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PDCA循环式护理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PDCA循环式护理(精选12篇)

PDCA循环式护理 第1篇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干预,过敏性紫癜患儿

过敏性紫癜, 又称舒-亨综合征, 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过敏性紫癜表现为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综合征, 患儿全身症状明显, 易反复发作, 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本病的积极护理显得十分重要[1]。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科将循环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 均符合《儿科学》中过敏性紫癜的相关诊断标准[2],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观察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4~11岁, 平均 (7.4±2.9) 岁, 其中单纯皮疹型8例, 肾型5例, 腹型5例, 关节型4例, 混合型21例;对照组43例, 男25例, 女18例, 年龄3~10岁, 平均 (7.1±2.6) 岁, 其中单纯皮疹型9例, 肾型6例, 腹型6例, 关节型3例, 混合型19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计划阶段 (P) :

对入院时患儿的心理状态、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及家长情况进行评估, 制定干预计划。

1.2.2 实施阶段 (D) :

(1) 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 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有关过敏性紫癜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出院时教会家长观察病情, 如腹痛持续时间, 有无便血等。 (2) 心理干预:告知患儿及家属疾病的可愈性, 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鼓励患儿保持积极乐观情绪, 通过成功病例给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饮食护理:未明确病因前避免食用蛋白类、虾蟹等易过敏的食物;急性期忌吃生姜、生葱、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伴有消化道出血者, 暂停饮食, 待出血停止后给予流质、半流质淀粉类食物, 恢复期食用蔬菜或水果, 量由少到多, 如病情反复, 立即停止。 (4) 一般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病情;每日温水清洗皮肤, 避免穿对皮肤的刺激的化纤类及动物毛类衣服;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色泽, 皮痒时给予少量止痒剂, 破损的疱疹外涂百多邦, 动作要轻柔;受累关节制动、保暖, 取舒适体位。

1.2.3 检查阶段 (C) :

责任护士每天下班前检查实施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所在。

1.2.4 处理阶段 (A) :

把成功的经验保持, 针对存在的不足, 重新修订措施和计划进入下一个循环, 达到持续的改进, 形成“良性”循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入院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一般健康宣教, 告知禁食易过敏及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护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进行满意度调查, 观察两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尿蛋白消失时间, 并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 满意度和复发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尿蛋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5例, 占11.6%, 其中饮食不当2例, 接触易致敏物质1例, 其他2例, 对照组复发21例, 占48.8%, 其中饮食不当8例, 接触易致敏物质7例, 其他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的一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 从而使小血管发生炎症, 增加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通透性, 进而引起肠壁通透性增强, 产生广泛性充血、水肿和出血[3]。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患儿在入院后由于疾病的痛苦, 加之对周围环境陌生存在恐惧心理, 常表现为焦虑、烦躁, 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因此, 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 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 消除恐惧心理, 树立患儿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饮食不当常是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因此严格的饮食控制有利于患儿的病情控制及康复[5]。过敏性紫癜患儿机体处于高度致敏状态, 原来不过敏的食物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过敏, 饮食干预避免了接触食物过敏原, 切断了抗原、抗体的结合, 避免了变态反应的发生[6]。在护理过程中, 密切观察皮肤, 通过物理和药用等方法减轻患儿的疼痛, 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做好饮食控制和营养补充, 监测病情做好记录, 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 出院时教会家长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并怎样观察病情, 更好积极稳妥地面对疾病[7]。

PDCA循环首先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提出的一种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本管理方法, 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 该体系运转是管理循环, 主要包括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和处理 (action) 4个阶段, 这4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紧密衔接, 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呈现一种小螺旋式的循环方式[8]。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大循环为护理质控小组的质量管理, 小循环护士个人的质量管理, 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 可以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人, 而小循能够进一步保证大循环, 从而推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改变了以往护士长凭经验和印象去评价好或坏弊端[9,10]。本研究将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 发现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并且, 观察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尿蛋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快疾病的痊愈, 减少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邰静, 程丽萍.过敏性紫癜患儿综合护理干预6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 (3) :380-381.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08-211.

[3]王秋萍.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6) :54-55.

[4]李俊梅, 谷慧萍, 张敏.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 2011, 33 (22) :3513-3514.

[5]肖淑红, 胡月琳.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5) :687.

[6]刘雪松.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8) :197-198.

[7]黄丽文.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9) :116-117.

[8]顾瑾.PD CA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30) :2849-2850.

[9]宋喜玲.PDCA循环法在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4) :271-272.

PDCA循环式护理 第2篇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4月~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4月~20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企业管理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4月~20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0.5~4岁,平均(1.1±0.4)岁。将20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0.6~4岁,平均(1.3±0.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1.2.1P(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体操作方法等。

1.2.2D(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1.2.3C(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工作计划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1.2.4A(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1.3评价标准

1.3.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1.3.2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PDCA循环式护理 第3篇

【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使用手段,是临床护理的主要护理技术[1]。护理管理模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约束力,PDCA循环管理是一项应用于临床护理科学程序,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关键作用[2]。为了研究护理效果,现选取在我院静脉输液的10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0月的进行静脉输液的100例,随机分组,50例对照组,其中24例男,26例女,年龄6~73平均年龄(34.67±11.73)岁;50例实验组,其中25例男,25例女,年龄4~75岁,平均年龄(35.27±12.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本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按照医院的基本规定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驗组患者实行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⑴计划:以患者的在进行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来拟定相应护理计划。首先,注射室成立持续性质量改进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带教老师、监督员以及护理人员,由护士长进行负责。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组织进行护士理论学习和操作技术训练,加强护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⑵实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真实事例进行安全教育。②借着开会的时机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药物的治疗说明以及静脉输液的优劣处;院内组织静脉输液的学习班,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根据规定进行上课培训。③对患者进行定时的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⑶检查: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进行固定,检查是否出现液体渗出等不良现象;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情况观察评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分。⑷总结:定期将输液情况进行汇总,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表扬,对于失败的经验要加以总结,在下轮循环管理中注意上轮常出现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模式的管理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静脉输液护理缺陷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在抢救、治疗、康复中的主要护理手段,静脉输液属于护理的基础操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不当、固定方法等问题是造成发生护理缺陷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护理质量[3]。临床上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满意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是一个在同一水平循环的管理模式,在每次循环的过程中,都会更近一步,更上一个台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水平。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强化和改善,对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有所增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予及时解决,并在进入下一个护理循环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护理缺陷率,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更多认可[4]。在有效的质量管理基础监督下,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加强,把各个环节的护理模式都相互联系到一起,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协助患者控制病情向恶化方向发展[5]。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协助患者加快疾病的治愈,同时还不断完善护理体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2] 陈妙霞,张俊娥,王雪华,等.应用PDCA循环改进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2(1):76-78.

