±4.99)min,观察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和关节正常活动率均为100%,且术后无1例感染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腓肠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跟腱损伤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方法简单、血运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且术后感染率低。

参考文献

[1]郑煦光,刘会仁,曲家富.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95-3397.

[2] 贺慈.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 大家健康,2014,8(16):124-126.

皮瓣修复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12指, 男6例8指, 女4例4指;年龄21~53岁, 平均34.6岁。食指4例, 中指6例, 环指2例。切割伤3指, 挤压伤7指, 碾伤2指。伤指均是指端皮肤缺损合并甲床2.3~4.6 mm缺失, 指骨部分缺损或指骨外露。按Elsahy平面分型法[1]分型, 10例患者均为A-B平面, 均为急诊手术。手术方式:a) 甲床扩大术, 采用末节指背侧矩形推进皮瓣使甲根部分甲床裸露, 扩大甲床。b) 指端缺损修复, 均采用指近节侧方血管链皮瓣转移修复。

1.2 手术方法

1.2.1指近节侧方血管链皮瓣转移修复指端创面

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 先将伤手创面仔细清创, 残余指甲长度尽量保留, 残留有甲板者予以修剪后钻孔, 不予拔出。按照指端缺损的面积及形状于伤指近节侧方偏背侧设计皮瓣, 皮瓣的面积较皮肤缺损的面积稍大, 本组皮瓣的面积为1 cm1.5 cm~2.3 cm2.6 cm。蒂部设计小三角形皮蒂, 旋转点位于远指间关节近侧0.5~1 cm, 于指侧方作“Z”字切口, 切开作皮下锐性分离, 显露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 再于皮瓣背侧切开, 分离指固有神经背侧支, 切断后备用。于指背腱膜浅层分离至指固有动脉, 于皮瓣掌侧切开, 紧贴指动脉分离, 将皮瓣游离后, 指固有动脉、神经保留于原地。皮瓣蒂宽约0.8 cm, 包含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 蒂的长度以皮瓣转移到皮肤缺损创面后无张力为宜。皮瓣的三角形尖部与指侧方切口的远端缝合, 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 皮瓣远端和甲床缝合, 供皮区创面取中厚皮片覆盖。

1.2.2甲床扩大

于甲根部顺两侧甲沟做纵行延长线约1cm, 距甲上皮缘约5 mm处设计一矩形, 宽度与指甲等宽, 长度约为3 mm。以尖刀片去除矩形区表皮, 避免损伤真皮血管网, 于甲上皮与甲根部甲床间向近端以剥离子小心推剥甲根皮肤, 使甲根部皮肤与指甲分离。将形成的“U”皮瓣向近端推移, 使甲根部矩形表皮缺损闭合, 所形成横行切口间断缝合, 并缝合两侧切口, 指甲自然被扩大延长3 mm左右。切口12 d后拆线。无甲板残留者, 以无菌注射滴壶修剪成合适大小甲板并钻孔覆盖甲床, 将甲根部甲床与皮肤隔开, 两侧方作“8”字缝合适度加压, 缝线3~4周拆除。

2 结果

本组患者所有皮瓣均成活, 2例2指术后初期出现皮瓣血运障碍, 表现为皮瓣呈暗红色、肿胀, 并出现张力性水疱, 经拆除创缘部分缝线, 积极换药, 应用扩血管药物后皮瓣血运逐渐恢复正常, 甲床创面常规换药约1周后逐渐干燥。术后随访4~12个月, 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 无钩甲等畸形出现, 较正常侧略短, 皮瓣色泽偏深, 质地软, 两点辨别觉平均为8~10 mm, 供瓣区皮片存活良好, 伤指功能活动正常, 患者对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

典型病例为一52岁女性患者, 因重物挤压伤致右环指指端缺损, 急诊行指侧方血管链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修复,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论

指端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 以往采用残端短缩修整、腹部或胸部带蒂皮管修复后严重影响患指外观, 对于指端缺损的治疗关键在于尽量保留伤指的外观及长度, 其中保留指甲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指甲是手指远端的重要附属结构, 可保护指端, 防止指腹组织向背侧偏转, 增加指腹的感觉强度, 使指端具有良好的握持和捏物的重要作用。同时辅助手指完成如剥果皮等特殊动作, 指甲也是人体美的重要修饰部分, 指甲的缺失及畸形会影响美观及功能[2]。

甲床扩大术目前应用较广泛, 方法各异, 常用的有直接去除部分甲上皮、矩形皮瓣直接向近端推进等, 前者较保留原有甲上皮者, 形成指甲外形不自然, 后者指背皮肤可形成部分褶皱, 外观不佳。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较多, “V-Y”推进皮瓣、掌侧矩形推进皮瓣不能修复较大面积的创面, 特别对于指腹缺损较多或偏背侧的指端缺损不适用。邻指皮瓣、鱼际皮瓣需长时间固定手指, 易导致关节僵硬, 且需二次断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需损失手指一侧指固有动脉, 对于伤指损伤较大, 而采用趾甲移植技术要求较高, 风险较大。

