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精选13篇)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1篇

overlooks

overlook的用法:

overlook的用法1:overlook的基本含义是从高处向下看,即“俯视”; 也可指“忽视”,即出于无心或由于匆忙而对某人或某物未给予应有的或足够的重视、注意或忽略做某事;引申还可指“原谅”,即有意宽容别人的失误,对某一过失不多加追究。

overlook的用法2:overlook多用作及物动词,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作宾语。可用于被动结构。

overlook的用法3:overlook由“俯视”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监督”,这和其本有的另一词义“忽略”正好相反,所以必要时可用neglect或disregard来代替overlook表示“忽视”; 用oversee代替overlook,表示“监督”,以免造成歧义。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2篇

肉在烹煮时,会因失去一部分脂肪而缩小.

2. A brave fighter never shrinks from danger in executing an assignment.

一个英勇的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决不害怕危险.

3. This cloth shrinks in the wash.

这种布一洗就抽.

4. The child shrinks from meeting strangers.

这孩子怕生.

5. The cloth shrinks in the wash.

这布一洗要缩水

6. One child shrinks away from me when I try to talk to him.

当我试图和一个孩子说话时,他避开了我。

7. The cytoplasm between the desmosomal attachments shrinks.

桥粒间的细胞质皱缩.

8. A shy man shrinks from meeting strangers.

羞怯的人怕见生人.

9. She shrinks from meeting strangers.

她怕见生人.

10. In bright light, the pupil shrinks.

在太亮的光线里(看东西), 瞳孔会收缩.

11. This dress material shrinks in the wash.

这种衣料一洗要缩水.

12. A snail shrinks back at a touch.

蜗牛一碰就缩回去了.

13. It was already been explained that wood shrinks when its moisture content is reduced.

已经说明,当木材含水量下降时,会发生收缩.

14. When it comes to the point, she always shrinks back.

每逢到了紧要关头, 她总是临阵退缩.

15. He shrinks from the think of having to kill anyone.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3篇

输入是促成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正面证据为学习者提供了目标语模式 (target models) , 即符合目标语要求的语言形式, 它是语言学习最直接的途径。负面反馈是针对学习者的语误提供的反馈信息, 它对外语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 不同的外语学习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的影响下, 外语学习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来塑造外语发展 (Skinner 1957) 。具体说来, 就是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以免妨碍外语学习。到了七八十年代, 乔姆斯基 (1981) 的语言天赋论 (nativist views of language learning) 盛极一时。该理论认为, 正面证据可触发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 使其通过参数重设 (parameter resetting) 习得第二语言, 而负面反馈对于二语习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 语言天赋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此时, 语言学习互动理论 (cognitive interactionist theories) (Long 1996) 深入人心, 多年的互动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 负面反馈对于消除语言错误、促进中介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迹象表明, 互动研究正从过度关注负面反馈转而聚焦于互动中的正面证据, 并尝试着从正确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探寻二语习得的真正动因 (王初明2009;王启2012) 。对此, 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模式逐渐形成, 如“互动协同模式 (Pickering和Garrod 2004) ”“学伴用随原则 (王初明2009, 2011) ”等, 并影响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潮流和思路。然而, 迄今为止, 有关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的对比研究却为数甚少, 且主要集中于正面证据与重铸 (recast) 的对比。

例 (1)

NNS:*Where do he work?

NS:Where does he work? (重铸)

NNS:Yeah.

NS:A local hospital

如例 (1) 所示, 重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负面反馈。说其特殊, 是因为它发生在错误的语言输出之后, 故本身就蕴含着提示学习者语言输出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负面信息;同时, 它又提供了正确的目标语重述, 即正面证据。因此, 重铸是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的融合体, 所以早期的对比研究并非真正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的对比。此外, 这些研究都是以口头形式给出正面证据或负面反馈, 而口头输入需要学习者做出即时的认知加工和比较, 这对短时记忆的要求很高。因此, 口头输入对于中、低级外语水平学习者的促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 书面输入不会给学习者造成太多的认知和记忆上的负担。且迄今为止, 还未有研究对比过书面形式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鉴于此, 本研究将深入考察书面形式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对于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 (下文中简称为“动词单三形式”) 形式的影响。

书面负面反馈有多种形式, 如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和元语言反馈等 (Ellis 2008) 。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间接反馈, 它是外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反馈形式, 由于仅标示出错误而不提供正确形式, 因此可以鼓励学习者做假设验证 (hypothesis testing) , 继而进入深层次的内部加工, 固化正确的语言形式 (Ferris 2010) 。正面证据分为显、隐性两种。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隐性证据, 它是指在意义磋商为导向的、交互中提供的、未直接提醒学习者注意的正面证据 (王启2012) 。本研究将对比这两种输入形式的促学效果,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正面证据能否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负面反馈能否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二者的促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二、目标结构:英语动词单三形式