[3] 黄利娥,彭丽芬,赵纳.应用PDCA循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4):606-607.

[4] 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等.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54-56.

PDCA循环式护理 第4篇

1 计划阶段

1.1 发现问题

根据卫生部三级医院检查中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管理要求, 制订危重病人的检查项目和护理质量标准。在危重病人日常护理质量检查及月度检查中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责任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不全; (2) 年轻护士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 (3) 对危重病人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部分落实不到位; (4) 管道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5) 少数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1.2 查找原因

1.2.1 危重病人本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

(1) 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2) 各种高风险因素的存在, 如坠床/跌倒、烫伤、压疮、管道脱落等意外事件, 发生医院感染及并发症, 如肺栓塞、肺部感染、脑疝等, 工作预见性难; (3) 有些科室危重病人多, 容易造成工作忙乱。

1.2.2 护士因素

(1) 医院新区开诊, 大量新进护士, 护士队伍整体年轻, 缺乏基础知识; (2) 专科知识技能不足, 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 不能正确使用抢救监护仪器, 护理业务水平低、病情观察不到位; (3) 培训不足, 理论培训有但不系统, 未考核评价, 有些科室危重病人少, 实践机会不足; (4)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未能真正落实责任包干、能级对应。

2 整改措施

(1) 制订培训内容并组织医院、科室两级培训:危重病人抢救操作规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呼吸气囊的应用、心电监护的使用、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的熟练运用、危重病人常用的操作技能 (静脉输液泵操作、氧疗操作、吸痰操作、鼻饲操作等) 。 (2) 制订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 制定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 合理科学弹性排班, 高年资护士管理危重病人; (4) 修订本院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落实; (5) 护理人员经过危重病人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3 检查阶段

检查控制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是护理部和护士长的一项日常工作, 是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病区护士长每天检查本病区危重病人;责任护士按危重病人“十知道”进行交班, 病危者上报登记;科护士长随机对分管病区的危重病人查看;护理部每月组织科护士长对危重病人进行专项检查记录, 查看危重病人护理措施是否恰当, 对检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评价。护理部每季度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进行动态分析评价, 再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根本原因及改进措施, 并反馈各科室落实整改。

现场检查可采取“四步法”[2]: (1) 查看资料, 获取准确信息。 (2) 现场询问, 抓住关键质量控制点。一是问责任护士“十知道”掌握情况;二是问病人, 了解病人情况, 健康教育知晓落实情况, 是否知道责任护士;三问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 (3) 现场检查, 客观评价。根据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和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检查, 重点是意识和生命体征监测、危急值、管道管理与安全管理、给药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4) 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 有效督导。

4 结果与反馈

2012年共检查内科危重病人482例, 其中病危者50例, 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100% (平均达95分) , 病人满意度达97%, 护士危重病人相关知识考核达标。但在现场检查中仍发现有不足, 如在呼吸科危重病人检查中发现气道湿化和静脉输注同时使用静脉注射泵, 为防差错的发生, 建议护理部明确规定, 双泵要标识清晰, 静脉用药延长管上使用蓝色标识并注明药物名称, 气道湿化外用延长管上使用红色标识;在现场提问中发现部分护士不了解专科常用检验正常值及危急值管理;高风险动态评估不及时, 少数危重病人高风险防范措施沟通落实不到位等, 根据检查结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进一步整改措施。

5 讨论与评价

PDCA循环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与反馈。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检查与处理反馈。检查者要熟知质量标准, 体现管理的预见性;现场检查中要以事实为依据, 体现质量的客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体现管理的艺术性;及时反馈监控信息, 体现质量的持续性[2]。针对危重病人积极开展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 以总结经验, 提高护士的危重病人护理知识和专科技能, 从而不断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春梅.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3) :95-96.

PDCA循环式护理 第5篇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3 10:42:35 点击:3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技能[1]。因此,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始终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往采用的传统培训方法,因教学条件限制,一人示范众人学习的情况,在没有教学操作视频的情况下,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参训人员都能完全掌握示范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2],带教不规范,护士操作信心不足,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满意度低。为了提升护士操作水平,增强护士操作规范性,提高护士操作学习兴趣,我院护理部于2012年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开展临床护理操作培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为我院2010年全院护理人员498人,考试人员485人,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7.4%,其中副主任护师19人,主管护师160人,护师137人,护士169人。实验组为2012年全院护理人员523人,考试人员513,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8.1%,其中副主任护师22人,主管护师169人,护师143人,护士179人。培训前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在医院示教室,护理部的教学干事对全院护士分批进行培训,年终由护理部选择几个护理项目统一进行护理操作考核。

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培训模式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3,4]。实验组具体步骤为:制定操作培训计划;每周落实培训内容;月底操作考核测评;培训效果评价、改进。

1)计划阶段(P)制定操作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组织者、培训地点、培训师资等。①培训内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参照《基础护理》第4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第2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和《护理操作50项视频》,并邀请本市医学院校基础护理教学组专家,针对培训的项目,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程序。②培训组织者:由护理部分管教学副主任直管,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实施、考核、评价[5]。③培训地点:操作培训在护理示范教室,可进行多媒体教学。④培训师资:成立医院、科室两级护理操作培训组。全院通过层层选拔,挑选5名操作能手成立全院护理操作培训组,同时,各科室选拔1名操作带教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科室操作带教员,与护士长携手共同负责该科室护士的操作培训。

