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杏蓬范文(精选6篇)
欧阳杏蓬 第1篇
赠欧阳秀才,赠欧阳秀才刘威,赠欧阳秀才的意思,赠欧阳秀才赏析 -诗词大全
赠欧阳秀才
作者:刘威朝代:唐体裁:七律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谁不仰清尘。偶来水馆逢为客,
旧熟诗名似故人。永日空惊沧海阔。何年重见白头新。
权门要路应行遍,闲伴山夫一夜贫。
堂弟欧阳灏 第2篇
欧阳灏是个小胖墩儿。听奶奶说, 早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 就已经是小区里最有名的小胖子, 到现在就更了不得了。虽说只有六岁, 体重却达到了惊人的60斤——全身上下都是肉!因为胖, 他走起路来也是屁股一扭一扭的, 活像一只小河马……
欧阳灏很调皮。那天上午, 当医生的小叔叔接到了老师打来的电话, 说欧阳灏肚子疼得受不了, 需要马上送医院。小叔叔急忙赶到学校, 将欧阳灏送到医院, 并叫他的同事准备了一支特大号的注射器, 好给欧阳灏打针。欧阳灏被这个阵势吓着了, 哭喊道:“我没病, 我是装的!”并招供自己是看了一本书学到的伎俩。回到家后, 自然没少被罚——欧阳灏可真傻呀, 装病的伎俩怎么能逃过他那医生老爸的法眼呢?
欧阳灏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吃货。每次从广州回到赣州来, 他餐餐必须有牛肉、鸡腿和清蒸鱼, 否则就吃不下饭。每次在奶奶家吃饭, 饭桌上的牛肉、鸡肉一定是为他专做的。他的牛肉必须有味且不能太辣, 而且只吃牛肉不吃配料。更让人受不了的是, 他吃鸡必须吃“活肉”, 只吃鸡身上的运动部位——鸡腿和鸡翅, 其他部分一律不吃。家里的鸡腿和鸡翅满足不了胃口, 他还要去肯德基“啃啃”。真难伺候哇!
欧阳灏还是个游戏迷, 最喜欢玩电脑, 而且非网络游戏不可。他玩游戏的时候, 跟他说话, 他也是手不离键盘, 眼不离屏幕。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植物大战僵尸。为了闯关, 他买了许多植物大战僵尸的卡、词典和游戏攻略, 还经常跟我和龙哥说游戏的玩法。每次我玩游戏的时候, 他仿佛不是弟弟, 而是我的哥哥, 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游戏秘诀。为了提高我的游戏闯关能力, 有一次, 他居然建议我坐火车去广州买5毛钱的游戏卡——也不怕我“破产”, 真是一位“贴心”的游戏高手!
这就是我的弟弟, 一个调皮可爱的吃货兼游戏迷的胖小子!
(指导教师:钟华奇)
老师的话:
欧阳中石“偷艺” 第3篇
经家人和亲朋的多方打探寻觅,终于访得隐蛰在济南市西门路北口古庙中的武岩和尚是一名书法高手。于是,欧阳中石便兴冲冲地携带自己的习作,登门造访武岩和尚。
已经80岁高龄的武岩和尚,步履健朗,精神矍铄,一双明眸隐藏着无穷的智慧。欧阳中石心中窃喜:自己真的遇到了高人。不料,武岩法师看过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后摇摇头道“你还不会写字啊!”听惯了赞誉的欧阳中石,第一次听到这句评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转念一想,我要是会写字了,还来拜你为师做啥?
武岩法师见欧阳中石默认了他的批评,认为“孺子可教”,于是说:“你要拜我为师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你须遵守:来我这儿学字,笔墨由我出,纸得由你自己出,并且要用好纸,得用宣纸。”
“是!”欧阳中石知道,武岩法师轻易是不收徒弟的,这回答应了,真是谢天谢地!他又想,市面上一张宣纸一毛二分钱,虽说家境拮据,但咬咬牙,再节约一点用,还能勉强用得起。
武岩法师仿佛看透了欧阳中石的心思,补充道:“街面上卖的一毛二分一张的宣纸不行,要用好的。我这儿有好宣纸,五块钱一张,你每次带钱就行了。”
“五块钱一张宣纸!”欧阳中石吃惊不小,当时一袋白面才两块钱,五块钱差不多一个职员一个月的薪水了。自己家并不富裕,如何负担得起如此昂贵的“学费”?