本术式的优点:a) 本方法采用改良矩形皮瓣推进可保留原有甲上皮, 甲根部剥离范围小, 出血少, 形成指甲形态自然。b) 有甲板者保留残余甲板, 无甲板残留以无菌滴漏壶再造甲板, 其上钻孔引流并以缝线“8”字轻度加压, 初期换药时减轻患者疼痛, 且可使后期生长的指甲塑形良好。c) 采用指侧方血管链皮瓣可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 不牺牲指固有神经和动脉, 创伤小、血供可靠, 手术在伤指进行, 不损伤其他手指, 可重建感觉, 后期皮瓣质地好, 指端外观良好。

应用本术式需注意以下几点:a) 适应证的选择, 甲床扩大术的适应证是甲床损伤残留1/2以上的患者[3], 故残留甲床过小者不适合应用此方法;b) 甲皱襞内的甲根长度平均为4~6 mm, 因手术不能裸露甲基质, 需要保留甲根皱襞1.0~1.5 mm[4], 故甲根部去除矩形表皮的长度最长不能超过4mm, 并同时注意去除表皮的深度, 注意保留真皮血管网的完整性[5];c) 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一般在指近节设计, 血管蒂较长, 便于旋转, 避免因血管蒂短造成缝合过紧;d) 皮瓣设计应大小合适, 与远端与甲床缝合时应无张力, 避免后期形成钩甲畸形;e) 切取时需仔细显露并保护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的的完整, 蒂部不宜过窄, 带一小三角形皮蒂, 缝合时不宜过紧, 以免影响皮瓣成活。f) 蒂部游离时注意避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 以免影响伤指感觉及皮瓣血运。

摘要:目的 应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 采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 其中男6例8指, 女4例4指;年龄2153岁, 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 挤压伤7指, 碾伤2指。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 术后随访412个月, 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 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 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甲床扩大,指侧方血管链,外科皮瓣,指端缺损

参考文献

[1]Elsahy NI.When to replant a fingertip after its complete amputation[J].Plasty Reconstr Surg, 1977, 60 (1) :14-21.

[2]徐达传.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60-62.

[3]王利, 杨涛, 李文庆, 等.指甲扩大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3, 19 (4) :240-242.

[4]王利, 杨涛, 李文庆, 等.指甲扩大术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 21 (3) :245-246.

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30例 第4篇

关键词 皮下蒂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修复

面部各种疾患(如外伤创面、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皮肤缺损,修复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及心理,不留或少留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目标。2009年以来,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面部中小皮肤缺损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72岁,其中18例为色素痣,4例为瘢痕,6例为基底细胞癌,2例为外伤后皮肤缺损。缺损位于眼周、眉周耳前及鼻唇沟周围,最大直径3cm。

手术方法:①局部浸润麻醉下,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切口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予以切除,切除深度一般为皮下脂肪层,色素痣及瘢痕旁开2mm,基底细胞癌旁开5mm,外伤性缺损需将边缘修剪整齐,并祛除失活组织。基底细胞癌患者术中行冰冻检查,以明确切缘和基底有无腫瘤残存,以保证切除彻底,避免肿瘤复发,色素痣术后也需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痣的类型。②在皮肤缺损一侧松弛的正常皮肤处设计一三角形皮瓣,切口线尽量顺皮纹走行,皮瓣宽度略小于缺损的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2倍。皮瓣前端切开深度应达深筋膜层或肌层,并祛除部分脂肪组织,形成一个小斜坡,以利于向前滑行,两侧可达皮下,以皮瓣两侧基底皮下组织为蒂,并向下外潜行剥离使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然后将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分离,而保留蒂的两侧部分,形成侧方双蒂,在无张力下将皮瓣推进修复创面,如推进困难,张力较大,可酌情断一侧蒂形成单蒂皮瓣,封闭创面。供区尖端缺损处直接拉拢缝合,先用6/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7/0无损伤线缝合皮肤。术中应彻底止血,精细缝合,严格无菌操作。

结 果

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无器官移位及畸形,切口平整,皮瓣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随访6个月,切口瘢痕恢复满意。

讨 论

面部皮肤缺损常见于色素痣及良恶性肿瘤切除后,直径<1cm的创面多采用顺皮纹线的梭形切除缝合,如创面较大,为求得组织平整可能梭形祛除的皮肤会很多,不仅瘢痕会延长,中央部分直接拉拢缝合由于张力过大,局部瘢痕增生会更明显,甚至牵扯可能造成器官移位影响外观;对位于轴面的瘢痕,也会因直线瘢痕收缩引起局部凹陷,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如局部植皮封闭创面,不仅取皮区遗留新的瘢痕,而且植皮后颜色质地均与原皮肤相差甚远,再者特殊部位可能由于皮片挛缩造成器官变形;如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则治疗周期较长,需两次手术,并发症也不少见;而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似乎有些小题大作。笔者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直径1.5~3cm的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达到满意疗效。