2)实施阶段(D)每周落实培训内容。①护士熟悉护理操作标准。将标准化护理操作程序上传到医院内网,并做成手册,发放到各个科室。在操作培训之前,护士先学习操作标准。其中包括:评估、用物准备,温馨服务,有效沟通、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的关键点、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将培训项目标准化操作程序放到医院局域网中,供带教员与护士提前预习。②每月第1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根据护理操作标准,院级护理操作员根据每个操作程序进行分解、细化,统一每项操作的细节流程及考核标准。由5名经过训练并娴熟掌握每项护理操作的院级带教员,采用情景模拟式对1名护理人员扮演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用佳能相机V7.0进行操作视频的录制,采用同步录音,运用QQ影音软件,经过剪辑、辅助图片,配上文字解说,将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温馨服务流程等贯穿于整个操作流程中完成视频后期制作。制作完成的操作视频,科室带教员及护士长先行观看、讨论,并予以最后修订。定案后将操作视频放在医院局域网中,供护士及时、方便、快捷地学习。③每月第2周:

对各科室带教员培训并考核。召集各科室带教员,先观看操作视频,后由录制视频者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培训,培训后1周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带教资格,未合格者继续对其一对一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

④每月第4周:带教员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过程用视频记录。带教员回到科室后,依照在院级培训的模式,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并用视频记录每位护士操作考核的全过程。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时,播放各位护士操作视频。先由本人进行自我评价,各位护士依次发言,说出在操作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由带教员或护士长对该护士的操作做成总体评价,并记录其成绩,作为日常考核依据。同时,科室录制的操作视频也作为护理部考察科室培训情况的依据。

3)检查阶段(C)月底操作考核测评。①考核方法:每月第4周:护理部分单元考核全院护士。护理部将医院2~3个临床科室作为一个单元,制定每月对单元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工作计划,重点考核所培训的操作项目及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②考核指标:内容包括仪表仪态、操作相关评估(患者病情、环境、物品)、操作前准备(操作前护理人员本人、物品、患者的告知)、操作过程中(能体现护士心理素质、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操作后物品的处理、效果评价(其中包括患者的评价)、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③考核标准:总分为100分,操作过程60分,仪表、理论提问各占5分,评估、准备、评价各占10分。≥95分为优秀;90~94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不合格者科内延期培训1周。

4)反馈、处理阶段(A)培训效果评价、改进。①分析总结当月培训效果:针对每月操作培训情况,整理操作考试成绩,由护理部召集全院操作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分析本月全院在该项目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少数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6],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出整改的措施。②操作培训满意度调查发放护士调查表,对操作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总分100分,≥95分为满意;90~94分为较满意;85~89分为基本满意,≤84分为不满意。实行双向反馈评价,促进教学相长。③培训质量反馈追踪:操作考核成绩纳入全院KPI考核指标。通过我院护士长飞信群、护士长QQ群及时反馈,反馈的强化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7],能促进下月科室护理操作培训质量提升。并与上月操作考核情况做对比,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护理操作的终末质量[8]。

2 结果

2.1 护士操作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改进前(对照组,2010年)与改进后(实验组,2012年),护理人员参加操作技术考试结果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改革前34.6%上升为改革后56.3%,达标率由改革前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改革前5.2%下降至2.3%(P<0.01)。

表1 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操作技术考核结果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总人数/人 513 485

优秀/人(%)

合格/人(%)

不合格/人(%)

289(56.3)212(41.3)12(2.3)168(34.6)292(60.2)25(5.2)

注:uc=3.466,P<0.01。2.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92.4%(448/485);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提升到99.4%(510/5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2,表明采用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认知度(P<0.01)。

表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认知度 培训模式 传统培训模式 总人数/人 485

对工作是否有帮助/人(%)

PDCA循环模式 513 3 讨论

3.1 PDCA循环培训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保障了护理质量

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前后对比(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34.6%上升为56.3%,达标率由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5.2%下降至2.3%。差民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在培训护士和培训内容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改进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操作技术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3.2 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本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改进后PDCA循环培训模式满意度大为提高。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具有服务性,护理技能是否规范熟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9~11]。新培训模式录制了规范操作视频,放置医院局域网中,可随时点播,操作老师手把手带教,院科两级带教员通过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的培训形式,让护士每月操作培训有计划性,操作视频让护士对操作的步骤记忆形象化,能清晰把握操作关键点。手把手带教培训,使受训人员能更明确操作中具体手法和方式。比如:吸痰,操作关键点在于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的正常状态、吸痰插管时保持无菌状态的同时必须是不带负压的,在吸痰管抽出时保持正常的负压状态,动作为手指捻须样左右旋转状,向上提拉。通过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得操作的关键点和细节的把握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3.3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表2可见,2012年底,对护士问卷调查结果,92.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对护理工作有帮助,92.0%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包括操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传统培训方法提高。

通过院科两级带教员分层培训、考核的方式,提高带教员操作带教水平。90.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能更好把握操作关键点。所有护士长均认为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科室人员操作整体水平提高。

3.4 多媒体视频教学,激发护士学习兴趣

由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多媒体视频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2]。多媒体视频教学增强了护理操作演示的直观性,将重点容易忽略的部分在视频中展示,规范了护士操作细节。对演示视

对个人是否有提升 能否对操作关键点的把握

273(56.3)207(42.7)231(47.6)476(92.8)472(92.0)466(90.8)频操作的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演示,展现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也增强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自制操作视频,能有效调动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具有很好的“同伴示范”作用。

视频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护士可以在医院或家中随时点播观看。将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强调。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节省30%以上的教学时间[12]。

3.5 考核方式改变,提高了护士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每月单元式考试代替全年集中式统考,不但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传统的培训方式一年集中完成一次操作考试,考核者工作任务重,被考核者压力大。新的考核方法将考核任务分配至每月,大大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传统的操作考核,注重操作流程的熟练,技术的完美,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新型的培训模式中,我们也认为操作步骤是关键,最能反应操作者的技术含量,其权重值定为60%,但同时也更注重根据临床情境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个人仪表、对病情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物品的处理及患者的评价等,在考核中权重值高达40%,这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我们把PDCA质量管理模式运用于教学培训,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对一个阶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移交下一个循环解决,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3],充分调动了护士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运用护理操作技能。2012年我院在全市组织的护士操作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同级医院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全院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华.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67~69.