决定一个语言形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形式、意义及形义匹配。在形式上, 英语动词单三形式“-s”是一种黏附词素 (bound morpheme) , 既不能单独存在, 也不能独立使用, 是一种非显性的语言特征, 很难被学习者注意。在意义上, 它传递的是抽象的人称/时态信息, 但由于主语及时间状语的存在, 这一信息成为交际中的冗余信息, 而常被学习者忽略。在形义匹配上, “-s”不仅表达人称/时态的概念, 同时与名词复数及名词所属格有着相同的形式, 故容易造成形义匹配上的困难。

鉴于上述分析, 动词单三形式应该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事实上, 已有研究证实, 即便是高级英语水平学习者, 他们正确产出动词单三形式的比率也并不理想 (Johnson&Newport 1989;Perkins&LarsenFreeman 1975;Wei 2000) 。而且, 当前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被试虽为高校英语学习者, 但他们在前测中的动词单三形式正确率仅为54%。因此, 我们有必要考察不同输入形式对于习得该语法特征的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

(一) 被试

实验被试为某专科学校二年级三个平行班的82名中国学生。实验前, 这些学生都参加了牛津大学英语水平等级测试 (Oxford Quick Placement Test)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39, p=0.679, 均为中级英语水平。我们随机选取了一个正面证据班 (n=30) , 一个负面反馈班 (n=28) 和一个对照班 (n=24) 。

(二) 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前测 (pretest) 干预 (treatment) 后测 (posttest) 延迟后测 (delayed posttest) ”的设计 (见图1) 。所有实验项目都在每周一次的综合英语课上进行, 每次课120分钟, 共持续了9周。第1周为前测, 第2至4周为干预阶段, 第5周和第9周分别为进行后测1与后测2。前测、后测1与后测2均包含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三个测试任务。

干预为期3周, 具体程序如下:

对于正面证据班, 被试先阅读一篇题为“The daily life of a fresh student in America”的英语文章。为了突显有关动词单三形式的正面证据, 文中所有以单三形式出现的动词都加上了下画线;同时, 为了掩盖实验目的, 一些名词和形容词也加上了下画线。被试阅读完文章后会同实验人员一起讨论文章的内容, 而实验人员不会对文章的语言形式作任何讲解。随后, 实验人员要求被试以范文为例, 用一般现在时对应地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作文介绍中国学生一天的生活, 即“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在接下来的一周, 被试同样先阅读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Britain”的文章, 文中以单三形式出现的动词都被加上了下画线。在与实验人员讨论完文章的内容后, 被试要用一般现在时对应地写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Guangzhou”的作文。他们会在整个实验结束后收到两次作文的反馈。

对于间接反馈班, 被试先以“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英语作文介绍中国学生一天的生活, 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下课时上交作文。实验人员会针对作文中的动词单三形式错误提供负面反馈, 即在错误之处画线, 但不提供正确形式。为了掩盖实验目的, 实验人员还会额外修正几个其他类型的语言错误。第2周, 实验人员把标注反馈的作文发回给被试, 并给他们15分钟阅读, 实验人员不会对作文中的问题作任何讲解。随后, 被试开始新的写作任务, 即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Guangzhou”的作文, 并在随后一周收到作文的反馈。

对于对照班, 被试分别以“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及“The climate in Guang zhou”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英语作文, 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他们会在整个实验结束后收到两次作文的反馈。

实验人员同实验所涉及班级的英语任课教师约定, 在整个实验阶段, 除实验干预外, 不额外提供被试有关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反馈或教学讲解, 以排除其他教学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 测量工具

1. 快速听写

测试材料为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语短文, 文中有15处内容被省去。实验人员通过多媒体设备外放将原文录音, 连续播放两次, 要求被试根据听到的内容将15处空白补充完整。空白中10处是测试项, 涉及了单三形式的动词, 如keeps、washes、likes、breaks1;另外5处是干扰项。评分时, 每个测试项2分。正确给出动词及其单三形式, 得2分;动词拼写错误, 但给出了单三形式, 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满分20分 (干扰项不计分) 。

2. 看图写作

该测试要求被试根据一套连续图片 (共计10张) , 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200字的英语故事, 限时70分钟。评分员计算出每篇作文的动词单三形式使用正确率后, 第二位评分员随机抽取30%的作文做复评;评分员信度 (Cohen’s kappa) 值为0.96, 说明两位评分员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3. 语法改错

