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音乐介绍范文(精选6篇)
欧美音乐介绍 第1篇
印度音乐
印度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音乐受波斯、希腊、蒙古、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外来影响与印度原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完整、独特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尤其是印度古典音乐与宗教、神话有密切的关系。印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多为歌舞形式。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印度电影音乐吸收了印度古典
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
电 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故事情节:忠厚朴实的农民夫妇向波和芭罗以及他们的儿子,依靠两亩地为生,但财主霸占了这仅有的两亩地。失去生活来源的向波带着儿子到加尔各答谋生,历尽苦难,幼小的孩子偷偷地以擦皮鞋赚钱,最终没能摆脱苦难的噩运。
《摇蓝曲》是影片里贫苦农民向波的妻子芭罗接到丈夫从加尔各答奇来的信,但是她不识字,去找雇她做帮佣的女主人,请她读信,当她走近主人家时,女主人正对着自己的婴儿唱着这首摇蓝曲。
这是一首具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蓝曲。复杂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进行,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歌曲宁静平和,带有祈祷式的音调,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表达了盼望生活安宁的愿望。曲调具有摇蓝曲的共同特点,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欧美音乐介绍 第2篇
《潜脑音乐》介绍
《潜脑音乐》介绍 [日期:-5-12 20:01:59] [浏览指数:3029] 其他链接《潜脑音乐》历程 《潜脑音乐》试听 《潜脑音乐》用户实例 《潜脑音乐》释疑 潜脑音乐介绍 卡尔.施毕彻博士说:“《潜脑音乐》可以振奋委靡的精神,唤醒那些失去的同情与爱,洗涤灵魂,并且让人类更加的聪明。人类旧的教学法实质上就没有改变过,我们的启智音乐教育方法是一场真正的革命!” 教育家卡尔.施毕彻博士和美国拉扎诺夫学院 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家卡尔.施毕彻博士,善于把前苏联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发明和新技术引入美国,他有缘结识拉扎诺夫博士后,对拉扎诺夫博士的教育法非常感兴趣,在取到保加利亚政府所批准的商业许可证后,1966年,在美国华盛顿开办了美国拉扎诺夫学院。 美国拉扎诺夫学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深入利用古典音乐作为开发人类大脑研究机构之一,该学院拥有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众多领域的生理学、心理学、医学、音乐学、教育学专家。 《潜脑音乐》的诞生 美国拉扎诺夫学院的专家们经过多年对人类大脑的开发与音乐启智方面的研究,发现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音乐家巴赫、维奥蒂、特勒曼、科端利、享德尔、肖邦、莫扎特等人所创作的每分钟为六十拍的古典音乐,通常有一种音阶象人的脉搏一样在跳动着,可以影响人类大脑的发展。 专家们针对孕妇、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多次的试验,分别向他们演奏一系列这些缓慢、庄重并且与宇宙同步每分钟六十拍的古典大师作品,发现每个年龄、身份背景不同的试验者,都可以愉快地脱离冥想状态,他们的脑电波也从β波降到α波的水平,这种波型预示着大脑出于机敏状态。往往这个时候,人类大脑的脑内吗啡会迅速涌现,人体的潜能可以得到无限开发。科学家们于是把这些古典大师们的作品根据启智音乐的原理进行更精细改编演奏,来对听者进行大脑启智教育,改编后的音乐可以让听者的心智变得更加健全、思维变得敏捷、性格变得乐观、身体变得更健康。 于是,在1976年,《潜脑音乐》启智教育音乐就在美国拉扎诺夫学院诞生了,并且很快的传播到了世界众多国家。 《潜脑音乐》来到中国 ・有鉴于市面上众多层次不同的启智教育音乐,《潜脑音乐》自1976年流传至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她被国际众多教育学家誉为最为正统的启智教育音乐,《潜脑音乐》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开发,丝亳不夸张启智教育音乐其功效的行为,受到了全球几千万家庭、企事业及教育机构的认可。 有鉴于此,底深圳市专家联合委员会、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深圳学知文化教育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引进了在世界使用最广、研究时间最长、最经典的启智教育音乐《潜脑音乐》的曲目,并命名《潜脑音乐》!旨在用这些经典的曲目和优秀的效果来构建和谐社会,经深圳音像出版社出版,在这个拥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传播专业、中庸、经典的启智教育音乐。 三十多年来,美国拉扎诺夫学院众多领域的生理学、心理学、医学、音乐学、教育学专家。分别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对近十万名爱心《潜脑音乐》熏陶的胎教儿、幼儿进行追访,结果显示:《潜脑音乐》胎教的幼儿出生后的共同特征:: 1、眼睛特别明亮,一开始就会对陌生环境表现新奇状态,比较不会哭闹,爱笑; 2、提早开口说话,说话能力会比较强; 3、艺术感强,在学习唱歌、绘画方面的速度较快; 4、理解动手能力强,比较容易掌握新的知识; 5、小孩长大后IQ(智商) EQ(情商) CQ(创造力)Pq(体商)强。 长期听赏《潜脑音乐》幼儿、学生、青少年的共同特征: 1、培养的孩子性格乐观自信、性情良好、动作优雅、气质优良。孩子能静能动,有爱心,人际关系好; 2、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功课不再是压力,成绩自然提高; 3、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语言能力、想像力 实践证明,《潜脑音乐》 越听越聪明! 《潜脑音乐》的使用方法 The usage of TOP music “音符、文字、数字”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雨果) 您要做的就是听 《潜脑音乐》听赏对象:能感知《潜脑音乐》声波的所有生物。 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动物植物,只要是能感知《潜脑音乐》声波的所有生物,听赏它都能受益。 尤其是孕妇、婴孩、学生、老人,每天坚持听一小时以上。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几天,有人几个月;总之,经常听赏《潜脑音乐》,就会慢慢体会到改变的惊喜。 目前,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让生长中动物、植物听赏《潜脑音乐》,实践证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动植物,产量高,质量好。 