[2]梁雁芳,冼日凤,朱新青,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17):4099~4100.

[3]Corbara F,Di C E.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total quality):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and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for stepby-step improvement[J].G Ital Cardiol,1996(26):61~72.

[4]宋琳琳,马文将.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179~181.

[5]朱淑群.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培训需求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4):1011~1012.

[6]张瑜,蔡坤.PDCA循环在新职工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7):645~646.

[7]黄漫,曾国琼.影响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革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7~118.

[8]向清平,李小峰,谭远谊.护理操作程序归类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5):1193~1194. [9]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69.

[10]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colorectal surgery [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11]Jin H,Hu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liver transplantation [J].J Surg Res,2012,176(2):409~422.

[12]姜小鹰.多媒体技术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4~176.

PDCA循环式护理 第6篇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护理;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2-03

PDCA循环理论又称戴明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程序),可有效地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目前已经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医学院校而言,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理论知识牢固、技术操作熟练、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既要保护患者的利益和选择权,又要让护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妇科护理技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充实和提高[1],是护理专业师资人员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利用戴明循环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即将步入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本次《护理学基础》这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护专1班学生48名,设为对照组;护专2班50名,设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练习老师看,考试考核分数达标算过关。

实验组学生采取PDCA循环教学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内容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一,通过平时的护理实训课教学,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也千差万别,故要通过收集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平时学习的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因素、影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因素、影响岗前培训质量的因素等,全部找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细节。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其存在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既让老师明白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和场景设计方面的欠缺,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教师根据岗前培训的要求写出内容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制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进度表、培训的总体目标、每周的分目标及一系列措施制度(包括教学反思)。但由于护理专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重理论轻操作、临床见习课时安排较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使得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均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进行阶梯式示教学、循序渐进,使实训课示教方法具有灵活多样及随机应变的独特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情”字,耐心示教和演练,善于激发内在学习情感,以鼓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项技能操作,教师对上课前任务的布置、围绕该项操作应该让学生复习的相关理论、观看示教时从不同的角度如理论、实践、个人体会、自己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课堂质疑等环节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每进行一项操作训练后,教师均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又掌握了什么?失误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师给予启发式的引导,帮助分析学生个体在该项实训课训练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总之,整个实训课过程,要充分地体现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既要要求学生记录经验教训,反馈给老师,老师又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情况,从而确保教学总目标的顺利完成。对教学结果,要加强监督机制,由教学督导小组,对教与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教学总目标的完成,并通过岗前培训中段综合考核方式进行验证。通过考核,准确评估学生的技能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向教师与学生进行反馈,以促进教学相长。

具体反馈的形式主要是召开座谈会,目的是既让学生对老师评估,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我完善;又让教师通过示教、观察、考核、总结手段和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能力比较清晰地掌握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此循环往复,通过不断改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3 教学评价

考核的内容包括观察技能、记录书写技能、仪器和物品的管理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及物品的技能等。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操作熟练且能讲解整个操作过程为优;操作基本熟练,但须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完成且讲解不完整为良;操作不熟练,对老师所提问题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为差。实训课第8周进行岗前培训终末考核。考核内容为理论和技能操作。理论考核评定标准:≥85分为优,75~84分为良,60~74分为及格;技能操作考核评定标准同第4周中段综合考核标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时间比较

实验组第4周的优良率90.4%,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P<0.05);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0%,对照组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8,P<0.01)。见表1。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对照组为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7,P<0.001)。见表2。

3 讨论

PDCA循环式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社区内的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共60例。其中男4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达到64.3岁。病程长短不一, 最长10年, 最短半年, 平均 (4.1±1.1) 年。观察组30例, 其中心绞痛15例, 心肌梗死5例;10例合并高血脂, 11例合并高血糖, 有14例有高血压史。对照组30例, 其中心绞痛14例, 心肌梗死6例;12例合并高血脂, 13例合并高血糖, 有16例有高血压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所有患者的病情经已由区级以上医院确诊, 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

1.2 分组与方法

将我院出院而归我社区管辖的冠心病患者按出院顺序先后编号, 单号为观察组, 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社区护理干预, 包括组织集体讲课, 宣传冠心病疾病知识、药物知识, 对生活习惯和用药进行指导, 观察病情、定期复诊等。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式居家护理干预, 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包括: (1) 治疗依从性:包括正确用药、定期监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2) 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饮食控制、规律用药、心理健康等。 (3) 复发率。 (4) 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PDCA循环式居家护理干预内容

2.1 P (计划) :

制定计划,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包括心理、饮食和运动、服药情况, 自身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家属对于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计划。计划可以通过宣传栏, 宣传册, 电话交流, QQ交流, 家访等形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1) 心理指导:患者得知病情后心理常有焦虑情绪, 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及影响患者心理因素的情况, 进行正面心理疏导, 向患者讲述疾病的防治知识, 从而帮助患者消除忧郁、悲观情绪, 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饮食及运动指导:血脂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极大, 所以可给患者制定一张合理的饮食食谱, 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及高纤维素食物为主。身体肥胖者应给低热量饮食, 节制饭量、控制体质量, 多吃些鱼、豆制品、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尽量保持大便通畅。合理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是许多冠心病患者康复计划的基础。锻炼中应注意个体化和循序渐进, 运动方式以有氧活动为宜, 散步、慢跑、骑单车、简单易行, 最后以放松疗法和呼吸练习结束。 (3) 药物指导: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 一定要遵守医嘱, 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 不可滥用药, 也不可擅自停药减药, 叮嘱家属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 (4) 社区医疗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基础体检, 包括心电图, 血压, 血脂, 血糖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自救教育, 随身必须携带硝酸甘油应急, 进行活动时发现心前区疼痛时, 应立即停止活动, 给予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舌下含化。如未能缓解请立刻到医院就医。

2.2 D (执行) :

做好计划第一步以后, 首先必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接受计划的内容和目的, 让患者与家属了解到计划的重要性, 从而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实施计划, 医护团队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保证计划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3 C (检查) :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 要检查患者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以保证能及时修订完善干预计划内容, 寻找更加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