皮下蒂皮瓣是一种随意型皮瓣,是一种改良的V-Y推进皮瓣,由一块岛状皮肤及与之相连的皮下组织构成。皮肤的血运由皮下组织蒂供应,蒂中不含知名动静脉,但却有广泛而丰富的血管网,有利于皮瓣的存活,供瓣区和缺损区存在着解剖的连续性,可减少术后因运动引起的不必要的牵拉[1]。而皮瓣的移动能力则取决于皮下组织蒂的牵伸性和松动性[2]。它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缺损区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以直接推进的方式封闭创面,故移植后皮肤质地近似,可以即时转移,转动灵活,愈合平整[3]。皮下蒂皮瓣具有多功能性和可塑性,它能很好地修复面部不同部位的缺损。眼睑部位皮肤薄而软,植皮后易孪缩且色差明显,如缺损小于眼睑长度的1/3,局部皮瓣应是最佳选择,利用眼轮匝肌和皮下组织作为蒂部,皮瓣设计可以超出常规,比例可达1:6以上,且具有很好的血供[4]。并可按眼轮匝肌的走行方向设计,减少了张力,减轻了瘢痕。鼻背区则皮肤张力较大,可利用的皮肤少,术后易继发畸形,常用的鼻唇沟岛状瓣则离缺损区较远,手术操作复杂,术后皮瓣可能发生危象,不能完全成活,而皮下蒂皮瓣,则可充分利用周围皮肤,组织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鼻唇沟和耳前则可根据缺损大小沿面部轮廓线设计切口,不易出现瘢痕及畸形。

皮下蒂皮瓣作为一种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但对于范围较大的皮肤缺损并不适合,设计时皮瓣不尖端不可角度过小,否则容易坏死;在皮下蒂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太过菲薄,缝合过程中不要过度扭曲和折叠,防止发生血血运障碍。皮下蒂皮瓣是面部中小皮肤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加祥,彭静,王伟,孔豫苏.皮下蒂皮瓣在面部病理性组织切除修复的临床应用[J].贵州医药,2011,35(3):254-255.

2 陈东来,刘艳霞,杨林,刘峰,周克琴.“风筝“皮下蒂皮瓣在头颈部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613-614.

3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7-109.

4 连志鸿,刘阳,程开祥.上睑皮下蒂旋转皮瓣在睑黄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3):162-163.

皮瓣修复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进行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00例,根据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100例患者的年龄在32~8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7.5岁。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提供的舌颌颈联合根治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时经检查均为舌癌患者;②均符合手术指征,全部患者皮瓣移植成功;③均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②精神状态较差,无法参与研究合作的患者;③出现呼吸、代谢、神经等功能紊乱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状况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该院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包括保护双上肢、备血备皮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创口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观察组在该院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在患者治疗阶段对患者的情况以及心理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由于舌癌皮瓣移植手术涉及了较广的范围,所以会直接对患者肿瘤所在器官功能性产生影响,比如交流、发音、吞咽以及咀嚼等,严重的还会对面颈部造成损容,因此这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情况,全面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对患者的重要作用,并在患者进食、发音等训练中提供辅助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建机体机能。积极邀请治愈的患者回院讲授康复情况,鼓励在院患者积极就诊恢复,提高治疗自信心。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因为患者在面临巨大精神压力时,常常会给家属带来更多的压力,也可能导致自身在社会或家庭中角色发生转换,对患者的心态产生影响,急需家属的关怀与鼓舞[2]。②环境干预。在一定的情况下,患者心理与环境的干预有着共通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心理上增添美感与满足。由于患者进行皮瓣修复术以后至少要绝对卧床1周时间,这段时间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因此在入院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如患者个体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颜色与风格、性格等等,便于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房中按照患者喜欢的背景布置、音乐播放等等,同时调动患者家属的配合,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能够激发积极情绪的环境;③环节干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都应该注重患者的细节管理,比如,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交流或其他细节都必须顾及患者的感受,一旦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也应该以宽容与耐心的优质服务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同时提醒患者家属帮助患者保护双上肢,预防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3]。

1.4 观察指标

采用SCL-90统计患者的自评症状量表分数,其内涵因子包括抑郁、恐怖、焦虑、强迫等等,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自评症状分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消极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越好,并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干预以后对其精神状态产生的不良影响。

1.5 统计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对应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强迫、恐惧、抑郁等精神症状改善方面均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性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狂躁兴奋精神状态出现的较多,不良影响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为紧张痛苦,总的不良影响率为64%,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口腔颌面部的多见恶性肿瘤中,舌癌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大多表现为鳞状的细胞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在当前临床上,舌癌根治术以及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而舌头器官属于人类重要的感受味觉、协助吞咽以及语言表达器官,一旦患者进行手术,那么正常的舌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各种不便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影响与精神影响[5]。因此,临床治疗后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和思想沟通,这对患者的自信心以及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护理人员更应该意识到自身的言语能够成为患者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由于患者在疾病状态下对交谈对象的语言较为敏感,通常会根据对象的言行猜测自身病情,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约束自身行为,还要指导患者家属一起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自信,通过细致的观察,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其病情造成的消极影响。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护理工作都以皮瓣存活的情况开展,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紧张烦躁等不良情况对皮瓣和颈部动静脉微血管收缩情况造成的影响,护理干预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健康的精神状态为目标[6]。该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CL-90因子分数强迫为(2.29±0.33)分,人际关系敏感为(1.95±0.39)分,焦虑为(1.64±0.48)分,恐惧为(1.89±0.46)分,抑郁为(1.41±0.37)分,而对照组患者对应的精神症状评分分别为(1.67±0.32)分、(1.93±0.37)分、(1.61±0.45)分、(1.85±0.41)分以及(1.31±0.40)分,改善显著性均好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干预后精神状态的不良影响方面,观察组患者狂躁兴奋的例数较多,有6例,不良影响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主要为紧张痛苦,且有7例较多的皮瓣青紫症状,不良影响率为64%,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两组对比数据可知,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会导致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产生,且影响患者皮瓣与颈部动静脉微血管的收缩情况,只有加强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精神症状的良好维持。在林晓静等的《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与干预》研究中,SCL-90各因子分中的躯体化、敌对、焦虑等对比相一致,而林晓静[7]研究中患者精神状态不良影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分别是20%与68%,与该研究的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对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手段,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邱雪,曾绮桥.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2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73-74.