《潜脑音乐》听赏时间和场合: 能播放《潜脑音乐》的起居室、客厅、卧室、办公室、教室、牧场等,几乎是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听赏《潜脑音乐》都能受益。 《潜脑音乐》已广泛应用于开发智力、超级学习法、航天员培训、军事训练、商业训练、心理治疗、体育竞赛、艺术表演、畜牧业等各种领域,而且体现了它卓越的效果。 《潜脑音乐》听赏效果: 《潜脑音乐》开发大脑潜能的过程是:音波会惭惭改变大脑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和思考,让大脑分泌大脑吗啡,让大脑思维变得更敏捷更聪明。 每天坚持在轻声的《潜脑音乐》中成长,孩子们生活很愉快,热爱学习,能静能动,善于创造,有爱心,人品高尚。特别是当大家在充满若有若无的《潜脑音乐》的环境下睡觉,当你睡着后,照样可以接受《潜脑音乐》的特殊音波,这时候大脑会自动的分泌脑内吗啡,他能提高大家的睡眠质量,活化脑细胞,给人以全身心的放松。如果能坚持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睡眠,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成长会起着较好的发展,同时对成人也能减轻压力,促进健康,带来美丽! 《潜脑音乐》听赏器材: 高质量的《潜脑音乐》,只需普通的DVD与CD播放设备和音响即可完美体现,但设备必须要有重复键(replay),可让播放不间断,使音波不断暗示大脑,分泌脑内吗啡,达到开发大脑潜能的效果。 听赏注意事项: 1、不采用耳机来听赏《潜脑音乐》;不超大音量播放《潜脑音乐》、不将《潜脑音乐》压制成MP3听赏、不听赏翻录的《潜脑音乐》。 2、轻声重复播放,音量调小声到若有若无的状态,并且持续坚持的`听。 借助《潜脑音乐》的力量开发孩子右脑 由于《潜脑音乐》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地作用于儿童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使机体内组织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可以说,听赏《潜脑音乐》是培养和发展右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效方法。 孩子成长各阶段,科学使用《潜脑音乐》 1 、从胎儿期就开始开展适度的音乐胎教,为母婴营造一种和谐、舒适、恬静的交流氛围。音乐就选择曲调优美、轻柔的《潜脑音乐》,它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会刺激胎儿右脑的发育。 2 、胎儿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哼唱一些曲子、儿歌,同时多听优美的《潜脑音乐》。 3 、孩子大些了,约二岁左右会说话开始,可以在《潜脑音乐》的环境下教他念一些有节奏、有韵律、琅琅上口、情节易懂的古文经典、古诗。尽管孩子不明其意,但他会把古文经典或古诗当成节奏和旋律,对大脑潜能的开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再大一点,3-4岁,让孩子多听《潜脑音乐》,熟悉音乐语言,让孩子边听音乐边画画,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还可以让孩子随音乐即兴跳舞或跟着音乐敲敲打打,以培养孩子的乐感。 5 、再大至5-6岁,每天听赏《潜脑音乐》的同时,有条件的话,可以练习弹钢琴、风琴、电子琴等需左右手并用的乐器,十指的运动会激活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从而达到益智的目的。 其他链接《潜脑音乐》历程 《潜脑音乐》试听 《潜脑音乐》用户实例 《潜脑音乐》释疑 ・上个文章:《潜脑音乐》的历程・下个文章:《潜脑音乐》知识--拉扎诺夫博士和《超级学习法》
欧美音乐介绍 第3篇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历史较长,应用已经普及到了家庭,并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火灾报警规范。笔者拟通过对欧美国家几个典型火灾报警规范的对比研究,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先进国家相关规范的最新技术内容及实际应用状况,为我国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欧美国家火灾报警系统规范概述
1.1 比较的对象
笔者选取英国标准BS 5839-1《建筑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部分:系统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的实施规范》(2002版)、美国标准NFPA72《国家火灾报警规范》(2002版)、欧洲标准EN 54-1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4部分:规划、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指南》(2004版)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报告ISO 7240-1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4部分:建筑内外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规范的起草导则》(2003版)等,作为研究的对象。
1.2 基本内容与适用范围
(1)英国标准BS5839-1《建筑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部分:系统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的实施规范》(2002版)提供了建筑物内外(不包括住所)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计划、设计、安装、交付和维护的方法。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包括从只有一、二个手报和警报器的简单系统,到有大量自动火灾探测器、手报和警报器连接到内部通讯控制指示盘的复杂网络系统。还包括可以发出触发其他消防保护系统(如灭火系统、排烟系统、疏散门)和装置或是触发安全措施(如关闭空气处理系统、关闭气或油泵、电梯落地)信号的系统。BS 5839-1 不包括主要功能是灭火的系统,也不包括声报警系统(声报警的要求在BS5839-8中)和医院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BS 5839-1也适用于存在系统扩充和更改的情况,虽然扩充和更改的系统可能不都符合该规范的要求,但是该规范适用于最基本的关于设计、安装、交付、认证等工作。
(2)美国NFPA72《国家火灾报警规范》(2002版)包含火灾报警系统及其组件的应用、安装、定位、性能和维护方面的内容。该规范用于确定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信号触发、传输、警报和显示,以及性能等级和可靠性的方法。该规范规定与这些系统相关的特点,也提供修改或更新现有系统,使之满足某个别系统类别要求所必备的信息。该规范确定要求的最低性能等级、冗余度范围和安装质量,但未确定实现这些要求的最好方法。该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含义和意思,除另有定义外,都与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FPA 70中使用的相同术语的含义保持一致。