2.4 A (处理) :

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 对计划进行修正完善,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寻找更加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从而转入新的PDCA循环中去解决, 在不断循环往复中不断修正、更加完善干预计划。

3 结果

实施PDCA循环居家护理后,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指标、复发率、并发症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 ,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P<0.01) , 见表1。

注:▲χ2=18.37, 7.68, 7.07, 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 ;△χ2=7.20, 7.68, 7.07,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 ;■t=3.02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

4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许多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 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5]。以多种形式对社区患者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才能满足人类健康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和社区参与将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PDCA循环居家护理与以往的社区护理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可以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及程序化的护理干预, 而且可以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个体情况进行修改, 修整计划, 使计划可以更加符合患者的自身情况, 更好地实现下去。

在本文中, 实施PDCA循环居家护理后,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了, 进而生活质量指标也升高明显, 所以疾病的复发率、并发症也就明显降低了。PDCA循环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将其运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居家护理干预, 能使患者本身更好地遵守计划, 配合计划, 而且在计划实行过程中也可以不断进行修改, 使得更加贴近患者本身,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居家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实施12个月的PDCA循环居家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社区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施PDCA循环居家护理后,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指标、复发率、并发症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 ,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P<0.01) 。结论 PDCA循环居家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PDCA循环,居家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立红, 许萍.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 22 (7) :786-787.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80-281.

[3]杨春微.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31-132.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PDCA循环式护理 第8篇

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输液,护理缺陷

静脉输液是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 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由于沟通不到位、输液部位不容易固定、违反操作原则等原因容易造成护理缺陷[1]。护理缺陷可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两种, 严重缺陷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痛苦, 并导致治疗时间延长[2,3]。为了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的影响, 本文选取2011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静脉输液护理患者9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静脉输液护理患者480例作为普通管理组, 男252例, 女228例, 年龄30~78岁, 平均 (59.78±6.54) 岁;选取2012年以后笔者所在医院静脉输液护理患者480例作为PDCA循环组, 男254例, 女226例, 年龄31~80岁, 平均 (59.55±6.29)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 (P)

(1) 分析现状: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静脉输液患者480例, 共发生护理缺陷62例, 缺陷率为12.9%, 其中一般缺陷57例, 严重缺陷5例。 (2) 分析原因: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包括沟通不到位20例, 固定方法不当30例, 护理文件书写错误7例, 加错药物3例, 未按规定使用药物2例;根据日本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制定的SHEL事故分析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 发现原因中有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自律性) 、软件因素 (护理人员资历较低) 、硬件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 和临床环境因素。 (3) 制定目标和措施: (1) 对发生护理缺陷的护理人员进行从重处罚, 按照“零度宽容”和“三不放过”的原则[4]进行处罚, 以控制护理缺陷发生率。 (2) 重视意志、情感、习惯等非理性因素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各种手段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护理和管理才能。 (3) 注重细节管理, 细化护理流程, 善于发现护理流程中小的细节, 注意各种疾病护理的差别, 及时对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 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 进行安全监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5) 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 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要实行分层次进行, 满足各类护理人员的需求, 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如护士长的培训要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 培训新的管理方法, 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对于高级护士的培训要强化责任意识, 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使其参与到科室管理中, 发挥其潜能, 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对于低级护士来说, 培训的内容要以基础护理、专业思想、基础操作为主, 实行以老带新的原则, 进行一对一的带教。 (6) 针对中老年人的输液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提高护理水平。 (7) 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硬件方面的问题, 要及时向医院领导反映, 从而能够提出合理化的方法和建议, 进行重新布局。

1.2.2 组织实施 (D)

(1) 对出现护理缺陷的责任人指出问题所在, 护士长对全科的护士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总结, 并对当事人进行正确的教育, 使当事人能够提高思想认识, 及时调整心态, 防止因情绪问题再次出现护理缺陷;在组织讨论护理缺陷的过程中给每个护理人员发言的机会, 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 (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可成立小组对典型病例进行重点讨论, 可每月进行1~2次的护理培训课程学习, 护士长和科室教学老师可进行定期开课讲解相关护理知识, 对资历较低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提高年轻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护理流程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及时改正, 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正常运转。 (4) 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组织较少、血管弹性下降及脆性较大、慢性病较多, 而且由于沟通障碍、不容易固定等问题, 护理缺陷发生率会增加, 在长期输液护理要控制输液初始速度, 防止局部渗出、穿刺失败等;要消除老年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防止出现血管痉挛;可在输液前先用热水袋热敷手背以扩张血管[3], 增加穿刺成功率;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按照远心端至近心端的顺序选择血管, 从细血管开始, 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要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 并且选择血管时要尽量避开关节处, 防止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或长期卧床而导致枕头穿刺血管;此外, 还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 如果固定困难, 可采取静脉逆行穿刺, 或者使用静脉留置针[5,6], 不要过长、过紧的绑扎手臂。

1.2.3 检查阶段 (C)

(1) 在患者穿刺成功后对穿刺部位妥善进行固定, 检查是否存在液体渗出的情况, 并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希望患者积极配合输液, 防止因沟通不到位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士长和科室带教老师不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 及时给予指导, 并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 护理部门的质控小组定期进行业务查房, 对日常护理内容:护理表格书写、基础护理操作等进行检查以及考核,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指导, 对于不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再次进行培训才能够上岗, 直至培训达标;质控小组还要根据每年不同时期检查的情况和相关质量参考标准进行检查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改进, 从而能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客观公平的考核。 (4) 护士长要每月进行2次质量分析, 科室也要召开质量分析会议, 并且每6个月召开一次全院护士的护理缺陷分析会议, 从而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确保长效的护理安全。

1.2.4 总结阶段 (A)

在PDCA循环实施1年多的过程中, 根据安全管理小组检查的结果, 把护理成功的经验作为规范化标准进行运行, 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使遗留的问题转入新的循环, 从而在不断循环中不断修正管理措施。在实施PDCA循环后护理缺陷率下降到3.3%, 并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缺陷率和缺陷程度和造成缺陷的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缺陷程度比较