该测试有20道题, 被试需找出每题的错误并将其改正, 限时30分钟。20道题中有10道是测试项, 涉及动词单三形式错误, 其余为干扰项。评分时, 每个测试项1分 (干扰项不计分) , 满分10分。

4. 测量工具可靠性检验

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均同时设计了三套试题供前测、后测1和后测2使用。为了检验三套试题的可比性, 我们对被试以外的20名中级英语水平学生进行了预测试。重复性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这20名学生在每项测试三套试题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见表1) 。这表明, 每项测试的三套平行试题难度相当,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四、实验结果

表2显示了各班在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中的百分制得分情况。

对于快速听写,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1.02, p=0.367, 后测1与后测2的分数则存在显著差异:F (2, 79) =6.52, p=0.002;F (2, 79) =6.18, p=0.003。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在后测1与后测2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

对于看图写作,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13, p=0.88;在后测1中, 三个班的分数存在显著差异, F (2, 79) =5.74, p=0.005, 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后测2中,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2.56, p=0.084。

对于语法改错,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26, p=0.775;在后测1中, 三个班的分数存在显著差异, F (2, 79) =6.54, p=0.002, 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后测2中,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1.02, p=0.366。

五、讨论

综合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的测试结果, 三个班在前测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他们在实验之初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处于同一水平。随后, 实验人员专注于动词单三形式错误, 分别提供两个实验班正面证据及负面反馈。结果显示, 两个实验班在快速听写后测1和后测2、看图写作后测1及语法改错后测1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且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 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可以同等程度地促进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 尤其在短期内的促学效果更为显著。

根据监察模式 (Monitor Model) (Krashen1978) , 只有在意义磋商为导向的交互中, 学习者无意识注意到的正面证据 (即隐性正面证据) , 才可以内化为学习者的二语知识。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人员与正面证据班就范文内容进行协商互动, 这个过程会使被试无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范文的语言形式, 尤其是那些被突显的动词单三形式。因此, 本次实验所提供的正面证据是隐性正面证据;更重要的, 它是语言形式、语义、语境相互融合的正面证据, 这样的正面证据大大增加了语言形式学以致用的几率 (王初明2010) 。而且, 在随后的写作任务中, 这些正面证据作为现成的表达模板, 自然更易为被试直接摄取, 并逐渐内化为正确、得体的二语知识 (王启2012) 。

与隐形正面证据不同, 负面反馈可以直接引起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注意, 而这种注意能够激发认知比较,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当前对于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程度与目标语之间还存在差距 (noticing the gap) 。受试一旦注意到这种差距, 便有动力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修正语言错误, 从而增强对于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由此可见, 输入和产出之间的差距或不对称性是产生语言学习拉平效应的源头, 是触发语言输出向语言输入看齐, 推动外语水平不断发展的潜在动因 (王初明2010) 。负面反馈的促学机理就在于它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输入与产出间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正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不竭动力。

本次实验采用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测量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情况。根据Sheen (2007) 及Ellis等 (2009) 的观点, 快速听写考察的是程序性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 , 而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考察的是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knowledge) 。陈述性知识是可以描述的知识, 在使用时, 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提取, 因此激活速度比较慢。陈述性知识在经过长期练习后可以转化成具有自动化特点的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比, 程序性知识难于掌握, 但习得后就不易销蚀 (参阅Skill Acquisition Theory (De Keyser 2007) ) 。本研究中, 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虽有时间限制, 但答题时间相对充裕, 不会给被试造成产出压力, 因而被试会有意识地提取大脑中的语法知识来完成测试任务, 而且充裕的时间保证了相关信息能被有效提取。所以, 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主要是考察陈述性知识。快速听写会给被试带来极大的产出压力, 而这种压力会迫使被试很难调动陈述性知识, 而主要依靠程序性知识来完成任务, 因此该测试主要是考察程序性知识。事实上, 本次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推断, 被试的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分数总是显著高于快速听写分数, 这说明前两者考察的是相对容易掌握的陈述性知识, 而后者考察的是相对难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当实验人员提供被试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时, 这些语言输入有效促进了被试在动词单三形式方面的陈述性及程序性知识的发展。陈述性知识易于掌握, 但遗忘也快。随着时间的推移, 之前语言输入所产生的激活效应逐渐衰退, 陈述性知识的发展停滞不前, 甚至会被逐渐遗忘。这恰好说明了为什么两个实验班在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后测1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但到了后测2, 其成绩大幅下滑, 与对照班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了。与陈述性知识不同, 程序性知识一旦习得就不易销蚀。所以, 两个实验班在快速听写后测1和后测2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六、结论