(3)欧洲标准EN54-1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4部分:规划、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指南》(2004版)为在建筑物内外的火灾探测报警的应用提供指导,技术说明包括了系统的计划、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该指南包括了意在保护生命和财产的系统。指南包括至少有一个火灾探测器的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系统可以提供信号来触发辅助装置(如固定火灾灭火系统)和其他防范措施(如机械关闭装置),但是指南不包括辅助装置本身。在欧洲,很多国家颁布了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的规范,EN 54-14就是为统一这些版本,从而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南,这个指南可以给出在欧洲火灾探测系统计划、设计、安装、交付、使用和维护上的合理的技术规范。该指南的目的不是要越过已有规范,而是希望与其他规范共存,提供一个可以逐步协调整个欧洲的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标准。该指南的建议本身没有法定性,没有直接的权利机构,但是可以通过在具有法定意义的条文中被强调而使其具有法定意义。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报告ISO7240-1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14部分:建筑内外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规范的起草导则》(2003版)。由于大多数工业国家都出版了各自的报警规范,相互间区别较大,因此,ISO目前无法建立国际性的火灾报警规范,只出版了这份技术报告。这份报告用于指导没有报警规范的国家如何起草火灾报警规范,或者重新起草规范时采用技术报告所提出的格式,以使规范更加一致。这份报告主要提供了一份表格,表格针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提出了一些应该设立的条款,对重要的条款增加了子条款予以说明。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分类
各规范从不同角度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了分类,图1是NFPA 72的分类。监管站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带有监控室(或监控中心)的系统;BS 5839-1将火灾报警系统分为M系统(即手动系统)、L系统(保护生命的系统)和P系统(保护财产的系统),见图2所示。其中,L系统和P系统按照系统保护范围又划分了不同的级别,例如全保护、部分保护等;EN 54-14则直接根据保护范围进行了分类,见图3所示。
2.2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划分的实际意义在于方便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一个报警区域内一般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个探测区域内的火灾探测器组成一个报警回路,对应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的一个部位号。BS 5839-1对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将被保护场所按顺序划分为若干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EN 54-14提出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应满足火灾相应策略的需要,提出了划分原则和较详细的探测区域的划分方法。NFPA 72虽未提出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但是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应该设置或不设置探测器的具体地点以及建筑空间结构。
2.3 探测器选择
探测器的选择是报警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要根据探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的形成和发展特征、房间高度、环境条件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等因素来综合决定。表1列举了三种国外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的规定。与欧洲标准不同,美国标准在安装场所方面的内容较少,要求也不详细。
2.4 探测器布置
探测器的布置是消防工程设计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系统中采用探测器数量的主要依据。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和多样(如屋顶形状、吊顶的结构等)性,同时还要考虑通风以及误报等条件,因此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包括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等参数的计算)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表2 整理了三种国外报警规范在探测器布置方面的要求。
3 系统的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
系统的施工、调试和维护保养是直接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运行及效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竣工验收是对消防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性能测试,是对系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这对保证整个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表3是三种国外报警规范在系统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方面所包含的内容。
4 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的结构形式日趋多样,环境条件复杂多变,且新的火灾探测技术和产品也不断涌现。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外火灾报警规范的对比分析,笔者对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有如下启示和建议。
4.1 强调“以人为本”的防灾理念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保护生命和财产的系统,在其系统的设置和运行中必须将保护人的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考虑人员的实际特点、应用需求和使用要求。如为听觉障碍人士提供触觉报警的装置、对有放射性物质的探测器的特殊要求、对误报的限制措施、供电安全、家庭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都是上述发达国家报警规范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在规范的制订过程中“以人为本”的防灾理念。