PDCA循环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普通管理组 (P<0.05) , 缺陷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管理组 (P<0.05) 。结果见表1。

2.2 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

造成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沟通不到位和固定方法不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采用PDCA循环对静脉输液进行科学的规范, 对静脉输液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能够大幅度降低护理缺陷率。相关研究表明, 采用PDCA循环能够减少患者痛苦,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保障患者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最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减少医院资源的浪费, 还能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增进护患关系[7,8]。根据陈妙霞等[9]的调查显示, 在应用PDCA循环后, 医院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增强, 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得到较大提高。

PDCA循环包括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行动) 四个阶段, 通过分析现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设定目标分析问题的原因, 制定最佳处理方案和对策, 在进行检查验收评估, 最后进行总结, 处理遗留的问题。PDCA循环能够实现大环套小环的模式, 上一级循环成为下一级循环进行的依据, 下一级循环成为上一级循环的具体落实, 而且质量管理能够在PDCA循环中充分得到应用, 从而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10,11,12]。

通过本研究发现, 在实施PDCA循环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有原来的12.9%明显下降到现在的3.3%, 缺陷程度也明显减轻, 无严重缺陷发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结果还显示造成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沟通不到位、固定方法不当等, 因而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PDCA循环, 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 在出现新问题后进行新的循环。

PDCA循环式护理 第9篇

1 PDCA的内容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 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 循环包括4个阶段[2]: (1) 计划阶段 (Plan) :包括分析现状, 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这4个步骤。 (2) 实施阶段 (Do) :实施措施计划。 (3) 检查阶段 (Check) :把执行的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 (4) 处理阶段 (Action) :包括标准化已取得的成果;提出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 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2 PDCA的特点

PDCA是一个工作循环, 而且是一个前进的循环。PDCA循环在每一级工作中都存在, 各级PDCA形成大环套小环, 一层一层解决问题并相互推进, 从而使整个组织的PDCA循环转动起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 提出新的目标, 再进行下一次的PDCA循环, 使质量管理的车轮不断前进。在运行过程中充分体现三全, 即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管理。值得注意的是, PDCA循环的4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各阶段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边计划、边实施、边检查、边总结、边调整计划, 也就是说, 不能机械地去转动PDCA循环[3]。

3 PD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1 护理服务质量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多项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能有效地提高各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4,5,6,7,8,9,10]。王虹等[11]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中, 对体温单、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记录缺陷与干预前的出院病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护理记录缺陷率明显降低。林芳萍等[12]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将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和常规组, PDCA组从化疗前1 d至该化疗周期结束后7 d采用循环管理, 结果显示PDC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常规组低, 说明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满意度。袁志敏[13]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针对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方面, 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照护理管理工作标准, 制订整改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PDCA循环实施3年后, 护士的整体素质、患者出院满意率明显提高, 环节管理中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书写与消毒隔离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有大幅度的提高。

3.2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的关键是管人, 成功的医院都是以优秀的员工为基础。高玲[14]将PDCA循环引入到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管理中, 经过两年的实施, 该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流程化, 效果明显。任定玉[15]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 调查和分析护理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并实施该项目, 同时做好效果跟踪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循环反复, 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质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3 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永恒主题, 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孙树英[16]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门诊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 调查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显示PDCA循环法施行后, 门诊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庄素芳等[17]实施了护理隐患查找制度, 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查找出来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 就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减少了患者投诉, 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4 院内感染管理

杨小燕[18]通过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控制白血病患者PICC感染并发症的影响,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 在计划阶段对既往PICC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制订初步的护理计划;实施阶段为PICC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护士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护理;在检查阶段护士每4周及在患者PICC导管停止使用后进行检查, 评估护理效果及护理不足;在处理阶段护士巩固已取得的护理效果, 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显示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蔡珺[19]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分析和讨论可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因, 确定阶段性的主因, 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组成监控小组科学规范地进行监测, 将结果报告并反馈;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商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标准化,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解决。结果显示, 在导入PDCA循环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明显加强, 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3.5 临床护理带教管理

沈立燕[20]在断指再植的护理实践教学中使用PDCA循环, 参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实施教学计划, 比较实施前后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后,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张红艳等[21]为了比较PDCA指导下的临床带教方法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的差别, 将护理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作为试验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和PDCA指导下的新临床带教方法, 学生在出科时用有效临床带教教师特征评分表为自己的带教老师打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PDCA指导的新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带教有效性,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6 病区环境和物品管理

病区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在病区卫生工作中, 病区卫生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但由于卫生员文化程度低, 培训接受能力差, 在日常工作中, 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的隐患。陈正琼等[22]针对此情况对病区卫生员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法。PDCA循环法实施两年后, 卫生员工作质量合格率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病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医疗废弃物是病区重要的污染源, 熊雅等[23]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运用PDCA循环法对医疗废弃物的来源及护理人员进行评估, 建立、健全管理监控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分类、标识、终末管理。结果显示护士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减少了对病区环境的污染。

3.7 其他

PDCA循环法在健康教育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黄小兰等[24]将PDCA循环运用在龋齿儿童健康教育中,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 患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患儿行为的改变程度、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除了在上述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 PDCA还被用于护理科研的管理, 以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25]。

PDCA循环式护理 第10篇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随着近些年来的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学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以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及时地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近些年来, 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使用率不断地提高。PDCA主要是包括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和行动 (Action) 四个阶段, 属于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1]。为了明确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所以特开展本次研究。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6月, 该院共有320名护理人员, 均为女性, 其年龄为21~43岁, 平均年龄为 (35.1±2.2) 岁;其职称情况为:共计9名为主任护师, 共计11名为副主任护师, 共计83名为主管护师, 共计24名为护师, 共计193名为护士;其学历情况为:共计13名为硕士研究生, 共计61名为本科, 共计246名为专科。该院于2014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PDCA循环管理, 实施前后该院护理人员不存在明显变化。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阶段 (也即Plan阶段)

依据相关的文件标准和制度, 全面地分析医院形势和各个科室的具体情况以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制定循环管理计划时, 需要各个科室之间的交流, 主要是由各个护士长进行沟通, 以及时地制定出质量管理的措施, 措施中既要体现现有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也要注意分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策略进行完善。在制定总体计划之后, 需要进一步细化每月工作的重点, 要及时地制定出每季度的工作计划。