欧阳中石怏怏不乐地回到了家,把武岩法师的话跟母亲学了一遍。母亲早年读过师范,是一位开明的知识女性,听了儿子的叙述,她劝慰道:“武岩法师是书法高手,又不轻易收徒弟,他既然开口同意让你拜他为师,机会实在难得,切不可错失此良机。”
星期天,欧阳中石攥着母亲给的五块钱,迈着沉重的步伐进了古庙。
武岩法师收了欧阳中石的钱,就从案桌上抽出了一张宣纸,严肃地说:“你可看仔细了,我可不写两遍!”说罢,卷袖蘸墨掭笔,在宣纸上缓缓地写了个“城”字,又抽出一张宣纸,往欧阳中石面前一放:“到那边去写吧!”
望着面前五块钱一张的“天价纸”,欧阳中石握着笔的手直哆嗦——这——笔落下,五块钱可就没有了。他手握着笔看半天不肯落下,脑子在回忆着刚才武岩法师写“崴”字的情景,眼睛盯着武岩法师写的“崴”字,全神贯注地看,一笔一笔地琢磨,比划了半天,终于没有落下一笔。过了好久好久,武岩法师见他还没下笔,便朗声道:“今天的时间到了。以后每次授课—小时,你要抓紧时间。叫你写,你不写,我可跟你说,回家后可不准再写字。听清楚了吗!”
头一次,欧阳中石—字也没练就回家了。一路上,嘴里无数遍地嘟囔着:“我回家练字你管得着吗,不让练,我偏要练!”一路上,回忆着老师写的字,跨进家门,喊了—声娘后,便急不可耐地要挥毫泼墨练起字来。挥笔一试,欧阳中石连自己也愣住了:自己的字怎么一下就变了样儿呢?怎么跟老师写的字差不多了呢?惊诧之后他已难于抑制自己的热情了:老师的笔法我已摸着了,我定能把他的技艺“偷”到手。在极度亢奋中,欧阳中石一遍又一遍地写着那个“崴”字,一点—划,—横一竖反复练习、反复琢磨、反复研究,竞把记忆变成了落笔成字,他在一步一步地走近老师。
第二天去,欧阳中石照样拿着母亲给的那沉甸甸的五块钱去见武岩法师,武岩法师照样不客气地收了钱。不同的是,欧阳中石不再那么惴惴不安了,他胸有成竹地看着老师抽纸,举笔,他也不再沉默了,他对武岩法师说:“老师,我还是想学上次你写的那个‘崴’字。”
武岩法师蘸墨掭笔挥毫,站在一旁的欧阳中石眼耳心手,—齐足力调动,在观察、感受、吸收、摄取,恨不得把老师所有的技艺都“吃掉”。这一次把上次记忆中迷惘的地方得到了释然,他变得一切仿佛都已了然于胸了,可是望着五块钱一张的宣纸,依然不敢在宣纸上落笔。武岩法师又来吓唬他了:“不写,这张纸我可要收走了。”他当然舍不得,只得咬牙跺脚地大胆挥笔。这一回,笔落神显,规度初具了。欧阳中石挺高兴,想拿给老师看,不想老师的一只大手已按在了他的肩上,重重的,一股暖流悄然流遍全身,欧阳中石第一次看到老师的脸上漾起了一丝笑意。
原来,欧阳中石以为凭自己的刻苦学习,两次能“吃掉”老师的技艺,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欧阳中石发现自己高估了自己,他发觉武岩法师外拙而内秀,肚子里装的东西真不少,如果仅学两次就再也不去,那实在是半途而总废,因老师的许多“真经”学不到手而会遗憾一辈子。因此,继续每次从母亲处拿着五块钱,到武岩法师处学艺。
武岩和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次欧阳中石去,他教的内容全不同:这次学颜体,下次临欧休,再一次摹北魏摩崖;技法也时时在变换:这一次讲笔法,一小时基本掌握,下一次字法,再一次章法。就这样,两星期讲授一种新内容,大约经过半年,换了五六十种帖,篆、隶、楷、行、方、圆、正、侧各种技法都讲了,都学了。武岩法师让欧阳中石浏览了中国书法的各补流派风格,而每一种,只学写—两个范字,掌握其精髓。并且让欧阳中石的两眼从此变得很“毒”,一木帖子,拿来只瞧一眼,再临摹,定能有个八九不离十。
正当欧阳中石忘我学习并渐渐掌握中国书法的各种流派风格特点及其奥义之时,一天,武岩法师突然对欧阳中石说“你现在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朝某一方面深入发展了。”并且建议他先攻魏碑,写张猛龙碑。
之后不久,武岩和尚就悄然离开古庙云游他方去了。此后,欧阳中石再也没有能见到恩师。
武岩法师走后不久,欧阳中石才从母亲处得知:每次五块钱一张的宣纸,其实武岩法师一文也没有收。都是第一天收了五块钱,第二天就派人送了回来。每次交钱,实际上是老师和母亲“串通”好的,是做戏给他看的。那五块钱,半年里都是在欧阳中石、武岩法师、母亲手里循环着,只是欧阳中石被蒙在了鼓里。
欧阳的故事 第4篇
在每个故事前,欧阳都习惯地来上这么一句。我们起哄道,快说快说,谁在乎是不是真的,不就一个故事吗?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听故事的爱好是欧阳培养起来的。欧阳是我们班最喜欢讲故事也最会讲故事的一个。课上完了,闲着没事了,我们就说,欧阳,来一个。欧阳说,行。我们就围着欧阳坐一圈。欧阳先酝酿一下感情,眼睛一眯,然后说,这是真的。故事就开始了。