4.2 整体防护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系统规划和设计方面,国外规范从报警系统本身的触发、报警、控制和指示、系统通讯、供电等方面有完整的要求外,还包括与其他消防系统和设施(如灭火、通风、排烟、电梯、巡更、信息网络等)的信息交互、控制和指示等要求。另一方面,完整性还体现在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具体要求方面(如表2的探测器布置),且充分考虑了建筑结构和各种应用条件下的探测器设置问题。例如,在格栅吊顶、空调系统风管内部、架高地板、高架仓库等部位的探测器设置均提出了要求和规定,这同样也是我国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基础实验和调查研究来不断更新和完善。
4.3 加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系统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欧美报警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细致的要求。例如,BS 5839-1规定了系统例行测试,包括用户自己每周、周月对系统的测试方法,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系统的检测和维护。在系统维护和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形成了一整套从业人员、专业人员的培训、资格等管理机制,较好地保证了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完成。而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存在较大欠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无法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起到探测和联动灭火的功能,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须引起足够重视。
4.4 规范的规划和管理方面
从上述国家规范情况来看,报警规范包括了系统规划、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全部内容,规范内容完整,便于使用和操作,也方便规范的修订。而目前我国在消防领域的规范建设中存在不协调因素,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分为“建规”和“高规”,报警规范分为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之间在个别条文细节方面还存在差异,同时在修订过程中不能保证时间的同步和协调,这给设计和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在规范的规划和管理方面要统筹兼顾,防止人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 结论
火灾报警规范是消防工程设计以及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标准和依据。通过对欧美国家火灾报警规范的理念、原则和条文与我国火灾报警应用的对比研究,了解和掌握先进国家相关规范的最新技术内容及实际应用状况,为我国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提升我国火灾报警规范的技术水平和促进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防火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BS5839-1:2002,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s for buildings-Part1:Code of practice for system design,installation,commissioning and maintenance[S].
[2]DD CEN/TS54-14:2004,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s-Part14:Guidelines for planning,design,installation,commissioning,use and maintenance[S].
[3]TECHNICAL REPORT ISO/TR7240-14:2003,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s-Part14:Guidelines for drafting codes of practice for design,installation and use of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s in and around buildings[S].
[4]NFPA72:2002,National Fire Alarm Code[S].
[5]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西方音乐类型介绍 第4篇
为什么要搞清楚不同音乐的类型呢?因为每一种音乐的产生和流行都有一段属于它的历史,所以了解音乐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历史就是了解文化。说到音乐的类型,我们一般用genre这个词,而不用type、sort、kind这些表示种类的词,所以音乐类型的英文表达就是music genres。就音乐类型来说,本文笔者主要想跟大家聊聊爵士乐的起源与流行。
爵士乐一般在咖啡厅或红酒吧容易听到,所以很多人可能会以为爵士乐是一种上等的(Classy)音乐。其实爵士乐这种音乐类型完全可以雅俗共赏(an enjoyment for both highbrows and lowbrows)。爵士乐的起源非常草根(grass root)。它发源于美国南方黑人奴隶社区,美国黑人奴隶先玩起了布鲁斯,之后才玩起了爵士乐。在爵士乐中,有一种旋律(melody)叫ballads。Ballads指叙事抒情歌谣,ballads这种曲风就以叙事抒情为主(narrative and sentimental),舒缓而平和(smooth and peaceful),来源于黑人在田间地头的歌唱(field work songs)。除了ballads这种曲风,爵士还可以分为swing (摇摆)、bossa nova (波萨诺瓦)、fusion (融合)、cool jazz (冷爵士)等曲风,笔者经常演唱的爵士曲风中以ballads为主。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首ballads曲风的爵士歌曲“Misty”,扒一扒歌曲中的那些妙语金句。(右方为笔者亲自演唱的歌曲版本,供大家扫码收听。)
爵士歌曲“Misty”词句赏析
“Misty”这首歌可谓是爵士经典曲目,由钢琴家Erroll Garner作曲,作词家Johnny Burke填词,被很多著名爵士歌手翻唱过,如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爵士天后Ella Fitzgerald、Sarah Vaughan等。整首歌曲听起来就是一首情书(love letter),从歌中不难看出,这是唱给情人的一首歌,歌曲中的字字句句都展现出一个处于热恋的人在爱情面前手足无措的情景。有的人就是这样,在爱情面前智商瞬间清零,而这首歌里所唱出的这种感情也正展现了一个完全陷入爱河的人所拥有的幸福和迷失。下面笔者将整首歌曲分成四个片段分别来讲。
片段1
Look at me
看着我