1.2.2 执行阶段 (也即Do阶段)

及时地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小组内成员包括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 要注意结合各个科室的实际工作内容对护理管理的目标进行分析, 并要设置质量标准, 所指定的护理工作计划要尽可能地细化;然后结合质量管理计划进行人员的分工, 要全面地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并且每个科室要有专门的负责人, 其工作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召开例会, 主要是引导相关人员汇报上一阶段的计划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执行计划, 针对上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要及时地讨论、纠正[2];把护理质量考核的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 并作为优秀员工评审和职称晋升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

1.2.3 检查阶段 (也即Check阶段)

检查阶段包括3各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控制护理部质量, 第二是控制科室质量, 第三是控制病区质量。首先是控制护理部的质量。以护理部主任为主要的负责人, 主要是负责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同时也要及时地分析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召开小组会议讨论相应的整改办法。其次是控制科室的护理质量。以各个科室的护士长为主要的负责人, 主要是要结合相关标准分析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 针对不足之处, 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并及时地制定出对策, 然后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跟踪监控。再次是控制病区的护理质量。以病区护士长作为主要的负责人, 需要对每个与的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继续拧全面检查, 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并处理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针对检查的结果, 需要及时地上报。

1.2.4 行动阶段 (也即Action阶段)

定期召开各个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总结会议, 汇总各个科室的自查情况, 及时地总结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需要及时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每隔3个月, 护理部门需要对护理工作质量的结构进行检查, 并要将调查的结果予以公示, 同时需要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针对成功的经验, 要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充分借鉴, 而针对存在的问题, 则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针对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要注意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做好追踪监控工作, 并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彻底解决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使用护理质量评估量表[3]评价护理质量, 量表中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夜查房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等,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 情况就越好;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名患者, 使用满意度量表[4]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以表示该研究中的计量资料, 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 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同时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如果P<0.05,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 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该研究中, 与实施PDCA前比较, 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原因在于, 实施PDCA后, 通过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和将护理质量与人员的晋升和嘉奖等挂钩, 能够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促使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夜查房质量等, 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 实施PDCA后,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来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耐心地询问患者的护理需求和主观感受, 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提高其满意度。

该研究提示, 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惠玲, 黄行芝.“四位一体”循环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 (31) :3938-3940.

[2]娄云霄.零缺陷及PDCA循环双理论模式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3]弋萍.浅析医院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 24 (7) :4001-4002.

PDCA循环:让工作更有成效 第11篇

利用黄经理传授的“日清日结”工作方法,我和王斌摆脱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工作变得更加充实有序(详见上期《日清日结: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使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给自己带来工作快乐的同时,我的业绩和能力也与日俱增。用黄经理的话说,就是“面对工作,要有好的态度,结合科学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快乐地成长,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现在,每天做《日清日结表》已经成为我和王斌的工作习惯,这种习惯有效培养了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下班时,再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我觉得自己对时间的管理已经游刃有余了。

一个周日的上午,黄经理约我和王斌到公司开会。我不知道因为何事,只好放弃懒觉,带着黄经理送给我的记事本赶去公司。走进会议室时,我看到公司的美女销售王华已经坐在那里了,王斌还没有到。

和王华打过招呼后,我好奇地问她:“王华,你知道今天开会是什么内容吗?”“可能是培训吧,黄经理也没有说。”王华回答说。一听到培训,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只要不是老板训话就行。

我笑着追问:“培训什么内容你知道吗?”王华说:“不太清楚。”话音刚落,王斌就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拿着手机说:“手机的闹铃早上没响,杯具!杯具!”

黄经理随后拿着文件进了会议室,看到我和王斌在吃早餐,就说:“5分钟后开会!”说完拿起水杯走了出去。我们从黄经理的语气上感觉有点不妙,赶紧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等待开会。

会议一开始,黄经理将手里的文件交给我们,原来是我们每天上交的《日清日结表》,在每天的表格中,黄经理都用红笔做了一些标记。黄经理说:“这是你们上个月的日清表,我用红笔画圈的地方,是你们有计划但没完成的工作内容。”黄经理看着我,严肃地问:“小张,你的xxx超市开发,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日清表中,已经一个月了,你还没有开发出来,写在日清表里给谁看呀?写和不写有什么区别?”王斌正在幸灾乐祸,黄经理就转头看着他说:“还有你”

我看着自己的日清表,正如黄经理所说,每天的工作计划中都有“xxx超市开发”一项。黄经理严厉地说:“你们的日清表,写得越来越不认真了,每天都在应付,每天的工作计划都一样,那你们的工作和保洁阿姨有什么不同?应付我也就算了,应付你自己就等于浪费时间!如果你们认为日清表对你们没有用,你们完全可以不用写,不用应付我。”

我低着头,偷偷看了看王华,心想:你不是说培训吗?怎么变成训话批斗会了?正埋怨王华的时候,黄经理又点我名说:“你说说为什么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

我狡辩道:“黄经理,xxx超市我几乎每天都去,但每次不是老板没在,就是说要看样品,所以就”

黄经理问:“那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一时没有好的说辞,只好不回答。黄经理也不追问,一脸严肃地说:“日清日结表,不是工作日报,写写就应付了事了,它是你的行动指南。”

黄经理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行动指南”四个字,又继续说:“对于xxx超市开发的‘行动指南’,可以分为三步:(1)电话预约老板,明确时间、地点和沟通内容;(2)带上样品拜访老板,沟通产品合作事宜;(3)申请审批商务条款,签合同,收款,出货。就这三步,你用了一个月。你准备什么时候搞定xxx超市?”我正忙着在笔记上记这三步,抬头回答说:“一周内。”

黄经理用笔在“行动指南”四个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圈,并再次重申:“日清表不是日报,是行动指南。”

黄经理喝了口水,脸色已经不再那么严肃了,他对我们说:“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告诉各位,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看样子真是要培训了,我们紧张的情绪也缓和下来。

黄经理先总结了《日清日结表》使用中的问题,主要有:

1.工作计划常常被别人给打乱;

