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精选13篇)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第1篇

1.C

2、1.(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3、(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第2篇

2.答案: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3.答案: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4.答案:(刘宣)昼夜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异:惊奇,诧异

欧阳修苦读 第3篇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務: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无从致书以观

(3)弗之怠

(4)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①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②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③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 第4篇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来干什么。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启示】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第5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范仲淹苦读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第6篇

(2)你积累了哪些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及名言警句,请写下来。

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第7篇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③段能删除吗?为什么?(3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一味的乐读有哪些弊端?(2分)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第8篇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训练附答案作者:欧阳修 文章来源:不详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注】①嶷(y ])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3)虽机阱②在前()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 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___

参考答案:

8.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9.(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 10.(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1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12.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篇三: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 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 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 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 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 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 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 者以为知言。(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更若役,复若赋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中前一个“则”为连词,引出假设情况下的结果;后一个“则”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 项中前一个“若”为动词,“跟„„一样”“如同„„”;后一个“若”为代词,“你的”。d 项中前一个“如”为副词,“好像”; 后一个“如”为动词,“到、往”。答案: 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未为人知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b 项中的两个“因”均为副词,“于是”。c 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等,“在”。答案: 欧阳修传 欧阳修传翻译 玫瑰小镇 猫人阅读答案 秋颂阅读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放学阅读答案 天使的礼物阅读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篇四: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内容提示:《欧阳修传》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 13 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欧阳修传》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 13 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1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 意义和用 法相同 的 一组是()a.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更若役,复若赋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a 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 项中前一个“则”为连词,引出假设情况下的结果; 后一个“则”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c 项中前一个“若”为动词,“跟„„一样”“如同„„”; 后一个“若”为代词,“你的”。d 项中前一个“如”为副词,“好像”;后一个“如”为动词,“到、往”。答案: a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未为人知若属皆且为所虏 d.谓必显于世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a 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b 项中的两个“因”均为副词,“于是”。c 项中的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d 项中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等,“在”。答案: a篇五: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秋怀》阅读答案+翻译 第9篇

这首诗《秋怀》既抒发了作者欧阳修热爱生活,也抒发欧阳修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那么关于欧阳修的秋怀阅读答案以及翻译是怎样呢?

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手法 1分。作用2分)

(2)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

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注释

⑴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⑵节物:节令风物。

⑶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⑷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⑸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答案 第10篇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题目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答案

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题目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2分)

(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4分。答出特征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题目

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欧阳修《临江仙》阅读答案 第11篇

先怀念过去。久别的朋友来访,词人无比喜悦地与朋友畅谈从前:当年自己与朋友一同参加科举殿试,同榜及第,金銮殿上一同被皇上唱报名次,然后一同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在繁华的汴京,自己和朋友都觉得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再感慨现在。分别十年,岁月沧桑,如今自己却远离京城、身贬滁州、官职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无所成就,徒然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

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

先写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心。听说朋友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那么自己今后就再也见不到朋友了,即使登上高楼也够不着神仙之地,看不到朋友的家。久别重逢,自是喜悦,但离别在即,分别难再相见,怎能不让人依恋不舍;何况朋友任职的四川阆州与自己的贬所滁州相比,是更偏远、蛮荒之地,自己和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朋友也要善自珍重啊。

再想象朋友离开后自己的离愁别绪。朋友的离去,使滁州似乎变成了孤城,太阳不再令人温暖,一天天的日子显得空虚、难以打发,生活孤单、清冷、无聊,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只能将思念付予那些经霜的红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远处的红霞。

此词风格飘逸。首先,多重时空转换变化,有重聚的现在,有同榜及第的十年前,还有即将到来离别之后;有词人与朋友都风光得意的汴京,有词人“薄宦老天涯”的滁州,有朋友即将赴任的阆州,还有神仙居处的阆苑,境界开阔。其次,多处用虚笔,回忆过去,想象朋友的去处,想象朋友离开后自己在滁州的情形,笔触灵动超逸。最后,想象奇特,词人忽发奇想,将人间僻地的阆州点化为天上仙境阆苑,赋予阆州以神奇、浪漫、缥缈的特点,具有神话色彩。再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全词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有因朋友远道来访的喜悦,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有对自己宦海浮沉、一无成就的悲叹,有和朋友同病相怜的感慨,更有对朋友离别在即的不舍与忧愁。

作者简介:

《丰乐亭记 欧阳修》阅读答案 第12篇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答: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答:

参考答案:

13.(3分)A (顾,看)

14.(3分)

B(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C、于是;依靠D、于是;竟然)

15.(3分)C (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6.(9分)(1)(3分)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始:才、甘:意动,觉得甘甜,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2)(3分)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乐:喜欢、俗:民风,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 第13篇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答: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相关文章
软件试用合同模板

软件试用合同模板

软件试用合同模板(精选6篇)软件试用合同模板 第1篇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规则的社会中,合同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它是解决民事关系目前最好的...

1
2025-09-19
人生一知己作文

人生一知己作文

人生一知己作文(精选14篇)人生一知己作文 第1篇人生一知己作文人生一知己今天才理解黄马褂的那句话“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快乐...

1
2025-09-19
人工电子耳蜗范文

人工电子耳蜗范文

人工电子耳蜗范文(精选10篇)人工电子耳蜗 第1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年龄在3~15岁,平均年龄9岁,男性12例,...

1
2025-09-19
如何消除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

如何消除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

如何消除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精选3篇)如何消除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 第1篇如何消除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很多销售人员会有这样的...

1
2025-09-19
如何面对工作压力

如何面对工作压力

如何面对工作压力(精选10篇)如何面对工作压力 第1篇如何面对工作压力? 如何面对工作压力?涉世之初,大学的书本知识难以满足工作的实...

1
2025-09-19
人事部工作年度总结

人事部工作年度总结

人事部工作年度总结(精选8篇)人事部工作年度总结 第1篇xxxx公司人事部2007年工作总结人事部2007年工作总结一. 人力资源管理1.公司人...

1
2025-09-1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精选9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第1篇《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

1
2025-09-19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活动查摆剖析及整改措施情况汇报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活动查摆剖析及整改措施情况汇报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活动查摆剖析及整改措施情况汇报(精选7篇)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活动查摆剖析及整改措施情况汇报 第1篇****人民警察核心...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