综上所述, 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都能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虽然两种输入形式的促学机理不同, 但促学效果是一致的。正面证据作为语言形式、语义、语境的交融体, 可以催化学习者与语言输入发生协同, 从而保证他们日后可以流利正确地使用动词单三形式。负面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中介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距, 并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对动词单三形式给予重视, 从而增强对其用法的掌握。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4篇

有免费班车往返于酒店和市区。

2. The train operates the 2,400-mile round trip once a week.

这趟火车每周一次往返行驶2,400英里。

3. The tourist office operates a useful room-finding service.

这家旅游办事处提供十分实用的住宿查询服务。

4. A bus service operates between Bolton and Salford.

博尔顿和索尔福德之间有一班公共汽车往返。

5. GPS operates best near the equator.

全球定位系统在赤道附近性能最好。

6. A flying doctor service operates in remote regions.

在偏远地区有飞行医生服务。

7. To make the training realistic the simulation operates in real time .

为使训练真实,模拟是实时运行的。

8. Our factory operates round the clock on three shifts.

我们厂日夜三班倒.

9. My tractor operates on diesel oil.

我的那台拖拉机用柴油开动.

10. The boat operates on the Dover — Calais run.

这艘船运行的是多佛——加莱航线.

11. The new law operates against us.

这一新法令对我们不利.

12. The motor usually operates well.

这台发动机通常运转良好.

13. The single transferable vote system operates.

单一可转让投票体制开始运作.

14. The supermarket operates a complimentary shuttle service.

这家超市提供免费购物班车.

15. He operates the machine dexterously.

他操纵机器动作非常轻巧.

★ describe名词

★ acquire名词

★ arrive名词

★ 网络名词

★ feel名词

part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5篇

part的用法:

part的用法1:part的基本意思是“使分裂开”,指由于受外力作用而使物体碎成几部分或断裂为几段或把某物〔某人〕分成几部分; 也可指某人离开某人或友好地分手; 还可指用梳子等工具把头发等分开。

part的用法2:part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可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6篇

accompany的用法:

accompany的用法1:accompany的基本意思是“陪同,陪伴”,作为静态动词可表示陪伴某人; 作为动态动词可表示“陪伴某人去某地”或“陪伴某人做某事”,主语和谓语都是人。作“陪伴某人做某事”解时,多接“on+表示动作的名词”或“in+ v -ing”,极少接动词不定式。

accompany的用法2:accompany引申可表示为“伴随某事同时发生”,此时主语和宾语都是物或事物,常用于一般时态。

accompany的用法3:accompany还可作“伴奏”解,通常指用钢琴伴奏,这时主语通常是人,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song等名词或singing等动名词。表示“用某种乐器伴奏”时则与介词on或at连用。

accompany的用法4:accompany还可以表示“附带; 补充; 增添”,所附加的事物可由介词with引出。

burn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7篇

burn的用法:

burn的用法1:burn的基本意思是“烧”,指“燃烧”(自燃或人为点燃),也可指“烧伤”(各种原因如烧、烫、烤等及各种程度)。引申则可表示“情绪激动”(如怒火中烧)。

burn的用法2:burn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后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有时还可接以形容词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burn可用于被动结构。

burn的用法3:burn还可用作系动词,接形容词作表语。

burn的用法4:burn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有两种形式, burned或burnt。英式英语中用作不及物动词或用作比喻时用burned,用作及物动词或形容词时用burnt; 美式英语中一般只用burned,只有过去分词作形容词时才用burnt。

burn的用法5:burn作不及物动词用于现在进行体时,若主语为物,则主动形式含有被动意思。

carry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8篇

carry的用法:

carry的用法1:carry的基本意思是“运输”“传送”,可指人自身提、搬、拿、抱、背、扛,也可指人役使牲畜或使用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将某物由一地运往另一地。作此解时, carry多用作及物动词,主语多为人,也可为天然或人工的通道等,宾语则为运送的有形物或无形物。carry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这时多与hardly, easily之类的状语连用,主动形式含有被动意义。

carry的用法2:carry引申用于抽象事物,用作及物动词,可接反身代词,表示“举止,行动”,此时不用于被动结构。carry有时可以指“怀孕”,是非正式用法,尤用于进行体。

tear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9篇

tear的用法:

tear的用法1:tear的基本意思是“撕”“扯”,多指在外力作用下使东西裂开(留有粗糙的边缘)或离开其附着处。引申可表示“折磨”“奔跑”“快步走开”等。

tear的用法2:tear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代词作宾语,有时也可接由形容词、副词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用作不及物动词时,主动形式含有被动意义。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10篇