欧阳是在高二那年从上海转到我们学校来的。他似乎读了很多书,文学作品,还有那些古怪离奇的东西被欧阳信手拈来,渲染得气氛十足,很能扣住我们的心。有时说鬼故事,讲到紧要处,欧阳总是故意停一停,我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又想听下去。欧阳看我们一眼,得意地笑笑,才把结果说出来。
欧阳把结果说出来,我们就觉得这故事说到底也就是个故事,细节上经不起推敲。故事讲完,我们就批判他,什么这是真的,这能是真的吗?故弄玄虚。
但欧阳也确确实实讲过一些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故事,说他有一个叔叔怎么怎么样,有一个姨妈怎么怎么样,开头像拉家常,说着说着就进入剧情了,故事都挺感人,弄得我们偷偷流泪彼此都不敢对视一眼,还忍不住要听下去。当然在每个故事的开头,欧阳依然说,这是真的。可是不久我们发现,如果那些故事都是真的,欧阳总共有几十个叔叔,十几个姨妈。这可能吗?
不过只要故事好听,谁在乎真假。欧阳讲故事的绝活儿使他在班上人气很旺,实际上就是不会讲故事,欧阳也算个好男孩:开朗活泼,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一天到晚笑呵呵,还喜欢弄些小花招逗人乐。有一天,欧阳居然剃了个光头,戴个帽子来上学,简直乐倒了全班人。欧阳故意痞里痞气地问我们酷不酷。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就摸着欧阳的光头说,哥们儿,来一个。
欧阳依旧很爽快的样子,说:行。欧阳说,从前有一个男孩,和我们年纪一样大吧,当然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美丽的想法,比如想上一所中意的大学,想周游世界,想做一些令人瞩目的事。按道理,只要努力,这些想法中至少有一些能实现,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事,男孩也一向这样认为。可是,突然有一天,医生说男孩得了绝症,至多只能活两年。当然医生没有直接告诉男孩,是男孩偷听到的。男孩当然很绝望,他变得脾气暴躁,谁也不想见,父母也整天对他低声下气,赔着笑脸,一家人都很痛苦。后来有一天,男孩看见父母躲在一个杂物间里相拥而泣,因为其他任何房间都容易被男孩发觉。男孩震动很大,他想,他失去了所有机会去实现梦想,但他至少还有孝顺父母的机会,他为什么要让他们难过呢?于是男孩对父母说,我还是想去上学。男孩想通了:他的一天相当于一个月,他不能浪费。他来到学校,可是他发现每个人都对他特别好,特别热情,这种特别让他受不了。他的父母说,那我们搬家吧,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
说到这里,上课铃响了,我们回到座位。说实话,这个故事不算精彩,欧阳的语气也有点平淡,不过我们还是想知道男孩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可是一放学,欧阳就回家了,说家里有事,明天再讲吧。
到了第二天,欧阳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也没有来。后来班主任说,欧阳不会来了,欧阳回上海了,欧阳的病很重你们知道不知道?
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想起欧阳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想起欧阳的光头,我们还想起,唯一一次,欧阳没有在故事的开头说这是真的。
但恐怕这是欧阳说的唯一一个真实的故事吧,虽然我们都希望它是假的。
千古欧阳修 第5篇
对话欧阳自远 第6篇
对话欧阳自远
受访者: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 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研究中心
时间:2008 年10 月15 日
O =欧阳自远 F =新知客
F :之前世界范围内的月球探索已经终止20多年,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来开展探月?