[2]黄莉.前臂皮瓣修复舌再造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21-222.

[3]唐超,孙静,陈巨峰.舌癌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3):177-179.

[4]林曼舒,张同韩,刘晓玲.舌鳞癌舌颌颈联合根治及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2.

[5]高丽.舌癌患者颌颈联合根治术加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4,6(5):416-418.

[6]刘江,江锦芳.认知行为及社会支持护理对前臂皮瓣舌再造病人心理行为及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9):1698-1699.

[7]林晓静,刘翠兰.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3(28):529-530.

皮瓣修复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 男6例, 女4例;年龄19~56岁, 平均36.8岁。机器绞伤4例, 压砸伤6例。伤情:拇指1例, 食指4例, 中指3例, 环指2例, 均为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 伴指骨外露, 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1.5 cm2.5 cm。急性一期修复6例, 择期修复4例。

1.2 手术方法

指根部局部麻醉成功后, 患者平卧手术台, 予稀碘刷洗患肢, 常规碘伏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单。术中予:指根部上皮片止血带, 彻底清除创面污染物及挫灭组织, (1) 皮瓣设计:在患指掌侧创面的近侧设计一V型皮瓣切线, 要求皮瓣的基底宽度与创面的宽度一致, 皮瓣面积不能小于指端创面[2]; (2) 皮瓣切取:沿皮瓣切线切开皮肤, 适当切开皮下组织, 用弯血管止血钳 (12.5 cm) 撑开并适当游离, 这可最大限度的查找并保护血管神经束, 同时需保持皮肤、皮下组织和深部的连续性。在确保皮瓣血运的情况下充分离断束带, 游离皮瓣, 以便皮瓣能最大限度的向前推进, 减少缝合张力; (3) 将游离好的V型皮瓣向远侧推进覆盖指端创面, 与创缘作结节缝合。其供区作结节拉拢缝合, 缝合后成Y型, 闭合伤口。松开止血带, 观察皮瓣血运。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皮瓣全部存活, 平均手术时间 (29.1±3.8) min, 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 无一例患者皮瓣出现臃肿现象, 两点分辨觉为2.0~3.0 mm, 患指屈伸活动无影响, 指腹饱满, 外形良好, 无骨外露。

3 讨论

手指指腹皮肤的构造特殊, 有着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和感觉小体, 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因此在进行指腹缺损修复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避免供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3], 同时尽可能的选择吻合神经的皮瓣进行修复, 这样能够帮助手指感觉功能的重建, 也能够避免术后出现异常萎缩的现象[4]。在手术中我们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1) 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很多, 各有利弊。对于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 可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来决定手术方法, 一般末端缺损面积<1.0 cm1.0 cm, 均可行手外伤推进皮瓣术[5]。本皮瓣可修复手指远节掌侧的皮肤缺损, 皮瓣大小可根据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适当调控, 较方便; (2) 本皮瓣血运可靠, 末梢毛细血管丰富, 术中精细操作, 可确保皮瓣的血供;同时术中不破坏指神经主干的连续性, 故术后指腹感觉较满意; (3) 手术可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应用; (4) 术中无创操作至关重要, 不能破坏皮肤的微循环, 皮瓣蒂部的血管神经束术中始终保持连续性, 注意不能过度牵拉, 同时术中需充分切断皮瓣于骨膜之间的束带, 以利于皮瓣最大范围的推进[6]; (5) 术中配套的器械可使手术时间缩短, 同时可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神经束, 它们分别是:15号刀片一把, 有齿整形镊头宽 (0.5 mm) 两把, 弯血管止血钳 (12.5 cm) 一把。从本组患者手术效果来看, 1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在随访期间内功能良好, 未出现皮瓣臃肿、骨外露等情况, 屈伸活动无影响, 指腹饱满, 外形良好, 患者满意度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国成, 陈立科, 陈四华, 等.修饰性拇指再造两种手术方式比较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 (3) :202-204.

[2]李世民, 周艳玲, 张长清, 等.采用三种带蒂皮瓣术急诊修复指腹缺损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4, 19 (1) :23-24.

[3]Kawabata H, Tada K, M assada K, et a1.R evision of residualdeformities after operations for duplication ofthe thumb[J].Bone JointSung Am, 2007, 72 (7) :988-998.

[4]吴克坚, 陈家臻.拇指指腹指端缺损显微外科修复33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 (2) :159.

[5]侯书健, 陈国良, 方光荣, 等.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再造与修复[J].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1, 24 (1) :23-25.