I’m as helpless as a kitten up a tree
我就像树上的小猫般无助
And I feel like I’m hanging to a cloud
我感觉自己像是紧挨着一朵云
I can’t understand
我不明白了
I just get misty, just holding your hand
我迷糊了,只是握着你的双手
【歌词赏析】
这段歌词主要描绘的是一个坠入爱河的人感受到的无助和迷惘。面对爱情,人会变得盲目,陷入热恋中的人就犹如“树上的小猫”(a kitten up a tree),感觉自己“紧挨着一朵云”(hanging to a cloud)。歌词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在爱情面前茫然失措的少女。在写作中,遇到描写这种茫然失措的状态时,大家就可以借鉴这两句极富画面感的句子:“I’m as helpless as a kitten up a tree; I feel like I’m hanging to a cloud.”另外,“我迷糊了”用I get misty表达,是一种非常文艺的用法,以后大家在写作中也可以用上。
【重点词分析】
Helpless表示“无助的”,-less是很常见的一个英文后缀,表示“没有,缺少”的意思,加在help的后面就表示“缺乏帮助”。这种在词前或词后加前缀(prefix)或后缀(suffix)从而产生新词干的方法叫做词缀法(Affixation)。以-less为后缀的词还有很多,比如homeless、hopeless、endless等。但是大家要把helpless和unhelpful区分开来,两个词都是从help这个词派生出来的,意思看似相近其实完全不同:unhelpful表示“无益的,没有帮助的”,例如:“What you are doing now is unhelpful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你正在做的这些事对当下的情况毫无帮助。)而helpless则表示“无助的”,比如:“She looks so helpless without her parents around.”(当她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她看起来很无助。)
Hang这个词本意表示“悬挂”,hang to表示“紧粘着;紧挨着”。其他与hang搭配的常用短语还有:hang out、hang up、hang in there等。Hang out 表示“闲逛,聚会”,比如:I’m going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this weekend. (这周末我要跟朋友一起玩儿。) Hang up表示“挂电话”,比如:Don’t hang up. I will be right back! (别挂电话,我马上回来。) Hang in there表示“坚持下去”,比如:The young footballer decided to try his best, so he keeps hanging in there. (这个球员决定拼尽全力,所以他一直坚持着。)
nlc202309081256
Misty这个词指“模糊、有雾”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天气,比如:“It’s a cool and misty morning.”(这是一个凉爽而有雾的早晨。)但是在这首歌里,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表示“迷糊”。除此之外,misty形容人的时候还可以指记忆模糊,比如:“My memory becomes increasingly misty when I try to think back.”(当我试图想要回想的时候,我的记忆却变得越来越模糊。)
片段2
Walk my way
走我的路
And a thousand violins begin to play
有千把小提琴在演奏
Or it might be the sound of your hello
或者也许是你向我传来的问候
That music I hear
我听到的那音乐
I get misty, the moment you’re near
我迷糊了,当你靠近的时候
【歌词赏析】
本段歌词描述的是当爱人靠近时的感受。当爱人靠近时,就像有一千把小提琴在同时弹奏,每个音符都像是爱人向自己传来的问候。只有真正坠入爱河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切的感受,爱情的滋润会让陷入热恋的人的每一天都充满美妙的音符。这里用了一种类似汉语里拟人的表达方式,直接在violin后面用play,因为拉琴的人不重要,所以这里没有出现人,反而让人觉得violin一下就被写活了,同时play也和上一句中的walk my way中的way押韵。
【重点词分析】
Violin指小提琴,小提琴演奏家可以用violinist表达,小提琴以前在英语中被称作fiddle,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声部有第一小提琴(first fiddle)、第二小提琴(second fiddle)之分。第一小提琴常演奏主旋律,是主角,第二小提琴则多作陪衬。与fiddle相关的习语有play second fiddle,意思是“居于次要地位,不起主要作用”,多用于口语中。如果要进一步表明次于什么人或事,可以用介词to,比如:“He just plays second fiddle to Mr. White in this meeting.”(在这次会议当中,他只是怀特先生的陪衬。)大提琴叫violoncello,很多人会误把它和爵士乐队里必备的double bass (大贝斯)混淆,因为它们体积都比较大,但大贝斯其实比大提琴还要大得多。
片段3
You can say that you’re leading me on
你可能会说你在引领着我
But it’s just what I want you to do
但这正是我想要你做的
Don’t you notice how hopelessly I’m drawn
难道你没注意到我是如此无法自拔地被你深深吸引
That’s why I’m following you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跟随着你
【歌词赏析】
本段继续描述了对爱人的盲目崇拜。“You can say that you’re leading me on. But it’s just what I want you to do”这两句话中,“我”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受所爱之人的影响之深,但接下来又表明自己心甘情愿这样,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在表达茫然无助时,本段给出了金句:“… how hopelessly I’m drawn?”这句话在“I’m drawn”前加了一个hopelessly,使整个句子的情感表达变得十分形象。以后大家在写作时要注意副词的使用,副词可以为句子增色不少,让其所修饰词在程度和情感上表达更精准到位。
【重点词分析】
Lead这个词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形容词,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引导,指引”,歌词中的lead me on指“引导/引领我”,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lead做形容词时指的是“主要的,主导的”,比如:“I’m the lead singer in our band.”(在我们乐队我是主唱。)那同样,主演可以说lead actor。
Follow这个词一般表示“跟随,追随”,相关习语有follow one’s heart (跟着感觉走),比如:“There’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others’ opinions. Just follow your heart.”(没必要过多在乎别人的意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们在微博和微信上关注什么内容时的“关注”也是follow这个词,微博上的粉丝可以称作followers。