O :1992 年,我国批准了载人航天计划,当时我们就觉得,既然能够实施载人航天,我国就有能力来开展月球探测。所以1993 年我们向国家申请了一个课题,叫做“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去做,去探测月球有什么意义?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什么意义?这都需要回答。1994 年对此问题的论证得到了各层次专家的支持,10 年内还相继完成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研究”、“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研制总要求和实施方案”等,于2002 年向世界发布。2005 年美国总统公布了美国的新航天计划: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的太阳系探测,他们的宇航局长后来说,放弃月球探测是他们犯的一个极大的错误,这20 多年来,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低轨道,所以提出来要重返月球。随后,很多国家也相继提出了实施性的重返月球计划。
F: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这种安排主要有哪些考虑?
O:我们提出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第二阶段,载人登月;第三阶段,建立月球基地、开发利用月球。
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也就是不载人月球探测。这个阶段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实施:“绕”的阶段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进行绕月飞行,因为中国是第一次对月球开展探测,对月球要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落”指的是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让其软着陆在月球表面,开展区域性的精细勘测;“回”即是发射着陆器、月球车和轨道舱,在月面进行精细勘测,采集样品和钻孔取样,最后返回地球,在地面进行系统和综合研究。这三步环环相扣,每一小步都是跨出一大步,只有全部完成无人月球探测,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之后,才能开展载人登月。
应该说,我们这几个步骤是严格、科学的。我们现在完成的绕月探测就是第一阶段的“绕”的这一期。现在,第二期“落月”探测国家也已经立项了。
F :“落月”要做些什么工作?
O :“落月”的工作首先需要在绕月探测的基础上,对月球有全面和综合了解,突破和攻克一系列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关键技术。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我们计划在2012 到2013 年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月球后开展区域性的精细勘测。计划着陆器工作1 年左右,月球车工作3 个月左右。
着陆器和月球车同时联合起来探测,也就是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相结合,这是我们落月计划的一个特征。这个方案目前还没有其他人采用过。月球车要从着陆器中走出来,边走边干活,进行各种各样的探测。着陆器也要进行就地探测。
我们在着陆器和月球车上分别放置了很多探测仪器,比如在着陆器上设置了全景相机、立体相机、测定化学和矿物成分的仪器和天文望远镜,建立月基天文台。从月亮上看宇宙,分辨率比地球高很多,这是别的国家没有做过的。此外我们要安装一个地震仪放在着陆器下方,这样月球的月震、陨石撞击的地震波信息也会搜集起来。但建立一个地震站是不够的,以后我们还会落一次装一个,形成一个网。在月球车上安装有全景相机、立体相机、测定化学和矿物成分的仪器、质谱仪和测月雷达,测月雷达别人没有安装过,它一边走一边探测,探测深度可以达到3 千米,月球车要走10 千米,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剖面,切开来看月球内部的结构。
F :根据这种设计,哪些是影响“落月”成败的关键技术难题?
O :我们现在的确碰到很多技术难题,比如在选定区域降落这个问题,月球表面是超高真空,要实现软着陆,不能用降落伞,要装小火箭发动机反推,减缓降落速度。当着陆器降落到100 米的高度,通过智能装置悬停在空中选择安全的位置降落。等到达4 米高度时降落速度为零,自由落体软着陆到月面。
非常困难的是月球车的过夜。月球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个月,28 天多一点,一个白天大概14 天左右,紧接是晚上,温差特别大。白天温度高达110 至130℃,夜晚是-130 至180℃,温差可以达到300℃,而且持续时间有14 个地球昼夜。你怎么保持仪器舱的温度不让各种仪器冻坏?一般的蓄电池解决不了,这就必须有特殊的电池来加温。一到了月球的晚上,着陆器和月球车就必须“冬眠”,全部仪器都关掉,里面只留个能加热的电池,把仪器箱加热到-40℃以上就可以了。等到了月球的早上太阳出来时,要“苏醒”过来。等太阳全出来了,要打开太阳能电池版来接受太阳能。接着工作半个月后,就又不行了,又要“冬眠”。所以在月球上,如何渡过月夜是很难的。
F :您以前曾在一些场合提到民间力量的参与很重要,包括资本和智慧。那样会不会有利解决这些难题?
O :是的,民间力量很重要也应该很关注。我希望这支力量能够活跃起来。说道民间直接探月,我认为从技术实现上可能未必可行。但吸纳民间力量,欢迎大家的参与,终究是一个方向,总有好的想法可以吸纳,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首先,我们希望大家来提出意见。至少可以给我们的方案提出意见,哪怕是反对的声音。我们这个方案虽然前前后后论证了10 年,但我还是希望吸取更多的意见,比如着陆器和月球车取个什么名字?该干什么活?安装什么仪器?有什么新的设想和方案?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积极来了解、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更合理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意见,别的国家就很支持这样做。如果有民间资金愿意来支持的话,我觉得应该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