皮瓣修复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患者96例。其中男80例, 女16例, 年龄20~40岁, 平均31岁, 其中挤压伤76例, 爆炸伤10例, 其他伤10例, 均在硬脊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麻醉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术后使用镇痛泵, 效果好。

1.2 实验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优质护理组与对照组, 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术前晚睡眠质量、术后疼痛程度。

1.3 护理方法

I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II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

1.3.1 优质护理组护理方法

(1) 术前访视:术前一日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探访,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内容,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 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 以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 使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 积极主动的应对手术;同时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手术中的特殊体位, 告诉患者如何配合麻醉过程, 讲明术前12 h禁食, 6 h禁水以及术前用药的目的意义, 耐心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减轻其心理压力及焦虑情绪, 使患者能平静地接受和配合手术。 (2) 术中实行温馨护理服务:对患者来说, 入室时是心理上最紧张的时刻[2], 这时, 应由前一日访视的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 核对好个人信息, 清点由病房带到手术室的物品后, 将其送入已准备好的手术间, 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与其交谈并介绍手术室的布局、设备, 以及使用仪器可能出现的噪音, 以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 术中按照术前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 关心患者的需求, 做好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3], 以避免心理因素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 手术结束后整理好患者所带物品, 与麻醉师一起护送其回病房。 (3) 术后主动反馈、提高护理质量:手术结束后第2~3 d巡回护士会到病房进行回访, 询问患者的伤口情况, 了解有无因术中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 护士通过对患者细致入微的服务, 可以让患者体会到自己依然被关注, 这种愉快的心情会促使其早日康复。

1.3.2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即传统的护理方式, 术前由病房护士做常规术前准备, 由手术室护工提前30 min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8:00巡回护士进入手术间, 询问患者情况, 核对无误后开始常规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观察病情, 配合手术积极主动, 手术结束整理好物品由护工将其送回病房。

1.4 统计学方法

血压、心率的变化采用t检验, 睡眠质量、疼痛级别构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入院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手术过程中优质护理组的血压升高了 (10.85±6.72) mm Hg, 心率升高了 (4.35±5.25) 次/分, 对照组血压升高了 (16.7±5.9) mm Hg, 心率升高了 (10.05±4.35) 次/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优质护理组术前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晚眠质量、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2。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对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3 讨论

3.1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是一种较复杂且精细程度高的手术, 每一位手术患者术前都会担心皮瓣是否会成活, 手的功能能否最大程度的恢复, 这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因此, 患者的心理压力、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血管吻合口的质量, 严重者会导致皮瓣坏死, 给患者带来躯体和心理双重伤害, 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因手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

3.2 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保持手术房间安静, 通常患者对于熟悉的环境和可以信赖的医生、护士会感到有安全感, 因此, 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使其从进入手术室就能看到巡回护士熟悉的面孔, 听到其熟悉的声音, 以及前日访视时对手术室环境的介绍, 降低了患者对手术室神秘、恐惧感, 从而减轻其焦虑程度。

3.3 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 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 通过一系列宣教、沟通及细致入微的护理, 降低了手术风险, 因为术前紧张, 术中焦虑以及术后疼痛、尿潴留、精神紧张、寒冷刺激等都可以引起吻合口血管痉挛, 出现血管危象, 导致皮瓣缺血坏死, 从而使手术失败。

3.4 通过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使护士从简单配合手术逐步过渡到在保证手术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让患者信赖护士, 信赖手术室, 建立了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舒适护理[4], 降低了心理因素对患者康复的不利影响, 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3.5 通过实践总结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皮瓣修复术等一些复杂大手术中通过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降低患者因焦虑、疼痛等刺激而造成的血管吻合口痉挛、通血不畅,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性, 使患者能够平稳地度过危险期, 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减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患者焦虑效果分析。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优质护理组50例, 对照组46例, 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服务,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 睡眠质量受手术影响较对照组小, 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对减轻患者焦虑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焦虑

参考文献

[1]薛富善, 袁凤华.围手术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009-1011.

[2]刘鹏.介绍日本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 :557-558.

[3]胡军, 王琪钰, 王雅琴.对入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的比较.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38-339.

皮瓣修复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2例, 女13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38±6) 岁, 左手损伤12例, 右手13例;损伤手指:食指5例, 中指4例, 拇指3例, 小指7例, 无名指6例;受伤原因:电锯切割7例, 机器挤压6例, 撕脱伤4例, 生活伤8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1例, 女14例, 年龄22~68岁, 平均 (37±6) 岁, 左手损伤14例, 右手11例;损伤手指:食指4例, 中指5例, 拇指3例, 小指7例, 无名指6例;受伤原因:电锯切割6例, 机器挤压7例, 撕脱伤5例, 生活伤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腹部皮瓣修复术、腹股沟轴形皮瓣修复术以及腹部皮管修复术进行治疗, 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扩张血管、患肢制动等对症治疗。同时,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褥疮预防、监测生命体征及血糖尿糖、保持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手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肢体, 手指损伤患者由于疼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易出现紧张、恐惧、惶恐等不良情绪, 心理压力增大是常见现象[3]。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心理辅导, 使其能够正视自身的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腹部皮瓣修复术的主要流程、治疗效果、手术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后等, 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 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 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愈信心, 提高患者在治疗、护理时的依从性。同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困难, 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积极克服自身思想以及生理上的困难;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绪辅导工作, 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大程度的关爱与鼓励, 消除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烦躁情绪。 (2)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全面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史、过敏史以及当前各项临床症状等, 协助患者定期完成各项检查, 包括术前1 d手术野常规备皮、药物敏感试验等, 指导患者提前适应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特殊体位, 包括床上进餐、洗漱以及大小便器的使用等。