片段4
On my own
我独自一人
Would I wander through this wonderland alone
我独自漫步在这仙境
Never knowing my right foot from my left
完全无法分辨我的左脚和右脚
My hat from my glove
帽子和手套
I’m just too misty
我真的是太迷糊了
And too much in love
我已经被爱淹没
I’m just too misty
我真的是太迷糊了
And too much in love
我已完全被爱征服
【歌词赏析】
本段歌词像是一段内心独白,陷入爱河的人就犹如漫步于仙境中,已经迷失了方向,不清楚自己的步伐,也完全注意不到自己的帽子和手套,完全忘却了周围的一切。本段在表达“深陷爱河”时用了“too much in love”,以后大家也可以这样用。句子“never knowing my right foot from my left”算是本段的亮点,表示无法分辨出自己的左脚和右脚。其中的“know… from …”表示“辨别;识别”,这个短语大家以后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重点词分析】
Wander这个词有表示“闲逛”的意思。相关的表达有很多,比如:wander from 指从某处离开,例如:“Don’t wander from the subject.”(不要离题。) Wander over指在某处闲逛,over后可加地点,例如:“He likes to wander over the countryside.”(他喜欢在乡间漫步。)
“Misty”作为爵士乐的经典曲目,被很多著名爵士歌手都翻唱过,这就是爵士的魅力所在。爵士倡导的是一种自由精神,爵士乐队里每一位乐手包括歌手都可以即兴表演(improvise),都有自己的发言权(everyone gets a speech)。作为一名爵士音乐人,笔者也享受其中。希望大家跟笔者一样,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快乐,也希望大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找到学习语言的美妙。
课件音乐介绍 第5篇
《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该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童年的回忆》,又名《爱的纪念》又名《爱的克里斯汀》,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巴
黎的一个小镇上。是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中文名称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由德沃夏克创作。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
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渔舟唱晚》古筝曲,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数字音乐格式介绍 第6篇
【比特率】
这个词有多种翻译,比如码率等,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翻转。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
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采样率】
是指在数字录音时,单位时间内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它以赫兹(HZ)或千赫兹(KHZ)为单位.通常来说,采样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对声音采样的次数就越多,这样音质就越好.MP3音乐的采样率一般是44.1KHZ,即每秒要对声音进行44100次分析,记录下每次分析之间的差别.采样越高,获得的声音信息也就越完整.如果要对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的声音信息进行正确采样,声音必须按不低于40000HZ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降低声音文件的采样率,文件的体积会减小,但声音的失真现象也会越明显.因此,采样率涉及到如何协调声音文件的体积与声音的比例关系。
几种音频的采样率
采样率质量级别用途
48KHZ演播质量数字媒体上的声音或音乐
44.1KHZCD质量高保真声音或音乐
32KHZ接近CD质量数字摄像机音频
22.05KHZFM收音质量短的高质量音乐片断
11KHZ可接受的音乐长音乐片断
5KHZ可接受的话音简单的声音,电话
下面是有损音频格式音质排名
在最佳编码器版本、最佳编码参数的情况下:
~160kbpsOGG或AAC--MPC
>170kbpsMPC--AAC或Lame mp
3注意
----------------------------
1、部分根据国外顶级音频论坛发烧友盲听结果排出,九成没错。
2、只是大概率音质排名,所以可能出现排名后者压的某首曲比排名前者音质好。
3、编码时选择的kbps可能不是最终的总平均kbps,这里只是编码时选择的kbps。
4、真正支持Mp3pro播放的软件是要授权费的。
5、VQF、mp1、mp2等淘汰格式请忘了吧。
音乐格式资料
音乐格式五花八门,多如牛毛,但不外乎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音乐指令文件(如MIDI)
一般由音乐创作软件制作而成,它实质上是一种音乐演奏的命令,不包括具体的声音数据,故文件很小;
另一类为----声音文件,是通过录音设备录制的原始声音,其实质上是一种二进制的采样数据,故文件较大。
从播放形式上,声音文件还可以分为
“音频流”和“非音频流”两种,前者能够一边下载一边收听,比如“.WMA”、“.RA”、“.MOV”等,后者则不能。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压缩文件全部下载到自己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技术。
下面,将各种音乐文件的格式收集整理如下:
MIDI
是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缩写,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MIDI规范由美、曰几家著名电子乐器厂商于1983年共同制定,目的是解决各种电子乐器间存在的兼容性问题。MIDI规范不仅定义了电脑音乐程序、音乐合成器及其它电子音乐设备交换音乐信号的方式,而且还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与电