command的用法:

command的用法1:command的基本意思是“具有指挥权的人或神等下令命令某人做某事”,作“指挥,统率”解时,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接人为宾语时,是下级和三军的下级军官以及全体士兵; 接物为宾语时,可以是船舶、舰艇,制空权、制海权等。此外,宾语还可以是人的自身控制、脾气与激情,金钱、服务的自由使用与支配等。

command的用法2:command用作动词是正式用语,表示“命令,要求”时,一般不用作进行时; 其后可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接带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和that从句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虚拟式,即“(should+)动词原形”。

overlook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11篇

这款相机既坚固耐用,又有超凡的光学性能和快门速度。

2. The artist combines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the same painting.

这位艺术家在同一幅画中把不同的画法结合在一起。

3. If your talent combines with diligence, you can excel in your pursuit.

如果你把天赋与勤奋结合起来, 你所追求的事业便会出类拔萃.

4. Hydrogen combines chemically with oxygen to form water.

氢和氧化合成为水.

5. The new council tax combines elements of both the community charge and the rates.

新的家庭税合并了人头税和地方税两个税种。

6. Hydrogen and oxygen combine / Hydrogen combines with oxygen to form water.

氢与氧化合成水.

7. He combines arrogance and incompetence in his dealings with the staff.

他在与工作人员交往中既傲慢又无能.

8. Hydrogen combines with oxygen to form water.

氢与氧化合形成水.

9. This technique, though common, combines two functions into one: Configuring the function and invoking it.

这种技术虽然普通, 但将两种功能组合成一种,即配置功能并调用.

10. Some of the smaller traders are being frozen out by the big combines.

一些小商人正在被大的贸易联合组织所排挤.

11. Modern combines with their tremendous harvesting capacity do not leave as many soybeans in the field.

具有巨大收割能力的现代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不遗漏多少大豆.

12. This attitude combines a lack of class consciousness, a somewhat jaunty optimism and an inquisitiveness.

这种态度包括等级观念不强, 得意洋洋的乐观劲儿和刨根问底的好奇心.

13. The motion picture is highly complex art form which combines many other arts.

电影是一种熔多种艺术为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

14. She combines feminine elegance with a mind which delights in legal and statistical complexities.

她既具有女性的优雅,又有喜爱研究法律和统计学等复杂问题的头脑.

15. Google Apps, for example, combines e - mail , word process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ause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12篇

偏头痛的其他诱因还有电脑的视频显示器和灯管照明。

2. When not removed, plaque causes tooth decay and gum disease.

牙斑如果不清除就会导致牙齿蛀蚀和牙龈疾病。

3. Our instinctive reaction when someone causes us pain is to strike back.

当被别人弄疼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反击。

4. Poison from the weaver fish causes paralysis, swelling, and nausea.

龙的毒素会引起瘫痪、肿胀和恶心。

5. Medical authorities were baffled, both as to its causes and its virulence.

医疗当局对其病因及有多致命都还不甚了解。

6. The causes are a complex blend of local and national tensions.

原因很复杂,既有地方性冲突也有全国范围的紧张局势。

7. The money saved could be used for more deserving causes.

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更有意义的事业。

8. Any exercise that causes undue shortness of breath should be stopped.

任何导致呼吸出现困难的锻炼都应停止。

9. Allergy to cats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causes of asthma.

对猫类过敏是哮喘病发作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10. This book contains observations about the causes of addictions.

该书包括有关成瘾原因的观察发现。

11. A prisoner collapsed and died yesterday, apparently from natural causes.

一名囚犯昨天突然倒下死了,看上去像是正常死亡。

12. Farrakhan was a poor standard-bearer for the causes of African-Americans.

法拉坎算不上是美国黑人运动的一位模范领袖。

13. According to the Home Office, your brother died of natural causes.

根据内政部的调查,你哥哥属正常死亡。

14. A lack of magnesium causes muscles to go into spasm.

缺镁会导致肌肉痉挛。

15. She became involved with political causes after the Chernobyl nuclear disaster.

cast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例句 第13篇

cast的用法:

cast的用法1:cast用作动词的基本意思是“投、抛、掷、扔、撒”,指抛出极轻的东西,如网、筛子等,含有直接抛向瞄准的地方的含义。cast作此解时,多用作及物动词,主语一般为人,接简单宾语,也可接双宾语。

cast的用法2:cast可用作“投射,加…于”解,多用于光、影、视线等,用于比喻,可接注意力、责任等抽象名词,多与on连用。

cast的用法3:cast还可以作“分配演戏剧等的角色”解,其后接sb as sb 或for sb。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