1.2.2 术后护理

(1) 病房护理:确保病房整洁、舒适、通风良好且光线充足, 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55%~60%, 严禁病房内抽烟、喝酒。保证患者伤口干燥, 减少由于潮湿、出汗等原因造成伤后局部渗血、渗液现象。探视人员进入病房时必须做好记录, 做好走廊、病房内标识设置, 保证病区安静以及安全。 (2) 体位护理:术后, 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3~4 d, 此时体位以仰卧为主, 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 在其患肢下垫一薄枕, 高于患者心脏10~15 cm, 同时在患肢肘关节下垫一软枕以提高患者手臂舒适度,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降低其肿胀发生率。指导患者双腿微屈并于其膝下垫一软枕, 以降低患者腹部伤口张力, 叮嘱患者放松腰部, 降低腹部压力, 以免影响皮瓣血运。于术后第5天可以将病床摇起, 术后第7天可以由家属协助下床活动。 (3)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喜好指导其健康饮食, 术后应以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 多食粗纤维食物, 增加水果、蔬菜的进食量, 晨起可以饮用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避免大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 严禁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疼痛护理: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一项重要原因, 大部分患者疼痛主要集中于术后2~48 h, 若术后48 h后疼痛症状仍未缓解甚至持续加重, 护理人员应立刻考虑伤口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 报告医师进行相应处理。针对术后疼痛, 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耐受性给予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止痛药物、应用止疼泵等, 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肌内注射哌替啶。 (5) 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变化, 患者术肢制动以及包扎伤口时应该提前预留一小块缝隙以观察皮瓣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 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 保证患者伤口清洁、干燥, 一旦出现渗液立即更换。敷料更换时应该动作轻柔、松紧适当, 避免对皮瓣造成挤压而发生血运障碍。定期观察患者皮瓣蒂部是否有扭曲、敷料包裹是否有松脱、患者局部皮肤是否有肿胀或者体温升高等症状, 同时应该细致观察患者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弹性以及肿胀程度等。尤其是在患者术后48 h内, 应该每30分钟对患者皮瓣进行一次观察, 48 h以后对患者皮瓣每隔1~2 h进行一次观察, 持续5~6 d。若发现皮瓣出现颜色苍白、温度降低, 应该考虑有血栓形成或者血管痉挛症状, 及时提高室内温度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以及解痉药物应用;若患者皮瓣温度过高则可以使用冰袋降温, 降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若患者皮瓣颜色呈青紫色, 护理人员应该考虑有静脉回流障碍, 需立即报告医师并对症治疗;医师可以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直接观察吻合血管的血流情况, 可早期发现吻合血管血流异常表现,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提高临床疗效[4]。 (6) 锻炼指导:术后6 h, 给予患者肩、肘关节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皮肤肿胀。指导患者锻炼时扶住患指皮瓣, 保持适量动作频率, 早晚各进行1次锻炼。患者术后1周可以下床锻炼, 术后3周断蒂后可以行屈伸锻炼。加强患主动活动锻炼, 包括手指屈伸、对指练习以及腕关节光环运动、掌指间关节的手指屈伸运动等, 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 以不引发患者局部疼痛为基础, 促进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 (%) =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5]

显效:患者皮瓣颜色红润, 无并发症、血管危象发生, 皮瓣一期成活;有效:患者发生皮瓣血管危象以致少量坏死, 换药后愈合;无效:患者皮瓣大部分坏死且换药愈合较差。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4.50, *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8.00, *P<0.05

3 讨论

各种外伤原因导致患者手指远端皮肤受损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诊疾病类型[6]。相关统计显示, 指端缺损外伤在手部外伤中占25.0%~33.3%[7], 可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腹部皮瓣修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手指远端皮肤受损的一种常用手术类型, 具有时间短、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是手外科重要术式[8], 在该手术中, 精心护理是确保腹部皮瓣成活的重要因素[9]。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腹部皮瓣用于手部皮肤缺损, 虽然具有皮肤质地好、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 但是术后需长时间制动, 易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 甚至难以坚持[10], 故而实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同时, 指端缺损可对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 包括术前、术后两个阶段, 同时涵盖患者的心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饮食、疼痛、并发症、锻炼等多个方面, 针对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锻炼指导等进行全面针对性护理, 有效提升了护理过程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优质性, 提高了护理质量。事实上, 护理人员在针对性护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在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性, 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将护理对象涵盖到患者家属, 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层次、更加全面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皮瓣愈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与郭汉涛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皮瓣愈合影响因素, 促进皮瓣愈合,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综上所述, 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指端缺损后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皮瓣愈合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沈阳七三九医院收治的50例指端缺损并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指端缺损后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皮瓣愈合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度。