脑连接的电缆和硬件及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协议,可用于为不同乐器创建数字声音,能很容易地模拟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的声音。MIDI本身并不能发出声音,它是一个协议,只包含用于产生特定声音的指令,而这些指令则包括调用何种MIDI设备的音色、声音的强弱及持续的时间等。电脑把这些指令交由声卡去合成相应的声音(如依指令发出钢琴声或小提琴声等)。最初,因为不同MIDI设备的乐器音色排列方法不一,所以会造成同一MIDI文件在不同的设备上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放音效果(比如一个钢琴音色的MIDI文件,在不同设备上播放时会变成小提琴或者小号的音色)。为避免出现这种混乱情况,GM(General MIDI,通用MIDI)标准被提出并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它规定了前128种常用乐器音色的编排方式,例如1号是钢琴、66号是萨克斯管等等。GM标准还描述了成为GM兼容格式的硬件设备应具有的其它特征,如GM标准音源同时发音数不少于24,MIDI通道为16,第10通道为打击乐声部等等,它实际上是对MIDI规范的补充。Roland公司提出的GS标准在兼容GM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它提供比GM标准数量更多的打击乐器组和更多的特殊音效。GS标准具有广泛的软硬件适应性,包括声卡、音乐爱好者的娱乐乐器到专业音乐器材等。后来,Yamaha公司又提出了基于GM标准的XG标准。相对于保存真实采样数据的声音文件,MIDI文件显得更加紧凑,其文件的大小要比WAV文件小得多——一分钟的WAV文件约要占用10MB的硬盘空间,而一分钟的MIDI却只有区区的3.4KB。现在,MIDI已经成为电脑音乐的代名词。电脑播放MIDI文件时, 有两种方法合成声音: FM合成和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过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来模拟乐器的声音;波表合成是将乐器的声音样本存储在声卡波形表中,播放时从波形表中取出来产生声音。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可以产生更逼真的声音。MIDI文件有几个变通的格式,其中CMF文件是随声卡一起使用的音乐文件,与MIDI文件非常相似,只是文件头略有差别;另一种MID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文件的一种子格式,称为RMID,扩展名为RMI。
WAV
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WA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电脑上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它符合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广泛支持。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TTALaw、CCITT μ Law和其它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一分钟44kHZ、16bit Stereo的WAV文件约要占用10MB左右的硬盘空间),所以不适合长时间记录。
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活动图像专家组)代表的是MPEG活动影音压缩标准,MPEG音频文件指的是MPEG标准中的声音部分,即MPEG音频层(MPEG Audio Layer)。MPEG音频文件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MPEG Audio Layer 1/2/3),分别与MP1、MP2和MP3这三种声音文件相对应。MPEG音频编码具有很高的压缩率,MP1和MP2的压缩率分别为4∶1和6∶1~8∶1,而MP3的压缩率则高达10∶1~12∶1,也就是说一分钟CD音质的音乐,未经压缩需要10MB存储空间,而经过MP3压缩编码后只有1MB左右,同时其音质基本保持不失真。因此,目前Internet上的音乐格式以MP3最为常见。MP3为降低声音失真采取了名为“感官编码技术”的编码算法:编码时先对音频文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用过滤器滤掉噪音电平,接着通过量化的方式将剩下的每一位打散排列,最后形成具有较高压缩比的MP3文件,并使压缩后的文件在回放时能够达到比较接近原音源的声音效果。虽
然它是一种有损压缩,但是它的最大优势是以极小的声音失真换来了较高的压缩比。
MP3
问世不久,就凭着较高的压缩比(12:1)和较好的音质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音乐领域。然而,MP3的开放性却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版权之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件更小、音质更佳,同时还能有效保护版权的MP4就应运而生了。MP4与MP3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首先,MP3是一种音频压缩的国际技术标准,而MP4却是一个商标的名称。其次,它采用的音频压缩技术也迥然不同,MP4采用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所研发的、以“知觉编码”为关键技术的a2b音乐压缩技术(http://),可将压缩比成功地提高到15:1(最大可达到20:1)而不影响音乐的实际听感。同时,MP4在加密和授权方面也做了特别的设计。
它有如下特点:
(1)每首MP4乐曲就是一个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在Windows里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播放,十分方便。MP4的这个优点同时又是它的先天缺陷---容易感染电脑病毒!
(2)更小的体积!更好的音质?相对先进的a2b音频压缩技术的采用,使MP4文件大小仅为MP3的3/4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MP4更适合在Internet上传播,而且据说音质也更胜一筹,但我怎么也没听出它比MP3的音质更为优越。
(3)独特的数字水印。MP4乐曲采用了名为“Solana”技术的数字水印,可方便地追踪和发现盗版发行行为。而且,任何针对MP4的非法解压行为,都可能导致MP4原文件的损毁。
(4)支持版权保护。MP4乐曲还内置了包括与作者、版权持有者相关的文字、图像等版权说明,既可声明版权,又表示了对作者和演唱者的尊重。
(5)比较完善的功能。MP4可独立调节左右声道音量控制;内置波形/分频动态音频显示和音乐管理器,可支持多种彩色图像、网站链接及无限制的滚动显示文本
WMA
就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是微软自己开发的Windows Midea Audio技术。它和Windows Midea Video一样,经历了几代改良后,变得非常出色。比起老掉牙的MP3压缩技术,WMA无论从技术性能(支持音频流)还是压缩率(比MP3高一倍)都远远把MP3抛在后面了。据微软声称,用它来制作接近CD品质的音频文件,其体积仅相当于MP3的1/3。在48Kbps的传送速率下即可得到接近CD品质(Near-CD Quality)的音频数据流,在64Kbps的传送速率下可以得到与CD相同品质的音乐,而当连接速率超过96Kbps后则可以得到超过CD的品质。
MPC(MusePaCk)
原先又被称为MPEGPlus(.mp+),是由德国人Andree Buschmann开发的一种完全免费的高品质音频格式。在其问世之前,Lame MP3是公认音质最好的有损压缩方案,追求音质的人对它趋之若鹜。但现在这个桂冠无疑该让给MPC了,在中高码率下,MPC可以做到比MP3更
好音质。在高码率下,MPC的高频要比MP3细腻不少,可以在节省大量空间的前提下获得最佳音质的音乐欣赏,是目前最适合用于音乐欣赏的有损编码。不仅仅是音质,MPC还有编码速度快的优点,经MPC现任负责人Frank Klemm改良后的1.14版编码器,比慢工出细活的LAME要快得多!其实如果你没有MP3随身听,只是在自己的电脑上制作、播放音乐,完全可以弃MP3而转投MPC,因为后者在编码速度和音质上的表现绝对会让你彻底忘记MP3的!