2.日清表的连续性不强;

3.计划10项工作,可能只完成两项,由于低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计划变成空话;

4.一项工作要做好几天,每天的工作计划都一样。

黄经理说:“对于日清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PDCA循环方法’来解决。”

所谓“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对工作进行管理并循环的方法。详细来讲就是:

P:计划,就是我们用的日清表,这是让我们通过收集、思考,计划出工作内容或项目;

D: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执行;

C:检查,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通过检查对工作进行校正,找到最佳的安排。比如:你原本计划今天拜访客户,但事先打电话得知客户出差了,那么你就要校正日清表中的日程安排;

A:行动,落实重新校正的工作计划或方法,改善执行情况。

“PDCA是一个循环,可以理解为:计划——执行出了问题——检查和修改——再执行。”黄经理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循环的圈,问我们:“明白了?”我们点头示意。黄经理补充说:“PDCA循环最初主要应用在质量管理上,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它引入到时间管理、业绩管理中。PDCA可以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并分类,一类是好的经验,肯定它们并将其标准化;另一类是失败的教训,总结它们并与大家共勉。”

黄经理告诉我们:“PDCA的重点是再行动,也就是说PDCA循环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若只运行一个循环,是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漏掉一些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才能提升我们的管理、效率和业绩。”

黄经理接着说:“我们每天的工作经常会被打扰,有的是电话,有的是邮件或会议,所以在计划之前先检查和回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执行和行动。比如,你计划下午去超市结款,到了超市后发现超市的会计没来上班,计划没能完成,那么明天再去结款之前,你要先打电话确认预约,这就是PDCA的过程。再比如,上周日你们在超市做热卖活动,但效果不佳,那么活动结束后,我们就要检查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时间不对、产品不对,还是天气不好、位置不好等,这样在下次热卖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进行改善,这也是PDCA的过程。切记:不要应付你的《日清日结表》,要用PDCA循环将自己的日清表做得更合乎逻辑,并有效执行。”

尽管会议上受到的批评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但黄经理讲的“PDCA循环法”还是让我受益颇深。此后,我开始培养使用“PDCA循环法”的习惯,在计划时先进行检查,在执行中做回顾,这让我很快告别了内容重复的日清表,在时间分配上也更加合理,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和执行成效大大提升,比如再也没有出现在超市等一两个小时才见到老板的情况,连加班的时间都减少了。

“PDCA循环法”的使用,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开始成为“效率达人”。

(编辑:吴明 housy0116@ 126.com)

PDCA循环式护理 第12篇

1 计划阶段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 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包括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 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 通过计划阶段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 正确理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实习管理体系由学校与医院共同组成。学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系主任、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 医院由分管护理工作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兼职班主任、兼职带教老师组成。实习管理体系中每个成员做到各负其职, 严格管理。学校与医院签订实习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确保实习目标的实现。

1.2 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

实习前系列教育由学校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实习医院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人员和优秀实习生共同承担,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习目的和要求教育。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实习手册》, 明确实习目的, 熟悉每个实习科室的实习内容, 正确理解学生和实习生的双重身份, 知道自己在实习期间应该怎样学, 学什么。 (2) 实习纪律教育。严申实习请假制度, 让每个实习生明了在实习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坚决服从医院安排, 尊重带教老师,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能正确处理实习和就业的关系, 具备虚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吃苦的精神。 (3) 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实习前请医院护理部领导结合专业特点, 结合实际案例有目的地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范和医疗风险防范等教育,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实习方法教育。请上一届优秀实习生结合自身的实习体会现身说法, 介绍实习时的注意事项, 如何进行有效的实习, 使学生少走弯路, 及早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3 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

毕业实习前根据实习要求制订翔实的技能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实施办法、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等) ,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1-2周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反复练习, 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再安排学生到医院急诊室、注射室、输液室等科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上岗前技能培训, 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执行制度的能力, 锻炼学生自信、稳重的心理素质, 使之能较快熟悉临床工作流程, 缩短毕业实习的适应期。同时, 通过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能将临床各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 将孤立的各学科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增强整体观。

1.4 精心挑选实习医院

实习医院的管理质量对护生掌握专业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计划阶段学校应狠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必须精心选择操作规范、带教能力强的三级以上医院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确保学生能圆满完成毕业实习要求的各项内容。

2 执行阶段

学校护理系主任全面负责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管理, 制定实习计划, 人员落实, 与实习医院保持经常的联系, 随时了解护生的实习情况;学校为每个实习点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联络员, 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 并给学生以专业上的指导;每个实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协调, 让学生自己形成PDCA小循环,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发挥学生间的团队效应, 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聘请医院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兼职班主任, 全面负责护生在实习期间的业务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等工作;聘请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师作为兼职带教老师, 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3 检查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小组长随时对本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实习点联络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护理系通过电话、网络与实习医院与学生保持联系, 定期巡视检查, 每年在“五·一二”国际护士节前后定期召开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会议, 交流临床带教经验, 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 评定实习成效;实习医院护理部主要负责学生劳动纪律考核, 并为学生定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提高学生的专业学识水平;兼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检查;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掌握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进行检查, 并根据实习手册要求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和综合评价。通过层层检查, 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有效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记录备案, 为最后处理阶段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4 处理阶段

学校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梳理, 去粗存精,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是否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学生的操作流程与临床实际操作有所出入, 是否与学校开设的操作课程时效性滞后, 未能及时调整到与江苏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操作规范相一致有关;学生进入医院后沟通能力相对较差, 不善于与病人、老师沟通, 是否与学校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训练不到位有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提请学校有关职能科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加强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的研讨, 使之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同时, 在学生实习返校后, 通过毕业考试、专项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实习情况, 根据考核成绩、学生反馈意见逐一进行分析处理, 为下一轮学生实习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PDCA循环为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使护理专业的实习管理更科学、合理, 在管理中做到有理有据, 责任到人。通过PDCA循环管理亦可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联系, 形成学校教学与临床工作的零距离。通过PDCA循环管理并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实习环境, 提高实习质量, 将学生培养成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能提升学校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 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形成学校、学生、医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专业,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苏志平, 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7 (23) :76-78.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