皮瓣修复术 第9篇

【关键词】皮下蒂皮瓣 随意皮瓣 面部缺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18-02

面部皮肤良性肿物是面部常见疾病,手术切除是彻底治愈肿物的方法.但是由此造成的面部皮肤缺损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创面的疤痕愈合,甚至导致面部美学的失衡.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我科采用缺损区周边皮下蒂皮瓣转移的方式修复皮肤缺损,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和范围切除肿物,达到根治切除之目的,同时做到术后面部容颜的完美康复,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6-65岁.面部皮肤缺损原因,外伤2例,面部良性肿物(色素痣,黑毛痣,疣状物)17例,恶性肿物1例,面部疤痕疙瘩2例.缺损面积0.75-3.5c㎡

2. 手术方法:

(1)切除肿物界限的设计:在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及其基底部,外伤创面须经清创后处理,剪除失活和不健康组织,确保创缘周边皮肤组织的鲜活.良性病变沿肿物边缘1-2毫米,恶性肿物距离肿物边缘5-10毫米.根据病变情况,恶性病变甚至可以更大范围切除肿物及基底部组织,保证切除后的皮缘冰冻切片均为健康正常组织.切除组织皮瓣尽量设计成圆形或类圆形,以利于皮下蒂皮瓣设计成"风筝"皮瓣.外伤性皮肤缺损可根据缺损形状,因地制宜,选择形状类似的皮下蒂皮瓣,尽量减少面部皮肤缺损的面积.

(2)皮下蒂皮瓣的设计: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皮肤的厚度和松弛度,一般选取肿物边缘皮瓣松弛区或皮纹皱褶处隐蔽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转移皮瓣.圆形或类圆形缺损,皮瓣设计以皮肤缺损的直徑为宽度.以皮肤缺损边缘为底边,向周边正常松弛皮肤处作三角形皮瓣,顶端向外,据缺损的形状可设计成等腰或轻度不等腰三角形.皮瓣的长度为缺损直径的1.5-2倍.靠近面部中央皮肤紧张部位皮肤移动性小的部位,皮瓣设计适当偏大,皮肤松弛部位设计皮瓣可略偏小.

(3)皮下蒂皮瓣的制备:以皮肤缺损区内径作为三角形底边.切开原先皮瓣设计三角形皮瓣两边的皮肤,在皮瓣周边皮下斜向外向下进行充分剥离,范围可达0.5-1.0CM,深度达深筋膜浅面(面部肌肉筋膜的浅层),形成底大,尖头在皮下蒂的锥形区域.同时,缺损皮肤的外围亦作皮下组织的松解,以减轻皮瓣的缝合张力.

(4)缺损创面的修复重建:游离创面的彻底止血,以松动的皮下组织为蒂,向皮肤缺损区推进,事先检查皮瓣的移动性和缺损区创面的覆盖情况及皮瓣的血运状况,确保各方面条件均达到满意.如果缺损范围较大,可于三角形皮瓣的尖端充分松解,以增加皮瓣的移动性.更甚者,经上述三处松解后,如果单侧皮下蒂皮瓣难以完成缺损的修复还可以在对侧同法制备皮瓣,从而形成双侧皮下蒂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总之要求务必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分别采用6-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7-0无损伤不吸收线缝合皮肤.不能形成"猫耳",如若形成,要处理完美.缺损范围较大者,为保证皮瓣的存活,需另加打包加压缝合创面.

5.术中操作要点,

(1)皮瓣的大小的设计.根据皮肤缺损的面积大小,皮下蒂皮瓣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缺损皮瓣的横径,同时注重缺损部位皮瓣周边皮下组织的剥离,范围可达1.0-1.5cm,多选择等于皮瓣的横径方式,因为这样可最大限度减轻皮瓣缝合的张力,从而可减轻愈合后的疤痕.皮瓣的长度大小的选择取决于周边组织的弹性和松弛度,一般长宽比例可按1.5-2.5比例选取

(2)合理设计皮瓣的部位,在皮瓣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使缝合的对合线顺应皮纹的方向或较隐蔽部位,或毛发部位.

(3)皮下蒂皮瓣血运的保护.皮下蒂皮瓣是以不含知名动静脉的皮下组织为供血来源的局部皮瓣,所以,皮下蒂的剥离必须在深筋膜的浅面进行,保护中间部分皮下蒂组织的良好血运.

(4)创面的彻底止血.制备皮下蒂皮瓣时需向周边作皮下组织的游离,由于面部的血供丰富,微小的渗血如若处理不当,术后可能会造成游离间隙的血肿,影响创面的愈合效果,甚至造成游离间隙的压力过大造成皮下蒂皮瓣的坏死,疤痕愈合,或愈合效果不佳,造成术区的牵拉扭曲.所以,电凝止血要彻底,皮下间隙要用7-0可吸收线美容缝合,不留死腔.

(5)注意组织的保护.在剥离皮下蒂皮瓣和缺损区周边皮瓣时,采取锐性剥离手法,尽量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彻底止血缝合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减轻术后失活组织的炎性吸收反应.