ogg
开放源代码的Ogg Vorbis(http://),作为开放源...些变故之后,Ogg Vorbis终于在2002年7月释出了1.0版本。由于开放源码的东西向来都缺少枪手为其摇旗呐喊,所以国内并不是有很多的人了解Ogg Vorbis。Ogg Vorbis 是一种音频压缩格式,类似于MP3等现有的通过有损压缩算法进行音频压缩的音乐格式。但有一点不同的是,Ogg Vorbis格式是完全免费、开放源码且没有专利限制的。Vorbis 是这种音频压缩机制的名字,而Ogg则是一个计划的名字,该计划意图设计一个完全开放源码的多媒体系统。开放源代码能为用户在经济上带来收益,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了,但不能忘记的是Ogg Vorbis的技术也不是盖的。Ogg Vorbis文件的扩展名是.OGG。这种文件的设计格式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文件格式已经固定下来后还能对音质进行明显的调节和新算法。现在创建的OGG文件可以在未来的任何播放器上播放,因此,这种文件格式可以不断地进行大小和音质的改良,而不影响旧有的编码器或播放器。在压缩技术上,Ogg Vorbis的最主要特点是使用了VBR(可变比特率)和ABR(平均比特率)方式进行编码。与MP3的CBR(固定比特率)相比可以达到更好的音质。Ogg Vorbis其他技术特性还包括:支持类似于MP3的ID3信息,但比MP3要灵活而又完整得多,实际上可以填写随意多的信息。Vorbis还具有比特率缩放功能,可以不用重新编码便可调节文件的比特率。Vorbis文件可以被分成小块并以样本粒度(granularity,专业术语,指数据可以被分割的最小尺寸)进行编辑;Vorbis支持多通道(大于2)音频流并使用了独创性的处理技术;Vorbis文件可以以逻辑方式相连接等。
流式音频:RealMedia(RA/RM/RAM)
RealMedia采用的是RealNetworks公司自己开发的Real G2 Codec,它具有很多先进的设计,例如,SVT(Scalable Video Technology),该技术可以让速度较慢的电脑不需要解开所有的原始图像数据也能流畅观看节目;双向编码(Two-Encoding)技术类似于VBR,它可通过预先扫描整个影片,根据带宽的限制选择最优化压缩码率。RealMedia音频部分采用的是RealAudio,它具有21种编码方式,可实现声音在单声道、立体声音乐不同速率下的压缩。
流式音频:QuickTime(MOV)
QuickTimeApple的QuickTime是最早的视频工业标准,在1999年发布的QuickTime 4.0版本后开始支持真正的实时播放,其格式为“.mov”。它的视频压缩部分采用Sorenson Video技术,该技术支持VBR(Variable Bit Rat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码率,它可以动态地分配带宽以尽可能小的文件获得最好的播放效果,并能使在解压缩时获得平滑流畅的画面。音频部分QuickTime采用一种名为QDesiglMusic的技术,据说是一种比MP3更好的音频流技术。
VQF
即TwinVQ(Transform-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Quantization),是由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与Yamaha共同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8:1左右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把一首4分钟的歌曲(WAV文件)压成MP3,大约需要4MB左右的硬盘空间,而同一首歌曲,如果使用VQF音频压缩技术的话,那只需要2MB左右的硬盘空间。因此,在音频压缩率方面,MP3和RA都不是VQF的对手。如此之高的压缩率是否会影响音质呢?实际聆听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会。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音乐时,它的音质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当VQF以44KHz、96kbit/s的频率压缩时,它的音质几乎等于44KHz、256kbit/s的MP3!经SoundVQ压缩后的音频文件在进行回放效果试听时,几乎没有人能听出它与原音频文件的差异。
AIFF(AIF/AIFF)
AIFF是音频交换文件格式(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英文缩写,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支持,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IFF格式,SGI及其它专业音频软件包也同样支持AIFF格式。AIFF支持ACE2、ACE8、MAC3和MAC6压缩,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
Audio(AU)
Audio文件是Sun微系统公司推出的一种经过压缩的数字声音格式。AU文件原先是UNIX操作系统下的数字声音文件。由于早期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主要是基于UNIX的,所以.AU格式的文件在如今的Internet中也是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udio格式的声音文件。
Voice(VOC)
Voice文件是新加坡著名的多媒体公司Creative Labs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多用于保存Creative 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所采集的声音数据,被Windows平台和DOS平台所支持,支持CCITTA Law和CCITTμLaw等压缩算法。在DOS程序和游戏中常会遇到这种文件,它是随声卡一起产生的数字声音文件,它与WAV文件的结构相似,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软件方便地互相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