3. 结果分析

本组26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月后,术区可见色泽深浅不一的疤痕,,皮肤色泽,质地与周边皮肤相近,局部平整,无明显的针垫样疤痕畸形.皮肤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都存在,无不适异常反应.面部各个重要器官,整体无明显扭曲后移位,面部在功能和外形方面均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

4、讨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面部及其他部位造成的皮肤缺损,患者需求美容修复者,是整形外科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对于面部造成的皮肤缺损要求美容修复者更是众多患者的理想要求.通常皮肤缺损修复采取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皮片移植对于面部缺损患者来说,由于移植后的皮片与周边组织色泽和厚度不同,甚至多长有毛发,不符合美学需求,还需后续治疗.况且,皮片移植尚不能保证100℅,故在临床上较少采用.利用周围组织设计局部皮瓣,修复缺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法具有血运可靠,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皮肤相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以此为理论根据,举一反三应用到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缺损的修复,可同样采取该方式设计皮瓣,达到理想愈合.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郭恩覃,鲁开化,等.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0-51.

[2]薛春雨,邢新,李军辉等.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3):183-185.

皮瓣修复术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7.5~66.4岁,平均(52±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6例,车祸伤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6.3~65.8岁,平均(52±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摔伤17例,车祸伤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切除创面硬化边缘组织,清除炎性组织,反复冲洗消毒,于腓骨肌腱后缘取皮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通过肌间隙穿支进入皮瓣,夹闭近端皮支,在确保皮瓣血运良好的情况下,将其切断、结扎,进行精细游离,将皮瓣转移至皮损区,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包扎及固定。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筋膜皮瓣修复术,切除创面硬化边缘组织,清除炎性组织,反复冲洗消毒,于小腿后外侧取皮瓣,切开并充分剥离皮瓣后,将皮瓣转移至皮损区并覆盖皮损区,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包扎及固定。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发生率、治疗成功率及皮瓣感觉恢复程度。血管危象:术后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及坏死;治疗成功:术后皮瓣存活,伤口愈合质量好,无感染、溃疡、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ckinnon-Dellon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程度[3],感觉功能检查分为5级:患者无感觉视为1级(S1);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深痛觉视为2级(S2);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视为3级(S3);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且重叠感消失视为4级(S4);患者在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视为5级(S5)。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皮瓣感觉恢复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为S4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创伤骨科,皮肤缺损是影响创伤骨科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皮肤软组织韧性较差、手术入路范围广、皮缘血运较差密切相关[6,7]。由于创伤骨科的创面位置比较恒定,创面修整水平要求高,筋膜皮瓣修复术虽具有良好适应证,但仍需遵循皮瓣就近切取、皮瓣切取转移方便的原则。通过清理创面,采用皮瓣修复覆盖创面,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创面外表形态结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小对供应区的损伤,是评价创伤骨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重要指标[8,9,10]。

传统筋膜皮瓣修复术对供应区的创伤程度较大,术后供应区远端感觉功能受损,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影响皮瓣修复效果[11,12,13]。经过改良的筋膜皮瓣修复术可以根据创面具体情况,制作成形状各异的皮瓣覆盖于深部组织,且按照皮瓣设计原则和移植要领,皮瓣形态结构仍然包括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能够通过蒂部皮下丰富血管网供应血液,因此,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的皮瓣血运较丰富,以供血皮支及旋转点作为穿支,腓骨肌腱后缘为穿支皮瓣,便于精细游离、转移缝合。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的旋转点下移、皮瓣相对下移,且皮瓣血运丰富可显著提高皮瓣修复术的成功率[14,15]。肖春林等[16]研究认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利用两皮支间的皮支链式吻合,遵循压力平衡规律,可保持充足血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发生率、治疗成功率均可作为评价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用于创伤骨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指标。此外,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评价皮瓣修复疗效的独立观察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皮瓣感觉恢复程度为S4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效果确切,改良筋膜皮瓣血供丰富,生存率高,感觉恢复程度高,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发生率、治疗成功率及皮瓣感觉恢复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为S4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效果确切,改良筋膜皮瓣血供丰富,生存率高,感觉恢复程度高,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关文章
市场意识范文

市场意识范文

市场意识范文(精选12篇)市场意识 第1篇市场机制与市场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但显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能忽视...

1
2025-09-19
树下的女孩300字作文

树下的女孩300字作文

树下的女孩300字作文(精选5篇)树下的女孩300字作文 第1篇一个女孩,独自坐在大树下,双手抱膝,仰望美丽的天空,伸出双手,触摸天空,亲...

1
2025-09-19
手指运动可让宝宝更聪明

手指运动可让宝宝更聪明

手指运动可让宝宝更聪明(精选5篇)手指运动可让宝宝更聪明 第1篇手指运动可让宝宝更聪明孩子到了2、3岁,随着思维和动作的发展,产生“自...

1
2025-09-19
识别参数论文范文

识别参数论文范文

识别参数论文范文(精选9篇)识别参数论文 第1篇1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当今社会, 交通和建筑行业一直在发展, 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但...

1
2025-09-19
实质有效性范文

实质有效性范文

实质有效性范文(精选11篇)实质有效性 第1篇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呢?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及听...

1
2025-09-19
深圳市政务服务大厅

深圳市政务服务大厅

深圳市政务服务大厅(精选11篇)深圳市政务服务大厅 第1篇渔业捕捞许可申请材料(一)渔业捕捞: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须提供下列材料:1....

1
2025-09-19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精选7篇)《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 第1篇【绽放在沙漠中的美丽】一直以来,我都对这个在...

1
2025-09-19
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证明题

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证明题

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证明题(精选14篇)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证明题 第1篇三角形边角不等式关系练习题一、边的不等关系证明1、如图1...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